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西方)-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扬州曾是北宋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八万贯,在全国居第三位。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金人威逼下,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繁荣。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与扬州人民一起向元军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只剩数千人。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

本来扬州的经济略有恢复,但随即随着元对汉用兵,汉对元北伐,连续不停的战争,又使得扬州元气再度受到挫伤,而为了支持前线的战争,蒙古人对以扬州为中心的各个城镇进行了近乎疯狂地掠夺。

在浙江战事最为吃紧的时候,为了防止浙江战役失败而牵连到扬州,使蒙古人失去这一重镇,忽必烈在此安排了十七万大军。但这些军队中真正的蒙古军队却只有区区两万五千,其余几乎都是新附军担任。目前元朝面临的窘境是,不是没有军队可派,而是整个元朝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状态。朝廷失去了能够为忽必烈弄来大量钱财的得力官员,但依然要维持庞大的军费、朝廷官员的俸禄、蒙古王公贵族和藩僧们高额的用度,这一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士兵们的薪饷已经无法维持,整个部队都是士气低弱。

汉军士兵在各线战场的凶猛表现,让蒙古朝廷上下震动。忽必烈严令突必达必须守住扬州,否则必然遭到重惩,但在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后,能否守住扬州也只有天知道了。

突必达倒是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不断上书请求皇上增加士兵,补足军队军饷,但这一切的请求,只得到了忽必烈冷冷几个字的批示:自行解决!突必达拿着忽必烈的这份手谕连连摇头,这样的仗又让他怎么打?万般无奈之下的突必达,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每日强打起精神,督促部下整军备战,并开始疯狂地搜刮本来就贫困潦倒的汉人百姓。到了这种时候,蒙古军队的搜刮已经几近于发疯,只要是落入他们视线的东西,就没有一样不被他们掠夺走的。

而在这个时候,得知了蒙古人窘迫情况的王竞尧,却开始在扬州战场一线从容调运兵力。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两军隔营相望,谁也不肯主动出击,仿佛心有默契一样。而其中的真实情况却是王竞尧在等待着各路援兵的到来,突必达却是想要攻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日子就在这样的对峙中一天天过去,汉军各路人马陆续来到。先是司徒平一带着三万百战雄师第一个增援上来,接着就是陶亮的三万精锐士兵,随着各路人马的陆续增援,在扬州地带,王竞尧可用的一线兵力已经达到了十八万人,在人数上略占优势。而最为主要的,是连续的恶战使得汉军士兵积累起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壮丽气势!

骑在战马上远视战场的王竞尧,仿佛遥遥看见了常州,这带他到这个时代,这曾经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地方。在那里,曾经发生过大汉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保卫战,在那里,无数的优秀汉族子民为此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在那里,汉人谱写下的光辉篇章让日月为之无辉,让山河为之落泪……

“我们来了,我们回来了……”王竞尧默默地说道。

我们来了!我们回来了!那些跟随着王竞尧从常州一路南征北战,浴血疆场,一手缔造了大汉帝国的将领心中默默地说道。

我们来了!我们来为你们报仇了!那些帝国的新晋将领心中默默地说道。

是的,我们来了,我们回来了!常州十数万英灵不远,报仇雪恨只在今朝!

“几年前,我们从常州狼狈的逃了出来。是的,我们是逃了出来,而且非常的狼狈,这可以什么可以忌讳的!”王竞尧注视着前方,语气平缓地说道:“但现在我们即将杀回这里,我的眼前每天都在跳动着常州军民的鲜血,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倒在鞑子屠刀下的常州百姓。每个夜晚,我总能听到姚大人、陈大人出现在我的梦中,大声地斥责我,为什么还不把鞑子赶出去,为什么还不为常州人报这血海深仇。现在时机已到,我们重新杀回来了!常州,就在我们的眼前。朕命令!”

王竞尧眼神变得森然可怕,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鞑子匡复汉家基业!朕命令,大军四路出击,朕自领御林军断后,在朕的视线范围内,朕不要看到一个鞑子!”

“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汉军诸将领齐声应道。

“大军四路,分兵出击,谁愿意为前部先锋!”王竞尧环顾众将厉声问道。

司马南轩一勒战马,出来道:“和尚平生只为今朝,愿领本部僧兵充任前锋!”

王竞尧却也没有说话,抽出那把铁血宝刀,奋力向前一指!

“英灵佑护,汉军必胜!”司马南轩暴雷似的一声大喝,舞动手中禅杖,带着他那不到两千的僧兵如狂风、如闪电一般冲了出去。

“汉军必胜!”在如雷的喊声中,司徒平一、铁残阳、陶亮、顾斌、这四路人马,就象山洪爆发一般,夹杂着汉人复仇的怒吼,汹涌着席卷而出……

……

汉军以铁桶般的四面合围之势,连营逼向常州,与此同时,大量的汉军情报人员,利用熟人、亲戚的各种关系,采用投书散信、化装潜入、有事离间等各种手段,对各地新附军将领进行心理攻势和策反战。在黑云压城一般的军事攻势威慑下,这一战略起的效果非常明显!一批批新附军将领纷纷带着本部人马献城投降。

八月初一,汉军司徒平一部攻破东山,八月初六光复平江;八月初二,铁残阳部强攻宜兴,斩首万余,宜兴纳入帝国版图;八月初七,陶亮部浴血奋战,在马山与敌展开激战,杀死蒙古大将脱脱儿,无锡成功收复;同日,顾斌部以林锋为先锋,率主力在直塘、支塘、鹿河连番战斗三战三捷,顺利收复常熟。而汉军总先锋司马南轩,带着两千僧兵,千里奔袭,锐不可当,直取武进。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汉军四路大军已对常州形成合围之势,蒙古在常州的守将,眼见汉军势大,不敢与之交锋,竟然弃城而逃!

大汉兴汉二年八月十五,常州顺利光复!

夜色蒙蒙,忽然上千枝火把点亮了天空,其放出的光芒甚至遮住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无数汉军士兵在黑夜里,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集结了在常州城的城门口,他们在默默地等待着什么……

十几匹骏马从夜色里出现,马匹走的步子非常沉重而且缓慢,马上的所有人,竟然都齐齐穿着白色的孝服。

“万岁!万岁!!万岁!!!”在士兵们如雷的呼声下,那十几匹马霍的停下了脚步。

王竞尧第一个从马上跳了下来,拔除铁血宝刀大声道:“全体,下马!”

汉军将领们一起从马上跳了下来,没有任何人命令,包括王竞尧在内,这些人忽然都拔出刀剑,划破了自己右臂,任由那鲜血从自己身上落下,一直落入到脚下的那片黄土之中……

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以我魂卫护大汉!

带着他的部下们,王竞尧脚步缓慢的走进了常州,这座他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这些将领们走路时候脚步是如此的轻灵,好像生怕惊醒了长眠在地下的那些忠魂一般;他们的神色是那样的肃穆,好像任何其它的表情,都是对英烈们的不恭!

“我回来了,你们看到了吗……”王竞尧怔怔地站在那儿,看着远处的黑夜,他想到了姚訔,想到了陈昭,甚至想到了王应节……忽然一阵风吹过,这个铁打的汉人,热血澎湃的大汉帝国皇帝,两行热泪从他的脸颊慢慢流下……

……

汉军进展顺利,在光复常州之后,王竞尧继续以四路大军沿大路突进,又调集何翰之水军增援,水陆大军并进,转眼之间大军已经兵临镇江城下。

镇江古称京口,在金陵以东百余里,是金陵的东大门。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险要。城后的北固山雄居大江南岸,悬崖矗然,逼江临涛,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孙权自吴迁都丹徒,号日京城,后迁建业,此处设京口镇。南朝的宋武帝刘裕,曾以京口为据点起兵北伐,战胜了侵犯中原的鲜卑人。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这里担任知府的时候,经常登临北固山,观察地势思考灭虏之计。心潮澎湃,扶栏长啸,写了写慷慨激昂,气势撼人的传世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山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不过,不管是孙权也好,刘裕也罢,这些猛如猛虎,气吞万里的英雄,都成为了过眼云烟。面对软弱无能的朝廷,不可一世的铁骑,辛弃疾同样发出了无可奈何的感叹。他不可能会想到,在他死了七十多年后,“气吞万里如虎”的汉军,又将目光投射到了北固山的青崖绿水上……

傍晚,铁残阳的人马第一个来到镇江城下,将城寨团团围住。第二天一大早,便从东南西三面发起进攻。铁残阳将带来的火炮全部架设在金山顶上,向城内猛轰不止。防守西城墙的守军,被火炮轰得头都不敢抬,正好给攻城的士卒提供了爬城的机会。等到士兵们纷纷爬上城楼,元军要想反扑已经来不及了。只用了半个多时辰,西门就被打开。汉军一拥而入,元朝守将知道再抵挡已经枉然,只得带着士兵逃了出去。而几乎就在同时,防御力量薄弱的丹阳,也落到了汉军士兵手里。

胜利攻占镇江和丹阳,扫除了金陵外围的障碍,合围之势已经固若金汤,已经到了发起总共攻的时候了。但是,王竞尧却迟迟不肯下令,只命令各军养精蓄锐,秣马厉兵,耐心等待决战时机的到来。

在王竞尧的判断中,金陵城内目前还有粮草,士气也并不低落。他准备先进行围困,等到城内粮草断绝,人心惶惶的时候不战自乱。到那时再发起总攻,可把汉军将士的伤亡减到最低。

突必达被围困在城中,感觉到势力单薄,恐怕难以长久支撑,长久思考之下,他派出大量骑兵冲出金陵,向蒙古汉将张秉昆求援。

转眼间,围困金陵已有一个多月。围困者和被围者双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变得有些躁动不安起来,也渐渐的压制不住自己的性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竞尧决定组织一些小规模的短促突击,以杀伤突必达部署在城外的有生力量。他精心挑选了两千名精锐骑兵,一律黑衣玄甲,分为了左右队,让铁残阳、司徒平一、林锋和庄剑各率一队,分别突袭城外的蒙古军队。

经过一个月的围困之后,突必达军粮行将耗尽,他派大将火正赤前去成洲运粮。

王竞尧得到消息,立刻派司徒平一前去拦截。司徒平一命人埋伏在半道之上。当火正赤率队去成洲之时,隐而不动,等到鞑子大车小车满载而归的时候,司徒平一一声令下,大队人马呼啸而出,狠砍猛杀。火正赤冷不防遭到袭击,抵挡不住,扔下了百来具实际体和所有物资狼狈逃回了金陵!

失去了粮草的突必达一筹莫展。

王竞尧认为决战的时机已到,他全部精锐集中起来。环顾左右说道:“贼势已窘,我等可趁势大举出击,拼力一战。今日打破鞑子,将使突必达不敢出城也!”

说罢,他看了看铁残阳,说道:“铁残阳可率五千人马,强行攻击敌人。且记,一旦双方交战,立刻放烟为号,自有大军随后赶来。”

铁残阳领命后,立即带领五千步骑,向鞑子营盘猛攻。

不多时,果见敌人阵前狼烟如柱,火光冲天,王竞尧马上率领千军万马冲去。汉军居高临下,如同悬瀑倾泄,顿时将蒙古军队冲得七零八落。

王竞尧马鞭向前一指,边上典霸天大喜,带着五百御林军快马冲出。冲突进敌军阵中,他挥动着手中双斧,一面发疯似的上下抡动,一面嘴里大呼小叫地骂个不停:“日你个奶奶的鞑子,你爷爷典霸天在此,不怕死的都给我上来……”骂声还没有落下,早有五六个鞑子死在了他的双斧之下,有的从左肩到右胯,竟然被他砍成血淋淋的两半。而对面的蒙古士兵,就象遇到了夜叉一样,嗷嗷叫着四散逃命。典霸天杀出了凶悍之气,敌军中只看到他两把板斧上下翻飞着,如同杀神一般!

突必达也指挥着其补种拼死力战,寸步不让。两军散而复合,合而复散,你来我往反复交战,直杀得鬼泣神惊,风云为之变色。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蒙古军队开始溃散。

王竞尧乘势纵兵追杀,千军万马如同狂澜怒涛,席卷而来,斩杀蒙古军队七千余人,俘虏了上万的人,一直追杀到金陵附近,这才收住脚步。

王竞尧立刻下令,将大营移到紧邻处不远,随时准备对金陵发起总攻。

汉军还没有来得及构筑营盘,突必达已经带着两万军疯狂冲了出来,一直驻扎在成洲,利用原来就有的工事,构筑起壕沟等等,用以抗拒汉军!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伐之最后一战(上)

就在当天夜晚,汉军镇北将军司徒平一,在自己军营中巡视完毕,刚刚想要睡下,便有一名巡营兵前来报告,说寨外有一名商贾模样的人求救,样子看来甚为着急!

司徒平一心中感到奇怪,两军交战如此激烈,怎么会有行商者前来求见,这其中比有古怪。

他连忙站起身来,传唤那人进帐。这人三十多岁,一身干净的蓝布长衫,脚下的一双靴子,已经被露水打湿,上面沾满了泥土。

等问明了情况,司徒平一大是吃惊,原来这人却是成洲守将,蒙古人火正赤手下军师。而且来意更是让人惊讶,火正赤居然是为了投降之事而来。原来金陵被困良久,突必达忧心如焚,其后火正赤又失了粮草,造成金陵城内士气浮动,竟使得突必达迁怒于部下,存了杀掉火正赤之心。事有凑巧,突必达的一个幕僚和火正赤素来交好,眼看元帅对火正赤起了杀心,急忙连夜遣人告知火正赤早做准备。火正赤一听之下大惊,左右思量无计,最后军师向其献计,如今汉军势大,不如干脆投降了汉军。

火正赤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办法,派遣军师来试探汉军意思。言明若是汉军肯收容自己,那么便在今夜可径来成洲,以三通鼓为号,自然会有人出来接应。

司徒平一闻言大喜,成洲乃是扼住外围增援金陵的咽喉要道,战略重地,且是金陵运粮路线的中转站,夺取成洲,对下一步总攻金陵至关重要。

时间已经来不及禀告皇上了,司徒平一当机立断,点齐五千人马,乘着夜色直扑成洲。

丑时末刻,兵至成洲城下。城头上黑黝黝的一片死静,昏黄的风灯下,三两个哨兵在来回游动。

司徒平一立刻命人击鼓,三通鼓罢,果然城门大开。蒙古将领火正赤带着两个儿子,和十数个士兵早已恭候在那里。就这样,司徒平一兵不血刃,取得成洲,金陵的门户被打开了!

得到了成洲使地攻击金陵的条件已经成熟。王竞尧在调整了兵力部署之后,下令强行攻击金陵。金陵历来都是重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非周围郡县小城可以相比。城墙巍峨高耸,壁立千仞。护城河宽数十丈,引水灌之,水深难测。

而金陵守将,扬州都总管突必达也非等闲之辈,为了抗拒汉军,早在金陵做好了防御准备,可谓壁垒森严。城上备有大量的飞石,重达五十斤,能抛出二百步远。

汉军以火炮轰击,但金陵城墙历经数朝数代经营,坚固程度非比寻常,整整一天的炮击,几乎耗尽了汉军的炮弹,却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效果。而突必达则下令部署,关闭四门,坚守不出。精兵强将皆登上城楼,汉军若来攻时,远则不理,待其攻到城下,特别是爬到半腰时,则万箭齐发,滚木擂石劈有猛砸。

汉军昼夜不息,轮番攻城,云梯、铁索飞虢、撞墙车、抛石车、火炮、火药等各种攻城器具全部用上,一连猛攻了十几天,竟不能克。而汉军将士伤亡颇大,有近千名士卒战死在金陵城墙之下。

正当汉军将士略略有些焦躁之时,有探马前来禀报,蒙古汉将张秉昆带着八万大军,正杀气腾腾的直奔金陵而来!

这时候的金陵,本应正是草长莺飞,花放柳舒,各种生命都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季节。但在金陵城内,却被缭绕的战云和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充满了末日来临前的恐惧。

王竞尧在兵临城下之后,命令将士在城四周深掘壕堑,高筑垒墙。以守为攻,严密封锁,断绝了城内居民与城外的一切联系。

这一来城内承受不了了,先是粮食严重匮乏,三匹绢仅能换来一升米,其次是缺盐,十匹布才能换得一升盐。接着,便是所有的日常用品皆告短缺,而金银财宝、珍贵珠宝,反倒如同草芥一样不值钱了。

庶民百姓把城内的草根树叶全部吃光之后,便开始用浮泥和着糠皮做饼充饥,吃后腿脚浮肿,成批成片地病倒,大街上到处都是死尸,苍蝇结阵而飞,蛆虫列队而爬。但就算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城内的汉人百姓也一点都不埋怨围城的汉军将士。以为他们知道,只要顶过了这一最困难的阶段,他们就能从此再不受蒙古鞑子的奴役!

就在突必达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接到了张秉昆来援的消息。就象即将溺毙在汪洋大海中的垂死之人一般,突然发现了一条小船,他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突必达打起精神,给部下鼓劲打气,要他们固守城池,坚持到最后一刻,等待城外的救星前来解围。

面对张秉昆突如其来的增援大军,汉军最高层的将帅之间,围绕着是战是退,发生了比较大的意见分歧。

军师黎师的意见是:“我大军自北伐以来时日长久,师老兵疲。突必达据城死守,难以迅速攻克。如今张秉昆大军前来,锋锐气盛。我军腹背受敌,若不顾一切继续攻城。实非善策。不若暂时退兵,稳固已得城池,等待时机!”

但是,大多数的汉军将领对这种避其锋芒,退保待机的主张坚决反对。

司徒平一第一个站出来说道:“突必达现已黔驴技穷,张秉昆不识时务,远道助之,正是天意让他们两亡之时。我大军应迅速扼守成洲,抗拒敌军,使其不得前进一步,然后伺机而动,必能大破敌军!”

典霸天突然大声说道:“对,司徒将军所言极是。突必达已经是煮熟的鸭子,不能让他飞了。张秉昆是肥猪拱门——送肉来的,也不能让他跑了。咱他妈的就来个鸭子、肥猪一锅煮,且吃他个肚儿圆!”

他的话音未落,军帐中一片轰然大笑。

笑罢,陶亮站出来说道:“突必达据守金陵,所率之兵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其今日所无奈的,只是城中缺粮而已。因此被我围困,欲战不胜,欲守难久。张秉昆的部队也很有战斗力,若是放他入城,等到鞑子缓过劲来,我大汉何时才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原?为今之计臣以为当兵分两路,一路扼守成洲,一路围困金陵。围困金陵的军队,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突必达若是出兵,不要与他交战,仅不令其逃逸为首要。据成洲者,则应死死把守成洲,等待时机与其决战,可以一战而胜。若能击败张秉昆,则金陵唾手可得!”

王竞尧也是一个主战派,看到大多数的将领都认为应该继续打下去,当即命令司徒平一和陶亮、顾斌继续围困金陵,自己则亲率五万人马,急赴成洲,扼守险要,阻挡张秉昆大军。

当夜,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王竞尧所率兵马悄悄开走。却将一座空荡荡的帐篷仍然留在了原地,军帐之内仍然旌旗招展。突必达并不知道城外汉军人马减少,只能一如平常一样固守待援。

王竞尧进驻成洲的第二天,即挑选五百精锐骑兵,亲自率领着出城向东二十余里,去观察张秉昆的军营阵势。

一路之上,碧草莹莹,杨柳依依,道路两旁苍山逶迤,葱翠如染。在一个树木密集、沟壑纵横的地方,王竞尧命令典霸天、庄剑、韩振分兵设伏。自己身边只留下了一人一骑,那就是铁残阳。铁残阳一直手执断枪,紧随于陛下身旁,寸步不离左右。

离敌营越来越近,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王竞尧却依旧谈笑风生,他看了看身边的铁残阳,忽然朗声笑道:“我执宝刀,公执断枪相随,虽百万之众能奈我何!”

铁残阳却阴沉着一张脸什么也都不说。

在离张秉昆大营还有三路路的时候,王竞尧却突然与敌军千余名游兵相遇。

敌军还以为对面的只是几个哨兵,也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不料,王竞尧却突然对着他们大声疾呼道:“大汉帝国皇帝王竞尧在此,抓住了我奇功一件!”

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大喊,不仅令敌人为之色变,就连一向喜怒不动于颜色的铁残阳也吃了一惊。王竞尧却笑道:“你的弓箭在汉军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今天就再让朕见识一次!”

王竞尧和铁残阳策马慢行,上千名敌人尾追而来。待其进入了弓箭射程范围之内,铁残阳忽然转过身来,引弓连射,敌军早有数人惨叫着跌落马下。

追兵渐渐停了下来,不再追赶。王竞尧和铁残阳却又行得更慢,并不时地以笑骂挑之。敌军重新追了上来,王竞尧和铁残阳又同时放箭!

这一来两人一比箭高下立分,铁残阳箭无虚发,那王竞尧却三四枝箭才能射中一个,弄个堂堂的皇帝陛下觉得老大没有面子。这一来,又有数十个敌人中箭而死。如此射而复返,止而复射,转眼间已有三十多名敌人死于箭下。

敌军不敢靠近,却又不忍舍弃。他们全都知道,只要抓住或者杀死了对面的敌人,那就是一场天大的富贵,甚至一生的荣华都不在话下。

这样,王竞尧像一位诱鱼上钩的经验老大的渔翁,不急不躁,平心静气的拿着鱼竿垂钓,终于将这上千敌人引进了伏击圈中。

突然,随着一声锣响,大将典霸天、庄剑和韩振各率人马,怒吼狂叫着从三个方向冲杀过来。敌军登时大乱,混乱中也不知汉军有多少人马,一个个心惊肉跳,抱头鼠窜。

跑得快的一溜烟的跑回了大营,腿脚稍微慢些的都被当场杀死。这一次的伏击,杀死敌军三百余人,俘虏了一百多人。王竞尧顺手牵羊,在看似鲁莽,实则精心设计之中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让汉军将士大是欣慰。

晚饭后王竞尧连夜修书,派人送给了张秉昆,信中写道:

“公本为一汉人,奈何为虎作伥,今大汗帝国天兵至此,若不及早投降……”

看完了信件的张秉昆勃然大怒,对左右愤然骂道:“王竞尧这个天杀的贼,先使人冒充我的儿子,接着又如此羞辱于我,他日必擒此贼!”说完就把一封信扯得粉碎。

说归说,骂归骂,但他自己心里却清楚。这个王竞尧打仗已经有利于诡异了,缺身下将领如云,个个能征讨善战,足智多谋。自己若是一个不小心,只怕连老本都会赔光。

自此,张秉昆屯兵于成洲以东,不敢贸然出击。王竞尧也乐得一路平安无事,也不进逼,双方相峙于此,一晃就是十多天过去。

不久,王竞尧得到消息,张秉昆的运粮部队押送数百车粮食,正在向战场这边运来。

张秉昆的部队在此逗留已经接近二十天了,所带粮草也都出得差不多。后续粮草能否及时运到,直接关系着军心的稳定和战斗力的强弱。

王竞尧决定劫持这批粮草。但这却不是非常好办,若是出动大股部队前往拦截,必然会被张秉昆知道,他会不顾一切地回师相救,弄得不好会让自己遭到伤亡。若只怕少量军马前往,如同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在一仗只能智取,不能强攻。想了会,王竞尧叫进了降将火正赤。

见到了火正赤后,王竞尧也没有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道:“你来我军中,今有一桩天大的功劳于你去做,你倒敢也不敢?”

火正赤跪倒在地说道:“请陛下下令,火正赤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他来了汉军中有段时候了,不过那些汉军将领看他鼻子不是鼻子嘴巴不是嘴巴的,这也让他整日坐卧不安,总想着立上那么一两件功劳出来。

“可没有那么严重,弄好了甚至可以不亡一兵一卒。”接着,王竞尧把自己的计划仔细说了一遍。火正赤听的连连点头,觉得此计缜密可行,决然不会出了什么岔子!

第二百八十三章 北伐之最后一战(下)

当夜,以降将火正赤为首,汉军大将陶亮冒充其副手,点选三千名精锐士卒,全部换上新附军的盔甲,打上新附军的起旗帜,在夜色中悄悄的趁着夜色离开了成洲!

张秉昆的运粮大队,由大将侯漭率数千名将士押运,二百多辆满载谷米的大车居中而行。两侧护行士兵都荷枪实刀,戒备森严。

侯漭深知这些粮草都是前线军队的性命根子,若有任何闪失,自己这颗脑袋只怕很难保住。因此一路上小心翼翼,高度警觉,一有风吹草动,全军上下立刻弓上弦,刀出鞘,随时准备和敌人拼命。

行了半日有余,忽然看到前面隐隐奔来一哨人马,侯漭只觉得心中乱跳,急命粮车停住,将士都攥紧了兵刃,准备拼死格斗。

可待到人马靠近之后,才看到都是自己人,当先一员将领正是防守成洲的蒙古将领火正赤。那时通讯不便,所以成洲虽然已经落到汉军之手,张秉昆的部下却并不知道这乃是火正赤献城所为,只当是汉军尽力攻下。

侯漭长长松了一口气,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却看到对面士兵刀枪出鞘,严阵以待,当先一员大将纵马跃出。厉声道:“我乃火正赤将军麾下大将石亮,来者何人?”

侯漭生怕引起误会,急忙高声叫道:“我们是张秉昆将军的运粮队伍,火正赤将军,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侯漭!”

火正赤来到面前,跳下马来说到:“果然是侯将军,自从成洲被攻破之后,我带着残部一路昼伏夜行,刚才遇到你们,还以为又是汉军。侯将军这是要到哪里去?”

“小将奉着张将军命令,运送军粮,今若有幸得到将军协助,末将感激万分。”想到一路凶险,侯漭动起了蒙古人的脑筋。

火正赤满口答应,他与火正赤一起押送着粮车前行了有三四里路,朝西南方向出现一条岔道,火正赤在马上说道:“前面不远处是荣县,县城虽然为我军所占,但城外却常有汉军围城,若被他们发现,必然弃城而来抢粮,徒惹麻烦,不如走次岔路,绕道而行是为上策!”

侯漭迟疑了一下:“绕行需要多远?”

“不过多行十几里路。”边上那石亮说道:“宁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