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欢乐土匪闹民国(半渡)-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恐怕立刻全局崩溃。

战局几乎处处黯淡,只有晋北一抹亮色,耀眼夺目……

“咚,咚,咚。”

门口突然响起一阵恭谨的敲门声,一名侍从副官敬礼说道:“大帅,空军参谋长徐世英求见。”

“奥?快请他进来!”张作霖点点头,特意在‘请’字上加重了语气,以示对徐世英的尊重。奉系在两年前设立东北空军司令部,由张学良担任司令,不过少帅身上的兼职太多,在空军只是挂个虚名,徐世英才是东北空军实际上的领导者。

时间不长,一名精神抖擞的青年军官敲门而进,正是东北空军的干将徐世英。

徐世英三十出头的年纪,是东四省第一批留洋的飞行学员,毕业于法国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因为业务能力出众,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参谋长,飞鹰队队长(张学良自任飞鹏队队长)。

“世英,找我有事吗?”张作霖问得亲切随意。

“大帅,我今天是请战来了。”

徐世英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大同会战即将展开,正是我空军将士建功之际,请大帅批准飞鹰队调往平地泉,为山西战局贡献一份力量。”

“世英啊,这个事情昨天不是说过了吗?山西前线条件限制,空军不宜前往参战。你们每一架飞机都是咱们东四省的宝贝,不能冒这个风险。”张作霖语气和蔼,态度却非常坚决,根本不同意徐世英参战。

在这个年代,因为技术和经验的不足,飞机所能能采用的战术非常简单,可对就近的固定目标进行侦查,对地扫射,小规模轰炸等等,作战能力有限。

制约飞机作战能力的,技术方面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缺乏导航手段,飞机很容易在天上迷路,无法保证抵达远距离目标。二是缺乏通信手段,地空之间不能沟通,无法对地面部队进行近距离支援。

一直到二战时期,这两个问题才逐步得到解决,随着无线电测向的成熟,以及雷达的应用,飞机终于能够完成远程轰炸,比如德国就利用英国的广播信号帮助飞机定向,对伦敦进行轰炸。

此时这两个问题还完全无解,肖林却向后方提出请求,请空军选派一支飞行队调往平地泉,以配合大同会战。参谋总处为此特意组织了一场军事会议,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一致意见,山西地形复杂,敌人目标难以确认,后勤也难以保证,空军不宜出战。

不料只过了一天,空军参谋长徐世英又改变主意,要求参加大同会战,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张作霖感到很不理解。

“大帅,现在情况不同,那些问题都有了解决办法,空军能够发挥作用了。”

徐世英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一份文:“这是肖林送来的照片资料,还有一份简易的航空地区,对黄河、汾河、桑干河、五台山、内外长城、京绥铁路、同蒲铁路等等都有标注。咱们的飞机只要沿着铁路线飞,就能顺利飞抵大同。”

早期的飞机没有导航设备,都靠目视辨别地面标志,再参照地图认路。此时飞机不能飞得太高,驾驶员必须用双眼盯住地面,搜索标志物。在辽阔的空中俯瞰大地,和地面上的感受完全不同,一般性的标志物往往一闪而过,只有河流、铁路这样的长距离的路标才最为理想。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张作霖稍一思索已经明白过来,飞行员如果从平地泉出发,沿着京绥铁路飞行,自然能顺利飞抵大同战场。

“平地泉距离大同不足100公里,正好在咱们的飞机作战半径内,以飞鹰队的辽h1式轰炸机出击,能携带4颗100公斤的航空炸弹,足以摧毁晋绥军的一般工事!”

徐世英眼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好像即将驾驶战鹰冲上蓝天:“肖林还提出一套地空配合的战术约定,对我很有启发,如果利用好了,能对战局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山西问题有望在年前解决。”最后这句话,却是从肖林的报告中直接引用。

自与晋绥军开战以来,东北空军一直少有建树,飞鹏队每天派出两架飞机,在傅作义的涿州城上转两圈,洒下些传单就掉头返航。东北空军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一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这是徐世英心中最大的遗憾。

到平地泉去,到太原去,在野战中与步兵精确配合,实现远程目标打击,这个前景对他的吸引力太大,因此力促张作霖同意空军出战。

张作霖明显被打动了,站起来在房内转了两圈,然后转身问道:“世英,你是内行,我想听听你的意见。要把空军前移至平地泉出发,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地勤、油料、弹药、机件……各种物资都得运上去,这件事如此复杂,到底能不能办成?”

时局越发紧急,留给张作霖的时间已经不多,奉系眼下急需一场胜利,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以定军心,以坚民意,以正国际视听。如果能在年前解决阎锡山,就可抽身对付冯玉祥,剪除了这两个最大的帮凶,再和蒋中正的北伐军决一死战!

不知不觉中,大同之战在张作霖的心目中地位越发重要,对张作相、高维岳、李天宏、肖林等人也充满了期待。

“只要大帅支持,肯定能够办成!”徐世英笑呵呵地说道:“有京绥铁路在咱们手上,就是把整个空军都搬到平地泉,也没有问题!

“好,我同意了。”张作霖终于点头:“你回头再和汉卿打个招呼,他是空军司令,也得掌握这个情况。”

徐世英走后好久,张作霖仍然非常兴奋,他本是一介草寇,恰逢生于乱世,赤手空拳打下一份偌大的基业,眼看天下大势波澜壮阔,他又怎甘轻易认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英雄暮年,壮心不已!

突然想起什么,来到桌前一阵翻找,找到了一份四十五师打来的报告,肖林在这份报告里狮子大张口,因此暂时被压了下来。

抬眼看去,要的东西果然不少,一千支步枪、两百支花机关枪、三十万发子弹……还有各种炮弹、炸药、刺刀、手榴弹、军毯、棉衣、皮衣、通信器材、药品、汽车……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举着这份清单看了半天,张作霖伸手拿过毛笔,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只要能尽快拿下大同,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二七五章地空配合

冬日的阳光慵懒昏淡,照耀在北国千里大地之上。

时值冬闲,地里没什么农活,平地泉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没闲着,被绿脚兵招募去修飞机场。

跑道已经平整出来,将将可以使用,一群群的乡民散布周围,正在搭建飞机棚、库房等等房屋建筑。这是个好营生,给的报酬非常丰厚,乡民们都很满意,只是有些好奇,干活之余碰在一起,免不了议论两句,猜测这座巨大的‘鸡场’到底要养多少鸡。

天外突然传来一阵隆隆的声响,乡民们纷纷抬起头来,只见六七架飞机冲出云端,盘旋而下,逐一降落。

徐世英推开驾驶舱顶盖,探身跳上机翼,周围突然响起一片喊声,把他吓了一跳。抬眼看处,一大群乡民手举铁锨棍棒围了上来,脸上都是一副狰狞神色,嘴里还在高声喊叫着:“打妖精啊,快来打妖精!”

徐世英吓了一跳,连忙挥手大声喊道:“别打,别打!我不是妖精!”

“呦!还会说话,这是个蜻蜓精,打死他!”冲在前头的一条汉子被吓了一跳,连忙停下脚步,伸手一指徐世英头上的护目镜。

徐世英连忙把护目镜摘了下来,那汉子却不依不饶:“怎么还有个蜻蜓头?”

摸了摸脑袋,徐世英反应过来,又急忙脱下飞行帽:“我真的是人呀,不是妖精!”

“你身上这层皮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飞行服,小羊皮的。”徐世英又脱下飞行服。露出里面的毛衣毛裤,这副形象虽然不雅,却的确像个普通人了。

一伙子乡民凑了前来,小心翼翼地摸摸这身飞行服。互相议论纷纷。

“这衣服邪气呀,最好还是烧了。”这个年代的农民大多迷信,对徐世英还是充满警惕。

“不能烧,烧了我没得穿,飞到天上会冻死的!”

徐世英连忙阻止,乡民们放过飞行服,一起上下打量着他,几个胆大的上前伸手在他身上摸了几把。终于给出权威性鉴定。

“好了,好了,真是个人,不是妖精。”

徐世英感激无比。对着乡民们连连拱手抱拳,又伸手一指背后的飞机:“多谢大家,多谢大家,我是个飞行员,开的是飞机。”

噢?乡民们恐惧已去。好奇心起,纷纷围到‘飞鸡’周围看西洋景。这时周围几架飞机也已停好,飞行员纷纷跳了下来,立刻被大家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询问这‘飞鸡’。

“从张家口飞来?那不得二百里地呀?这飞鸡个子大,飞的也远啊!”乡民们纷纷瞪大了眼睛。对这些飞鸡非常佩服。

“这么大老远飞来,飞鸡肯定都累了。快给喂些东西吃。”乡民们热情无比,提来几桶水和小米,送到飞鸡跟前。

“我们的飞机不喝水,只喝油。”

预先到达的地勤人员一边解释着,一边张罗着给飞机加油,见到有乡民手里提着烟袋锅,连忙把他们请到一边……

在平地泉临时机场加油装弹之后,徐世英告别热情的乡民,驾驶飞机又冲上云端。盘旋一圈,已经看到了晋绥铁路,机群编好飞行队形,沿着铁轨向南飞去…………

山西大同,天镇盘山。

天镇是大同的门户,盘山又是天镇的钥匙。此山原名盆山,位于天镇东南四公里处,山峰高俊,地势险要,既可俯瞰京绥铁路,又能屏障天镇城。

盘山上名胜古迹众多,与李二口长城相邻,风景宜人,景色秀美,常年都有人来此踏青游玩,不过自从绿脚兵逼近大同,这里就变成了残酷血腥的战场。

山谷中枪炮声响个不停,绿脚兵正在攻山,马三儿站在前沿阵地上,手举望远镜看得入神,再加上他身躯高大,不知不觉大半个身子已经探出战壕,成了一个非常显眼的目标。

“哒,哒哒……”

一串机枪子弹射来,离着马三儿只有两三米远,马三儿一惊,连忙缩回身子,嘴里嘟嘟囔囔地骂了一句。

“他娘的,这***陈长捷真难对付!”

守盘山的是陈长捷第九师的三团,和马三儿的三团是老冤家,两支部队在宣化就交过手,结结实实打了一场硬仗。那一仗马三儿以少打多,虽有邵得彪相助,最后也不得不主动退出宣化,算是打了一个平手。没想到不过一月的工夫,大家又碰在了一起,攻守异位,一清过往恩怨。

老对手之间知根知底,彼此都不服气,盘山之战一开打就非常火爆。

从早上到午后,绿脚兵先后组织了五次冲锋,又有师属山炮营提供火力支援,但是陈长捷没有辜负晋绥军擅于防守的名声,依托地形优势顽强阻击,将马三儿死死压在山脚之下。

“炮营,炮营都他娘的吃干饭呢?!敌人的火力点这么明显,怎么还不敲掉他?”眼看着这次攻击又将受阻,马三儿不由得暴跳如雷,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娘,一脸的愤愤不平。

比起裴春生专业化的炮兵旅,四十五师的炮兵营还嫌稚嫩,无论是战术水平还是综合素质,都有明显的差距。四十五师又是远道而来,随军携带的炮弹不多,平时大手大脚惯了,这一下更不适应,对马三儿的火力支援不够有力。

如同跷跷板一般,绿脚兵这边火力不足,对方就逞起了威风。半山腰的一处高地上,是晋绥军的机枪阵地,两挺马克沁重机枪此起彼伏,不停喷吐着火舌,打的绿脚兵都趴在山坡上不敢抬头。

“吹号撤退!”

马三儿愤愤下着命令,脸色阴沉。他虽然作战勇猛。却不是一味蛮干,眼看着再往上冲都是送死,只得先让弟兄们退下来,重新组织后再想办法进攻。

军号响起。趴在山坡上的绿脚兵如蒙大赦,纷纷起身互相掩护着,交替向山下退去,这支部队经过连番血战日趋成熟,虽败不乱,隐隐有已有强军的风范。

“给师部发报,问问空军支援什么时候到。”

几次冲锋下来,三团的损失不小。盘山阵地却屹然不动,仗打到这个份上,就得动动脑筋想别的办法了……

北方天空的一片云层下,六架辽fh1轰炸机呼啸而过。这种飞机是东北军自己仿造的。与同时期的飞机相比还算先进,装有两挺机枪,能携带4枚一百公斤的航空炸弹,最大的优点是航程较远,携弹量大。最大的缺点的造价昂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部件都依赖进口,因此产量很低,整个东北空军只有飞鹰队装备了不到十架。

徐世英驾驶着头机。带领全队沿着京绥铁路向南飞行,天空的云层很低。飞行员们都小心的避开,否则看不到地上的铁路。就会在天上迷路,一旦失去方向,最后就会耗尽燃油,不得不迫降飞机。

抬起胳膊看看腕表,已经接近预定时间,徐世英把目光投向窗外,在地面上寻找着预定的地标——长城。

距离已知,飞行速度确定,飞到长城的时间就可推算出来,然后再通过目测确认地面标记,就能保证航向的正确。

一条灰色的长带突然出现在视线中,和绵延的铁路横亘相交。

航向正确!这里就是古长城,往南不远就是大同!

按下机头,徐世英降低飞行高度,同时减慢了速度,缓缓从长城上的烽火台掠过。他突然睁大了眼睛,盯着烽火台再三确认,没有看错,那里有人挥舞着一面硕大的红旗,向他发出信号。

徐世英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推动操纵杆,飞机立刻做出了反应,机翼轻盈地抖动了两下,向僚机和整个飞行编队发出了转弯信号。在他的带动下,机群在长城上方拐了一个弯,开始盘旋兜圈……

盘山山脚下,一名参谋急匆匆跑到马三儿面前:“团长,师部来电,空军轰炸机已到位,命我团按照二号方案进攻,以配合空军行动。”

马三儿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好!回电,我团将于十分钟后展开进攻,请师部及时协调空军。”……

徐世英兜了个圈子又绕向长城烽火台,心中却在暗暗祈祷:“不要再是红旗了,赶快发前进信号!”

飞机油料有限,再这么盘旋下去,只好掉头飞回平地泉了。

仿佛听到了他的呼唤,烽火台上亮起了绿旗,徐世英一阵狂喜,拉起机头从长城上呼啸而过,在他身后紧跟着的,是另外五架挂着炸弹的轰炸机……

随着司号员吹响冲锋号,绿脚兵一反常态,没有预设炮火准备,直接就以大股步兵向盘山主阵地冲去。在马三儿的亲自率领下,三团士兵凶狠扑击,集群涌至晋绥军阵地前沿,用手中的花机关枪猛烈射击。

绿脚兵还配有大量掷弹筒,杀伤力极强,还可抛射射击,正是壕堑战的不二利器,晋绥军渐渐抵挡不住,只好将预备队调了上来,据守盘山的一个团全部进入阵地。

晋绥军的预备队赶到后,立刻扭转了形势,绿脚兵寡不敌众,只好向后退去。眼看这次进攻又要以失败告终,天空中却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几名晋绥军听到声音不对,扭脸抬头一看,视野中出现了一片恐怖的阴影。

“飞机!东北军的飞机来了!”晋绥军的士兵大声喊叫起来,山西没有空军,这些飞机肯定是敌人的。

徐世英率领空军飞鹰队赶到,在他身下,是仓皇失措的晋绥军士兵,东躲西藏,却无路可逃。

二七六章攻克盘山

今天从外地刚刚回来,更新晚了,见谅!

在上世纪20年代,飞机在战争中始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受限于地空通信技术和导航技术的发展。

此时无线电通信还很原始,受制于仪器体积和操作性的限制,飞机上无法安装通信设备,一旦升空之后就和地面失去了联系,也就谈不上地面指挥,所有战斗任务都得依靠飞行员独立完成。

此时的导航手段也很粗放,大都采用目测导航和推测导航相结合,飞行员依靠时钟和计算尺的帮助,来测算自己所处的大概位置,飞机的速度、距离、角度和方向等数据之间有一套复杂的换算关系,然后刻画在计算尺上,就可大致推算出到达航路标志的时间,到时闹钟一响,就通过目视寻找地标,以确认飞机的航向。

因为这两个难点无法解决,各国的空军发展都受到限制,飞机一向单打独斗,和步兵少有配合,发挥的作用有限。不要说落后的中国,哪怕是一向领先的欧美列强空军,飞机的实际作用也远远小于对敌军士兵的威慑作用。

在这种大环境下,除了奉系张家父子,中国的各家实力军阀不约而同放弃了空军,视其为穷折腾烧钱的花花架子。奉系虽然拥有全中国最强大的空军,晋绥军的决策层却并不害怕,部队也缺乏防空作战的针对性训练。

与此相反,晋绥军的低层官兵却很害怕飞机。他们大都出身贫寒。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不了解的东西都有恐惧心理,飞机在天上高高飞翔,往来呼啸。他能打到你,你却很难打到他,对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

奉系空军机群刚刚出现在天际,盘山山顶阵地的晋绥军立刻就炸了营。

在绿脚兵的反复进攻下,山顶上聚满了晋绥军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没有防空经验,见到飞机只知道拼命逃跑,你推我搡。乱作一团。

奉军机群的头机由徐世英驾驶,一个漂亮的俯冲,已将机翼下的四颗炸弹全部投下,在他身后的几架飞机有样学样。纷纷下蛋般投出了串串炸弹。

辽fh1携带的航空炸弹全从华远公司购进,都是原装的英国货,重达一百公斤,在这个年代就算重磅炸弹,威力巨大。二十几颗炸弹依次炸响。山顶狭窄,士兵拥挤,几乎每一颗炸弹都投在人群中,盘山山顶立刻变成了人间地狱。

炸弹掀起了巨大的烟尘。还裹着一片痛苦的哀嚎,但在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这些声音都被掩盖住了。

轰炸机编队冲过了山顶,在空中绕了一个圈子。又扭头飞了回来,此时晋绥军阵地上烟雾稍散,侥幸躲过轰炸的士兵正在救助战友,听到头顶又响起了飞机马达,他们惊恐地扭头向天上看去。

“还好,奉军的飞机都没炸弹了……”看到飞机下面空空的机翼,晋绥军的士兵们心头都是一松,刚才那波轰炸实在太过恐怖,如果再来上一回,整个山顶阵地都会夷为平地。

“哒,哒哒……”

奉军的飞机越飞越近,突然,机翼下喷出了道道火舌,没了炸弹,他们就用机枪扫射。每架辽fh1都带有两挺机枪,又是居高临下的反复射击,造成的杀伤不亚于刚才的轰炸。在几架飞机如同犁地般的反复攻击下,阵地上的晋绥军终于被消灭干净,陈长捷第九师最为精锐的三团,成建制地被消灭在盘山山顶。

“怎么可能?!他娘的……”

天镇城内,陈长捷手举望远镜看向盘山,他的大半张脸都被望远镜遮住,只露出紧抿的嘴角和微翘的下巴,嘴里还在不干不净地骂着什么。这副神态如果被一名五官科的大夫看到,立刻就会得出结论,此人现在恼火之极,又惊又怒。

没想到,实在没想到!奉系空军和步兵之间地空配合如此精准,好像一场完美设计的战术演练,并造成了最大的战果。

虽在心疼损兵折将,陈长捷也不得不承认,奉系这次空袭非常成功,从步兵诱敌到飞机扫射,几乎是一气呵成,流畅而自然。整个战斗明显经过精心准备,就像一件名家制作的艺术品,充满了魅力。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以后都这么打仗,奉系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其实这倒是陈长捷过虑了,此时的空军很容易被各种客观条件影响,根本不能进行全天候作战。只要认真总结防空经验,加大对士兵的培训力度,在阵地设置和作战安排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就能大幅降低空袭中的伤亡。

此时战争的胜负,最后还是要由步兵决出。

晋绥军今天吃了这么大的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陈长捷准备不足,因为肖林的战法太过先进,晋绥军没有应对之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多数事务的发展都呈螺旋状上升。晋绥军此战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自然会加以总结分析,努力找出破解奉系地空配合之道,就算不能完全消除飞机的威胁,起码也会降低部队的伤亡。

陈长捷正在胡思乱想,盘山顶上那些奉军飞机终于不再盘旋,先后爬高拉起,然后编成一队,绕着天镇城洒下一堆传单,然后隆隆地飞走了。

安**的飞机终于远去,走得得意洋洋,潇潇洒洒。

“快给盘山阵地打电话,询问部队伤亡、工事损毁、弹药存留……”

陈长捷正在一叠声地下着命令,耳边突然响起隆隆炮声,如同雷鸣般震天动地,被这炮击之威震撼,第九师师部里的所有人都涌到观察口前,东张西望,寻找着炮击的来源和方向。

“是75mm山炮,正在射击我军盘山阵地,射击频率好密呀!这些炮兵水平不错,炮打得也猛,最少二百发炮弹了……他娘的,东北军可真阔!”一名作战参谋是黄埔炮兵专业出身,业务精熟,只用耳朵一听,就判断出敌军炮兵的规模和训练水平。

逮着机会刚刚卖弄两句,旁边却有人拉了拉他的袖子,抬眼一看,师长陈长捷站在观察口处看着盘山山顶,脸色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好像随时都会发作。

“三团完了!”

不用再举着望远镜细看,盘山山顶此时已成一片焦土,被飞机重炮连番重点照顾,又没有大型的永久性工事可以躲避轰炸,三团一千多号人肯定全完了。陈长捷不由得心疼不已,三团是他手下的主力团,装备精良,战力强悍,不料却在一顿轰炸中全团被歼,这可是晋绥军战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盘山是天镇,乃至大同,乃至整个山西的钥匙,小小一座山峰,特意派了一千多人防守。却不料刚刚开战半天,就在这场轰炸中损失殆尽,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绿脚兵只要派出一个排登顶,很快就能占领盘山。

到那个时候,天镇的陷落只是迟早问题。

陈长捷心中暗暗发狠,却又无可奈何。他手下虽有一师人马,却要分守盘山和李家寨、罗家山等处,一天之前,已经遭到安**第九军的进攻。

高维岳带着第九军迂回至此,正要给全军找一块立足点,对李家寨等地展开猛烈进攻,陈长捷的压力过大,不得不把全师的预备队派上前线,此时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

“郑团长吗?我命令你团立刻撤出罗家山阵地,在五分钟之内火速赶往支援盘山,如果不能及时赶到造成阵地丢失,就不要回来见我了!”事急从权,只好挖东墙补西墙,盘山位置太过重要,无论如何都得抢一把试试,如果能趁着绿脚兵立足未稳夺回阵地,天镇、乃至大同就能转危为安。

命令下达,郑团长执行得非常坚决,不过五分钟之后,一队晋绥军士兵出现在陈长捷的望远镜中,向着盘山山顶奋力爬去。

“快呀,快呀!”陈长捷的指节攥得发白,为手下的士兵们加油使劲,眼看着他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他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刚才的轰炸和炮击太过猛烈,绿脚兵也不敢冲上山顶,现在就是比速度,还有一线生机。

“哒,哒哒……”

山顶上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一瞬间,陈长捷如同当头一盆雪水浇下,从头到脚冰凉彻骨。还是绿脚兵先登上山顶,盘山阵地丢了。

四十五师子桦木沟横插晋绥军身后,突然出现在大同外围,随即发动了猛攻。开战第一天不过一个上午,就利用空军、步兵、炮兵的协同配合,消灭陈长捷一个团的守军,一举攻占盘山。

阎锡山收到盘山失守的消息,大惊之余急调第九军在丰稔山、聚乐堡一带布防,声援天镇、大同。同时致电张作霖:“此此决战无论胜败,于晋省东北均是极大损失,膏血原野,言之疚心。希与雨帅寻求谅解,为民众寻求和平。”

晋北战局不利,阎锡山终于撑不住了,向张作霖抛出了橄榄枝

二七七章用胜利说话!

对于阎锡山的主动示好,奉系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少帅张学良正困于京汉线一带,始终无法攻克涿州,使尽了各种招数也拿傅作义没办法,听说阎锡山口风松动有求和之意,立刻表示欢迎,并主张与晋绥军立即开始谈判,以使三四军团主力脱身京汉线,转头南下与齐鲁联军回师,合力打败冯玉祥,再与孙传芳的一军团会师,和国民党中央军决一死战。

这个方案初听非常诱人,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就可将奉系的敌人各个击破,进而挥师南下,再图武力统一全国。

但与之相悖,以杨宇霆为首的另一派纷纷表示反对意见,他们指出,这个计划是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看上去很美,却根本不可能实现。

如果山西之战不能消灭晋绥军的主力,直隶的侧后方就始终存在隐患,阎锡山在压迫下表示臣服,只要外部条件发生改变,他立刻就会再度举旗反奉,威胁北*京的安全。

山西和奉系开战之后,冯玉祥和蒋中正都未尽全力配合,他们既然谨慎小心留有后手,就很难一战将其彻底击败,一旦与之战端开启,必定艰苦异常,所谓迅速打败西北军、消灭北伐军等等,只是不切实际的口号空想。

在与西北军、北伐军作战之际,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偏差,战局只要稍有不利,阎锡山必然顺势而动,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与北伐军合力对付奉张,到了那个时候,安**政府就该垮台了。

两派人士各执一词。一番争论后也没个结果,只好报到张作霖处,由老帅权衡定夺。滋事重大,张作霖也是犹豫不定,不过两三天的工夫,晋北前线又传来了捷报……

经过连续几日激战,驻守大同的李生达第五军损失惨重。

霍原壁的二十七旅把守李家寨、罗家山一线阵地,以抵挡高维岳的第九军。在裴春生的炮兵配合之下,高维岳仗着兵力优势发起了猛烈进攻,双方反复争夺阵地,竟日激战。霍原壁旅几近弹尽粮绝,堪堪守卫不住,李生达只好派出嫡系直属十五师赴援,总算挡住了高维岳的进攻脚步。

这边刚刚稳住阵脚,天镇方向又再度告急。

四十五师攻克盘山之后。兵临天镇城下,天镇守将陈长捷率领残部退往王千户岭二线阵地,城区只留一团固守。

四十五师随即开始攻城,先以大炮猛轰天镇城墙。然后采用最新的地空配合战术,在飞机的掩护下发起步兵冲锋。一日之内数次猛攻,却都被守军一一击退。双方陷入胶着。

天镇城外阵地上,炮声隆隆,硝烟滚滚,随着一片喊杀声,绿脚兵又一次发起了进攻,二百多名士兵排成散兵线,向着天镇城区冲去。

四十五师前沿指挥所内,肖林等几位高级将领全数到齐,都站在观察口处举着望远镜,对这次进攻非常关注。只要能够拿下天镇,大同以北再也无险可守,门户大开,任君往来,分分钟内就可攻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