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他这副模样,孙小妹十分为难的道,“若是大哥执意不想与皇家有什么瓜葛,小妹,小妹从此便不再给他好脸色看。”
  孙小妹这话说的很没底气,孙享福从她这些表现,却是知道,只怕自家小妹已经动了心思,便道,“不是说非要不跟皇家有什么姻亲瓜葛,只是,不能太便宜那小子了,你给我记住了,不到十八,不许跟他有任何的身体接触,而且,在这期间,也不要给他什么好脸色看,他若是真的有心,而且能顶住宗人府和各方面的压力,只等你一人的话,那才算够资格与你谈婚论嫁。”
  “啊~这······”
  “这,就是他想要娶你的最基本条件,连这都做不到,就免谈了。”
  孙享福一句话,就给孙小妹的终身大事定了调子,现在正在纪南县码头边,搭着草庐的李恪还不知道,接下来,有一个长达四年的残酷考验等着他呢!
  遥远的南美洲海域,十艘包钢大船,载着数十种动物,数百种植物的种子,果实,以及船队一千五百余人和数百玛雅人,已经进入了他们去时的那条平稳无风带航道,如果按照赵龙的计算,他是打算四五月才开始启程的。
  然而,赵河是农门子弟,它知道季节对于弄作物的重要性,七八月才回去的话,好多作物今年就种不成了,甚至直接就废了,所以,在剑麻找到了之后没多久,他就建议赵龙立即启程返航了,这样,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在三月份之前回到大唐,种下其中一大部分作物,反正沿着这条无风带航线走,以包钢大船的速度,只要两个多月,就可以到吕宋岛,比第一次从南美洲往吕宋岛航行的麦哲伦要快一些,从吕宋岛到广州湾,则只许多十多天的航程,全程不超过三个月。
  在船上的航行是很无聊的,不过有几百个玛雅人随行,船员们的事情就多了些,教他们学习汉语,是船员们每天必须会做的事情,而这个教习过程中,一些有语言天份的人,也逐渐开始掌握他们的语言,从而,随着沟通的越发深入,他们了解玛雅人的文明就越多了些。
  “大伯,他们玛雅人的图腾,跟咱们的龙很像,叫羽蛇,我看,给咱们抓的那几条大家伙粘上一些羽毛,就能做他们的活图腾了。”赵河今天又从玛雅人哪里收获了不少,在赵龙这里显摆道。
  “前两天不是有人说是豹子的么,怎么又变羽蛇了?”
  “那种漂亮的豹子,是被他们当作天神的,咱们猎杀了两只,正好得了一窝小崽,要不是他们提醒,我还不知道这些像猫崽子的小豹子,长大些就会有堪比狮虎一般的凶猛呢!看来,得赶紧做几个牢固的笼子,把他们关起来才好。”
  “嗯,豹子生性凶残,需早作准备,另外,船上带着这些东西,肉食消耗很大,你得招呼大家每天得多捕些大鱼才好。”
  “嗯,那几条森蚺吃一顿能管两三天呢!就是那些貘,喜食青料,有些麻烦,每天,都得分些豆芽,和我在船上种植出来的红薯叶给他们吃,害的咱们大家吃的青菜量,都减少了许多。”
  貘这种动物,在这个时期的云南往南的地区也有,日南郡的巴木不时有猎获敬献给长安,白居易还写过《貘屏赞》来具体形容它,不过,南美洲产的貘,与亚洲貘品种一些不同,尤其是幼小的时候,身上的花纹斑点很漂亮,很萌,在后世这种动物已经属于濒危动物了,在我国的大多数动物园,都很难看到这种动物了,孙享福也是在这个时代看到日南郡敬献过来的亚洲貘,才想起这个物种,将其列在搜索清单中的,总体来说,最像猪,但又有长鼻子,和犀牛一样的蹄子,后世我国贵州出土过很多貘的化石,证明它是一种比较久远的生物可供人猎食的动物,其经济价值,比猪要高的多。
  一听说赵河把船上的红薯叶给那些动物吃,赵龙又急了道,“可别给那些畜生糟蹋好东西了,那红薯咱们也就带了几百斤而已······”
  赵河笑了笑又打断他道,“这您又不懂了吧!这红薯叶本来就是可以采摘一些下来吃的,并不影响它的根系生长,而且,不光是这些貘能吃,咱们人也能吃,就是船上可供种植的地方太小,不然,每天掐一些,给大家伙炒一盘菜都不成问题。”
  红薯,在没有经过微变种以前,也未必是那么好吃,在后世,依然能买到肉干干涩涩的,不怎么甜的红薯,有一些红薯适合煮着吃,有一些红薯,适合烤着吃,比如粉署和南瓜红薯,这就是因为品种不同导致的,所以,在尝试过他们在当地收集来的红薯的味道之后,赵河并不是十分满意,因为并没有孙享福给他形容的那么甜。
  其实,使红薯变甜的方法很简单,霜打窖藏了之后,其肉质自然就会变甜,孙享福小时候,经常吃这种在地窖里藏到冬天的红薯,削皮生吃,其甜味都不输给苹果和梨,用这样含糖量高的红薯做种,种出来的红薯,自然就会甜一些,肉质,也会变的比较软绵。
  可惜,它的原产地是南美洲亚热带地区,当地四季温暖,人们并不懂得将其弄到低温的环境下,使其块茎糖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改变其种子属性的道理。
  当然,即便是改变糖含量,也有‘低温糖化’和‘衰老糖化’两种原因,选择低温糖化,保持块茎内的细胞活跃度,种出来的红薯,会更甜,产量也会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在天气较凉的时期种下的春署,通常会比夏署产量更高,味道更甜的原因。
  立志要成为第一个成功种出红薯的大唐人的赵河,在得到这种作物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在船上种植了下去,以当时当地的将近三十度的温度,作为种子的块茎并没有过多的糖化,算作是夏署,生长成熟期只需要一百一十天左右,估计,等回到大唐的时候,他在船上种植的这些红薯,已经成熟了。
  在海上闲聊打屁的他们不知道,在遥远的彼岸,已经有人在为他们的归来,在做准备工作了。
  上元节前一天,李世民邀长安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到大明宫一楼宴会大厅赴宴,这可是大明宫的宴会厅第一次对外开放,而这个总体面积高达六万平米的大厅,除去一些厨卫设施占用的地方,它都还有将近五个足球场那么大,比九垸县学的操场都要大的多。
  所以,好几千参加宴会的人,走进这个灯火通明的大宫殿之后,其实都还显得十分空旷,它的最大容量,是为了一次性宴请全国大臣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准备的。
  然之后,当天这场宴会,从黄昏时分,一直持续到了午夜,所有的人,都被九垸县学展示的这些东西震惊,尤其是动画片。


第一集 ,讲的是压力。 


第二集 ,它就讲的是下雨打雷的自然现象,这让大家知道了,大明宫的主宫殿顶上,为什么会有一个一个细细长长的尖针,而且,长安城新修起来的钟楼,都有这样的针尖设计,原来这是避雷针,同时,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以往太极宫和皇城的城楼,为什么时常会在雷雨天气走水,因为,它是长安城最高的建筑。 
  再之后的第三集 ,就讲到了地心引力,物体为什么会向下坠落,并且讲了重量的由来,以及一些密度计算方法。 
  这些从未现世过的学问,简直把大家雷的一愣一愣的,当然,最让大家震惊的,还是物理小舞台上,一个同学的讲话。
  他先是用粗毛线衣,向大家证明了摩擦起电的原理,给大家解释了,冬日里,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发生火灾的一些原因,又跟大家说,这些电,其实是可以利用的,只需要找到绝缘体,包裹住导电性比较好的金属就行,甚至还像孙享福当初给他们讲课的时候一样,说了海外探索船队,正在寻找这种最适合做绝缘体的物种的事情。
  连电都可以利用起来,对这个时期的人来说,其实就像是神话故事了,然而,武器院都能研制出一种像天神发怒一般的武器,虽然在场没几个人亲眼见过那东西,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现在没有人会不相信,这个学生所说的话。
  然之后,大家这才理解,今天的宴会,为什么没有请国子监那些博士或者学生来参加了,李世民有言,这些新学问,暂时不对外传播,就是他们这些现在只知奇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臣们,也尽量不要对外籍人士讲。
  然之后,就是宣布孙正明复农国公之爵,太子少师官职的旨意了,同时,李世民也公布了上元节后,前往九垸县学习和种稻的王爷的名单,其中有李世民的儿子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这里面最小的李贞,今年才刚刚十岁。
  而由于孙享福的穿越,李世民的人身轨迹也整个都变了,贞观元年之后出生的子女,全部都没有按照历史上来,从高宗李治开始,往后面再出生的五个王子,根本都没有出生,但总体来说,李世民却比历史上多了五个儿子,也就是说,现在,他还未满十岁的儿子,还有十个,其中,就有长孙皇后在九垸县的时候怀上,现在已经一岁了的十四皇子李瑞。
  至于李渊,那就更加多了,历史上的他,今年夏天就应该驾崩的,可是现在嘛,他天天在新宫的嬉乐园玩的不亦乐乎,临幸了好几个颇有才艺的秀女,儿子的数量,也上升到了三十一个,其中满了十岁,这次也要去九垸县学习的有道王李元庆,邓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鲁王李灵夔,江王李元祥,密王李元晓六人,加上李世民的四个儿子,这十人,就是新一届的王爷种稻班了。
  不过,李世民在圣旨里面特意说了‘学习’和种稻,这就是说,李世民对于九垸县学教的这些学问是认可的,对于上元节之后,开年的大朝会上,长孙无忌奏请山南道治下教育改革的事情,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然之后,朝中各大臣们的心思就动了,李世民的圣旨,和王爷班才刚起行呢!求告的信就先一步到了孙享福这里,内容无它,那些关系们,请孙享福一定要将他们家的子弟,都收到九垸县学读书,学习这些神奇的新知识。
  所以,上元节才刚过完没几天,知道了自己接下来将恢复官爵和自由的孙享福,就已经开始做好出远门的准备了,至于那些小王爷嘛!接旨将他们收下来之后,交给那些大王爷们去教比较好。


第676章 终于能出门了
  由于虞秀儿和李香蝶,姚红袖三人都有公职在身,红梅和春桃又需要留在家里管照好几个孩子,所以,孙享福此次出行,只准备带两个胡姬小妾在身边伺候,一个是牡丹,一个是芙蓉,原因是她俩的汉语水平已经很过关,而且汉字也基本会写,交流使用起来,没有那么多障碍。
  当然,由于他的第一目的地是岭南,所以,虞秀儿从文工团将阿月也调来与他同行,正好岭南今年又有节目推送给运动大会,派学艺有成的阿月回去,能很好生将那些节目规整的更上档次一些。
  “阿月,你的皮肤越来越白了,我听说,你现在都有七品文工团艺术博士的官职在身了,以后可得找个好人家嫁哦。”
  当年那个每天一大早就爬树给孙享福摘荔枝的小丫头,现在也都满十六岁了,经过文工团几年的训练,她的精气神,可不是普通女子能比的,举手投足之前,更像个后世的女兵,已经有了早前虞秀儿那种气势,尤其是在上舞台的时候。
  “我才不要那么早嫁人呢!我要像香蝶老师和红袖老师一样,去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听到孙享福当众对自己的调侃,阿月有些羞红的脸道。
  大厅之中,把这句话听进去了的人可不少,尤其是一早就将自己收拾打扮的很齐整的李泰,因为,今天是大家接旨的日子,他们早早的就来到了孙府等候,这一批又有五六人要离开九垸县就藩上任了。
  “阿月姑娘的变化确实很大的,想当年在关中收麦子的时候,我一眼就能看出她是一个獠人黑丫头,现在嘛!却是像我汉人更多一些。”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李泰就插了这么一句话,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倒是引的阿月对他一阵白眼。
  “我的变化是很大,可是,你没有什么变化,当年就这么胖,现在还是这么胖。”
  “噗······”
  李泰被阿月飞快的呛了回来,顿时引起了在场其它几个王爷的哄笑,实话,李泰其实也有瘦一些,只是瘦的不太明显,这几年,他是实实在在的在田地里干农活的,身上的肌肉长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虚胖了,就是皮肤嘛,好像跟阿月两人做了一次移植手术一样,一个黑黑的丫头,越长越白嫩,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越长越黑,没办法,九垸县的夏天,太阳毒,李泰每天都要巡田,除虫,除杂草,不黑才怪。
  “獠人也好,汉人也罢,都是咱们大唐的人,咱们大唐也正是因为没有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才有了今日之强大,以后,可不要轻易拿这样的事情出来开玩笑了。”宣旨官马上就要到了,孙享福觉得有必要让现场保持严肃,开口制止了嬉笑的王爷们。
  大门外,一长溜的宦官各自捧着托盘走了过来,看来,今天要宣读的内容还不少,孙府的中门其实也就两扇,早就打开了,那宣旨内侍,正是之前来过一趟的马大全。
  圣旨当然是以最高级别先念起,首先就是嫡皇子李泰的,改封魏王,任岭南道大总管,广州都督,而且是实职,等于是让他接任退休的冯盎的班,这倒是让孙享福有些意外,但细想之下,却是能够理解。
  冯智戴已经出任了大唐第七集 团军的大将军,掌管了大唐数万兵力,冯盎若是再继续掌管岭南,那么,他们冯家在军方的实力就太强大了,而且,岭南现在又有财源,李世民不可能放任一个有钱有兵的大臣,一直这么继续经营下去。 
  用退休的名义,将冯盎调往长安跟李靖一起主持军事学院,让李泰这样的嫡皇子接他的位置,然后拉拢他那帮在岭南各州任刺史的儿子,这样,局面就会比较稳妥一些,稍后一些年,等岭南这边的汉化程度更高了之后,将冯盎的儿子们以升迁,外调的名义,调到其它地方任职,那么岭南之地就算是稳妥了。
  而接了圣旨的李泰,心情却是十分复杂,作为嫡皇子,会挂职州道总管,其实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人家李恪都是雄州都督,他有如日中天的老娘长孙皇后在后宫中,自然是不可能比李恪的职位还低的,不然长孙皇后的脸面上都过不去。
  关键是他没有料到,李世民会让他任实职,这就打消了他回长安的美梦了,要知道,兼个州道总管,或者州牧的名头,留在长安,才是他最想要的。
  可现在,他又有些为自己掌握了岭南道这么大的实权而高兴。
  要知道,岭南道现在可不算蛮荒之地了,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它已经是大唐财税重地,同时,作为广州都督,他还有较大的兵权,因为,整个岭南道之兵,有数万之多,其中还包括近三万的海军,之后将都归他节制。
  而且,三年后的下一届运动大会举办地,是在广州城,那可是一个十分露脸,出政绩的项目。
  倒是跟着人群听旨的阿月,在知道这个胖子将是岭南道最大的官之后,心里很是不服气,在她们岭南人的心中,只有冯盎这样慈祥睿智,能带领大家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的酋长,才应该是岭南的最高管理者。
  再之后,就是酆王李元亨被封为陕州刺史,周王李元方被封为襄州刺史,康王李元礼被封为归州刺史,韩王李元嘉被封为黄州刺史,彭王李元则被封为房州刺史。
  这几人也同样是任实职,等于是紧紧的围在了荆州,郢州,复州三个人口大州的周边,作为山南道后续重点发展区域。
  对于他们的任职,孙享福其实都不太担心,因为,经过自己近三年的教育,他们再也不是生活白痴,在农耕方面,不能说有多擅长,至少该懂的都懂,而政治方面,有长孙无忌在上面总抓大方向,他们只需要稍微有一些执行力,当地的发展,也一定都会上一个台阶,听了那么多民学课,结识了那么多农学生,要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不起几个产业,那他们就真是智商有问题了。
  最后一道旨意,才是给孙享福的,复农国公之爵,太子少师之职,无需回长安履职,继续在山南道种稻,教育新一届的王爷班就行。
  然之后,马大全把所有新来的王爷都给孙享福介绍了一遍,心师礼,并且告诉他,陛下对这些王爷的期待很高,若是他们年满十六,需要就藩的时候,还没有担任一州刺史的才能,那就是孙享福这个太子少师教学不利。
  这些话里面的意思,孙享福听懂了,有了太子少师之职,就不再像是之前那届王爷班一样,只教他们种稻而已了,还要在其它各方面教导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的施政水平,当然,孙享福也有点怀疑这是马大全刻意在给自己加戏,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领旨过后,孙享福接收了十位小王爷,然后,就跟马大全说慢走,我不会送你了。
  既然知道这家伙对自己没什么好心思,孙享福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反正现在哥官复原职了,从二品高官,虽然不入朝,但你一个宦官能耐我何?
  可怜千里迢迢而来的马大全,宣读完那么多圣旨,连被杯茶水都没喝到,就被送客出门了,孙享福可以想到,此人回到长安之后,一定会借机说自己的坏话,不过,这正是他想要的,他不动,自己怎么好推动宦官制度的改革。
  “还记得你们当初来九垸县之后,是什么样的待遇么?”
  孙享福并没有先跟李佑,李愔这些新来的王爷说什么规矩之类的,甚至,都没有安排他们居住的房间,而是把脸转向李元懿,李元轨这些明年才到年龄就藩的几位王爷问道。
  “这个,自然是记得的。”几人眼神之中带着些许玩味之意答道。
  “那就好办了,以后,他们就交给你们管教了,一切标准,都按照你们刚来的时候那样,他们少干活了,你们就要多干活,究竟谁干比较好一点,你们自己懂的。”
  “懂的,懂的······”
  听到孙享福这句话,几人不自觉的就露出了坏坏的笑,虽然还有一年多才够年龄去就藩,但是,有这些小家伙的到来,他们也算是提前解脱了一半。
  “你们自己的学业也不能放松,刚才的圣旨你们听到了,我现在有太子少师的职务在身了,陛下命我管教你们,所以,我就算是对你们动戒尺,也是理所应当的,哦,我好像忘了,陛下赐给我的可以打王爷的鞭子,好像一直都没有收回,你们懂的?”
  “懂的,懂的······”几人脸上的坏笑稍微收敛道。相比于此前在宫里的时候李纲,陆德明,孔颖达的真打,孙享福可算是好多的,虽然一直都在说打,但一处都没真的动手。
  “那好,现在差不多也要开始泡稻种,整田了,把他们身上这身锦袍,所有值钱的配饰都换下来,种田的人,可不需要穿的那么珠光宝气······”
  很快,到九垸县落脚的这些小王爷们就傻眼了,其中,性格暴躁的李佑和李愔当场就不干了,然后,他就发现,他在这里,指挥不动任何一个人,不自己动手干活的下场,就是很快就变会成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
  当然,还是有人心疼他们的,李恪作为李愔一母同胞的哥哥,就跑来跟他做思想工作了,至少,让他们认清了现实。
  几日之后,南下之前要做的各种事情都安排好了,孙享福便带着李泰,阿月,牡丹和芙蓉以及一众护卫去往码头登船起行。


第677章 忽悠一个老乐师
  出了九垸县的孙享福,有一种囚鸟脱困的感觉,他知道,大唐这两三年的变化很大,所以,他的船队,没有直接南下,而是先去了江陵城,想看看这座总体设计由自己规划,实际建筑,自己却完全没有参与的城池,现在到底修建成了什么样子。
  同时,也让长孙无忌教一教李泰应该怎么做一个州道总管,孙享福觉得,长孙无忌,绝对比自己更加能领会李世民把李泰派去岭南的真正意图。
  “长孙总管你们就先聊吧!我这都是好久没有出来走动的人了,就想四处看看,明天午后咱们出发的时候再聚。”
  长孙无忌直是在望江楼江陵城分店招待孙享福一行人吃顿大餐,酒足饭饱之后,孙享福便起身告辞道。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没有跟着孙享福走的意思的李泰,顿时心中了然,道,“正明可不能光看,有什么需要整改的地方,尽管跟老夫提,虽然距离运动大会开始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但是咱们江陵的工匠足,建造技术也高明,来的及改。”
  “呵呵,那就先看完再说了。”
  孙享福摆了摆手就领着几女出了包间,不再阻碍长孙无忌和李泰舅甥两人说话了。
  等酒店的五轮车拉着几人往城内更加深入之后,孙享福才知道,长孙无忌说让自己尽管提意见,却是有几分底气的。
  技术,通常都是越用越成熟的,从钢筋混泥土的砖瓦结构房屋和新型装修材料上市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那些工匠们,在不断的应用这些材料做建筑的时候,又摸索出了很多新的应用技术,当这些新技术,能够为他们带来很多的利益的时候,就总会有人不断的去研究,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有了善阳,渭南,定襄等城的建筑经验之后,他们对于精装修的大型建筑更加擅长了,所以,沿街,孙享福能不断的看到富丽堂皇的各种建筑,光是酒店行业,都不再像以往那样千篇一律了。
  唐人好艳丽,各种颜色突出的东西他们都喜欢,如果造型奇特些,让人一眼就能记住,那就太妙了,而江陵城内,这样的大酒楼,在各个街道,比比皆是,其数量,规模,和奢华程度,都比定襄还要更上一个档次。
  而且,这种高大上的建筑,还不仅仅局限于酒楼,各种消费娱乐场所,专营商铺,私人豪宅,也有了这样的外型追求,似乎,不独特些,就彰显不出自己的阔气,强大一般,是以,光是城市建筑而言,就十分有看头,对于这个还处于一层砖瓦结构房为主的时代来说,算是处处高楼大厦了。
  当然,长孙无忌跟长孙冲的区别就是,他做事有更多的私心,所以,长孙氏开在江陵城的时代商业广场,就是江陵城最大的地标性建筑,孙享福甚至怀疑,它至少占据整个江陵城三分之一的建筑量,一座目前大唐最高层的建筑,居然不是朝廷的办公大楼,或者皇帝的宫殿,而是一个商业广场。
  这栋楼每层都有五万多平,高达八层,顶层距离地面有三十几米高,相当于后世的十一二层那么高,顶层还建了游乐场,光是这么一个商城,孙享福就走了一个多时辰,都还没有全部逛到,他实在是腿脚走累了,才又回到五轮车上,让车夫把他拉去城内另外一个游玩热点地区,长湖风光带。
  这里,是中低端消费的聚集地,即便是刚刚开始形成规模没有多久,生意也十分火爆,沿湖畔纵横交错的十几条小吃街上,孙享福就看到了数百间九垸字样开头的店面,五轮车在这些街道上走了一圈,车厢里就多了很多精致的木雕刻,小摆件之类的物品。
  长湖里面五颜六色的游船非常之多,数都数不清,据说,在这边游湖,采莲,在小吃街上吃小吃,已经成了当地人的最佳娱乐活动。
  至于沿湖的房地产项目,也十分惹眼,长孙无忌在这边直接修建起了几十栋七层的楼梯房,当然,民房每层的挑高只有三米多一点,七层的高度也才二十五米不到,目前,装修已经做完,甚至楼前楼后的花园,景观树等,也全部都弄好了,据说销售的十分火爆,买房入住的,可不仅仅是官宦或者世家子弟,那些赚到了钱的小商贾们,还有江陵城内的职场精英,都在其列。
  一万多套房子可不一定够卖的,后续还在建,因为江陵城有足够多的人买的起,这里的工业已经相当强了,高收入的平民群体大把,渭南的大多数产业,可都是在这边开设了分厂的,在这边造出来的东西,往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关中制造,有更多的成本优势,是以,他们越做越大,出货量也越来越多,管理层,熟手技术工的收入自然是越来越高。
  另外的一个原因是,这个时代的土老百姓们,觉得自己住的房子越高,就越拉风,毕竟,在朝廷以往没有放开建筑限制之前,楼起的高了,都算是逾制,现在骤然开放了,百姓们当然想体验体验住在高楼上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富到起独栋别墅的地步,等九垸县的那些新民居盖好了,他们或许会有更多的追求。
  春上的江陵城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景象,所以,即便是到了黄昏时分,孙享福也没有回去酒楼吃饭睡觉的意思,在长湖边包了条游船,带着一行人在船上吃喝赏景,美的不得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红的好像,红的好像燃烧的火······”
  虞秀儿选的胡姬,要是不精通歌舞技艺,那是不可能的,游船上有乐师歌女的表演节目,不过那个水平太粗糙了,见孙享福的心情不错,牡丹和芙蓉两人,便借了乐师们的乐器来演奏,跳起了优美而又有几分性感的舞蹈,至于歌曲,则是阿月根据她们的舞,选择的一首韵味临场发挥的。而原本船上的这些歌舞乐师们,看到了她们三女的即兴表演之后,真是自惭形秽,却是沦落成了孙享福的陪聊,因为,这是孙享福要求的。
  “你们在这游船上做乐师,每个月能收入多少钱?”
  一曲歌舞之后,孙享福没有继续让三女连着表演的意思,那样就不是即兴发挥的享受了,而是她们锻炼上了,反而是问那些重新接过乐器,准备给孙享福他们演奏的几个乐师。
  乐师中,一个领班老者笑着答道,“劳孙少师相问了,小人在这船上做乐师,东家每个月给小人开一贯钱的底薪,平时包船的客人不少,酒水吃食卖的多了,会有些提成,还有客人们的打赏,一个月下来,两三贯钱还是能挣到的。”
  “喲,认得我啊!那你是说的你自己的收入,还是他们所有人都有这么多的收入?”孙享福指了指其它的几个乐师道,其中,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姑娘,是唱曲的,刚才孙享福听了,就是音色还行,演唱技巧嘛!比他这个后世的KTV级别歌手,都还差些,在刻意模仿文工团不知道哪位歌手的唱腔。
  那领班老者继续答道,“大致都差不多,唱曲的两个姑娘可能多点,有时候碰到豪客,一两贯的打赏都能收到,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