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方经济来说,并不足以支撑它成为像长安那样的一个繁华都市,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工业支持,也不是大唐的政治中心,除非李世民舍得让关中的工业,向江陵转移,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未来,江陵的经济,也是十分可期的,刚才长孙冲也说了,被几十个像九垸县这样富裕的县区包围,江陵怎么可能不繁华。
  然而,那几十个县现在在哪里呢?
  都还不存在。
  从武士彟执掌荆州开始筑垸田,到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了,前前后后,动用了几十万人力,也不过是开出了十几块垸田而已,等于才一个半的九垸县,即便未来三年,投入的人力会翻三四倍,在江陵城的运动大会开始的时候,这边也不过只有六七个像九垸县这么大规模的县区而已。
  五百多块垸田,在历史上,可是从宋朝到明清这中间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千多年才完成的,就算大唐投入的人力再多,政策支持力度再强,一直不间断的开发,最少也需要六七十年以上,才能将其完成。
  所以,这座城市,其实因为孙享福看到了长久的未来,才规划到这么大的,现在真正需要修建的地方,他认为,三分之一就够了,最多,不能超过一半,比定襄城稍微大个几平方公里就成了,储备用地,必须得留出来,指不定因为几年之后这一地区的技术水平发展起来了,需要用在工业,和其它方面的土地就多起来了。
  “正明还是说说你的招吧!”长孙无忌继续直奔主题道。
  “其实,到了今时今日,我以为朝堂诸公应该能轻松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没想到······”
  “你的意思是,这个方法非常简单?”长孙无忌有些愣道。
  “当然啊,非常简单。”孙享福摊了摊手道。
  “各方势力的关系错综复杂,连后宫中都因为这个借贷的额度争的不可开交,借给谁,不借给谁,还要分缓急,如何能使各方平衡,陛下和我等都绞尽脑汁,你说非常简单?”长孙无忌用一副不可置信的目光看向孙享福道。
  孙享福撇了撇嘴道,“考虑那么多干嘛?全部应承下来啊!”
  “全,全部,这怎么可能?刚才不是说了么,钱庄总共才三亿多贯的存款,他们的借贷数额,都超过六亿贯了,这,这怎么借?”长孙无忌摊了摊手道。
  孙享福依旧一副淡定的模样道,“怎么就不能借了?我问您,钱庄里,有一文钱是朝廷的吗?”
  “没有。”
  长孙无忌顺嘴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没想到那么深,可回答完之后,突然整个身体僵住了。
  对啊!钱庄本身是没有钱的,这些钱,是别人存的,朝廷现在虽然掌管钱庄,但钱庄的钱从来就不是朝廷的,并不是说,朝廷把钱借出去了,这些钱就不在钱庄了,这些人把钱借出去之后,是要投资做产业去的,那么,卖材料给他们的人,赚了钱,又会把钱存到钱庄里去,钱只是在他们手里打了个转。
  看到长孙无忌恍然大悟的表情,孙享福道,“您应该是懂了吧!其实,就算咱们一下子有六亿贯借给他们,他们也花不出去啊!因为,大唐所有建材产业的年均产出,根本都达不到六亿贯,钱庄只需要按他们的项目的缓急程度,给他们排个序就好,按照各种建材厂的出货量,制定一个简单的借贷规则就行,反正建材这一块每年满打满算就出个几千万贯的货而已,有一亿多贯放出去,足够市场运转,他们各家要做什么项目,也不是空手套白狼,拿着钱,不上马工程,难道尽损失利息给钱庄?而真正需要及时开工的项目,他们的启动资金也都远大于工人们的工资,这就足够保证项目和钱庄资产的的安全了,反正建造起来的东西,它是值钱的啊!”
  在后世,有一个亿的启动资金,开发商们就敢做十个亿的项目,甚至十几亿的项目,只要银行能确定这个项目不会给自己产生坏账就行了,现在,这些世家子都是拿了三四成,甚至近半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而且,这些项目,又都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保障项目,说白了,就算这些世家子不来投资做,朝廷自己也要出钱做的项目,那还怕什么?
  长孙无忌闻言,一拍大腿道,“妙,此法,真是太妙了,一亿多贯,在市场上转几个圈,钱还是在钱庄,他们却都欠了钱庄一亿多贯。”
  钱的意义从来都是流通,既然大家都需要钱,那么,就让他流的快一点就好了,这个道理,古人很难懂,懂了也未必会想到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即便大唐只是拥有一个比较脆弱的金融体系,它的能量也是不能忽视的。
  “话虽这样说,但是,朝廷,必须在行业上有所管控,产业布局不合理,就像士农工商人数失衡一样,都会出现大问题,这个,就需要商部去分析研究了。”
  “如此,老夫尽快的写信给陛下,免得迟了生出什么乱子。”
  长孙无忌明显是打完了斋就不要和尚了,可怜孙享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还要赔上自家的笔墨纸砚。
  酒宴散席的时间本来就不早,谈了半天,孙享福也到了睡觉的时候,和长孙无忌约定好明天接着聊之后,孙享福便回房休息了,至于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甄倩这些人的休息,自然有德叔给他们安排。
  “秀儿,还没睡呢!”
  “在等夫君啊!”
  “有什么好等的,难道······”孙享福看到披着一件棉袄,半躺在床榻上看书的虞秀儿,顿时露出一个色眯眯的眼神。
  虞秀儿瞬间懂了他意思,含羞白了他一眼道,“夫君可莫要作怪,先前甄医正已经给妾身把过脉,妾身又怀上了。”
  “诶呦,是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有多少日子了。”
  “快两个月了呢!”
  “啧啧啧,看来这边还是个风水宝地啊!”
  “怎么说?”
  “利孕啊!你想想,年头红梅和春桃跟着我来这边,一来马上就怀上了,两个多月前,你不正好也跟着我来这边么,没多久,也怀上了······”
  孙享福这话,如果是放在现代来说,只能当一个玩笑话来听,但是在这个时代,虞秀儿立马就信以为真了,然之后,孙享福就悲催了,因为虞秀儿要写信把李香蝶和姚红袖,让叫过来,理由很充分,那就是设计,甄选,排练三年以后召开的运动大会的节目,实际上么,是让孙享福在这块利孕的风水宝地,把她们收房,为孙家的开枝散叶做贡献。
  “秀儿,这样,不合适吧!为夫我现在不过是个平民,不够资格纳她们这些高官为妾的。”
  “夫君您是平民,可妾身我还是安国夫人,朝廷从三品的太乐令呢!所以啊!这个家,现在我说了算,你,反对也不行,现在从长安过来这边,七八天就能到,到时候,夫君晚上也有人伺候不是······”
  “这不行,咱们得商量商量······”
  “作为当家主母,我有权决定这件事,谁咱大唐的新法里是这么规定的,所以,这事没得商量。”
  孙享福这才发现,虞秀儿刚才看的,居然是大唐的法典。
  “这法律它不合理,我回头就去信让魏老头改改。”
  “迟了,等下一次法典修改颁布,必须得三年后······”
  原来,法典的总章程里面直接就有写,由于时代的变化太快,律法也有可能需要修正更新,但是由于拟定颁布都需要时间,所以,每三年才会更新一次,也就是说,即便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法典颁布了之后,你可以提出异议,但是,实际性的修改执行,必须得等下一次法典颁布时,统一执行。
  没办法,这是在古代,即便是将全国钱庄里面存款的钱数统计一遍,都需要半年以上,更何况说法律合理性的修改论证和颁布,三年能够实现更新,已经算是快的了。
  被老婆逼着纳妾的感觉很怪异,而且,这次虞秀儿完全是油盐不进的架势,他把任何关于什么相爱才能在一起的东西跟虞秀儿说了,都不顶用,因为,虞秀儿告诉他,纳妾就是纳色,孙享福真要是在外面有个什么爱的死去活来的女人,虞秀儿才不会准她进门呢!
  最后,被逼妥协的孙享福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也不知道是因为即将把两个美人收房而激动的,还是因为和两个并不算爱的女人结婚,而忐忑的。
  每天晚上睡不好的人都有很多,比如遥远的高原上,同样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松赞干布,选择了和他不一样的方式来渡过黑夜,从床榻上起身之后,他再度握起了桌上的一本书,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品读。
  他派到定襄去参加运动大会的达旺部回来了,这些书,就是他们从定襄带回来的松赞干布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作为吐蕃这样的邻国代表人物,达旺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亲口跟李世民说一句话,所以,禄东赞和一干吐蕃将领,还得继续留在长安吃牢饭。
  并且,达旺这些人去大唐的时候,那种雄赳赳气气的气势,完全没有了,在他们和松赞干布讲解他们在大唐的所见所闻的时候,眼神中,不自觉的会露出敬畏的表情。
  通过他们的描述,以及他们的神情,从未走出过高原的松赞干布,真的知道了这个中原新崛起的王朝有多强大了。
  一次和全世界人展开的大比武中,大唐居然拿到了其中八成以上的奖牌,甚至,其中绝大多数的金牌,也就冠军,都被唐国人拿到了,这得有多么不可思议?他吐蕃派过去的八百多勇士,算是吐蕃最强的精锐了,居然会在比赛上一无所获,连人口高达三百万的骠国选拔出来的武士也是如此,这就非常叫他郁闷了,他现在感觉到,禄东赞的大军败在长安城下,或许并非偶然。
  当然,这也与达旺省略掉了他们还没进定襄城,就和骠国的人,被大唐的府兵揍的浑身是伤有关系,战斗力下降了一半的伤员,能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场上有斩获才怪。
  而本来就有一定文化造诣的松赞干布,在细读达旺带回来的这些四书五经的的时候,顿时被上面所说的道理所折服了,这简直就是人间至理,难怪大唐会这么强大,原来是他们掌握了人间至理。
  要知道,他建立的吐蕃王朝,可是个奴隶制国家,与封建君主制,差着一个档次呢!看到更先进的管理制度,当然会觉得高大上。
  所以,松赞干布在快速的学习这些书上的道理,并且,准备将其在吐蕃传播开来,效仿大唐,让自己变的强大。
  连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汉人都挑不出多少毛病的儒家思想,当然是人间至理,松赞干布以为懂得了人间至理,他就会变的强大,还有很多文明程度并不比他们高的国家统治者,也和他一样,所以,儒家文化,在这些参加完定襄运动大会的人们回到本国之后,悄无声息的在域外开启了传播之路。


第597章 领你看看
  家里有客,孙享福虽然犯困,但不能懒床,在德叔的安排下,府上的早点还算丰盛。
  “南粉北面,在北方的时候吃面,到了咱们南方,就多吃点粉,可别嫌弃咱们小地方的食物廉价,它很实在。”
  孙享福自己抱着一大碗鱼丸粉吃的欢,也不忘给家里几位客人推销这些九垸县特产的食物。
  “嗯,这咸鸭蛋也不错,比关中产的鸭蛋出油多的多。”长孙无忌向第三瓣咸鸭蛋发起进攻,一边吃,还一边赞道。
  “各地的食物,都因为一些地理因素,有不同的特色,到了北地,烤串就是好吃,到了关中,洛阳,面食好吃,可到了长江以南,面食你无论怎么做,都赶不上长安洛阳那边的味道,这特产的米粉呐,却是爽口的很,还有这鸭肉······”
  李淳风这些年也算是南北都待过了,讲起吃食来,那是滔滔不绝,大家也都乐得听,吃完早饭,本该到了孙享福给农门子弟和十几个小王爷授课的时间,不过,可以交给孙小妹代劳,最近,由于他懒床的习惯,也一直都是由孙小妹代劳。
  所以,闲来无事的孙享福,准备领长孙无忌带到一号垸田那边去看看,毕竟,想要他把九垸县的神形都学全了,就必须得让他对九垸县的产业,以及运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李淳风也要求同行,那就一起带上,甄倩则是去了后宅,和虞秀儿,红梅,以及春桃,聊起了生养小孩的一些家常。
  出门了之后,长孙无忌才算是体会到九垸县的交通有多便利,即便是冬干时节,各条水泥主干道旁边的沟渠里,都能够供百石船左右双向快速通行,有连通长江的闸门在,他们能够保证这些供应灌溉的水渠固定在一个水位,同样,这些水渠还承担垸田内部水路运输,河坡路基,一般高于水面很多,即便是本土持续出现大暴雨天气,也只要把水车架在稻田里,往外排水,也能保障稻田里的作物不被淹死。
  船很快就被撑到了五号院的垸堤旁边,在各条堤与堤之间,又有一条比大运河还宽敞许多的大河,由于河口是筑垸所开,而且连通各垸,被孙享福取名为九垸河。
  这条河足有一百多米宽,深度足够行驶大唐现有的任何载重的大船,随着后续的垸田越来越多,它的长度,会越来越长,除了有引长江水灌溉的作用,还能将所有垸田区的水路交通贯通,使得这片区域,任何大货,重货,都能轻易,快的去进出,前往长江水道。
  长孙无忌就是坐船走这条大河,到九垸县的,而在这个水闸码旁边码头上了船之后,只撑行很短的距离,就可以抵达九垸县治下其它几块垸田。
  此时冬干,九垸河里的水位并不高,长江边上也没有什么浪,用竹篙撑乌篷船的速度很快,不多时,他们就撑到了出江口的一号垸田处,孙享福并没有带着长孙无忌翻越大堤去到一号垸田内,而是直接让撑船的张轲等人,将船撑到了上河村在江滩边上的鸭棚。
  鸭棚都是用竹篙,和一些网子茅草搭建的,如果长江水涨到了堤脚,这些鸭棚肯定会被快速走,所以,它就是个临时建筑,只要水退了,大家把竹篙东西拿回来,马上还能再建起来,迁移起来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
  由于整个一号大垸的田地,都是孙享福种植两季杂交水稻的试验田,所以,这些田地在秋收之后,根本不需要打理,放鸭子去将田地里的虫卵,遗漏的谷子之类的东西全部吃掉之后,就先空着过冬,也因此,整个一号大垸的百姓,秋收之后都特别闲,除了每家抽一个男人们去筑垸的工地上,完成最后一年的劳役,其余的妇女老人孩子们,大多在忙活孙享福推广的新产业。
  此时,晨雾早已散去,太阳照的地上暖和,上河村的鸭棚周边,就聚集了不少人,一大半都是妇女,她们正在大堤的草坡上整齐的列队,照着鼓点,有些生疏的跳着简单的舞蹈。
  事实正明了华夏人民喜欢欢歌起舞的传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当他们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之后,就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愉悦自己,所以,后世的广场舞文化,能够强盛到向外国输出的地步。
  孙享福是打死也不承认这是广场舞的,因为,这明明就是在江堤边上,根本就不是广场嘛!
  倒是他们这一行人还没有走近,就听到了那边的一阵笑骂之声,应该是负责敲鼓的小伙子敲错了节奏,被其中一个跳舞的妇女听出来了。
  “咱们别打扰她们,就在鸭棚里转转吧。”孙享福笑着朝长孙无忌道。
  “你们九垸县的产业做的那么大,她们有空闲,不应该多干点活吗,怎么这正好干活的时间,她们却成群结队的在这里跳舞玩耍呢?”
  长孙无忌身为上位管理者,自然是有些管理者的毛病的,他知道九垸县的青壮男丁都去筑垸工地上干活了,这大好的天气,妇人们却不好好的在后方干活,维持九垸县的产业,怎么还跳舞玩乐起来了,关键是,还需要他这样前来视察的大人物避让着她们,这就让他有些不舒服了。
  “产业做的再大,也需要劳逸结合,她们应该是天没亮就开始干活了,不然,各个摊位,就没有新鲜的食材供应食客们的早饭,而只要干完了当天的活计,剩余的时间,都是属于她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咱们要是拉着她们谈正事,才是不合理呢!所以,今后其它各县的管理者,切勿过度使用民力,自觉的做事和被动的做事,效果完全是两码事,长期的高强劳作,会让他们对劳动生出厌烦的感,效率降低,并且容易积累成疾,结果,反而不美。”
  长孙无忌闻言,这才恍然,也不再多言,就跟在孙享福后面,看他要带自己看啥。
  鸭棚还真没什么好看的,除了产出。
  棚里有好几个半大孩子,跪爬在地上,抓着鸡毛笔在板凳的小本子上写字,看到这一幕,孙享福才想起今天是孩子们七天一次的假期,而他们的旁边,几长排垫着干稻草的箩筐里面,全是鸭蛋。
  “狗子,今天捡了多少蛋?”孙享福在上河村生活了快一年,对于村里的孩子,自然是认识的,这个小名叫狗子的男孩,就是孙享福熟知的一个,十岁左右,最皮的年纪,以前就是武媚娘的跟班小弟一枚,现在,竟然也能够自己写作业了。
  “四十七框,每框二百个,一共九千四百个,零头还有八十二个,不过等放鸭子的涛哥他们回来,应该能补足几框,咱们村的鸭棚已经连续四十三天,产蛋过万了,今天也不会例外的。”
  这个叫狗子的小家伙浑身都透着一股机灵劲,这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倒是叫长孙无忌小小的惊讶了一番。
  就连一旁的李淳风,也是面露好奇的看向狗子道,“这孩子要是好生培养一番,将来未必不能成为一个算学大家。”
  听他这么说,孙享福就想笑,后世有一句名言,叫‘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些垸田最先安置的,就是荆湖地区的本地灾民,他们那股子精明劲,可不是北方那些半胡血统的人能比的了的。
  狗子的数学水平,在上河村的孩子里,可还排不上号呢!要知道,上河村的孩子,可是受过孙享福,农部官员,武媚娘,以及现在的孙小妹等人,轮班教导了一整年的,这些简单的加减乘除,早就不是问题了。
  “那村里的鸭棚现在有多少只鸭子,每天向外卖多少只鸭子,又增补多少鸭子?”看着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一副想要考校他的样子,孙享福率先开口问道。
  “村里有八万三千二百只鸭子,有五成左右正在产蛋期,不过不是每天都产蛋,三成左右刚长了羽毛可以下水的小鸭子,两成随时可以宰杀的不产蛋老鸭子,按照商会对不产蛋鸭子每个月五成的宰杀配额,咱们村每个月要杀八千三百二十只鸭子,平均到每天,两百七十七只,因为商会的人说了,计算鸭子,鸭蛋这类不可分割的东西的数字的时候,要四舍五入。至于增补,孵鸭房那边,每个月会给我们送一万只整数过来,不过,会出一些意外死掉一些,每个月实际新增的数量不足一万,但比宰杀的数量多一点。”
  狗子这一通回答下来,长孙无忌干脆连考校的心思都没有了,他只是震惊,一个三百户的村子,居然可以每个月向外输出八千多只鸭子,和三十万个以上的鸭蛋。据说,这还是公产的,村里的百姓家里,还有私养的鸡鸭。
  “小娃娃,想不想成为贫道的入室弟子?我可以教你更高深的算学。”李淳风抚摸了一下狗子的脑袋笑道。
  “做道士?不要,我已经有老师了,就是孙老师的妹妹。”
  狗子见到孙享福带过来的这些陌生人,并没有自卑,就是种稻期间一直住在村子里的那些小王爷,都被他吓哭过,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他十分不给面子的将李淳风搭在他小脑袋上的手扒开了。
  听说狗子的老师是孙小妹,李淳风也就不说什么了,那丫头,也是个奇才,至少,李淳风在计算一道上,并不觉得自己能胜过她。
  孙享福见状笑了笑道,“李道长若是真想收徒弟,别说整个九垸县,光这一号大垸,比狗子强的,只怕不下数百人,只要你一句话,我可以跟他们家的大人商量,让他们都拜你为师,只怕,你要用一辈子才教的过来。”
  一号院,一千五百户人家,家家都有孩子,少的一两个,多的五六个,光是这一个垸,就有三四千个孩子,狗子的算术在里面最多就排个中游,不然也不会沦落到来看鸭棚,数鸭蛋,李淳风这是没有见到那些帮商会算账目的孩子,那才叫真的会算。
  其实鸭棚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这都属于生产环节,孙享福顺道领着长孙无忌来看看,就是让他对一个村级的养鸭产业的规模,心里有个数而已,整个九垸县,三万户,有一百多个村,靠近江滩和大河滩的村子,有三十多个,这些村子是最适合发展养鸭业的,所以,每个村都有养鸭产业,这就造就了九垸县每个月能够向外输出三十万只鸭子,一千多万枚鸭蛋的规模。
  然之后,孙享福带着长孙无忌开始爬堤坡了,这里,还有另一幅景象,那就是水牛。
  打桩拴在大堤坡子上吃草的水牛,隔个二三十米,就会有一头,这些堤坡上的枯草,不过是给水牛打打牙祭的而已,在村子里各家的后院外面,一捆捆扎好的稻草堆的跟小山一样,这边一家可是有二十五亩水稻田呢!一年还收两季,一家只养一头牛的话,根本吃不完那些稻草,其中大部份都会被村民们当着做饭的柴火烧掉,然后用那些灰,去肥田。
  孙享福指着其中一头大水牛道,“这就是上河村的牛王,可不能让他跟中河村那头牛王见面了,不然一准干仗,拉都拉不住,不过,这俩暴脾气的家伙,是这两个村子的功臣,当初一号院的百姓入住的时候,武尚书给这边配了五百头水牛,三户共用一头,您猜现在整个一号院有多少头牛?”
  “水牛要两岁口才能耕地,三年才完全长成,一般一两年才生一胎,最多也就六七百头吧!”
  “呵呵,这您可就猜错了,水牛怀胎一般是八个月,每年都有半个月以上的发情期,引导的好,基本一年一胎,仅仅是三年的时间,一号大垸不仅实现了两户一头的进步,还给新开的垸田,输出了两百多头小牛,最多到明年年底,就能实现每户一头牛,每年向外输出五百头以上的小牛。”
  “这牛也有高产的门道?”
  “当然,任何技术,你只要研究它,就能取得进步,这边的水稻田多,对耕牛的需要高,对于牛的繁殖的研究,善阳那边早就有一一套技术,引进过来之后,基本适用,现在,大致能够做到让七八成的母牛每年生一胎,以后,还能再进步一些。”
  在后世科技发达的时代,养肉牛的话,一年不到就能养成出栏,一号垸田这边养的是耕牛,三年多了,数量才翻一倍,这在孙享福看来,其实不算是什么好成绩。
  然而,这个数据,却差点惊掉了长孙无忌的下巴,他此前是户部尚书,主官民生经济,如果大唐的耕牛都能繁殖的这么快,那么,以后整个农业的产出,肯定还能再往上串高一大截,要知道,大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分给百姓的田太多,百姓打理不过来,随意的种植,产量才普遍那么低下的,有了耕牛,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至少在最费体力的耕上面,能够帮百姓们节省大量的体力以及耕种时间。要知道,抓准时节抢种,与田地的产出,也有相当大的关系,八十亩永业田,如果让一个后世的农民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手动耕种的话,他肯定会哭,因为根本种不过来。
  第598张 复制和引进
  如果说今年初才刚完成的五号垸田,还有着浓浓的建设工地的味道,那么,一号垸田,就是垸田的成熟体。
  这里的稻田的平整度,沟渠取水的便捷程度,水车凉棚的架设位置,等等等,全部都处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不过,这个时节,长孙无忌还只能看到一片被收割过的稻谷根桩,还是被鸭子大军搜寻过很多遍的稻谷根桩。
  田地里有孩子们放野火的痕迹,这些稻谷根桩都会被他们弄起来烧掉,然后,在腊月最寒冷的时节,农夫们会给这些水稻田耕一遍。
  洞庭湖区的冬天,即便是下了小雪,土地也不会像北方一样被冻到耕不动,而且,这边的雪从不会在地上堆积一个冬天,基本最多三五几天就化了,而化雪的时候,去耕田,那些土壤里的虫子,基本就没活路了,只是水源太多,夏天时候的飞蛾蚊虫比北方多,所以,孙享福经常呼吁当地的百姓不要捕杀青蛙,癞蛤蟆,壁虎之类的,以蝗虫,飞蛾,各类田间害虫为食的益虫。
  “据说今年下季,你的试验田亩产干稻谷已经达到了九石七,为何没有上报朝廷请功?”看着一片片收割过后的稻田,长孙无忌突然想起这茬,问道。
  “这不过是预定目标之内的事情,不算什么功劳,所以,没有报。”
  “你不报,你属下的人能甘心?”
  “呵呵,如果是一个心中装有名利的人,是耐不下心花几年时间在这里种田的,而能在这里种田的人,大多不会在乎什么官爵俸禄的东西,实现预定目标,把高产作物种出来,会让他们比升官加爵更开心。”
  长孙无忌闻言,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的预定目标是亩产多少?”
  “第一期的四年试种结束之后,达到亩产十一石左右。第二期的四年试种结束后,达到亩产十三左右。”
  十一石的重量,就是一千三百二十斤,比后世第一期杂交水稻试种出的一千四百斤,少八十斤。
  十三石的重量,则是一千五百六十斤,比后世的第二期杂交水稻试种出来的一千六百斤,只少四十斤。
  从这个预估,可以看出,孙享福虽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着伪研究,但由于科技水平的原因,他也没有指望能超过后世的水平,这个时期,唯一比后世强的,也就是生态环境了,这对产量的加成,微乎其微,他将后世同样的种植技术,用在这个时代,具体能够收获多少,只能说,看运气了。
  “亩产十三石,确实是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不过,要用掉正明你八年光阴,这个代价,有些大。”听完孙享福的回答,长孙无忌面色有些复杂的道。
  要知道,孙享福虽然穿越过来七年多了,但真正入朝为朝臣,到现在为止,也才不到六年,在这五六年的时间,他就将大唐的经济推动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而现在,却是要去花八年时间去研究高产水稻,这个得失,还真不好算。
  “没有什么代价不代价,大唐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时间成长,只有整体进步了,才能推动一些我们人类需求较大的行业,再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