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并不知道,其实所有的人,在幸福村的这一轮大赚钱计划中,都赚到了钱,渭南的这一系列计划,只是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而已,他们赚到的钱,并不是别人手中的钱,而是生产力,开发度增加之后,新产生出来的钱。
  “放心,这次的大项目,并不能赚很多的钱,而且,投资周期会很长很长。”
  孙享福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已经看向了马林,张全,马赛等人,大家知道,这是又要做什么技术上的研究了。
  由于原材料受限,很多东西,大唐现在无法制造出来,这是孙享福的一块心病,早一些取到那些东西,就能早一些利用那些东西,提前千年开始做研究,总不至于以后会输给西方列强吧!
  “我想要船厂研制一种更加牢固的海船,龙骨,用坚韧较强的钢结构,船身整体包钢板,让它更加能够抵抗海水的侵蚀以及海上的风浪,然后,利用这样的大船,组成船队,去更远的大陆,取一些东西回来。”
  “钢结构龙骨,整体包钢板?那这船得多重?太重岂不是要沉了?而且,也没人划的动啊!”
  不懂行的孙大力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但是,赵龙和马林张全等一些懂技术的人,却陷入了沉思。
  船身可未必会因为太重而下沉,事实上,现在制作船用的大实木的重量也不轻,在载重几万石的情况下,它也未必会沉,只是,如果整体船身过重,只怕动力上面的问题会很难解决,如果不用来载重物的话,倒是可以保持航行,只是,这种失去了载货能力的船,可能就没有什么大用了。
  “我对这些出远海的船的要求,主要就是牢固,三万石的大船,只需要保留三千石的载重能力都行,你们觉得,理论上,能做到吗?”孙享福将目光看向了负责冶炼研究的马赛道。
  “应该没问题,渭南的冶炼厂,现在可以冶炼出很大块的钢板,咱们只需要用铁水在钢板的缝隙上浇固,然后用冰水冷却,稍作打磨,就能将这些钢板连成整体,而在韧性和硬度各方面超越木料的钢材,我们早就可以冶炼出来,只需要按大小制作好模子,就能制造出来,不过,船身的整体重量,以及动力,还需要精密的测算,如果掌门是想要拿它来做远航的话,我建议,在速度上面的要求下降一些也无所谓,保证其五千石以上的载重是必须的,因为远海航行,食物,燃料,清水的补给需求量特别大······”
  技术人才的分析,孙大力,听的是云里雾里,他只知道,孙享福和马赛等一干幸福村的技术人员经过讨论之后,这样一艘船的整体构造,大致就成行了,其造价,可能会达到二十万贯以上,是现在木质水轮船的十倍以上,因为,钢铁料和特殊冶炼的钢材,价格十分昂贵。
  设计出来的船,不仅整艘船的外皮要包上不容易被海水侵蚀的钢板,内部的关键部位,也全都要使用坚韧度超高的合金材料,甚至一些可能会出现磨损的地方,还需要备用零件,其内部空间和吃水,会远大于现在的水轮船,但是航行速度,却会慢一些,船身还会有非常紧密的防水设计,和排水设计,只要关好各个舱门,除非遇上大风暴,将他卷的整个翻船,在不是很太平的海域,一丈多高的浪,都未必能对它造成多大的冲击。
  而这样造价昂贵的大船,孙享福一口气就要制作五十艘,就算船厂和冶炼厂都是自家的产业,制造起来只需要出人工和材料成本费,但这些船造下来,只怕也得需要一千万贯左右,而且,就算渭南现在各方面的产能都非常强,制作好这些船,起码也得两年以上的时间。
  “赵龙,你的新任务来了,我需要你在不影响现有水运体系的情况下,招募一万名水手船工,进行航海训练,最先,用水轮船训练,第一艘钢结构的龙骨船出来后,你们要尽快的试验出船的性能,方便改进,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些人要能够出远海,执行一个两到三年的往返计划。”
  两年时间训练,三年时间往返,也就是说,孙享福这一笔千万贯的投资,至少要在五年时间以后,才能见到回报,不过,他们要是以为孙享福所说的投资,就只是这一笔,那就大错特错了。
  航海,去取新物种,为的是什么?提升大唐的科技水平,科技水平的提升需要什么?科技人才。
  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大唐的科技水平,是无法得到提升了,所以,他不仅要捐钱给朝廷,在善阳建立一个法学院,还要在新丰县,建立一个技术研究院,将幸福村原有的研究体系全面扩大,招募全国各地的奇才,参与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
  在这方面,他不希望农门子弟继续闭门造车,有的时候,一个普通人灵机一动的想法,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稍后,技术研究院,会将对名下各个产业,进行更高级别的技术研究,所有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会被全部被罗列出来,面向全国人民开出悬赏,只要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能得到高额的奖金,还能被技术研究院招募进去,拿高额的薪酬,利用技术研究院的资源,继续做技术研究。
  这两项投资,是长久的,具体花费,无法计算,可能会收获到的好处也无法计算,但是,却非常有必要做。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各大工厂的工人们的切身利益,孙享福要求幸福村各个产业,对于旗下的工人,推出新的福利保障制度。
  第一个制度,就是医疗保障制度,所有员工,只要出现伤病,可以凭借太医院出具的医疗费用单,在工厂报销八成的医疗费用,并且,在工作满三年后,突发重病,经医治后,还是完全不能工作的,可以继续享受一半的薪资和医疗费报销八成的待遇,直到劳动合约到期。
  第二个制度,就是退休制度了,凡是在幸福村名下工厂工作满五年以上的工人,到了四十岁以后,每个月就可以领取一定量的退休金,直到死亡,工作时间越长,退休金越多,因病提前退休的人,只要工作年限够,到了年龄,也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满四十岁以上,身体条件还能够继续工作的,可以继续工作,但是,除了拿工作的工资,还可以拿到一部分的退休金,到了五十岁,必须退休,重体力工种,到了四十五岁,就必须退休。
  可别以为四十岁退休了没多少钱拿,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十五年,他的退休金,甚至可能和在职的时候差不多,当然,以这个时期人们的平均劳动年限,从十六岁进入工厂,最多也就二十四年工龄,这种满工龄的人,退休工资甚至会比在职的时候还高。
  现在渭南的工人,大多都二十来岁才进入工厂的,所以,最多只有十几年工龄,不可能拿到比在职的时候还高的退休金,不过,养老金这个制度,以往可是只有朝廷有品级的官员才有的福利,现在,他们也能享受了,顿时会让他们觉得,在工厂做工,跟在朝廷当官一样好。
  倒是孙享福已经提前考虑到了一些问题,幸福村名下各个工厂拥有数十万劳工,以后等他们年纪大了,工厂就要白养着他们,这样压力可能会很大。
  所以,规定上面也讲明了,退休年龄,可能会因为实际情况调整,退休金,则是会在企业盈利中,提前储备出来,大约是总盈利的一成,这些钱,会存在钱庄,借贷给别人,产生一定的利息,或者投资一些比较稳妥的项目,获取收益。
  只要工厂每年盈利,这些钱就会一直累积下去,当工厂亏本,倒闭了的话,这些钱会一直发到发完为止。
  其实,以现在各大工厂的势头,谁都不用担心它赚不到钱,而等各大工厂有退休人员出现的时候,这笔钱估计已经累积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用几十年都用不完,几代人之内,大家其实都不用愁的。
  这两项制度,无疑会让幸福村的各大工厂白白的花出一大笔钱出去,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会非常大,首先,提升了工厂的工人对于工厂的忠诚度,当一个事业,是可以养活它到死的事业,大家就都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它了,而且,这也变相的让工人们享受到了一些企业盈利带来的好处,因为,赚的钱越多,他们最后享受到的退休待遇就越好。
  其实,这两项制度的推出,还有相当大的政治意义,这会让大唐的整个工业体系更加稳定,而且,还会倒逼所有其它的工厂也跟进,因为,你不跟进,大家都削尖了脑袋往幸福村名下的工厂钻,其它的工厂,就有可能面临用工危机,最好的情况,也只能用幸福村名下工厂挑剩下的人才。


第503章 被请进宫
  很快,孙享福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幸福村名下产业的一系列投资计划,以及工厂工人的福利改革计划,顿时,渭南工业新区内,一派热烈欢腾的景象,以后不仅看病吃药不费什么钱了,连养老,都可以省心了,这叫工人们怎么不欢喜。
  这项福利待遇一经公布,顿时便让许多原本打算在这边做两年,赚钱点就返乡的外地民工愿意长久的留下来了,而且,许多工厂,首次出现了工人集体上报辞职,跳槽的情况,包括皇家名下的琉璃厂的工人们,他们做出来的产品虽然价值高,但是,不代表他们这些工人的工钱高,就长孙皇后那铁公鸡般的性格,是大方不起来的。
  于是,工厂的管事们紧急请示东主,随后,宣布跟进冶炼厂,船厂等幸福村名下产业的步伐,推行医疗报销制度,以及退休养老制度,然后,孙享福就被内侍请进了后宫。
  “正明啊!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跟咱们打个招呼呢?”丽政殿里,长孙无忌十分郁闷的道。
  他帮长孙皇后打理的皮具厂,家具厂,木料厂,几大食品罐头厂,琉璃厂等等等等产业,险些被幸福村的这一系列动作打翻了盘子,这一跟进,可就白白的牺牲了一成的盈利,以及今后每年将会承担的高额的医疗开支,要知道,这些厂的工人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人以上,产出的利润,一年是几百万贯以上,总体算下来,每年差不多白白的让他损失了近百万贯的盈利。
  “呵呵,这是企业行为,难道工厂的东主给工人涨工资,加福利,也要通过大家的批准?而且,商量过了,效果就不会那么好了,现在,所有的工厂,为了工人不流失,都迅速的跟进了这些福利,可比咱们去找那些东主们提要求,要有效果的多。
  还有,长孙尚书,咱们是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赚钱可不是咱们的主要目标,这样做能给国家带来多少好处,相信您不会看不到吧!”孙享福讪讪一笑的朝长孙无忌解释道,不过,他的目光,却是不时的扫向脸色不太好看的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听完孙享福的话之后,立刻就哑火了,他怎么会看不到这里面对国家的好处呢!工人们心思安定了,开始一心为工厂谋利了,这会提高各个工厂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另外,这个消息向全国一公布,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过来渭南工作,使得渭南的工业更加发达。
  百姓支出的负担小了,会有更多的钱用来消费,对于商业的刺激也不小,至少,渭南新一期的楼盘,一开售,就迅速被抢空,从去年上半年第一批楼盘开售,到现在,每三个月一次的楼盘开售,房子几乎全部都卖光,现在,住上小区房了工人家庭,足有二十多万户,占了渭南所有工人的三成以上,未来两三年,几乎所有工人都能买上房子。
  这项福利政策,无论是对于大唐的长治久安,还是对于大唐的经济发展,都是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最紧要的是,他能让那些在渭南开厂,赚了大钱的家伙,出一点血,可不是他们两家赚的钱不少,别家的工厂,也不能只赚不花。
  然而,说这个,都是没有用的,女人,有一种特权,就是不讲道理。
  只听长孙皇后道,“本宫就知道一件事情,你弄的这出,让皇家名下的产业开支剧增,一年只怕要上百万贯,你说,这些损失,该怎么补偿给皇家。”
  “呃,这个,您不能算到臣头上吧!臣所代表的幸福村集体在渭南的产业才是最多的,您一年的开支增加一百万贯,我们村集体,可能是两三百万贯呢!不过,这种亏,吃多一点是福,毕竟,受惠的,是所有工人百姓,是国家。”
  “哼,你一个小小幸福村,钱太多了,是祸非福,自然是愿意多吃亏了,可我皇家的各项开支巨大,平时都有入不敷出的情况出现,如何能承担的起这么大的损失,不管怎么样,这个窟窿,你也得给本宫填上。”
  长孙皇后生气的样子太假了,假到孙享福都有点想笑了,一年纯收入好几百万贯,还‘入不敷出’?说来得有人信才行呐!
  且不说望江楼现在已经开到十几家的分店,每年能为皇家赚取近百万贯的利润,皇家的豆腐作坊,农林牧渔产业,在关中聚集的人口大幅度增加之后,其盈利能力也大幅度增加,至于越发上轨道的水路转运公司和渭南的工厂的产出,孙享福都不跟长孙皇后细算了,只是因为长孙无忌这一年多在疯狂的开建商业广场,把皇家的盈利用掉了大半,否则,皇家也会因为赚的钱太多而烦恼的。
  而且,今年下半年,第一个商业广场就要开始正式营业了,到时候,皇家的财源自然是滚滚而来,等各地的商业广场陆续开张,不敢说多,每年盈利千万贯,超过幸福村集体,那也是有可能的。
  要说这些钱哪里来,通过贸易,每年从外面流入数百万贯不说,大唐内部的产出,一直在成倍数的增加,这才是主要原因,原本大唐一年的财税才两百多万贯,可现在,光是各个矿场开采出来的铜,铸造的新钱,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而到了今年,大唐的财税很可能突破一千五百万贯,因为,不仅是大唐内部的工业发达,给财税带来了巨幅的增长,新纳入版图的地域和人口,也使得大唐的创税群体扩大了一倍多,实现财税翻倍,自然是轻易而举的事情。
  “娘娘,您就直说,您看上了什么产业吧!我名下的各项产业,都是与人合作经营,一年的分红,也就百来万贯,把我私人的钱给您,这不合适。”
  孙享福突然把话说的这么直白,倒是叫长孙皇后面色一囧,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你,你那个千万贯的投资项目,我皇家,至少得占几成份子。”
  “哦,您说的这个啊!您要几成都没问题,因为,这跟渭南的福利项目一样,就是个国家,百姓受惠,我亏本的投资。”
  “亏本的投资?你孙正明会做?”长孙皇后一双美目带着浓浓的不信之色,向孙享福看来道。
  “吃亏的是我,受益的是老百姓,我还是有可能做的。”孙享福挺起了胸膛,一副我很正直,我很无私的样子道。
  “正明且说说看,若真是有益于百姓,可不能让你一家受损,应该多拉些人下水才行。”
  闻言,孙享福就差给长孙无忌竖个大拇指了,你可真是够阴的。
  “娘娘,长孙尚书,这千万贯的投资,是想让船厂打造一个钢结构龙骨的航海船队,去探索海外大陆的物种,你们应该知道,以咱们大唐的钢铁价贵,这种钢结构龙骨,外包钢板的船,造价何其高昂,经过预算,一艘的成本价都可能达到了二十万贯,臣打算建造五十艘,那便是一千万贯,而这一千万贯的投入,或许,只是为朝廷寻找到了海外的一些岛屿,或许,会为咱们发现一片新大陆,或许,能带回新大陆上,许多神奇的农作物,医药作物,当然,也有可能,被一场狂风暴雨,全部吞没,血本无归,总之,即便是出现最好的情况,也未必会带来多少利润,所以······”
  “大海之威,非人力所能抵抗,你为何下这么大的投入,去海里面摸索?”
  长孙无忌虽然也是北方人,但是学识十分广博,对于海的了解,可不是长孙皇后能比的,这次听说李世民是从卑沙港登船,走海路去岭南,可是把他吓了一跳,新式的水轮船就是再大,再牢固,也是抵挡不了海上的大风大浪的,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这国家可就完完了,在岭南的船队频繁的在海上活动之前,这个时代可是没有多少船只敢走海路的,因为事故率太高了。
  “因为海外有一些可能啊!我在引进占城稻的时候,就顺道在沿海收集了很多关于海外的消息,同时,也见证了一些海外的奇景,咱们大唐要雄霸于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这个世界,它到底有多少块大陆,有多少种族,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可供人类食用的作物,多少可以利用的金属······”
  随着孙享福说的越多,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好奇心也都被他勾引了起来,以往在他们的认知里,大唐就是物产最丰富的地方,然而,后来,占城稻,花椰菜,蓝莓等等农作物被引进,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错误。
  这也就是说,在别国的疆域上,可能会存在很多类似于占城稻,花椰菜,蓝莓这样新奇的农作物,如果将其尽收于大唐,能带来多少好处,他们只是想了想,就觉得厉害。
  “正明可有把握?”
  听完了孙享福的这番话,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再不提钱财的事情了,反而是因为大海的凶险,对于安全方面,有了更多的担忧。
  孙享福摇了摇头道,“在茫茫大海中穿行,哪里会有什么十足的把握,为了让船队更加安全一些,我们只能不惜代价的投入,将船体制造的更加牢固一些,掌握更多大海的脾性,以求能平安返回。”
  “此乃功在千秋之举,相信很多人是想在这上面分一笔功劳的,正明若是将消息放出去,允许别家参与投资,只怕,这本钱未必需要你掏。”
  “呃,这个,海外可能有一种亩产数千斤的作物,可菜可粮,不知道,长孙大人可否愿意投资船队啊!您刚才知道了,光是船的建造,就需要投入一千万贯,还有过万人的水手船工,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光是他们的人工钱,那可能都是数百万贯的开支,船队之上的一应装备,食品消耗,还有其它一些诸如药物,工具,的采购等等,也会花不少钱,最大的一笔钱,是给船员们的抚恤保证金,安全归来给多少,葬身大海给多少······”
  航海,是最烧钱的,尤其是像孙享福这样,不惜代价,力求安全的情况下,所以,听到长孙无忌这个建议之后,孙享福第一个,就找他拉投资了,而且,抛出来的,还是穿越必备作物,土豆。
  既然是对于国家有利的事情,皇家自然要占一点份子的,可是,长孙皇后正沉浸在失去百万贯利润的不爽之中,钱可能是出不了多少了,倒是能在政策上,提供一些支持,于是,孙享福跟长孙无忌,合计了一个比较可行的计划。
  临出皇宫时,孙享福将一个纸条递给了长孙皇后。
  “这是何物?”
  “濮王的食物清单。”
  “食物清单?你弄这个干什么?”长孙皇后诧异道。
  孙享福答道,“濮王前两日求您允许他入我门下学子农学知识,您应该知道的吧!我跟他讲过,入我门下,需得有个好身体,才能从事农耕事物,他才十二岁不到,体重就达到了一百五六十斤,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会被恶病缠身,难以长寿,所以,为了他好,臣请皇后娘娘务必督促他按照食谱上的清单进食,将体重控制下来。”
  听了孙享福这话,长孙皇后一愣,惊道,“果真?”
  孙享福一脸正色的点了点头,“人过胖,易引发各种疾病,心肺负担过重,则很容易出现衰竭,此乃医理,娘娘可差太医令过来一问便知。”
  长孙皇后闻言,便不再作怀疑,嘴里碎道,“太医令既然早知,为何不早奏,真是该死,来人,去传旨,罚其俸禄半年。”
  长孙皇后说着,手上还急促的打开了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早餐,白粥一碗,鸡蛋一个,青瓜一条。
  午餐,青菜两份,米饭一碗,各色水果三两,禁食肉。
  而孙享福,此刻心里对于甄太医,是一阵愧疚,让他趟枪,真不好意。
  “正明是不是写漏了,怎么没有晚餐?”
  “减肥的人,哪里需要吃晚餐,每下午以后,皇后娘娘一定要让人严密监视濮王,不可进食,最多喝点杯牛奶补充营养,这可是为他的身体着想啊!”
  “嗯,本宫一定会让内侍监督执行的,还有,正明,多谢了。”长孙皇后朝孙享福点了点头道。
  “皇后娘娘客气了,这是臣的本分,没有其它事,臣就告退了,您要记住,这节食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自然养成了习惯,就不再那么难受了。”
  孙享福说完,就告退了,以他给李泰列出来的食物清单,足以让李泰这样一个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保持基本营养补充,只是,对于一个胖子来说,每天只吃这点食物,估计会挨的很痛苦。


第504章 先集个资
  李世民不在长安,不代表朝堂就不开朝会了,在大多数事情都由各部自行处理的情况下,每五日,会举行一次朝会,汇总处理一些情况,这是孙享福回来之后的第一次朝会,而且,将是由农部唱主角的朝会,在上朝的前一日,孙享福还专门召集农部官员开了个会,了解了一些情况。
  夏收,是关中转入两季种植之后,比秋收还重要的一件事情,由农部主持收割,粮食处理,入库等事宜,户部主持税收。
  朝堂之上,就各项具体工作分配的事情,在房玄龄的主持下分派完之后,大家就开始对其它的一些事情进行讨论了。
  第一件被拿出来说的事情,自然是渭南那边推行的医疗和养老的保障制度,温彦博建议朝廷在渭南以外的地方,也鼓励推行,不过,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人,无不是代表着各个地方团体利益的官员。
  孙享福一早就料到会是这种情况,出言安慰了一下老温,告诉他,其实这件事,现在已经不需要朝廷去推动了,只要渭南坚持施行下去,现实,会逼迫所有需要大量用工的产业跟进的,因为,你没有这样的福利待遇,工人就不愿意给你干活,现在大唐地大物博,缺的是劳动力,他们不想办法留住劳动力,就必然会面临经营困难,在这个时代,任何事情,可都是靠人力来生产创造的。
  听到了孙享福的安慰,温彦博才知道,为什么孙享福不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来商议,就直接对外推行了,原来,这是他的一种手段,现在看来,果然高明。
  这事没有议定,但是有一间事情却很快就议定了,那就是将弘文馆的学子,派往边镇为官的事情,现在,大唐疆域陡增一倍,四方边镇都缺人手,朝廷基本都没有挑选的余地,能写,会算,愿意帮朝廷出力,就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连国子监的普通学子,房玄龄都想要用上,更何况是弘文馆教育出来的这些高官子弟,他们可是照着官的标准来培训的,能够出仕为官,是朝堂上所有人都能够沾光的事情,自然没有人反对。
  然之后,温彦博再度提议,将前年分派往各地的实习生中,大部份表现尚可的人,提前转正,分派到各处边地为官。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那些以往只有犯罪被贬的官员,才会去做官的地方,现在都有可能变出金疙瘩来,早些开发利用起来,自然是早好。
  最后,话题在长孙无忌有意的引导下,话题聚焦到了幸福村集体在报纸上刊登的,那个高达一千万贯的投资项目上。
  五姓七家系的官员自然是不用说,他们习惯性的认为,只要是孙享福投资的东西,肯定是赚大钱的,大唐论生发之道,无人能出其左,不过,至于最终要投入多少钱,基本没有能够一言而决的话事人在朝堂上的他们,还得回去请教家主。
  而这时候,代表各个地方势力中小世家团体的人,也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能够参与到这种超大的投资项目上面来,让他们很是有些激动,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几年前,大家还在朝堂上弹劾谁谁谁经商,谁谁谁与民争利呢!
  现在,却没有任何人反对弹劾这样的事情了,利益,能击碎所有人戴在脸上的那副面具。
  “不知道孙都督这个投资项目的上限是多少?”
  朝堂上的很多人对于自己所代表的家族的财富不能够现场做主,但也有部分官员,自己本身就是当家话事的人,对于家族里的财富,可以直接做主,他们倒是想抢先一步,直接落定,免得五姓七家这些大家族出手之后,他们只能喝残羹剩汤。
  “上限?可没有设什么上限,所有想要投资这个项目的家族和个人,三天后可以一同到望江楼参加一场招股大会,届时,只需要十贯钱的现金存票,就能购得一股这个项目的股份,最终,以截止时间招到的总股数,为基础,确立原始股本数量。我会用这些募集到的资金,成立一个公司,让专人来管理这个项目的运营,目前,暂定名为‘大唐海外探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海外探索投资有限公司?”
  “这个,原始股本是什么?”
  “咱们投了钱之后,怎么分红呢?”
  “不设上限,就是说,咱们只要出钱,都能拿到股份喽?倒是不用争抢了。”
  ······
  各种问题,被朝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了出来,孙享福只好按照事先和长孙无忌商量好的,来给大家解释了。
  “各位大人,这个所谓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许多股东一起集资开发的一个产业,比如此前的渭南新城项目,就是由皇家,以及众多勋贵股东出资投建的,咱们就可以将其称之为‘渭南新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公司,将会由最大股东担任董事长,可以招聘一个总经理具体负责经营,也可以由董事长自己经营,最大的七位,或者九位股东,可以组成一个董事会,负责决策经营事务,有非常重大的事项,则需要召开全体股东会议,征求意见,投票决议······”
  孙享福说了一大通,总算把‘公司’这个词解释清楚了,大臣们听到了之后,觉得很可行,大家一起投钱做生意,董事会向全体股东负责,财务情况,也向全体股东公开,盈利之后,可以每年按照各股东持股的数量,分红。
  比如,三天后如果最终招募到了五百万股,而次年的纯收益,正好是五百万钱的话,那么,每个股东所持有的每一股,就能赚一文钱,如果赚的更多,那就拿来除以五百万股。
  而且,孙享福还特意说明了,这个股份,是可以转让交易的,或者传承给后代继承人的。
  只要这个股份公司不散伙,还在继续经营,继续盈利,那么,持有这个股份公司股份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