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商到来的第三天,孙享福宣布在望江楼善阳分店举办大型的宴会,去年他在这里承诺的,今年要兑现了,所有的商人,只要将自己带进善阳的货物清单呈了上去,经过统计之后,就能参与那面神奇的镜子的角逐,各种商品的数量,和总价值,就是评比的唯一标准。
而那位所谓的高昌王子麴智盛,在被孙享福晾了三天之后,也获得了宴会的请帖,今天晚上,他将首次与孙享福会面。
第312章 一脸还比一脸黑
孙享福故意将麴智盛晾几天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已经从西域胡商阿尔萨珂哪里了解到了关于高昌国的一些意图,背靠西突厥的高昌国是想打大唐的秋风,在商品竞争上完全被大唐碾压之后,他们想到的是设关收税,在西域诸国的胡商和往西域走货的汉商身上,刮一层油水。
这事要是在后世来看的话,无可厚非,你的货物从我的国家经过,我收一道税,这很正常,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却不正常。
因为,大唐强,拳头大,只有大国收小国的税,强国收弱国的税,那有小国收强大国家的税的道理。
高昌的国土面积还没有安北大都护府的三分之一大,军队,更是只有区区几万,还不是像安北军这样的职业军,如果按照他们的军队标准,孙享福瞬间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拉出二三十万兵马来,要知道,整个突厥外加回纥的人口和地盘现在都在安北大都护府治下。
高昌就好比一只兔子,不躲在一边吃草,却叫喊着,来找一头雄狮收税,这不是搞笑么。
让麴智盛先看看善阳的强大,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就是孙享福晾他几天的目的。
而善阳到底有多强大,参加完今天的宴会,麴智盛就会有个大致的了解,至少在经济层面上对对大唐有一个认知了,善阳,还只不过是大唐北方边地的一个重镇而已。
宴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在官府的见证下,那些去年在善阳贷借贷货物的商人,向借贷货物给他们的大唐商家,连本带利的还清货款。
借据上面的一组组数字被褚遂良高声朗读了出来,然后,早有准备的胡商拿出了自己在善阳柜坊存放金银铜钱等直接与大唐铜钱货币挂钩的贵金属的存票,与去年借贷商品给他们的善阳商人当面结清。
才读到一半,麴智盛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因为,那些商人的总还款量,已经超过了百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他们高昌国也知道大唐铜钱的价值,一年的税收,还不到唐国价值二十万贯铜钱的样子,大唐仅仅是一个善阳城与胡商的交易,就十倍于他们高昌国的全年税收了么?
答案是肯定的,去年胡商为了尽最大可能盈利,好有足够的本钱筹备孙享福想要的货物,从而获得镜子的奖励,基本把善阳的货物都搬空了,这还不算现金购买,和以货易货交换的货物,光是纯借贷的货物价值就在百万贯以上。
而今年,尝到了甜头的他们,估计会更大规模的进货,交易量再上一个台阶是铁定的。
然而,这还不是麴智盛最担忧的,他现在最担忧的是这些西边的商人们与大唐的关系,自从李世民派军队保护他们行商之后,他们对大唐朝廷的依赖很大,而且,已经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关系,价值过百万贯的货物,居然可以凭一纸文书,相互借贷,这是他们高昌国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难怪,难怪那些商人都不买我们高昌的货物了,不用本钱就能做的生意,那个商人不愿意做呢!”麴智盛喃喃自语的道。
他却不知道,信用的建立,是相互的,西域胡商在大唐最困难的时候,购买了大唐的国债,帮助大唐渡过难关,才有了李世民对他们的信任,才最终让这种借贷模式生成。
当然,这种借贷模式的生成,也建立在大唐的商人对于自己产出的货物有信心的基础上,他们笃定这些西域胡商将自己的产品贩运回国之后能赚到钱,所以,才敢借贷货物给他们。
做生意,就有风险,敢于冒险的那人,才会得到收获,去年借贷了货物出去的大唐商家,今年就得到了一批信赖自己的老主顾,他们都不用担心自己产出的货物会卖不出去了,因为,去年那些人,今年进货的时候,肯定会第一时间找到他,因为相互有信用做保证了,这种做生意的模式,在后世非常的常见。
当然,这只是说的普通商品,对于那些紧俏商品,就得靠现金,或者其它的东西砸了。
褚遂良将所有借贷合约理清楚后,便笑眯眯的开始整理胡商交上来的货单,对于善阳来说,这些可都是税收啊!
酒楼的大厅之中,有一块早就准备好的大木板,上面有白纸铺盖,褚遂良提笔,开始按照去年孙享福要求的紧缺货物的名目,写在木板上。
然后,将胡商的名字,以及他们提供的货物的数量,写在那些名目之下,因为种类不同的原因,未必公平,但却是公开公正。
等所有数据全部列完,综合总数价值,价值最高的人,获得那面镜子的奖励。
一番统计之后,最终让阿尔萨珂获得了镜子的奖励,其实这也算是孙享福给予他提供高昌国情报的一点奖励,故意将他弄的最多的镔铁矿定的价格高了些,就等于偏帮了他。
众多商人捶胸顿足的同时,根本没有对这轮评比有什么怀疑,因为镔铁矿以前在大唐也高价,他们只恨自己没有阿尔萨珂的运气好,弄到几千箱的上好镔铁矿。
当然,宴会可不会因为评比的结束而结束,镜子当着大家的面送出去了,而趁着大家都在,孙享福又发布了明年的紧缺货物的名目。
依旧是以矿物,贵金属优先,其次是奴隶等,而对于明年贩卖善阳所需要的商品最多的商人,孙享福不仅会奖励一面镜子,还会额外的奖励他一千瓶香水的采购权。
要知道,去年的时候,大家就为香水抢破了脑袋,都想多弄一些回去卖,但善阳的出货是有限量的,这一千瓶香水的采购权,可是代表着数万贯的利益,这对于单个的胡商来说,可是巨利,谁不想要?
然后,商人们更加亢奋了,纷纷举杯,给以孙享福为代表的安北大都护府官员们敬酒,信誓旦旦的发誓,明年自己一定会弄更多大唐需要的商品过来。
而这热闹的场面,让一直想跟孙享福交流的麴智盛都没办法开口,自从进到这酒楼,他就感觉憋屈,那种被无视的滋味,很不好受。
孙享福自然不能一直晾着他,等他把自己的姿态摆正了,他还是很愿意跟这位王子谈谈的,他安北大都护府虽然不直接与高昌国交界,但为了确保商品的输出,还是要跟他们谈谈的,如无必要的话,大唐还不想跟他背后的西突厥开战,因为经济还不够夯实。
“高昌王子,我家大都督有请。”
许敬宗是未来大唐西北边重镇的泰安城的预备刺史,是离高昌国最近的辖内城池,是以,被孙享福安排过来跟麴智盛打交道。
“哼,你们大都督好生无礼。”麴智盛毕竟年轻,被孙享福晾了三天,本就憋的一肚子火,现在,还当着他的面,跟西边的那些商人打的火热,不理会他,商人此前在大唐什么地位,他可是知道的,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羞辱。
“是么?本官倒是不觉得啊!胡商能给善阳带来数百万贯的利益,自然是善阳的贵客了,莫非,你们高昌国比他们还贵?”
许敬宗这话就是赤裸裸的讽刺了,然而,对于这样的讽刺,麴智盛却是无言反击,他们高昌国就算把全国的产出加在一起,也没有上百万贯的价值,还真是没有人家贵。
“哼,本王子代表的可是一个国家,远来是客,你们唐国,就是这么待客的吗?”麴智盛仍是有些不甘的抱怨道。
“呵呵,对于我大唐来说,远来的未必是客,是客必有好酒招待,是豺狼的话,那就可能是屠刀了。”
跟许敬宗这样的人打嘴炮,麴智盛想讨便宜可难了,老许在复杂的中原社会混饭吃的时候,麴智盛估计还是奶娃子,没两句,就被他堵的面色涨红。
当然,许敬宗在他面前表现的这么强硬,自然也是孙享福和属下几位智谋之士商议后的结果,他唱了黑脸,孙享福再唱一个更黑的脸,等李世民来了,才好唱红脸嘛!
不一会,许敬宗就将麴智盛领到了孙享福的席位前,至于那些胡商,很识趣的被孙享福属下的几人请到一边聊天去了。
那曾想孙享福都不跟他客套的行个见面礼什么,大刺刺的就坐在席位上等他来见礼。
“唐国的官员,就是这样对邻国的君主摆威风的么?”
年轻的麴智盛不干了,要他堂堂一个高昌王子向一个唐国的臣子行礼,这是不可能的。
“漫说你还不是高昌国主,就算是,区区一个弹丸小国,见了天朝重臣,安有不行礼的规矩?”
孙享福很是轻慢的道,现在,他身居高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气场释放出来的时候,即便是麴智盛这样养尊处优的王子,也感觉到了压力,况且,他说的一点也没错,就算他是高昌国王,他掌握的土地,对于孙享福这个安北大都督来说,也不过是弹丸之地,他们高昌的王城,跟善阳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哼,你不尊我,我自不必尊你,本王子此来,是和你们唐国交涉税收一事的······”
“交涉个蛋的税收,末将请求大都督下令,即刻提兵五万,把这弹丸小国给灭了。”
在孙享福下首落坐的苏定方不待麴智盛说完,便一拍桌子起身吼道。
“呵呵,我看行,由苏将军你亲自领兵出击,高昌麴文泰,只怕也要步颉利和突利的后尘了······”
孙享福的轻笑声,让麴智盛脸色煞白,这还没开始谈呢!就要开战了么?这节奏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啊!
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钩
简短的一个照面,孙享福就让麴智盛认清了事实,大唐可是连突厥都能轻易击败的国度,像薛延陀这样比高昌军事强几倍的国家都臣服在了大唐麾下,他高昌算那根葱。
“那个,孙都督,我父王的意思,可不是与大唐开战,还请您三思啊!”
麴智盛虽然年轻,可不是傻子,历史上,侯君集攻破高昌王城之后,他就很识趣的选择了投降,可见其人并不是那种一根筋的人物,否则,墙头草一般的麴文泰也不会让他前来办这事。
也无怪乎麴文泰会像墙头草一样在大唐和西突厥之间摇摆,实在是以农耕为本的他们夹在游牧民族中间,有天然的弱势,军力不够强,必须要识时务,国家才能延续下去。
见麴智盛似乎认识到了高昌与大唐之间的差距,孙享福才道,“你高昌国以农耕为本,却为何投靠了西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与我同样以农耕为本的大唐作对?”
“作对?没有,没有,都督您可能是误会了,我高昌无意与唐国作对,只是,想跟大唐交涉一下两国之间的税务问题。”麴智盛摆手否认道。
“税务问题?真是可笑。我大唐商业繁荣,你高昌国不也跟着受益么,商贾多了,你们只要做好沿途的食宿,粮草补给方面的服务,就能获利不少,却还想妄图征税,莫非你不知道,连我安北大都护府,都从不征过往商人的关税,为的就是促进商业繁荣,麴文泰如此短视,也难怪西边诸国的商人都不愿意与你们高昌国做生意了。”
被孙享福这么一说,麴智盛都差点以为问题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了,安北大都护府确实不征收过往商人的关税,不过那因为它整个就在关外,根本就没有关口,孙享福从一开始,就给辖区内制定的是交易税。
即,只对买卖交易双方收税,不交易的过路人,可以不收税。
衙门查税的人,只需要看本土商贾的库房和铺子里摆放了些商品,就知道他们有没有买卖,单方面逃税,很容易被追查到,被处罚的代价,可比那一点点的商税要大的多,所以,大商贾基本会主动报税,小老百姓的小额交易,漏税的是有不少,官府基本不追究,算是给小商贩和百姓的一些福利了,这种情况,在后世也普遍存在,菜市场外和夜市上摆地摊的,或许有城管管一下,但是没法收税,在古代想细抓这个,就更加不现实了。
“这个,他们不愿意与我们高昌做生意,主要还是因为你们唐国的商品比我们高昌国的好,就拿你们所制的棉衣棉布来说,我高昌可是盛产这种白叠子,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棉花的,可是我们却制作不出像你们制作出来的精美的棉衣棉布,所以,我父王的意思,如果大唐不愿意我高昌国向过往商人征税,也可以,只要贵国将制作棉衣棉布的工艺传给我国,这事,我国就不再提起了。”
闻言,孙享福的嘴角却是一钩,原来,这就是高昌国的目的,白叠子原本在大唐,就是一种景观花物,在盛产白叠子的高昌,也大致是如此。
是孙享福让工匠研究出了取籽织布的技术,才让其变成了经济作物,而棉花取籽织棉布的技术,目前一直在纺织作坊里,没有流到外面去,麴文泰是看到了胡商贩运过去的棉衣棉布,眼馋这里面的利益了。
“呵呵,制作棉衣棉布是民间工艺,征税,却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你高昌国想学习我大唐民间的工艺,自己花钱找门路,派人来学就是了,扯出个税务问题,却是枉做小人了。”孙享福故意笑道。
高昌国要是真的派人来学习大唐的工艺,可就着了他的道了,因为纺织作坊的工匠一直在对织机进行改革研究,就目前所使用的织布机,已经比此前大唐民间所使用的织布机高出了两三个层次,别说是纺织业并不发达的高昌国,就算是大唐原本专业搞织布产业的作坊,也很难将这个东西搞懂。
想要深入学习,可以啊!派更多的人来大唐长年累月的学习吧!跟大唐交流的越多,他们就会发现,投靠西突厥就是一个错误,到时候,大唐的文化,会不经意的攻占整个高昌,只怕派过来学习的人,都舍不得回国了。
而且,孙享福十分确定一点,那就是,大唐的百姓开始种植棉花之后,它很快就不再是什么经济作物了,如果高昌国也大面积种植,大唐分分钟能以价格战,让高昌国的经济崩溃,因为,光是一个安北大都护府地界种植出来的棉花,也可能是高昌国的十倍之多。
“我们高昌国可以学习你们大唐的棉衣棉布工艺?”
“当然,包括种植棉花的技术,在我大唐,也不是什么秘密,你高昌国如果学习过去,国内的棉花产量一定会大大的提升的。”
孙享福挖坑给别人跳的时候,总是会表现的和蔼可亲,也就是麴智盛年轻,城府没有那么深,没有意识到孙享福突然变的那么好说话的原因,在他看来,自己这次来大唐,能够解决棉衣棉布的生产工艺,就已经算是成功了,至于让棉花高产的种植技术,那更是意外的收获,被人家鄙视一顿,能让自己超额的完成任务,他觉得值了。
于是,他也不顾孙享福刚才是怎么挤兑他的,抚胸弯腰向孙享福行了一礼道,“小王代高昌国百姓,谢过大唐孙都督了。”
在酒楼这样的公开的场合,孙享福以大唐官员的身份大刺刺的受了高昌王子一礼,这是很涨大唐威风的事情,通过这个细节,让在场的诸多西域商人对大唐这个国度的信心更强了,这就是孙享福想要的收获。
待麴智盛行礼完毕,孙享福才高声向酒楼大厅内的所有人道,“我大唐皇帝陛下不日将会北巡,于善阳城北检阅我北地兵马,诸位也算是赶上了,本督就顺道邀请诸位届时前往观礼,一睹我大唐皇帝陛下圣颜和大唐边军的风采。”
对于这样的盛世,在场的有那个想错过,纷纷表示,一定会盛装出席,拜见大唐天子。
最后,孙享福又跟那些胡商们说了些场面话,就先退场了,不过却是让褚遂良等几个预备刺史留了下来招待这些胡商,作为今后地方的主政官员,他们一定要学会跟商人打交道,把关系搞熟,北方苦寒,如果商业不兴,这里的百姓,可没有好日子过。
马车才回到府门口,孙享福就见到了内侍监的车马,想必王得用此时已经在府中了。
“孙都督,陛下两日之后便到善阳,一应食宿场地,迎接仪式,可安排好了?”
“王侍监请放心,可供五万人居住的安北军大营我已经腾空了,陛下带来的人马,可以全部住在城内大营之中,善阳虽然没有建立驿站,但城中酒楼客栈颇多,诸位伴驾的大臣们,可以自由入住。”
“呵呵,孙都督倒是算的精细,陛下收到你信件之后,将之公布给了随行的大臣们看,大臣们都骂你抠门呢!
不过,陛下可不能住军营,因为这次有韦妃娘娘,杨妃娘娘和几位皇子皇女伴驾,所以,您的府邸,从现在起被征用了。”
孙享福的府邸其实是他做善阳县候的时候建造的,规格并不是很大,后来升了县公,郡公,也只不过是换了个牌匾而已,并没有扩建。因为那时候马邑那边有梁师都留下的一座宫殿式的大宅,在善阳没有从朔州剥离出去成为安北都护府的治所之前,虞秀儿和他都是住在马邑。
现在,李世民就居住在孙享福在马邑的大房子里面,他理所当然的以为,孙享福在善阳的房子也很大,所以,才让王得用提前来颁旨。
可谁曾想,堂堂的安北大都督的府邸,居然只是一个三进宅院,并非像马邑城那样院落都有数十个的豪宅,而李世民带了妃子和众多皇子皇女,随行人员不少,估计这府邸也就刚刚就住的下,那么,王得用不得不提前将人员清理出来了。
“呃,陛下住我这,那我住那?”
“军营,或者客栈都可以啊!您是这善阳的地主,找个住处还不容易么。”
孙享福闻言一捂额头,正不知道说什么表达自己心里的不爽呢!就见红梅和春桃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从后院来到了前厅。
“夫君,这几日,你是要去军营住么,那妾身可就陪不了你了。”
孙享福闻言,看了看王得用,却见他给了自己一个放心的笑容,道,“陛下可不会欺负你家的小妾,有后宫的几位娘娘在,这府上,总要留几个熟悉环境的人伺候吧!”
好吧!王得用的说词很合理,孙享福一时半刻也想不到什么理由反驳他,让张轲将自己的行李放到了马车上后,他才又问起了王得用皇帝来善阳之后,有没有什么自己的安排,如果没有,行程可就一切听他指挥了。
对于善阳的产业,李世民并不完全熟悉,不过,却是跟孙享福提了个要求,在阅兵仪式之后,他除了要视察善阳的各项产业,还要微服查看周边民情,做个民间调查,具体调查什么,不定。
对此,孙享福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善阳什么情况,他比谁都清楚,李世民所谓的调查,多半是想要学习借鉴善阳的基层民政管理而已。
交流完毕,孙享福登上马车再度起行,然而,还没有到达军营,又被人拦住了,看来今晚上不打算让他睡好了。
拦马车的是郭破属下的兵将,他们是前来汇报工作的,夷男已经到城外了,郭破叫他们来,是要请示是否放他入城。
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麻烦的咔嚓万赏加更三)
夷男来的人数不多,三千骑而已,反正北城门离军营很近,孙享福亲自去将他迎到了军营,这次来,夷男就比上次熟氛的多了,孙享福让大营的食堂给他们弄了些凉面馕饼什么的,冰镇奶酒什么的,他就不客气的吃喝上了。
席间,夷男冲陪着他吃喝的孙享福道,“你来信说皇帝要给我们薛延陀赏赐,可是真的?”
孙享福答道,“当然,这次赏的东西可不少,陛下打算亲自走一趟漠北,给你们薛延陀的百姓发放夏衣,还有一些关中特产,顺便,也看看你们想把汗城建在那,他能够为你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闻言,夷男心里五味杂陈,貌似,他此前对李世民的判断有些不准确,这个汉人皇帝,貌似对他们薛延陀还是不错的,送衣服,特产,还亲自来为自己即将建立的汗城提供帮助,这他么都好的有点过份了。
“那个,皇帝不会是想让我们薛延陀给大唐朝廷纳税吧!”夷男试探性的问道。
孙享福闻言,却是悠然一笑道,“放心,朝廷有的是钱,还不差你们薛延陀的那点岁贡,陛下只是担心你们在草原上的日子不好过,想尽可能的给你提供一些帮助而已。”
今年是大唐外部忧患尽除,内部发展起步的重要一年,只要跨过去了,往后,整体国力增长的会非常迅速,因为有了一些改革之后,大唐的政治效率和百姓产出,比历史上还要强几倍,在历史上,李世民都能做到雄霸四方,何况是有那么多条件的加成之下。
孙享福给夷男描绘的,是李世民施恩的一面,而阅兵仪式,则是李世民施威的一面,恩威并施,镇住宵小,稳定边疆,然后潜心发展内政,积蓄国力,使大唐各方面实力远超它国,便是大唐目前的大方针。
孙享福对夷男说的并不是假话,所以,夷男也找不到什么破绽,道,“那,我带过来的兵马如何参阅?”
“这个简单,军营里有成套的军装,还有洗刷干净的战马,你回头让属下的兵将们换上,到时候让带兵的人听从苏将军安排就好。”
让夷男属下兵将参阅的想法,是孙享福临时想到的,这同样是一种对外宣示大唐对薛延陀拥有主权的方式,只是夷男,或者说这个时期的古人,大多不会想到那么深而已。
而孙享福让属下为薛延陀士兵准备的服饰和装备,款式都比较拉轰,到时候,等周边各部的头领看到薛延陀投靠大唐之后得到了实惠,产生羡慕的情绪,那就对了。
只要他们生起了向大唐称臣的心思,孙享福就能用各种糖衣炮弹将他们打倒。
时间不早,孙享福安排夷男和其部众吃喝好就睡下了,天亮之后,他还有很多接待方面的准备工作要做。
六月,善阳地界夏花开的正盛,出了马邑往北走,才三四十里不到,皇帝的车队就走不动了,原因是眼前的花海景色太美了,韦妃和燕妃等一众陪驾的妃子都想停下来赏花,李世民自然是准了。
夏风刮起的阵阵清香让李世民的心情大好,李丽质和李孟姜祸祸了不少鲜花,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大花环戴在头上,孙得寿和孙小妹一直跟在她们身后,提醒她有些花有刺,采不得。
胖嘟嘟李泰和想作诗来讨李世民欢心来着,却没有想到什么好句,抓耳捞腮的花田里闲逛。
李承乾找了块高坡,便席地而坐,弹起了他的吉他,侯舒雅自然也拨动了自己的琴弦,与之相合,东珠听到了他们的琴声,便在花丛中跳起了舞蹈,尉迟宝林在一旁陶醉的欣赏着她的舞姿,这些画面,都被阎立本的一支画笔记录在了画卷里。
“哎,只可惜孙正明不在,若是能得他提上一首好诗,这画作,便绝美了。”作完画的阎立本有些遗憾的叹息道。
“阎侍郎不必遗憾,咱们善阳的美景,可不只是这花田,就算您的画工再怎么精妙,也是画不完善阳的姹紫嫣红的。”
尉迟宝林在善阳做了两年官,对于善阳的特色当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便开始跟阎立本讲解起了善阳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景区。
第一景便是城头观花,善阳城的城墙高达五丈余,向南面城门的最高处,甚至达到了六七丈,在春夏之际,从城头往南望去,目之所极,全是五颜六色的花朵,被孙享福称之为‘花海连天’。
往东的水门方向,是宽阔且平缓的桑干河面,这个河段十分直,早上太阳正好在长河的尽头升起,火红的阳光将数里长的河面照射的波光粼粼,波涛反射出来的,自然是朝阳的红光,是以,被孙享福称之为‘朝阳似火’。
再有城内沿桑干河两岸的胡杨树,孙享福曾经咏诗赞道,“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
其枝叶在北地的阳光照射下,尤其显眼,乃城中一绝,善阳城建的仓促,除了沿桑干河的花楼,整座城里都没有楼宇,在城内任何一个方向,只要往中央桑干河的方向看去,都会看到漂亮的花楼以及那一抹艳丽的色彩。
除此之外,善阳的街景也十分美观,是这个时代唯一建有休闲广场的城池,城西靠近天上居有桃花湖广场,城南工业区有工人广场,城东居民区有万民广场,孙享福让人做了很多石雕刻之类的东西矗立在那里,很多代表汉文化的诗句,都刻印在上面,让城内的百姓们在闲逛的时候,也能不断的熟悉汉字。
当然,像赛马场这样的娱乐场所也建的非常别致,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也是游玩赏景的去处,在哪里,三天会有一次赛马活动,平时,还能打马球,大唐的勋贵和世家子们,都好这一口。
不多时,几位妃子在花田里采了许多鲜花的李世民也走上了李承乾弹琴的高坡,极目望去,发现远处,有不少农户在花田里忙活,便招了孙得寿过来问话。
“得寿,你可知你兄长为何不将这百里沃土种上可以食用的粮食,却种上了各色鲜花?”
孙得寿闻言,笑着答道,“应该是除了此地适合之外,种植鲜花,比种粮食更赚钱吧!”
“也就是说,他在种植这些东西的时候,心里都是想着怎么赚钱咯?”
李世民知道孙得寿说的是实情,因为花田产出的经济价值,确实比种粮食高的多,只看那蜂蜜,香水,精油的价格就知道了。
但如果,孙享福在种植这些东西的时候,一早就知道它会赚钱,那就厉害了,有这样的手段,仅凭农业之利,孙家就可赚尽天下财富。
因为,到现在,李世民也不知道孙享福到底可以种植出多少偏门东西,前段时间,密卫就告诉他,善阳的几位公子哥都在寻找柞树种苗,而且,是因为孙享福要用柞树,来种植顶级山珍猴头菇。
像猴头菇这样的大补食材,即便是作为皇帝的他,也难得吃上几回,现在,孙享福却是能大量种植,这里面的利润,别说世家子心动,连李世民都心动了。
听李世民这么说,孙得寿却是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幸福村的任何产业都可以帮我家兄长赚到足够多的钱,他要是想要钱,只怕这天下的钱,也经不起他几年赚,他种植这些东西,只是因为咱们大唐,或者说,这个天下,缺这种东西,需要这种东西。
他曾经跟微臣说过,咱们大唐的食物太匮乏了,所以,要想办法,多培植出一些新的作物出来,丰富大家的食物,等大家的食物丰富了,身体也就更加健康壮实了,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