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家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孙享福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在这块地里走了一个来回。
  “这,这,几亩地就耕好了?”
  冯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把夺过孙享福手中的犁把手,朝前面赶牛的那个农夫道,“赶牛,老夫亲自试试。”
  然后,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冯盎回到了原地。
  “有此犁在,我岭南可种之地来年怕不是要多出万倾也。”
  待冯盎的感叹一出,这曲辕犁就被当地人民当成了宝贝,许多农夫都围着几架犁欢呼起来,冯盎当即下令广州境内所有的工匠都必须要学会打造此犁,当然,这就是为什么孙享福会从长安带来十多个工匠的原因了,专业教学。
  不过,即便是所有的工匠全部都来,其实也就几百号人,没办法,这个时期的岭南地大人少,传言的带甲十万,那是说的所有青壮,总人口的数量应该也不过三四十万的样子,还没有后世这边一个县的人口多。
  当大家沉浸在欢呼之中的时候,孙享福感觉自己的腿上有些痒,一眼看去,居然有两只蚂蟥正盯在上面吸血。
  “君买,快拿酒精来。”
  对于蚂蟥这种生物,跟农田打了很多年交道的孙享福自然熟悉,想不到才在荒地里走了几分钟,就有两处中招。
  知道此时的岭南乃是烟瘴之地,来前,孙享福也做了不少准备,不一会,席君买就将一瓶蒸馏酒拿了过来,孙享福将其涂抹在蚂蟥的吸附处,不一会,两条蚂蟥就从他腿上脱落了。
  “呵呵,孙下牧惯在北方,娇气了吧!这蚂蟥在我们岭南烟瘴之地可到处都是,白瞎了这一瓶好酒。”冯盎闻到了浓烈的酒味,一边说笑着,一边还轻松的将自己腿上的两条蚂蟥扯了下来。
  “越公不可,如此处理,蚂蟥的吸盘容易断入皮肤内,引起感染。”说罢,孙享福便拿着酒精,往冯盎的身上涂抹。


第122章 治病
  南越之地与中原文化沟通的时间已有千年,为何一直发展不起来?
  归根结底,还是生存条件得不到改善,南越之地多毒虫,天气常年湿热易生瘟疫,直到明清时期才得到解决。
  “感染?”
  孙享福情急之下说出来的一个词,却是勾起了冯盎的兴趣。
  “呃,就是一种类似于风邪入侵的病理特征。”孙享福无法跟冯盎解释这个词的意思,便随便举了一例道。
  “汝还懂医理?”
  若说南越之地最缺是什么,当然是医师了,然而,这个时期的医师得是医术多差才会混到岭南这种蛮荒之地来?
  所以,此时岭南的诸多僚人和夷人部落,都是信奉巫医的,而巫医的水平,想来,治死的比救活的还多。
  “下官虽不懂医治之法,却能跟越公一起想办法,还有一些简单的预防之法,若越公觉得当用,下官可将其整理成册,一并交于越公。”作为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孙享福多少有一些后世政府宣传的常识在。
  冯盎闻言大喜,当即让百姓中几个瘦瘦的还挺着大肚子的农夫上前。
  “这是我们岭南最常见的大肚之症,你可有什么办法?”
  “大肚症?”
  孙享福一眼便认出了这几人的病症,这是南方最常见的血吸虫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患血吸虫病的人达到了两亿多,后来政府推动大规模扫除血吸虫的行动,才慢慢得以控制。
  孙享福正是哪个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夏天爱玩水,常下河游泳,也曾经患上过血吸虫病,每天要吃大量的药丸,对那些药瓶子是深恶痛绝,直到现在,他还大致记得那些药瓶子上一些醒目的标注,主药貌似是青蒿,白薇,甲鱼,丹参,赤药等,不过当时也有一些身体较强的人,直接用巴豆也能缓解病情。
  “此症,或许有方可治,不过需要慢慢试验。”
  大肚子病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来说,就是绝症,哪怕是有个医治的方向,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当然,在后世,血吸虫病到了晚期,也是死的多过活的。
  三个瘦瘦的农夫大致听的懂汉话,闻言咕隆一声就跪在了地上,然之后,他们的家人也跪在了地上,最后,整片整片的农夫们都跪在了地上,搞的孙享福都有些蒙了。
  “正明若能医治此症,你便是我岭南数十万百姓的恩人,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尽全力。”
  听到孙享福说或许可以医治,冯盎的眼睛顿时就红了,这大肚之症是限制岭南人口繁衍壮大的第一大害,每年,至少都有上千人被此症夺去性命,达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以上。
  “大人,大人,你救救我爹爹吧!”一会梳着冲天辫子的小女孩眼泪婆娑的从人群中跑了出来,拉着孙享福的衣袖道。
  她算是夷民中比较聪慧的小孩了,平时在城里听一些过往的汉人讲汉话,听的多了,自己就学会了汉话。
  “大家快快请请起,这使不得,在下虽然有些把握,但还需要反复的试验,大家不要跪我,地上有蚂蟥······”
  不管孙享福怎么喊,众多百姓也不肯起身,最后冯盎开口了,大家才纷纷起来。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谁是你爹爹吗?”孙享福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和蔼可亲的道。
  “我叫阿月,这就是我爹爹,大家叫他阿山。”小姑娘指着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干瘪汉子道。
  “那你娘呢?”孙享福想从人群中找到一个妇女,却发现自己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女孩的泪珠更加汹涌了。
  “我娘害大肚病死了,我哥哥也是,我爹爹要是再死了,我就没有亲人了,呜呜呜······”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害了大肚病的人要死,应该要不了多久,她的爹爹也会死去。
  “好,我答应你,会尽全力医治你爹爹的。”
  孙享福摸着小女孩的头安慰了一句,又拱手向冯盎道,“越公,请尽可能的将这些大肚症患者召集到一起,待在下确定了药方,便让人开始试药,这其中可能有危险,但应该总有一些人能够被治好的,所以,谁先试药,还请征求他们的意愿。”
  冯盎想都没想就答应道,“好,此事交给老夫来办,正明你有什么药材方面的需求,直管吩咐老夫,上山下海,老夫都帮你寻来。”
  “如此,我们就分头行动吧!”孙享福点了点头,便不再耽误时间,带着自己的一行人往城里赶。
  “阿弥陀佛,贫僧亦粗通药理,大人行此大慈悲之事,岂能少了贫僧。”玄奘跟上了孙幸福脚步,道了一声佛号道。
  “大师,如此,此事恐怕会耽误你西行取经。”孙享福闻言面有难色道,他此前可是答应了玄奘,要送他去天竺的。
  “呵呵呵,取经之事又怎么会有大唐这芸芸众生重要。”玄奘释然一笑道。
  “贫道的岐黄之术亦不差,可助你一臂之力。”这几天一直在玩鸽子的李淳风这时也出现在孙享福的另一侧道。
  孙享福看了看自己身边这两人,亦是一笑道,“呵呵,此刻,你们觉得,你们所信仰的教,有用吗?”
  二人闻言沉默不语,直到走了一个时辰的山路回到城中,他们也还被孙享福提出的问题困扰着。
  孙享福船上带来的应急药物并不多,不过广州城里有汉人开设的药铺,他们把铺子开在这,其实并不是卖药,而是收一些岭南产的草药拿到中原去卖,所以,种类也并不多,此时冯盎已经派了一队士兵到药铺,这里,算是被他强令征用了。
  “该死,哥不认得中药。”
  看到满柜子树根树皮枯草一类的东西,孙享福就差捶自己脑袋了,他虽然是搞植物研究的,但还真不认得几种草药,小时候吃的那些药瓶子上可没有什么图文标识。
  “那个,大师,可知道一种叫白薇的中药?”
  对于可以食用的青蒿,孙享福是知道的,那么,甲鱼也更加不用说,剩下至少有三种药材孙享福不知道他能不能对应这个时期的名称,因为这个时期由于地域问题,一种中药,往往有很多种别称,南方和北方的叫法都不一样,此时可没有详细讲解药性药理的《本草纲目》可供对照,当然,就算有,孙享福也不懂。
  “白薇?”玄奘闻言一愣。
  “还有,丹参和赤药。”孙享福也就知道能够食用的青蒿和甲鱼两种,其它三味,还有他可能已经忘了的药,就不知道了。
  “赤药贫道知道,在长安叫做芍药。”李淳风插话道。
  “这白薇,会不会是蜀中所说的薇草?”玄奘想了想,才猜测道。
  “不管是不是,就先照着你们说的试了,还有丹参你们知不知道?就是一种红红的根”孙享福突然想到了自己有一次给老妈买的丹参保心茶,又向两人问道。
  “大人看看是不是此物。”那药铺的掌柜拿出一个木盒子,里面全部是一根根晒干的红根。
  “对,就是这玩意了。”孙享福看到了实物,一喜道。
  其实丹参在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药方里面有记载,不过此时孙思邈应该还没有写出千金药方。
  那么,接下问题就来了,就算搜集完所需的药材,怎么配比,用量的问题,这只有专业医者才会,孙享福自己,从小到大可连中药都没煎过。
  不过,玄奘和李淳风说自己通药理,通岐黄,那可不是吹的,这个时期的正经和尚和道士,都懂些医药之道,他们平时生病,也都是自己医,所以,孙享福让知道药性的他们去研究,反正这几味药只要不吃多,应该吃不死人。
  列了单子给冯盎之后,寻找这几味药材就成了岭南现在最大的事情,孙享福在自己的客房里凭着记忆想了半夜,才将自己知道的一些防治血吸虫病的注意事项全部写出来。
  次日一早,孙享福被冯盎带到了大肚症患者集中营。
  “这,怎么会有这么多患病的人?”
  孙享福有些惊讶的看着军营里数百号人道。
  “这还是老夫一日之间搜集到的病患,整个岭南,至少有数千患者,而且,今年他们死完,明年还有这么多。”冯盎面色沉重的道。
  闻言孙享福才搞清楚了岭南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涨不上去,几十万的人口基数,每年新生儿最多也就万把人,光一个血吸虫病一年就要病死好几千,再加上其它原因死亡的人,能够勉强维持人口不减少就是万幸了。
  “药物的事情,除了收集,还需要慢慢的试验,在此之前,我希望越公能对这些患者实行军管,另外,让更多的大肚症患者到这个集中营来。”孙享福说着,便把自己昨夜写好的东西递给了冯盎。
  “医治这病,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
  冯盎看到几张大纸上密密麻麻的字,顿时头大如斗,要是按照纸上所说,他要做的事情可真不少,光最简单的,让所有人喝煮沸了的水,禁止生吃食物,而且要把所有的粪便深埋或者烈火焚烧,这就得军队组织才能完成了,因为在天气炎热的岭南,百姓可没有烧煮东西吃喝的习惯,一般都吃生冷食物比较多。
  当然,岭南人自己也总结了一些安全的饮食习惯,但在孙享福看来,那些都还是不安全的,再有就是衣物,病患洗漱之后的水源处理等,要求也特别多,孙享福在每一条后面都加了必须二字,让冯盎不得不慎重对待。


第123章 和冯盎的合作
  病患集中营整个忙碌了起来,幸好城里的常备兵冯智戴只带走了一半,否则,还真的很难按照孙享福的建议执行下去。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孙享福的心情越发沉重了,因为原本已经修好的病患营需要扩大一倍以上,酋长冯盎找人医治大肚症的消息在那些准备起势的僚人部落传开之后,好多原本准备冲击汉人官府的部落都不用冯智戴怎么去清剿,他们主动就绑了挑拨他们的汉人出来,然之后,一队队的大肚症患者就被冯智戴的属下带到了这病患集中营。
  阴历五月,正是荔枝甜美的时节,吃了几颗阿月送来的荔枝,孙享福却还是感觉嘴里一片苦涩。
  眼前这就是他的祖先所遭遇的事情,因为医疗水平的不发达,让这个民族的发展不知道被滞后了多少年,他决定要帮助他们改变,所以,治疗血吸虫病的药必须研究出来。
  “大人,不好了,玄奘大师和李道长晕倒了。”赵龙急匆匆的从冯府跑到了病患集中营这边,向孙享福喊道。
  “怎么回事?”孙享福惊讶的起身,也不顾滚落一地的荔枝,便和席君买急匆匆的往冯府跑。
  “大师和道长亲身试药了。”赵龙一边跑一边答道。
  “什么?试药?为什么两个一起试?”孙享福郁闷的问道。
  “他们各自配了一方,都说自己的方好,所以······”
  不一会,三人来到冯府的煎药房,而这时玄奘和李淳风却已经苏醒。
  “大师,道长,你们感觉怎么样?”孙享福有些焦急的问道。
  “我等无恙,只是这几日看病患数量越来越多,有些急了,所以想尽快的配出药方。”额头上还有些虚汗的玄奘答道。
  “看来,我等是做无用功,白白的拉了一回肚子,这药,我与这和尚的配比几乎完全相反,但效果却是一样,呃,快拿这方子去给我们抓一副止泻药。”
  这种有刮肠效果的药,正常人吃了,那还用的着说,李淳风的菊花显然拉的生疼,侧着身子将一副方子扔给孙享福道。
  马上,孙享福便将方子交给了药房的仆役拿去抓药。
  “也不是无用功,至少知道了这药性猛烈,我等如此强健之人,吃了一副,就拉的晕倒了,那些虚弱的病患要是一副吃下去,恐有性命之忧,需得减量才好。”
  玄奘这么一说,孙享福马上就懂了,他小时候患血吸虫的时候虽然吃的药不少,但有很多都是保护肛肠脾胃的辅助药,而且,一天只吃几片,分了差不多两个月吃,才彻底吃好,单吃这杀虫催排的药,却不能吃那么多。
  于是又向二人拱手道,“大师和道长以身试药,当真是功德无量,不过在下还要劳烦你们开几道护肛肠,保脾胃的药方用以辅助。”
  “比起大人做的,这算不得什么功德,这几日,贫僧的反思颇多,或许,取经,不应该只取经文。”玄奘谦虚道。
  “大师这么想就对了,天竺的天文,历算,医学,乃至因明等学说才是我们大唐应学习的东西,还有其它的一些生产工艺技术,它能够实实在在的造福大唐天下苍生,这才是真经。”孙享福一个兴奋,有些说漏了嘴道。
  “这天文,历算,医学,贫僧知道,因明学又是什么?大人是从何处得知的?”
  玄奘问的孙享福有些哑然,编了个理由道,“在一本闲书上看的,描写的不多,大致是一门立论求真之学,带有一些逻辑思维的方式方法吧!”
  “嗯,若是贫僧当真能到天竺,定要好好的学学这因明学。”孙享福将的玄奘也听不太懂,便将此事记在心里道。
  “呃,这些且不说,大师和道长以为,此药可治那大肚症否?”孙享福正色问道。
  “此药当能对大肚之症有奇效也!”玄奘只是博闻强记,通药理,对于医治疗效方面,系统的学过道门医术的李淳风更有发言权,下结论道。
  “如此,在下便开始备药,准备给患者用药了。”
  孙享福说完便要去库房拿药,却不想,虽然冯盎已经将城内的几家药铺搬空了,但府上的药库内,却是没有多少这几种药。
  “岭南这地,药备不丰,君买,咱们的船快,可能要你帮忙跑一趟苏州了。”
  这个时期的发达城市大多在沿运河两岸,而且岭南之地,陆路难行,还不如水轮船往返一趟苏州快些,是以,孙享福建议道。
  “没什么,只要你允许我和船工们打麻将的时候赌钱就行。”席君买笑了笑道。
  “钱,可是需要钱了?我府中大把。”
  从外面回来的冯盎只把席君买的话听了一小半,冲着孙享福道。
  “越公,我打算让君买乘我们的快船去苏州等地购买药材。”孙享福解释道。
  他带到南方来的现钱还真不多,本来还指望那些皮货能在扬州卖个好价钱的,结果在扬州出了那么一档子事,他匆匆起行,一件皮货都没卖出去。
  “嗯,买,干脆买它一整船回来,钱由我府中出。”冯盎说着,便唤了管家过来,当即领着二人去了装钱的库房。
  “找大车来,把这些放着只会生锈的东西全拉走。”
  冯盎霸气的一挥手,管家只得照做,不一会,就有带车厢的大马车被套来,开始装铜钱。
  “越公倒是看的通透。”孙享福看到比自己家里大了几号的库房,赞道。
  “这些铜钱放在库里只能生锈,于民无益,若是能造福我岭南百姓,才能体现它的好处,席小子尽管多买些药材回来,我岭南之地,用的上。”
  冯盎不喊停,管家就一直装钱,直装了十几大车,库房真的要见底了,孙享福才劝冯盎喊停,虽然这个时期药材贵,而且越是需求紧俏的时候,越是贵,但这十几大车钱,孙享福目测都有好几万贯了,可不能叫冯盎破了产。
  “越公放心,这些钱怎么花出去的,在下还能让您怎么赚回来。”孙享福看着面带兴奋的席君买押着铜钱去了码头,又对冯盎道。
  “这些钱乃是我冯氏几代累积,虽然一朝用尽有些可惜,但老夫认为值。”冯盎没有去看远去的车队,而是往药房方向走去,他已经听管家说了玄奘和李淳风亲自试药的事情,要过去感谢一番。
  “越公,在下认为,只有岭南的百姓富了,他们才有条件对抗这恶劣的环境。”
  “是吗?你且说说,我岭南有何生发之法,百姓富裕了之后,又能怎么对抗这些该死的毒虫瘟疫呢?”冯盎被孙享福说的来了兴趣,止步问道。
  “越公,岭南之地盛产甘蔗,荔枝,芭蕉,芒果这些东西,运到长安,它们可都是高价。”
  “老夫又岂会不知,但岭南到长安,数几千里之遥,将这些东西运过去,所耗巨大,就算是卖了高价,也得不到几分利,徒劳民力也。”冯盎摇头道。
  “呵呵,那是以前,越公可知,在下从长安而来,沿路用了多少时日?”
  “一月还是两月?”
  孙享福摇了摇头道,“算上在洛阳和扬州停留的差不多三天时间,总共不过十余日也。”
  “你们那艘船竟然如此之快?”冯盎有些惊讶道。
  “没错,不但快,而且载重大,一次可运送万石货物,往返长安岭南一次,顶多月余时间。”孙享福笑道。
  “如果能配上你们这样的快船,倒是能够盈利不少。”冯盎有些意动道。
  “光靠运输倒卖,盈利还是太少,我这次带过来的工匠,在长安的时候就研制了一套新式的制糖之法,如果越公能够在岭南设立工厂生产新糖,在下负责包销,所得之利咱们五五开,就越公刚才运出去那些钱,在下有信心一年之内赚回来。”孙享福又顺势道。
  “老夫名下也有制糖作坊,可做不到一年盈利数万贯。”冯盎有些不信道。
  “在下制的新糖,跟您以前制作的糖可不是一个层次的,别的不敢说,至少可以比长安的盐价贵一倍,当然,名义上,整个糖产业都是您名下的,这份产业,我不想让陛下知道。”
  孙享福眼神中带有深意道。
  冯盎闻言将眼睛眯起,看着孙享福打量了半天,才道,“若是你真的能救治我岭南那些患大肚症的百姓,这个忙,我帮了。”
  “呵呵,越公这可不是在帮在下的忙,是在帮岭南所有百姓的忙,相信在下,一旦咱们展开合作,岭南之地,三年之内,整体富裕程度,可赶超关中。”孙享福闻言松了一口气笑道。
  “三年之内,赶超关中?你可真能说,把咱岭南的甘蔗卖光了也不可能吧!”冯盎还是不信道。
  “甘蔗制糖,只是其中一样,荔枝芭蕉和岭南其它生鲜瓜果再算一样,稍后在下会有储存运输之法交给越公。
  最重要的是海鱼和田地产出,在下船上有新式的捕捞网,来时曾在海上试验过,一网下去,随随便便几百上千斤鱼,这些海鱼,只需要晒成鱼干,拉到在下扬州的作坊,就是钱。
  另外,在下准备去一趟交趾,取些良种稻来,一旦在岭南铺开种植,就算整个大唐都不种粮食,在下也有信心用岭南之粮,养活整个大唐百姓。”
  此时的大唐,不过区区一两千万人口而已,凭孙享福的种植技术,自信能够轻松养活他们,这倒不是他吹,实在是岭南的土地太肥沃,适合耕种水稻之地太多了。


第124章 试药
  孙享福并不想成为一个商人,但,没有商业的滋润,农业也很难搞的起来。
  这个时期的岭南之地与中原地区的生产制造水平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看到了这一点的孙享福便决定做这个幕后推动者。
  天刚蒙蒙亮,阿月就提了一篮子用冰凉的井水镇过的荔枝到了孙享福的住处,这是因为孙享福之前跟她说过,用井水镇过的荔枝多吃才不会上火。
  孙享福知道阿月之所以这么殷勤,是因为她怕自己忘记救她爹的事情,所以,每天次见到她,孙享福就会笑着跟她说,“你爹的病很快就会被治好了,他再也不会离开你。”
  “阿月知道,大人就是上天派来帮助阿月的菩萨。”小丫头难得的摆出了一副笑脸冲着孙享福道。
  “这话是谁告诉你的?”孙享福闻言一愣道。
  “大法师身边的小沙弥。”阿月老实的答道。
  “那个小家伙的话不可信,如果世上有菩萨,早就下凡来救你们了,你母亲和你哥哥就不会得大肚症,病死了。”
  闻言阿月的眼神中有些茫然,孙享福也不跟她多解释什么,吃了几颗冰爽的荔枝,就牵起阿月的小手,往病患集中营的方向走去,今天会开始给患者试药,如果有效,准备妥当的席君买就会立即启程,去江南各地采购药材。
  不一会,孙享福就看到了集中营外的玄奘和李淳风,行过见面礼,孙享福便问道,“大师,李道长,你们的身体舒服了没有?”
  “些许小症,药到病除。”李淳风很是轻松的回了一句,便接过孙享福手中的荔枝篮子,吃起了荔枝,看起来气色还不错。
  玄奘也没有闲着,和三位师傅一起在十多个瓦罐里添加药材,小沙弥和李淳风带来的两个道童都在帮忙生火,不一会,当瓦罐里的药味传出来的时候,冯盎也来了。
  “越公,可以从病患里面挑选人试药了。”孙享福见玄奘已经将熬好的药分在了几十个碗里,想来是对用药量有了一定的把握,便对冯盎道。
  “前五碗药量相对于我们昨日的用量减少了一半,可选身体硬朗之人试用。中间五碗和后面五碗,分别减少了六成和七成,可以挑选身体稍微虚弱一点的人试药,不过贫僧不知道此药是否能够杀死病患身体里的毒虫,若是那些虫子药不死,在病患肚子里面闹将起来,病患或有性命之忧。”只通药理,不懂多少医术的玄奘谨慎的跟冯盎讲道。
  孙享福和李淳风却是对这药满怀信心,不一会,在军士的几遍锣响完之后,病患营里,大多数人都被集中到了空地上,当然,也有少数人,永远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了。
  “冯公,第一批试药者,可能有些危险,还是让他们自愿吧!”孙享福将阿月抱起,和那些病患拉开了一些距离道。
  “如果死几个人能够搞清楚药性,那也是值得的。”
  说罢,冯盎便高声用方言朝人群里喊起了话,孙享福大致能听懂一点点,意思就是,冯盎承诺,如果第一批试药的人死了,他也不会亏待他们的家属,家中有子女养活的不能先试药,家中只剩一人的不能试药之类的,一千多病患里,最后满足试药条件的人数,竟然只有十几个。
  古人不懂防治之法,通常一病就是一家子人一起病,像阿月这样的,算是极其幸运的了,看到这个情况,不仅是孙享福和玄奘,连吃荔枝的李淳风脸上也有些黯然了。
  “来吧!就你们了,不喝这碗药,你们肯定会死,喝了它,你们还有机会活。”冯盎用方言对十多个病患说了一句,那些病患便纷纷走到了摆放药碗的案几前,不过,有人还是胆小,不想现在死,犹犹豫豫的不敢拿药碗。
  “阿爹,吃药。”
  阿月还并不太懂玄奘之前所说的意思,她只是觉得病患多,药碗少,便朝着并不属于第一批试药患者人群中的阿山喊了一句。
  阿山听到了她的呼唤,便脚步蹒跚的从人群里走了出来,目光留恋的看了阿月一眼,便转过身,用蹩脚的汉话朝冯盎跪道,“酋长,请允许我第一批试药。”
  冯盎赞赏的朝他点了点头道,“也罢,既然有人不愿意试,你就吃一碗吧!若真出了事,你的女儿,老夫养了。”
  阿山给冯盎磕了三个头,站起来头也不回的朝摆放药碗的案几走去,玄奘看了看他的身体状况,拿起其中一碗药,递给了他。
  “咕噜”一声。
  阿山第一个喝下了药,一时半刻还没有反应,跟着,其余一些犹犹豫豫的人也慢慢喝下了味道不是很好的药水。
  “你们先坐下来休息,身体有什么不适,就赶紧说。”
  冯盎朝喝过药的人喊了一句,这时,李淳风的一双眼睛便开始在众人身上扫动,观察他们的反应。
  一刻多钟后,大概是药物已经在胃里初步消化,许多人的肚子开始有翻滚的响动。
  “我,我要方便。”
  阿山最先喊了出来,然之后抱着肚子,往空地侧边,专门为病患准备的茅房跑去,他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痛苦之色。
  很快,又有喝了药的患者跟随他的脚步,往茅房跑去,顿时,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茅房处响起,一股恶臭也从茅房方向飘来。
  “一会注意他们的肚子,如果缩小了,就证明此药起了效果。”孙享福喊了一句,顿时,场中数千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茅房区域。
  又过了片刻,阿山从茅房里走了出来,虽然看上去人更虚弱了几分,但大家的目光,都在他的肚子上。
  “瘪了一圈,真的瘪了一圈,嘿嘿,这药有效,这药有效······”
  五十好几的冯盎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大声呼喊跳跃了起来。
  李淳风这时也顾不得阿山身上的臭味了,一把撩起他单薄的衣服,朝他的肚子上看去,果然比之前瘪下去不少,看完肚子,他又进了茅房,不一会,便捂着鼻子从里面跑了出来。
  “拉的真不少,黑呼呼的,奇臭无比。”跑出了臭气范围内,李淳风还不断用手给鼻子扇风道。
  “这些粪便是大肚症的病源,必须深埋,或者烈火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