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荐中华(西方)-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屁!”还没有等他说完,忽必烈就怒喝道:“你们要骗朕到什么时候,现在的蒙古军队已经不是昔日的军队,现在的汉人军队,也早就不是当年的士兵!”
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
忽必烈的勃然大怒,让桑哥浑身一震,哪里还敢说话,急忙退到了一边,垂手低头,再也不发一言一字,只等着皇帝的继续训斥。
“安童,你是朕的老臣了,你说说看,目前的战局,对咱们非常不利,朕应该如何处置?”沉默了一会,忽必烈将目光投向了安童,问道。
安童大着胆子说道:“陛下说的不错,虽然我军人数上占据优势,但今日之蒙古士兵,已无法同往日相比。不要说新附军和色目军,就连咱们自己的蒙古士兵,也无法保证军粮供应,士兵们连肚子都吃不饱,又如何指望他们能为朝廷效力?臣以为,目前非常时期,皇上应当将内库之中所有财物全部拿出,以激励士卒,为天下表率。又应命我大元所有属地里的富豪大臣们,捐献出其一半家产,以支持朝廷度过此次难关……”说到这,他明显迟疑了下,咬了咬牙说道:“尤其是那些僧人们……”
忽必烈一下沉默了下来,他也知道,自己自从登基以来,不断地赏赐着那些喇嘛,国库收入每年有一半流进了他们的口袋,说这些喇嘛富可敌国,那恐怕还是轻的。但真要让他们捐献出家产,他们又会不会答应呢?这些喇嘛与朝廷和朝廷中的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做不好的话,只怕又会激起一场变乱。
正在他矛盾的时候,忽然看到张傲云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见到忽必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放声大哭道:“陛下……陛下,昨日夜间,国师……国师大人,被长生天召去了,八思巴大师他……他坐化了……”
这消息恰如石破天惊,震得忽必烈脑子里一阵阵发晕。他在龙椅上都几乎坐不稳当,双手紧紧抓住了把手,这才勉强稳住了身形。
从去年入冬以来,国师八思巴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靠着福寿膏的支撑,这才勉强活着。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国师的离开,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但忽必烈的心里,总想着八思巴法力通天,说不定就会有什么奇迹发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八思巴不光是他,也是整个朝廷的精神支柱。本来在忽必烈的设想里,要想平息白公驼顶鬃的事情,还得等八思巴身体好了之后,大大出上把力,现在连国师也死了,自己又还能再指望谁呢,难道这真的是长生天的意思吗?
跪在地上的张傲云,悄悄看了眼面色死灰的忽必烈,冷冷地笑了一下。本来按照八思巴的身体,还能再拖个一年半载的。但从任晓晟那发来的命令,是要加速八思巴的死亡,在北伐开始之后,在精神再给忽必烈和蒙古人狠狠地一击。
现在张傲云成功地做到了,二次北伐即将开始的消息,让他兴奋不已。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他实在已经呆够了。有的时候,张傲云也觉得自己每天的日子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早晚有一天精神将要崩溃,现在出头的日子也许很快就会到了。
“传旨……”处于哀伤中的忽必烈抹了抹眼睛,强打着精神说道:“国师八思巴蒙长生天召唤,已经去了天上。朕,朕要为他举行个风风光光的送别仪式……”
“陛下!”安童一听就急了出来,大声说道:“现在战局紧张,朝廷用度艰难,若再为国师之事耗费金钱,无异于又要消耗数十万之巨,在这样的时候断然不可。臣以为,这事倒是个收缴喇嘛财产的契机,陛下正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命令那些喇嘛贡献财产,为国师超度,如果他们还是不肯的话,那么陛下就能名正言顺的……”
“不要再说了。”忽必烈疲倦地打断了安童的话:“朕现在心里的哀伤无以言表,又怎么能再去惊扰国师的弟子同门?这事以后不要再提了。至于筹措经费之事……”忽必烈想了一下,说道:“打开国库以及朕的内库,将所有财物都拿出来充当军费,另外。关押在各处大牢中的犯人,除了谋反之罪以外,只要依罪行轻重,交纳金钱,就可以赎回自由之身。”
安童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再劝了。陛下虽然自从摆脱了福寿膏,呈现了励精图治的气象,但在某些事情上,却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现在的皇上,已经再也无法回到当初那个英明神武,指挥若定的大汗了。
而这个时候的桑哥心中却是一阵窃喜。前段时候,他收下了阿哈巴蓍的一千两黄金,以求保全其主人脱不花的性命,他正想着如何为脱不花开脱,没有想到这机会一下就出现在了自己眼前,甚至都不用自己开口。
忽必烈站起了身,看着底下他的大臣们,好像一下子又恢复了当初征战疆场的豪情:“其实这也没什么,朕就不相信会输给王竞尧。了不起朕也将御驾亲征,与那王竞尧在战场上一决雌雄,轰轰烈烈地打上一仗!”
说到这,他挥了挥手:“朕累了,你们都先回去吧,有些事情,朕要好好地想想。”
他离开这里的时候显得老态龙钟,甚至脚步都有些蹒跚。那些蒙古的大臣们在后面看着,叹息不止。其实忽必烈虽然没有看到他们的表情,但他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着些什么。可是他自己不想去想,也不愿意去想……
当他来到自己的后宫,看到皇后南必,儿媳阔阔真和孙子铁穆耳,这才觉得心情稍稍舒畅了一些。自己的几个儿子,两个死了,另外两个已经指望不上了,这个孙子已经是他唯一的寄托,将来这个朝廷,会全部交到铁穆耳的手上。
“陛下,您来了。”三个人看到忽必烈进来,急忙迎上前去,说道。
忽必烈强打着精神,微微笑了一笑,摸了摸已经二十岁,成为大小伙子的铁穆耳的脑袋,笑着说道:“现在还喝酒吗?”
铁穆耳这人在忽必烈看来,什么都好,可就有一样,嗜酒如命,为了这事,忽必烈和他的母亲阔阔真不知道劝戒了他多少次,可总也不见得他能够彻底戒除。到了后来,忽必烈有些生气,在自己戒福寿膏的时候,也下了死命令,让铁穆耳和自己一起戒酒。
铁穆耳恭敬地说道:“回爷爷的话,铁穆耳现在已经滴酒不沾了。”
“好,好,有志气。”忽必烈觉得心情大好:“咱们蒙古人就得这样,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够做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到咱们。”他想了一下,说道:“爷爷也不怕把实情告诉你,现在天下乱得很。王竞尧那个逆贼,已经准备和咱们大干一场了,爷爷准备御驾亲讨,等爷爷离开大都之后,这个朝廷可就要交给你了。”
在边上的阔阔真听了心中一喜,这等于是皇上彻底放权了,她急忙以目视自己的儿子。谁想到铁穆耳却好像没有看到母亲的神色,说道:“爷爷,您要是御驾亲征的话,铁穆耳愿意陪着爷爷一起上战场,和那些汉人见个死活!”
忽必烈心中大喜,这才是他想看到的未来的蒙古大汗,大元朝的皇帝:“你很好,比你的叔叔们强多了。可是,你要记住,镇守住京城,和上战场打仗是一样重要的。爷爷在战场上与反贼厮杀的时候,只要想到在后面有你这么样一位孙子在,心中就会放心不少。”说到这,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一片黯然之色。
“爷爷,您准备怎么处置脱欢叔叔?”铁穆耳少年心性,完全没有顾忌到忽必烈的感受,居然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急得阔阔真在一旁连使眼色。
忽必烈眉头皱了一皱,随即和颜悦色地说道:“正好,爷爷可以告诉你治国之道。目前咱们的主要敌人是汉人,而不是脱欢。爷爷看脱欢造反,其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自保,这从他打败了八喇海之后的举动就可以看出。爷爷准备,下旨正式封他为漠北王。”
他的话让室内的人都吃了一惊,大汗不光不追究脱欢谋反的罪行,反而还要正式册封。倒是铁穆耳像是明白了什么,一边思索着,一边频频点头。
“陛下。”南必犹豫着说道:“如果不对脱欢这样的罪行以示惩处的话,恐怕将来会有很多人为之而效仿。臣妾一介女流之辈,但尚以为不可。臣妾认为应该立即调集重兵,对脱欢进行围剿,以稳定住漠北的局势,毕竟,那里才是咱们的老家……”
阔阔真听了也不断点头称是,她是坚定地站在皇后这一边的。要想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就必须除掉脱欢这么一个大敌,否则,将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正因为那里是咱们的老家,所以我才不得不这么做。”忽必烈叹息了声,接着坚定地说道:“但是,早晚有一天,朕定要亲手抓住这个逆贼!”
第三百八十八章 玉树大战
兴汉五年三月初六,当第一缕阳光铺洒到大地的时候,江苏、安徽、湖南、四川四地,三十五万汉军将士,已经完成了战前的准备,整装待发!
三十五万汉族的好儿郎们,手里紧紧握着雪亮的刀枪,在初春阳光的照射下,兵刃闪着森森的寒光,照射得人眼睛都无法睁开。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骄傲,他们傲慢地将头高高抬起,就如同一群即将放出笼子的猛虎一般。
在四川、在湖南、在安徽,以司徒平一、陶亮、顾斌为首的所有汉军将军,都在注视着竖立在正当中的一根竹竿,当竹竿的影子到达一定长度的时候,北伐的光荣时刻也将到来。太阳在慢慢地升起,竹竿的影子在慢慢地拉长。这些久经战阵,见惯了生死的汉军将领们,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心里居然都有了一些紧张。
数万的大军没有人开口说话,整个队列中鸦雀无声。偶然有几只飞鸟经过,好奇地向下面看了一眼,显然也被这紧张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急急忙忙扑棱着翅膀飞离这里。
在江苏和山东的交界处,八万汉军,三万御林军整齐地排列在那里。大汉帝国皇帝陛下王竞尧,穿戴着黄金琐甲,右手紧紧握着腰间的铁血宝刀,如同一枝标枪一般挺拔地站在士兵们的对面,在他的身边,是忠勇的汉军大将铁残阳,是无畏的汉军将军韩振,是热情骄傲的汉军少年将军陆勇……
而在王竞尧的身后,是一尊巨大的神像。这尊神像,手中拿着一柄长矛,拿着长矛的右手高高向着远处举起,目光中似乎流露着无比的坚毅,天下间好像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摧毁他必胜的斗志。
――帝国护国军神,冉闵大帝!
太阳终于高高地升上了天空,看着竹竿延伸出的影子,每个人都几乎屏住了呼吸,只觉得心跳得是如此厉害。
王竞尧忽然拔出铁血宝刀,向上一举,然后转身以刀撑地,单膝跪下。随着皇帝陛下的这个举动,所有的汉军将士都学着皇上的意思,以单膝跪地,目光注视他们他们面前的军神,冉闵大帝的那尊神像。
“护国军神在上,鞑子乱我中原,杀我百姓,欺辱汉人已余数十年。今王竞尧不才,自领大元帅之职,北伐中原,恢复我汉人江山。凡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驱逐暴元匡复汉家基业,王竞尧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军神!若军神在天有灵,佑我汉军,佑我大汉!”
“军神有灵,佑我汉军,佑我大汉!”十一万汉军将士,齐齐地大声说道,声音震天动地,排山倒海,像是要让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
一片铠甲抖动声中,汉军将士全都站了起来。王竞尧看了一眼这些忠诚的士兵,以刀在空虚辟一下,厉声道:
“大哉中华,巍巍河山;北伐中原,我军必胜!”
“北伐中原,我军必胜!”
王竞尧翻身上马,战刀向前:“朕战刀所指之处,皆是战场;朕马蹄所踏之地,皆是我等流血之所。汉军威武,天下归心,北——伐!”
“北伐!”
几乎就在王竞尧发出一声巨响的时候,江苏、湖南、四川和安徽四地的三十五万汉军将士,六十万民兵,几乎都同时发出了这一声让日月为之失色的呐喊:
――北伐!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三月初六,帝国皇帝陛下王竞尧自领天下兵马大元帅,督四地汉军北伐,史称“二次亲征之战”。而汉人光荣而骄傲的一刻,也从这一天开始。
三月初六当天,汉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兵出四川,率先与鞑子交锋。其麾下第一骁将,镇中将军,骑兵大将林锋,马踏青海。三万骑兵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先在文成公主庙附近与敌激。林锋先以众击寡,以三万破一万,生擒鞑子万户长失吉忽突鲁。接着又在隆安摊鹤群以寡击众,以三万战五万,大破五万新附军和色目军联军!
三月十一,林锋之骑兵与鞑子主力,蒙古大将秃马锑指挥的三万青海蒙古精锐相遇于玉树一线。秃马锑乃蒙古安插在青海的大将军。其战法骁勇,为人精明。麾下的三万骑兵,皆久经战阵的战士,虽军粮不济,士气稍显低落,但其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视。
而作为皇帝陛下寄予厚望的林锋之骑兵部队,自从成立之初,皇帝陛下就对其寄予了深切厚望。在王竞尧看来,只有组建了一芝足以与鞑子骑兵相媲美的部队,那才可以真正的说,汉军已经完全壮大起来。
深知这一点的林锋,并不敢怠慢。他命令部下暂缓进攻,在玉树驻扎,与鞑子骑兵隔营对望,随时寻找战机准备出击。而作为对手的秃马锑,也大为惊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汉人竟然会训练出了一芝如此精锐的骑兵。其强大的战斗力,就算相比于蒙古骑兵,也不遑多让,所幸的是,看来汉人的骑兵部队并不是太多,这也算是自己的幸运了。
三月十三日,对峙了整整两天,彼此间耐心都逐渐消失的汉蒙两支主力骑兵部队,终于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双方在玉树摆开阵势,虎视眈眈,尽遣主力于战场之上。六万名战士,六万名骑兵,各自牵住战马的缰绳,拔出腰间的战马,彼此对视,只等着主帅的一声令下,一场大型的骑兵厮杀,即将展开。
在平定云贵战役中立下卓越战功,此时被司徒平一分配到骑兵部队中的少年将军郭羽,催动战马,来到林锋身边,低声说道:“将军,这秃马锑,听说在蒙古军中是员出名的勇将,屡立战功,甚得忽必烈喜爱,这次倒是咱们的劲敌了。”
林锋点了点头:“不错,此人的名字我也听说过。自从陛下命令我组建骑兵部队以来,虽然训练日久,前段时候又取得了几场胜利,但这战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只要击败了对面的敌人,除了能让咱们的部队大大增加信心,青海全境将皆落朝廷之手。”
他湖头看了眼士气高涨的部下,缓缓拔出军刀,向前一指,厉声道:“骑兵者,是闪电,是迅雷,有进无退。大汉帝国,骑兵,前进!”
一声令下,在林锋的率领下,三万汉军骑兵,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向前冲去。对面蒙古骑兵见到这样的情况,哪肯示弱,蜂拥着也向对面的敌人冲来。
转眼之间,六万骑着战马的战士,就在这狭小的战场,展开了一场浴血厮杀。马上的骑士发出阵阵的叫声,战马发出声声嘶鸣。鲜血在天空不断飞洒,战刀相交发出的响声,就好像谱写出了一首最壮丽的战场乐章。
林锋的刀下,不知道杀死了多少鞑子,他的左臂也多了一道伤口,但这时候的林锋,好像完全忘记了疼痛一样,只顾睁着血红的眼睛,挥动着战刀一次又一次地砍下。抽空时,他看了一眼身边,郭羽也像头猎豹一般,在鞑子军中往来冲突,看不到半点害怕的样子。
汉蒙两军势均力敌,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个个骑士从马上载下,生命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倒在地上的战马,努力的想要爬起,但挣扎了一会,终究还是放弃了努力,发出一声声的悲鸣,倒在血泊中再也一动不动……
拼杀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战场上的局势突然发生了改变。那么蒙古起身座下的战马,好像承受不起如此高强度的拼杀,奔跑的动作忽然缓慢了下来。无论马上的骑士如何鞭策,那些战马却始终也无法提起精神来。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正杀得兴起的秃马锑,见到这样的情况不禁勃然大怒。
一名百户长上来说道:“将军,人都无食,何况战马乎?我军断粮已久,现在兵困马乏,士兵虽然竭力作战,但战马……战马已经实在疲倦了……”
秃马锑面上一片死灰,这样的情况是过去无法想像的。这时候他像战场上看了一眼,只看到汉军将士越战越勇,而自己的部下却疲态毕露,尤其是那些战马,大多已经裹足不前。
“天意,天意。”秃马锑喃喃地念叨了两声,只觉得眼眶有些湿漉漉的:“我虽然想以身报国,奈何天要亡我,是之奈何,是之奈何!”
“将军,不能再战了。”那百户长劝道:“小将建议应当立即退出战场,收缩兵力,在其它地方组成防线,以阻挡汉人的进攻。”
秃马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忽然看到对面一员汉军将军,策动战马向自己冲来。这将骁勇无比,稍稍接近他的蒙古士兵,当场非死即亡。
“汉人实在太嚣张了。”秃马锑勃然大怒,挥动着战刀厉声道:“就算要退兵,也先等我杀了这个汉人再说。汉将,大将秃马锑来也!”
第三百八十九章 昆仑大捷
那如旋风一般冲上来的,正是汉军骑军大将林锋。他也不知道面前的敌人就是鞑子的将军,冲到秃马锑面前,看准了敌人,当头就是一刀砍下!
秃马锑见敌将来势汹汹,不敢大意,奋力举刀向上迎去,“叮当”一声巨响之后,两匹战马同时发出了“咴咴”嘶鸣,都往后退了几步。林锋斜着眼睛看了面前的鞑子一眼,鼻子里发出了一声冷哼,手中的军刀,暴雨一样的向着秃马锑一刀接着一刀砍下。
就在两员主将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汉蒙两支骑军间的较量已经分出了高下。那些蒙古士兵虽然有心杀敌,但座下战马却已到了体力的极限。到了后来,蒙古军中不断的有战马失蹄,马上的骑士猝不及防,纷纷摔落于地。汉军将士哪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刀砍鞑子,马踏敌将,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开始迅速向汉军一方倾斜。
那秃马锑看到这样的状况,越打越是心惊。林锋却意气风发,到了后来,趁着秃马锑稍一疏忽,猛力一刀,竟然将秃马锑一条右臂生生砍了下来。秃马锑发出一声惨叫,拔马就向后败走。林锋正待追赶,却被两名鞑子纠缠住,这才被秃马锑拣回一条性命。
当暮色低垂的时候,战场上的较量终于分出了胜负。三万蒙古骑兵全线溃败,六千余人倒在了血泊之中,五千人多成为了俘虏。而汉军骑军的损失,也达到了四千余人。虽然四千人的伤亡让林锋心疼不已,但看着战场上满地的尸体,林锋的嘴角却露出了笑意。
在汉蒙间的历次战役中,虽然蒙古人数次遭到挫折,但在骑兵间的正面较量中,却从来没有落过下风。而在这长史称“玉树大战”的骑兵决战中,蒙古人却遭到了完败。当然,平心而论,蒙古人实际上并不是败在士兵的战斗力上,而是败在了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之间。一支连饭都无法吃饱的队伍,又焉能不遭到失败?
但是,也正是通过“玉树大战”,汉军骑兵逐渐消失了对蒙古骑士的畏惧,在此后对青海等地用兵的过程中,这支精锐的汉军队伍越战越用,在林锋的率领下,如风,如电,纵横在各条战线,成为汉军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
兴汉五年三月十四日,镇平将军蔡戌中,率领三万汉军,接连强行突破通天河,沱沱河,兵锋直指昆仑山口。而一路败退至此的秃马锑,以昆仑山口天险为中心,在其周围布设下四万重兵,以其在此阻挡住汉军锐利的攻势。
到达昆仑山口的蔡戌中,为了不让敌人组成完整的防御阵型,在第一时间就指挥全部汉军将士对昆仑山进行强攻。在这场“昆仑之役”中,三万汉军将士,在镇平将军蔡戌中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对着敌人的防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冲击。
就在鞑子阵地摇摇欲坠的时候,秃马锑表现出来了他的凶悍,他用自己残存的一只手,亲手斩杀了两名带头逃跑的色目将领,厉声道:“此地一失,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秃马锑今日决意战死在此,以报答大汗厚恩,有敢退后者,皆死!”
在秃马锑以死明志的激励下,那些鞑子士兵重新焕发起了战斗的勇气,他们驱使新附军和色目军的士兵挡在第一线,并由蒙古士兵接连对汉军进行了几次反冲击。
战场上的局势一时呈现出了白热化的趋势,双方在狭小险峻的战场上不断拼杀,谁也不肯退后半步,此时战场上已经并不仅仅是双方将士战斗力的搏杀,而变成了意志的较量,只要任何一方稍稍出现胆怯,都将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局。
蔡戌中看到这样的情况,回首环顾身边众将,将马鞭指着前方道:“鞑子嚣张,诸将谁敢与我冲突敌阵!”
话音未落,麾下牙门将军唐天猛已经一马当先,领本部士兵两百人风一般地冲了上去。这些汉军将士才一接触敌阵,一个个都嗷嗷叫着,瞪到了血红的眼睛,将手中的兵器拼尽全力向对面的敌人狠狠地扎了下去。
牙门将军唐天猛亲手劈杀了几名鞑子,自己胸前,腹部多处受伤,但整个人都变成血人一般的唐天猛,却好像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一样,转首一看,看到自己两名部下被四五个鞑子纠缠着,当时厉喝一声,抖动手中大刀,只转眼之间就已与这几个鞑子战在一起。
看到这二百汉军将士骁勇如此,秃马锑急忙调集自己的亲卫主力三百人接战,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这股敌人,避免战场局势出现动荡!
“此时鞑子主力皆在正面战场,左翼乃色目人把守,正是我军良机。”蔡戌中冷静地判断着战场上的局势,说道:“此时只需领一军,突袭鞑子左翼,一旦左翼被破,鞑子必乱。”
“末将罗林愿往。”不待众人反映过来,安东将军罗林已经抢先大声说道。
蔡戌中向他看了一眼,知道这罗林和张涛二人,乃是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麾下两员爱将,是司徒平一的左膀右臂,当日凤凰山一战,天下闻名。这次为了加强蔡戌中处的力量,司徒平一忍痛割爱,将其调拨到了蔡戌中手下。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蔡戌中点了点头:“一旦突破色目军防线,立即对鞑子侧翼进行强袭。务必要大胆谨慎行事。”
罗林大声应了声,以麾下两千汉军将士,潮水一般的向色目人蜂拥而上。本来住战场就集中在汉蒙两军士兵的拼杀之间,色目军和新附军的防线都未遭到冲击,那些色目人轻松无比,一个个对着战场上指指点点。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到几千汉军凶猛地向他们冲来,一时之间都乱了手脚。在色目将领的大声吆喝之下,这才勉强举起了兵器。
色目军本来就是被蒙古打败的那些西域国家组织起来的士兵,战斗力和新附军相比还要不如,在罗林指挥的汉军强力冲击之下,只不消半个时辰,整个阵地已经彻底溃败。大批的色目人,叫嚷着扔下了手中的兵器,纷纷向后扭头就跑。
色目人防线的被突破,对于昆仑山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在正面战场浴血搏杀中的蒙古士兵,在自己的侧翼忽然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惊慌中,看到几千汉军将士已在自己的侧翼冲杀而来。在两面夹击之下,蒙古人阵脚挫动,士兵们的脸上露出了畏惧。
见到这样的情况,一直注视着战场上局势的蔡戌中,果断亲自指挥着所有的预备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此时蒙古人节节后退,汉军将士步步紧逼。昆仑之战将以汉军取胜,已经是无可逆转的事实。
就在这个时候,给蒙古人致命一击的情况发生了。负责右翼防线的新附军,在情报处的长久策划之下,于战局最为关键的时候战场起事。两万新附军将士,齐齐将白布包扎在右臂,呐喊着掉转枪口,对蒙古人阵地进行了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
“此天亡我秃马锑,天亡我蒙古。”见此情景,秃马锑已经知道战况无法挽回,他惨然一笑,对身边的副将说道:“秃马锑决心以身殉国,麻烦你带着我的首级冲出重围,如果有命见到陛下,就告诉陛下秃马锑已经尽力,今失青海,只得以死请罪!”
身边副将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秃马锑抽出战刀,用左手对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当时就气绝倒地。那副将久随秃马锑,感情深厚,见此放声大哭。半晌后,抽刀割下秃马锑之首,小心收好。就在他才站起来之时,只能到边上一声暴雷似的大喝:
“汉军大将罗林在此,鞑子授首!”
那副将惊慌之间,就看到面前寒光一闪,他只觉得胸口一阵巨疼,一个人就慢慢倒了下去。在血泊中挣扎了会,不再扭动,追随他的主人秃马锑而去。
昆仑之战结束了,血腥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散,地上伤兵的哀号不断传到人的耳朵之中。此役蒙古军中两万新附军战场倒戈,五千色目军溃败,一万五千蒙古士兵全军覆灭。
但同样汉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当清扫战场的时候,蔡戌中看到了自己的爱将唐天猛,这员一直冲杀在第一线的将军,此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他浑身上下到处都是伤口,一条右臂仅仅带着一丝皮肉,软软地搁放在地上。那张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带着一丝遗憾……一直到死的这一刻为止,唐天猛的眼光还在看着北方……
蔡戌中蹲下身子,轻轻地为了合拢了眼睛,他看了眼周围,眼睛里觉得有些湿润。北伐,北伐,为了这一目标,在未来的战争里,还不知有多少英勇的汉军将士将为此而献身!
第三百九十章 释罪
兴汉五年三十二十一日,汉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以安镇将军张涛为前部先锋,度过黄河源口,二十六日,格尔木、德令哈相继被汉军光复!
四月初一,司徒平一亲手组织祁连山战役,四月初六,在青海大战中立下卓越功勋的汉军名将蔡戌中、林锋、罗林、张涛、郭羽等人相继抵达祁连山,已对祁连山一线,蒙古人最后的残存之敌形成了合围之势。
初八,蒙古残军指挥巴达憾请降,为鲁国公司徒平一所拒绝。这让蒙古人震惊不已,战场投降,历来为敌人指挥官所最乐意看到的事情,但这汉人将军,却断然拒绝。难道汉人想继续付出血的代价取得的胜利,这才会觉得开心吗?
其实,巴达憾并不知道,在这一刻,司徒平一想到了自己忠诚的部下,那惨死在鞑子军中的丹阳三十六骑,他要用这些鞑子的鲜血,来祭奠丹阳三十六骑的在天英灵!
初九,汉军完成攻击准备,司徒平一以蒙古降将畏芜儿为先锋,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