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老虎)-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喻苏县令治下有方。黄师爷虽是鼓捣公文的好手,却也知道此事关系不小,不能等闲视之。

……

徐谦回到家中,因为回来得太晚,徐昌已去睡了,老爷子晚上总不免要吃几杯酒,所以睡得也早,倒是赵梦婷却是不敢睡,一直给徐谦留着门,见徐谦回来,也是掩不住倦意,又看徐谦腋下夹着厚厚的书,不免问道:“县令请你去,不知有什么见教?”

徐谦兴匆匆地道:“县试已有十成十的把握了,你看我讨来了什么。”

赵梦婷一头雾水。

徐谦解释道:“这是苏县令的读书笔记,里头的都是苏县令做八股的心得,我现在最缺的就是做文章,这本笔记就像武林中的高手秘籍,至少也属于高级功法的级别,这几个月,我什么都不做,只需好好参透这些心得,县试、府试就轻而易举了。”

赵梦婷不禁道:“竟有这么厉害?”

徐谦苦笑道:“厉害的还不只是这个,你想想看,县令赐了笔记,这便有提携后进的意思,他自诩自己看上的人怎么可能在县试成绩出来时名落孙山?所以只要这一次做好了,便是拿个县试第一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不由感叹自己实在和从前的书呆子之间的区别,从前的书呆子只知道死读书,若是真给他考试的机会,只怕这样的人也未必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可是现在的徐谦不一样,只要给他足够深厚的底子,再付出努力,似乎比那书呆子更有前途一些。

徐谦忙道:“你早些去睡吧,对了,帮我把房里的灯多添一些油,今夜我先将这书稿大致地看一看。”

徐谦如宝贝一般捧着笔记,对于他这样出身的人,这份笔记的份量实在太重,这笔记对于徐谦有莫大的帮助,在这个几乎没有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媒体咨询几乎一片空白,而一般的人家能凑齐一套四书五经和《程朱集注》就算不错,至于别人的笔记,尤其是进士出身之人的读书心得,可谓难上加难。其实许多东西就像加减乘除一样,总有个套路和章法,可是没有前人给你铺路,单靠自己的领悟只怕白了头发也未必能开窍,所以许多读书人遍访名师,为的就是能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通晓了这其中奥妙的人最不济也中了举人,举人也照样可以做官,若是心大一些,还会继续参加科举,虽说这些人天天将传授课业和育人挂在嘴边,可是这都是空话。

这份笔记自然而然的对徐谦弥足珍贵,只要吃透,考个秀才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便是中举也未必没有机会。

徐谦抱着书,兴匆匆地回房,赵梦婷去给他添了灯油,问道:“家里还有些饭菜,要不要热一些给你吃?”

徐谦此时已没有了口舌之欲的兴致,道:“不必了,你且去睡吧。”

赵梦婷凝望徐谦一眼,这个家伙既赖皮又聪明,似乎还颇有上进心,她一直以为那些有上进心肯用功刻苦的人多是些稳重又有节操的家伙,与徐谦的相处后,倒是颠覆了赵梦婷以往的想法。

她启开樱唇,道:“你若是饿了,叫醒我就是。”说罢替徐谦掩上了门,回房去了。

徐谦则是郑重其事地翻开书稿,先是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读书之前先要排除一些杂念,保证做到全神贯注,并且对一些重要的东西反复朗读,以求能倒背如流。

好在他这个年岁正是智力的巅峰期,虽说不能做到过目不忘,可是只要用心反复熟读几遍,也能做到烂熟于心。

这一夜,徐谦时而低声朗诵,时而沉眉思索,有时不禁击节叫好,可是有些东西却又觉得生涩难懂,于是愁眉苦脸地思索起来。

到了三更,他自觉受益匪浅,于是兴致冲冲地提了笔自己尝试写一篇八股,连题目都可以省了,上次苏县令考校他时曾用过‘老吾以老,于掌’为题,正好就用这个做文章,花费了一个多时辰,一篇文章总算做了出来,他先是看了一遍,觉得已有不少提高,尤其是按着笔记的方法去承题,尤其是在对句上,精炼了许多。

徐谦不由喜上眉梢,可是再将这文章看一遍,却又觉得还是缺了许多火候,和笔记中苏县令偶尔作的一些文章相比,不但缺了老练,也少了新意,甚至有许多地方只求对句的工整,以至于词不达意。

他叹了口气,又拿起书稿,认真地细读起来。

第三十六章:后娘养的

一晃眼便到了年关,徐谦一个多月来每日用功苦读,倒也有了不少的长进。原本这个时候他应当跟着徐昌回乡,可是县试在即,今年又因为换籍的事以至阖族一片哀鸿,所以徐昌便叫徐谦在县里好好读书,他孑身一人回了老家。

徐谦倒也乐得清闲,与赵梦婷留在这里照旧苦读。

人有了功名欲望,倒也不需要有人鞭策,徐谦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庶民和老爷的区别,有了这种感受,虽然琢磨苏县令的笔记有些枯燥,却也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偶然,徐谦会去求见苏县令请教一些问题,苏县令和徐谦的关系迅速升温,倒也是知无不答,二人一个脸皮厚,一个脸皮薄,脸皮厚的去求教,脸皮薄的拂不开面子,结果竟产生了一种奇怪的默契。

到了大年三十,徐谦提了礼物前去县衙,国朝的规矩,外放官员不得在籍为官,往往江南的官员要去蜀中,蜀中的官员发配至河北,而这苏县令乃是洛阳人,离这里相去千里,所以也不可能回乡。徐谦拜访,便有几分缓解一下苏县令寂寞的意思,或许苏县令心里高兴,留他在衙里吃饭,还能省一顿饭钱。

结果到了县衙,门口的差人对徐谦倒是越发的恭敬,这位徐公子如今和县令的关系有些不同,而且据说县里已经有表彰的文书递去了府里和省里,里头有不少这位徐公子的事迹,他们连忙通报,结果出来的却是黄师爷。

黄师爷看了手提着礼物的徐谦一眼,不动声色地道:“徐公子莫非是要拜谒苏县令?”

徐谦颌首点头道:“正是。”

黄师爷道:“苏县令正在会见治下的各家乡绅,只怕不便见你,现在是年关,也不必劳动你再跑了,你回去吧,年后就是县试,有这精力,还是用在读书上的好。”

徐谦心里骤然紧张了一下,苏县令会见乡绅,这又是哪一出?而且苏县令对自己避而不见,莫非中途又出了什么变故?若真是如此,那可真真是天灾人祸了。

县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到,若是中途出了什么差错,徐谦哭都没地哭去。

徐谦向黄师爷道:“师爷,苏县令……”

黄师爷冷着脸道:“方才的这些话都是苏县令的吩咐,你好好用功进学,和你多说也是无益,快走吧。”

徐谦见黄师爷的冷然,一时摸不清到底哪个关节出了什么问题,只得道:“既然如此,那学生告辞,这些礼物还请黄师爷转交。”

黄师爷却是伸手摇了摇,道:“不必,苏县令两袖清风,你还是带回去。”

说罢又道:“若是学问不济,求神告佛又有什么用?你好自为之罢。”

一番话云里雾里,让徐谦摸不着头脑,他心里想,县令设宴款待士绅,这士绅之中莫非还有张家?张家又许诺了苏县令什么好处?

还有黄师爷的态度也透着一股子诡异,徐谦也不便再留,只得打道回府。

一到过年,钱塘县便显得冷静,便是徐家也是如此,徐家的宗族都在乡下,老爷子走了,徐谦平时读书忘乎所以,倒也不觉得,现在发现偌大的房子里只有自己和赵梦婷,顿时涌上了一股子孤独感。

赵梦婷也是如此,她是第一次离家在外,亲眷远在江宁,徐谦看得出她的眼睛都有些红肿,徐谦只得心里叹息,当日只是想报复一下这个目中无人的小姐,谁知竟把人家害成这样子。

可是转念一想,咦,我徐谦居然也会有良心不安的时候?真真是怪哉,看来是读书读得多了,连心性都发生了改变,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看来我徐谦将来不做个至诚君子是不成了。

心里陶醉一番,又想到苏县令的态度,让他不由地有些烦躁。

最后他长吐一口气,今日是大年三十,除旧迎新,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不去想也罢,于是笑呵呵地对赵梦婷道:“今日我们多准备一些好菜,好好吃顿年夜饭,以前不高兴的事统统都忘掉。”

赵梦婷心情复杂地点点头。

到了傍晚,外头有人敲门,却是邓健来了,邓健早就听说徐谦没走,直接提了一包不值钱的礼物前来打秋风。

进门是客,徐谦请他进来,邓健笑呵呵地道:“王公公给府里的人都放了几日假,这才得空过来,徐兄弟的书读得怎么样?哈哈,你是红袖添香,自是自在无比,只可惜我一个单身汉,过年都没地方去,可怜可叹。”

徐谦笑道:“你为什么不回乡中去?家里莫非没有父母吗?”

邓健的脸阴沉下来,嘴角抽搐了一下,含糊不清地道:“许多事,你不懂,咦,我闻到了烧鸡的香味,啊哈哈,正好肚里饿了。”

三人坐到了席上,连赵梦婷也浅尝几杯水酒,脸色红彤彤的,徐谦近来酒量见长,几杯酒下肚,话头也多了,邓健最是没有酒品的,吃了酒就说胡话,先是挤着眼泪哭,大叫道:“徐兄弟,不瞒你说,我惨哪。”

他这一声叫惨,勾起许多人的心事,连赵梦婷似乎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不禁眼眶微红。

徐谦瞪着他:“你有我惨?”

邓健道:“你怎么个惨法?”

徐谦醉醺醺地道:“你若是一觉醒来,发现许多事都已物是人非,你说惨不惨?”

邓健摇头,打了个酒嗝:“这哪里算惨,你至少还有个爹,我也有爹娘,只是可惜,我娘是后娘,自小就用针扎我,我的弟弟锦衣玉食,我却是吃残羹剩菜,后来实在吃不消逃出家里,撞到了我师父,才勉强苟活下来。”

徐谦想不到他竟有这样离奇的经历,一时正义感爆发,拍案而起道:“这杀千刀的后娘。”

邓健抱头大哭,道:“本来我也能做少爷的,这就是命,结果现在有家难回,人人都回家过年,我却要到你这酸秀才臭小子家里打秋风。”

徐谦愣了,敢情这姓邓的是酒后吐真言?他直接拉下脸来:“敢骂我,给我滚!”

“我不滚。”邓健摇头道:“从此以后我就把这里当家了,你便是我的兄弟,梦婷就是我的姐妹,徐叔父就是我爹,你们一家人虽然坏,可是比我亲爹和后娘却是好了不知多少。”

说了一阵胡话,大家冷静下来,然后三人木木地瞪着对方,感觉到一阵萧索和许多的无奈,徐谦突然道:“新的一年就要到了,若是这个时候许愿,来年必能灵验,赵小姐,若是你,你会许什么愿望。”

赵梦婷眼眶微红地道:“我想回家。”

徐谦叹了口气道:“这不是愿望?你要有出息,就比如我,我的志愿就很远大,我要考秀才,我还要登科,要做官老爷,所有人都要看我眼色行事,我不高兴,所有人都要心惊胆战,我若是开心,人人都要为之欢欣鼓舞。”

邓健恶狠狠地一拍桌案,道:“我也要远大的志愿。”

徐谦道:“你说。”

邓健道:“能不能等你将来做了官请我做护院的头目?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一个门子都是七品,我这护院的院长至少也该有五品了吧。”

徐谦就差一口吐沫吐在邓健的身上:“你这没出息的东西!”

邓健一阵唏嘘,道:“我也想有出息,谁不想有出息呢,我那异母兄弟自小就有书读,我却什么都没有,不能读书上进,又只是跟着师父学了武艺,不给人看家护院做什么?”他又忍不住捶胸跌足,滔滔大哭道:“我那可怜的师父啊,你为什么死得这么早,你要是迟些死,将来看我在宰相学士家里做护院首领,该有多欣慰!”

第三十七章:背水一战

厅里到处都洒着残羹冷炙,清晨的鞭炮声把徐谦吵醒,他的唇边还挂着哈喇子,抬头一看,便见自己和邓健躺在桌上睡了一夜,至于赵梦婷,想是回屋睡了。

唯一特别的,就是自己的身上批了一身衣衫,想必是赵梦婷为自己披上的。

这时代的男女之间有大妨,虽然他和赵梦婷是主奴的关系,可是赵梦婷虽然恪守奴婢的职责,却从未将自己当奴婢看待,所以扶徐谦去房中睡觉的举动那是想都别想。

邓健也醒了,左右张望了一下,和徐谦对视道:“我们是不是吃醉了?”

徐谦点头。

邓健带着几分后怕,道:“我昨夜没有说什么糊涂话吧?”

徐谦又点头。

邓健吓了一跳,道:“我和你说了什么?说了什么?天哪,你快说。”

徐谦道:“说了很多。”

“啊……”邓健满脸惊愕,自责懊恼地道:“说了什么?”

徐谦道:“什么都说了。”

邓健骇然道:“我和王寡妇曾经有一腿的事也和你说了?”

徐谦很认真地摇头又点头,道:“本来没说,不过你现在说了。”

邓健顿时满脸悲愤,抽了自己一个耳光,道:“我真是嘴贱。”说罢又是愤愤不平地道:“为什么你身上披着衣衫,我身上却没有人披衣衫?冻死我了。”

徐谦鄙视他道:“你以为你是风靡万千少女的美少男?夜里有姑娘披衣衫是我的权利,你至多也就勾搭个无知寡妇罢了。”

赵梦婷听到邓健在外头愤愤不平,俏脸不禁一红,咳嗽一声出来,对邓健道:“你身段这么结实,想必也冻不着,徐公子不一样,徐公子眼看就要县试,最近又要废寝忘食的读书,不能有丝毫马虎的。”

邓健道:“我还将你当姐妹看,你竟这般的厚此薄彼,现在不但身子冷,心都凉了,你快去熬碗瘦肉粥来,让我暖和暖和身体。”

徐谦晃了晃有些混沌的脑袋,使自己清醒一些,起身道:“我去看看书,有饭吃了叫我。”

这个年过得未免有些寒酸,看着别家个个探亲访友、高朋满座,徐家却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除了一个后娘养的家伙每日按时来混吃混喝,徐谦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苏县令那边似乎也没有什么动静,维持了一个多月的亲密关系似乎也一下子变得疏远起来。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人知,人情的冷暖让徐谦更多了几分感触,他每日都在阴暗地腹诽,千万别让我徐谦发迹,一旦生发,倒要看看这些人的嘴脸。

新年的喧闹既然与他无关,他倒是更加用心,专心一志地照旧读书,现在他每日都要写出两篇八股,在用词上已经有了许多的进步,不过徐谦志气不只是局限于一个秀才,因此总觉得不甚满意。

苏县令的笔记,他已经消化得差不多,转眼到了二月,县衙已经放了榜文,今年的县试之期已经择定,时间在二月初八,距离县试只有五六天的时间。

这时候整个钱塘县的读书人都开始摩拳擦掌,那些早已有了功名的希望看看今年县里有什么出彩的人物,而那些尚没有功名的则是决心冲击一把。

尤其是那些士绅人家,对县试尤为看重,这些人家人丁不少,每隔几年就有要进学的后辈,虽说考上了县试不过是个童生,连秀才都不算,可是这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次检验成果的机会,士绅人家们能够在县里立足,靠的就是功名,有的人家甚至有三四个秀才,还有的甚至家里出过举人和进士,杭州这边最著名的士绅便是余姚谢家,这是杭州府乃至整个江浙公认的豪族,人家之所以有如此声势,还不就是出了个状元公和内阁大学士?

县试虽小,却是通向府试、院试的第一步,意义非凡,一些有名有姓的士绅人家已经做足了准备,也同时在打量今年的对手,开始进行布局了。

不过这些都和徐谦无关,苏县令那边一下子失了消息,倒是让他定下了心,每日只是用功苦读,做好最后的冲刺准备。只是父亲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倒是让徐谦有些担心,只是这时候,他又不便多问。

初八这一天,徐谦早早地换上了一身新衣,赵梦婷则是给徐谦的考蓝子里装上一些考试的用品,笔墨砚台这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带足食物,这一考都不知要多久,虽说县试不算正式考试,更像是一次全县的大摸底,可是也必须慎之又慎。

东西备齐之后,外头有人敲门,徐谦将门打开,却看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出现,这人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徐谦的肩,道:“小谦儿居然长这么大了。”

徐谦忙道:“见过叔父。”

这人也是老徐家的人,是老家的里长,叫徐申,在徐家是有名的富户,此时徐申上下打量徐谦,道:“你爹有事,只怕赶不回来,所以特意托我来送你去应考,小子,想不到你竟成了读书人,哎,这世道真是乱七八糟。”

徐谦对徐申的印象顿时有些不太好了,这个家伙口没遮拦,一看就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这样的人也就是靠着有几分浮财才做了个里长,在乡里或许有几分威信,放到了县城就什么都不是了。

尤其是那一句你竟成了读书人,这世道真是乱七八糟,一句话就把徐谦踩了个乱七八糟。

徐谦不由问:“我爹呢?”

徐申道:“这一次徐家上下都动了气,有不少人家砸了饭碗,老太公那边差点没气晕过去,徐班头……啊不,你爹现在焦头烂额,正在想尽办法给大家一个交代,罢了,这些事你不要多管,你爹这么做,为的不就是你能考个功名做个老爷?这一趟你好好地考,咱们徐家八辈子也没出过一个秀才,现在这希望全部放在你身上了。”

他又板起脸来,道:“实话和你说,这一趟你要是考中了倒也罢了,至少能给老太公一个盼头,可要是考不中,整个徐家又为此断了不少生计,只怕到时侯老太公吃不消,非要气丢了魂儿不可,到时候你爹……”

他的话说到这里,这一次居然学聪明了,没有再说下去,又拍了拍徐谦的肩道:“不想这个了,总之尽力就是,那些人糊涂,不知道改籍的好处,可是我却知晓,东西带齐了吗?我们去考场吧。”

徐谦心里清楚,徐家换籍对许多的徐家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可是这位徐申徐叔父不一样,他是富户,一直因为身份低贱所以被人瞧不起,现在换了籍,却等于是提高了他的身价,况且他家里有钱,子侄也能跟着读书,这就多了一个上升的渠道,也难怪徐申对他如此热络。

本来进考场是需要里长作保的,不过也可以去衙门里申请一张条子,现在徐申既然来了,徐谦也就不打算去申请户籍条子了,直接和这叔父徐申一道直奔考场。

徐申帮徐谦提着考篮,一面兴致勃勃地说起乡里的事,徐谦心里却隐隐担心,砸人饭碗如杀人父母,父亲在乡里只怕要受不少罪了。

他叹了口气,随即又想,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用,老爷子宁愿砸了同族的饭碗也要自己考出个功名,自己这一次定要奋力一搏,这不但是给老爷子看,更是给徐家阖族看,让他们知道,徐昌的儿子将来的前程似锦,只有这样才能把那些不满的情绪压下去。

第三十八章:应考

一路到了县学,此时这里的人群已是越来越密集,有络绎不绝的考生,也有送考的亲眷,自然还有各乡的保长、甲长。手持水火棍的差役守住了县学门户,一个个验明正身,检查户籍,那些保长、甲长随时在旁待命,为考生提供身份证明。

倒是县试并不算正规,自然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所以也没有人搜查考生,若是真正到了院试、乡试那便不同了,而县试毕竟只是一次检验,倒也没有做出这种有辱斯文的事。

徐申看到这如山如海一般的人潮,不禁咋舌,他虽也是甲长,不过徐家隶属贱籍,徐家子弟是没有资格考试的,所以这是他第一次送人来考试,热乎劲一过去便觉得头晕眼花。

倒是徐谦镇定自若,现在距离开考还有一个多时辰时间,倒也不必急于冲进考场,他眯着眼打量诸多前来应考的考生,发现自己的年岁还算是小的,甚至有不少年纪已过了四旬,竟也一副穷酸模样提着考蓝来试运气。

徐谦不知是该笑还是该觉得悲哀,其实他清楚,这些人早就没了功名之心,只是想过个县试,至少获得童生资格,如此一来,一辈子的苦读至少也不算浪费。

这就是科举的魅力所在,任何人在取得功名之前都是一无所有,每个人都在这条道路上都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无数个日夜里孤灯为伴,为的只是这一场豪赌,胜则改变一生,自此之后高高在上,懦弱者可以颐指气使,低贱者可以高不可攀,贫穷者可以一朝发迹,而一旦失败,则是万劫不复,一生凝结的心血尽皆付诸流水。

徐谦也是应考大军中的一员,心里感触良多,不过此时他的心情却只有一个:“他娘的,这么多人。”

人实在太多,至少在苏县令的笔记里就曾经记载他在县里考试时的场景,当时与他同期考试的人员不过三十人而已,可是在这里,单徐谦目力所及的考生就足足超过了两百。

这就是徐谦悲催的地方,这里是钱塘,不是洛阳某县,这里的人口不但是那里的数倍,而且读书人在这个人口基础上还要高达数倍不止。

这样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徐谦眼见人越来越多,考试只有一次,可别出了差错,于是最后一点淡定之心也没了,连忙抢过了考蓝,对徐申道:“挤进去。”

徐申倒也懂得人情世故,连忙道:“你跟着我罢。”

徐谦毕竟是徐家第一个读书人,也是第一个考生,徐申这个做叔父的若是不肯尽心,虽说在老徐家徐昌父子已经被人万夫所指,可是不免还是有人戳他的脊梁骨,所以这时候也格外的卖力,如一头蛮牛一般去为徐谦开路。

徐谦则是在他的掩护之下,尽力向县学门口冲刺,此时什么矜持什么扯淡的礼仪都他娘的见鬼。

好不容易冲到了县学门口,边上四处都是有人咒骂声,徐谦也懒得理会,本来门口的差役最嫌那些往前冲撞推挤之人,面对这种人他们也不客气,水火棍直接刺出来,可是一个差役认出了徐谦,知道徐谦与县令是经常走动的,也知道徐谦乃是前班头徐昌的儿子,竟是向他招手道:“这儿,这儿,到这儿来。”

明目张胆的走后门一般都会招致许多人鄙夷,不过徐谦却是暗爽无比,连忙奋力上前,对这差役作揖道:“啊,是刘叔叔,侄儿有礼。”

姓刘的差役呵呵笑道:“这里不是客套的地方,户籍带来了吗?保人呢?”

徐谦将户籍递过去,徐申也钻了出来,道:“我……我是保人。”

姓刘的差役只是略略看了一眼徐谦的户籍,对徐谦道:“你先进去,其他的事,我和你的保人来办就是。”

徐谦连忙点头,飞也似的跑了进去。

“果然是蛇鼠一窝,他不是贱役吗?贱役也能来考试?”

“且不说他的出身,他既然走正途,读圣人书,却是投机取巧,走这旁门左道,真真是斯文扫地。”

一旁人杂七杂八的高声痛骂,惹得刘姓差役火起,见那几个骂人的读书人都一副穷酸样,便大喝一声:“不得喧哗,县尊已有明令,喧哗者直接打走,不予应考。”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安份下来。

徐谦进了县学,却还只是第一关,再往前走便是一座座牌坊和仪门,仪门的尽头也排了不太长的队伍,有书吏专门在长条的文案之后,记录每个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年岁。

徐谦前面的一位是个四旬的老家伙,整个人弓着腰,提着破旧的考蓝,显得很不自信,他东张西望,回头看了徐谦一眼,吹着胡子瞪眼,徐谦也不知他是不是妒忌自己年轻。

想来年轻其实也是资本,徐谦心里不禁陶醉。

眼看一个个考生过去,排在徐谦前头的老生上前,那人问他姓名,他一一答了,又问他年岁,他摇头晃脑地道:“学生二十有七。”

二十有七……

书吏疑惑地盯着他,道:“我看你只怕四十有七。”

老生摇头晃脑地道:“真真是胡言乱语,学生是读书人,岂会蒙骗你?确实是二十有七。”

书吏只朝他冷冷一笑,低头却是记:“该生年岁三十有五。”

老生那一双狡黠的眼睛快速地扫了一眼,随后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那书吏发了号牌,他便脚步轻快地去了。

轮到徐谦,照旧是和那老生一样,等问到年岁时,徐谦一脸真诚地道:“学生年方九岁。”

“呀……九岁长这么大?哦,是了,你是徐班头的公子?咳咳……”书吏朝徐谦似笑非笑,提着笔却是写道:“该生年方七岁。”

徐谦本来十二岁,虚报了九岁,结果又因为有人情在,人家直接又削减了两岁。

可千万别小看这年龄,比如那脸皮有八尺厚的老生,明明看上去至少四旬以上,他却敢狮子大开口报个二十有七。

其实这里头有个潜规则,县学的年龄都需要自己呈报的,而呈报之后,若是中了县试,往后的许多考试都是采用这个年龄来做标准,比如嘉靖元年你报的是十岁考中童生,那么五年后你若是中举,那么便是十五岁的举人。

而年龄低也有诸多的好处,比如徐谦这一次若是能连破三关中了秀才,只怕这钱塘县最年轻的秀才就非他莫属了,将来若是中了进士,年龄大的人就算成绩比你好,可因为年纪老迈,吏部多半也会觉得没什么作为,大多数都是随意打发。而若是年龄小则成了所有人瞩目的对象,将来少不得有许多大佬们暗中提携,便是等到你老了,皇帝看你老迈,心中不忍,想请你致仕还乡,可是一看你的资历,他娘的,徐某某官虽然乍看竟有七旬上下,原来不过五旬,看来是他勤于国事太过操劳,这样的人怎么能还乡,自然还要重用。

接过了号牌,徐谦心里很是舒心,这是很大的优势,只要这一次中了秀才,整个江浙像自己年纪的童生也不多。

他拿着号牌前去考棚,迎面看到苏县令正带着县里县丞、主簿还有县学的教谕、训导迎面负手而来,许多考生向他作揖行礼,他只是淡淡点头,勉励几句,徐谦也跟着上前,作揖道:“大人,学生有礼。”

苏县令的眼眸却是微微眯起,冷着脸道:“好好考罢,投机取巧却是无用的。”

徐谦心里憋屈,还没等他回话,苏县令已带着一干人到别处巡视去了。

方才的好心情一下子扫了个干净,徐谦摸了摸鼻子,心里揣摩了一下苏县令的用意,随即摇摇头,眼下除了好好考试,似乎也没什么办法了。

第三十九章:下笔如有神

徐谦看着号牌寻到自己的考棚,这考棚比猪圈还狭小,木质结构,许多地方外面的一层漆已经剥落,人坐在里头连伸懒腰都显得局促。

说来也可笑,世上的锦绣前程似乎总要历经无数磨难,科举也是如此,徐谦倒也不怕吃这点苦,进了考棚,蜗在自己的这一方小天地里,心里也没什么感触了,连忙从考蓝里取出笔墨纸砚,专心致志地磨墨。

考试这东西且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