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遂明(黑心)-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黑之前,李开国来到京师城下的消息也已经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对兵部尚书张凤翼道:“你以兵部的名义派一个侍郎前去嘉奖,还有,从内库里领些貂裘,再让御膳房做些吃食给李国送去。叮嘱他务必尽心竭力,朕不会忘记他的功劳。”

张凤翼心中一颤,当年袁崇焕千里来援,崇祯皇帝送的就是这两样。现在还想重施故计?李国可不是袁崇焕,没个脑子会被你算计。

可这些话他只能放在肚子里,也算是他倒霉,孙承宗虽然奉诏入朝,总领兵马,但一进京城,便从马上摔了下来,到现在还昏迷不醒,自己只能继续顶上了。当下奉旨而去。可刚到宫门口,一个宫女拦住了他,宫女低声道:“张大人,皇后有懿旨,命你给李国带去一封信,切记,不能让皇上知道。”说着将一封信偷偷塞到张凤翼的手上。

张凤翼大惊,但却不敢拒绝,京里没人知道,他其实是皇后的人。皇后如今有秘事要他做,就是杀了他的头也得办成,否则自己一大家子,可活不了了。

他不知道信上写的是什么,也不想知道,这种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一日后,张凤翼派了一个老家人和侍郎将御食和貂裘送到李开国手上。同时老家人趁侍郎不注意,将那封信送到李开国手上。

李开国看到只有一些吃的东西和貂裘,登时大怒,崇祯小儿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哪?当下将侍郎打了五十大板,逐了回去,让他转告崇祯皇帝,先拿十万人的粮草和粮饷来。

李开国看着信上写着李大人亲启几个簪花小楷,心中大奇,他实在是想不到居然有女子给他写信,这还是头一遭。

拆开还带着女人香味的信,李开国登时怔住了,其实里面内容很简单,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恳求。周皇后求他,如果京师真的被鞑子攻破,请他带着兵将太子朱慈烺送往南京,扶他称帝。

李开国眯着眼睛,他不知道怎么说周皇后才好,这个笨女人,以为他李开国是什么人?上了她然后会心怀愧疚,对她的要求予取予求?按实打实的说,李开国是她正二八经的仇人。

李开国将信一丢,就抛在脑后了。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如果再见到周皇后,他一定会送她上西天,居然还求到他头上,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连周皇后都在为太子预备退路,可想而知京师中的百姓是如何恐慌了。李开国叹了口气,就算鞑子再厉害,也不过四万多人,别说京中光是京营便有数十万,再加上百姓约有八十万,一百多万人的京师,居然害怕成这个样子。

鞑子就是再厉害,就算是一头雄狮,也挡不住二十只带角的山羊冲撞。只要崇祯皇帝出面,鼓振士气,大发银饷,区区四万多鞑子,有何可惧?还要发诏天下兵马勤王?

不过说这些有何用处?他又不是崇祯皇帝,否则依他的性格,嘿嘿,这京城里的权贵只怕得死七成。尤其是那些充斥朝廷上下的东林党人,那些为士绅商人的利益代言,为一已之私利而置天下安危于不顾之臣,李开国不管他们是奸是忠,是贪官是清官,全都杀掉。

虽然这会让天下读书人齐声反对,必然是舆论滔滔,可李开国是谁?他杀人,从来都没有什么顾忌,而且他深信,屠刀只要用得好,比任何嘴皮子都好用。此时大明朝已经是重病缠身,快要死的王朝,那些满口大道理,却为行龌龊之事的蛀虫,也该到还债的时候。

既然事情让李开国的心思起了变化,李开国立刻便决定,先解决鞑子的问题,这一次,进犯京畿的鞑子,一个也不要回去了,就把命留在这里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谁在算计谁

ps:感谢书友‘无畏所谓’的再次打赏!

可鞑子不是明军,就算是明军,没有足够的兵力,还是能逃掉大半的。而京畿地区又没有多少地势险要之处。就算是有,鞑子也不是笨蛋,尤其是多尔衮和皇太极这两个人,都是历史已经证明过的乱世之枭雄,最为精明之人,更不会上当。

因此,只有用堂堂正正之兵,正面将其击溃,然后尾随掩杀,从这里一直杀到鞑子的老巢去。

李开国默算了一下,那护**虎营那七万步军,还得十天才能抵达京师。这个速度已经不慢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火炮要运来,不光是虎蹲炮,还有千斤佛朗机。就让鞑子再过十天舒心日子,到时候送他们上路。

皇太极听到多尔衮亲口诉说李开国火器之强,登时便如同老了十岁一般,他跌坐在椅子上,半晌不语。多尔衮则拿过地图来仔细看,也不再说话。其实他心中也急如火焚,但此时绝不能乱,他有感觉,这是他们满洲兵生死存亡的时刻。

一旁的德格类也不是蠢人,虽然没有皇太极和多尔衮那么精明,但也搞懂了发生什么事。德格类想了半天,说道:“大汗,我觉得咱们不能在京城呆下去了,不如回盛京吧。”

皇太极一怔,随即大怒,吼道:“回盛京?如果没有大批的金银财物和牛羊百姓,别说族人那里交不了差,就是跟随我们来的这些蒙古贵族,就会立刻造反。”

德格类根本不怕皇太极,虽然他手上只有八千人,但他知道,皇太极不敢对他下手。因为多尔衮是他背后的靠山。虽然名义上皇太极还掌握着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但其实正白旗只是挂在他名下的,其真正的旗主一直都是多尔衮。只是多尔衮平日里一半借给多铎,另一半有七成借给了皇太极,三成自己带着。

所以从明面上来说,皇太极的兵最多,但暗中,还是多尔衮的兵多。现在多铎生死未卜,就算他带着的正白、镶白死个精光,加上他正蓝旗八千人。两人加起来的兵也和皇太极差不多。

德格类也叫道:“明廷的京城城高墙厚,又有火炮助阵,怎么打?依我之见,还不如去河北转一圈,只要捞得够多。还怕蒙古蛮子不服?”

皇太极气得手发抖,一时气郁胸口。说不出话来。多尔衮抬起头。淡淡的道:“德格类,不准和大汗这样说话,还不跪下请罪?”

德格类怒极,叫道:“我凭什么请罪?我所说的,有那一样不对?如果不是大汗搞出什么龙脉金牌,弄得咱们八旗实力大损。连火器场都让明军给炸了,咱们打京师,还用这么辛苦,用人命去堆?”

皇太极只觉得胸口一腥。跟着一口血喷了出来。他自从上次被李开国搞得气郁于胸,生了一场大病,养了月余才见好。此次南下,他的病也没有痊愈,只要心情一激荡,便会闷气于胸。这时被德格类顶了几句,登时便血气上涌,吐出一口血来。

皇太极的亲兵大惊,连忙拥上来道:“大汗,您怎么了?”

多尔衮怒道:“蠢奴才,还不快去请巫医前来医治?德格类,你跟我出来。”说着一拉德格类,将德格类拉出营帐。

亲兵急忙着皇太极扶到榻上休息,巫医也急匆匆的赶来,经过多尔衮和德格类的身边时,多尔衮使了个眼色,那巫医一个哆嗦,随即便见到多尔衮眼中凶光大盛,立刻微微点头,进帐去了。

德格类站在多尔衮的旁边,将这一切都收入眼底,他肚子里冷冷一笑,无论多尔衮现在想做什么,对于他来说,都是有利无害。别看他正蓝旗只有八千,可是比起正黄镶黄两旗一万三千人来说,更值得多尔衮拉拢,毕竟他和多尔衮是一条线上的人。

不出德格类所料,不过一会,营帐中悲声大起,两名亲兵双眼血红的冲出帐来,一见到多尔衮和德格类便跪倒在地,大叫道:“两位贝勒爷,快进去看看,大汗不行了。”

多尔衮和德格类大惊,当然是假装的。他们两人冲进营帐,只见皇太极躺在榻上,只是一声声出气,却不吸气。而那巫医却在跳着大神,唱着不知道什么驱魔的咒语。

“大汗,您怎么了?您怎么了?”多尔衮和德格类扑到皇太极的身边,伏下身体哭道。

才刚刚伏下身体,忽然多尔衮只觉得胸口一痛,跟着德格类也是后心一痛。多尔衮瞪大眼睛,望着皇太极手中的刀,全都明白了。德格类却早就被皇太极的亲兵背后一刀给捅死了。

皇太极嘿的一声,翻身坐起身来,一脚把还在用双眼瞪着他的多尔衮尸体给踢飞。看他龙精虎猛的,那里还有奄奄一息的模样。

皇太极狞笑着对多尔衮的尸体说道:“如果不是你们兄弟两人掌握这么多兵力,本汗早就对你们下手了。如今多铎一死,你们还活着做什么?来人,将他们的尸体拖下去,召集所有兵马,本汗有话要说。”

当然说话是假,清洗亲多尔衮和德格类将领为真。以皇太极的安排,这些人那里逃得过他的手心。不过半天,正白旗镶白旗和正蓝旗的头领尸体躺了一地。皇太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八旗兵所有不稳定因素清理干净。

虽然看起来丧失了大部份带兵的将领,鞑子实力大减。其实不然,现在皇太极强行将正白、镶白、正蓝三旗集中指挥,反而是实力大增。

做了这么多年的大汗,皇太极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只有集权才能够施行你的想法,别人才不敢违背。

现在所有的刺头都已经除去,皇太极自感实力大增,如果不是年头时李开国搞了那么一场,他还真想就此退去。可真的不行,他如果此次入关再捉不回多少百姓和金银粮草。他的位子也做不稳。

其实他也没想真的攻进京城,就凭他这四万多兵马,想攻进京去,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他还是不停的攻打,为什么呢?就是为了逼崇祯皇帝和他议和。

别人不知道满洲的情况,他身为大汗岂能不知?现在的满洲,已经糟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已降的蒙古贵族离心离德,那些汉军旗降将也都被岳讬斩杀一空,还有那些马场,火器场。这么多年来。满洲人积攒的那些家底全都让李开国一场大破坏给折腾没了。

满人不善耕种,只善骑射。所以一直以来,都不能自给自足,就是不碰到灾荒之年,也只能依靠每年抢掠明朝的财物牛羊才能过得下去。如今满人贵族还行。有些余粮,可是那些低层次的满人。现在已经快要断粮了。

而且这一回满人军队实力大损。一是镶蓝旗全军覆没。二是龙脉金牌事件,各旗和他离心离德。三是蒙古降人蠢蠢欲动。他这一次来,是挟着满人所有的实力而来,就是为了逼崇祯皇帝议和。

只要能议和,每年满人都能得到一些贡物,然后他再想办法。平定蒙古和朝鲜,慢慢恢复元气。本来他并没有想对多尔衮和德格类下手,毕竟这两人也是猛将,而满人就缺少这样的将领。可是他们想要杀自己。那皇太极就不能手软了。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他强迫自己把对李开国的仇恨忘记,决定再攻一次城,这一次务必要把外城攻破,迫使崇祯皇帝议和。不过李开国那里他也派了五千人马前去骚扰,令其不能救援京城。

清晨,天才刚蒙蒙亮,皇太极亲自整军上阵,这一次,事关满人的气运,他不能不亲力亲为。鞑子们见到皇太极站在他们中间,登时士气大振。皇太极纵马来鞑子军中来回跑动,一边跑一边叫:“今日本汗亲自带尔等攻城,第一个攻上城楼者,本汗赏金千两,封奴一千。只要攻进城去,十日不封刀。”

鞑子们兴奋之极,都大叫道:“十日不封刀,十日不封刀。”皇太极一指京师城墙,大叫道:“攻城。”

战鼓“隆隆”敲响,鞑子们发了一声喊,抬着云梯就往城下跑。明军在城墙上立时发炮还击。

崇祯皇帝才刚刚醒来,就接到奏报,说鞑子正在猛烈攻城。其实不用人奏报,崇祯皇帝也听到炮声。他急命太监前去打听情况,同时急召内阁前来议事。

“张爱卿,五省兵马何时才能到京?”崇祯一见到他们就急着问张凤翼。

张凤翼立时回道:“启奏皇上,五省兵马正在日夜兼程赶来,最多不过七日,便可到达京师。”

成基命忧心道:“来得这么快,兵力疲乏,老夫要知会一下户部,多多准备一些粮草。”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他们君臣如此对话,只是互相安心而已,纯属排遣一下紧张情绪。七天才到算来的快?崇祯皇帝恨不能五省兵马立刻就到。

就在这时,打探的太监屁滚尿流的跑进来,大叫道:“皇上,鞑子已经攻破第一道城墙了,正在攻打第二道城墙,不过守城的总兵祖大寿说,鞑子攻不破第二道城墙,请皇上放心。”

崇祯皇帝忽得一声站起来,就往外走。护卫的锦衣卫立时跟在后面。内阁大臣也都小跑着跟在后面,他们知道皇上要去做什么,登上内城城墙,看一看情势如何。

来不及乘辇,崇祯皇帝快步上了内城城墙,极目望去,只见德胜门那里黑烟滚滚,杀声四起,崇祯皇帝接过千里镜,看到明军正在奋力杀敌,不进的有鞑子被挑起,推下城去。即使是用千里镜隔这么远观看,崇祯皇帝都感觉到一阵血气杀气扑面而来,让他几日没睡的身体忽然有些不适。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对张凤翼道:“李国的兵马呢?不是已经到京了吗?怎么不来救援?”

张凤翼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他总不能说,他派去的侍郎被李开国给打了板子,丢回来,说要崇祯皇帝给他十万人的粮草和粮饷才肯救援,那崇祯皇帝震怒之下。自己可就倒了霉了,非得下大狱不可。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欺上瞒下,让崇祯皇帝相信自己说的话。

当下他脑袋急转,连忙道:“皇上,那鞑子知道李国兵马进驻,一定会派兵骚扰,所以李国才会救援来迟,皇上莫急,臣再派人去看个究竟。”

崇祯皇帝能不急吗?眼看着鞑子正在攻打外城第二道城墙,这一道如果也破了。那整个外城就都暴露在鞑子的铁骑之下,京里八十万百姓可全完了。

当下他急忙对成基命道:“下旨,封李国为大都督,赐免死金牌一面,朕准他三代免死。让他速速来救。”

成基命道:“老臣遵旨。”刚转身要走,忽然一小太监跑来禀告:“万岁爷。大喜啊。山东巡抚李国,已经在城外打起旗号,那些鞑子一见到他的旗号,就全都退走了。”

当真?崇祯皇帝立刻拿起千里镜再看,果然明军并未在做战,而是正在欢喜大叫。崇祯皇帝喜道:“李国真威名远震。鞑子居然听到他的名……”他一时不察,说到这里,忽然意识到李国的危险,脸色登时黑了下来。

就连鞑子见到他的旗号都会撤退。足以说明李国的确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崇祯皇帝使劲咬了咬牙,心道,这几次设计都杀不了他,反而损失折将,这该死的贼子,该杀。

崇祯皇帝霍然转过头,说道:“刚才的旨意撤回,回宫。”望着皇帝远去的身影,一众阁臣跪下行礼,待得其身影不见,这才爬起身来。

张凤翼扶着已经手脚不灵便的成基命,苦笑道:“成大人,您得早做安排啊。”

成基命转头望着张凤翼,嘿嘿一笑,说道:“凤翼,不要为老夫担心,老夫有自全之道。”说着拍拍他的手,和几位阁臣一齐离开紫禁城。

京城外,皇太极带着三万多人马,人人身上血染战袍,眼看着已经攻破第一道城墙,李开国三万骑兵忽然杀至,皇太极大惊,他派去的五千兵马都是骑兵,临行前已经嘱咐过了,以骚扰为主。

现在李开国的兵马出现在城下,却不见自己那五千满洲兵,显然是已经遭到意外。皇太极死也不相信,李开国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就将自己的那五千兵马都杀掉。可事实俱在眼前,不能不信

李开国望着还正在喘息的鞑子军队,有正统的满人,那老鼠辫子让他看着就想杀人。有蒙古人,这些混蛋倒是不剃头,不过辫子太多,也让人有杀人的**。至于那些汉奸,在李开国眼中已经不是人了,剥皮抽筋,慢剐剔骨,活点天灯,怎么残酷怎么来。

李开国伸手一指鞑子,叫道:“本抚问你们?前面是什么?”

虎营骑兵大叫道:“是鞑子,该死的鞑子。”

“见到鞑子该怎么办?”

“杀,杀,杀。”

李开国猛一挥手,战鼓声响起,三万虎营骑兵下马整队,倾刻间便组成一座方阵。城上的明军看得是目瞪口呆,他们从没有想过,居然有兵马敢直对着鞑子冲击。

皇太极大怒,这么多年来,都是他们去进攻别人,还没有一支军队有李开国的虎营胆子这么大,在野战和他的满洲兵对上。此时他怎会避而不战?他立刻传令,蒙古骑兵和满洲骑兵分两翼包抄,正面由他带着重甲兵冲击。

李开国望着皇太极的布兵之法,居然和多铎、岳讬的一模一样,禁不住冷笑道:“看来鞑子是技穷了,怎么都用一样的战法。”

虎营副将吕月笑道:“大人,是不是再放近一些再开炮,否则鞑子一会逃起来,咱们的骑术可跟不上。”

李开国怒道:“放屁,你以为鞑子的弓箭是吃素的?皇太极是猪脑袋?按本抚制定的战法来,不准改动。”

吕月吃了个排头,登时不敢再说。刚才大人说的,他的确是没想到。只想着怎么多杀一些鞑子,却忘记鞑子的弓箭也很牛叉,抛射足可达一百五十步之远。放近一些固然能多杀鞑子,可是自己军中士兵死伤也必然惨重

就在两翼骑兵快要接近八十丈之内,炮营将军已经准备好要挥旗了,忽然皇太极军中急速鸣金。两翼骑兵听到,立刻绕了个弯,想要撤回去。

炮营将军大急,到嘴的肉眼看就要跑了,那怎么行,立刻挥下旗子,三百门火炮一起开火,“轰轰轰……”连绵不绝的震天炮声带着三万多枚铁砂子飞向鞑子、蒙古骑兵。

立时便是数百骑骑兵被射成烂肉。惨叫声,马嘶声立刻就将原本队列整齐的鞑子、蒙古骑兵给打乱了,到处都是慌乱的鞑子和蒙古骑兵。

李开国立刻命令,全军前进,掩杀。中军旗摇动,各参将立刻下令整军前进。鼓声变成点鼓,三万虎营士兵踏着鼓声前进,向着鞑子军逼近。

皇太极望着虎营士兵逼近,立刻大叫道:“杜度,你一定要挡住三刻钟,三刻钟后你可以自行撤离。”

杜度大叫道:“大汗,你快走,我家里就拜托你了。”说着虎目含泪,带着二千鞑子,向李开国的虎营冲去。

虽然同是贝勒,可谁让皇太极兵多呢。杜度知道,他今天就是不想死也不成了。他不奉命,皇太极会杀了他,他的家人也会倒霉,倒不如一死,换得家人受到皇太极的照顾。

可惜杜度不知道,别说他带着两千兵想挡李开国虎营兵三刻钟,就是带两万兵,也挡不了三刻钟。皇太极为什么突然鸣金撤退?就是看到了虎营忽然推出的三百多门虎蹲炮。(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要胁崇祯皇帝

深研火器的皇太极知道,这么多虎蹲炮意味着什么。他现在才明白自己那五千去骚扰的骑兵是怎么没的。不过他反应极快,立刻便壮士断腕,宁可丢掉一些兵马,也不能全军覆没在这里。

杜度咬着牙,带着两千必死的鞑子拚了老命的往前冲,虎营一名参将摇了摇头,在护**中,这种白刃战早就被取消了,平日里训练也只是在身上多带了一把叫做刺刀短匕首,可以卡在燧发枪的枪头上进行刺击。但那是万不得已之时用的,最主要的,还是火枪和火炮的射击。

“准备,开火”参将猛然一挥手中令旗,无数枪弹被火药爆炸的气体猛然推出枪膛,顺着惯性飞过长长的距离,钻进那些腥臭鞑子的身体里。三轮射击,杜度就和二千鞑子瞪着大眼死在明京师城下。

皇太极带着二万多鞑子急速撤离,但京城城下一片平坦,李开国只是挥了挥手,虎营骑兵便绕过阻敌的杜度,紧紧的咬住鞑子的后队。追击战开始了,鞑子逃得溃不成军,虎营士兵却不紧不慢的在后面追着。时刻都组成一个个小队,每一百人一队,每次攒射时必然是百枪齐发。

这让鞑子惯用的绝地反击,反败为胜的法子失去效果。无数自持勇猛的鞑子反身抗击,都是被燧发枪打成血窟窿。被亲卫卷在正中央的皇太极骑马狂奔,每听到一阵枪声,便让他的心如同滴血一般疼痛。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火器集中攒射的威力居然如此之大。平日里引以为傲的那些骑射,那些勇猛,那些骇人的杀人技巧,在大数量的火器面前什么都不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兵一个个被打死,死得毫无尊严。

眼看着鞑子的步兵被骑兵给抛下,鞑子步兵登时就乱成一团,本来还有一些鞑子在抵抗,在想尽办法杀伤虎营士兵,可一看大汗丢下他们跑了,所有支撑他们信念都崩溃了。有很大一部分鞑子不但不逃走,反而冲击回来,“啊啊……”的狂叫着送死。

还有一部分站在原地痛哭流涕,不知所措。被虎营士兵一个个射死也不闪躲。最后一部就是准备投降的鞑子,他们丢下兵器,高举双手,嘴里叫着呜里嘛啦汉人听不懂的话,想要投降。可惜的是。虎营不接受鞑子俘虏,照样一枪一个。杀光了事。

追击一直持续了五个时辰。一直追到平谷附近。眼看着山林密布,鞑子逃进山林,李开国才下令停止追击,留下数路斥侯打探鞑子的动向,后撤二十里扎营。

这一战追击时间之长,是出人意料的。谁也没有料到。鞑子的马速度又快又有耐力,就算同样骑的是蒙古战马,骑术不及鞑子,虎营的那些骑兵愣是追不上鞑子。好几次都追错了方向,差点追丢了。再加上皇太极时不时的派一些敢死队前来阻敌,或是设伏,严重阻碍虎营追击速度。让近一万五千的鞑子逃进盘山山林,得以保存了部分实力。

吕月和诸将恨恨的望着黑暗中远处那黑乎乎的山林,这一次只所以让鞑子逃得这么远,逃走这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等人骑术不精,实力不行。否则岂能让鞑子逃得这么多人?

李开国站在望台上对着吕月招招手,吕月连忙爬上望台,跪倒在望台上惭愧的道:“大人,末将无能,没有全歼鞑子,请大人治末将的罪。”

李开国冷哼一声,说道:“你以为你是谁?追击的又是谁?那可是皇太极,满洲人的大汗,就是鞑子全死光了,他也能逃回盛京去。吕月,本抚告诉你,火器也不是百战百胜的,碰上了水火,一样会死人的。”

吕月一惊,随即明白了,李开国这是敲打他,别以为有了火器就能纵横天下,这世间可以杀人的东西甚多,杀人的方法更是数不胜数。大人说的水火能杀人,毒药也可以杀人,若是被鞑子近身,拚起近身搏杀,只怕自己的虎营和鞑子相比,败多胜少。

吕月如同醍醐灌顶,一下就明白了许多用兵的道理,让他喜不自胜,伏地道:“末将多谢大人的指点,绝不会因此而小视鞑子。”

李开国看他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训斥而害怕,反而满脸喜色,就知道他是真的想明白了。李开国点了点头,很是高兴。自己手下人才甚少,能单独为将的就更少了。虽然四十多万护**被他分为四营,所选的将领也都是这段时间观察出来好的将领,但单独领兵他还是不放心的。

别看四营将领都是领十万兵的大将,若是真和卢象升、陈奇瑜这些二流将军相比,还是差得很远。和皇太极、多尔衮、祖大寿、洪承畴这些一流将军那就差得更远了。所以这两战,李开国都是抱着带一程,再扶一程的心思亲自领兵。

虽然杀敌是主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练一练这些将领的谋略和带兵的方法。现在是放手的时候了,让原第一千户,现在的副将吕月独自带兵历练一下。

李开国望着天上的明月,说道:“吕月,你是跟本抚去过鞑子的盛京的,你有没有胆子再去一次?”

吕月一惊,说道:“大人,末将有何不敢?请大人只管下令就是,末将愿做马前卒,为大人开路。”

李开国摇了摇头,说道:“本抚不能去,这次本抚想派你独领一军,前去辽东,去鞑子的地盘,遇人杀人,遇城屠城,一直杀到盛京,将盛京夺回来,改回沈阳的名号,你可敢去?”

说道最后一句,已经是声色俱厉,吕月瞪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李开国居然给了他这样一个任务,他想了一想,沉声道:“末将敢去,请大人放心就是。只是末将还有几个要求,请大人允准。”

李开国一喜,他刚才还真怕吕月一口答应。然后拍胸脯做保证,这样的话,这个吕月独领一军进入辽东,十有**是回不来了。现在吕月是想了一想,然后再作答的,而且还有要求,更证明他是有考虑的,更让李开国心喜。

李开国拍拍吕月的肩头,笑道:“好,不愧是本抚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有胆量。有什么要求,你提。”

吕月站起身来,仍是躬着身体,说道:“谢大人夸奖,末将这一次进攻辽东。粮草是个大问题。末将想只带三万骑兵进辽东的话,只怕一是兵力不足。二是咱们这些骑兵都是假的。只是说能骑马代步而已。所以末将想用这些军马驮运粮草,另派辅兵三万,沿途设置粮道转运粮草……”

他说到这里,李开国摇了摇头,一口截断吕月的话,说道:“你不要想着设置粮道转运点。此次入关作战。只能是孤身一军,随身携带月余粮草。本抚派你入关,并不是想让你打持久战。你记着,本抚给你六万兵马。但只有一万骑兵,其余五万全是步军。你沿着皇太极杀过来的关路尾随他进入关内,一路上你能杀多少杀多少,能抢多少抢多少,但金银财物等不是要紧之物,如果抢劫过多,一旦影响你调运兵力的速度,就要立刻就地掩埋,绝不可贪恋。”说到这里,李开国双眼中杀气毕露,十分的骇人。

吕月心中一颤,说道:“末将明白,必然不会忘记大人所说。”

“更多的,你要去抢粮草,去杀人,将在辽东的鞑子、汉奸全都杀光、屠绝,无论是男女老幼,一个不留。想来你也知道,本抚在各军中都有密探,如果你在辽东偏离了本抚的意图,下场想你也知道。”

吕月听得大汗淋漓,李开国在各军都有密探之事,他们这些将领早有耳闻,平日里也常私下里议论一番,都感到心里不自在。但忽然间听到李开国说出密探之事,仍让他心惊胆战,连忙再次跪倒在地,指天发誓道:“吕月定然不负大人所托,请大人放心。”

李开国点了点头,双目中杀气敛去,将吕月扶起来,笑道:“如果你当真能做好这件大事,回来后本抚定有重赏。”

吕月强笑着道:“末将感谢大人栽培。”

李开国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道:“你这就去巡一巡营,如果本抚所料不错,鞑子会派人前来袭营。”

吕月一惊,道:“鞑子胆子真大。末将这就去安排。”他从不怀疑李开国所说的话,即使事情有些让他难以相信,说完正要匆匆而去。

李开国又叫住他,说道:“鞑子擅长诱敌出击,伏而歼之,小心守营即可,不要追出去。”

吕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