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遂明(黑心)-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内阁也没有任何反应,整个朝廷,除了御史们大叫大嚷,没有一个有份量的大臣再言此事。好像这件事情是一个笑话一般,没有人再提及。

日子就在这十分诡异的情况下一天天过去。整个山东全省到处都是十分的平静,除了在官道上赶路的兵丁之外。

让人十分奇怪的是,灵山卫军也十分的平静,既不见李开国集结军队。也不见大批的斥侯往来查察。这让早就做好打仗准备的军官和文官们也十分的着急。毕竟现在离十五日之期还有五天,如果等到十五日之后再行动,只怕到时明廷真的派出援军,济南府就不好打了。

卫初平瞪着眼睛望着满屋子的军官,叫道:“你们围着我这也没用。有什么事情,你们去问大人去。”

各千户队的千户们一齐陪笑道:“卫先生。俺们都是大老粗。您看,俺们连先生都能惹生气喽,要是真的去见大人,大人还不把俺们都杀了。”

卫初平气得直喘粗气,叫道:“你们不敢问,难道我就敢问?大人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谷县令的下场,你们都清楚吧,敢算计大人,谁也没有好果子吃。我也不例外。出去,全都出去,反正我是不敢去问,要不你们去求求冯大人,他的资格老,或许能在大人那里得到什么消息。”

谷县令就是灵山卫县令,他试探李开国的第三天,李开国就找个由头,撤了他的县令之职,提升他为从六品,任他一个新职务,公厕官,要他在半年之内,在李开国所控境内,每五百人之住所,必须建一公厕。

公厕建成后,必须派专人打扫,务必每日一清,凡有懈怠者,以渎职论。这一手相当之狠,谷县令一夜之间便多了一个新外号,夜香县令。文人都重名,李开国这一手太狠了,一下就把谷县令近四十年的名望败坏的干干净净。

自从知道此任命,谷县令当时就病倒了,卧床不起,上折子辞官。但李开国不同意,他当着很多人的面明确说道:“这个公厕官,非他不可,他现在不是病了吗?没关系,只要不死,什么时候病好什么时候上任,这个公厕官,本官给他保留一辈子。”

所以这个时候卫初平提出谷县令的下场,军官们都是心有余悸,过后大家也都知道谷县令之所为,虽是假托公心,实为逼迫,能够在李开国手下不死,实是万幸,不过现在比死还难受万分,这个大家可真不敢再蹈覆辙。

至于去找冯国用,那更是没用,冯国用自从上次一事,至今都是谨言慎行,不结党,不越权,虽然表面上还是受到李开国的信任,其实已经大不如前。因此灵山卫各官也无可奈何,无法可想,只有平静下来。

这让很多有心之人看不懂,一是看不懂灵山卫,二是看不懂朝廷。而且事情随着日期越来越近,就越是诡异。

马英轻轻的敲敲门,直到听道:“进来。”两个字,这才躬着身体进入书房。书房里,李开国正在写着什么。马英进来他也没有抬头,只是淡淡的道:“有消息了吗?”

马英摇了摇头,说道:“大人,属下没用,居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李开国放下笔,嘿嘿一笑,说道:“朝廷里看来还是有能人的。”说着挥挥手,说道:“河北河南江浙那边你只派少部份人注意一下即可,接下来,重点放到辽东入关的路线,要注意骑兵的动态。”

马英一惊,说道:“大人,朝廷不会真的抽调辽东骑兵前来吧,难道宁远的鞑子们……。”他话说到这里,立时意识到失言了。

李开国淡淡的一笑,说道:“没错,鞑子正忙着内斗呢,这个消息,只有你和我,崇祯皇帝和内阁们知道。朱大典本官不知道是谁给他这么大胆,不过幕后这个人,当真是个劲敌啊。”

说着他走到山东地图前,指着山东笑道:“你说,咱们只有五万的战兵,能不能吃得下山东全省?”马英那里敢答这种话,只能低头不语。李开国也不怪罪他,挥手让他退下。

自从朱大典出了这个将全省之兵集于济南府的昏招,李开国就觉察出不对劲来。接下来的明廷的反应更是让他感觉到危险,隐隐感觉有一个人正在幕后算计他。这个人毫无疑问。是朝廷的人,而且能够被多疑的崇祯皇帝信任,又能在幕后指使明军以一省之地诱杀他,这人是谁?

一开始,他怀疑是正在围剿流寇的五省总督陈奇瑜出的阴招。但马英送来的各路情报让他否定了这一点。光是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部入了汉南,就引动七省之兵云集围攻,陈奇瑜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再顾及山东。那还有谁能出这个主意?

李开国是绝不会相信朱大典没有依仗,就敢用出这么明目张胆的诱敌之计。这个计策虽然表面上看只要是识破了就没有什么危险,可是李开国感觉并非如此,他甚至觉得算计他的并不是一伙人。有可能是两伙人。

这是异能隐隐约约的在提示他,但却又不完全。李开国只知道,如果不小心应对,此次便有莫大的危险,至于危险来自何处。那就得看马英的本事了。李开国拿定了一个主意,不搞清楚。他绝不会出兵。

一个月前。毕懋康的家里就出了一次事情,这件事情其实不大,就是招小偷了。经过毕家人查点过后,也没有发现丢了什么,因此也就没有报官。

但五天后,毕家的家眷忽然发现。她们一直照顾着的那名女子失踪了,其实也不能叫失踪,那名女子留下了字条,说是大恩不言谢。日后定然有重报,她伤势已好,回家去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将领整天的来打听这名被李开国撞昏迷女子的情况,但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这名女子也没有醒过来,渐渐的就没有人来了。而且李开国也一直没有问到这名女子的情况,于是毕家家眷也就一直照顾着,毕竟也是一条人命,希望那一天这女子能醒来。

失踪的这件事情后来报给毕懋康,毕懋康此时正一心扑在对于火炮的改造上,那里顾得上这事,随口说道:“走就走了罢。”

这件事情就这样压下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报给李开国知道。或许是他们潜意识里希望这名美丽不似人间的女子能够安然活着,一报给李开国,只怕这女子的性命就没了。于是,没有人知道这名女子去那里了,也没有人追查。

李开国的书房门开了,远在五里外的一只千里镜忽然垂下,不再观看。随即千里镜被主人收好,主人只是轻轻一迈步,便跳下山上的枯树。

这里是一座小山,离灵山卫有五里的路程,从这里观看指挥使府,虽然能看得见,但人是看不清楚的。好在李开国的服饰特殊,勉强能认得出是谁。

知道李开国出了书房,千里镜的主人立刻用最快的速度赶往指挥使府,半个时辰之后,一名杂役出现在书房外,手里拿着清扫工具清理地面脏污。趁着院中没人,光天化日之下,就潜进了指挥使府的书房。

一进书房,这名杂役根本没有动任何东西,就盯着李开国的那副地图观看。过了良久,好似将地图完全记下来后,才小心的去动书房里的纸张,然后一一小心放回原位,这名杂役才偷偷离去。他这一来一去,指挥使府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他。

但非常奇怪的是,原本李开国决定不搞清楚其中缘由决不出兵的,可在十五日限期一过,朱大典没有来应讯,李开国立刻召集第二、三、四、五、六共五个千户队,于第十六日从灵山卫出发,一应粮草供应,由辅兵十万押送,同时出发的,还有第一炮营,炮营共有红衣大炮三十门,千斤佛郎机炮一百门,其余小炮一百余门,随大队出发。

三月初一清晨,前锋第二千户队五千人骑兵先行进军。一千斥候已经在一个时辰前先行出动,其前出距离李开国要求是百里之内。再一个时辰后,三、四、五共一万五千人中军和第一炮营、二万辅兵押解第一批粮草进军,再一个时辰后,后军第六千户队和三万辅兵押送第二批粮草一同出发。

整个山东都震动了,事先没有任何灵山卫调动军马和粮草的消息,但只用一天时间,二万五千兵马和粮草便可备好出行。这简直超乎人的想象。这样的动员能力,前无古人。

不要以为兵马说调动就调动,粮草说起运就起运,如果没有事先精心周密的准备,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先不说二万五千兵马的兵器,衣甲,就是将这些兵马集中一处,也不是三五天能完成的。还有粮草,二万五千人一天吃得粮食就是一大笔开销,再加上大军行军。消耗倍增,只是运粮辅兵的消耗就足以让很多将领心痛若死。

可是灵山卫军说起运就起运,粮食再多也能如此。你得准备车马,准备人工搬运,准备行军路线和供给点……。千头万绪的事情。一天就搞定?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点,一定是灵山卫军暗地里偷偷的准备。直到出发之时。才亮出来。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个黑衣女子蒙着面纱,仍站在小山的枯树枝上,用千里镜望着指挥使府。这个时候,天色马上就要黑了,最后出发的第六千户队和粮草也已经前行四十里扎营。原本应该一直监视大军行进的她却还在灵山卫没动。

这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开国还在指挥使府没动。没错。李开国并没有随军出发,而是还留在灵山卫,这让黑衣女子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觉。她一切谋划成功的基础就在李开国离开灵山卫。

只要李开国还留在灵山卫,就算灵山卫只有一千兵。她也不敢通知大军动手。就在她心中焦急的时候,忽然千里镜前人影一闪,李开国出了房门,就算天黑已经暗下来,就算她离都指挥使府有五里之远,黑衣女子还是立刻挪开千里镜,她不敢直视李开国,既使是远距离用千里镜观察。

对于李开国她是真的怕,就象上次一样,她不知道李开国是怎么发现她的,按说她的伪装天下应该再没人可以识破,可偏偏就被李开国识破了。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李开国是怎么识破的,所以她怕,怕用目光观察也会让李开国发现,这一个月来的谋划全都会落空。

眼角的余光瞄着李开国的身影,看着他的影子没入卧房中。黑衣女子不但没有松口气,反而更加焦急。

黑衣女子恨恨的道:“该死的李国,他为什么还留在灵山卫?难道他真的发现什么了?”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李开国进了卧房,基本上不到天明就不会出房间。所以黑衣女子再待了一会,便离开小山,没入已经黑下来的夜色中。

她不知道,此时李开国的卧房里,一只千里镜正对着她观看。别人是天黑了看不见,但对他的异能眼来说,不过是阴天而已,一切还是很清楚。看到黑衣女子一副急迫的样子,李开国嘿嘿一笑,对站在一旁的冯国用说道:“你去通知大军,让他们缓缓前行,一天行军不得超过三十里。”

冯国用点了点头,此时他一身家丁的衣服,得到李开国的吩咐,他端着一只洗脚盆出了李开国的卧房。

第二天一大早,李开国就带着海兰珠和苏末儿出了门,直往集市而去。这在灵山卫还是第一次,大家都以为他是有事要办,可让人差点将眼珠子都掉下来的是,李开国居然带着两个女子在逛街。

他是真的在逛街,并不是在演戏,带着海兰珠和苏茉儿一条街一条街扫荡过去,只要海兰珠和苏茉儿看上的,不用她们出言恳求,大手一挥,立刻就有家丁上前结帐。只逛了一一条街,就花了五十两银子,这让街上商铺们个个看向李开国,都跟看傻子似的。

见过花钱的主,可没见过不讲价乱花钱的主,这位指挥使大人简直就是财神爷,不但不讲价,而且也不论东西好坏,只管大手一挥,银子便到了别人的手中。

好在也没有人敢当面这样说李开国,这一天的活动就在逛街中结束。回到府中的时候,所买的东西足足运了两马车。

这让海兰珠和苏茉儿欣喜之极,尤其是海兰珠,她虽然是一个聪慧温柔的蒙古女子,但也没有体会到为什么李开国会忽然带她们逛街的原因,居然还和苏茉儿商量着等下怎么道谢。

乐昏头的苏茉儿拿着一幅江南绣品,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可谁知道一回到府中,刚刚还笑面对她们的李开国,转身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对管家说道:“晚饭送到书房来,本官在书房吃。”说完便走了,连理都没理两个女子。海兰珠和苏茉儿愣愣的望着李开国的背影,心中满是不解,这什么人啊,翻脸比翻书还快。

千里镜垂下,那枯树上的黑衣女子玉面带煞,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生气。该死的李国,居然真的视济南府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不但不担心战事,反而有心情带女子逛街。既然这样,就别怪她心狠,先吃掉你这二万五千人马。黑衣女子冷哼一声,飘然而去。

她却没有发现,此时的她也在李开国的观察之中。李开国放下千里镜,沉吟了半天。今天之所以带两女去逛街,就是为了验证一件事情。

可惜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理出真正的危机在那里。是在济南府,还是在灵山卫?以他的感觉来说,大部的危险还是在灵山卫。

虽然他不知道这危险从那里来,因为根本就没有军队威胁灵山卫,整个山东全省,已经全都被马英的探子查个清清楚楚,就连相邻的江苏,河北都派人守在边界,也没有兵马进入山东省地界,那危险到底从那里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九章攻打济南府

第三日,李开国没有再大摇大摆的逛街,而是全身铠甲,带着一百亲卫,在所有百姓的见证下,疾驰出灵山卫。战马跑得飞快,两日才行了七十里的灵山卫军,李开国一个白天就追上了。

然后灵山卫军的行动突然迅速起来,一日之内行军达五十里,沿途遇城不进,绕城而过,让本来吓得魂飞魄散的各州县官员松了一口气,各州县现在只有二十余兵丁守门,治安只能靠三班衙役,别说二万五千大军攻城,就是只出一千,他们也得开城投降,可偏偏,李开国的大军对这些州县视若未见,只是绕城而过,对他们秋毫无犯。

这样一来,李开国不找各州县麻烦,各州县也没有不开眼的,敢搞什么鬼。因此大军在十五日之后,便来到济南府外二十里地安营扎寨。

听闻李开国大军到来,济南府早已经一日数惊,不提无数官吏军官忙得脚打屁股,就是德王朱由枢也吓得传朱大典立刻到他府上,问讯方略。这位王爷一向在济南就是个万事不理的人,这时候也吓成这样,可见李开国此时声名之盛。

倒是百姓们没有什么反应,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因为李开国虽然在官吏眼中那是心狠手辣,但对百姓们倒是极好的,没有伤害过他们。

不过,无论官吏军官等如何着忙,朱大典和山东布政使却是毫不慌张,见到忙乱的官吏军官等皆是微微而笑,镇定自若,一副胸有成竹之态。这让官吏军官们也稍稍安心,上官们都不怕,我们这些这小官小吏怕什么。

山东总兵却是沉不住气。他虽然也是正二品的官,不过却是武职,比起同是正二品的山东巡抚朱大典,就如同孙子见了爷爷一般,他的脊梁骨总是挺不直。这不,得知灵山卫军已经在二十里外扎营,他急忙求见朱大典,只见朱大典和布政使两人正在喝茶,布政使大人手里居然还拿着一卷书册,正在摇头晃脑的读着。显得十分悠闲。

山东总兵心中大怒,暗道:“这两个狗东西,这个时候还装悠闲。”但他心中大骂,表面上却是恭恭敬敬的叩了头,见了礼。按说同为二品。乃是平级,见面居然还下跪。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大明一向是文贵武贱。别说是给二品文官叩头,就是三品官,山东总兵见了,也得叩个头,否则他的官就不要做了,身为文人的文官都是一群疯狗。如果传出去一个二品武官见三品文官不跪,立刻便有大批文官群起而攻之,上奏的折子淹都能将你淹死。

山东总兵站起身来,陪笑道:“两位大人好雅兴啊。下官都快急死了。现在城中只有杂兵三万,乡兵还占了一半多,就这些兵怎能挡得住贼逆李国的兵马?两位大人,如果您两位有什么援兵,还请告知下官一声,好让下官略放一放心。”

朱大典和布政使对视一眼,哈哈大笑。朱大典说道:“不用着急,我来问你,以城中之兵,守十日可否?”

山东总兵点了点头,说道:“城备完好,如果只是守十日,那是绰绰有余。就是守半个月也没问题。”

布政使哈哈大笑,说道:“那你还担心什么?实话告诉你,只要坚守十日,到时李逆自然在城下授首。”

山东总兵大喜,“莫非有援兵到来?”

朱大典点点头,说道:“正是,你放出风去,就说圣上已然发禁军十万,不日就将到达济南,让守城兵们安心守城,只要十日,济南之危便可解之。”

山东总兵连连应是,喜笑颜开的去了,只是一出门,立刻便是面沉如水。刚刚别看他说的硬气,说什么守十五日也没问题。这是说大话,别人不知李开国灵山卫军的厉害,他可是知兵之人,岂能不明?

灵山卫军行进之时军容之严整,火器之多之精良,他已经无数次听到明军夜不收的这些回报了。这样的兵马,别说是攻打济南这样两百多年没有经过战火的城池,以他的眼光,就是攻打南京,南京也守不了多久。

济南的城墙比起南京可差得远了,至于十天,尽人事听天命吧。这些个文官可一点也靠不住,指望他们知兵事,嘿。山东总兵一出巡抚衙门,立刻便唤过一个家丁,密嘱他回去令家人日夜开挖地窖,如果城破,就让家人立刻躲避。

那家丁吓得赶快一溜烟跑回去传令,他是深知自家老爷从不妄言,既然有了这话,济南城可真就危险了。

第二日天才刚刚亮,马英便踏入营帐中,回报道:“大人,还是没有任何明军援兵的踪影,百里之内也无任何兵马潜伏。”

李开国点了点头,冷冷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可等不及了,就让本官收了这济南府,弄个巡抚当当。”他立时传令,战兵全军出营,只留大部辅兵守营,由第六千户队五千人围住南侧历山门;第五千户队围住西侧泺源门;

第四千户队出一千人围住北侧汇波门;又因汇波门是水门,济南城中众泉水皆通此门而过,通往小清河,而且门上有桥,可去大明湖,因此第四千户队必须严密监视是否有人欲从此门脱逃,而不用靠前威逼,只需远远驻守既可。

而剩下的第二、第三千户队和第四千户队四千人共一万四千人由李开国亲领从东侧城门齐川门攻城,炮营全数集中东门由李开国亲自指挥。

两个时辰后,灵山卫军完成对济南城池的包围。紧跟着三声炮响,李开国领一万四千人出现在护城河外三里处。远处济南城上到处都是如同黑点来回乱窜的明军,还有东侧的十处炮台,也在除去大炮的炮衣。据情报探明十门全都是红衣大炮,而且全都是葡萄牙人运来荷兰造的大炮,制造精良,保养完好。装上弹药,足可以打出十里之外。

也就是说,现在灵山卫军已经处于被济南城上火炮的攻击范围之内。可惜的是,济南城上的炮台并不是集中一处,而且炮台是固定死的,只能上下左右微调,而不能左右摆动。这样一来,火炮的作用便被大大的减弱,就算用上开花弹,也造成不了多大的伤亡。

李开国指着那些红衣大炮笑道:“可惜了这些大炮。传我将令,炮营开炮,先将那些炮打掉。”

命令立刻下到炮营,炮营早就将三十门红衣大炮,一百门千斤佛朗机炮排成炮阵。这都是能打到三里外城墙之上的。而这个距离正是千斤佛朗机炮准确率较高的距离,炮营实验过。如果超出三里。千斤佛朗机只有三十中一的最好成绩。而三里或三里之内,可以达到二十中一。

所以炮营最大距离只能在三里之外,否则只是浪费炮弹而已。听到李开国传令。炮营百户兴奋之极,这立功的机会来了,能不能升千户,就看这一回。他立刻传令,定炮兵开始定炮。

所谓定炮,就是先由一炮兵试射,测出用药多少。仰角角度,以利于其他炮瞄准。早就准备好的定炮兵立刻便是一炮发出去,“轰”的一声巨响,也不知道是不是运气通天,这一炮居然正中济南城上的一处炮台,那门红衣大炮被滚烫的实心弹一炮打中,“当”的一声巨响重达两吨的红衣大炮被击出炮台,四个明军躲避不及,被红衣大炮撞中,立时吐血,血中带着内脏碎块,眼见是不活了。

那定炮兵通过千里镜观看到这一幕,简直是欣喜若狂,立刻大声报出数据,炮营百户也是大喜,连忙令各炮按数据调整用药,每三十门炮瞄准一个炮台,务必要一轮就打掉一个炮台。

各炮都已经装好弹,只要火药调整一下既可,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一百三十门炮同时开火,炮火轰鸣,巨响震耳,立刻大地震动,人人变色。谁也没有想到,一百三十门炮同时开火居然有这样大的动静,简直就是山崩地裂啊。灵山卫军骑的战马虽然早就被布堵住耳朵,也被这巨声吓得有些不安,让骑兵们连忙不停安抚。

光是听声音就这么吓人,那炮弹的落点又是什么样的呢?每三十门炮打一个炮台,其中有十门炮是开花弹,专门杀伤炮兵的。

早在第一发炮弹就摧毁一门大炮之后,山东总兵就气急败坏,急令炮兵开炮还击,谁知道济南炮兵平日疏于习练,虽然装炮装弹是会的,但费时甚久,久到灵山卫一百三十门炮齐射,他们也才刚刚装好炮药。

听到炮弹呼啸而来的尖厉声,有经验的炮兵吓得大叫道:“趴下,都快趴下,炮来了。”话还没有说完,整个炮台就被炮雨所覆盖,二十多个实心弹横冲直撞,不光是摧毁了炮台,还撞塌了不少墙垛,呼拉拉的青砖直往城下掉。

而十枚开花弹也有五枚砸到城墙上,三枚掉到城里,只有二枚落到炮兵群里,“轰轰”两声之后,炮台周围的炮兵一扫而光,还炸死了十多个明军。

这一轮攻击的四处炮台,几乎全都是这样,才一眨眼的功夫,济南城墙上就没了五个炮台,损失超过五成。

山东总兵难以至信的从地上抬起头来,刚刚他被亲兵扑倒在地,此时才看清楚战况,他不敢相信,这才只是一轮炮战,十门红衣大炮就毁了五门,这还怎么打?难道灵山卫军都是神射手?

当然不是,这是因为灵山卫的大炮都加装了一件叫做炮准的瞄准器具,用法很简单,每一个负责测量数据和校准的炮兵手中都有一个表,上面标好了多少距离用多少药,用多大的炮弹,然后按距离调好炮身上炮准的刻度,接下来将大炮上下左右移动,将炮准上的小圈对准被炮击点既可。

这就是毕懋康按照李开国的启发所做的原始炮瞄装置,每一门火炮都有自己的炮准表,也就是说,这个表只能用于这一门炮,换了一门炮就必须用新换这门炮的表才行。在没有办法让每一门炮的制造标准都一模一样的情况下,也只有用这个笨法子才行。

可喜的是,刚刚一轮炮的实验证明。在有效射距下,炮准和炮表对火炮的准确度提升不是一点半点,至少加了七成以上。还有需要说明的是,在李开国不计金钱的奖励下,可以跑得更快,可以上下左右大幅度调整的炮车才是最大的功臣,没有新发明的炮车,就是有炮准和炮表也没有用,人力是无法调整这些重达千金的炮身的。

只是这些炮车造价太过昂贵,一辆炮车居然要用到一百两白银。主要是有些地方必须要用稀有材料制造,就这个价格,还不包括人工费用,好在人工也不用出钱,都是李开国匠户村的工匠打造的。

李开国花了大把金钱鼓励工匠们发展科技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这让李开国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所有的工匠都抢到他手下来。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工匠的重要作用。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除了皇太极,他还没有发现有人重视工匠。就是皇太极,也不过是想用工匠来打造火炮,而不是善待工匠。挖尽他们之所长。

既然初步验证了炮准的威力,炮营炮兵们士气大震,立刻调整炮口和炮药,开始第二轮炮击。可惜的是,这一次运气较差,剩下的五门炮,只打掉两门,而且城上明军大炮也开了火,有三发开花弹落入灵山卫军中,好在灵山卫军都有躲避炮弹的知识,一看到空中炮弹飞来,立刻便伏地躲避,即使这样,也死伤十多人。

李开国摇了摇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以红衣大炮射程之远,足可以打到十里之外。而且城上架炮,打得会更远,他总不能要退到十里后设阵吧,那还打个屁。

所以他只能催促炮营,立刻将城上还剩下的三门红衣大炮打掉。炮营百户接到催促后亲自上阵,瞄准开炮,就算是这样,也用了三轮,才将济南府城墙上的红衣大炮清个干净。

眼看着最大威胁没有了,李开国哈哈大笑,说道:“传我将令,炮营随意射击城上明军,全军前进两里。”灵山卫军立刻变阵,全军起步,随着号令声大踏步前进。整齐的脚步声声震四野,一万四千人就在炮火轰轰的响声中逼进济南城两里。

山东总兵早在第六门红衣大炮被毁之时就知道,济南城危险了,他没有想到灵山卫军的火炮会这么准,这么厉害。他立刻派人向朱大典汇报,传令让其他三门的明军每一门只留两千人驻守,其他人都到东门来,同时将南侧和西侧城墙各拆五门红衣大炮前来。

他下令到是很容易,可是红衣大炮那有这么好搬运?那可是重达两吨的庞然大物。没有了明军火炮的威胁,灵山卫军炮营自由射击,反正城墙那么大,只管往上瞄准就是,只要炸到城墙上压制住明军就行。

灵山卫军来到距济南城一里外,流水潺潺的护城河就近在眼前。济南府的护城河济南城中泉水汇聚所致,水质清澈之极,虽然不时有炮弹或是砖石落入护城河中,但依然可以看出其水质之优美。

山东总兵咬着牙叫道:“快,将吊桥绞死,火枪手弓箭手准备,只要他们敢填河,就给我往死里射。”而且刚才他已经观察过了,灵山卫军根本没有攻城器械,别说是攻城用的飞桥、巢车等大形工具,就是云梯,灵山卫军也没有准备,想来今天他们的任务就是填河

明军冒着炮火执行山东总兵的命令,到了吊桥那才发现,根本不用再缠死吊桥了,吊桥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明军的炮火给打散了,断成数截,掉在城下。不过火枪手他们却只能躲在内城墙角下,等待炮火停歇时给填河的灵山卫军以杀伤。

山东总兵果然经验丰富,李开国接下派出的正是填河辅兵。虽然护城河不宽,最宽处才不过三十米,但总不能大军游水过去攻城,所以河是一定要填的,就看怎么填了。

只见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