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他们在羡慕这些产业的股东的时候,韦家众人,拿着一大张红纸,从商部衙门走了出来,然之后,他们喜滋滋的将那张大红纸,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只见上面写着,韦氏集团,总股本,两千万股,股价一贯,其名下产业包括,全资子公司,渭南煤炭厂,善阳煤炭厂,广州制盐厂······
重要持股人一栏里面,家主襄城郡公韦义节,持股一千万股,像韦廷,韦叔谐,韦慎,韦涟,韦浑等韦氏当代主要成员,都持有数十万到十几万股不等,到最后,就是所有韦氏男丁的持股,大多只有几百几千的,甚至一些旁支庶子,几十股的都有,高达数千人,韦家众人直接在商部衙门里,拉了一大车相应的股东证回去分配。
第638章 劝说王旭
各家的注意力,都在韦家改制分家这件事情上,很快,便有数千人聚集到了城南的韦家大院。
一个关中的顶尖世家,居然说分家,就分家分了,所有族人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房屋,田地,生活必须的固定资产等,而所有对外经营的产业,他们全部折价算到了股本里面去,韦家的当代家主韦义节,也就是韦妃的亲哥哥,一边按照名字,给族人颁发股东证,一边叮嘱他们,不要将这些股东证遗失了,凭着它,每年都可以到股东大会上领取分红。
虽然,公司法规定了,这些股份,是可以出售转让的,但是,它就是个下蛋的母鸡,韦氏改革之后,产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留着它,就是留着一个长期的进项。
如果孙享福看到这副场景,一定会赞一句,不愧是历史上雄霸整个唐朝的第一家族,能在李唐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出二十位宰相,多位皇后,贵妃,还真是有它的特殊之处,‘城南韦杜,去天五尺’可真不浪得虚名,他们做事的这种魄力,就不是其它任何家族能比的。
不过,分配股份给族人,还不是韦氏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一场人事任命大会,直接让诸多赶来围观的关中其它家族的旁支系子弟,看的眼馋不已。
他们给家族内各个产业的职务,都定了薪酬,某个产业的总管事级别的职务,还有经营分成,这是独立于股份分红以外的收入,以业绩说话,业绩越好,盈利越高,管事的人的收入越高,不设上限。
这等于是给所有家族有能力的旁支系子弟一个挣钱,出头的机会,他们各自的家族,也应该照着这么改才好。
而正当他们以为,家族改革就是这样了的时候,韦义节宣布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韦氏集团,将出资,在禹州开辟百万亩以上的药田,与禹州百姓合作,成立禹州商会,管理这些药田。
同时,他们还与善阳制药厂合作,在禹州开设制药分厂,由韦氏集团出资建厂,组织当地人生产,销售,善阳制药厂则提供制药技术,以多方持股,多方监管的形式,打响除九垸县以外,民间商会组织与地方百姓官府合作,以发展当地资源产业,推进当地百姓福利项目建设发展的第一枪。
当然,还不只是这一个项目,韦氏虽然将制盐秘方交给了朝廷,但是他们毕竟是做了五六年盐生意的熟手,对于所有的制作工艺,销售途径,都是最熟门熟路的,所以,他们一路从辽东半岛,卑沙,山东的登州,莱州,往东南,到明州,泉州再到岭南道,整个大唐本土沿海过万里海岸线,十几个州,三十多个县,与当地官府和百姓合作,开发盐厂。
也就是说,韦氏虽然将制盐的方子交给了朝廷,但是,未来,他们依然能在这个产业上面,占据大头,而也因为韦氏的大举扩张,大多数族内旁支子弟,在韦氏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中,担任了管事经营者的职位,而拿到非常不错的薪酬。
这就更加让其它家族,人数居于多数的旁支系子弟眼馋了,只要不是傻子,都看的出来,家族这样改制之后,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所以,朝廷什么都不用做,他们自己,就在家族里闹了起来。
而当这些家族的当权者搞清楚了韦氏为什么能够这么快速,且毫无阻碍的扩张之后,他们再也坐不住了,虽然那些合作产业的大部分盈利要用于当地百姓的福利,但他们仍然是小有赚头的,而且,能扩大他们家族的影响力,所以,世家改革的浪潮,变的谁也阻止不了了。
“正明兄果然大才,难怪我大哥和二哥,都不是你的对手。”九垸县,民学课放学之后,王旭亲自去将孙享福请到了九垸县新开的一间酒馆之中,相对而坐之后,王旭一边给孙享福倒茶,一边道。
“不是我有多聪明,是他们没有选对路,这个世界上,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站在人民的一边,才是永远都不会败的。就算是做皇帝都是如此,何况是你们这些士族。”
“没有足够的智慧,又怎么能悟的透这么深刻的道理呢!所以,我说正明兄大才,是一点也没错的,今日请正明兄来,只想请教一下,我王家的路在何方?”
孙享福闻言,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王旭,答道,“路,它一直就在脚下,顺着路走,你就能走的又快又稳,反之,则是困难,其实啊!你问的,不应该是路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你王家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王旭还真不好回答孙享福,说白了,他们王家,就是拥有了顶尖的富贵,却还不知足,这和登上了皇位,还想长生不死没有什么区别,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的话,他们就是作,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那里由得这些前人操心。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前辈先人,也就是一个个需要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祭拜的名字而已,真想他们过的好,其实推动整个社会发展,才更实在些。
因为,一个古人,是无法体会到时代进步之后,人们可以享受到什么的,后世随便一个中等殷实的家庭的老百姓,生活质量,都不比这个时代的权贵富豪差。
“其实,原本,我也只想多给家族赚点钱,挣点产业,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
“是王浩让你改变了想法?”见到王旭少有的出现了犹豫,有话难言的表情,孙享福开口问道。
“有他的原因,但有更多我自己的原因,你可能不了解我的过往,我从出生起,便穿着世上最好的衣服,吃着世上最好的食物,有最好的师父教我文武艺,十四岁以前,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发愁。
我的世界太寂寥了,没有多少能够让我生起兴趣的东西,我从小修炼武艺,就是想着某一天,当我遇到最强的对手的时候,那一战,能够更加精彩一些,其实,我非常的理解我大哥和二哥的疯狂,他们要是再不疯,说不定,我会比他们先发疯。”
王旭这番话,也算的上是深刻的自我解剖了,孙享福听完之后,连连点头道,“我算是知道你们这些富二代为什么都容易产生特殊癖好了,这都是你们从小得到的太多,产生出来的毛病。”
“那正明兄可有解我之症的妙方?”
“有,但是你不会愿意用。”
“你就说说看吧!”
“把你所拥有的一切,全部夺走,让你尝尝从底层奋斗的滋味。”
“这,果然是个我不愿意用的办法。”
“其实,也还有另外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打开你的视野。”
“我的视野还需要打开?”
“非常的需要。”
“愿闻其详。”
“你以为你们王家现在很有钱,是个顶尖的世家了么?在我看来,根本不值一提,知道我被陛下收去的产业么?它每年,都能为我挣一千多万贯,就算我不将其发展壮大,五年,就能挣出一个王家的财富来,如果这些产业不是被陛下收走了,十年以后,我想要对付你们王家,弹弹手指,就能把你们王家玩到破产。”
听孙享福这么一说,王旭有些发懵道,“这,未免有些夸张了吧!”
“一点也不夸张,你应该知道,我从饭都吃不饱,到被陛下没收走价钱几千万贯的产业,用了多久。
所以啊!别以为你们王家很有钱,是能够影响这个国家的大家族,其实,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两三年,长孙氏就会超越你们,韦氏,也有可能与你们叫板,弘农杨氏的潜力也不小······”
“这不可能,长孙氏在长安改制,成立的长孙氏集团,总股本不过三千万贯,也就比我王氏的一半多一点而已,连崔郑卢李几家都还比不上,韦氏集团,则是只有两千万贯,想要挣到几千万贯,可不是几年能够轻易做到的,那是我王氏数百年的累积,而且,现在我王氏挣钱的速度也不比他们慢。”王旭打断了孙享福的话道。
“是么,信不信,我有办法可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就超越你王家的资产?”
“这,这更加不可能了,你名下的产业都被陛下收走了,家里的余钱,应该一百万贯都没有,如何能做到?”
“因为他们已经改制了啊!而你们王氏没有,听说韦氏有两千万股本,每股一贯钱,你说,我要是愿意用三贯钱,购买他们族人手中的股份,他们韦氏的两千万股份,是不是就变成了价值六千万贯了?这不是超越你们王氏了么?”
“这只是你个人的意愿,怎么可能有其它人愿意用三贯钱,买价值一贯钱的东西,而你现在又没有六千万贯,所以,你这个说法,不能成立。”
“真的没有人愿意花三贯钱买吗?我看大把。
韦氏有大唐最大的煤炭厂,有最大的盐厂,未来,还和数十个州县合作开发当地产业,在禹州,他们有制药厂唯一的分厂,那可是一个开在百万亩高产药田中间的制药厂,其盈利能力,除非是瞎子,都能看的到,而拥有这些东西的韦氏的股份,就是一个能下金蛋的鸡,拿着它,年年都能分钱,只要韦氏有人肯出售,别说是三贯,我估计十贯都有人买,他们只需要卖一半的股份出去,仍然保持产业话语权,所得到的资产,就比你们王家还多一倍,而掌握了天下零售业的长孙氏,其商业优势,盈利预期,还在韦氏之上,现在,你还敢说我的说法不成立?”
“这······”
“别这了,你要是再被你的那些旧有想法所左右,未来一二十年后,你王家别说第一家族了,就是在前一百,也未必看的到你们的名字,所以,沉下心来搞发展,赚钱吧!这样,不仅你们好,对大唐也好。”孙享福拍了拍王旭的肩膀道。
他这几下,险些把王旭的魂都给拍走,这世道变的,他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第639章 制海权的重要性
王旭是失魂落魄的回去的,孙享福直接将他那颗骄傲的心给击碎了,原来,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在孙享福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给大家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如果王家不进门,别说远远的甩开别人,就是想跟上别人的脚步,都难。
所以,连王氏这种种最顶尖的家族,也要考虑家族改革的问题了,不过,他们改起来,难度之大,耗时之久,可是要超过韦氏很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足够最先改革的长孙氏,韦氏,甄氏,虞氏等家族追上他们好大一截了。
一个国家,大型企业多了才好,才能将全民都带入有福利保障的地步,才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到了此时此刻,大唐已经不用再担心他们太有钱了,当世家的钱财产业,折算成股份,分散到了每个族人手中的时候,他们的危害性已经降低了一半,而当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公司法,以及看上去更为严谨,靠谱的资产监管之后,他们的危害性,就再度降低了一半,他们与地方合作,发展一些低盈利的产业,虽然将自己的利益捆绑在百姓身上,加强了自身的安全保障,但也彻底将自己捆绑在了这个国家上,他们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国家只会更好。
八月,李世民难得的在岭南过了一个中秋节,这里的糖产丰富,做的月饼也极甜,在吃着最爱的甜食,看着长安送过来的奏报的时候,他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
海边,整齐的号子声响起,数万水军将士,赤膊着身子,跳入了滚滚卷来的海水中,李世民打着赤脚,往沙滩边上慢悠悠的走去,这些海员们,游水冲浪的训练,非常具备观赏性。
亲自在海里面游过几次泳之后,他才知道,在海里游泳,跟在御花园修好的戏水池里游,根本不是一回事,巨大的海浪,总是能拍在他的脸上,让他呛水,在北方算是会水的人,到了南方,压根不值一提。
远处的码头上,整齐排列的二十艘包钢大船已经做完了最后的修检,渭南船厂和岭南船厂最顶尖的一批船工从船上撤离后,各种物资开始陆续被船工们搬上船舱。
此次,他们的航行时长,可能达到两年以上,除了充足的必须品的准备,他们的船上,还配有很多捕鱼,滤水,可使他们的持续航行能力增加的各种工具和新技术,像医师,甚至是用文娱活动帮助船员解压的文工团员,船上都有配制,孙享福几乎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都让赵龙他们做了准备,而看到了这些准备的李世民,才切实的感觉到远海航行的不易。
“陛下,这边装船的物资,只是一部分,因为一旦出海,他们就会开始消耗,在吕宋岛,臣已经先一步派了五十艘三万石的大海船准备了另一批物资,他们会在那边,将整个船队的补给加满,还会随船队一同出海,为船队补给物资,不过,以那些船的航行能力,最多只能把探索船队送至八千里以外的海域就要返回。”
李世民点了点头,继续沿着沙滩,往船队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八千里海路,听上去好像很远,但却未必有整个航程十分之一的路程,据孙享福预计,船队如果绕着这个世界行走一圈的话,至少需要航行十万里。
当然,这不是说,绕地球一圈有十万里,如果是走直线,算赤道长度的话,是四万多公里,八万里多一点,但是实际航行,是沿大陆架绕行的,那么,距离就会多出很多,甚至超过一大半,以包钢大船顺风,或逆风,综合平均起来,每天三百多里的航行速度来看,就是完全不停歇的跑完全程,也需要三四百天的时间,而实际上,停留补给,登陆探索的时间,肯定不短,所以,李世民想知道远海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等两三年以后了。
“冯卿,为何这些船工们,要搬这么多茶叶,罐头之类的物资上船,装更多的粮食,不是能让他们吃用的时间更久吗?”走到了码头旁边,李世民看到了船工搬运的东西,不解的发问道。
“陛下,这个您就有所不知了,船到了海上,有各种捕鱼的工具在,一般是不缺食物的,最缺的,是燃料,饮水,绿叶青菜和蔬果,人要是长期吃不到这些东西,是容易出现各种病症的,所以,远航的话,反而是这些物资需要多准备。”
“难怪此前往日南郡,那些船工水手,更愿意吃这些青菜水果,却对美味的海鱼视而不见。”李世民恍然大悟道。
冯盎的心理却是在吐槽,你要是天天在船上跑,天天都是吃海鱼,能喜欢吃才怪,有些人甚至闻到那股海鱼味都想吐。
所以,此刻,闻到海鱼气味就想吐的赵河和张林几个小家伙,正用箩筐将一些从山林里收集过来的腐叶土往船上挑,他们会在没艘船上弄一块地方,种植一些如生菜,苋菜等,能快速长成的绿叶子菜,还会发豆芽菜,给海上的船员开开小灶。
见到李世民朝船队这边走来,赵龙将一个大皮箱的盖子盖上,一把将其抱起,从船上下来,向李世民所在的位置走了过来。
“陛下,这是海外探索船队三千六百五十七名出海人员的遗书,如果我们意外葬身大海了,您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可能帮我们完成遗愿的人,所以,请您收下它。”赵龙行了一个半跪的大礼,将皮箱高举过头顶道。
对于这次超远程航行,即便是在海上跑了好几年的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非常有必要。
“遗书?何至于此?”李世民接过赵龙交过来的箱子,递给跟他身侧护卫的独孤谋之后,面色沉重的将他扶起来道。
“大海之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做此准备,能在出发的时候,便激发起海员谨慎求生的意识,在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茫茫大海中,这种意识十分重要,能够帮他们避免很多危机。”
说到这里,赵龙的眼眶有些微红,他至今依然记得几年前自己带着岭南刚刚训练出来的三千船员往澳洲去的时候的那次翻船事故。
当时正值夜晚,海上突然起了大风,,一丈多高的大浪,将两艘由新船员操控,来不及调整方向稳定船身的水轮船掀翻了,船上大多数水手落海之后,只得中吹起羊皮气囊求生绑在身上在海浪里漂浮,夜晚的能见度太低了,巨大的海浪,根本由不得尚未被掀翻的船只向他们展开救援,等到次日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些落海的水手早已与船队失散,而这时,他们遇到了鲨鱼。
有过一些海上知识培训的水手们知道,鲨鱼,会因为血腥味,而越聚越多,他们,就是闻着了那些受伤的船员身上的血腥味,才寻找过来的,想要逃生,必须舍弃那些受伤的船员。
当时,很多自知在劫难逃的伤员,大声的喊出了自己的遗愿之后,就义无反顾顺着海浪,朝下风位游了过去,为了给没有受伤的船员争取一条活路,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
当赵龙带领着船队搜寻过来的时候,两三百船员,只剩下一百人左右了,这是船队几年行船的过程中,损失最大的一次,让所有活着的船员,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自那以后,船员由于各种意外情况减员的情况依然会时不时的发生,但逐步的在减少,因为,由于碰到的事情越多,他们预判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也越来越有效,到了近两年,基本就很难有类似情况能夺走他们的生命了,尤其是应用上吃水更深的钢结构龙骨包钢大船之后,一般不是正好遇上台风,他们都不用担心船身被海浪掀翻。
“好,朕答应你,如果万一你们中间有人在海上出了意外,朕会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遗愿。”李世民拍了拍赵龙黝黑的肩膀道。
“臣,多谢陛下。对了,这是我们这些年在海上行船,摸索出来的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心得,其中包括预测天气情况,调整船身,应对海浪冲击,应对暴雨天气,应对回旋逆流等等海上比较常见的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案。还有配上了新式装备之后,在海上作战,能够使用的有效的战术战法,它对我大唐的海军训练,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也请您交付各海军部队研究学习。”
李世民接过册子,很是赞赏的朝赵龙点了点头,道,“大海这么凶险,你们这些人,用命换回来的这些宝贵经验,朕当然会视若珍宝。只是,你们这么多船员,为了远海探索而赌上自己的性命,不怨,不悔吗?”
赵龙摇了摇头道,“不怨亦不悔,孙老师曾经说过,在未来,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天下,因为通过它,可以去到天下任何的地方,而只要掌握了它的脾性,整个大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马平川,这样,咱们就能对外保持贸易和军事上的主动。
就比如现在,波斯人和天竺人,迦楼缕波人,都无法在海上对我大唐展开进攻,但是,我们却能随时进攻他们,他们一旦想与我大唐为敌,那么,他们整个海岸线大后方,都将会暴露在我们海军的打击之下,我们很多条线路,可以直捣黄龙,攻打他们的都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臣和属下的人,即便是付出生命,也愿意为我大唐开辟出一条对外的海路,为将来至关重要的制海权,打下基础。”
“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天下······”李世民嘴里喃喃的重复着赵龙刚才说的这句话,顿时心里有了明悟。
今天,是大唐的船坚,具备往海外走的能力,来日,若是海外之国的船也坚,那么,大唐的万里海岸线,以及海上不下于大唐本土面积的土地,就都将暴露在别人的面前,那时候,还真不知道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李世民,更加懂得了赵龙交过来的这本册子的重要性了,稍后,必定会将其传抄给诸部海军学习训练,提升大唐向海外的能力。
第640章 李承乾的想法
让人想不到是,从未来过岭南的长孙皇后,到了这里之后,会变得神清气爽,或许是南方的天气热,爱上跳广场舞的她经常出汗,加快了血液循环和陈代谢的原因吧!
此次南巡,有了她和几个贵妃的加入,皇室与岭南百姓的交流比此前李世民一个人来的时候更加频繁融洽和谐了,几位皇妃在九垸县的广场舞可不是白学的,到了岭南之后,这自然就是成了她们独有的亲民舞了,冯盎甚至提议将长孙皇后带领百姓们跳舞的那条街道,取名为了皇后大道,韦妃和杨妃,燕妃等贵妃带领百姓们跳舞的街道,取名为贵妃大道,深得李世民和广州城的百姓赞同。
不过,今日跳舞的时候,却是出了一件大事,险些让整个城内出现了骚乱,那便是长孙皇后在跳舞的时候,居然出现了呕吐症状,而且,呕吐的,还有韦妃,燕飞,杨妃三女,这下可把随行的甄医令吓坏了,还以为几位娘娘水土不服,吃坏了肚子,可把过脉之后,甄医令差点把嘴巴笑歪了。
四个皇妃居然同时怀孕,还在同一天开始害喜,这可真是前所未有,算算日子,不正是皇帝和几位贵妃在九垸县居住的那段时间么?
“陛下,山南道的奏报到了,九垸县试验田今秋收粮,亩产干稻谷达到了十石五,各家百姓的亩产,也达到了九石七,新稻种,只是种植了两年四季,就快要达到预期产量了,孙正明秋收以后,将第一期试种结束时的产量预期,上调到了十一石五。”
十一石五,那就是1380斤,距离后世第一期杂交水稻试种,不过只有二十斤的差距,孙享福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预判,是因为,前面几期的种植,数据完全不比后世差,看来,他在这个时代用土办法制作的肥料,并不比后世化工生产线制作出来的肥料效果差,或许生态环境也有一点点小小的加成吧!
“去旨山南道,荫孙正明三子孙珣,四子孙昂,翊麾校尉衔。”翊麾校尉是从七品上的武散官衔,它现在的实际意义,是一个一等公民的身份,和每个月一百多贯的俸禄,这样的荣誉和俸禄看上去算不得什么,但赏在两个小妾生的庶子身上,却也算不薄了,毕竟,像程咬金和尉迟恭这样的开国元勋的庶子,也未必有这样的封赏。
皇后和贵妃们怀孕,最开心的,当然是李世民了,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九垸县的利孕之说,只怕这个消息传到民间之后,百姓们会蜂拥而至。
反正在李世民看来,人口多了是对国家有好处的,所以,李世民这次直接将封赏孙享福两个庶子的另一个原因向一干朝臣,甚至是民间说明了。
所以,当十月份御驾启程回长安的时候,九垸县的外来人口也突然多了起来,有岭南来的,有关中来的,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更多,因为北方那些收了田地准备过冬的青壮百姓,也开始启程了。
孙得寿是随着北地南下赶工的人潮南下的,与他做伴的,是一个情路坎坷的男人,程处默。
明明是爱上了一个女人,却要整天跟她哥待在一起,这里面的悲伤,无法用言语表达,不过,通过他将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张诚终于不寻死了,张如烟,也终于对他有了些好感,只可惜,程咬金的摧婚信这个时候到了善阳,不是看到了自己老爹程咬金在信件里那种要生吞活剐他的语气,程处默险些都忘了自己是卢国公府嫡长子了。
才刚和新爱的女人感情有所升温,却被家里通知要回去和早就定好亲的清河崔氏女,名义上的表妹结婚,这让程处默即刻泪流三升,险些连血都喷了出来。
“处默兄,我家兄长不能出席我的婚礼,我在长安朋友不多,届时,能否请你担任我的傧相?”
“这是自然,正好,这回我连铠甲都不用穿了。”
“傧相可是要挨妇人打的,怎么能不穿甲呢?”
“像你这种没尝试过爱情的滋味的人,是不会懂的,现在,就算是一匹马从我身上踏过去,只怕我也是不会感觉到疼的。”
“如果爱情能够让人麻木到这般的话,我还是宁愿不要尝试的好,如果你成亲的时候,也请我当傧相的话,我一定是要穿甲的,听说那些妇人的扫帚抽的也挺疼的。”
“如果能跟心爱的人结婚,被抽死,我也心甘情愿。”
“想不到处默兄你都有那么多胡姬小妾了,居然还会为情所困,被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想念孟姜妹妹了,不知道这一年她的模样长大了些没有。”
“看韦妃娘娘的相貌,就知道她的模样长的差不了,你小子也算是有福了,这次临川公主出嫁,皇家和韦家的陪嫁礼绝对不少,你今后可以跟正明兄一样,免费教更多的百姓农耕知识了。”
“或许吧!对了,你在安西大都护府那边待了两三年,那边的百姓,好教化么?”
“他们跟突厥人,薛延陀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加温顺一些,有很多地方,都是靠农耕在生活的,我估计孙二力去了那边,能够混的风生水起,他们可比咱们这边穷的多了,一个王国的都城,也不过是与我中原之地一个县城相当,最大的碎叶城,也无法跟善阳,定襄这样的雄城相比······”
程处默说到孙二力,远在近万里之外的碎叶城中,正与自己新收的胡姬小妾同床的孙二力突然就打了喷嚏,他确实如程处默说的一般,在安西大都护府混的风生水起,农部右侍郎,从三品的官职,比长孙冲这大都护府长史的级别还高,又身担西部屯田使之职,不管是军屯还是民屯,都归他管,地方上的官员和百姓,可得巴结他了。
另外他的种田技术,确实远超当地的水平好几个级别,所以,很快他就被被本土氏族,当作神灵一般供着了,纷纷将自己族内的最漂亮的女子敬献给他,搞的他的胡女小妾,都高达二十多个了,而且现在仍然在陆续增多之中,真是性福到死。
“呃,有人在骂我吗?难道是我报到长安去的数据不够清晰,陛下看不懂?”
孙二力非常相信这种突如其来的喷嚏,是因为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然而,对于这种事情,他也没有什么办法,瞄了一眼身下一丝不挂的小妾,孙二力又来了兴致,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