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狙击南宋(寇十)-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狄烈对岳飞只有一个指示“东、南线作战诸师,乃是与人斗;第十二师,则是与天斗、与地斗,最后更要与人斗。战天战地战人间,人定胜天,此战可期。”
狄烈说话时,手指顺着铺在御案上的地图。那条描红划粗的行军路线慢慢滑动——这条奇袭路线在地图呈现为一条近九十度的折线状。好似一柄巨大镰刀,自右后方挥向西夏国的后脑勺……
狄烈眉头一挑,屈指在那条行军线上重重一叩:“嗯,这次行动的代号。就叫‘镰计划’。”
弯镰夺魂。斩草除根!要么不动手。动手就再不给它翻身!
……
为了确保这次千里奇袭行动的成功,华国动用了一切所能动用的力量,进行周密的布署:
东面。以折可求率三千折家军,出麟州,越长城,兵临兔毛川,引出浊轮寨之夏军;以孙昂率三千晋宁军,向银州运动,吸引住驻守于弥陀洞的夏军左厢神勇军司及石川的祥祐军司兵马。
南面,以傅选第十四师,向洪州南大门的长城岭关口发动佯攻,一下引发了洪州、龙州、宥州三个重镇高度紧张,夏国河南军镇嘉宁军司,也立刻调兵遣将,摆出一副随时增援的架势。
西南,环州的二十一师,则兵分两路,沿白马川溯流而上,分别进攻夏国两大军寨:清远军城与虾蟆寨。而两大军寨的后援,夏国的韦州,也早早做好了应战准备。
估计此时夏国会很懊悔,如果他们不是那般痛快地将环州西北面的西安州、怀德军交还华国的话,完全可在此二军州设重兵,从侧翼威胁环州华军。如此,便可减轻韦州的正面压力。可惜,答应得太快了……更可恨的是,华**队的手脚更快——短短数日内,就有军队出现在这些军州城下,敦促他们交出城池,接管防务,真比讨债鬼还凶狠。不过,细细一想,可不真是讨债么……
除此之外,驻守中原的第三军的第八、第九两个甲级师,正兼程赶来。只要这两个主力师一到,就可以随时向夏国发动总攻。
以上,都是明棋,专门亮出来,让夏国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西北方的偏关,则有一招重要的明暗棋,力求迷惑并瞒过住夏国。
二月底,晋阳的太原军校,第三期一千四百余名即将毕业的军校生,奉命秘密出发,向北急行军。仅用了半个月,行程千里,穿过忻州、代州、武州,最后抵达偏关。随后,这支学生军接过了在此等候已久的十二师的旆旗、号旗、旌鼓、甲胄及部分备用兵器。
是夜,十二师从三个旅中各抽出半个营,打着各旅旗号,驻守于偏关各关口。布置完毕之后,全师趁夜出发,消失于偏关。天明之后,偏关军营紧闭,日夜只闻训练喊杀声,千人振啸,声动数里,宛若十二师犹在。
这一招似明实暗的李代桃疆之策,是否瞒过了夏国方面的耳目,不得而知,但夏国东北边军——距离河清军三百里之遥的天德军,一直没有动静,却是确凿无疑。倘若天德军趁十二师进入沙漠之际,南下兜尾包抄,自后方截击,对于正陷于天地之险的十二师,绝对是灭顶之灾。幸运的是,这种糟糕局面始终未出现。这既是十二师的幸运,也是总参谋部运筹帷幄的成果。
正当夏国,包括天下各国的目光,都紧张地盯在华、夏两国由东至西数百里边境线时,天健二年三月十七,一支军队悄无声息地从宁边州出发,穿过金肃军、河清军,出现在浊轮河源头。
这是岳飞率领的第十二师,麾下三个混成旅:第三十四旅(兼旅长)、王贵第三十五旅、徐庆第三十六旅,全师一共一万一千余人。所携装备与一般的甲级师略有不同。比如车辆较多,战车六百辆,运输车千辆;骑兵减少备用马匹,长矛兵弃重甲,排炮、飞弹器,也相应减少一半;飞雷炮(没良心炮)也只带了五十门,虽然这炮不重,但带不了太多炸药。没有足够的“炮弹”,大炮再多,又有何用?
所有减去的重量,一率补充以粮食、清水等关键物资。
最为明显的是,所有驮运牲畜,全部用的是橐驼!没错,既然要穿越沙漠,又怎能不大量使用这些“沙漠之舟”呢?橐驼在契丹人中,如同中原人使用骡马一般寻常,要多少有多少,这点倒是不愁。
上万大军,隔着清碧的河水,远眺前方茫茫戈壁沙漠。
大漠无垠,风沙卷扬,那死一般沉寂的前方,就是他们即将踏上的征程。
岳飞黑甲白马,率麾下一干精兵猛将,拔刺刺地从一排排车辆及军兵身旁飞快驰过,直接冲上一个小土丘。向远方静静凝视良久,眼睛慢慢眯成一条缝,有刀锋般地光亮一闪而逝,鞭梢向前一指:“全军进发!”(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八百里路云和月 (上)
(大盟的厚赏,书友的票票,令十五郎平添无穷动力。嗯,保持晚节,再战半月。)
~~~~~~~~~~~~~~~~~~~~~~~~~~~~~~~~~~~
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不过,在公元五世纪以前,却是一片堪比塞上江南的“好水”。在毛乌素南部(今陕西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游牧民族最向往的牧场。
也正是由于这片牧场太过肥美,匈奴部族间你争我夺,战乱频仍,战争破坏严重。加上南匈奴的政权中心长期滞留此地,过度放牧,以及数百年气候变迁等等原因,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到两宋时期,毛乌素的沙漠化向东南拓展,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不过,在两宋之交时,沙漠化还没达到后世那样严重,此时的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其西北方,为半荒漠地带;西南方到盐州一带为半荒原地带;东南方,则为森林草原地带。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夏虽拥有广阔领土,但包括都城在内的所有府州,全挤在东南及西南一带狭长一线的原因。放着好好的大片国土不去开发、开垦、筑城,死活要与宋国争抢那几百里地,而且一争就是百年。若按原来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还得再争百年。国一日不亡。领土争端一日不息。
华军第十二师的远袭,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顽疾——非得要国破族灭才肯消停是不?那就成全你好了。
三月十七,大军渡过浊轮河,正式进入毛乌素。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支向导队,向导队的头目,嗯,也是老熟人了,孙占功,孙大胡子是也。
孙占功。原杀胡堡的指挥使。杀胡堡。做为与夏人贸易的第一个中转站,身为指挥使的孙占功,自然得益不少,那日子过得可谓是相当滋润。哪怕是这段时间。华、夏两国关系紧张。但在边境线上。仍有不少两国商人暗地走私,杀胡堡依然能从中得利不少。
走私这种行为,华国明面上是严厉打击的。底下却是纵容。因为华国需要的是夏国的各种原材料输入,而夏国从华国这边弄到的,却多为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这是由两国需求不同所决定的。这样的贸易,却是华国乐于看到的,更别提还可以借此将情报司暗探渗透进去。而且效果也很明显——摆在华天子狄烈御案上那张夏国精确地形图,就是情报司暗探们的功劳。
孙占功当着一个不上不下的指挥使,虽然小日子挺滋润,但平淡的日子仍未能消磨这个西北汉子的激昂雄心。要知道,此前的杀胡堡,可是处在宋、夏边境最前沿处,年年有战,缺衣少食,异常艰苦。能在这样的地方扎根之人,又岂是贪图安逸之辈?在天诛北伐时,孙占功就曾向其部所属的第五整编师师部投书,请求参加。当然,未获批准。
就在孙占功为失去一次男儿壮举的机会,失落嗟叹之际,突然一纸命令,将其召到临潼第五军总部,由副总参谋长赵能亲自召见,重点却是问他早年的一段经历。
面对高出自己七八阶的军方高级将领,孙占功不敢稍有隐瞒,有问必答。原来孙占功早年未曾当晋宁军副帅孙昂侍卫之时,曾在夏国河南之地的戈壁高原上当过马贼,对毛乌素的地理环境,颇为了解。他这段经历,曾对往来杀胡堡的情报司暗探们在酒后谈起过,暗探自然将之报备。此番西征,情报司立即将其纳入视线——这正是此次行动的最佳向导。而孙占功得知自己将能参加一场对夏奇袭之战,乐得不行。二话不说,都不回杀胡堡,直接打马上道,向十二师报到。
十二师此前倒是招到不少契丹人、蒙古人当向导,但此次行动着实太过重大,不敢把宝全押在一群为佣金而来的异族人身上。让同样熟识道路的孙占功做领队,可起到监督作用,等于上了双保险,最好不过。
十二师万余将士,刚踏足荒漠之时,就被那如刀劈斧凿的戈壁峡谷,平坦无垠的沙砾原野,与长城以南截然不同的风物景致吸引得兴致勃勃,进军速度那叫一个快速。可惜,这种兴致没能持续多久,就领教到了变幻莫测的天地之威。
三月十九,大军行出百里,正为行军顺利而暗暗咧嘴高兴的十二师将领们,好心情没保持多久,很快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加冰雹,一扫而空。
毛乌素地区,春夏之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大风天气,当地有民谚“二、八月龙口夺食”,就是说该期容易出现大面积冰雹天灾。此时,正值春夏之交……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冰雹如弹,泥石俱下。这就是毛乌素给十二师将士的当头第一棒喝。
广阔无垠的荒野上,黑云密布,昏天暗地;雷声滚滚,仿佛在耳边炸响;苍白的闪电,照亮一张张被大雨浇得同样苍白的脸;惊马四下奔跑,士兵顶着风雨追逐,稍不留神,就摔倒泥水里。手上若执缰绳或套马杆,及时撒手还算好,若是慢上一分半分,甚至会被惊马拖伤、踩踏,救之不及……
岳飞以下诸将,顶着冰雹打得铁盔叮当响,四下奔走,声嘶力竭地呼喊指挥,声音穿透风雨,却终被雷声淹没。
好在出发之前,岳飞曾根据天子与总参谋部的建议,对部下进行了半个多月的集训,其内容就有如何应对雷雨风暴的训练。将士们在经历最初的惊慌失措后。终于在各级基层士官都队的率领下,费尽周折,将六百战车与千辆运输车围成一个防御圈,首先将大量战马与橐驼圈入其间,避免这些重要运力奔走失散;然后紧急搭建帐蓬,所有帐蓬,都紧挨着车辆内侧,增加抵御狂风的能力;最后,除了马夫、御手,必须与自己的牲畜呆在一起之外。其余将士。尽数往帐蓬、战车里钻。哪怕是人挤人、人压人都没关系,只要能躲避风吹雨打与足以将人砸得头破血流的冰雹就行。
经过漫长的两个时辰苦苦煎熬,终于守得云开见日月,风停雨歇。冰雹停止。雷声远去——这西征路上第一难。总算熬过去了。
当岳飞、王贵、徐庆等将,盔歪甲斜,鼻青脸肿地从战车、帐蓬里钻出来时。放眼望去,无不倒抽一口冷气——整个临时营寨,仿佛被千骑乱马踹营一般,一片狼藉。到处散落着旗帜、刀枪、弹药、甲牌、米粮、水桶,几乎无一士兵不带伤;最触目惊心的是,战车顶上的铁皮挡板,被打得坑坑洼洼,两侧厚木厢壁,隐见裂痕,恍若刚刚被夏国泼喜军的旋风砲洗礼一般……
此时天色已暗,又刚遭摧折,将士疲惫不堪,岳飞只得下令全军就地宿营,掘沟排水,结车为营。找不到干柴薪生火,只得将就着以水泡馍,待软化之后,勉强对付过了一顿。
次日,损失统计报上来了:士兵轻重伤一百五十七人,死亡五人,失踪九人。马匹走散近百匹,粮食被浸渍淹坏二十余石,水桶水罐破损以至漏水,接近总数一成。此外受伤的战马、轻微伤的士兵,更是数以千计。医护营的三百余名军医士们,当真忙得不可开交。
岳飞看着损失数目,眉头拧成川字,徐庆直骂贼老天,王贵摇头叹息不已。出师不利啊!这才走出多远,就折了十数人——在这般荒凉的原野上,失踪就等于被宣判死刑。
面对这人力无可抗拒的天地之威,岳飞亦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命匠人将破损的木桶修补好,取壕沟里的水尽数装满,用于驼马饮用。休整一日,明日继续上路。”
戈壁沙漠的特点,就是昨日狂风暴雨,今日就有可能万里无云。十二师的将士们,很快感受到这一点。当大军渐渐接近沙漠地带时,白昼阳光异常灼热,到得夜间,依然冷得令人直哆嗦。
行军到第七日之后,水土不服的患病士兵,包括战马,越来越多,已经严重拖累了大军进程。岳飞不得不抽调一个都的骑步军、一队军医士,与二百余名患病及受伤较重的伤病号,组成一个伤兵营,留下足够的给养,边治疗边上路,远远辍在大部队队尾。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经孙占功与七八名向导一致确认,大军确确实实沿着正确的方位向西挺进,并且已经行程近半。这消息足以令岳飞与他的将军们倍受鼓舞,一扫前阵子的颓势。
三月二十七,在大军前方五里,担任探路开道任务的一队骑哨硬探,发现一伙沙盗,立即飞驰向师部汇报。
岳飞指示,尽数拿下,不可放走一人,以免走漏消息。
徐庆这些日子快憋出病来了,听到有敌人可以欺负,当即自告奋勇,亲率三百骑兵前去增援。
可就是这么一个来回的功夫,等徐庆带着三百骑兵赶到事发地点时,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五十名骑哨硬探,利用一人双马的优势,快速追上沙盗,以什为单位,象五柄利刃,将骑着马或骆驼的沙盗群切割为五段。以弓箭、手弩、标枪、鹰嘴铳、霹雳弹……一家伙齐上,不消两刻时,就将这伙七、八十余人,规模不小的沙盗队伍,尽数歼灭。
徐庆咂嘴摇头,也不知是感慨自家骑兵太强,还是感叹这支沙盗太渣。
远远一骑飞速奔来,马上骑士将挟在胁下的一名沙盗,往沙地上一掼,然后抬手顶开头盔,向徐庆致礼:“徐三叔,俺擒了一个贼人头目。”
徐庆大笑,策骑上前,亲热地用马鞭轻抽了一下骑士的肩甲:“好小子,不愧为五哥(岳飞行五)的种!”
这骑士不是别人。正是时年十六的少年岳云。
岳云不是在杨再兴的第一军里任职么,缘何转到第四军?更归于岳飞麾下?
这事说来就有些曲折。正如狄烈所期望的那样,北伐中的岳云,大放异彩。初战芦沟桥,一击毙马进,一鸣惊人。战后论功,由普通小兵一跃而升为队正,并得军主亲授党青甲一副,以资奖励。再战棋盘山,斩首六级。均为带环首领。以功再升都头。三战上京,以勇猛无畏的乳虎之姿,第一个登上上京城头。战后因功得授银质二级勋章,升任副指挥使。
短短半年。连升数级。由区区一小兵。升到了中级军官,这样的速度,对一名十六岁的少年而言。确实令人啧舌。而岳云那实打实的战绩,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无话可说。
岳飞也无话可说,但他对儿子如此快速的升级,甚为不安。于是请求将之调到自己的十二师,狄烈很痛快地允了。旁人猜测是否岳飞欲借自己升为西征集团军统帅之便,为其子积累军功升迁,铺垫更宽阔的道路。唯有狄烈知道,恰恰相反,岳飞一定会压制岳云的军功,就象历史上一样,既让马儿跑,又不给这只千里马吃草。
历史上,岳云战功卓著,却多次被岳飞压下不报,而岳云也毫无怨言。不过,在华国,有着最严格的军功奖励机制,更有狄烈这位天子专门盯着这一茬。岳飞想压制儿子的军功战绩,嘿嘿,可没那般容易了。
岳飞审讯了一番幸存的二十余名沙盗,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当即命刀斧手将之推出斩首。
那沙盗头目连连叩头求饶,言道自家是猪油吃多了蒙了心,不该冲撞大军。委实是不曾想到,在这荒凉大漠之上,竟有汉家天军出现。自家是夏国右厢朝顺军司某指挥使的亲兄弟,愿向其兄讨取赎金,赎买自家性命。
右厢朝顺军司?岳飞心头一动,略微沉吟,当下命军士将众沙盗押下去,严加看守。
……
三月二十九,大军出发十余日之后,西征路上最大的一次磨难来临了——一场空前猛烈的大沙暴,即将凶暴来袭。
时至正午,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正炙,大军正准备扎营,意欲避开中午最炎热的时刻,待傍晚时分方才开拔上路。突见前方引路的向导队,拼命催着骑驼,疯一样往回跑。
将士们纷纷停下手边的活,整队集结,准备应敌。却听七八个向导一齐大叫:“大沙暴!大沙暴!”
随着向导们仓皇地惊呼,但见西北方向,一团黑沉沉地铁幕,慢慢逼来……
已经承受过风雨冰雹、小型沙暴、烈日灼烤、毒虫蛰咬等等磨难考验的十二师将士,已经拥有相当的避险经验。不用将官督促,立刻行动起来。马夫、驱手将牲畜牵到一处集中看守;辅兵将战车、运输车合围成三个呈品字形的、车车相联的环形车城;竖帐蓬、扎紧粮袋、封存水罐……在大沙暴来临前,所有人畜都进入了预定的安全避难处。
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人事已尽,能否挺过去,就看天意了。
大沙暴卷起漫天黄沙扑来的一刻,仿佛是世界末日,整个天地都是一片混沌。除了足以撕裂耳膜的狂呼怒号,什么都听不到,看不见。黑暗之中,不知有多少马匹、橐驼,甚至是看守的役夫,被狂暴地风沙卷飞出数十丈、百丈、甚至数里之外;更不知有多少战车、运输车,被烈风吹袭,折断车辕,失去勾连的车辆,一路倾翻,如风中蓬草……
整整半天一夜,凌晨时分,狂暴如魔的大沙暴,在百般蹂躏这支车马军队之后,方心满意足离去。
风暴过后,放眼望去,底堑变高丘,昨日还在沙丘另一面的万人大军,竟半数被掩埋在沙土之下,许多车辆只露出车顶部分,沙丘上高高低低地隆起,仿佛是无数的坟丘。
噗!一个顶着铁盔的脑袋破沙而出——岳飞。当这名西征统帅奋力从半活埋状态下的车厢里爬出,举目四顾,刹时手足冰冷——
“兵!俺的兵!还有喘气的没有?全给俺滚出来!”
随着岳飞嘶哑的吼叫,在漫无边际地沙丘上空滚滚而过,一个沙丘地隆起似动了一下,再摇一下,沙粒如粉而落,露出一顶粘糊糊的头盔来。头盔掀开,显出徐庆那张满是大胡子的粗犷面孔……
“呸呸呸!”徐庆不断吐着泥沙,晃着脑袋,四下张望,大叫:“大侄儿!你还活着吗?快给俺爬出来!”
不远处,岳云的脑袋从沙里拱出,奋力扒拉周围沙土,一边掏出耳朵的沙粒,一边不断向父亲与徐庆挥手。
那密密麻麻隆起的沙丘,仿佛活过来一般,抖掉沙土,探出一张张面孔,有王贵、有孙占功、更有着无数十二师将士,甚至还有那沙盗头目。每一张肮脏难辨、粘满沙土的面孔上,都洋溢劫后余生的笑容……
岳飞眼眶微湿,缓缓俯身,单手插入沙堆里,抓住一物,猛力一扯,破沙而出——沙粒四溅,尘土飞扬,一面虽残破污浊,却难掩鲜艳生动的大华国旗,迎着大漠圆日的光芒,在长风中劲舞飞扬。(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八百里路云和月 (下)
(大盟打赏,书友票子都很燃啊!新的一周好彩头,拱手。)
~~~~~~~~~~~~~~~~~~~~~~~~~~~~~
大沙暴给十二师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死亡、失踪人数超过百人;战马损失两百余匹,橐驼也被埋葬或卷走数十;车辆损坏高达八十余辆,许多被深埋于沙丘底部,想要刨出来,没个一天半天别想;至于粮食、饮水、车内的武器、铠甲、弹药等等方面的损失,难以估量。而远远掇在大军数十里外的伤兵营,存活者不到一半……
这样的损失,对十二师而言,不亚于一场中等烈度的战斗——其实这就是一场战斗,只是所战者不是人,而是天、是地。
面对这惨重的损失,就连最暴燥的徐庆,却也只是沉默地与将士一同刨沙掘车,寻找散落物品。最后,亲手埋葬战友……
但是、但是,这还不是最糟的情况,真正糟糕的是——大军迷路了。而且还是在迷失方向整整两天之后,才知道自己迷路了。
初闻这个消息时,已经快憋出内伤的徐庆,终于爆发出来:“你们这帮龟蛋子怎么搞的?十几个人的向导,二十几只眼睛,连个方向都弄不清!竟然带着大军兜圈子,贻误战机!信不信爷爷把你们全砍了,以正军法!”
那伙契丹、蒙古向导,面如土色,伏地叩头如捣蒜。嘴里叽哩呱啦,说着难懂的语言,令徐庆更为烦躁,差点就想拔刀。
身为向导队的领队,孙占功一脸愧色,向岳飞请罪:“将军,若非遇到这场该死的风暴,我等决不会迷失方向,实在是……属下愿接受军律制裁。”
岳飞沉呤不语,过了一会。才道:“虽然情有可原。但的确是失职,暂记二十军棍,待走出沙漠后再执行。”
孙占功满面感激,深深一揖:“谢将军。”
一旁的王贵问道:“眼下如何?能找回原来的路吗?”
孙占功用契丹语与那几名向导商量一会。转回头。面有难色。欲言又止。
岳飞温言道:“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孙指挥使。直言无妨。”
孙占功一咬牙,道:“因地形变化太大,难以辨识方向,故此……故此……”
王贵心头一沉,看了一眼身旁嗔目欲吼的徐庆,伸手按住其肩背,摇摇头。徐庆气咻咻松开握刀柄的手,狠狠一拳砸在沙土上。
方向?岳飞敏锐地察觉到孙占功所说的关键词,沉声道:“孙指挥使之意,是只要方向正确,你们就可以找回正确的道路?”
孙占功重重点头:“正是。只是近日云层甚厚,难以观天,而星斗指引也未必准确;日月方位,也随时辰而变,除了老经验的向导,很难据此寻找正确方位。”
岳飞突然笑笑:“这样吧,由本帅来指示方位,你们带路。如何?”
孙占功愕然,王贵讶然,徐庆愣然——什么时候,自家这位大哥,竟也懂得观天象了?
如果可以,岳飞很想告诉他的兄弟与属下,就从长安回来时起,自己就“懂”观天象了。
要教会岳飞看手表可能有一定难度,但看指北针却极简单。宋朝时其实也是有司南车与指南针的,但前者体积庞大,后者使用不便,指示笼统模糊,精度较差,很难做为行军,尤其是在恶劣环境下行军的工具。
如此精巧的指北针,绝对是行军利器。原本岳飞也是有所怀疑,直到反复多次试验之后,甚至专门跑到终南山深谷里转了半天,最终得出结论,果然靠谱。
此次沙漠行军,因有一支向导队为识途老马,所以也不怎么用得上指北针,以致岳飞差点忘了这件利器。直到此刻孙占功说出方向难以识辨,岳飞这才想起,自己手上还有这么一件宝贝。
大军重新开拔,这一次岳飞亲自坐在驼峰之上,在全军之前引路。孙占功及一干向导,其实并不相信岳飞所指示的方位,须知这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大致方向就行了,稍有偏差,指不定大军会被带进沙漠更深处,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就是眼下这情形。但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相信岳飞身为一师统帅,决计不会毫无把握将部队往绝路上引之外,别无他法。
王贵、徐庆、甚至岳云也都不怎么相信……但是,当他们看到将军不断指示、修正大军行进方向,面色从容、胸有成竹,无不大讶。最令人惊奇的是,将军每每发出指示,并不抬头观天象,而是频频低头,把玩着一个亮晶晶的小玩意……
奇迹在三日后出现,孙占功惊喜来报,他们又回到被沙暴袭击前的所在——也就是说,终于可以重新校对路线,沿着熟悉的商道前进了。
全师欢声雷动,宛若当日绝处逢生。
由于大量使用车辆,大军在粮食与储水量方面,原本是足够的,但一路频遭天灾、艰险不断,每一次都会造成大大小小的损失。加上迷途多日,平白多耗了不少宝贵的粮食与饮水,以致储存越来越少。在人吃马嚼,不断消耗之下,大军出发二十天左右,出现了饮用水紧张的情况。
当夜扎营时,三十五、三十六两个旅的军需官,向岳飞报告了本旅的粮秣情况:“禀将军,我旅军粮尚能支撑七日,马料尚有五日,但饮水却已不足三日。”
“三十四旅的情形如何?”岳飞招来本旅军需官。
“禀将军,我旅损失稍少,军粮、马料均可支撑十日,饮水可撑七日。”军需官答道。
“将三个旅的粮食与饮水均分。”岳飞断然道,“所收集之雨水、池水,必要时人也可以饮用,但要烧开。”
王贵有些担忧:“将士疲惫,行军缓慢,一日行不出三十里。而眼下已是四月,军情紧急,粮水堪忧。将军,这样下去,只怕……”
“我军如今还有得选择吗?”岳飞直视这位拜弟,眼神一如既往的坚定,“只有走下去!只能走下去!不、能、回、头!”
为了这句“不能回头”,这支万人大军,在接下来的五天里,经历了水源断绝,杀马饮血,误饮污水,伤患激增等等一系列磨难。尤其在大军经过一片沙碛地时发现一汪池水,众军兵狂呼奔前,俯身掬水牛饮,孙占功等向导阻之不及。就这一下,病倒一大片,上吐下泻,严重脱水,高热不退,有的甚至生命垂危。
随军之医士生怕引发瘟疫,不得不向岳飞提出,单独设营隔离。同样,这个病号营,也将慢慢落后于大军,在大漠中自生自灭。最后生还者,十不存一。
这就是代价,战争的代价,你总得付出点什么,成功才会向你招手。
四月十三,当这支绵延数里的大军,疲惫不堪,踽踽而行,绕过一个长长的峡谷时,走在队伍最前头的向导们,突然神情激动,摧动骑驼,撒蹄飞奔向前。
三里之外,芦苇瑟瑟,流水潺潺,一条清澈平缓的河流出现在眼前。
“骆驼河!是骆驼河!”
孙占功疯一般地狂叫,从驼峰滚落沙地,不顾手脸破皮渗血,连滚带爬奔出十数丈。双膝重重跪地,张臂仰天,嘶声干嚎:“到了!我们到了!哈哈哈……”
天健二年,四月十三,历时近一月,第十二师终于穿越了毛乌素,抵达黄河支流骆驼河,西征路上最艰难困苦的一段征程,结束了。
……
四月十四,夜。应孙占功强烈要求,岳飞同意其率五十壮士,突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