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老虎)-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长道:“确实有人看到他们扬长而去。”
姜昕在旁道:“这就是这群贼人的厉害之处,若是不扬长而去,乡人必有防备,所以故意先扬长而去,而后再带一队人马杀个回马枪,这些人必定是惯匪,本官听说,大使的船队在外头,也很不干净。”
徐阶听了点头,却不予置评,继续问里长:“那群贼人如何劫掠?”
里长道:“自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又冲进村中,但有值钱的财货,俱都搬了去,搬不动的,则直接烧毁。”
徐阶道:“他们劫了多少财货?”
里长道:“这个就不知了,实不相瞒,小人害怕的紧,躲在地窖里才得以幸免。”
姜昕趁机道:“大人,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若是匪徒不是邓健和其党羽,这天津地面,还有谁有这胆子,再者,他们先驱了水路巡检所部,再纵人劫掠,也是理所当然。这邓健不肯招供,理当用刑。”
邓健连忙道:“大人,卑下冤枉,卑下登岸之后,立即带人到了天津卫,又被天津卫以乱党的名义带兵拿了……”
姜昕冷笑:“带兵拿了是没错,可是谁晓得回去劫掠的是你另一部分党羽,听闻你们被拿了,所以立即潜逃?”
邓健一时语塞,若是有徐谦在,自然轮不到姜昕胡搅蛮缠,他只得道:“大人,卑下冤枉。”
徐阶不露声色的听着二人斗嘴,却是无动于衷,并不阻止。
姜昕见火候差不多了:“钦差大人,事到如今,事实已经清楚,邓健既然不肯招认,还请大人立即动刑,重刑之下,由不得他不招。”
徐阶看了姜昕一眼,却是摇头,道:“虽然事实清楚,不过有一件事,本官却还不明白。”
“哦?”姜昕显得怫然不悦,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大人还发现了什么疑点?”
徐阶慢悠悠的道:“本官曾亲自去了塘沽一趟,既然邓健这些人是为了劫掠,可是据本官所知,劫掠的两处地点都是偏僻村落,而在附近,就有一处市集,偏偏他们不劫市集,反而只向偏僻村落动手,实在让人费解。本官曾去其中的一个渔村走访,发现那儿的百姓并无富余,多是走投无路的贫户,这案卷中口口声声说他们贪婪,可若真的贪婪,为何不去市集,反而反其道而行,劫掠的这两处地方,怕是总共,也不会超过百两的价值,百两固然不菲,可是又有人称,劫掠的海贼有一两百人,这一两百人去劫掠百两的财货,却还要担着如此大的风险,这……怎么说?”
姜昕愕然,他想不到徐阶居然去了塘沽暗访,暗访倒也罢了,竟还发现了这个错漏之处,从动机上来说,若真是一伙海贼劫掠地方,肯定是往人口密集且富裕的地方去,这就是为什么只有蒙古人入关劫掠汉人,却没有汉人劫掠蒙古人的道理,说穿了,这是因为蒙古人穷,寻常人家连个铁锅都没有,只要能入关一趟,便能立即改善生活。而汉人出关去抢劫,耽误了时间,耽误了生产不说,最后可能连根毛都抢不来,成本太高而收益却是太小,这是亏本的买卖,于是自然就没有人去做了。
徐阶提出的这个动机,也是这个道理,他们既是海贼,动机肯定是要钱,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大开杀戒,除非他带有别的目的,至少邓健这些人的目的,除了贪婪之外,似乎再难寻到其他借口,既然是贪婪,他们在位于市集七八里外的偏僻渔村劫掠,也不肯去市集,那么这个动机又是什么呢?莫非你说人家是傻子,就是喜欢大自然,放着市集不去,偏偏要去渔村?
这便是百密一疏,姜昕也不禁皱眉了,他安排人去只是栽赃,抢劫不是目的,自然是找好抢的目标,偏僻的渔村损失最小,当然瞄准的就是那种地方,至于市集人口密集,又盘踞了不少商贾,商贾往往会聘任护卫,反而容易出现伤亡,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不值当的。
他不由道:“市集有所戒备,怕是海贼们生出了忌惮之心,所以……”
对于他的解释,徐阶微微一笑:“若真是海贼,目的便是抢掠,抢掠的多少对他们来说最是紧要,身家性命,反而是其次的了。大人莫非连这个都不知?”
徐阶道出来的却是正理,这种亡命之徒横下心去抢劫,本来就是做铤而走险的勾当,莫非就因为市集会有阻力,就去抢穷乡僻岭的地方?这于理也不通。假如海贼真有这个觉悟,那么本身来说,邓健这些人本就是官兵,既是官兵,为了百两银子却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抢劫,这不是白痴吗?他们若是真有这样的觉悟,还抢个毛线?
第四百二十二章:吃了东家吃西家
姜昕的脸色顿时不太好看了。
他在天津卫时也接待过几个钦差,却没有这么难缠,徐阶这个家伙不但暗访,而且很不好忽悠,这个案子首先在动机上,就显得扑簌迷离,若是继续查下去,非要出问题不可。
好在姜昕倒也不慌,虽然提出了疑点,姜昕却道:“钦差大人,有些事是说不清的,老夫听说,这伙人在番外的时候,就曾违法乱纪,无人能制,现在虽然回来,可是凶性不改,或许是这个缘故,这才大开杀戒却也未必。”
这个理由,总还算解释的通,既然动机不是谋财,那么说他们只是发泄,是恶习难改,总还说得过去。
当然,理由有些苍白,至少还是把话儿圆了过去。
徐阶似乎也觉得有些道理,道:“他们在海外有哪些恶习,姜大人又是从哪里得知?”
姜昕道:“据说这邓健在倭国纵兵劫掠,肆虐成灾,倭人对他又惧有怕,称他们为明寇,这些都是被捕的一些水员向人吹嘘的话,事实如何,却也不甚清楚,不过老夫看他们凶残,想来也差不离了。”
徐阶皱眉,怒喝道:“邓健,你有什么解释?”
邓健倒是定下了神,他最怕的是钦差和姜昕穿同一条裤子,假若人家只是秉公处置,他反倒不怕,连忙答道:“这话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是哪个造谣,下官奉旨出海,交好各邦都来不及,至于说纵兵劫掠,那是万万没有的事,还请大人明断。”
姜昕冷笑,道:“你休要胡言,本官这里可有你的部署签字画押的供状,说你亲自带人在倭国烧杀,邓健,你想看看吗?”
邓健反而笑了:“大人所说的所谓烧杀劫掠,实在是误会,而是下官率船抵达倭国,倭国内部却是发生内乱,有叛贼斯波氏反对倭王,试图作乱。其国国相细川氏见贼势甚大,又见邓某为天朝使得,船坚炮利,便委托邓某带兵助其平叛,下官思虑再三,为交好倭国,遂带船队袭扰斯波氏领地,杀人是有的,缴获贼赃也是有的,可是烧杀劫掠……这就不好听了,莫非大明出现叛乱,官军杀贼便叫烧杀?官军截获粮草便是劫掠?”
姜昕冷笑:“恐怕还不止吧,你说细川氏命你平叛,可是为何最后你又掉头劫掠细川氏的领地?”
邓健满是冤枉的道:“大人明鉴,此事下官本要向朝廷禀告的,既然大人问起,那么下官非要解释一番才好。本来我大明船队助其剿贼,可是剿到一半,斯波氏以及几个诸侯却纷纷派出密使前来寻下官,说是细川氏劫持倭王,号令诸侯,欲有篡位之嫌,其代其国王、将军发号施令,人面兽心,他们又拿出倭国国王密诏,对下官言:吾王秘使我等入京都勤王,这是清君侧也。下官这才幡然悔悟,想不到原来斯波氏之流乃是倭国忠臣,下官几乎害了好人了,我大明既敕倭王为王,授以金印,现在倭王受奸贼挟持,下官身为大使,岂可坐视不理,于是立即会同斯波氏、昌山氏、大内氏等勤王军马,扬帆海上,偷袭细川氏的港口,足足打了三仗,夺取细川氏城池七座,声势大振,得到了倭国国内忠臣义士的交口称赞,纷纷曰下官为王师虎贲,又笑纳金银珠玉若干,聊表谢意……”
徐阶和姜昕听的目瞪口呆,这分明是吃了东家吃西家,怎么听起来,还成了正义之师,只是倭国的情况,他们也知之不详,就算是想反驳,那也没处反驳,最后还不是任由邓健胡扯。
再者说,倭国那边,也没有人来告状,既然无人来状告,民不举官不究,这外番也是如此,人家不来状告,自然也懒得理会,再者说了,倭国自宁波之乱之后,已和大明的关系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那就更不可能理会了。
倒是姜昕却是听出了点漏洞,冷笑道:“你船不过三十,水手、护卫人员不满一千五百人,也敢谎称破城七座,可见你这人向来是满口胡言,断不可信。”
邓健理直气壮的道:“大人有所不知,倭国城池方圆不过千丈,城中武士不过百人,卑下率船突然而至,如神兵天降,又有火器,这种城池,不用一个时辰便可攻克,破城七座,并非虚言。”
姜昕语塞了,他感觉自己越是深问,也是显摆自己的无知,他的印象里,所谓的城池至少也该是县城规模,里头好歹也得有几千个人生活,再有守备官兵两三百余,有差役、马步弓手百余才是,岂不知这倭国的城池实在寒碜,除了有数的几个大城,大多数所谓的城不过是地主的庄园而已。
徐阶莞尔一笑,对姜昕道:“姜大人,你怎么看?”
姜昕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这狗屁钦差纠结于动机,迟迟不肯论断,时间拖得越久,对他越是不利这个案子今日一定要了结才好,他对徐阶道:“钦差大人,事情其实已经很清楚了,至于邓健的部众为何袭击的是穷乡僻岭,或许是因为他们不熟路径的缘故,况且……现在境内闹出这么大的事,天津上下已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再这样下去,只怕要出乱子,不妨如此吧,现在虽然还未定罪,可是将这些人留在外头,毕竟让人不安,老夫主掌天津卫,自然也不能罔顾,应当立即将邓健人等先行拿下看管,这案子,倒是可以慢慢的查。”
徐阶觉得有理,颌首点头,道:“现在疑点丛丛,一时半会怕也不能彻查清楚,先行拘押安抚人心也是个办法。”
徐阶已是乏了,既然暂时没有新的证据出现,问了也是白问,于是道:“来,先将邓健人等押下吧。”
几个差役立即进来,拿了邓健,姜昕的脸上掠过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邓健是拿起来了,可是关押在哪里呢?无非就是知府衙门的大狱而已,说透了,只要人拿下,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人落在他的手里,到了必要的时候,只好毁尸灭迹了,就算将来朝廷追问,也可以把这屎盆子扣到知府头上。
他心里有了主意,反倒开心起来,对徐阶道:“钦差大人初到贵地,很是辛苦,老夫在衙里设下洗尘酒宴,不妨钦差大人与老夫小酌几杯如何?”
徐阶摇头,道:“这却不必,今日确实困顿,怕是没有这个精神。”
姜昕却是强烈挽留,道:“大人的行辕怕还要命人收拾,与其在这干等,不如去接风洗尘。”
徐阶思量再三,觉得拗不过,只得点头:“有劳。”
却说一炷香功夫不到,听到了消息的徐谦已带着一队锦衣卫到了兵备道,先是递上名刺,正在酒桌上的徐阶见是徐谦来见,眉头微皱,正在犹豫。
姜昕却是看出了点端倪,笑吟吟的道:“大人,莫非是有人求见?是了,徐侍读和大人曾是同僚,想来是想拉些关系的吧?”
他刻意把徐谦和徐阶曾经是同僚的事说的很重,说实在的,二人确实是在翰林院当值,不过一个是在内阁待诏,一个却是待诏侍讲,平时连个照面的机会都少之又少,这关系二字实在无从谈起。
只是姜昕咬死了他们之间有关系,倒是让徐阶不得不避嫌了,毕竟他这钦差审的是徐谦的兄弟邓健,若是这个时候去见徐谦,到时候一旦邓健无罪,就怕有人嚼舌根,说二人是官官相卫,徐阶微微一笑,将名刺收了,对来人道:“你回去告诉徐侍读,就说今日身体疲倦,来日定会亲自拜访,还望徐侍读切莫介意。”
他话音刚落,外头有人冷冷道:“钦差大人身体疲倦,却还有雅兴吃酒吗?”
姜昕和徐阶都是大吃一惊,看向门前,却发现徐谦竟是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兵备道衙门的后厅,姓徐的递了名刺而后穿堂过室是一种很无理的举动,至于兵备道的那些门子、差役,怕是都给徐谦的随员控制住了。
徐阶抬眸看了徐谦一眼,默不作声,却是平淡笑道:“徐侍读不是也很有雅兴?”
姜昕脸色骤变,这还了得,这厮说来就来,将自己的衙门当作旅馆了,哪一日这家伙发疯,岂不是想来结果了他就结果了他?
姜昕怒气冲冲,此时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脸面这东西是别人给的,你既然不给,那么他也绝不会给徐谦,他冷冷道:“徐侍读,你未免也太大胆了吧,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不是翰林院,也不是你的皇家学堂,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徐谦信步进来,不置可否道:“二位大人吃酒,为何不叫上我?哎,钦差大人,你我都姓徐,也算是本家了,又是同乡,同是京师里来这天津公干,这样的交情,吃酒却是忘了我,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第四百二十三章:你死定了
徐阶不禁苦笑,面对这个不速之客,只好挪了挪位置,道:“徐侍读请坐。”
徐谦自然不客气,道:“来,上酒盏碗筷来。”
在旁伺候的差役小心翼翼的看向姜昕,姜昕脸色阴沉的可怕,却还是点点头,不忘恨恨的瞪徐谦一眼。
碗筷上来,徐谦夹了一个鱼片放入嘴里,随即摇头感叹:“天津虽也是靠海,可是这水产,似乎不如江浙,钦差以为如何呢,据说松江府的水产最是丰富,想来钦差许久没有回乡,心里也感触良多吧。”
徐阶微微一笑:“鱼肉只是用来果腹,同是鲜美,何必要分成个三六九等来?只要主人家费了心思,放才甘甜入味。”
徐谦怫然叹道:“这却未必,主人家费了心思款待的是你,却未必是我,你能感受到主人家的殷殷款待,我却感受不到。”
徐阶笑了:“若是访友,主人家自然殷情,可要是寻事,也难怪别人冷眼相看了。”
徐谦一笑置之,喝了一口酒:“这酒倒不错。”
徐阶道:“此乃桑落酒,所谓不知桑落酒,今岁谁与倾。色比凉浆犹嫩,香同甘露永春。此诗虽有夸大,却也算得上佳酿。”
他二人一说一和,反倒把姜昕冷落在一边,姜昕冷眼看着徐谦,并不做声,心里在揣测着徐谦的来意,事实上他也没有心思去寒暄。
徐谦此时抚掌笑道:“佳酿是佳酿,可惜没有人唱曲,清歌弦古曲,美酒伴佳人。现在有酒却无佳人,这喝酒的兴致就差了一些。”
徐阶慢悠悠的道:“这却未必,佳人虽好,只是眼下却不合时宜,你我皆有王命在身,喝酒可以解乏,要了美人来,反而有玩乐之嫌。”他将一杯桑落酒一饮而尽,咂咂嘴,道:“我看这样就很好,你我同乡在异地相见,又有姜大人作陪,说一些经义文章,谈一谈朝野时弊,却不是好?”
姜昕干笑道:“我看徐侍读是来说情的。”
徐阶故作惊疑道:“说情,却不知说的什么情,姜大人莫要危言耸听,徐侍读乃是陛下肱骨之臣,守正奉公,一片公心向着朝廷,岂会有私情?既然没有私情,就谈不上说情二字了。”
姜昕目光一亮,道:“这却未必,不信你自问徐侍读。”
姜昕倒是老辣,这叫敞开天窗说亮话,先挖好一个坑,专等他来跳,他若说不是来说情,那么正中姜昕下怀,若说是来说情,方才那一句没有私情何来说情,岂不是正打徐谦的脸吗?
他似笑非笑的对着徐谦,目光幽幽,带着几分戏谑。
徐谦叹口气,道:“既然你们非要问,那么不妨本官来说了,本来前来,并非是说情,自然也不是为了私情。而是为了一件公务。”
姜昕喝道:“什么公务,分明是假公济私。”
徐谦不为所动,慢悠悠的道:“听说兵备道收押了巡海大使邓健?不知用的是什么罪名?”
姜昕道:“待罪之人,暂行收押而已。”
徐谦眉头一挑:“待罪就要收押?”
姜昕冷笑:“这是自然,到时钦差大人自有公论,若是邓健有罪,到时自会请朝廷处分,若是无罪,当然也要赔礼致歉,恭送出来。”
徐谦道:“不知待的是什么罪?”
姜昕道:“纵容部属,行凶枉法,此大逆之罪。”
徐谦看向徐阶道:“大人也是这样认为吗?”
徐阶眼眸中看不出喜怒,只是木然道:“不错,待罪之人,暂行收押,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还望徐侍读莫要见怪。”
徐谦并不怪责,点点头,道:“原来是如此,那么还有一个疑问,既然是待罪收押,敢问谁可收押朝廷命官?”
这一下子,姜昕有点感觉不对了,这姓徐的还真是难缠,不过这家伙似乎又抓住了一个漏洞,问题就在于,一般的犯官,寻常衙门是无权收押的,徐谦不去追究收押的问题,多半是想追究收押在哪里的问题。
姜昕立即道:“邓健乃是武官,兵备道节制武官,暂时收押,也没什么不妥。”
徐阶也看出来了,徐谦想将邓健收押到锦衣卫去,这天津锦衣卫现在对徐谦马首是瞻,收押去了锦衣卫,和没收押怕是一点区别都没有。他此次来,就是要摆出一副公允的态度,按部就班的把这事解决,无论最后的结论是什么,他都不想徇私,徐阶沉吟道:“姜大人说的对,若有犯事武官,兵备道和巡抚衙门一样,都有暂时收押之权,若是文官犯法,倒是可以送到锦衣卫收押,而邓健乃是武官,于情于理,暂时让他收押在这里也没有什么错,徐大人,我比你年长一些,说些倚老卖老的话,邓健的事你休要再管了,我自然晓得你和邓健情深意重,只是人世间的事,私情固然不可废,可是公心却也不能没有,我的话或许说重了一些,这个案子,徐侍读若是肯及早脱身,其实徐侍读自保绰绰有余,何必要胡搅蛮缠?你我若不是同乡,我也不会对你说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言尽于此,你自己思量吧。”
徐阶表现出来的确实是善意,他是没法子,徐谦这家伙太闹心,不跟他讲明白,多半待会他又要想出什么东西来烦人,左右给他透个底,让他死了这个心才好。
姜昕听罢,顿时大喜,此时钦差站在他这一边,他底气也足了许多,冷笑道:“徐侍读,钦差大人的话发人深省啊,我若是你,早该上书认罪,从此和这邓健撇清楚干系才是。”
徐谦脸色平静,淡淡道:“本来以为想来劝姜大人,不成想竟被姜大人劝了一顿。”
姜昕不由道:“你劝我做什么?”
徐谦淡淡道:“自然是劝姜大人及早认罪,不要栽赃于人,省的到头来东窗事发,人头落地。”
姜昕气的发抖,他早看这姓徐的不顺眼了,看在他是侍读的份上,虽然态度不好,却不敢口出恶语,现在徐谦当着钦差的面把这种话说出来,也只能休怪他出口伤人,他嘿嘿冷笑:“是吗?徐侍读说本官栽赃,不知栽的哪门子赃?”
徐谦心平气和:“姜大人想来自己清楚,这天津卫里能暗中指使人扮作海贼杀人掳掠的,除了姜大人,怕也没有几个人了。”
姜昕拍案而起,将一桌酒菜震得哐啷作响,他怒气冲冲的道:“姓徐的,你休要胡说。”
徐谦眯起眼:“怎么,姜大人是恼羞成怒还是做贼心虚?”
姜昕龇牙咧嘴:“你拿出证据来。”
徐谦摇头:“证据我却是没有。”
姜昕气的大笑:“哈哈……你既无证据,又如何平白污蔑本官,倒是那邓健纵人逞暴,已是证据确凿。徐谦,你包庇反贼,本官还没找你算账,你倒是自己送上了门来。”
徐谦叹口气:“这世上的事未必什么都看清,正如人一样,心思隔着肚皮,是非忠奸怕也难辨真伪。可是徐某人信得过邓健,却信不过你,男儿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姜大人扪心自问,这不可为之事,大人做了多少?公道,毕竟是在人心,你可以自以为高明,可是夜路走多了,终有湿鞋的一天,姜大人,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当真不认罪吗?”
徐谦的眼眸,竟变得可怕起来,那咄咄逼人的锐利锋芒扫在姜昕身上,宛如一把尖刀,锋芒毕露。
姜昕冷笑:“徐侍读以为这里是京师,是皇家学堂,是徐侍读想怎样就怎样的地方,这里可是天津卫,本官忝为兵备道副使,你说了这么多,处处针对本官,本官平时倒也不和你计较,可是你现在再三羞辱老夫,老夫……”
“你想如何?”徐谦同样报之以冷笑,只是他的冷笑中,还带着几分杀机,他从牙缝中一字一句的蹦出一串话来:“害国蠢虫,也敢以朝廷命官自居,我方才已经给了你最后一次机会,原本以为你能幡然悔悟,可是现在看来,却还是狗改不了吃屎,你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一百多个冤魂,就没有想过,那塘沽丧父、丧妻、丧子、丧母、丧父的哀嚎?你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些胆战心惊的百姓,那些犹然不安的子民?好一个兵备道副使,端的好大的官威,可是在我眼里,你不过是个孽障,而今日,便是叫你这孽障显出原形,让天下人看看,你的真面目!”
姜昕忍不住后退一小步,似乎感受到了徐谦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
徐谦朝他微微狞笑,随即抓起了桌上的杯子,而后狠狠的摔在地上。
伴着一声清响,瓷杯碎裂,而这个声音,却如丧魂之钟,如晴天霹雳,骇的姜昕打了个冷战。
第四百二十四章:兵变
“徐谦,你想做什么?”
厅里的烛火幽幽,烛光跳跃,姜昕的脸色很难看,他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他的理智却告诉他,身为兵备道副使,这徐谦能奈何他?
徐谦长身而起,道:“姜大人,保重了。”
话音刚落,外头顿时传出如雷的喧哗声,这声音听不真切,只听到黑夜中无数的大吼,听到凌乱的脚步,听到没有底气的大喝。
突如其来的变化,岂止是姜昕,便是徐阶也坐不住了。
徐阶皱眉道:“徐侍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徐谦挑眉,淡漠的道:“钦差问我,我又问的谁来?”
过不多时,有个差役连滚带爬的进来,道:“大人……大人……不好了,哗……哗变了……天津卫六个千户所,全数哗变,指挥大人会同各千户官弹压不住,官兵已经聚集,向兵备道来了……”
姜昕呆住了,他惊魂不定起来,哗变……天津卫怎么会哗变,没有人鼓噪和指使,又怎么会有哗变?这哗变从哪里来的?他看向徐谦,目光中要放出火来,大喝道:“徐谦,你好大的胆子……你……你……”
徐谦漫不经心的道:“这是什么话,天津卫哗变,理当是兵备道办事不利,怎么反倒怪起我来了?姜大人这欲加之罪,还真是厉害,先前冤枉邓健,现如今又来冤枉我,大人莫不是以为邓健好欺负,我也好欺负了?”
徐阶顿感问题严重,哗变可是大事,一个不好,天津卫可是要一锅端,他身为钦差,不得不站出来,整了整衣冠,道:“当务之急,是立即请指挥、千户等官员来会商,来人,速去寻天津卫指挥。”
其实这个时候,天津卫指挥洪宽已带着诸多千户马不停蹄的到了,他们脸色阴沉,一身戎甲,带刀进来,纳头便拜,道:“诸位大人受惊,眼下城中已经不安全,还请诸位大人立即出城,回京告急,卑下人等留在天津卫,尽力弹压,若是弹压的住自然是好,弹压不住……”
徐阶和姜昕俱都变色。
徐阶忙问:“为何营中哗变,官兵们到底有什么要求,是不是有人在后挑唆滋事。”
这个时候虽然劝他们离开天津卫,可是谁都知道,徐阶是钦差,钦差是万万跑不了的,一跑肯定要受御使弹劾,到时候就算是能保住乌纱,探花的前途只怕也没了。至于姜昕,那更是不能跑,他是主掌军事的官员,现在出了哗变,他难辞其咎,一旦跑了,朝廷第一个就是拿他治罪。
外头的呼喊声已是越来越大,似乎有一队哗变官军已经越来越近,姜昕和徐阶的脸色很难看,都不由看向徐谦,徐谦脸色虽是平静,却压根不去理会他们。
此时洪宽却是回答:“卑下不敢说。”
徐阶气的跺脚:“事情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说不好说,快说,官兵们为何要哗变。”
洪宽无奈的磕了个头,正色道:“大人,官兵们哗变,是不愿再受苦役……”
“苦役……什么苦役?”徐阶目瞪口呆,当兵的,操练也算苦役吗?若是因为这个哗变,他洪宽怕是也该杀头了。
姜昕的脸色却是顿时难看起来,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深深的看了徐谦一眼,脸色霎时苍白。
洪宽道:“是兵备道命卫中官兵替漕船卸货,充作脚夫,官兵们平时忍气吞声,倒也罢了,今日却不知为何,竟是大起了胆子,闹出哗变,说是要讨个公道,还说官兵们甘为兵备道驱使,为奴为婢,可是兵备道一个铜子儿也没发放……”
徐阶随即看了姜昕一眼,淡淡道:“姜大人,这搬运漕粮,不是由官府征募民夫进行吗?户部每年调拨这么多损耗、脚力的费用,为何不去雇佣脚夫?”
姜昕垂头,这种事本来是无凭无据,就算是想告,上头怕也不会处置,这是潜规则,天津这么干,通州也是这么干,上头的人也晓得,毕竟每年的冰敬炭敬谁家都没有少,所以大家都当作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现在因为这个事闹出了哗变,事情的严重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在你能把烂摊子收拾好的情况下,现在官兵因为这个理由闹起来,搞得天下人都知道,这就不太好说话了。
洪宽又道:“除此之外,兵备道每年拨发的粮饷,都是会抽掉一些,官兵们吃不饱,力不足,又要沦为苦役,自然不服。”
徐阶脸色冷峻,又问姜昕:“姜大人,这件事可是有的吗?”
姜昕不发一言,眼睛闭上。
洪宽道:“将士们苦兵备道久矣,只是卑下想不到,今日却是突然发难,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还请钦差立即回避,卑下无论如何也要弹压住哗变,若是以身许国,还请大人……”
徐谦拍案而起,冷冷笑道:“要平息兵变,唯一的法子就是彻查此事,还他们一个公道,钦差大人,你怎么说?”
徐阶乃是钦差,现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却也深知问题严重,不管兵变是谁鼓噪起来的,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把事态控制住,至于以后怎么处置,那又是另一回事,他连忙对洪宽道:“你立即去告诉各营,这件事本钦差定要彻查到底,请他们相信朝廷,朝廷必定给他们一个公道。”
洪宽看了姜昕一眼,露出几分决然之色,他既然站在了姜昕的对立面,那么这一次若是不能整死姜昕,那么接下来完蛋的就是他了。他什么都没有说,旋身便走,毫不犹豫冲入夜幕之中。
花厅里头死一般的寂静,姜昕大气都不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