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欢乐土匪闹民国(半渡)-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脚脖子扭的厉害。没两三个月好不了,别说走路,上厕所都不方便。
想什么来什么,杨满圈肚子里一阵咕噜噜怪叫,又对茅坑充满了渴望。
“停一下,我去蹲个大号。”
在车夫的抱怨声中。杨满圈一瘸一拐地走进了路边的树林,解开裤带蹲了下来。
“扑——。”他娘的,只是一个屁,害的老子忙了半天。杨满圈皱眉瞪眼地站起身来,还没有提起裤子,突然……
身后伸过一只粗壮的胳膊,一把就锁住了他的脖子,一只冰凉干燥的大手死死捂在了他的嘴巴上。紧接着,杨满圈眼前寒光一闪,喉结处一阵轻轻的刺痛,一柄匕首抵住了他的咽喉。
“不要反抗,跟着我走。”
看不到身后这人的相貌,只能看到他脚下穿着一双古怪的绿胶鞋…………
宋哲元的五十一师没有逃过特务营的眼睛,刚刚出发半天,消息已经报到了绿脚兵军中。
肖林当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召集众将进行紧急军议。
“军长,特务营抓了几个舌头,已经确定这支部队就是宋哲元的五十一师,不过舌头的军阶太低,都不知道宋哲元的目的地。”说话的是绿脚兵五十六师师长郝梦龄。
“目的地?五十一师出了临潼后一直往东走了几十里,不用说,肯定是奔着渭南去了。””曲南杰接过话头说道:“军长,韩复榘看来已经察觉了我军的意图,派宋哲元支援渭南,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奇袭渭南,困敌于坚城之下,这是曲南杰最初的作战计划。但由于荣臻贻误战机,庞炳勋来援,眼看又被韩复榘识破,这个计划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事到如今,曲南杰也没了信心。渭南城中还有一个旅的守军,而且早有准备,绿脚兵虽然兵力占优,急切之间难以攻克。
郝梦龄说道:“现在就是拼速度的时候。军长,我建议部队立刻停止休息,全速向渭南挺进,赶在宋哲元之前拿下渭南!”
绿脚兵自富平出发之后,速度一直不是很快,郝梦龄对此颇为不解,如果抓紧些时间,本可在西北军赶到之前拿下渭南,完成曲南杰的预定计划。
“不要急,渭南当然要取,但现在不是时候。”石醉六摆了摆手,又解释道:“庞炳勋的二十军从潼关而来,韩复榘的主力部队又在西安城下,如果咱们现在拿下渭南,虽然能将韩复榘装进口袋,却会遭到西北军的两面夹击,胜负还在未知之间。”
就算能抢在宋哲元赶到之前拿下渭南,仓促之间也无法做好防御准备,庞炳勋和宋哲元合计四五万人马,一东一西两面夹击,绿脚兵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曲南杰眼神转动,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试探着问道:“既然现在不是攻取渭南的最佳时机,咱们为什么又要向渭南进军呢?”
石醉六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回答道:“问得好,这件事还是请肖军长解释一下。”
众人向肖林,肖林笑了笑,先解释道:“其实这还是石先生和蒋先生的高见,我们前两天刚刚确定的方案,因为部队连续战斗,一直没有机会和大家沟通,在这里先道个歉。”
绿脚兵的将领越来越多,曲南杰和郝梦龄都是其中的重要骨干,肖林不愿让他们心里落下疙瘩。
“随着庞炳勋入陕,陕西的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家也看到了,西北军的实力更强,攻其一点,多方来救,想要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困难了许多。”
肖林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语调异常坚定:““要想打赢这一仗,就得不断地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拉开空当……我军前往渭南,就是为了调动西北军,为下一步的行动制造机会!”
三三零章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孙子兵法,虚实篇。】
绿脚兵的临时军事会议正在进行之中。
参加会议的,除了曲南杰和郝梦龄这样的高级将领,还有不少绿脚兵中的团级军官,比如龅牙和杨海翔就在座中。随着讨论的深入,他们深知这是一场难得的学习机会,都瞪着眼睛盯着发言的人,唯恐落下了一个字。
众将之前,肖林侃侃而谈。
“庞炳勋部进入陕西之后,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大致相当,西北军仗着后援便利,还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部如果继续强攻渭南,就将在不利条件下与敌决战,这样和西北军硬拼不是上策,还得另外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
郝梦龄思索了片刻,犹豫着说道:“这个道理我明白,不过庞炳勋一旦和韩复榘会师,西北军必然声势大盛,很难再找到敌人的破绽……”
座中诸将纷纷点头,都觉得当前局面无解。
庞炳勋一旦进入渭南,西北军就摆成了一道长蛇阵,头在西安,尾在渭南。击首则尾救,击尾则首救,击其中则首尾齐救,肖林所说的薄弱环节完全看不到。
“所以我们要发挥绿脚兵的机动能力,把敌人调动起来,露出破绽。”肖林微笑道:“我军在渭南虚晃一枪,宋哲元就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已经快要露出破绽了……”
两军对阵犹如红黑对弈。刚刚开战的时候。双方都是阵型齐整,没有什么弱点。高明的将领却会根据战场的形势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寻找对方的破绽,甚至制造对方的破绽。
“在敌人几支部队中,宋哲元所部无疑是最弱的一支,这支部队号称一个军,其实却只剩下五十一师一个师,而且连战连败,士气低落,是西北军的弱点所在。”肖林停顿一下。加重语气说道:“我们的突破口,就选在他们身上!”
龅牙和杨海翔都是从基层军官中提拔上来的,对这种高深的军事理论接触不多,此刻听到肖林娓娓道来。都是眼前一亮。
在他们以往的军事观念中,战场形势都是静态的,敌人的薄弱之处也都是具体的地域环节。像龅牙的军事理论都从一本《三国演义》中学来,对地形要点非常敏感,在他看来,眼下西北军的弱点无疑就在渭南,但随着宋哲元和庞炳勋的援兵赶到,这个弱点也消失了。
像肖林这样将敌人的某一支部队设为突破口,以前还从没有考虑到,这都是更高一层的战术指挥思想。杨海翔和龅牙都深受启发,有所思,有所悟。
龅牙底子差些,想了半天实在忍不住,抬起手来要求发言,看到肖林微笑点头,受到鼓励之下终于问道:“宋哲元的五十一师腿底下长着脚,到处乱跑,身边还有西北军的友军,咱们怎么抓住他?”
将敌人的一支部队作为突破口。比具体的一处地理位置要复杂了许多,其中的变数也增加了许多,龅牙想不明白,怎么才能按住五十一师,让他们乖乖送上屁股挨揍。
“还是那句话。发挥机动性。通过调动将五十一师和主力隔离开,然后加以消灭。”肖林解释道:“在具体的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部署,但目标却一直要盯着五十一师。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只要消灭了宋哲元所部,陕西之战就打赢了一半。”
石醉六插话道:“从宋哲元的动向来看,五十一师也许要驻守渭南,这倒是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孤立这股敌人,趁机拿下渭南,对西北军的打击会更大。”
孤立宋哲元,拿下渭南!目标仿佛清晰了许多,大家眼中都闪出了光彩。
郝梦龄兴奋地抢着说道:“我明白了,先把庞炳勋放进来,再把他调到西安附近,然后咱们再杀个回马枪,一举拿下渭南!”
“不错,大致计划就是这样,如果庞炳勋一次不上当,咱们就继续保持机动作战,直到把他调离渭南为止。”肖林微笑道:“西北军入陕是来与我军决战的,庞炳勋必然会主动出击,不会一直保守地缩在渭南。”
龅牙此时还站在那里,听到这里又插话问道:“再加上庞炳勋的二十军,西北军超过十万人马,咱们能吃得下吗?”
放庞炳勋进入渭南,西北军的实力更强,就算能够守住渭南,也没有实力将他们一口吃掉,等到冯玉祥再次派出援兵,胜负又在未知之间。
“不用直接消灭,困就困死他们了。有时候兵多未必是一件好事……石先生,请你接着介绍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肖林回答完龅牙的问题,向石醉六举手示意,请他继续介绍具体作战计划,石醉六才是这套方案的真正制定者,肖林不愿掠人之美。
他的威信在于掌控全局,赏罚分明,不用侵占石醉六的劳动成果。
“孙子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韩复榘判断我军将进攻渭南,特意加强了守备,我军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攻其不备之处。”
石醉六先掉了一句书袋,然后解释道:“西北军摆出一个围城打援的态势,石友三的第五军围攻西安,韩复榘的第六军在三原阎良阻击我军,两军的中间是一个缓冲地带。这里本来有五十一师机动防御,但韩复榘将其调到渭南之后,就变得异常空虚。”
众人向地图,目光中都是烁烁闪光,兴奋不已。
“我军现在应趁机穿插敌后,从阎良以东直捣临潼。以威胁石友三的后路。”石醉六终于宣布了作战计划。
屋中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之声。这个计划非常大胆,绿脚兵将深入敌后,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重围。曲南杰几个性子谨慎的,考虑一番后对此又提出了疑问。
“正是要他来攻。”石醉六答道:“我军不会死守临潼,而是要将庞炳勋调离渭南,在西北军对我形成包围之前,我军就会跳出外围。”
肖林接话道:“大家一定要有连续强行军的思想准备,陕西之战的难度很大,不用枪,不用炮。我们要用两条腿打赢这一仗!”……
绿脚兵突然掉头西进,从宋哲元和韩复榘中间的空隙插了过去,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赶到临潼城下。
临潼位于西北军防线之后,远离阎良前线。没有想到绿脚兵敢于如此深入,城中只有一个营的守军,被绿脚兵一阵猛攻,不到半个小时就弃城而逃。
临潼突然失守,消息很快上报,韩复榘听说之后不由得大惊失色。
临潼一丢,石友三的后路被抄,随时可能受到敌人的里外夹击,围城部队分布在西安周围,阵型散乱。很难挡住敌人的冲击。
不仅如此,临潼失守后,阎良和三原防线的侧翼也受到威胁,第六军变成了夹心饼干,西安围城战彻底失败。
这肖林,好狡猾!
宋哲元此时刚刚赶到渭南,从时间上推算,绿脚兵在一天之前就改变了前进方向,转为向临潼进军。
发现宋哲元五十一师的动向,再调整计划转向进攻临潼。肖林变招竟然如此之快!
不过韩复榘还是相信,这不是肖林临时变招,而是早有预谋的诱敌之计。绿脚兵向渭南进军,就是要把五十一师调走,为突袭临潼制造机会。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没想到自己戎马半生,竟会中了肖林这个后生仔的奸计!
冷静。一定要冷静!韩复榘反复地提醒自己。一着不慎,虽然还未满盘皆输,但的确已经落了下风。
好在庞炳勋的二十军即将赶到渭南,还有挽回局面的机会。
韩复榘当即下令,命第五军和第六军收缩戒备,防止李虎臣和荣臻趁机进攻,静等庞炳勋来援。
绿脚兵在临潼一共两个师,只要庞炳勋赶到,三路大军合力并剿,定然能将其消灭在骊山脚下。
这一仗必须要速战速决,否则被绿脚兵扎下了钉子,外围再被荣臻和李虎臣一个反包围,胜负反倒难料。
西北军心存忌惮,没有急于向绿脚兵下手,绿脚兵也不愿在西安城下陷入缠斗,占领临潼后闭门不出,如此一来,两军之间反而诡异地和平相处,绿脚兵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休整期。
不过在外围,荣臻、李虎臣和魏益三都和西北军发生着激战,庞炳勋也在急匆匆地赶来…………
庞炳勋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渭南,还没进城就收到了韩复榘的电报,请他不要在渭南停留,而是继续西进,反攻临潼。
这封电报没头没尾,说的不太清楚,又和以前的命令完全相反,庞炳勋一时摸不着头脑,进了渭南后没有急着动身,而是找到了宋哲元打听情况。
宋哲元也稀里糊涂,他进入渭南后立刻接手城防,和原先驻守此处的27旅相互配合,时刻准备迎头痛击来犯的绿脚兵。不料等了一天一夜之后,绿脚兵没有等到,倒把庞炳勋等来了。
两人碰头之后一番沟通,又和韩复榘电报往来,终于弄明白了情况——绿脚兵取下了临潼!
“更公(庞炳勋字更陈,因他年纪大,宋哲元用上了敬称),你留在渭南镇守,我带着五十一师反攻临潼!”宋哲元心中气恼不已,又一次输在绿脚兵手下,他此刻只想和对手放开手脚拼命算了。
“还是我来吧。”庞炳勋今年虚岁正好五十,老于世故,当下摇摇头道:“韩向方(韩复榘)到底是陕西前线总指挥,他的命令里说的清楚,由我的二十军反攻临潼。”
绿脚兵可有整整两个师,宋哲元又是肖林的手下败将。让他去临潼。岂不是送羊入虎口?不过这是官面上的说法,不能直说,否则太伤宋哲元的面子。
“那就有劳更公了,肖林一向诡计多端,此去一定要小心!”宋哲元教训深刻,痛心疾首。
“呵呵,韩向方一时不查,被肖林钻了空子,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明轩兄敬候佳音吧。”
对宋哲元的失意小心。庞炳勋很是不以为然。这些年轻将领还是太嫩,骤掌兵权却不能做到算无遗策,打了败仗立刻又垂头丧气,不堪大用。
点齐手下人马。庞炳勋率二十军浩浩荡荡离开渭南,直杀临潼。
就在庞炳勋离开渭南的同一时刻,绿脚兵也终于不负众望地离开临潼,向西安东郊灞桥进军。
经过一天的休整,绿脚兵的体力已经恢复,再这么老老实实地呆在临潼,明显就是诱敌深入,难免会引起韩复榘的怀疑。
大老远深入敌后,费尽心机才拿下临潼,当然应该为西安解围。说不得。得和石友三过上两招,松松筋骨。
出乎肖林的意料的是,石友三太过配合。绿脚兵刚刚一动,第五军就解除了对西安的包围,收缩至北郊草滩一带,对西安和临潼方向摆出了防御姿态。
石友三将手下的部队当做安身立命的本钱,从来不肯在战场上吃亏,绿脚兵突然从屁股后头杀上来,他宁肯撤围也不愿冒两面作战的危险。
肖林当即和李虎臣取得联系,两军配合。一起进攻石友三。陕军在城内憋了几天气,终于得到反攻的机会,全军士气高昂,一口气突破了石友三两道阵地。
西北军第五军三个师,陕军和绿脚兵加起来却有六个师。石友三眼看抵敌不住,干脆边打边撤。向背后三原城的韩复榘靠拢过去。
到了这个时候,韩复榘又悔又气,自责不已。
要不是调走五十一师,绿脚兵也不可能趁机奔袭临潼,解围西安。他本来考虑过这个危险,但最后还是没有当做一回事。很简单,只要能在渭南缠住绿脚兵,临潼空虚也没什么关系。不料,自己只露出了一个小小的破绽,就被肖林立刻抓住。
陕军解围,和绿脚兵汇合,西北军已然腹背受敌,韩复榘又急又气,不断发电催促庞炳勋驰援,以挽回不利局面。
首先要夺回临潼,再把石友三的第五军接应下来,重新摆开阵势,再和安**决一死战。
到了这个时候,韩复榘已经放弃了速胜的打算,只想凭借便利的后勤补给,以及源源不断的援兵,和安**打一场消耗战。
救援铜川失败了,围城打援又失败了,韩复榘终于认识到,和肖林比拼计策心计是自取其辱。要想打败绿脚兵,还得凭借强大的实力正面对抗。
正奇相辅,出奇做不到了,只好守正。
韩复榘要用堂堂正正的方法打败绿脚兵……
西北军调兵遣将的时候,绿脚兵也在积极准备。
西安灞桥,陕军和绿脚兵正在交接阵地。肖林和李虎臣并肩站在灞河岸边,相谈甚欢。
“久仰肖军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气概,风采过人!”两人这是头回见面,李虎臣有意结纳之下,笑容满面,态度亲切。
抬眼上下打量肖林,李虎臣首先惊讶于他的年轻,但肖林身上带着一股的气质,李虎臣从未在别人身上感觉到过。
肖林笑着拱了拱手:“还得多谢李司令,要不是陕军接手阵地,我的这出戏就唱不下去了。”
陕军正在接防阵地,绿脚兵正在撤出,他们要趁着庞炳勋赶到之前,跳出战区,奔袭渭南。
肖林一指对面石友三的阵地,又嘱咐说道:“西北军这两天已经被打怕了,轻易不敢出来挑衅,你们接手阵地后,只要坚持两天后就可以撤回西安,做好继续坚守的准备。”
李虎臣摆手道:“放心吧,我这边没有问题。倒是你们一旦拿下渭南,韩复榘必然全力反攻,压力肯定小不了。”
“只要你们加以配合,我们就能顶住压力。”眼看绿脚兵集合完毕,肖林向着李虎臣再次拱了拱手,告辞离去:“李司令,这一仗事关陕西未来,关键时刻一定要咬牙顶住。等到得胜的那一天,咱们再举杯相庆!”……
绿脚兵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临潼,沿着渭河向东而去,半路上又主动迂回,避开了匆匆赶来的庞炳勋二十军。
庞炳勋抵达灞桥的时候,李虎臣主动缩回了西安。气势汹汹的二十军扑了一个空,到处都找不到绿脚兵的踪迹。
难道说,绿脚兵也退进了西安?
消息传到韩复榘处,又引起他的一阵胡猜乱想。
这个可能性的确存在,庞炳勋援兵已到,肖林避避锋芒很正常。
正在此时,参谋举着一封电报匆匆来报,绿脚兵已经抵达渭南,并对守军发起了猛攻,宋哲元特意发来电报求援!
捧着电报来回看了两遍,终于确定消息属实,韩复榘再也无法保持儒将风度,一把将茶杯重重地砸在地上。
这肖林,原来还是在打渭南的主意!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肖林竟有这么大的胃口,把庞炳勋的二十军也装进了口袋!未完待续
三三一章大战尾声
就在绿脚兵奔袭渭南的第二天,进驻山东的日军悍然挑起冲突,大肆屠杀中**民,死伤万余人另一说四千七百余人,史称“五三惨案”
不论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如何狡辩,也不论后来的日本学者如何粉饰,济南惨案都是日本蓄意发动的侵略行动,是其“大陆政策”的延续,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
大陆政策是明治天皇的遗策,所谓日本之生存必然要靠向外发展来维持,所谓衰弱的高丽和老大的中国可以给予日本大陆进取不少的机会,所谓日本不能不以宰割中国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早在同治13年1874年,日本就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打着“保民义举”的口号,派遣西乡从道率军三千攻打台湾,拉开了对华侵略的序幕1927年北伐军逼近山东的时候,田中义一又以“保护侨民”的理由派兵进驻山东,只是后来北伐因故暂停,经多方交涉,日军才于8月下旬陆续撤退
等到二次北伐爆发之后,北伐军沿津浦线一路北上,势必经过山东,田中义一奏请裕仁天皇认可,派出第六师团登陆青岛,进驻济南蒋中正麾下的国民革民军第一集团军收复济南后,日军借故挑起冲突,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惨案酿成
冲突爆发之后,蒋中正亲赴济南支持局面,对日方采取隐忍策略,一面派出外交部长黄郛与日方斡旋,一面严令北伐军克制忍让退出济南,绕道渡过黄河继续北伐
在济南惨案中,蒋中正日后一向坚持的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已经隐隐可见端倪……
渭水南岸,故称渭南
渭河是黄河第一支流,渭南自古人杰地灵,造字的仓颉,造酒的杜康,据说都是渭南人这里出的帝王将相也不少,隋帝杨坚、秦将王翦、北宋名相寇准、史记作者司马迁、中唐名将郭子仪、西北军名将杨虎城……,都是渭南的乡党
一早起来肖林就和石醉六、蒋百里一起来到渭河河边查看地形
经过两天激战,绿脚兵在韩复榘的援兵赶到之前,击溃了防守渭南的宋哲元五十一师,关上了汉中平原的大门
五十一师在渭南之战中伤亡过半,宋哲元有心为自己的部队留些种子不顾韩复榘的严令,主动退出了渭南自从绿脚兵入陕,宋哲元连战连负,从军长变师长,从师长变旅长,手下只剩三四千残兵败将,再没了当初纵横关中的意气风发,短时间内对绿脚兵没有威胁
现在要对付的,还是被装进口袋的韩复榘
“石先生宋哲元的十五军已经完蛋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选择谁为好?”
韩复榘的第六军、石友三的第五军、还有刚刚赶到的庞炳勋的二十军,这三块大肥肉都如此诱人,但先夹哪块其中却大有学问
“你看呢?”不知道为什么,石醉六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仿佛肖林的话中有毛病
肖林楞了一愣想了想说道:“应该是石友三的第五军?这支部队是刚刚组建的,战斗力相对弱一些”
石友三在南口大战中被杀得片甲不留,手下的部队也烟消云散,现在这支第五军以兵居多,比绿脚兵的历史还短
“说的不错,石友三的确是最弱的,应该拿他开刀不过,现在却不是时候”石醉六抬眼向渭河岸边看去,那里有西北军原来修筑的阵地,一片密如蛛网的战壕
蒋百里笑着插话道:“我们拿下渭南之后,韩复榘必然派兵来攻,到底会派那支部队,这可说不清楚喽”
“百里兄,石先生,你们的意思是……咱们要坚守渭南?”
肖林几分惊讶,几分兴奋,又有几分疑惑石醉六和蒋百里一向崇尚上兵伐谋,不喜欢和敌人硬拼,怎么突然改了主意,要死守渭南了?
“不错,现在应该尽快安排部队修筑工事,利用西北军原有的城防阵地,将渭南打造成铜墙铁壁的坚城”
石醉六看到肖林迷惑的样子,又解释道:“二次北伐快结束了,咱们必须尽快结束陕西战事再和西北军纠缠下去,反而不利”
肖林脸色一变,想起了昨天晚上刚刚收到的情报
安**和北伐军在京汉线石家庄僵持了两个月,随着中央军进入直隶,渐渐不敌晋绥军名将张荫梧抓住机会,奇袭满城,占领石家庄
在这一仗中,张学良又一次暴露出军事素质的不足,在双方势均力敌的相互胶着之际,自己却露出破绽被敌人抓住
见他面色严肃,蒋百里开解道:“石家庄一丢,直隶大局已定,二次北伐也将落下帷幕,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正在河南,冯玉祥也在继续抽调援兵,如果咱们和韩复榘继续缠斗,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肖林点点头,赞同道:“是,两位兄长说的不错,陕西之战必须战决”
石家庄一丢,下一个就是保定,然后就是京津,张家口接着就危在旦夕,邵得彪的四十五师独木难支,绿脚兵得尽快赶回去支援
主意一定,再不耽搁,肖林命左右传令,召集曲南杰和郝梦龄等众将前来开会,布置守卫渭南
得知要和西北军在渭南决战,绿脚兵无不欢欣鼓舞,一来是连战连胜积累的勇气,二来……这些日子一直都在迂回机动,绿脚兵个个深受其苦;他们不怕打仗,却的确怕了这种高强度的行军
渭河岸边,渭南城下,到处都是蚁群般的绿脚兵和民夫,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不出石醉六所料两天后就传来了保定失守的消息
“保定一丢,京津门户大开如果我是张雨亭张作霖字,就不会在北*京背城一战,而要考虑退回关外了”蒋百里叹了口气,感慨不已
肖林点了点头,此时退出关外,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背城一战,却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石醉六皱着眉头出了一会神,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北伐战争前后打了两年,南方政府终于要一统天下了这一场大战其中可圈可点处甚多肖林兄依你看,国民革命军到底胜在哪里?”
北伐军取胜的原因?这个题目也太大了
肖林想了片刻,才犹豫着张口答道:“依我看,北伐军能够取胜,在于实施了正确的策略”
石醉六眉头一挑:“说说看”
纵谈天下这就有指点考校的意味了肖林打起精神,认真回答
“首先,北伐军充分利用了北洋军阀不同派系之间的猜忌短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北伐军进攻两湖吴佩孚,孙传芳坐拥五省却按兵不动然后东西两路北伐军夹击孙传芳,张作霖又举棋不定,都是北伐军安抚政策的成功”
肖林心中不禁闪过一丝感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这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精明如张作霖、孙传芳之辈怎么会不知道北伐军采取这种策略,本身冒的风险极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意外的是,北伐军却一直连连得手,只能说历史的发展有特殊的轨迹凡夫俗子难以窥探其中的玄妙之处
甩开杂念,肖林接着说道:“北伐对旧军阀还采取了安抚、颠覆、分化等策略,冯与国民政府的合作,是在退入内蒙,走投无路时的求生之道,同时也接受了苏俄的援助阎锡山也是在被奉系打败之后,北伐军占领了整个长江流域之后的投机行为不过这也有很大的隐患,阎锡山和冯玉祥借助北伐战争,都取得了半独立的地位,日后的国民政府难免尾大不掉”
蒋百里深有同感,在一旁经连连点头他在孙传芳军中任幕僚的时候,就劝他夹击进攻两湖的北伐军,可惜孙传芳目光短浅,幻想坐收渔翁之利,眼睁睁看着北伐军声势越来越大,最后把他也打败了
石醉六也露出赞许的目光,说道:“说的不错,接着说”
“第二个原因在于一鼓作气北伐军一直采取攻势,不稍停歇,部队士气如虹,连战连胜,只要开始作战,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孙传芳,都被彻底打败才告一段落,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肖林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第三个原因在于政治工作以党统军是参考苏俄经验设计的,始于黄埔黄埔军校中有党代表和政治部,其后的北伐军中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于总司令部内设置总政治部,对军中的政治工作统筹管理以政治约束部队,鼓舞士气,安抚民众,对取得最后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肖林终于要结束这番长篇大论,说道:“国民党的建国理想,在现阶段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吸引了大批精英分子的加入人心向背定成败,北伐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自然会取得胜利”
北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国民政府的政治目标虽然最终变形走调,但毕竟完成了统一大业只此一点,就可谓功在千秋
北伐结束后,张作霖就会黯然下台,肖林隐约感到,这位乱世枭雄即将谢幕,奉系内部将产生巨变
奉系内部生变,京津将一片空虚,北伐军正好乘机而入因为山东局势紧张,津浦路阻断,蒋中正麾下的中央军要监视日军的动向,无力北上,和历史上一样,京津地区将落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