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得房玄龄的计策说完之后,孙享福又道,“陛下,臣请求立即返回善阳主持局面。”
  “返回善阳?那边不是四月左右才开始化雪么,你现在走,关中之地的春耕,可能保无恙?”李世民反问道。
  若是往年这个时间,关中的百姓也就刚刚开始忙春耕,今年,却是已经忙活到尾声了,主要是那些是那些世家系的,还有官员退还给朝廷的官田还没有种植好,后期的打理,有幸福村的熟手,和这段时间听他讲课的那些人作为技术指导,应该问题不大。
  孙享福答道,“今年的主要农作物并没有太多新品种,幸福村懂得种植的熟手农户不少,只要做好传,帮,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毕竟是第一年大规模推广精耕细作,种植这些作物,想要全部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
  另外,臣辖区内今年需要开垦种植的土地也不少,这关系着世家子们对关外土地的热情,早做准备,自然是更周全一些。而且那边的人,可能还见都没见过这些作物,臣回去之后,先期的农耕知识传播也很重要,如果您这边改革顺利的话,请早些启程北巡,到时候将熟手农户也多带一些到善阳去,最初的一个多月开荒期过后,善阳也将会进入抢种时期,这些熟手农户,能起大作用。”
  孙享福虽然给一类土地制定的是三年计划,但心里肯定是想提前一些开发完成的,只有农田开发完成了,他才有资本和人力进行更多的城池,道路方面的基础建设,就像关中,全部通了水泥路之后,整个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了很多,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快速的控制地方了。
  “既然如此,你就安排一下之后启程吧!对了,你农门的那些弟子还是留在关中保险一些,朕北巡的时候,再将他们一起带去善阳。”
  李世民在内心里,当然是更加看重关中的发展的,有农门的正式弟子在,在技术方面,就有更多的保障,他到现在,已经深深的觉得,大唐国家想要快速发展,就不能离了这些农门子弟。
  孙享福回了自己家里给赵龙写信,李世民则是继续跟房玄龄李靖两人商量着高句丽的事情,让孙享福比较意外的是晚上的时候,一道旨意到了孙府。
  “封得寿为驸马都尉,尚临川公主?这个,临川公主是谁?”
  “呵呵,临川公主,可是陛下和韦妃娘娘所出的第一个女儿,叫孟姜,这番号,是因为赐婚才刚封的,孙都督不知道也属正常。”
  王得用一脸笑意的看向孙享福,手里的圣旨举了老半天,等着孙享福接旨。
  闻言,孙享福似乎放下心来,嘴里碎碎念着,“不是高阳就好,不是高阳就好啊!”
  长兄为父,对于孙得寿的婚事,孙享福接了旨,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王得用办完了差事,这才放下心来,他搞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担心孙享福不接旨。
  不过,既然事情办成了,那就是喜事一件,先说了两句恭喜贺喜之类的话,王得用才又道,“皇后娘娘和韦妃娘娘对于这桩婚事很满意。”
  这话的意思,孙享福没听懂,和他一起接旨的虞秀儿却是懂了,忙道,“明日妾身定然会去后宫谢恩的。”
  闻言,王得用这才满意的点头走了。
  此时,孙享福才回过味来。
  妈的隔壁,皇帝自己主动要求嫁女,居然还这么明目张胆的要聘礼,简直太无耻了。
  正考虑着怎么把这事跟二弟说呢!虞秀儿便问道,“夫君,这礼数该怎么走,你拿个主意吧!”
  闻言,孙享福一愣,道,“咱家的钱不都是你管么,你做主就行了。”
  虞秀儿却是笑着摇了摇头接话道,“咱家库里的钱,可都是要拉到渭南去建新城的,一点余钱都没有了。”
  “难道我堂堂一个郡公,二品的封疆大吏,身价亿万的超级富豪,会连弟弟结婚的聘礼钱都给不起么?”
  听孙享福这么说,虞秀儿只是含笑的看着他,再度点了点头。
  面对虞秀儿的微笑,孙享福很有挫败感,郁闷仰起脑袋,悲愤的吐了口气道,“那咱们去幸福村给皇帝一家子弄点土特产吧!”
  虞秀儿讪笑的正准备再次点头,却觉得一阵恶心之感从胃里翻涌了出来。
  “唔,妾身想吐。”
  看到虞秀儿突然不适的样子,孙享福急了,“想吐?可是吃坏了东西,夷,不对,想吐,你真的想吐?”
  孙享福刚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见到虞秀儿干呕,却呕不出东西来的样子之后,突然想到了些什么,脸上瞬间变的精彩起来。
  “春桃,红梅,快,快请大夫,不,去宫里请御医来······”
  很快,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孙府的第二个喜讯在长安城传开了,虞秀儿有喜了。
  自从御医过来确诊了之后,孙享福就拢着袖子,乐呵呵的在自家大厅里打转,一个不留神,还容易撞道柱子,并且忘了跟赶回来给他道喜的孙得寿说赐婚的事情了,还是孙得寿自己看到了摆在堂中香柜上的圣旨,才知道自己居然已经是驸马都尉了。
  “那个,得寿啊!咱们一家都是天纵之才,所以,皇帝看了也眼馋,这个驸马的事情,你想当的话,就当,不想当的话,为兄拼了抗旨,也能帮你把这婚事给退了。”
  “退了?为什么要退?能做驸马,弟可是求之不得呢!你没见你每次升官的时候,村里人有多高兴吧!只有你的官做的越大,他们富裕的生活,才越有保障,现在,也该轮到弟弟我,来为大家伙承担一些责任了。”
  听到才十二岁的孙得寿说出这一番话,孙享福很感动,他已经懂事了。大唐位高权重的大臣家里,就肯定会有一个尚公主的子嗣,这样,皇帝才会放心。孙家的下一代是指望不上了,第一个才刚刚怀上呢!等他到结婚的年龄,李世民差不多快嗝屁了,那么,由孙得寿顶上,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
  要不是长安城的主干道都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孙享福是不愿意自己的老婆乘马车去皇宫的,因为孕妇最开始的几个月最要注意安全。
  现在,春桃和红梅对虞秀儿是特别的殷勤,哪怕是走路,都巴不得架着她走,这不,一路来到丽政殿,虞秀儿都是昂首挺胸,倒不是没有遇见宫里的贵人,只是没有人敢让她行礼,她今天可是以客人的身份,来拜访亲家的,而且是携重礼来的。
  孙享福说了送土特产,就绝对不送什么高档玩意,沙子跟土,其实差不多,只是送来之前,经过高温烧制,又经过工艺打磨,装饰布置了一番而已。
  像穿衣镜这样的高档货,虞秀儿走一趟宫里,绝对不会只带一面,当然,今天还有更高级的礼物,是一个由八个内侍抬着都费劲的大摆件,也就甘露殿的位置大,门够宽敞,能够放的进来。
  摆件是由若干个玻璃,琉璃工艺品组成的,孙享福用了铜管做了个简单的水压力装置,那摆件最中间的一条红尾鱼嘴巴里,便能够一直吐水,跟鲜鱼铺子里面的增氧机是一样的。
  而吐出来的水,会冲击一个由圆拱水盘托起的圆球,让其不停的水盘中转动。
  红尾鱼以前在大唐叫鲤鱼,是孙享福奏请李世民改的名字,如果把鲤同李的话,这尊鲤摆件就有名堂了,因为那个圆球,是被鲤鱼吐出来的水滋养的,而且光彩夺目。
  之所以光彩夺目,当然是有原因的,孙享福在摆件的四周装了玻璃镜,将反光点都对准了那颗圆珠,玻璃圆珠和水光,会折射玻璃镜反射过来的光芒,自然就出现了各种彩光。
  装这些摆件的大框子,其实是一个由玻璃和鱼胶粘起来的大水池,里面放养了很多长的特别漂亮的鱼,将其放的高些,人就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看到里面的鱼在游动了。
  孙享福知道长孙皇后体弱多病,一早就在想些办法帮其调理了,而看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则是能让人放松心情,疏解烦闷的,这些鱼,可是幸福村的渔船打捞上来的一些特殊品种,漂亮得很,连河豚都有,七彩斑斓的,倒是能叫人看的赏心悦目。
  在古人看来,虞秀儿送来的这个东西简直就是神奇,但在后世的工艺品店铺,这样一套玩意,也就是个价值几百块的廉价货,真正有钱的人,家里都不摆这玩意,而是直接在室内建喷泉活水大金鱼池。
  幸福村的工匠们早就已经开始研究玻璃,琉璃工艺品的商业价值了,这玩意迟早是要走上市场的,正好,孙享福把他们弄出来的边角料一组合,粘黏,用一个晚上不到的时间,就制作出来了这个么玩意。
  当然,好东西,还需要有一套好的广告词,虞秀儿今天来后宫的任务,就是来说广告词的。
  “娘娘,此物乃是幸福村数百个工匠,耗时两年,用尽了天南地北收刮过来的琉璃,水晶,制作出来的宝物,夫君称其为‘吐哺天下’,今日,特地叫妾身将其送进宫来,献给陛下和娘娘。”
  鲤鱼吐哺天下,这个意头好的很,今天长孙皇后接见虞秀儿,可是很正式的,后宫诸妃都在,待这‘吐哺天下’完全摆设好了之后,一个个妃子都发出了惊呼,看向长孙皇后的眼神,顿时多了几分羡慕之意,皇帝光是来后宫欣赏这宝物,只怕都会在皇后这里多留宿几晚。
  “善阳郡夫人有心了,这宝物,本宫很喜欢,令弟与临川公主的婚事,本宫已经吩咐宗人府,按礼制办理,过两年,等后宫的用度宽裕了,会在城内择一佳处,为他们修建公主府的。”
  长孙皇后的话很直白,她与其它几位妃子看到‘吐哺天下’的时候,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脑子里想的是,这么漂亮的摆件,拿到外面去卖,只怕能卖出天价,幸福村既然有能力制造出来一个,就肯定有能力制造很多个,这个道理,李世民早就告诉过她,望远镜,和穿衣镜,就是这样的,要不是孙享福跟李世民说过,让市场缺货,才能一直保持高价的道理,那些东西早就可以大批量制造了。
  而现在,一心想帮李世民分担些财政压力的长孙皇后,真的很缺钱。
  毕竟,李世民此前已经公开的说了,今年后宫的用度,全部拨给百姓采购种苗了,朝廷不会再拨钱给后宫。
  其实,后宫的收入是相当丰厚的,牧监署各司在孙享福的改革之后,已经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后宫带来收入,每年五十万贯纯利润,只多不少。
  除此之外,还有望江楼的分成,咸鱼豆酱作坊的分成,岭南生鲜挂瓜果生意的分成,这些收入加起来,一年有过百万贯的纯利润,总的算下来,可是比孙享福的收入都高出不少。
  可为什么会缺钱呢?
  因为李世民养着数量庞大的密卫,养着五千重甲的玄甲骑兵,还养着两代帝王的后宫,几十上百个主子,就得上千人来伺候,这开销可大的很。
  外加去年关中大旱,他死命的掏腰包,赈济百姓,才导致了后宫账上财政枯竭。
  “呵呵,夫君一早就料到,后宫的日子,恐怕不好过,所以,打算在渭南新城建一个琉璃工艺品作坊,其产出,就当是给临川公主的聘礼了,等作坊建立起来之后,娘娘可要派人去打理,夫君说,只要经营得当,一年营收百万贯,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年营收百万贯的产业用来做聘礼?”
  所有后宫的妃子此时都在内心里咆哮着,包括临川公主李孟姜的生母韦妃,这产业交给了长孙皇后,几年以后,等临川出嫁的时候,长孙皇后可未必会将它当做临川的陪嫁送出去。
  听了虞秀儿这话,长孙皇后笑了,这次是真笑了,民间最高规格的嫁娶,也很难有超过百万贯的聘礼或陪嫁,即便是皇家嫁嫡公主,十万贯也顶了天,因为花费过大,朝臣会弹劾,更何况李孟姜只是一个妃子的女儿,而且,孙府给的,是可以一直赚钱的产业,一年一百万贯,假如临川公主十年以后跟孙得寿完婚,皇家那时候岂不是已经赚了一千万贯?
  何人如此土豪?拿一千万贯做聘礼?
  答案当然是善阳郡公孙正明了。
  他这些钱是为自己亲弟弟花的,在他看来,弟弟即便是尚了公主,也不能让人瞧不起,钱给的多些,心意便重些,底气便足些,大唐的公主,就应该有一个强悍的夫君镇着。
  虞秀儿是不能理解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的,反正,她今天到后宫的这一趟走的很是长脸,各宫妃子对她的态度,可是平等相交,各种育儿经,不断的传授给她,倒是叫她学习了不少东西。
  怀孕中的虞秀儿自然是不能跟着孙享福长途赶路到善阳去的,甚至,孙享福直接让她留在长安养胎,直到宝宝出世,在幸福村准备了三天之后,孙享福带着数百车这边已经用不上的了农具往善阳赶去。
  每次赶路,都会有故事,这次也不例外,出了关中,看着沿路的百姓都还在用原始的耕作方法进行春耕,孙享福感觉,自己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三年时间,能让关中的百姓适应精耕细作,都算成功了,这样,再用五到八年的时间学习,他们差不多能够自己进行精耕细作,而要想让整个大唐的百姓都进入精耕细作,高产高收,只怕需要他用一辈子来努力。
  三月中,孙享福终于回到还在一片残雪之中的善阳城,探望慰问了在火灾中死难的百姓和士兵的家属,再次追加了丰厚的抚恤之后,他立即就制定一套仓库管理执勤办法,其实,此前郭破已经弄了一套出来,他只是将规模更加扩大化,并且,将仓储地,分散成了几处,还增加了一个秘密仓储地。
  另外,对于化雪之后的开垦,播种等事宜,也进行了任务分派,农耕知识宣讲,即刻开始。
  考虑到善阳实际情况,李世民给孙享福派了好几个人手过来帮忙,其中还有原先在渔业司任职的熊庭中,张盛业等人,还在预期中,目前没有影子的几座郡级城池,也都派了主官过来,在那些城池没有建好之前,这些人先要跟着孙享福学政两年以上,现在嘛!当然是做孙享福的助手了。
  知道孙享福属下缺文不缺武,所以,这次李世民派过来的,全部是文臣,而且,好几个都是今后的名臣,就拿褚遂良来说,他可是李世民的托孤重臣,再有如许敬宗,是在高宗朝做到宰相的人,而且,他还是坚定的民族融合派,他的女儿,就是嫁给了冯盎的儿子。
  至于高季辅,张行成,宇文节等,后来可都是拜了相的人物,现在虽然这些人的官阶不显,但办事灵活干练,都是实干派的能臣。
  最懂得用人的李世民,自然不会派一些跟他不是一条心的人来善阳膈应孙享福,这些人到了善阳之后,孙享福的政务工作顿时减轻了不少,甚至,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召集农户讲学,告诉他们用最简单,省事的方法来开垦田地。
  不管孙享福给大家讲的是什么,李淳风反正是每堂课都要来听的,现在,数十名全国各地小有名气的大夫已经聚集到了善阳,他们或是道门出生,或是想学习孙思邈的医术,总之,在李淳风的忽悠下,决定留在善阳医学院了。
  而被孙享福关照过,要重点建设的善阳医学院,也在经历过一个冬天之后,逐渐成型,后续的建设,可能还需要很久,主体的墙院大屋之类的基本建设完毕。
  还别说,孙思邈是个闲不住的人,等第一批药材从各地运往善阳之后,他就开始免费为百姓看病了,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医治,善阳城的游牧民族,对于汉人,又多了几分认同感,原来,他们伤寒发烧的时候,是不需要求神灵保佑的,只需要找到大夫,买几碗汤药吃下去,就能药到病除,这让那些最近生过病的突厥人,更加的不想离开善阳了。
  救苦救难,永远是最容易得到民心的,有了医学院的入驻,免费就医的福利,这些已经逐渐在善阳住习惯了的人,已经不太想回到草原上过苦日子,所以,孙享福在进行善阳户籍大整编的时候,工作十分顺利。
  很多牧民,在今年之后,将放下牧羊鞭,跟着汉民学习务工,更多家里牛羊本就不多的人,会成为善阳城的工人,最不济,也能成为善阳畜牧业的一名工人,或者,接受许多汉人家族的招聘,帮他们管理牛羊,草料等方面的工作,总之,孙享福就容不得善阳有无业游民,闲杂人等。
  一百二十多万人的生产,生活安排,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总算被以孙享福为首的安北大都护府政务团队,理出了一个头绪。
  四月中,草原上的积雪全部融化,冻土也开化出来了,善阳各工坊用一个冬天打造出来的农具,被孙享福分配到了善阳百姓的手上,所有领到了工具的青壮,在各级行政组织人员的带领下,向草原上的进发,北方大地的百万大农忙,终于要拉开大序幕了。


第303章 农忙伴随着斗争开始
  和关中的直接种植熟田不同,关外需要先将草原开垦成田地,再种植,而这里的冬季长达六个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又需要四个月以上,所以,真正用来开垦田地的时间,只有最初的一两个月,而且,开垦出来的新田,还不能种植小麦这类的作物,原因很简单,在大热天种下去的小麦,没有经过春化,产量不会高。
  好在漫长的冬季里,大多数人没有闲着,世家子属下的农奴们,顽强的将村寨建立在了草原上,孙享福划分给他们的开渠任务,也基本完成,雪水融化之后,桑干河的河水很丰沛,不仅注满了这些新开的沟渠,还注满了孙享福规划出来的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湖泊。
  这些原本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旦引水形成湖泊,不仅能够灌溉周边土地,还能开发成为产出较多的渔场,有全套农业规划的孙享福,当然不会放过这种产业。
  整个北地在化雪之后进入开垦大军的人数高达百万,然而,分散下来之后,其实并不是很集中,善阳城依旧是以种花为主要产业,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还不到三十万亩,全部是军屯,安北大都护府目前有五万大军,这三十万亩田地产出的粮食,足够养活这五万人马,还会有不少结余。
  从这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李世民跟孙享福的差异,孙享福管理属下,是巴不得每个部分都是盈利的,包括军队,李世民,则是干贴钱。所以,虽然孙享福赚的比李世民少,但却感觉他比李世民还有钱些。
  人数过了百万,需要考虑的不是技术水平,而是组织能力,孙享福最先指导完军屯田地播种之后,便带着人马督导起了各地的开荒事业,世家子们的田地由他们自己管,孙享福要管的,是收拢过来,准备放弃放牧转为农耕的那些突厥人,在孙享福将他们编成农户之后,在定襄城往漠北的方向,给每户划了八十亩田。
  这些人完全没有接触过农耕,连汉话也说不太好,空有一身力气,那么,孙享福就只能让他们做最简单的力气活了。
  耕田,就是他们最先要学会的技术。
  让孙享福比较意外的是,这些人看似很笨,但对于牲畜的操控,却是比汉人强,往往,一头牦牛到了他们手上,会变的很听话,所以,孙享福从关中带来的重犁都派上了用场,有了数量庞大的牦牛的加入农耕之中,整个耕田的速度都提升了不少。
  草原上最不差的就是肥料,以往的时候,那些牛羊粪便都可以用来做牧民烧火做饭的燃料,现在,由于善阳全部采用了煤炭燃料,那些牛羊粪便被大量的囤积了起来,制作成了有机肥。
  其实草原上的腐植层本就很厚,肥力足够,不过,为了让北地尽快的实现高产,孙享福仍然给新开出来的田地施用了有机肥,大不了到时多播些种就是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这个江湖的统治者,不期望这个江湖里的某些人物太和平的话,那么,总会有一些乱相形成的。
  在孙享福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几大世家终于乱了起来,和谐共荣了数百的世家子,居然展开械斗了,而且,还死了不少人。
  “什么情况?”
  快马飞奔到定襄的无影儿口干舌燥,根本说不出话,将记录的情报一把递给了孙享福。
  情报纸展开,孙享福看过之后,脸上的即无奈,又想笑。
  “哎,看来这次不能当热闹看了。”
  冲突的起因很简单,几大家用不正当的手段,大挖王氏种植香料田的熟手农户,以王旭的火爆性子,当然是不能忍的,于是,他的铁戟被派上了用场,各家派来挖人的家兵蟹将被他一通乱杀,总算控制住了局面。
  但,死了属下的其余几家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几大公子联合一气,召集了数千家兵,冲击了王家的香料田,这些田地,可是刚播好种的熟田,被冲击之后,王氏损失巨大,于是,王旭敲响了聚兵鼓,怒火中烧的他要让其余各家知道,这关外之地,谁才是老大。
  于是,一场规模达到过万人的厮杀在安北大都护府地界内展开了,比较知道孙享福意图的苏定方并没有立即带兵制止他们的行为,而是等他们打完之后,再出来收拾残局。
  所以,现在,所有参与了械斗的那些家兵被关进了军营临时设置的大牢里。包括王旭和其它几家的嫡公子。
  孙享福一边返程,一边在考虑着怎么将这事奏报到朝堂上去,想来,正处于朝政改革之中的李世民一定很忙吧!而且,关中还有渭南新城和新农村建设要开工,这时候,让朝廷的大臣为这样的事扯皮,似乎不好。
  但这么大的事,瞒,是瞒不住的,还是先召集属下的智谋之士共同商议吧!对于处理这样的问题,说不定他们比自己还擅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较贪财的许敬宗来善阳城没多久,就跟唐奉义搭上了关系,整天混在一起,而方正耿直的褚遂良,则是比较任劳任怨,几乎帮孙享福处理了所有文书方面的政务,至于高季辅,张行成和宇文节,则是对善阳进行了全免的考察,这一个多月下来,他们基本知道了善阳的全盘运作模式。
  不管他们在干什么工作,收到了大都督传唤的命令之后,马上到了衙门来开会,包括一向喜欢玩阴损招数的唐奉义和安北大都护府的主要将领们也一起来了。
  孙享福先将情况给他们说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道,“长安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吏治改革,咱们把这事奏报给朝廷,估计整个朝堂都会乱起来,本督的意思,不能让这些世家系官员的口水战,影响到改革的步伐,各位有什么好的办法教我?”
  孙享福给出了命题,衙上的几人都各自沉思了起来,孙享福自己,也在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他所谓的解决问题,不是化解几家的争斗,而是让几家彻底决裂的同时,不再爆发武力冲突,世家的家兵也是人,也是青壮劳力,就这么白白的死在内斗之中,太可惜了。
  不多时,许敬宗便道,“都督可以将此事定义为民乱,并且已经平息,上一封陈情奏折给陛下就好。”
  “平息?只怕未必吧!要是把他们从军营里面放出来,末将敢担保,不出三日,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械斗厮杀。”负责看守军营的郭破接话道。
  闻言,孙享福点了点头道,“这正是本督的忧心之处,各家在咱们北地的家兵加起来,只怕不下几万人,如果不能找到了好的解决方法,任由他们打下去,死人事小,打乱整个北地开发节奏可就事大了。”
  “都督,能否劝解各家的当家主事之人,只要他们们达成和解,不继续争斗,此事就好办了。”褚遂良出言建议道。
  他这话一出,别的人还不以为意,唐奉义则是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在善阳最久的他,最知道孙享福心里的想法,要是几家不争斗了,那么孙享福这个大都督则会立即成为他们的共同敌人,因为利益问题是最不好处理的,所以,孙享福也不希望他们和解。
  “老唐,看你的样子,似乎对褚刺史的建议很不赞同,那么,你又有什么高见呢?”
  孙享福敏锐的捕捉到了唐奉义的表情,开口问道。
  “依老夫看,死些个虾兵蟹将,其实并不算什么,对于他们几家来说,不过是些许钱财而已,要是真正死个嫡出公子啥的,不用都督府出面,他们自己也会停下来。”
  唐奉义的话很大胆,大胆到孙享福的心里去了,怎么样才能让几大世家之间产生不死不休仇恨?家主的嫡子,预备的传承人被杀,绝对够了吧!
  可是,这么大胆的想法,可不是那么好运作的,因为,他们几家的人都知道分寸,打归打,闹归闹,死些家兵没什么,但各自都跟属下交待好了,肯定不会向对方的重要人物下死手,这也是为什么王旭能在其余几家的家兵队伍中横冲直撞,如无人之境一般的原因。
  他的这番话一出,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也幸好这些人不是李世民的铁杆,就是孙享福的心腹,要是有人将唐奉义的话传出去了,估计他活不过今晚。
  见孙享福有些意动的样子,苏定方出声道,“大都督,咱们安北大都护府地界,存在着数万不听命于朝廷的武装力量,就是一个不安全的隐患,不若借此机会,将这个隐患扫除。”
  “扫除?”
  “你也赞同老唐的建议?”
  苏定方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末将以为,都督既然是朝廷命官,就应该判罚辖地内的人命案,各家的家兵现在犯了案,您就应该治他们的罪,他们敢继续发动械斗,咱们的兵将,就能继续将他们抓来给都督您治罪,这不,末将听说煤炭作坊的那些叛逆被杀之后,现在很缺人,还有,咱们善阳通往各地的水泥公路,在农耕结束之后,也要开始修建······”


第304章 机会来的不是时候
  还别说,孙享福从几个文臣哪里没有听到什么有用的建议,却是从苏定方这个武将这里,听到了一套可行的办法,依律法治国,总不至于有什么问题吧!
  “诸位对苏将军之策,有什么补充的吗?”孙享福已然是要采纳苏定方的建议了,又再度向大家询问道。
  “大都督,卑职等到善阳来已有月余,却并不知晓善阳的核心政治方向,不妨借此机会,您给我们讲讲,也好让我等所思所想,能够跟您保持一致。”
  高季辅原本是个上县的县令而已,这次,一步升到了郡刺史的高位,还有些不适应,他所提的问题,也正是宇文节和张行成等人想问的,因为,就刚才这一会的讨论中,几人都看出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
  孙享福似乎并不想把这件事情完美的了断,而且,不愿意看到各大世家和睦相处,采用的策略,也并不像是要解决问题,否则,就应该听从褚遂良的建议。
  在来善阳之前,李世民一一召见过他们,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