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围猎罗马(最后)-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罗马允许私自交战。于公元前149年第三次向迦太基宣战。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迦太基再次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所有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拆毁迦太基城。所有迦太基人内迁到距海岸15公里的内地。迦太基人愤然拒绝如此苛刻的条件,全民抵抗。罗马军队开始围攻迦太基城。但在迦太基全城军民拼死抗击下,罗马军队两年能攻下一座孤城。到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罗马军队终以强大兵力而入。迦太基人进行了最后殊死抗击。空前激烈的巷战进行了整整6天6夜。迦太基城沦陷。罗马人对迦太基人进行了残酷的,5万人全部被卖为奴隶。史建与公元前9世纪的世界名城迦太基在被罗马抢劫。焚烧6个昼夜后被夷为平地。迦太基本土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
纵贯整个战争的海战则成为整个战争中决定性的因素。正是由于罗马夺取并了地中海制海权,才保证了罗马在整个战争中始终保持优势。而也正是由于丧失制海权,迦太基丧失了战争的控制权。直接导致汉尼拔远征的。这是自希腊波斯战争中萨拉米斯海战后又一次依靠制海权取得战争彻底胜利的经典战例。而罗马在战后迅速扩张,最终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空前强盛的帝国!
尽管罗马帝国早已经分裂成了东西两个帝国,尽管这两个帝国到了现在这个时期都已经是日落西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统治欧巴罗长达前年的时间,所拥有的各项技术都遥遥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尤为突出的就是航海技术,毕竟地中还是它的内湖!
尽管在这个时代,海船建造技术还非常落后,但它毕竟是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而匈奴由始至终都不具备这种技术储备,虽然秦东来自与后世,可他一样不懂如何造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技术。
面对秦东的要求,东罗马帝国首席使臣普里斯特斯有些不知所措,秦东的这个要求太奇特了,他听说过要钱要粮要城池的,可重来没有听说过要造船技术和造船工人的,面对秦东炙热的目光,普里斯特斯浑身难受,又担心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引起秦东恼羞成怒,从而做出对东罗马帝国不利的决定,他急忙道:“殿下,您的这个小小的要求应该问题不大,只是三千名懂造船技术的工匠恐怕不太好找,Kěnéng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找齐,如果殿下不着急,请给下臣一段时间?”
秦东当然不着急,国内还没有稳定下来,还不是向外扩张的时候,不过即使他不着急也要装作着急的样子,否则怎么能将造船技术和造船工匠要过来呢?
“一个月的时间,阁下,本王只能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本王只能拖住波斯人一个月的时间,过了这个月,本王恐怕无法压制那一万磅黄金对部下将领的诱惑,到时候他们集体要求本王出兵贵国,就算本王也不能强行拒绝,否则本王的统治将不稳固,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吗?本王也有难处啊,不是本王不顾两国友好关系,实在是波斯人出的价码太高了,阁下一定要将此事向贵国皇帝陛下禀明清楚,这都是波斯人搞得鬼,与本王无关”。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却被秦东将自己说得高尚无比,脸皮比城墙还厚,普里斯特斯心里不断咒骂,身上却浑身冷汗直流,他咬牙道:“好,下臣会以最快的Sùdù向我国皇帝和皇后陛下禀告此事,下臣相信我国一定会在一个月内将三千名造船工匠集齐并送到的!”
第三百章打造自己的货币体系
继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先后派来使团之后,欧巴罗其他一些小国家也相继派来使团,就连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的汪达尔王国都派来了使团,秦东对于汪达尔国王盖塞里克很不喜欢,这个老鬼就是一个喜欢搬弄是非,又喜欢趁火打劫的老混蛋。
如果不是因为盖塞里克,沙隆之战不一定能打得起来,就是因为他从中挑拨,才让阿提拉与埃提乌斯兵戎相见。尽管秦东不喜欢盖塞里克这种人,但并不妨碍他对盖塞里克的欣赏,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说到底,大家都是同路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折手段。
送走了一批一又一批的使团之后,秦东终于有时间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军政事务上,他首先发布行政命令,将铁犁和锄头等耕种工具推广到他能的所有区域,并且让各级地方官员在开春之后组织农民开荒种地,兴修水利设施,清理河道和河道附近的水渠,引水灌溉农田,他颁布法令鼓励耕种,法令中规定农民可以开垦无主的荒地,开荒只能在自己居住地方圆十里之内,所得田地归自己所有,最多能开三十亩,但必须向当地镇级官署备案,否则不予承认其所有权,前三年不用向当地官署缴纳赋税。
鼓励耕种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稳定下来,让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畜牧业虽然能够大量出产肉类,但畜牧业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要不然为什么几乎所有游牧民族的人口都很稀少呢?而且每过一段时期就要迁徙,寻找很Hǎode水草才能停下来。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就必须大量耕种。开垦荒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力。
鼓励耕种、推广农具的使用、兴修水利设施、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事情都有前例可循,已经有了经验,因此做起来不需要太过担心,秦东现在有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现在遇到了一个瓶颈,经过调查之后。秦东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那就是没有自己的货币体系。
一直以来,匈奴帝国除了南方部分地区在使用罗马帝国的金币、银币和铜币进行市场交易之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都还是在以物易物。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的来获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这种交易方式在多数情况下不是等价交易。
以前秦东控制的地盘面积小。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还没有看出弊端,但是现在秦东控制的地盘面积在这两年之内扩大了几十倍,地盘内的民众数量也增加了几十倍,如今实行政令统一之后,问题就暴漏出来了,许多牧民或农民带着自己的货物大老远的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有时候几头牛才能换到一口铁锅。
即便在使用罗马帝国的货币进行交易的地区,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经济日渐衰微。铸造的货币品质越来越低下,贬值得非常厉害。民众们也不是傻子,因此罗马帝国的货币价值也越来越低,其购买里当然也下降很多。
秦东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拥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了,否则民众一年到头来的辛劳很Kěnéng换不回一口袋粮食,而且使用罗马帝国的货币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全国经济都控制在罗马帝国的手上,只要罗马帝国的上层人士中有懂得经济的人,完全可以操纵匈奴帝国的经济。
秦东可不愿意自己的命门被别人撰在手里,以前是没有办法,他手上没有充足的黄金储备,也没有铸造钱币的人才,但现在不同了,自从他埃内克为大单于之后,能直接控制的地盘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占据着匈奴王庭的名义,声威大振,许多人才都汇集到了赛迪卡,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而且有人在埃内克以前的领地内发现了好几座金矿和银矿,再加上他自己以前的领地内也有几座铜矿,储量都很丰富,也易于开采。如此一来,建立货币体系所需要大量的金银铜等金属都有了,也有了铸造钱币的技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储备的金银铜等金属可以开工铸造钱币。
秦东命人找来铸造钱币的技师和工匠,让他们集中培训一段时间,主要是给他们确立铸造钱币的规矩,与此同时,从大量的绘画、雕刻技师那里征集钱币的设计图案,当得知摄政王要征集钱币设计图案时,许多绘画、雕刻技师都纷纷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并呈递给摄政王府,以供秦东挑选。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集,以供有超过三百多份设计方案被收集到了摄政王府,秦东专门组织官员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挑选,剔除一些不知所谓的方案,再剔除一些不够精美,也没有涵义的方案,经过层层筛选之后,一共有十份设计方案被送到了秦东的桌子上以供他选择。
秦东看了这十份设计方案之后,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他从这十份设计方案中选出了三份,然后仔细观察这三份设计方案,第一份设计方案:金币成圆形,正面是埃内克的齐胸半身像,背面是一奥里的拉丁文字样,两面边缘都有花环。银币也是圆形,正面是秦东的戎装半身像,背面是一第纳尔的拉丁文字样。铜币也同样是如此。
第二份设计方案:金币同样是圆形,正面图案是赛迪卡城的正面画像,背面是一奥里的拉丁文字样,银币正面是埃内克的半身像,背面是一第纳尔的拉丁文字样。铜币也是同样如此。
第三份设计方案:金币、银币和铜币同样是圆形,与前两个设计方案不同的是铜币中间有个小方孔。这份设计方案的金币正面是埃内克的头像,背面是一两的繁体汉字,银币的正面是秦东的头像,背面也是一两的繁体汉字,而铜币正反两面有“摄政通宝”四个繁体汉字,中间一个方形孔洞。
秦东仔细看了这三份设计方案之后还是觉得不怎么满意,他思索片刻便从这三份设计方案中抽取精华,最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方案:金币圆形实心,重量大约15克,正面是埃内克的头像,背面是一元的汉字繁体字样,两面边缘都有麦穗环绕。银币也成圆形实心,重量大约30克,正面是秦东的戎装半身像,背面是一元的汉字繁体字样,两面都有麦穗环绕,铜币外圆内方中空,重量约10克,两面都有“摄政通宝”四个繁体汉字字样,同样有麦穗环绕。
这三种钱币的重量比例是秦东根据这个时期的金银铜在市场上的价值比价决定,在铸造草料上,金币采用能够达到的最大纯度的黄金铸造,银币也是同样如此,不过铜币的材料就要差一些,铜币采用铜和铅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铸造,确保铜币的使用时间足够长而又不容易生锈。
最后铸造出来的这三种钱币的兑换比例分别是:1金币=10银币,1银币=100铜币。这个比例也是秦东为什么要将一枚金币的重量确定在15克、一枚银币的重量确定在30克、一枚铜币的重量为10克的原因了,就是要让1金币能够兑换10银币,1银币能够兑换100铜币。
确定设计方案之后,秦东立即找来官员们商议,尽快将样品铸造出来看看钱币的成色,至于具体的铸造方法,自然有那些铸造工匠和技师来搞定,有专门的钱币铸造官员在旁边监督。
在铸造钱币的铸造方法上,古代一般有两种铸造方法,第一种是范铸法,第二种是翻砂法。
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工具是硬质的钱范。根据钱范的功能不同,可区分为子范、母范、祖范与钱样范,根据制作钱范的材料不同,则可分为石范、陶范、铜范、铁范、铅范等。子范:是指直接用以浇铸钱币的钱范。在范体上预制了凹陷的待铸钱币型腔,一般是正背两块对合。最原始的子范型腔是直接由入工在范体上刻制出来的,如石范和早期的泥陶范。后来发展为印制和用模型翻制子范,翻制的子范有泥陶范、铜范、铁范等多种。母范:是指用以翻制子范的模具。在范体上制有待铸钱币的凸体模型,通常是两块配对,有陶质母范、铜质母范、铅质母范,大部分母范是用统一的模具翻制而成,亦有部分母范是直接刻印加工成的。祖范:是指用以翻制母范的模具,在范体上预制有翻制母范的型腔。翻制一件母范,至少要有两块配套的祖范对合使用,祖范的型腔大都是由人工直接刻印而成。钱样范:是指为印制泥陶母范的凸体钱模型所用的一种模具,在范体上制有1到2枚待铸钱币的型腔。钱样范大都是铜质的,由专用的祖范翻制而成。
翻砂法铸钱与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钱币型腔的方法有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以硬质的范体为制作型腔的依托,而是采用土陶末或型砂等,适当掺入其他混合物作为凝聚材料,将凝聚材料分置上下两个框内组成一对“砂箱”,制作精整的钱币模具母钱,在砂箱内印制出钱币型腔、流槽、浇注口,往往上下砂箱各印其半,印毕后取出母钱,上下砂箱原样对合,以完成钱币型腔的制作工序。又常用类似范铸的立式叠制法,将多框已预制的钱币型腔的砂箱重叠,连通它们的浇注口,以一次注入金属熔液完成多框的浇铸工序。
在这个时期,翻砂法铸钱的工艺还没有出现,因此只能使用范铸法铸钱,这种方法自然要比翻砂法铸钱在技术上落后一些。
第三百零一章开始航海贸易
在铸造货币样式的这段时间里,东罗马帝国将秦东索要的建造海船的技术和三千熟练工匠已经全部送了过来,这三千熟练工匠几乎是东罗马帝国能够建造船只的所有工匠中的一大半了。
王六向他汇报:“大王,那三千造船工匠已经安顿完毕,大王准备让他们做什么?什么时候开始?”
秦东思索道:“先让他们休息三天,给他们每人一套冬衣御寒,这几天将他们组织起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任命一个组长管理其他人,三天之后将他们分成两批,其中一批人派往布尔加斯港,另一批人派往康斯坦察,开始建造战船!”
“是!”王六答应一声,又道:“大王,布尔加斯港的一百艘商船已经开始晒装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出海试航,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要组织商队通过海运将货物卖出去?”
秦东摇头道:“不,王庭不能直接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否则的话,商Rénmen吃什么?零散商户怎么争得过王庭?王庭方面只造船卖给商Rénmen和收取贸易税收,出海捕鱼、商业贸易等活动都由他们自己的组织,不过王庭方面的有关官署机构必须给出海的商Rénmen制定出相关的规定,我提出几点意见,第一:出海所有商船,不论是前往何处都不准携带任何铁器等金属物资,包括各种武器和铠甲等等战略性物资在内,第二。卖出的每一艘商船都要做相关的记录,以便备案供日后查询,第三。所有私人造船厂只能建造渔船、小舢板和近海航行船只,不得建造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型商船和舰船,一旦发现有人私自建造具有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型商船和舰船,立刻逮捕,没收其全部财产!”
王六很是不解:“大王,第一条和第二条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第三条。我觉得这样做是不是限制了民间的制造和创造空间?大王不是一直提倡要让民间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吗?这第三条好像与您以前提倡的相违背啊!”
秦东看了王六一眼道:“这只是现阶段对这个行业的限制,并不是一直要限制民间的造船能力,现阶段我们连海军都没有。如果有人私自建造出大型商船或者舰船卖给黑海周边小国,那些小国家开着舰船过来打我们怎么办?”
王六听得冷汗直流,慌忙下跪道:“大王恕罪,小人没有想到这上面去。请大王放心。小人回去就颁布相关规定,绝对不允许民间有人私自建造大型船只!”
王六回去后就开始将各地的大商家请来,声明王庭方面在黑海边上的布尔加斯港已经建造完成了一百艘大型航海商船,按照摄政王的指示,这些船都可以卖给商人从事远洋航海贸易活动,财力雄厚的商家可以购买十艘二十艘,甚至可以购买三十艘,但是有一点。不得做出囤积商船再高价卖出的举动,否则相关的官署就要介入了。财力薄弱的也可以只买一艘两艘。
消息一经发出之后,各地的大商家都往赛迪卡赶过来,就连许多小商人都组团而来,准备购买一两艘商船从事航海贸易活动,谁都知道这个时期从事航海贸易活动可以赚大钱,谁都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以前他们想从事航海贸易活动,但苦于买不到船,而且以前匈奴帝国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允许和鼓励商Rénmen从事航海贸易活动,现在王庭方面卖商船,允许商人进行航海贸易活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福音。
北方邓直昔克的地盘上急缺许多商品物资,现在是冬季,走陆路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难行,商队要动南方抵达邓直昔克的领地耗时太长,商品的损耗也很大,可如果走海路则要快得多,沿岸走近海更加安全,耗时也很短,从南方运过去大量的葡萄酒、精美的布料、陶器和其他的日用品,将这些卖给邓直昔克领地上的牧民们之后再从他们的手上换回来大量的牛羊马匹和羊毛奶酪,以及许多动物的皮毛,完全可以大赚一笔。
由于中间隔着一个东罗马帝国,从匈奴帝国这边想要去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非常困难,两国关系良Hǎode时候,商Rénmen还可以走陆路通过东罗马帝国的地盘前往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但沿途要经过重重关卡,所要缴纳的税收就非常之多,一次行商能赚多少钱也不是固定的,有时候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赔得血本无归。
可如果可以走海路,从匈奴帝国的东部黑海沿岸可以直接乘船抵达波斯帝国在黑海的西部沿岸,不过这一路上必须要走对航线才能安全顺利地抵达,否则容易遇到风暴,这一点秦东早就想好了,波斯王子卑路斯来的时候已经摸准了一条安全航行的航线,过几天找他询问一番,然后找人将航海图画出来卖给商Rénmen。
买到商船的商Rénmen很快便开始一方面招募水手和船员,另一方面筹措商品货物运往港口,现在布尔加斯港和康斯坦察港都还很简陋,码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商Rénmen将货物运到这里之后连存放的地方都没有,有时候下大雪或下大雨将很多商品都损坏,商Rénmen损失很大,此时被秦东得知后,秦东当即下令港口方面在码头周围修建办公场所和商品货物存储仓库,待商品货物储存仓库建造完成之后就租给商Rénmen使用。
在匈奴帝国能招募的水手和船员非常有限,自由水手和船员几乎都被王庭方面招募去训练海军了,根本没有闲散的水手和船员,因此只能从其他地方寻找,有些商人竟然花大价钱从混乱的西罗马帝国雇佣来许多水手和船员,现在西罗马帝国一片混乱,许多行业都凋零,生意不好做,而沿海地带又有大量的汪达尔海盗抢劫,水手和船员们都不敢出海,只能另谋出路,赛迪卡这边有商人前来招募船员和水手,许多人都跑去应征。
有些商人将水手和船员都招募完成,货物也准备完成之后就准备出海,不过这些商人以前都没有出海航行的经验,因此第一次不敢跑太远,大都只是从布尔加斯港北上航行到康斯坦察港,将货物卸下卖给当地人,然后从当地人的手中收购一些当地的特产再南下回到布尔加斯港,往返只需要几天时间,非常方便,沿着近海航行很安全,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从布尔加斯港到康斯坦察港,这一趟赚的钱要比走陆路多得多,走陆路耗时长,道路难行,而且车队很容易出问题,各个物资的损耗也很大,但是走海路不同,只要不遇上大风暴就没有任何危险,沿途损耗很少,各种开销也少,两相比较之下就发现走海路要好一些。
进过几次之后,商Rénmen的胆子开始大了起来,有些商人开始不满足于只在布尔加斯港和康斯坦察港之间来回跑,有大胆的商人从布尔加斯港起航沿着海岸线北上抵达康斯坦察港之后,在康斯坦察港补充淡水和食物以及一些生活物资,然后继续北上,航行几天之后在邓直昔克控制的敖德萨海边停靠,将货物搬运到岸上和这里的匈奴部族们交换商品,邓直昔克领地上的牧民们的生活用品异常缺乏,这些大胆的商Rénmen这一次就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一些商人将商船航行到克里米亚半岛将货物卖给当地的凯尔特人、斯基泰人、希腊人和匈奴人。
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原始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也就是现如今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作为欧洲最先使用铁器、精于经商且善战的民族,以金发白肤长颅、高大魁梧、性情暴烈著称的凯尔特人,曾分布于东及黑海、西抵英伦的广阔空间。后来,活动范围遍及中亚和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泰人(又叫西徐亚人,即我国古代史书所称的西域“塞种”或“尖帽塞人”)取代了半岛上的凯尔特人。斯基泰人没有文字,因此未留下本民族的记录,不过,克里米亚的草原上至今还散布着许多斯基泰人的坟墓,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希腊人随后抵达克里米亚,并陆续建立了一些城邦殖民国家。公元前438年,希腊化居民在黑海北部建立博斯普鲁斯王国,领土范围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王国盛产小麦,并因此与希腊本土商贸往来密切。公元前15年,罗马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将此地纳入帝国的保护。克里米亚随后跟着罗马帝国一起皈依了基督教。3世纪时,罗马帝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崩溃,帝国无力抵挡来自东方大草原一波接一波游牧蛮族的冲击,克里米亚也成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锋的拉锯场。
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最为原始的凯尔特人,也有徐西亚人,还有希腊人,更有不少匈奴人,这块地盘现在依然控制在匈奴帝国的手上,也就是在邓直昔克的控制之中。
第三百零二章海水晒盐法制盐
赛迪卡和帕札尔等地这两年有大量的作坊和工厂建立起来,每个月都有大量的羊毛纺织品成品出厂,也有大量的毛皮制革成品出厂,大量款式新颖,又精美的皮衣、皮裤和皮靴出厂,这些商品远销到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汪达尔王国、西哥特王国、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以及伦巴第人的居住地,甚至还卖到了大西洋上的英格兰。
不过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商人前来买走的,并不是本国商人卖出去的,而且现在每天都有工厂和作坊建立起来并开始生产,这种生产羊毛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技术算不上多么高深,许多人一看就会了,因此技术上在本国内并不是保密的,学会之后就有人建立工厂招募工人开始生产,使得赛迪卡和帕札尔等地每天都有好多工厂和作坊建立起来。
经过王庭工商贸易部的统计,在秦东的地盘上,已经有超过三千多家大小作坊和工厂了,每个月的数量都在翻新和增加,基本的轻工业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除了这些生产羊毛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的工厂和作坊之外,另外还有大量的玻璃、琉璃厂、啤酒工厂和作坊,还有食品加工厂,铁器制造厂、马车制造厂、衣物和鞋帽制造厂等大量的工厂建立起来,这些工厂每天都生产出大量的成品,而这些成品的销路却成了问题,因为交通状况的原因,许多商队每一趟输运的数量有限。许多成品都挤压在一起运不出去。秦东只能想办法让商Rénmen走海路,现在他能控制的区域也只有黑海西海岸一线,所以也只能走这里的航线将商品和货物卖出去。
经过最初航海贸易的商Rénmen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他们并不满足于在西海岸一线和克里米亚一线航行,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组成大型船队向黑海东海岸,抵达波斯帝国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沿海,将货物从这里卸下,然后直接卖给当地的商人,或者将货物运输到波斯帝国的巴比伦等几个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城市。
在外交上。秦东先如今的外加政策是不得罪周边其他国家,保持商贸往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军事上的交流。例如秦东就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允许对方的商人来自己的国家经商贸易,而且还要为这些商人提供便利和保护。
还有更大但的商Rénmen组织船队南下君士坦丁堡,并不在这里贩卖货物。因为走陆路到君士坦丁堡要方便得多。这些走海路的商Rénmen在君士坦丁堡根本赚不到什么钱,他们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略作停留,补充一些淡水和食物之后就从土耳其海峡继续南下到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然后穿过地中海抵达亚历山大港,又或者是前往塞浦路斯和叙利亚以及耶路撒冷。
在这个时代,路途越是遥远,道路越是难行,商品越是难以抵达的地方。越是奇缺货物,能卖出的价格越高。风险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商Rénmen都能冒险前往。
轻工业的规模已经开始形成,以后要做就是在轻工业各个领域完善各个行业,只要是日用品,秦东决定都要能够在自己能控制的地盘上生产,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能做到自行生产,不仅要满足内部的需求,而且还要远销海外。
在轻工业的行业中有一种是秦东当前最需要却没有的,在匈奴帝国最缺的不是衣物和粮食,也不是金银钱财,而是食盐!
在秦东在各地大力提倡、鼓励民众进行农耕生产,多生产作物粮食,以前匈奴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牧民们还可以从动物肉类中摄取盐分,虽然缺,但并不是缺得特别严重,可是如果以粮食作物为主食的话,从粮食作物中摄取的盐分就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现在许多人都开始以小麦等为主要食物,这就必须要解决食盐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许多人因为体内缺少盐分而生病。
秦东在这一段时间里就接到不少报告,许多人因为缺盐而生病了,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的必备物质,肌肉收缩和心脏跳动都与钠离子有关。所以,人体缺盐的话,神经系统就会非常虚弱,人就显得没有劲,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视力模糊、反射减弱等症状。如果盐分不足,就会从骨骼中汲取;夜晚感到肌肉抽筋往往是缺盐的征兆,在流汗和排泄的时候,一部分盐会随着汗液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眩晕和昏厥Kěnéng也是因为身体缺水少盐,所有秦东认为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吃盐的问题。
而先进匈奴帝国所有盐的来源主要是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正处于混乱时期,各行业都出现民生凋敝的情况,别说食盐了,一些最简单的东西也很难运到匈奴的帝国境内,东罗马帝国倒是有盐卖过来,但太少,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因此秦东决定自己想办法解决食盐的问题。
这个时期制造盐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地下盐井中挖,这是矿物盐,味道确实不敢恭维,而且颜色和品相也不怎么好,第二种方法就是煮盐,将海水倒入锅中,用木柴烧大火煮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盐的溶解度,盐在水中的含量超过了它的溶解度就会自动结晶析出,在这个时代主要都是以这种方法获得食盐,而从地下盐井中挖盐的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