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无财)-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国家政体,也无法推行省州郡县。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场民族主义战争转移内部矛盾,实现“军dui国家化”,无疑是一条很有参考价值的道路。这一点和后世段祺瑞想通过参加一战来结束民**阀割据,乃至丰臣秀吉想通过进攻朝鲜来削弱九州大名都是一个道理——那两万五千外样名主的军队,便是要在这次战争中打头阵,当炮灰,啃硬骨头的。打完之后,不管剩下多少被淬炼成精锐部队,也都已经被编制缩编,不可能还给原来的领主了。

日本作为岛国,近海海船自然还是不少的,士卒普遍水性也都不错,源赖光按照指示自行筹备了大约一千多条大小船只——其中小早级别的就有近千艘,其余安宅船、关船各或百余艘,或数百艘——足够把六万大军全部渡海运走。

六月中旬,六万日军在博多津以“高丽消灭向南朝汉人政权朝贡的新罗与向日本朝贡的后百济,且一统朝鲜半岛后改向北国契丹蛮夷称臣”为由,正式撕破脸誓师北伐。大军分批上船,三日才装运完毕,后一日即可到对马岛,在对马近海歇宿一夜后次日再航行便直抵釜山。前军第一批便是全部外样军和五千人作为督战队用途的朝廷嫡系军,这一批人在釜山登陆的时候,最后一批军队才刚刚在博多启航呢。

……

釜山港作为高丽对日本的贸易要港,在唐朝时便比较繁华。那时候因为航海技术的落后,日本需要输入的大量中原货物便是要通过釜山这条线转运过来,做转口贸易的。如今这些年虽然因为日本的外贸结构的变更,更多偏向直接和中原贸易,所以釜山只剩下了日本货和朝鲜货的互易,少了转口的大头,相比于晚唐时衰落不少。饶是如此,这里依然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大港。

日军登陆的时候,高丽人完全没有防备,这个年代也没有防登陆这回事儿。以至于日本人的船队直接开到码头上登岸,数万兵马挥舞着长枪倭刀、麻弓剃刀便火杂杂杀上岸来,对于集结于此的高丽人也不鉴别是商人还是军队,见人就砍,釜山城本就是港市,港口一侧连汉人城池那般的水门都没有围,城墙到了海边就断了,日军从海上上岸直接就能杀进内城,不过半日就把釜山城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几乎没有活口。高丽军队20多年没有打仗了,武备相对松弛,在数年内战练出胆色来的日军面前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海商王大世也在钱惟昱的指派下做了二鬼子,在倭刀的保护下在釜山登岸,还带上了如今已经被钱惟昱上了做小的外甥女儿金孝恩,打起新罗废后一脉遗族的旗号,装模作样的收揽一些人心。棒子狗杂果然自古没节操,虽然来者打起了二鬼子旗号,依然有没骨头的人纷纷附庸以求免死。

日军六月十五屠了釜山及周遭数县,斩杀四万余人。源赖光按照钱惟昱的指使,公布的赏格是对于棒子的作战,一切杀戮缴获都归士兵个人,不必上缴,公然鼓励劫掠,所以士兵作战非常积极,纵然外样兵也不疑朝廷是在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力量。釜山屠完之后,日军高歌猛进,六天后便兵围庆州,靠着吴越人那里淘汰下来的5门原始臼炮和10门原始虎蹲炮就轰烂了庆州城墙,蜂拥杀入,随后一举攫取庆尚道全境。

六月末,源赖光挥军西进,再克全州,七月初,陷光州,攫全罗道全境。日军凡遇开城投降者,即免于屠城,但凡举兵顽抗者,则破城不论军民一律尽屠南海两道高丽军队被斩杀者两万余人,棒子百姓死者十余万。

金孝恩打起自己的旗号,在光州自称新罗女王,对日本称臣——光州便是她父亲、当年的新罗末王金傅被废后软禁的所在。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金傅已然老死,不过当初王建许给金傅续弦的乐浪公主还在。自从金傅死后、乐浪公主一直在光州定居,如今也不过四十多岁。金孝恩和乐浪公主有杀母之仇,自然不会放过,日军攻打光州前她就恳请带兵的源赖光先行四面合围,以免城中人走脱。

城破之后,全城大屠时乐浪公主便被逮住,送到金孝恩处亲自处置。金孝恩拿了把肋差亲手把乐浪公主给凌迟碎剐。乐浪公主与金傅所生的三个孩子,大的有十二三岁,小的七八岁,按说这些人和金孝恩是同父异母的弟妹,不过既然是敌国仇人所生,也断没有留在世上的道理,只是没必要再脏了自己的手,金孝恩指使跟来的日本人动手,自有人会意,把几个孩子用白绫缢死。

直至此刻,高丽朝廷的反应才勉强够看——日本人偷袭之前,驻扎在南部沿海的高丽军队都是二三线的杂碎,略微能战的兵力不是放在皇都和三京中的其他两处,就是在北边与辽国的边境戒备——毕竟辽人势大,兵力强劲,而且游牧民族素来容易情绪不稳定,所以鸭绿江长白山沿线自然需要精兵留守。在日军入境后月余,北方的各部兵马才逐次调度分别移到了汉江以南,拱卫三京。只是最南部两道,已经全数被日本**害了。

。。。

。。。

第429章仁川登陆

开宝二年八月的一天,黄昏时分。日韩战争已经打了两个多月,战争带来的杀戮和血腥,已经让整个朝鲜半岛深为震动。开京城内,当今高丽国君、后世庙号光宗的王昭,正在王宫内愁眉不展地思忖着高丽的国运——恩,如今在棒子国自称中,开京应该改名叫“皇都”了;那正是当今这位大王,在中原赵宋代周的时候改得地名,似乎是当年觉得后周完蛋之后,凭着高丽一隅之地便能抖起来似得,着实是恬不知耻得可以。

这位光宗大王,乃是高丽开国君主、高丽太祖王建第四子,时年39岁。不过虽然是王建的儿子,却已经是高丽第四代君主了,因为在他之前,他还有两位兄长也曾短暂继承过王位,分别是惠宗王武、定宗王尧。只是两位兄长天不假年,分别只做了两年和四年的大王,便驾崩了,所以才轮到的王昭,这番情势倒是和大海对面的吴越国颇为相似——吴越王世家,也有过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兄终弟及传袭三代的例子。这王昭倒是也如历史上的钱弘俶那般寿数绵长,继位至今享国已有十五六年,任内原本也少有战争,很是享受了一番太平日子。

北疆而来的勤王兵马,如今留了七八千人左右,与侍卫禁军一并分掌内外、镇守皇都;至于原先守卫京师的皇都御营厅军,则被派遣到了南面的汉阳和日军厮杀。因为是内线作战,加上日本人后勤线路拉长之后、此前日军杀戮过重导致的朝鲜百姓纷纷组织义军反抗,所以在庆尚道、全罗道和北面汉阳之间双方反复拉锯,一时之间没有分出胜负来。只是从杀伤交换比来看,高丽兵明显不是日军的对手,随着日军中外样名主的私兵大浪淘沙一般损失掉、日军剩下的主力多是精锐的朝廷嫡系军和清和源氏私兵,这些士兵有吴越国装备的支持,几乎人人都穿上了铁甲,战斗力更是不俗。

“我大高丽还有多少血可以流?”

怀着这个念头,王昭似乎突然觉得自己幻听了——在皇都之内,怎可能够听到旱天惊雷呢?那声音很轻微,但是却没有停止,持续而有节奏地高低起伏,应该不是幻觉。

“大王不好了!汉江上有大批倭寇的战船杀来了!倭寇连船上都有重炮!便是前些日子洪开光州和庆州的那些重炮!不对!好像其中还有些比攻城的炮还要大。”

一个十五六岁的侍从慌乱地冲进大殿,向王昭报告着这个噩耗,王昭不用听声音也知道这是今年才来担任侍从官的姜邯赞。这姜邯赞今年年初刚刚丧父,其父本是朝廷倚重的大将,当年跟着太祖南征北战,在灭新罗的过程中出力甚多。姜邯赞出生时,据说有陨石落于其家院中,当时还是王昭的三哥定宗大王在位期间,去视察之后啧啧称奇,觉得此子定然不凡。王昭继位后对姜氏也颇为看重,姜邯赞父亲过世后便让姜邯赞荫获侍从官身份,夺情随驾。

“倭寇已经杀进汉江了?怎么可能?如今正在何处?”王昭一下子从王座上跳起来,和姜邯赞略微确认了几句,便让人立刻起驾出宫,匆匆往城西南的门楼赶去视察。

不过一刻钟,王昭便到了地头,扈从的那些临时客串御营厅军身份的早已在城上严阵以待。王昭不顾众人阻拦,亲自登上城楼观看,远处大约一两里路外的北汉江江面上,便停着三艘扎实魁梧的战舰,至少有十五丈长以上,有可能接近了二十丈。偶尔有汹涌的烈焰在舰体侧舷爆开,两三秒后就是一声虽不响亮却辽远宏阔的声响传来。在声音传到之前,炮弹已经落下,有的掉在城外一两百步的空地上,有的堪堪擦着城头飞过。一波炮弹至少有四十多颗,总有那么三五颗可以砸到城墙上,一旦命中,便是啃下数尺深浅、一丈方圆的大坑。

六百步……不,至少可以射八百步以上!这个数据比之此前在庆州时溃军回报的日军火炮射程还要夸张,很明显是因为舰炮的吨位可以比岸上的火炮更大、对机动性的要求更低导致的。偶尔有击中城头偏上位置的,碎石和土块顿时****如狼牙鬼爪,带起一蓬蓬血雨。

“大王小心,此处不宜久留,还是让我等坚守在此,大王速速回宫才是!”一群侍卫禁军和城防人员鼓噪着恳求王昭视察过之后赶紧开溜。王昭也不敢坚持,刚才的炮击给他的震撼太大了,直到被推走的时候依然脑中浑浑噩噩。

随着隆隆炮声,汉江江面上更多小一些的战船纷纷开始靠岸放下马步军兵,登陆的日本人也不需要再筹备什么攻城武器,仅仅扛着几架既可以做壕桥又可以当飞梯的铁骨折板向着城边冲来,不过片刻,弓弩互射的惨烈厮杀便进入了白热化,几处轰出的缺口处有身披铁甲的日军奋死先登,与高丽人搏杀做一团,漫溢的鲜血很快就从缺口流了下去,把这几处城墙变得湿润滑腻。

……

开京城被从汉江入海口突入的日军袭击的时候,南汉江南岸的汉京城,几乎也在遭受着同样的命运。货真价实的日本兵,被披着日本皮的吴越舰队运载着,效法了一次仁川登陆。趁着高丽主力军在庆尚道和全罗道北部与日军对峙厮杀、连番野战的机会,直接蹈背而来偷袭两京。

汉江江面上,吴越水师一共出动了6艘老闸船形制的炮舰,由陈诲和卢绛各自分领一半。老闸船原本是一种晚清1840年之后出现在中国闽广洋面上的汉制帆船,其效法了西洋盖伦商船的结构特性,但是船尾舱和船尾水线面依然保持福船的长矩形翘起,同时使用的船帆也是中式竹篾硬帆,没有和西式盖伦船那样给主桅杆的船帆分段——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种船体和西洋帆船类似,但是主帆更接近中国传统帆的结合物,特长是善于使用中国近海的风向。经过这么多年的杭海建设,吴越水师已经连铁骨飞剪船都造了出来,弄一些中西合璧的风帆护卫舰确实不在话下,靠着当初建造美洲探险舰队留下的工匠和船坞,这两年内吴越海军一口气造了这6艘炮舰,连同大炮加起来花了不下500万贯。而且顺带着这个项目也可以更好地测试吴越国已经逐渐完善的钢铸火炮。

这5艘炮船的战力,基本上也就相当于是具有下层炮甲板的硬帆型28炮风帆护卫舰了,使用的火炮折算到西洋算法,相当于是每册船舷下层炮甲板6门32磅炮、上层8门24磅炮。火炮数量不多,然相较于后世的风帆护卫舰每一门火炮的吨位都大了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了使用战舰对岸轰击城墙的需求——后世列国造出风帆护卫舰的时候,他们的敌国也有了强大的岸防炮台,用战舰和岸防炮台对轰无疑是不明智的,但是如今这个时代吴越的敌人还没有岸防用火炮,所以对战舰的充分挖潜当然很有必要了。

实战的结果让两位水师将领都很满意,船炮配了比野战炮更加灵活的炮架制退机构,开火的时候火炮炮身可以灵活后座,卸掉绝大部分的力量,没有发生在实验船上时那般火炮的连续射击后座撕裂固定炮座用甲板的问题。而且舰炮的无需移动,很显然也让人看到了一种发展人力移动极限以上远程火炮的契机——实战中一些射到开京城内的炮弹,说明比野战炮更大一圈吨位的舰炮,在射程上也明显是有优势的。

吴越海军将领自己都非常满意的作品,高丽棒子自然应该更加满意了,日本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当夜就攻破了开京和汉京的城墙城楼,直接掩杀进去和两处的御营厅兵厮杀,在两座城市内,高丽人留下的兵力总数也有万人以上,却架不住日本人有备而来。经过两天的血腥巷战,开京城几乎被彻底杀空,除了八千多战兵战死之外,尚有七万多人的平民惨遭屠城,汉京城的命运稍好一些,战兵虽然没有能够幸免于难,普通百姓却稍微受到了一些优待,没有屠城——之所以战前吴越人要求如此安排,无非也是因为高丽三京中,开城在高丽统一三韩各国之前就已经是高丽的国都了,而平壤和汉京是高丽消灭甄萱的百济和金傅的新罗后分别夺过来的。高丽政权是需要消灭的存在,所以开城自然不能幸免。

唯一的麻烦是,因为日本兵是沿着汉江登陆偷袭的,所以当时没法第一时间把开京彻底合围。在日军攻破外城的次日一早,高丽光宗王昭就带着五百侍卫禁军骑马从城北逃走了,丢下了他的百官、部队和臣民,往北边的平壤逃去。两日后开京被屠城的时候,王昭已经缩进了平壤城严防死守。

又旬日,南线的高丽军队大多崩溃,或投降,或在听闻两京失守的消息后慌乱回防,被日军从背后掩杀大乱,死者无数。原本高丽人因为身居北方,牧场不少,骑军数量相较于日军还是有优势的,这也是高丽人原本在北部边军回防后能够在野战中撑那么久的原因。这一次溃败之后,战马也跟着损失无数,高丽人守城挡不住火炮之力,野战又没有机动性,只能是缓缓等待失血亡国。

。。。

。。。

第430章杯酒释兵权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和平的时间总是显得那么短暂。转眼,已是开宝四年春。

北宋朝廷靠着增发纸币带来的高速复苏效应,在这三年的和平建设期内让农业和盐铁得到了充分的重建。虽然还需要和南面的吴越保持相当规模的粮食、棉布进口贸易以稳定民生和军需,但是至少军队制造武器铠甲的钢铁,和百姓所需的食盐这两项上基本上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了——当然了,北宋的国货在成本竞争力上还是比较糟糕的。粮食和棉布的产量低一些,纵然战时被人卡脖子,也无非就是勒紧裤腰带过苦一点罢了,不至于动摇国本。

赵匡胤的三十余万禁军扩军计划也很顺利,原本和李重进数年厮杀带来的军力折扣彻底得到了恢复,在规模上还略有上升。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也比建国之初和后周世宗时强不少,所差的只是一个实战经验问题,至少有十几万补充进来的兵力没有见过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指望在后续的战争中历练了。

说完了好的方面,再来说说不容乐观的地方。三年的时间,足够纸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恶果爆发了。事实上,哪怕没有吴越人动伪造纸币的念头,光靠北宋朝廷自己的管制,也确实有多倍的纸币超发问题。因为没有保证金,也不给金银承兑,大宋宝钞仅靠政府承诺百姓民商以纸币纳税作为回收保障,以至于到后来有些做政府采购项目较多的富商手中都持有了足够交几十年商税田赋的纸币积压了。

普通平民因为收到纸币的机会少,损失虽然也有,只能靠回到以物易物的经济状态下维持生活——大量的周元通宝,乃至信用质地更好的吴越通宝,都被商家全部窖藏了起来根本不肯花出去。市面上只有成色比周元通宝更劣质一些、因为掺铅过量而发灰的宋元通宝还在那儿维持小额交易。若是民间买卖非要有人按照官价给宝钞支付,便会受到“找不开”的待遇,非要强用,也得至少五六贯钞才能实值一贯吴越通宝足钱的价码,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年通货膨胀一倍。

……

吴越人这边,开宝儿年末攀枝花与昭通的州城、屯田、船厂基本修葺完毕。白石江航运和攀枝花栈道也大半完工,开宝三年开始变把云贵建设的重点全部投入到了修葺昭通以北金沙江上十几处航运险滩。随着攀枝花周遭屯田的建设,玉米等高产作物连续几季的收成便让吴越官方在当地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存粮,免去了从云南运粮而来的麻烦,也让将来大军从此出征所需的转运耗费减轻了不少——只不过代价是将来如果吴越军从金沙江偷袭川南,军队就只能以玉米为主食了。

在南线,原先占城国、麻逸国、三岛乃至此前并无政权的吕宋岛,全部变成了汉人屯垦驻扎的熟地,把府县两级的政府统治机构也基本搭建了起来,尽管因为地广人稀,一个县就可以有上万平方公里的辖区、仅数千户民户。吕宋岛的大铜矿也在开宝三年进入产铜增长期,当年出精铜矿数万石、折铜约四五百万斤,让吴越日渐繁荣的商品经济有了充分的硬通货保障。

日南节度使丁部领在成为了老挝、柬埔寨地区实际的最大领主之后,这两年内又拿着吴越朝廷的一部分钱粮兵器资助,对暹罗湾附近领土发动了新的进攻,打败了一部分蒲甘人部落,在后世曼谷一带建起了城市,并烧林伐木在马来半岛上开辟出一条可以从暹罗湾通往印度洋的官道,数年之后,吴越人的西洋贸易就可以避免多走六千里海路绕满剌加了。吴越大海商蒋氏也与丁部领约定,一旦曼谷与马来半岛西侧对应的港口船坞完工,将来定然每年来商船数百艘,如约缴纳商税,令丁部领非常满意这个继续给吴越朝廷在中南半岛上当打手的活计。

东海对面高丽人的下场,也和麻逸国这些npc级别的货色差不多。开宝二年末,随着日军攻陷了平壤,高丽光宗王昭在团团围城被破时,绝望地兵败自杀。随后高丽王朝就只剩下一些旁支宗室零星抵抗,在开宝三年陆续被日军和轮换练兵的吴越军队剿灭。整个朝鲜半岛在两年间遭到惨重的烧杀掳掠,死者近八十万人,几乎占到棒子民族三分之一的人口(当时整个朝鲜半岛人口不足300万),青壮年男性几乎杀光,女人全部掳作新罗婢卖奴。

一开始新罗遗族身份的王大世和金孝恩还不觉得什么,到了后来高丽中央政权完蛋之后,眼见吴越人和日本人依然对游击的义军搞株连屠城,杀戮过重,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试图反抗。可惜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武力,王大世在一次叛乱中被当时轮换到高丽练兵的吴越将领杨继业轻松捏死;金孝恩则被钱惟昱打入冷宫,只是打入冷宫之前,还以金孝恩的名义宣布新罗女王对日本国称臣,并进一步对日本国“纳土归降”。朝鲜半岛地区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历史,从此断绝。

在这个过程中,辽国国内也颇有劝谏南下协助高丽之谏,然辽国正处“睡王”耶律璟在位期间,耶律璟每日夜饮达旦,白日整天宿醉不起,处理朝政日夜颠倒。连宋人在边境的一些威胁都毫不在意,又如何管得着遥远的契丹呢?最终只有东京辽阳府的地方兵马一部试图越境试探,结果在渡过鸭绿江后不久遭到杨继业和源赖光的优势兵力夹攻,不明不白败在“日军”之手,折损两千余人。辽国为了不再多树敌,也就不管高丽问题了。

靠着狂屠棒子和菲佣,吴越人组建的三十多万禁军纵然天生体格不如北方兵强大,却在见血练胆方面颇有建树,至少每一个吴越亲从都士兵手上都斩杀过两三个棒子的首级,以及同等数量的菲佣南越猴子。心理素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被鲜血溅上一身根本无所谓。

开宝四年三月,赵匡胤看着“四万亿”铜钱纸币超发计划的红利基本上已经被吃干抹净消化完了,因为商民手上纸币多得用不掉,已经有无数人选择提前五年按六折折扣缴纳税赋,以至于后面几年可以收入的钱财已经非常短缺。北宋国内的矛盾必须通过战争的手段才能消化了,伐蜀,已经迫在眉睫。

不过,伐蜀之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

这一日晚朝结束,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李处耘四名当年陈桥兵变时就已经在后周禁军中身居高位的将领,以及少数几个年纪更加老迈、资格也不浅的老将如张令铎、赵彦徽,全部被赵匡胤留了下来,赐宴喝酒。

酒至半酣,赵匡胤屏退左右,端坐在御榻上喟然长叹。石守信王审琦不解,立刻讨好地问道:“朝廷连年丰足,四方反贼陆续伏诛,天下太平无事,不知陛下有何忧虑?”

赵匡胤调整了一下情绪,诚恳地反省说:“朕若非赖诸将之力,何以有今日富贵?为此每日念及诸位爱卿功德。然为帝之夙夜忧思,远胜于节度使,数年来朕整夜不敢安枕,每每思之,尚不如退身而为节度使。”

“陛下何出此言?”

“无他,天子之位,谁人不欲得之!”

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等大惊失色,免冠谢罪:“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天下谁人还敢有异心?”

“不然,尔等虽无异心,然尔等部下若有希图富贵者,一旦黄袍加你,尔等便身不由己。”

石守信王审琦冷汗涔涔而下,唯有叩首出血,口出哀声:“末将不过是个粗人,不懂得这些大道理,这些年来无非是陛下让末将杀谁,末将便杀谁而已。事到如今,还请陛下开恩指条明路。”

赵匡胤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至于求富贵,不过使良田美宅,子孙逸乐无穷而已。诸位爱卿不如释去兵权,至外镇为一节度使,朕也会多多赏赐钱粮,使尔等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恒产。如此多蓄姬妾,日夜欢饮以终天年。朕再以皇子公主,同尔等结为亲家,君臣之间,再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快哉!”

“陛下圣明,为臣等思得如此善始善终之妙法,臣等今日回去便修书上表,来日便请外放。”

赵匡胤也不急着放人回去,那样太着相了,等着诸将表态之后,依然拉着大家继续喝酒。赵匡胤自己倒是畅饮安然毫无挂碍,其余刚刚被削夺了兵权的将领也看不出什么不快,只是表情略有僵硬,陪完了场子才离去。

次日一早,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李处耘四个已经在殿前司禁军内做到了诸军都虞侯乃至骑兵诸军都指挥使以上的最高层将领纷纷上表请求外放。张令铎、赵彦徽等六七个厢都指挥使级别的将官也一并如此恳求。前者四人分别得到了一镇节度使的任命,其中位置最高的石守信得了魏博节度使之位,成为了协防河北的重镇。原本担任魏博节度使的、已经年近七旬的六朝元老符彦卿则被调为凤翔节度使,从此负责对付对朝廷名义上归附,实则因为北汉阻隔而摇摆的党项李氏、折氏。王审琦等三人也得了节度使,只是比石守信镇所略小,其中李处耘还是****的老本行,成为了荆南节度使——当年荆南高家的割据政权,便是被李处耘消灭的。

张令铎、赵彦徽等没资格当节度使,各自得了一个外放的团练使安置。

杯酒释兵权比历史上晚了多年,终究还是发生了——不过这种延后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后周的号召力没有彻底洗掉,北宋政权彻底获得人心之前,赵匡胤是不敢杯酒释兵权的,历史上他这么做的时候,也是在李重进被杀之后。这个时空因为打着后周旗号的反抗者挂得慢了,为了防止倒戈赵匡胤也就顺理成章把杯酒释兵权的种子多隐埋了数年。

至此,周世宗时期就在禁军中身居高位的人基本上已经收拾干净了。禁军中剩下的主要将领也就是赵匡胤的妹夫高怀德,以及年轻一辈的王全斌、潘美、曹彬等人。完成了内部的整合换血之后,赵匡胤终于可以开始他的伐蜀大业。

。。。

。。。

第431章剑北尽没

关中大地,烈日炎炎。经过数月的筹备,一支六万人规模的宋军大部队,沿着秦川之地缓缓而进。凤州一代,经过数年的经营,宋廷已经在嘉陵江上游建造了数座船坞和为数不少的战船,也精炼了数千水手——在熟悉水性之人匮乏的北地,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专门用于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提供水运支持,以便这支宋军从嘉陵江与阳平关两个方向夹击汉中。

大军当先,不过是一名不满四十岁的粗豪悍将,面上髭髯如钢针倒竖,满眼都是腾腾杀气。浑身虬结的筋肉覆盖在套了一块薄质弧形钢板的山文甲里面,依然抵挡不住那股匪气的四溢——山文甲这种东西,当然是宋廷的军器监自制的。至于外面套的板甲材料,宋人无法自产,多是靠当年和李重进交战后宋军的缴获,因为李重进曾经接受过吴越人的军火交易。既然是靠缴获的零敲碎打,所以数量自然不多,也就配备一下将领,普通士卒定然是没得穿的。

这个带兵大将,当然便是如今刚刚升到步军右厢都指挥使、领西南行营招讨使的王全斌了。仅仅数年前,王全斌也还不过是带领数厢兵马的将领,还没到独当一面的程度;不过他的狠辣果敢很受赵匡胤欣赏,随着北宋禁军的扩编,以及周世宗朝时就身居高位的老将们纷纷被杯酒释兵权,王全斌也就得了这个独领一军的捞功劳肥缺。

只是他心中不明白的是——哪怕石守信王审琦全部下马之后,按说高怀德依然是远超其他将领受信任程度的一个存在;纵然再撇开高怀德,也有潘美、曹彬这样军事才干更明显、和赵匡胤关系也更亲近的将领,为什么赵匡胤会把独领伐蜀大军中最大一路人马的任务交给他王全斌独领呢?

他是个粗人,想不明白也就不去多想了,只要做好手头的事情就好,身为将领,杀人立功,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这种事情谁不想呢,能够摊到自己头上,难不成还要刨根问底不成。

在王全斌从秦凤往汉中进发的同时,在荆南的归州夷陵渡,赵匡胤以刘光义为西川行营都部署,负责荆南地区的守备与征剿大军的后勤保障,同时以北宋水师名将曹彬为招讨使,率领3万水师驻扎秭归,秣马厉兵;只待北线打起来之后,便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攻击三峡西端要害夔州——

归州是七百里三峡的东端,夔州是七百里三峡的西端,两地之间的大江上,再无其他可以用于中继的落脚点,所以但凡一进一退便是七百里的纵深,就好像当年刘备出川在夷陵渡被陆逊一把火干掉之后,就只能连退七百里到永安白帝城才能扎住阵脚。因为这一条进攻路线完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闪转腾挪的余地,所以历来取川兵家在有北路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都会把穿过长江三峡的路线作为川中军阀布局松动之后的最后一根稻草使用,以免赌的太大。

原本,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