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老虎)-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开始,只是有少部分的商贾眼尖,尝试着去拿了一份,其他人见了,也纷纷去拿,其实大家未必想占这个便宜,只是觉得这如意坊过于神秘,总是想一探究竟。
去取报纸的人越来越多,嘉靖见了,也凑了一份趣,拿起报纸回到原座打开来看,上头和明报却不相同,自然看不到之乎者也的文章,开头的头版说的便是河南遭灾,粮价日涨三成的消息。
紧接着,还有物价的起伏的分析文章,说是生丝今年起伏较大,年初的时候,上等生丝才三两七钱,可到了现在,在蜀中、辽东等地,上等生丝已上涨到五两三钱,这两处生丝已是供不应求,只怕这样的涨跌会一直持续至年尾。
除此之外,副版处居然还有地图,描绘了几处走商的路线,哪一处可以登船,哪儿可以步行,地图下头,又标注了一行行的小字,说是夏日河运紧张,船价翻翻,又或者是某处大桥坍塌,有过往商旅滞留。
这些讯息不由让嘉靖心里猜测,单单凭着如意坊,是不可能搜集到如此多信息的,这世上能办成此事的也只有厂卫,想来徐谦是借助了厂卫的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徐昌本就是锦衣卫百户,要弄这等看上去琐碎却又干系不大的消息其实并不太难。
他眯着眼,侧耳倾听其他商贾的评论。
结果对于这商报,坐在一侧的商贾先是啧啧称奇,随即便是大大感叹:“这商报若是早一些出,便是一两银子一份,老夫也非买不可,诸位看看,我前些时日听到辽东那边来的人说丝价已经确实高涨,已经到了四两九钱银子,不过道听途说的消息毕竟不可靠,他们从辽东一路过来,沿途耽搁至少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现在辽东的丝价就已经涨到这个地步了,就冲这个消息,不知多少商贾要运丝去辽东呢。”
“还有这行商的路线,老夫来的时候,走的就是天津卫这一路,当时并不知那儿的大桥坍塌,结果白白多绕了几百里路,哎,几百里路至少耽搁七八天功夫,沿途的开销却也是不小。”
商贾们骤然激动起来,或许这一个个的文字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重要,大桥坍塌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辽东丝价暴涨更和他们无关,还有河南遭灾之类,那本都是官府关注的事,可是对于商贾们来说,这些消息可都是钱,只是一张纸片儿,若是运用得好,不知能省多少功夫,甚至得来多少商机。
“这报纸竟是免费?真是稀罕,换做是老夫,便是标价三两银子卖出去,怕也有的是人买,这如意坊的人还真是大手笔。”
“是啊,是啊,这如意坊的主人出手不凡,定然不是简单人物。”
“是了,快看这儿,这儿为何是空白的。”
有心人发现,在末版的一处地方竟是空白一片,随即,大家被下头的一行小字吸引,上头写着:“若有大笔买卖挂牌于如意坊者,则商报为其广而告之。”
这意思就是,如果有人要大量出货,出货量巨大,如意坊不只是在这儿挂牌,而且还会将信息放在商报里头。
可以想见,这种不取一文的商报必定会风靡天下,只要你是大商贾,还怕你的货物找不到出售的渠道?同时,如意坊这条信息也显露出了他们的实力和决心,告诉大家,无论是多大的货,无论价值如何巨大,只要是在如意坊登记,他们就有办法为你推销。
只看到这条消息,商贾们对如意坊的信用又增加了几分。
不怕官府,背景深厚,又推出种种服务,能够搜罗天下各地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都是分文不取,商贾走南闯北,多少都有一点儿眼力劲儿,自然知道这如意坊必定是做长久生意的,绝不可能会贪图你那么点货物而损失自己的信用。
做生意讲的就是一个信字,尤其是大买卖,更是信用为先,只有人家相信了你,这生意才能长久。
嘉靖心里不由苦笑,心里忍不住地想:“看这些商贾的反应,单单这份报纸,又对商贾们多了几分吸引力,哎……这个徐谦,肚子里到底还有多少主意?这些东西,朕真是闻所未闻,连想都不敢去想。”
正在商贾们议论纷纷之际,显然好戏还在后头。
几个伙计又是拿了一叠叠的簿子来,随即有人站在柜台之后,又在柜上挂了一个牌子:‘人才征募’。
嘉靖这一次的好奇心已经勾到了极限,放下报纸,跟着人流一起涌至那柜台前,他不需要去问,自然有商贾去询问:“这人才征募又是什么名目?”
伙计带着一口山东口音,不过声音倒是流畅,大声道:“诸位若是需要用工,比如临时需要征募几个脚夫或是护卫,又或者需要向导或是帐房,都可以来这儿垂询,我们这儿会极力去登记各色人等,并且记录他们的住址,他们的家庭关系以及平时的表现,比如张某,他家住外东城,是个帐房,家里有妻一人,有子女三人,从前在凤如客栈做过掌柜,若是诸位需要帐房,我们只需要一查这簿子,自然就晓得你们需要什么人,现在市面上骗子极多,诸位出门在外,招募人手就怕遇到个手脚不干净又或者居心不轨之人,到了咱们这儿就不同了,他们的住址和家庭关系,还有以往的经历俱都记录在案,将来必定有大量的人工在如意坊登记,而诸位要用人也可放心,假若这些人违法乱纪,只要向如意坊申诉,如意坊自然会为诸位出面,待调查清楚,给予这些人惩罚。若是情节严重,也会将其找出来,送官处置。”
第二百三十二章:杀手锏
大家把伙计的话消化干净之后,心里顿时明白了,与此同时,不少客商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其实在外头跑的人都知道,有时身边急需几个人手,毕竟你又不是大爷,不可能随时把所有账房、脚力都带上,寻常的商贾财力有限,往往需要在外地雇佣一些人手,等把事情办完,再拿钱打发掉。
可问题就在于,你人生地不熟,这年头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若是上了当,或者有人借机偷窃你的钱财,甚至博取你信任之后将你骗到某处谋财害命,这样的事虽然不多,却也时有耳闻,作为客商,雇佣人手的事不可避免,招募起来很是费心。
而这如意坊的招募服务很是贴心,他们记录了所有伙计的详细信息,无论你招募护卫、账房又或者脚力、车夫,人家只要拿出簿子一查,立即就能帮你挑选出合适的来,再加上这些人知根知底,用起来也放心,假若这些人想要为非作歹,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比自己如没头苍蝇一样去寻人,自然是省心得多。
“这如意坊真是急人所急啊,往后咱们的麻烦事岂不是都可以交给他们去做?真若如此,老夫宁愿天天来吃茶,吃着茶做生意,从前是想都不敢想,可是现在看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错,老夫正需要招募一个账房替我算算账,这不是刚刚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了?啧啧……这如意坊的东家还真是非同凡响。却不知待会儿,他们又会拿出什么招数来。”
众人又议论纷纷起来,许多人心中难掩激动,俗话说得好,跑商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头多少辛酸,也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不足为外人道哉。
如意坊的举措处处针对他们的难处,给他们提供方便,对于商贾们来说,自然是一件善政。
就在所有人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如意坊的掌柜徐福从二楼下了楼梯,大家方才都记得他,便一起涌上去,纷纷给徐福行礼。
徐福浑身装束一新,还真有几分人模狗样,走起路来不疾不徐,笑吟吟地给大家行礼,随即道:“诸位光临如意坊,如意坊蓬荜生辉,从现在开始,如意坊正式打开门来做买卖,少不得还要诸位捧场。”
众人纷纷道:“自然,自然……”
这个回答,倒是真心实意,发自肺腑,其实且不说别的举措,就说那份商报,还有招募人员,就足以吸引大家经常来看看,再加上登记挂牌的举措,那就更不必说了。
嘉靖混在人群里,并没有再看到徐谦和寿宁候等人的身影,心里明白这些人已经打算退居幕后,并不愿惹人注意。
他莞尔一笑,心里不禁在想:“徐谦这个家伙知道进退,不出来招风倒也罢了,那几个混账国舅竟也甘于寂寞,这一向不是他们的性子,莫非是跟了这徐谦,连性子都转了?”
其实作为天子,嘉靖每每想到这三个皇亲就忍不住一阵头痛,这三个人在京师里头实在混账到了极点,什么坏事都做尽了,御史隔三差五总要弹劾一下,而他却也只能压着,如此一来,大臣们自然不满意,步步紧逼,总是让他处在尴尬的位置上。
现在这三人若是肯消停一些,对嘉靖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
不及嘉靖多想,徐福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即扯起喉咙道:“现在,我要宣布如意坊最大的举措,请诸位静听。”
听到还有举措,而且这如意坊掌柜居然自称是最大举措,这岂不是说,之前的举措都不值一提?
想到这里,众人都不由地竖起了耳朵,想要看看还有什么举措,能够比方才的一个个措施更加令他们心动,更想知道,这如意坊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名堂。
整个大厅一时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像是屏息了,就差落针可闻。
便是嘉靖,那满肚子的好奇心也如开闸洪水一般宣泄而出,想要看看如意坊真正的拿手好戏到底是什么。
徐福对于众人的反应感到很是满意,显然方才推出来的一项项服务已经令这些商贾折服,他的脸上不由地染上一层红晕,连自己都不免有些激动了,随即朗声道:“从现在开始,如意坊将组织商帮,设宫中采买行会。”
众人听不明白,便是聪明如嘉靖,也是云里雾里。
有人不禁问:“这什么采买行会,有什么作用?”
徐福微微一笑,道:“自然是上贡,宫中每年所需瓷器数万件,银器数千,丝绸十万匹,其余珠玉、茶叶更是无以数计。”
听到上贡二字,许多人不由皱眉。
要知道,这年头,钱在自己的手上最是实际,上贡?上贡有什么用?
而且一听到宫里的需求居然这么大,单单丝绸就是十万,许多人不禁为之咋舌。
许多人以为宫里的用度只是单纯的吃穿,其实并不尽然,且不说宫里养着近十万的太监、亲军、侍卫,除此之外,宫中还要对大臣、宗室、藩国打赏,一般打赏都是实物,尤其是给藩国的打赏最是巨大,上年内廷给予朝鲜的打赏,丝绸就超过了四千匹,其余珍物更是不计其数。
而宫中的打赏都来自于大明朝的上贡机制,如庐山云雾茶,一旦被定为贡品,那么当地官府就多了一项任务,就是上贡,而这上贡是要纳入巡按考核,一旦缴纳不及时或者是短斤缺两,都要给予适当处分。宫里压着朝廷、朝廷压着官府,官府压着下头的百姓,这一层层下去,且不说有多少贪墨克扣,给予本地百姓的负担也是极重。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灾年,各地有乱民闹事,九成以上都是因为贡品问题闹出来的纠纷。
而朝廷为了对付乱民,又要派兵围剿,结果是每年都有数十万两纹银和粮秣无数的开销,从百姓手里强行征来了贡品。
这笔账,其实任谁去算都知道是亏本买卖,只不过这毕竟是祖宗制度,流传了这么多年,得益者实在太多,甚至有不少朝廷命官巴不得去缴纳贡品的地方上任,如此一来,又多了一个捞油水的名目,假若能超额完成任务,政绩也可斐然。
这个问题积重难返,大家都不吭声,吃亏的既是朝廷,其实也是百姓。
而如意坊突然抛出了个上贡,却让人群里头的嘉靖的眼眸微微一亮,竟是差点忘了自己的身份,忍不住拍手道:“好。”
嘉靖很想做出一番政绩出来,从他裁撤镇守太监就可以看出,裁撤镇守太监是给百姓减轻负担,其实这宫中贡品改强征为赎买,却也是一个极好的解决办法,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假若赎买,宫里未必拿得出这么多钱,就算有这么多钱,内库未必也肯出,谁会怕自己的钱烫手?寻常百姓如此,皇帝亦是如此。
可是如意坊突然抛出这个东西,且不管效果如何,至少一定能缓解宫中的这难题,想到徐谦做生意还不忘宫中,嘉靖自然心花怒放,忍不住叫好。
只是他这一声好,实在令人心生怪异,至少身边的商贾,都是不可思议地看向嘉靖,大多数人的眼神免不了有几分不解,更多的是赤裸裸的鄙视。
这人有毛病吗?人家不是说宫里发钱给你,是让你拿钱出来购买贡品上缴宫中,你家的银子是不是多了烧手,要犯这个贱?
商贾对于利益取舍是最为敏感的,有好处,他们自然肯上,没好处,他们捏着鼻子保准跑个没影,徐福所宣传的举已是让他们生出了几分警惕,若是现在可以开溜,怕是这些人早就一哄而散了。
对于商贾们的表情,徐福倒是并不觉得意外,他本身就是个抠门的人,自然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况且这个举措连徐公子都已经嘱咐过,肯定有人不乐意,徐福自然还有后话,所以并不显得急躁。
大厅里,终于炸开了锅,许多人不由道:“不是咱们不肯给宫中上贡,只是咱们若真有金山银山,又何须提着脑袋做生意?非不为,实无能为力也。”
“是啊,是啊,宫里每年的开销这么大,咱们几斤几两怎么可能满足得了宫中开销?上贡自是忠顺之举,只是我等能力不及,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宫里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每年各地都有供奉,怎么还要咱们的钱?陛下圣明,从不与民争利,我等平头百姓,就算真上贡进去,人家也未必会肯收。”
这句话,让嘉靖忍不住想吐血,心里忍不住大骂:“还真会戴高帽,你有胆就送,你看朕要不要?”
徐福看着大家的表情和反应,一副早就有所意料的模样,其实当初他从徐谦那里听到上贡,也跟这些商人的心态无异,但是显然,这些商人和当初的他都是太早下定论了,徐谦既然会提出上贡成为如意坊的最大杀手锏,就必定有这里面的道理!
第二百三十三章:上贡好处多
见众人议论纷纷,都是一副不肯的样子,徐福清清嗓子朗声道:“诸位能再听我一言吗?”
这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才渐渐地停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刷刷地看向徐福。
徐福有些紧张,调整了下情绪,才道:“给宫中上贡纯属自愿,如意坊将制定积分制,有兴趣的都可以加入商行,供奉了多少都可以增长积分,而以积分的多寡,则决定享受如意坊的不同特权。”
特权……
这两个字对于商贾来说实在有些遥远,大家的反应显然并不热衷。
徐福慢悠悠地继续道:“譬如,假若有积分五十,则为商会小旗,往后若是家里遇到什么官司,商会定会倾尽全力照应,若是你们当真犯了事,未必能保住你们,可若是栽赃陷害,商会少不得有专门人出面替你们摆平。”
这一下子却是炸开了锅,和前头的诸多举措比,这个举措才是真正令人激动,因为前头的措施无非就是给大家赚钱提供便利而已,便利就是便利,在这大厅里的人,哪个都是身价不菲,就算没有便利,或者是朝廷不准经商,对于他们来说也无非是少挣些银子,不少人积攒的钱财已足够自己吃喝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于商贾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人身安全和社会地位,毕竟作为贱民,大多数人都朝不保夕,他们和乡绅不同,乡绅地位超然,与官府有着良好的关系,平时只有他们陷害别人,从来不曾有人陷害他们。
而大明朝的商贾有一个特点,即是地位低贱,同时又家财万贯,因此少不了有人打主意,随便有人看着眼红,闹出一点事来,也足够你散尽家财,四处打点,就这……还未必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可是现在……如意坊居然敢夸下海口,只要大家肯努力攒积分,积分到了五十就是什么商会小旗,如意坊虽然不可以保证他们作奸犯科不受律法处置,却可以保证他们被人栽赃陷害时为他们出头,令他们沉冤得雪。
这对商贾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免死金牌,这一下子,所有人都眼红耳热起来,有人不禁问:“敢问如意坊如何保证咱们不会受人冤枉,不会受人刁难?”
徐福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道:“因为这商会的会长乃是寿宁候,副会长有四人,一个是永丰伯,一个是建昌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挂职副会长,其一是宫里的王公公,王公公刚从杭州织造的位上下来,还有一位乃是锦衣卫百户,宫里钦赐麒麟服,路政局的掌印徐百户。诸位认为有这些人足够吗?”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第一个寿宁候可谓天下皆知的人物,这位大爷纵横京师数十年,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没做过?连御史都是说打就打,可是人家现在还是好端端的,依然是享着福的皇亲国戚。
至于建昌伯,那自不必说。永丰伯虽然声名不显,可是但凡在京师消息灵通些的人物多少都知道,这位大爷乃是当今皇上生母的嫡亲兄弟,最铁杆的皇亲国戚,便是亲王见了,多半也要乖乖行个礼。
至于王公公是什么人,他们知道的并不多,可是什么东西只要沾到了公公二字,少不得给人一种神秘感。
当然,后头的徐昌也是近来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位徐百户虽然官职不高,可是在商贾之中却是如雷贯耳。
把这五人列出来,等于是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此时许多人不禁在想,五十个积分到底需要上贡多少银钱?若是承受得起,无论如何也要办一个。
当然,也有一些大商贾并不满足于此,有人不禁问:“敢问,积分五十是小旗,积分一百莫非是总旗?总旗又有什么待遇?”
徐福道:“不错,积分一百是总旗,积分两百是百户,积分一千是千户,积分一万是万户,人若是再多,超过了十万,那便是副会长了。”
“这积分两百,成了咱们商会的总旗,从此以后,就享受商会保护,一举一动都与商会息息相关,若是还有其他疑难事宜,只要凭着你的牌子就可以在商会调动人手,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其他的都可以做。”
这时,立马有人提问:“调动人手,调动人手做什么?”
徐福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道:“若是有泼皮上你的店铺寻你麻烦,你从前怎么处置?”
众人一时无语,但凡是在城市,市井无赖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强行收受商贾的银钱,一个不肯就是拳打脚踢,甚至是威胁家人,商贾们早就深受其害,平时懦弱不敢言,还得对他们陪着笑,这种感受实在难受。
徐福见众人不说话,便接着道:“可是……一旦成了总旗,一个牌子递过去,紧接着便是商会出马,打手不成还有锦衣校尉,有宫里的人做后盾,你不欺负他就不错了,他还敢来滋扰你?”
对于商贾来说,能用钱摆平的问题毕竟是小事,问题是面对那些个市井无赖,他们拿出了钱,还要忍气吞声,这就受不了了。
毕竟他们的地位和财富太不匹配,换做是谁,心里头怕都不太好受。
总旗……若是有银子,自然要弄个总旗来做做,保自己一家平安。
这回又有人问:“那千户又有什么特权?”
徐福笑道:“千户除了以上两种权利,其他的好处也是不少,至于具体有什么好处,到时候大家自然知道。”
他卖了一个关子,却是惹来了更多的好奇,众人议论纷纷,不过眼下千户似乎遥远,先把这小旗、总旗或者是百户办下来再说。
只是这积分到底如何获取,却还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如意坊自然早有准备,此时一个个伙计手中拿着一沓沓的文报穿梭在人群之中,徐福趁机道:“诸位若是有兴致,可以先看看这积分评定的标准,若是有意,可以登记加入咱们如意坊的商会。”
众人都显得迫不及待,一个个抢了文报,便仔细阅读起来。
嘉靖在人群之中,心情却有些不悦,徐谦等人弄出这么个商会来,确实是对宫里有偌大好处,问题就在于商会管得太宽了,官府的事,你也敢管,地皮上的事你也要掺和,本来朝廷那边对商贾的印象本就低得令人发指,都认为无奸不商,现在你弄出这个来,他这皇帝倒是可以容忍,问题是朝廷百官能容忍吗?朝廷百官不能容忍,最后还不是要找到他的头上?
嘉靖的心里暗暗摇头,却也接过了一份文报,仔细看了起来。
积分其实很好理解,而且上头也规定商行是通过贡献来增加积分,所谓贡献,其实就是上贡,会员上贡的物品都会进行估值,一千两银子一个积分,如此换算下来,若要升到小旗,竟是需要纹银五万两,若是在往上,比如总旗,那么所需积分两百,所需的银钱居然是纹银十万。
看到这个数字,嘉靖不由咋舌,十万两银子换一个总旗,怕只有傻子才肯做。
不过……说不定也有一些财大气粗之人直接砸个十万两银子换出个总旗来,不过这样的人,整个大明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那些看了开头的人,都忍不住破口大骂:“这简直就是明抢,一个总旗十万纹银,世上有这么好的事?”
“是啊,是啊,这和明抢又有什么区别。”
“咦,大家且先不要骂,看看后头。”
有人忍不住为之辩解,惹得那些不悦的人纷纷往下去看。
原来下头竟是优惠条款,所谓优惠条款,其实就是每人每年都有个定额,比如你今年只上贡三千两银子的贡品就可得到积分三十,若是超过这个上限,则按照一积分一千两银子计算。
这就意味着,每年三千两,第二年再出两千两,就可得到五十积分,勉强混个小旗。
除此之外,上头还规定,若是某处大旱,商贾立即带着粮食前去赈济,那么也有巨大优惠,若是你的粮食按市值来算是三千两银子,也可以得到三十积分。
还有哪处河堤缺口,你若是肯招募人工,采买石料,自告奋勇去修葺,经过商行估价,亦可以得到优惠积分。
这七七八八算下来,若是专门针对优惠积分去积攒,其实一个积分不过在一百两银子和三百两银子之间,当然,你若是钱多的没处放,直接去买,却也不是不可以。
赈灾、修葺河提甚至是修筑学堂,还有修筑道路,这些都是得到优惠积分的最佳手段。若是有人肯坚持,几年功夫,弄个百户应当不成问题。
嘉靖看到这里,才慢慢释然,他突然懂了,这徐谦……还真有点手段。
嘉靖感觉自己以前还是低估徐谦了,这个徐谦的脑子里还真是藏着不少东西,而这些东西用在好的地方,那就是益处,只是这样的人若是自己的敌人……
嘉靖的唇边突然泛出一丝会心的微笑……
这个人不会是他的敌人。
第二百三十四章:爱卿所言甚是
如意坊抛出的诸多东西一时让人难以消化,这一项项的举措,商贾们还需再仔细琢磨琢磨,尤其是最后一条,那什么小旗、百户或许对于其他人来说,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只弄一个虚衔,既不是官,又无朝廷认证,怕只有傻子才会兴匆匆的去做。
可商贾就是商贾,商贾有钱,而且收益巨大,越是这等财富巨万的人,就越希望得到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不少商贾都愣愣地盯着那积分的规则,一个个默不作声,心里在盘算,盘算以自己的财力用什么合适的方式积攒积分才能在商会中提升自己的等级。
大商贾有大商贾的盘算,小商贾也有小商贾的盘算,对大商贾来说,与其操心劳力,还不如直接砸银子方便,只是直接砸银子未免又有些高昂,使人一时下定不了决心。
可对于小商贾,若是能节省银子,那自然是好,问题是怎么个节省法。
嘉靖看着一个个紧皱着眉的商贾,就知道这所谓的积分制恰到好处地击中了他们的心坎,正好处在他们的心理价位上,说多了,似乎手里的财力勉强还可以支持,说少了,却又是一笔极大开销,让他们放弃又舍不得,不放又是肉痛。
他不由暗暗摇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会心笑容,随即悄悄地退出大厅,朝一直随侍左右的黄锦使了个眼色,道:“去叫徐谦吧。”
黄锦点点头,飞快地去了。
片刻功夫,黄锦满是为难地过来回报道:“陛下,徐谦在两宫太后娘娘那边,娘娘们不肯放人。”
嘉靖不由摇头苦笑,道:“罢,请不动了,朕只好亲自去。你领路吧。”
随着黄锦上了二楼,紧接着黄锦在一处小厅外头停下,朝嘉靖使了个眼色,嘉靖会意,抬步进去,发现里头的人还真不少。
两宫太后一身便服,盘腿坐在小塌上,至于三位国舅,却都笑吟吟地站着,徐谦居然有坐着的资格,手里抱着一副茶盏,侧坐在榻边的椅子上,嘉靖进来的时候,国舅们纷纷行礼,徐谦也连忙站起来道:“陛下万金之躯……”
嘉靖摇摇手,随意找了个靠近小塌的位置坐下,笑吟吟地道:“你们在说什么这么高兴?”
张太后表情端庄,眼中却是掠过丝丝喜意,王太后的笑容却是挂在脸上,对徐谦温和地道:“你继续说,陛下也一道听听。”
徐谦这时候不好再坐了,侃侃而谈道:“这如意坊无非是急商贾之所急,给他们提供便利,他们便利了,咱们就能挣银子,这世上什么人的银子最好赚?寻常百姓手里没钱,你就算给他提供便利,他也消费不起。官人士绅们眼睛只盯着土地,而且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花钱,便是费尽了口舌,所挣得也是有限。唯有这些商贾不但手头银子多,而且敢明目张胆的花钱。”
王太后笑吟吟地道:“这个法儿好,哀家在安陆的时候也知道一些世情,说起来,当年咱们那个王府,据说还没安陆某家大商贾奢华呢,商贾有银子,不挣他们的挣谁的?”
张太后本想说几句这么做未免有些与礼教不合,可是看王太后兴致勃勃的,便将这句话咽进了肚子里。
徐谦随即又道:“买卖归买卖,商贾们做买卖,只为了生利,可是学生是读书人,圣人门下讲的是君臣父子,而三位国舅又是皇亲国戚,咱们这种人暗地里做买卖,却不能和寻常商贾一样眼中只盯着利钱,所以学生才弄出商会来,引导商贾们为宫里效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咱们是王臣,脚下也是王土,岂可只顾着自己,而罔顾了宫里?”
王太后眉开眼笑地道:“正是这个道理,做买卖不忘陛下和哀家,这才是读书人皇亲国戚的样子,难得你有这样的心思,陛下,你怎么说?”
嘉靖苦笑,随即板起脸来,道:“母后,这徐谦很是可恶,朕来是要寻他算账的。”
王太后诧异道:“这又是何故?”
嘉靖冷冷一笑道:“他命人冒充官差,众目睽睽下污蔑顺天府府尹和内阁大臣。”
嘉靖身为天子,若是连方才那一出把戏都看不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