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西方)-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足足一个多时辰牵肠挂肚的等待,忽然在王宫的西南角方向,爆发出了士兵的一阵欢呼。接着几名士兵押着一个女人来到丁忠连面前,丁忠连仔细看去,这女人正是忽都鲁揭里迷失。只不过这时候的忽都鲁揭里迷失满前肮污之物品,可全然没有了半点王后的风采。

原来,当起事士兵攻击王宫之后,海蒙度唯恐王后有失,将她藏到了马厩之中,听着外面连天的厮杀,忽都鲁揭里迷失心中胆战心惊,最后却终于还是落到了汉人的手中!

抓获了忽都鲁揭里迷失的丁忠连显然心情极好,他笑了一下说道:“王后,你是堂堂的一国之母,怎么屈尊躲到了马厩之中,万一让你的臣民知道,岂不是堕了蒙古人的名声?”

忽都鲁揭里迷失狠狠地看着面前的这个汉人,就在一天前,这汉人万户在自己的面前还温顺得像一只绵羊,但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他居然耀武扬威的站在了自己的面前,活像他才是高丽的国王一样。

“丁忠连,你这个奴才!”忽都鲁揭里迷失死死地盯着他说道:“用不了多少时候,我蒙古大军就会马踏高丽,把你这个以下犯上的奴才身上的肉一块块地挖下来,以祭奠我死难的蒙古勇士!”

丁忠连大笑起来:“蒙古铁骑?在你们的蒙古铁骑到来之前,或许我会先把你杀死。我一个小人物,能有王后您陪葬,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难道你忘记了在大都的家人了吗?”忽都鲁揭里迷失忽然阴阴地说道:“我向你保证,只要大汗知道了你谋反的消息,你猜你的家人会怎么样?丁忠连,我知道你是受到了你的下属唆使,趁现在悬崖勒马,你还能有一条活路……”

丁忠连沉默了下来,是啊,在大都还有自己的满门大小,自己这么一反,只怕他们性命全部难保。他回头看了眼周围兴高采烈的起事士兵,苦笑了下。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这时候,谢庭南带着士兵已经将王宫全部搜索了一遍,被带到丁忠连面前的高丽国王王愖还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王后弄成了这个样子,他居然还好奇地凑上前去问了句怎么回事,结果被本来就心情烦躁,凶悍泼辣成性的忽都鲁揭里迷失反手一个巴掌,打得王愖眼冒金星。也是忽都鲁揭里迷失气糊涂了。不管怎么说,王愖都是高丽的国王,忽都鲁揭里迷失在高丽人面前如此殴打他们的国王,对高丽人来说都是最大的侮辱,要放在平时他们或许不敢出生,但现在彼此的身份却都是一样的俘虏!

忠心耿耿的高丽禁军首领田义来上前一步,用身上护住了王愖,厉声说道:“王后,你身为国王之妻,又是一国之母,怎可以对国王如此无礼,如此不守妇道?你当我高丽人真的如猪狗一样被你欺负的吗!”

忽都鲁揭里迷失简直要气疯了,丁忠连造反也就算了,现在连个小小的高丽禁军指挥也敢对自己大呼小叫。若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够脱身,必然要血洗高丽,将这些不分尊卑大小的人全部杀死在自己面前。

王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短短几天时间,平壤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新附军的士兵全部都造反了,蒙古人在此已经失势,这不免让他腰杆一下硬了起来。王愖大着胆子冲上两步,对着忽都鲁揭里迷失就是正正反反几个巴掌,打得这蒙古女人捂着脸怔怔的不敢相信在自己的面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正在这个时候,郝文谦匆匆过来,将丁忠连拉到一边,低声耳语了几句,丁忠连顿时面色大变,身子也微微有些颤抖起来。

原来,就在起事军队控制住王宫的时候,一件不在计划中的变化突然之间发生了,从中原方向来的蒙古援军,无巧不巧的在今天抵挡了平壤。这支由蒙古元帅伯颜亲自领兵,总兵力为两万蒙古士兵,三万五千新附军士兵的增援部队,其先锋已经抵达平壤城下。

亲自把守着城门的郝文谦,一看大事不对,急忙命令士兵紧闭城门,不许放一兵一卒进城。

“你误了我的大事!”丁忠连跺着脚说道:“那伯颜根本不知道平壤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若是大开城门,诱他进城,我等可以一举而擒之,大事可以定了。现在你紧闭城门,伯颜何等老奸巨猾,一看必然知道平壤有了变故……”

郝文谦呆在了那里,他实在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只看到伯颜势大,不敢放他进城,却想不到元帅心中还有这么番盘算。伯颜一旦大军围困平壤,这等于是误了城中三千兄弟的性命。

“元帅,郝文谦对不起你,对不起城中的兄弟。”郝文谦“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痛哭流涕地说道。

丁忠连长长叹息了一声,将他扶了起来:“也不能全怪你,事情发生得突然,谁也想不到。现在事已至此,我等只有死守平壤。只希望联络汉军的兄弟,能够尽早回来。否则,只怕三千弟兄全部都得血洒平壤。”

当蒙古大军抵挡平壤的消息在起事军中传开的时候,这些起事士兵一片惊慌。他们没有想到蒙古人来得如此之快,现在外面有几万大军,城中只有三千人,连跑都没有地方跑。起事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在一瞬间被冲得一干二净,整个起事军中都笼罩在了一片悲观绝望的气氛之中。

那些本来起事意志就不坚定的人,更加开始在军中散布流言,鼓动士兵捉拿住丁忠连、谢庭南等人,救出王后,将他们交给蒙古人,或许能换取一条性命。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无退路的丁忠连果断将这些人抓了起来,又将所有的士兵召集起来,他看着这些畏惧害怕在脸上表露无疑的士兵,平静地说道:

“要说害怕,其实我最害怕,因为我的父母妻儿都在大都。就算我们能活下去,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可是我现在一点也不后悔,我丁忠连跟了蒙古人那么多年,立下了无数的功劳,也得到了很多的赏赐,但是唯有今天,我觉得心里面特别畅快,为什么?因为我丁忠连当了一辈子的汉奸,被别人戳了一辈子的脊梁骨,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在我的家乡,村子里的人已经把我的名字从族谱里划去了,再也不认我这个丁家无耻的后代,我就算死了也进不了祖坟!

现在好了,咱可以挺起胸膛堂堂正正的做人了,做回咱们自己真正的身份,汉人!人总免不了一死,可我总想着得有个体面的死法,是当一辈子鞑子的奴才死了光荣,还是轰轰烈烈地战死在这里光荣?不错,外面是有几万鞑子,可那又有什么?死就死吧,起码是和鞑子真刀真枪的拼命下死的,消息传回到咱们家乡,咱们脸上也有了几分光彩。将来下了地狱,见了阎罗王老爷,起码也能减轻一点咱们的罪过。过去咱们都是汉奸,现在咱们可以挺着胸膛告诉所有的人,咱们都爷们,都是堂堂正正的汉人!

丁忠连现在就在这里,如果谁想取下我的首级,交给鞑子邀功请赏,尽管来拿吧,我绝不皱一下眉头,所有的责任都让我一人来抗。来吧!”

他说完解下腰中的宝剑,“叮当”一声扔到了地上,接着闭起了眼睛,盘膝坐到了地上。

起事士兵死一般的沉寂,元帅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们的心口。是啊,汉人,自己都是汉人。那些大汉帝国的壮士们,都在战场上和鞑子浴血拼杀,为了光复汉人的江山流血牺牲,自己就算能活下去,但却像条狗一般,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家人,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谢庭南默默地走了过去,从地上拣起那把宝剑,将他放到了丁忠连的膝盖上,然后他什么也没有说,拿起了武器,向城楼的方向走去。很快,在他的身后,三千起事士兵汇成了一条长龙,跟在谢庭南的身后,默默地走着,走着……

……

和丁忠连所判断的一样,来到平壤城下的伯颜,一下就看出了这里的异常。城门紧紧闭着,城楼上站着的全是新附军士兵,人人面色紧张。不管蒙古人在城下如何喊话,他们却都只当没有听到一般。

伯颜很快感觉到城中出了大事,当他看到大量拿着武器的新附军士兵纷纷冲上城楼,将无数防御器械搬运上来的时候,他确定这些汉人士兵反叛了。这一判断让伯颜心里大惊,他带领的大军本来是去光烈城平叛,但没有想到光烈城还没有到,平壤城却也反了。

平壤乃是高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乃蒙古对于高丽统治的重中之重。一旦有失,则高丽震惊,只怕很快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伯颜毕竟久在军中,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要求部下严密封锁消息,不得把平壤之乱的消息向外泄露。接着,他又派出使者,进入平壤城与汉人起事士兵谈判,并负责刺探王后忽都鲁揭里迷失等人的消息。

半天时间的等待,回来的使者带出的消息果然印证了伯颜的判断,新附军果然在汉万户丁忠连的带领下反了,现在高丽国王和王后等人全部都在他们手中。并且那些造反的士兵,拒绝了一切要求他们投降的建议,若不是丁忠连的竭力阻挡,再三告诫部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只怕伯颜的使者就死在了那些群情激愤的叛军士兵手里。

这一情报让伯颜烦心不已,他的任务是带军平定“大高丽王国”之乱,但平壤的突发情况又让他不得不正面应对。他一面以大军围困平壤,一面派人飞马告知大都平壤之变。这个时候的伯颜,还心存侥幸。他认得这个丁忠连,对蒙古人还算是忠心的,而且他的家眷都在大都,或者晓以利害,他会出城投降。

但很快就让伯颜失望了,他一连派进城的几批使者,都被丁忠连驱逐了出来。到了后来,可能是连丁忠连都感到不耐烦了,严厉警告最后批使者,如果伯颜再派人进来,他就将把使者交给他的部下处理。

对劝降彻底绝望的伯颜,开始着手布置攻城事宜。他手下拥兵五万余人,但伯颜却不敢将其全部派出。这里面有三万五千的新附军士兵,他本来就对汉人从不信任,加上平壤出了这样的大事,自己手下的这些汉人士兵只要不和他们的同伴一样造反就好,哪里还敢用他们来攻城?伯颜反而从两万蒙古士兵里面分出了一万人来监视这些汉人士兵,这么一来,直接参与到正面攻击的士兵,伯颜的可用之人已经只剩下了一万人。而平壤城高墙壁险,当年蒙古人入侵高丽,尚且围困了一年有余,现在急切间哪里攻得下来?

一连几日的攻击,兵力不足的蒙古士兵,又缺少攻击城器械,接连的冲锋都无功而返。而有几次,在平壤最危险的时候,丁忠连派人将高丽王室全部押到了城楼之上,背后以刽子手刀加其颈。声言一旦城破,这些高丽王室成员将全部陪着殉葬。

这一手让伯颜投鼠忌器,急忙撤下攻击的士兵。其他人倒也算了,那王后忽都鲁揭里迷失可是大汗的亲生女儿,一旦出现了什么闪失,谁来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

伯颜只能命令大军守住平壤出口。在这一段时间里,丁忠连也一连组织了几次突围,但都能戒备森严的蒙古人打了回去。看到突围无望的丁忠连,也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不管怎么样,自己和部下的命运,只能交给老天去裁定了。

平壤城的局势一下陷入了僵局之中,攻击方心存顾忌,驻足不前。防御方突围无望,平壤却又暂时没有什么危险。日子就在这样的时间里一天天流逝。

到了第六天,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大都方面来了几批快马,带来了大汗忽必烈的旨意。对于高丽接二连三的反叛,忽必烈的震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给伯颜下了死命令,不管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的死活,必须在十天之内攻下平壤,将此次叛乱彻底平息。

并且忽必烈给伯颜的另外一道密旨,也让杀人如麻的伯颜感到震惊。忽必烈为了避免伯颜麾下的新附军与城里的叛军互通声气,再次出现叛乱,他下令将这三万五千名新附军汉人士兵全部处死!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一场血案在平壤城下发生。伯颜下令收缴了新附军的所有武器,将他们集中到了一起,接着以五千士兵负责监视平壤动静,其余一万五千蒙古士兵加入到了对新附军汉人士兵的大屠杀之中。

那些被收缴了武器的汉人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事情,就被蒙古的刀枪无情地夺走了生命。等到他们反应过来蒙古人对他们大开杀戒的时候,手无寸铁的他们却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陷入到了绝望无助的深渊之中……

一场惨不忍睹的血腥屠杀在平壤城下进行着,一桩惨剧就发生在平壤城上起事士兵的眼睛里……

看着自己的同胞发出了绝望的呼声,看着自己的同胞一个个倒在了鞑子的屠刀之下,那些起事的士兵再也无法忍耐,纷纷要求冲出城去和鞑子决一死战!

眼睛里满含着泪水的丁忠连,用最大的毅力让自己的心情稍稍恢复些平静,他拒绝了部下的要求。城下蒙古人的防范非常严密,他们根本无机可趁,贸然冲出去,只会让三千起事士兵也全军覆灭。

屠杀从清晨一直进行到深夜,平壤城下血流成河,三万五千名新附军汉人士兵被屠杀一空,竟然没有一个人还能活着的,而那些蒙古士兵还唯恐有漏网之鱼,不忘在每个尸体上补上一刀……

看着这一切的丁忠连知道,在这插关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鞑子已经不再会有什么顾虑了,自起事以来最大的、最残酷的战斗即将爆发。自己和那些起事的士兵,退无可退,也许很快将全部血染平壤……

当太阳第二次升起来来的时候,蒙古人的攻击开始了。得到死命令的他们,不顾一切的对平壤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在他们看来,经过了昨天的大屠杀之后,那些叛乱汉人的胆子一定被他们吓破了,平壤将不会出现任何的抵挡。

当他们却错了,那场大屠杀却更加坚定了起事士兵血战到底的决心。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嗜血的豺狼,面对的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和这样的敌人,已经不必再有什么害怕,不必再有什么顾虑。

只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减轻心灵的痛苦;只有用自己手里的武器,才能最好的为自己的同胞们报仇;只有用视死如归的决心,才能为自己找到一条生的道路。

蒙古人一次又一次地冲上城楼,三千起事士兵完全忘记了死亡和恐惧,他们咬着牙将手里的刀枪疯狂的挥向冲到城楼上来的敌人。

整整一天的血战,起事士兵以五百多人的伤亡,一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才的冲锋,残阳西下的时候,战场上才出现了难得的宁静,一阵阵刺鼻的血腥味道不断地在天空中弥漫!

第三百三十九章 壮举

就在平壤城中浴血苦战,互相僵持不下的时候,伯颜军中却来了支五百多人的援军。领头的蒙古将领伯颜倒也认识,是源唐古手下爱将,达鲁花赤之一良合台。

这良合台告诉伯颜,监国源唐古正在光烈城下奋战,只因粮草紧缺,派他回来督催粮草,不想快到平壤城下之时,却听闻新附军变乱。看到伯颜大军正在攻城,良合台便领军前来相助。

伯颜知道良合台乃是蒙古军中一名猛将,又见他带来的五百士兵,虽然都是些高丽人,但人人看起来都彪悍精炼,虽然人数不多,但正感人手紧缺的伯颜心中大喜,便让良合台带着这彪人马前去西门方向监视城中叛军动向。

其实这路人马哪里是什么援军,正是大汉皇帝王竞尧的义弟,汉军翼威将军庄剑率领的五百名汉军士兵。

原来自从定下奇袭平壤之计后,庄剑带着部下专抄小路,向平壤方向悄悄前进。当离平壤还有近百里路程的时候,在前面探路的小队,意外地抓获了两个从平壤出来的新附军士兵。详细追问之下,这才知道平壤城中发生的重大变故。而那两名士兵当得知面前的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汉军之后,竟然忍不住呜咽着哭了出来。只管恳求庄剑尽早接应起事兄弟。

庄剑本来就是为了偷袭平壤,要将高丽搅得天下大乱而来,得知此时平壤唾手可得,不禁大喜。一面派人通知何淼迅速向自己靠拢,一面带着部下以强行军的方式向平壤方向急进。当就快到达平壤之时,却发现蒙古人的大军正在猛烈攻击。

以区区五百士兵,要想救助平壤,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庄剑决定利用良合台,冒险混入蒙古军中,而后再行寻找机会。但他的这一方案危险极大,只要良合台稍有异心,自己和这五百名部下未免便不能再生还回国。但平壤的危急局势,已经让庄剑顾不上许多,不想一试之下居然得到伯颜信任。

但是伯颜的信任并不代表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如何能成功的和平壤城中的起事士兵联络上,如何能把他们搭救出来,这才是庄剑所要考虑的。甚至庄剑开始想着,能否逼退伯颜的军队,将平壤控制在自己手里。但就目前的情况而看,这一想法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

黑夜的平壤,已经陷入到了一片寂静之中,庄剑走出军营,看着远处模糊不清的平壤城墙,咬了咬牙,叫过了那个高丽向导。猎户出身的崔甲申,在他耳朵边低低嘱咐了几句。崔甲申先是脸上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不听地摇头。可是当庄剑将一串纯金打造的手镯放到他手里的时候,崔甲申眼睛里露出了贪婪兴奋的光芒。犹豫了好久,终于用力点了点头。

庄剑微微笑了一下,这是自己母亲在临死前留给自己唯一的纪念品了,现在居然为了送封信,就这么给了高丽棒子……

利用自己防卫西城的优势,庄剑让良合台支开了站岗的蒙古哨兵,全部换上了汉军。而后,带着攀登工具的崔甲申,迅速接近了城脚。猎户出身的他,爬惯了悬崖峭壁,身手甚是敏捷,不一会儿就慢慢爬上了城楼。很快,庄剑远远地看到,城楼上几名站岗的新附军士兵,将他拉了上来,然后五花大绑地押送了下去。庄剑这时候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

深夜的时候,在平壤城中,谢庭南、郝文谦这些起事将领被元帅丁忠连紧急叫到了军营之中,走进元帅的大帐,他们发现丁忠连的脸上充满了喜色。

“太好了,你们知道现在西门外把守的军队是谁?是汉军,是大汉朝廷的军队!”一见他们进来,掩饰不住满脸兴奋地说道。

几员起事将领大喜之下,急忙追问元帅如何得知。丁忠连将冒死来到城中的崔甲申拉到了他们身边,让他对部下详细述说。

崔甲申看着这些军人,有些畏惧地说道:“那个叫庄剑的汉人说了,再让你们明天坚持一天,等到了明夜子时,准时打开城门,带着高丽国王和王后,迅速从西门方向撤离平壤城,他会为你们打开一条通道……”

忽然,谢庭南“跄踉”一声抽出宝剑,一把架在了崔甲申的脖子上,厉声说道:“你是蒙古人派进来的奸细,难道当我不知道吗?”

好心进来送信的崔甲申,哪想到这将军会来这么一出,一惊之下,整个人都瘫倒在了地上。

丁忠连挥挥手,两名亲兵将崔甲申带了出去。谢庭南收剑归鞘,说道:“元帅,提防其中有诈,哪有这么巧的,蒙古人正好围城,汉军就那么巧正好来到?”

“我也是这么想的。”丁忠连点了点头:“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否则平壤早晚都会被打破,兄弟们迟早会死在这里。与其在这等死,不如冒险试上一试。这样,咱们分成两路,我带着一百名士兵先行出城,文谦,你和庭南在城中看着动静,如果一切安全,你们押着高丽国王和王后,迅速跟随出来。万一这是鞑子的骗局,你们立刻关闭城门,千万不可管到我们的安危!”

看到部下想要争辩,丁忠连摆摆手说道:“不要再争论了,我是全军元帅,这险理当由我来冒。要是我出了什么事,文谦为城中主帅,庭南为副帅。能坚持多少时候,就坚持多少时候……”

几员将领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元帅,艰难地点了点头……

但是,事情的进展却远远没有他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就在第二天清晨,起事士兵重新登上城口城楼,准备抵挡鞑子再一次进攻的时候,他们却发现,那些蒙古士兵并没有准备进攻的意思,而是骑着马来回巡梭,并不时地向后面张望几眼,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一直到了中午的时候,蒙古军营里忽然像是有些热闹起来,并且还不断传来了蒙古士兵的嬉闹之声,偶尔还有几声孩子的哭声,随风传送到平壤城的城楼上。

过了会,几个蒙古人骑着战马来到平壤城下,只点名要丁忠连出来相见。等起事士兵告知丁忠连后,正在部署着晚上突围事宜的丁忠连一听,心知其中必定有异,急忙带着部下来到城楼。

看到丁忠连出现,蒙古人对着他叫道:“丁万户,我家元帅为你带来了一些人,请你看一下。”

说着手向后一挥,接着几十匹战马从蒙古军慢慢踱出,每匹马上就五花大绑着一到两名人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城楼上丁忠连只一看,“哎呀”叫了一声,两眼一给,当场就昏了过去。城下的蒙古人似乎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也不心急,只在城下耐心等着。

城楼上谢庭南等人大惊,急忙扶起元帅,见一旁郝文谦已经是泪流满面,追问发生了什么事情。郝文谦垂泪告诉他们,城下的那些囚犯,全是丁忠连丁大元帅的家人。

谢庭南听得面色如土,好半晌“扑通”一声对丁忠连跪下,连连磕头,泣泪道:“元帅,是谢庭南对不起你,是谢庭南害苦了你……”

正好丁忠连从昏迷中悠悠醒来,听到了谢庭南的这番话,虚弱地说道:“天意,天意,从起事一开始我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又怎能怪得了你?只是没有想到,那鞑子卑鄙如此,竟把他们全部押来这里……扶我去城楼,我要看看我的家人,我要再看他们一眼……”

此时城楼下的伯颜得意非凡,他也没有想到在大都的大汗,居然会派人用快马把丁忠连的家人全部送来高丽。这一来丁忠连看到这样的情景,非乖乖地献出城池投降不可。他抬头向城楼上看去,见丁忠连在几名叛军士兵的搀扶下,巍巍颤颤地出现,他大笑着说道:

“丁万户,大汗见你一个人在高丽,怕你寂寞,所以将你的家人全部都请了来。你全家四十五口,今日一个不少,全部都在此。丁万户,要不要下来与他们相见?”

“伯颜,你算是什么英雄好汉,拿我的家人来威胁于我。”丁忠连须发张扬,怒骂道:“有本事咱们在战场上一决高低,丁忠连是死是活绝无怨言,可你如此,我丁忠连将来做了鬼也不放过你!”

伯颜丝毫也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骑在马上笑道:“你不要拿话语激我,我给你一个时辰,若你再不出来投降,那我只能将你全家杀尽斩绝,记得,只有一个时辰!”

“元帅!”城楼上齐刷刷跪倒了一片,郝文谦泣不成声地说道:“将我们全部交出去吧。我们不怪你,真的不怪你。”

看着跪倒在地上的部下,丁忠连心中一片惨然。那些人里面,有他苍老的父母,有他数年没有见面的妻儿,还有一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孙子……他真的现在就打开城门,冲到蒙古人面前,拿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家人,可眼前这些起事的士兵怎么办?

这些部下跟着他南征北战,从来没有过过一天的安稳日子,现在眼看就有突围的希望了,难道自己能忍心把他们亲自送上不归路?丁忠连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心中一片茫然失措。一边是家人,一边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过了会,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地上扶起了这些部下:“命,这都是命……”他惨然笑了下:“我不会出卖弟兄们的,这样也好,就让我的家人和我一起到阴间相会吧……”

“元帅……”一片哭声之中,丁忠连木然地走到城楼,痴痴地看着城下的那些家人,两行热泪再也止不住地从他的眼中流出。他现在恨不得跳下城去,哪怕死了也比亲眼看到自亲人与自己生离死别的好……

这时,在城下,被绑在马上的一个中年妇人忽然说道:“大元帅,求你把我放了。我的夫君最听我的话了,我去城下劝劝他,或许有用的。”

伯颜看去,是丁忠连的妻子丁郑氏,他想了下,就算放她去城下,谅她一个女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于是慢慢点了点头。

被从马上放下的丁郑氏,对伯颜说道:“大元帅放心,我一定会让我夫君回心转意的。”

她一步步走到城下,对着城上叫道:“夫君,你看看我是谁!”

丁忠连向城下看去,登时心如刀绞,这是他的结发妻子。他们夫妻大概有近三年没有相见了吧,妻子的鬓角和他一样,都有些斑白了。他张张口想对他说话,却发现自己喉头哽咽,什么话也说出来。

“我嫁给你的时候记得才十六岁,一晃快三十年过去了。”丁郑氏像是看出了丈夫的表情,面上露出微笑说道:“三十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现在你看看,你的儿女们都长大了,你也有孙子了。你还从来没有见过你的孙子吧,我们正等着你给他取名字呢,可左等右等,就是见不到你回来。我们想你,天天都在想你……难道你忘了自己还有这个家吗……有的时候在梦里,我也常常都会想到你,生怕你在外面吃不好,住不惯,每次夜晚醒来,我总觉得一颗心乱跳……”

城楼上,丁忠连任由自己的眼泪随风飞舞。城楼下,伯颜不禁笑了出来,女人毕竟都是怕死的,被她这么一说,就算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软。

丁郑氏回头看了下,接着又回过头来,说道:“我记得我才嫁给你的时候,心里一直把你当成大英雄,大豪杰,看着你和鞑子拼命,心中对你好生敬佩,想着能嫁给你这样的人,也算不辜负了自己……”

丁忠连咬着嘴唇,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宋军中的一名低级将领,在和鞑子的作战中,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劳。可是后来他自己的部队被打败了,他也成为了一名俘虏,本来他想着自杀殉国的,可偏偏在战场上目睹了他的英勇的源唐古,派人连番不停地劝说他为蒙古人效力。

整整半年的时间,不管他如何倔强,如何辱骂源唐古派来的人,源唐古始终不以为意。相反还隔上几天,就叫上许多人陪他喝酒。哪怕自己当着蒙古人的面,把酒桌全部掀翻,源唐古也依旧微笑着让人换上一桌新的酒菜,一直到他再也不掀为止。

渐渐的,他被源唐古感动了,觉得跟着这样的主人,也算不枉费了自己的一身本事。终于,他放弃了自己的必死之志,加入到了源唐古麾下。随着他在蒙古军中的官职越来越大,也已经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汉人身份,一直到了这次兵变为止……

城楼下丁郑氏的话,又清晰地传到城楼上每个起事士兵的耳中:

“可是,后来你投降了鞑子,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