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骑(阿菩)-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使夫人的办法是什么呢?她说:‘我是个女流,你又受了伤,跑是跑不远的。要想把这圣旨鱼符传到龟兹,唯一的办法,就是咱们生下一个孩子来,抚养长大以后,让他继承你的志向,完成朝廷的使命。’”
场下好多人同时啊了一声,既觉得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郭师道、杨定国等更是想到了他们的先人——不也是自己没能守住四镇、没能等到长安的召唤、没能规复西域,而将这种种使命与期望寄于后人么?因此都产生了共鸣,郭师道联想起历代祖宗在这胡虏包围之中坚守汉统的艰辛,鼻子一酸,眼眶一热,竟差点落泪。
“特使夫人的话,却是特使自己也没想到的主意了,就这样,他们生下了几个孩子,从小培养他们文学武艺,二十多年后,选出其中最勇敢的两个西行。可是这时候西域的形势又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离圣旨从长安出,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当他们抵达龟兹时,却见不到郭昕公了。”
郭师道忽然放声痛哭,面东跪下:“吾等不肖,若我们能再坚守些年,或许就等到朝廷的诏书!”他一跪,郭洛、郭汾等也相继跪下,底下许多将士眼眶也有些红了。
张迈常看歪歪、听相声评书,这样的故事肚子里成箩成筐,刚才那么多细节都是随口编的,但他的故事是假的,唐军将士的忠贞却是真的,这时被众人的情绪感染,眼睛竟然也有些红了,叹息了一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也许是上天还要给我们磨练啊。”
杨定国问:“那后来呢?这对兄弟如何样了?”
“后来,这对兄弟也遭遇到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困境——他们的行动却已经引起了胡人的主意,不久便生了一场冲突,弟弟殉难了,而哥哥也受了重伤……”
众人听了,更是伤感。
“这时哥哥仍然未找到安西唐军,但是他心想:这是父亲的一生的愿望,也是国家的使命,自己性命没了不要紧。却还得设法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便仿照他父母的办法,与一个善良的女子结了婚,生下了个孩子,又将这圣旨、鱼符、短剑连同家族的使命传了给他。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也没能找到西域唐军,但是他们却慢慢地打听消息,为因年代久远,当初特使留下的文学武功有很多都失传了,而且为了避免被回纥人现,他们也将秘密收藏得很深,等闲不敢随便吐露真相。但一步步地西行,把这个使命一代代地传下来,从来也不肯放弃,直到今天!”
他这一番话,可就将他自己为什么文不甚高、武不甚行以及为什么刚刚才到达等漏洞给圆了回来。而且这个故事可塑性很大,往后万一再露出什么破绽,都有转圜的余地。
故事到了这里,已近尾声,底下好几个唐民都道:“我们明白了,张郎虽然不是特使本人,却是特使的后人。”
张迈没有回答,却是默认,心里暗道:“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是你们自己说的。”
但数千军民听他们一家子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委实可敬,郭师道仰天道:“我安西兵将,代代坚守,特使一家,代代西行。如果特使没有遇到我们,只怕已在沙漠中出了意外;如果我们没有遇到特使,这次在回纥人的围攻下只怕也已城毁人亡了。但冥冥中却还是让我们这些遗民与特使后人相遇,这是上天尚未抛弃我们的征兆啊!胡运不久,汉道必昌!”
他的这句话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但数千军民心里却都想:“不错,事情隔了那么久,又是那么的艰难,我们却都还能熬下来,而特使一家艰苦西行,传了这么多代,圣旨鱼符居然也都没丢——这一定是老天爷在保佑我们!胡运不久,汉道必昌!胡运不久,汉道必昌!”
更有一些人将心中所想呼喊了出来——
“胡运不久,汉道必昌!”
“胡运不久,汉道必昌!”
群情激昂中,杨易问张迈:“张公子,那么大唐究竟还在不在?”
第二十章大唐存否
大唐还在不在?这可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一来张迈头脑中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历史大事年表,有一些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得比较深切的历史大事他还知道,但都是一种模糊而不准确的记忆,比如汉朝建立于西元前两百多年、灭亡于西元后两百多年,又比如184o年鸦片战争,1911年生了辛亥革命,这些隐约记得。可唐朝呢?唐朝又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如果不翻书上网的话,这下子我忽然问某朝某代是什么时候建立、什么时候灭亡,又有几人能确切回答出来?
还有就是,就算张迈能记起唐朝是什么灭亡的,他也搞不清楚现在是西元多少年啊,因此杨易一问他“大唐究竟还在不在”,他可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就想说:“我也不知道。”这从他那个故事的逻辑来说是讲得通的,只是看看底下军民那种期待的神色,以及期待背后的脆弱,张迈心想:“不行,这时候若不给大家一个希望,往后的路就很难走下去了。”
如今安西唐军要城没城,要田没田,又面临大敌,还支持着这些人的就只剩下最后一点信念,如果连最后这点信念都没有了,人心一散,那这个小小的族群就随时都会灰飞烟灭!
在那一刹那张迈下定了决心,既然已经撒了一个谎,那就再撒一个更大的吧!
“大唐还在!”张迈斩钉截铁地说!
数千人均是心中一喜:“还在?”
“对,还在!不但还在,而且已经复兴了!”那声音,那表情,似乎连他自己也确信如此!
郭师道等又惊又喜,他们本来以为张迈既然是祖上经历了好几代人才走到这里,未必会有大唐的消息,谁知道他却能给大伙儿带来这样的佳讯。?!
张迈在心中酝酿了一会,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祖上还在长安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朝廷正在慢慢地削弱藩镇,将政权收归中央。尽管民生还很疲敝,但整个国家已经呈现中兴的迹象了。”
这一些倒是历史教科书上都提及过的史实,郭师道等听得不住点头。
“后来,我们一家虽然一路西行,但一直都很关注长安方面的消息。胡虏们为了继续霸占他们从我们手里抢走在西域,怕像汉唐一样西域再次被中国收复,便不断地放出一些荒谬绝伦的谣言,说什么长安被一个叫黄巢的秀才攻破了什么的……”说到这里张迈将良心小小地昧了一下:“但这些,我们的祖上一加分析,就觉得其中破绽百出,都是编的。咱们天下无敌的大唐,如何可能被一个秀才攻破?胡虏们编这些谎言,都是为了打击我们的士气。?!”
郭洛杨易等叫道:“对!胡虏最会骗人了。”
“都是骗人的!”
“简直胡说八道!”
“以后谁要敢说大唐灭亡,谁就是意图打击我们的士气,谁就是胡虏的奸细!”
“对!对这样的心怀不轨的奸细,打死了事!”
“对!对!”
纷扰了好一会,山谷里才慢慢静下来,又听张迈说——
“直到最近,我才在天山那边听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原来我们大唐不但渡过了最危险、最黑暗的岁月,而且已经复兴了!”
数千军民一听齐声欢呼,“大唐万岁”之声充满了整个山谷,也没有人去问张迈这个消息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是“确切”的。好久好久,欢呼声才平息下来,有人问:“特使,那么长安为何还不派人来接应我们呢?”
张迈虽然表明自己不是特使本人,但唐民们心想子承父业、孙承祖志,张迈既是特使的后人,唐民便都承认他是特使的地位——正如郭师道一家继承郭昕的爵位一样。?
“国家复兴,那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啊。”张迈说:“当初汉朝建国了将近百年,不是等到汉武帝时,才有力量开通西域吗?”众人听得点头,张迈又说:“据我得到的消息,咱们大唐重新崛起以后,也是有意再次开通西域的,只是隔绝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这边的消息,所以没有轻举妄动。所以我们要振作起来,一边积极求生,拯救在西域流落为奴的唐民兄弟,联系所有还流落西域各地的大唐亲人,把所有亲唐的势力都团结起来,对抗反唐的胡虏!然后像班一样规复西域,如果力有不及,那就率众东归,打通河西走廊,争取联系上长安,背靠中原,然后再打回来,恢复西域!全面振兴大唐!”
他越说越兴奋,唾沫横飞,豪情壮志大处歪歪横行,但许多年轻人却纷纷叫道:“特使说的不错,特使说的不错!”
“当初班只一个人来,咱们可有一支部队呢!”
“对,我们一定能成功的!”
这一番话,张迈讲得口干舌燥,但看着场下高昂的士气,心想这番心力总算没有白费,正想说个什么豪言壮语来收尾,忽然间几个青年冲了上来,将张迈抬了起来,抬到人群之中,张迈身体悬在半空,有些慌乱,叫道:“小心,小心!”
但人群都在大喊:“大唐!大唐!”把他的话全掩住了。
还好他的背脊、臀部、大腿,底下全部都是手,就算他跌下也有人垫背,慢慢地也就不慌了,这时全场士气大振,张迈反过来又受到感染,脑子充血,胸腔里有一种冲动亟需泄,就举手大叫口号:“大唐万岁!”
几百人马上跟着他大叫:“大唐万岁!”
大家居然跟着自己叫?哈哈,太爽了,再呼喊:“拯救唐民!”
上千人又跟着大叫:“拯救唐民!”
“恢复西域!”
“恢复西域——”
呼声越来越大了,这时不止年轻人,连妇女、儿童甚至一些老人都加入了高呼——
“打败回纥!”
“打败回纥——”
“消灭胡虏!”
“消灭胡虏——”
“振兴大唐!”
“振兴大唐——”
……
碎叶废墟上的聚会总算到了**,到了三更之后,人们的兴奋才渐渐平息下来,安六等重新安排了香案,请张迈宣读圣旨。
全体兵将升迁七资这一点没问题,可郭昕已经不在了,于是张迈提议,由郭师道代替其先祖接任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郭师道本来就是这些大唐后裔实际上的领袖,张迈的提议也只是顺水推舟而已,没有人会反对。
不过对郭师道来讲,自己的地位能够得到合法的追认,却也是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情。反过来,他也代表全体安西军民,承认了张迈的地位:在族群中,张迈是钦差,是特使,到了军中,他就是监军,地位十分然。
虽然现在谷中只有八百军马,但碎叶之战的胜利以及圣旨鱼符的到来却激励了所有人,安西军民全体士气高涨,大家都觉得只要紧密团结在以张特使、郭大都护、杨镇守使等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安西唐军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走向胜利!
这次的聚会,成了安西唐军记忆中的“碎叶之会”,碎叶之会除确立了张迈的地位外,后来安西唐军的高层还将张特使在聚会上呼喊的口号,总结为安西唐军的四大目标:拯救唐民、联系长安、规复西域和全面振兴大唐!
这让西域唐民不但有了一个团结的核心,更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第二十一章何去何从
口号总是很容易喊的,事情却总是很难做的。
训练士兵、修补兵器、治病疗伤、分配口粮等具体事务,自有郭师道等去忙活,但往后的路该如何走,该如何打开局面,张迈却得参与决策。
“迈哥哥,爹爹让我来跟你说,明天咱们要召开特使来到后的第一次大都护军帐会议,到时你不要迟到哦。”碎叶之会散了以后,郭汴跑来跟张迈说。
“啊,明天?恩,小汴,知道这大都护军帐会议要谈的是什么吗?”
“我知道。”跟郭汴一起来的杨涿说:“我在窗下偷听到的哦,郭伯伯和爹爹他们好像在说,明天大家要一起商量一下往后的路该如何走。”
也对,昨晚的聚会振作了唐军的士气,接下来是该讨论路如何走的问题了。
从焚城之战到,张迈不但身份上生了改变,心态也跟着变了。大家对自己的期望,似乎都变成了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
这可不是喊几个口号、编几个故事的事情了,到时候参加军帐会议的一定都是安西唐军的高层,进行的也将是理性的讨论,而不是情绪的鼓动。
“明天的军帐会议,我该说什么好呢?”
从焚城一战到碎叶之会,一大帮年轻人可都期待着自己甚至崇拜自己呢,郭师道他们似乎也不再将自己当摆设,要是明天聚会,自己讲不出几个道道来,岂不有负众望?到时候要是所有人都看着自己,自己却说不出什么建设性的话来,不但自己丢脸,而且对唐军的未来会有负面影响。
“怎么办呢?”
对这个时代,自己又不熟悉,对这个世界,自己脑子里装的情报也不足,至于说到战争,更不可能有郭师道理解的那么透彻深刻,说到武功,自己现在只怕连加入那八百正规军的行列都没资格,说到智力嘛,张迈觉得自己也只是中等——顶多中等偏上,总之不是聪明绝顶的人……
那自己到底有什么长处没?有什么优势没?能否为唐军将来的道路贡献什么不?
“嗯,我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不是能横扫天下的曹操,更不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的诸葛亮。”可是想来想去,作为穿越者,自己的长处,大概就是比对方多了上千年的历史经验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眼界吧。
可是,这上千年的历史经验有用吗?
这里是唐朝,想想别的穿越者:有的背了宋词元曲,但这些词曲在这里没用;有的造火枪大炮强军——这些自己又不会;有的造玻璃赚大钱——可自己也不懂得造玻璃啊……
技术的事情,那是没法指望了,至于穿越者独有的“历史预测能力”,且不说自己对历史只有很模糊的记忆,极其不准确,就算自己包里还带着一张历史大事年表,在这个完全陌生的西域也毫无用武之地。
躺在草席上翻来覆去,脑海波澜起伏,直到四更,才忽然想起:“如果是那些史上牛人,换了在我这个位置上,他们会怎么办?我能否借鉴他们已经成功了的经验呢?”
古今中外的许多牛人牛事开始在脑中晃过——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没什么用啊。?!
朱元璋的多积粮缓称王?多积粮是要的,缓不缓称王……貌似情况不大一样……
洪秀全拿宗教造反?唉,现在我又不是造反,再说装神弄鬼那一套总觉得别扭。
拿破仑……拿破仑怎么成功来着?不大记得了……
希特勒的纳粹煽动?好像白天自己干的事情有点那味道,可明天也用不上。嗯,他的闪电战?好像不太搭边,西域唐军又还没有优势装备……
孙中山的以军阀制军阀?我学他来个以回纥制回纥?以胡虏制胡虏?貌似也行不通啊,再说孙中山这条路也失败了,最后还是变成自己造枪杆子才算开了点成功的头。
华盛顿呢?砍桃树承认错误做老实人?汗,跑题了……
邱吉尔呢?一边激励英国人一边去抱美国的大腿求援?我能激励唐民,白天已经做了,可又能去哪里求援?去抱谁的大腿?真回长安啊?现在大唐都不知道在不在,就算在,貌似安史之乱后唐朝就没再雄起了吧,求了也不见得有用,还是得靠安西唐军自己啊……
罗斯福呢?操!虽然美国打赢了二战,但人家是背靠那么强悍的美国国力在办事,安西唐军现在的情况,连小米加步枪都比不上,罗斯福的策略根本没借鉴性啊!
等等!小米加步枪!
脑中犹如闪电劈开了屋顶!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
我的天啊!
我的神啊!
我的主啊!
我的马克思啊!
现在西域唐军的情况,和当年红军刚起家时的情况,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吗?
周围都是强敌,随时可能覆灭,躲在偏远的山沟沟里头,可是后来,却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太像了,太像了!
那位大神是怎么做到的?他凭什么战胜力量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的?
动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对!
对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
对内加强信仰教育?对!
军事上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对!
宣传工作、谍报工作、敌后工作……
啊,都是可以为安西唐军提供借鉴的啊。?!
唯一可虑的,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了。
自己虽能从那位大神强悍的生平得到启,然而从启到变成现实,中间可有老长老长的一段距离呢!落到实处时,安西唐军能否完成执行呢?唐军中有足够的人才么?
貌似还有些差距,不过,现在西域的这些回纥人,应该也没有当年红军的敌人那么厉害吧。
刚才没找到突破点时,心里又空又慌,仿佛悬在半空找不到支点,这时得到了一个强大的灵感,便将安西唐军如今的窘迫与红军的情况对比起来。
“领导红军的那位大神是如何胜利的呢?嗯,先是他在农村找到了廉价而又源源不绝的人力,然后是他通过万里长征,一边转移一边调整方向,最后找到了一块进可以影响全国、退可以自保休养的根据地,还有就是他捕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张迈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这三条。
时机的问题,可遇不可求。可源源不绝的人力,以及属于唐军的延安,又在哪里呢?
各种各样的想法纷来续至,脑子就像电脑负荷运作了似的,热得嗡嗡作响!
不知不觉中,天色竟然白了,新碎叶的焦土上没有鸡鸣,但张迈还是注意到了黎明的到来。
反正睡不着了,就起来走走吧。
和现代都市人的晚睡晚起不同,西域唐民都习惯了早睡早起,天黑了就睡觉,天还没亮就起床,张迈以为还很早,哪里知道一出去就到处遇到已经起身的人。
唐民们见到他,个个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信赖。
“特使!”
“张公子!”
“张郎!”
“迈哥——”
从老人到青年到妇女到孩子,人人脸上都对他绽开了笑容。
多温暖的感觉啊。
昨天他说故事,引用到了王维的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现在身在异乡,但身处唐民的拥簇中,张迈却没有一点“异客”的感觉。
相反,张迈感到,唐民们都已经当他是亲人。
有了亲人,异乡便不再是异乡。
亲人在的地方,便是家乡。
看着这些人的笑容,张迈血脉中涌起了一股热流:自己必须保护他们!
尽管自己的能力有限,可是张迈却忽然有了决心与信心!
太阳渐渐变成了淡黄色,凌晨的寒风渐渐有了暖意,而张迈心里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望着朝阳,他似乎也为唐军找到了力量的根源!
昨天他在安西军民的簇拥下,脑袋一热说出了一番豪言壮语,可现在细细想来,那一番豪言壮语却又与自己一夜苦思后所得到的方向若合符节。
是的,源源不绝的人力,稳固的后方,在那里,应该是存在的!
只是要去到那里,却势必要先经过无比艰辛、困苦与危险的漫长征途!
这可不是单靠着聪明才智、政略战略就能完成的!更要靠非凡勇气、坚韧的毅力与永不退缩的决心!
自己和这些大唐男儿,能够完成这项壮举么?
第二十二章大都护军帐会议—中断!
碎叶之会后的第二天,辰时二刻,张迈确立起特使身份后的第一次安西大都护军帐会议召开了。?
碎叶之会虽然定下了“拯救唐民、联系长安、规复西域、全面振兴大唐”这四大目标,但想想安西唐军的现状,老成一点的人就都觉得这四大目标只是振作士气的口号而已。
老人们都觉得,才八百兵马,谈什么规复西域、振兴大唐都是笑话。甚至就连联系长安,在当前的局势下也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定国等人都认为,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如何生存下去。
新碎叶城已毁,就算要重新筑城、重新开田,重新放牧,也因为回纥人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没法进行。
也就是说,这片土地已不得不放弃了。安西军民已经注定了要迁徙的,现在的问题是:放弃了这片土地后,安西唐军将往哪里去?
会上郭师道先颁布了新的军队人事任命。
新碎叶城的安西唐军,分为军、民两部,军部为作战部队,本有八百人,碎叶城破以后,大军撤入星火砦,在张迈锻炼武艺的那段期间,郭师道和杨定国对唐军的兵民人口做了调整,减少了生产性人口,从中挑出了两百五十名壮汉转移到作战部队之中,这些人本来就具备民兵的素质。?!碎叶尚在时,作战部队平时是训练,农牧活忙时就帮助生产,随时待命出击,这些民壮则是平时主搞生产,但也经过训练,一遇战事上得马、开得弓、抡得刀、杀过人,相信经过实战洗礼之后很快就能成为一支悍兵。
同时杨定国主持,从俘虏之中挑出一百五十个经过安守敬训练,打入原来的部队当中,如此一来就恰好是一个大折冲府、四个营的编制,共计一千二百人。
这时郭师道颁布任命,四个营中:第一营飞熊营郭师道自将;第二营豹韬营以杨定邦为校尉;第三营鹰扬营由郭洛的族叔郭师庸为校尉;第四营骁骑营由安守敬为校尉。
这四个营的整编在星火砦里已经完成,如今只是当着张迈这个特使的面完成任命的仪式。
跟着,郭师道阐明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要决定今后安唐军展思路这个目。安六第一个说话,他提出再往西三百里、往北四百里,有一个颇为隐蔽的河谷可以栖身,“虽然那里比这里还要艰苦,可迁到那里去的话,回纥人一年半载应该也找不到我们。?”
不过这新碎叶城已是苦寒之地,连马斯乌德都认为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了,若再往西三百里、往北四百里,那会是什么地方啊!
“真要去做山林里的野人不成?”杨易轻轻说了一句。安六一听有些尴尬,几个青年将领却忍不住笑出声来。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啊。虽然往东南边去有更好的水草,天气也没那么寒冷,但离回纥人太近了,根本就没法种田牧羊。”安六说。这个老人在整个军帐会议上的年岁是最大的,却偏偏有一种愤怒青年的心态,青年们好进取不好退缩而出笑声,他却丝毫不以为忤。
郭师道等也觉得这是个两难之事,杨定国叹道:“其实咱们这碎叶已算是个很好的地方了,水土可供耕种养牧,天气也还可以忍受,南面越过碎叶沙漠还可以取得一些物资,”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可惜现在却被现了。”
在避敌耳目和休养生息之间,这新碎叶城算是处在一个最佳平衡点了。
但是,作为一个穿越千年的外来人,张迈拥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又多了上千年的历史经验,再经过昨晚的一番反复以后,他心中却对安西唐军的未来有另外一种思考!
“我认为,”张迈道:“之前我们安西唐军的思路,或许应该调整一下。?!”
听张迈准备要提出自己的见解,郭师道和杨定国等转头望了过来,那些青年将领则更是充满了期待。
虽然昨夜一夜没睡,但张迈此刻的精神却显得很足,声音也很洪亮:“对,我们不应该想着耕种、牧养,不应该只是想着躲避,想着固守,在遇到敌人侵犯的时候才防守反击——那是我们在中原时的做法啊,可现在我们没有那样的条件。”
郭师道问:“若按特使的意思,我们却该如何?”
“我觉得……”张迈正要说下去,不防丁寒山闯了进来,按理,大都护军帐会议召开时无论生任何事情都不能擅入的,俺丁寒山却带来了一个足以打算会议的可怕消息:“东南八十里,现轻骑兵!”
“什么!怎么会来得这么快!”郭师道悚然动容,这个须半百了的老人眼皮垂了垂,便连珠炮一般出命令:“杨定邦、郭师庸!”
“在!”
“豹韬营、鹰扬营立刻出!若敌军人少,设法全歼!不许走漏一个!若敌军势大,设法拖住!明天午时以前,一定不能让他们进入到三十里以内!”
杨定邦与郭师庸马上领命去了。
“骁骑营,歧路、陷阱,都准备好了么?”
安守敬道:“早已准备妥当。”
“好,若敌军势大,豹韬、鹰扬抵挡不住,骁骑营便作为惑军,负责诱敌进入歧途!”
引敌入歧,那就相当于要拼上自己的性命来为主力争取时间!为惑军者,九死一生!但安守敬却毫不犹豫:“是!”
“杨定国!”
“在!”
“立刻传令,民部所有人全部上马,随时等候命令——至于上不得马的……”郭师道悲痛地叹了一口气:“就撤入星火砦吧。”
张迈心里堵了一下,杨定国已经领命去了,安六道:“不要星火砦了?”
“兵家之事,可一不可再!同一个兔窟,不可能连续两次瞒过狐狸的。”郭师道说。
安六问:“那我们应该撤往哪里?”
郭师道沉吟片刻,道:“先往你探到的那个河谷栖身吧。”
所有人都出去后,军帐之中就只剩下两人,张迈见个个都有事情做,唯独自己闲着,就道:“郭老,也给我安排一点任务吧。”
“这……特使,您是千金之躯,不可轻动,还是留在帐中吧。”郭师道说。
什么千金之躯啊。虽然张迈也怕死,但在这当口却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这让他觉得不好受。
掀开帐帷,外面所有人都有秩序地忙碌了起来,唯独自己闲着,这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他才进入碎叶城的时候。
一瞥眼,唐仁孝还在身边——他是张迈的近卫队长,即在此时,亦未远离。
“仁孝!”
“在!”
“给我备马!”
第二十三章回纥使者
张迈要往前线,郭师道怕他出事,道:“我本道回纥调集兵将,至少总还需十天半月,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快,前方危险,祸福未卜,特使还是留在军中吧。”张迈不肯,就带了唐仁孝,赶赴前方。
这时豹韬、鹰扬两营已在前方布置埋伏,听说张迈来,郭师庸暗道:“他来做什么。”派了杨易来照顾他。张迈问前方战况如何,杨易见到了他却很热情,道:“暂时出现的只是一小队人马,还没望见大军。迈哥你放心,要有了战事,咱们并肩杀敌,你也好试试本领!”
又走二十余里,沿途兵将,各自忙碌,有些青年战士望见张迈,以眼神示好,却也没停下活计,到了杨定邦营中已是深夜,这时豹韬营已经驻扎妥当,张迈问起战况,杨定邦道:“还没有冲突,或许只是一小队冲近了的斥候。看来我们把事情看得大了。”
“不可托大啊。”刚刚领兵赶到的郭师庸掀开帷帐进来:“咱们现在后无城池,外无强援,经不起一场败仗的。万事都要小心谨慎。”
他的这说法张迈倒也认同,安西唐军如今既无后方,甚至没有城池,兵微将寡,只能不断取胜,没有打败仗的资本。
杨易道:“不如我连夜进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