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习汛罄珊煤霉芷鹄矗蝗盟谕饷婊ㄌ炀频亓恕!
  “对!”西门青点点头,笑道,“得让官人听姐姐的话。”
  “嗯。”潘巧莲看了看身材丰腴了不少,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成熟的女人味儿的西门青,笑了笑道,“西门妹妹,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人了,以后决不让大郎无缘无故打骂你……对了,姐姐我已经让人给你安排了住处,就在……就在我的闺房边上,现在就带你去看看吧。”
  现在西门青不知怎么变成了潘巧莲的自己人,当然不能再让她住什么漏雨的柴房了……
  “嗯。”西门青点点头,然后主动搀扶起大妇潘巧莲,姐妹俩人一块儿走了出去。
  ……
  武好古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自己风流快活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更没想到西门青这个女大侠会一番花言巧语把潘巧莲忽悠成了好姐妹,然后两人一起来管自己。
  他这个时候正一边憧憬着婚后的美好生活,一边牵着赤云骓向自己的家宅走去,身边只跟着两个西门青派给他的保镖,北西门的西门赤和西门家客户出身的壮士何九哥。他父亲武诚之并没有一块儿去潘家——儿子纳妾父亲出面本就不合礼法,再把儿子买来的妾室送去潘家当媵妾就更不合规矩了。所以武诚之就自己先回来家。赵钟哥、林冲等人,也都各自散去了。
  从潘家出来的时候,已经日近黄昏了,不过对开封府城西厢这个官宦富豪人家聚集之地而言,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呢。
  这个时候街道上全是穿着华丽衣衫的行人和装饰富丽的车马,丝竹管乐奏起的靡靡之音,也从路边巷子里的青楼楚馆中传来,路过州西瓦子的时候,瓦子口的扑交台上,两个衣着清凉的女相扑正在表演扑跤,周围的看客们更是发出了一阵阵的叫好。
  武好古也停下脚步,翻上了马背,坐在高处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他本来对相扑摔跤没有什么兴趣。不过现在每日跟着林万成、林冲等人习武,身子骨日益强壮的同时,对这等“粗鲁”的武行也有了点兴趣。
  不过他的主要兴趣并不在摔跤上,更不在表演摔跤的那两个稍有姿色的壮女身上,而在这一群高声叫喊的观众们身上。
  在后世,体育类的杂志画报拥有的市场,可不在“花花公子”们之下啊!
  现在《花魁》画册已经开拓出了偌大的市场,刻印的工场也在陈留县开出来了,看来是时候进军“体育类”画册市场了。
  可以先从扑跤开始,然后是蹴鞠,有可能的话再涉及赛马。
  “武大官人,是武大官人吗?”
  武好古正琢磨着自己的买卖怎么更上层楼的时候,一个悦耳的,充满雌性魅力的声音隐约传来了,这声音仿佛是墨娘子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 魔女墨娘子
  潘巧莲和西门青两个试图通过管住武好古的钱袋子来阻挡他的桃花运的女人,显然太低估了武大郎魅力了。实际上有没有钱,武大郎都是能交上桃花运的!
  譬如这位和他在州西瓦子门前巧遇的墨娘子就是个不怎么爱钱的女人,她现在可是和李师师齐名并列的开封府两大花魁行首啊!不知道有多少开封府的贵人富豪想要一亲芳泽,受他们委托的老鸨更是三天两头往佳士得行跑,都开出了一夜万缗的天价了。还有人愿意送她价值十万缗的豪宅把她养起来。
  可是她压根就不假颜色,毫不犹豫加以拒绝!
  这等视金钱如粪土的作风,更是让她的身价在最近几个月里飙升,隐约超过了李师师成为了开封府第一名伎——得不到的东西,大概才是最珍贵的吧?
  不过别人得不到的墨娘子,武好古自己也一样无从下手。别看她现在是佳士得行的人,可人家赚得是清清白白的钱,还是自由自在的自由之身,武好古只是她的雇主,不是她的主人……
  说真的,墨娘子的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实在很难和家伎划上等号。而武好古在试探了几次之后,更是后悔给了她一个自由之身。
  早知道这样,就该狠一下心,拿了她的卖身契(其实根本没有这种东西),把她变成自家的家伎了!
  可是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墨娘子不仅在州西瓦子门外主动招呼武大郎,而且见了面后还提出和武大郎一块儿共进晚餐。
  看来这桃花运要来了,是挡也挡不住的!
  ……
  墨娘子和武好古一起吃饭的地方,并不是什么酒楼。
  而是坐落在州西瓦子旁的一个小茶楼,茶楼的名称叫做洞庭茶社,从外面看上去,是一个江南民居风格的小院,院子里面载重了不少矮小的竹子,显得非常雅致。
  走进了茶楼,则更能感受到那份江南竹林水乡才有的雅趣。
  原来茶楼里面的装饰和家具,都是用竹子打造的,在北地并不多见——秦岭淮河以北也有竹子,只是由于气候原因,北方的竹子都很矮小,不适合打造家具。
  这里的竹子家具,显然都是千里迢迢从南方运来的,光是运费恐怕就不菲了吧?
  而茶楼名字中的“洞庭”并不是取自洞庭湖,而且出自太湖洞庭山,此时的洞庭山是著名的茶山,出产洞庭茶,也就是后世的碧螺春茶。
  这座洞庭茶楼里供应的,就是来自太湖洞庭山的洞庭茶。
  除了南方运来的竹子家具,太湖出产的洞庭山茶之外,茶楼里面还有操着吴侬软语的江南少女在充当女使,而且还供应地道的江南点心和小食。
  如此用心的一间茶楼,又开在富豪权贵云集的开封府城西厢,价钱自然不会便宜了。
  不过开封府从来不缺富贵之人,况且这处茶楼又能让那些来自江南的富商官僚一解乡愁,自然就生意兴隆了。
  便是现在这个晚饭的饭点儿上,茶楼里面也都坐满了客人,不过墨娘子却早就预订好了一个位于茶楼二楼的小小的雅间儿。
  墨娘子也没叫什么菜点,只是要了两碗鸡汤做汤头虾仁做面浇头的虾仁桐皮面和两碗洞庭茶。
  “墨娘子常来此地?”
  武好古打量着自己和墨娘子所处的飘逸着茶香和鸡汤向我的雅间,微笑着发问。
  墨娘子笑道:“还不是托了大官人的福?这里可是出了名的贵,一个雅间坐下来便是三五缗,烹一回茶,叫几个姑苏小食就得一二十缗了。若不是跟了大官人,奴家可花费不起。”
  武好古心说:原来纪忆那厮是坑货,居然不能让美人敞开了用钱,真是太不像话了。
  当然了,墨娘子现在也不是武好古包养的小三,她的花销都是自己赚来的。之所以说是托了武好古的福,是因为武好古给她提供了佳士得唱卖行管事的职位,让她成为了宋朝的高收入职业女性。
  “钱可够花么?”武好古还是有点俗,在这么一个雅致的地方,居然和墨娘子这样的雅人儿提钱。
  墨娘子微蹙秀眉,没有回答。
  武好古道:“若是不够用,下个月给你出一本写真画册,画甚底你自己决定,由我来画,等刊印发卖出去后,给你分一成利吧。”
  果然是个生意人!
  墨娘子心想:这武大郎什么都好,就是太喜欢钱,脑袋里装得都是生意经……这来钱的本事比纪忆那个世代海商还要强个十倍百倍!而纪忆其实也强不了多少,整个就是官迷,什么事情到了他那里,都是升官的阶梯了。
  “怎么样?”武好古见墨娘子不言语,便追问一句。
  这可是大生意!
  墨娘子现在是一夜万金(缗)而不得的名伎了,这身价相当于后世的大明星,出写真集可是大明星们捞钱的好办法。
  而且墨娘子又能唱又能舞,还可以搞一个唱歌跳舞的发布会,再来个题诗(墨娘子的大字写得很好,诗词是做不了的,不过可以花钱找枪手代劳)售画册……这还不卖疯掉?
  当然了,画册是卖不了几个钱的。定价(指佳士得行拿到手)也就是三百到五百文,卖出去几万册不过两万缗钱。不过架不住“花招儿”赚钱多啊!三十六页的墨娘子写真图配上十二页广告,一页广告在佳士得行能拍出两三千……真是赚翻了!
  即便只给墨娘子一成,也能拿好几千缗——其实远远不止了,因为这个时代的“追星族”远比后世的追星族们有钱,有资格“追”墨娘子的都是官人阔佬,从墨娘子那里拿到题诗画册的时候,怎么能不打赏则个?
  墨娘子笑着摇摇头,“大官人在这等雅致的地方,能不能不要提那阿堵物?”
  不提钱?
  那提什么?爱情?
  武好古打量着墨娘子那张艳丽动人的番人面孔,看着她很优雅地吃完了一碗分量很不足的鸡汤面,然后又抿了一口洞庭香茶。
  墨娘子轻轻地放下茶碗,然后用一双会说话的明丽眼眸看着武好古,笑问道:“大官人,你可知奴在平江时是甚底人物?”
  “你在平江不是纪家的家伎吗?”
  墨娘子轻轻一笑:“大官人觉得奴像个伎?”
  武好古一愣,仔细打量着墨娘子,也觉得她不大像个女伎……女伎虽然也分卖艺卖身的,但是再怎么装清纯都是出来卖的!
  可墨娘子怎么看都是“不卖”的,她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圣洁的气质。
  没错,就是圣洁!
  虽然墨娘子的长相和身段很容易让人产生欲望,可是真个接触下来,她的圣洁气质又会打消一点武好古的欲望……
  “不像,你不是女伎!”武好古皱起眉头,“你是何人?纪忆之又为何要说你是他家的女伎?”
  墨娘子问:“大官人听说过摩尼教吗?”
  “摩尼教?”武好古吸脱口而道,“你是魔教反贼?”
  “反贼?”墨娘子蹙着秀眉,有些不解地问,“你觉得奴像是个反贼?”
  好像也不像……武好古看着墨娘子,深深感到了不安。墨娘子是不是魔教妖人武好古并不在意,她便是任盈盈一样的魔教圣女又如何?现实又不是金大侠的小说,没有恁般牛逼的神功。
  可是墨娘子是纪忆的人啊!墨娘子是魔教妖人,那纪忆说不定也是个妖人!而且还是个打入大宋朝廷内部的大妖人!
  这纪大妖人想要干什么?想要从内部瓦解大宋王朝吗?
  还有,墨娘子今天为什么要和自己挑明这事儿?难不成想要色诱自己入伙?
  那自己要不要来个将计就计?
  “大官人。”墨娘子缓缓地说,“奴在六天前收到了纪大官人从清州着人送来的书信,访辽的使团已经返回宋界了。而且在返回之前,蹇尚书还在析津府和辽国的南京留守说了界河商市的事情。”
  “哦?竟然恁般快?”
  武好古小小的吃了一惊。
  大宋朝廷做事通常是很拖拉的,界河商市这事儿却抓得恁般紧,看来这事儿有戏啊!
  墨娘子又道:“李副使现在还留在析津府和辽人商讨界河商市的事宜……大官人你是管干界河市舶司公事,看来要不了多久,就又要去辽国参与谈判了。”
  墨娘子顿了顿,看着武好古又道:“另外……纪大官人还在辽主的春捺钵营地遇到了回纥王派来的摩尼僧!这摩尼教,原来是回鹘的国教,而回鹘又广有良马,且有善于养马的摩尼僧,若能通过摩尼教通回鹘,那我朝就能得到良马和善于养马之人了。”
  胡扯!
  武好古心想:西州回鹘早就改奉佛教了,怎么可能以摩尼教为国教?就算在西州回鹘还有个把摩尼寺,那一定也是个别现象,怎么可能有魔摩尼僧作为西州回鹘的使者去见辽主?
  不必说了,这一定是魔教妖人纪忆和墨娘子的阴谋!武好古想,且让我将计就计,看看这两个妖人想干什么?


第三百一十五章 计划生育派
  纪忆肯定是个“魔头”了!
  武好古旋即明白了墨娘子勾搭自己的目的。
  她和纪忆这两个魔教妖人一定想要在大宋的土地上重开摩尼寺!
  武好古知道摩尼寺在唐朝的时候曾经一度在中原拥有合法宗教的地位。可是在唐武宗会昌灭佛时,被一并扫荡了。因为摩尼教本身的根基不如佛教,所以被扫荡之后的摩尼教没有再取得合法地位,逐渐沦为了地下宗教。到了五代后梁时期,魔教妖人母乙还在陈州利用摩尼教群众造反,后被梁军镇压。
  进入宋朝后,摩尼教在两浙、两江和两淮等地也有传播,还时常发生摩尼教群众和官府冲突的事件。而在历史上,到宋徽宗的宣和二年,还有一场摩尼教徒方腊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而纪忆和墨娘子,显然想要让摩尼教寺院得到一个合法地位,这样才能利于传播,获得更大的势力……
  不过武好古即便洞悉了纪忆和墨娘子的阴谋,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因为纪忆是一个高贵的文官,还和章惇的一个孙女订了婚。只等他高中进士(考虑到纪忆的才学,中个进士应该不难),就是当朝宰相的乘龙快婿了。而且纪忆这厮和武好古一样,还超级有钱,交友也非常广泛,同端王赵佶走得也很近。
  这样的人物,根本不是武好古一个卑微的武官和吏商可以撼动的!
  武好古看着墨娘子,摇了摇头,轻声道:“你们是想借着所谓的回鹘摩尼僧来欺瞒朝廷,以达到重开摩尼僧的目的吧?”
  “所谓的回鹘摩尼僧?”墨娘子一愣,笑了起来,“大官人以为纪大官人是在欺骗朝廷?”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墨娘子笑道,“这事儿可是蹇尚书、李大官和童大官还有纪大官人联名上奏的,大官人不会以为他们都在欺君吧?”
  还真有回鹘来的摩尼教妖僧?
  西州回鹘当然有摩尼教的妖僧了!虽然佛教此时已经在西州回鹘广泛传播,也因此让后世对宋朝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武好古将西州回鹘的国教当成了佛教。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在佛教占主流的西州回鹘汗国中,汗室贵族仍然秉承传统,以摩尼教为信仰。
  也就是说,西州回鹘汗国实际上是摩尼教徒在统治佛教徒。而且由于摩尼教和佛教都受到了天方教的压力,所以在西州回鹘汗国中,摩尼教和佛教是盟友关系,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而被西州回鹘的阿斯兰汗派往大辽春捺钵营地的使臣自然是汗室贵族,他们的信仰当然是摩尼教。而且在回鹘人本就有派出摩尼僧(摩尼教的高级僧侣肯定也是汗室贵族成员)出使的传统,历史上就来过唐朝,还请求在中原建立摩尼寺。
  纪忆作为一个摩尼教听者家族的成员,又是个特别会拉关系的主儿,利用宗教关系同西州回鹘的摩尼僧使者攀上关系是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了,纪忆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
  因为摩尼教的教义存在两个非常邪门的极端,一是“光明战胜黑暗”的二元化理论,非常容易化为鼓励底层民众反抗的教义;二是认为人类的繁衍会减少存在于每个人身体之中的光明因素就会减少,所以造成了圣职人员都是老处男和老处女,真正的信众也都实行“计划生育”。
  所以摩尼教就出现了把“计划生育”丢一边的异端兴旺发达,而坚持“计划生育”不动摇的正宗教徒则不断萎缩的局面。
  而异化的摩尼教在两浙和两江地区的传播已经完全失控了,如果任由这种异端失控的情况发展下去,早晚会引发一场摩尼教异端的大起义。
  到时候纪忆、墨娘子这些“计划生育派”的摩尼教徒也被牵连,彻底被大宋朝廷剿灭的悲催命运。
  因而纪忆和墨娘子就想通过让“计划生育派”获得合法地位,然后利用的朝廷的支持,去打击摩尼教的异端,将非“计划生育派”的教徒逐出。
  “墨娘子。”武好古思索着问,“既然真有回鹘摩尼僧,那你和纪忆之又想要在下做甚?”
  墨娘子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大官人,使团的奏章已经由快马送来开封府了,再过几日就该送到官家和章相公手中了。到时候官家和章相公多半会听一听慕容先生的意见……奴知道大官人和慕容先生交情匪浅,是不是可以和慕容先生说说,让他玉成此事?”
  因为摩尼教在唐朝的时候就是个非法教派,所以朝廷高官们难免对这个宗教心存疑虑。而且大宋的宗教市场也就这点儿,基本被佛道两教瓜分完毕,再来个摩尼教不是抢生意吗?道士、和尚们能乐意?
  因此纪忆就想出了一个用西域良马和养马人交换摩尼教合法地位的办法……
  武好古想了想,又问:“真有西州良马?”
  “有啊!”墨娘子一听武好古的话,就觉得有戏,“西域本就出产良马,而且回鹘还和大食、波斯、黠戛斯等西方诸国长期交往,可以得到他们的马种进行杂交改良,所以西州回鹘是拥有良马的。现在朝廷正在对河湟用兵,一旦取胜,就可以通过黄头回鹘联络西州回鹘了。若是能让回鹘的摩尼寺在大宋重开,应该就能得到西州的种马!这种马,可是非常难得的!”
  实际上品种优良的母马并不难得到,它们可以从战场上缴获的。但是种马就难得了!因为品种优良的公马往往会阉割后才成为战马,阉割的目的不仅是让马的性格变得温顺容易操控,还是为了防止马种外流。
  早就想要搞养马场的武好古现在已经搞到了两匹不错的母马,可是种马却还没有着落。
  武好古沉吟一下,笑道:“某倒是可以去和慕容先生说说……可是慕容先生听不听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
  墨娘子是很知道武好古和慕容先生的关系有多密切的,她想了想,柔声道:“大郎,你若能帮奴家这一次,奴家就,就答应你一个要求。”
  “呃?”武好古挑了一下眉毛,“任何要求都行?”
  墨娘子望着武好古有点色迷迷的模样,撅了下嘴:“也不能太过分……”
  武好古一笑:“好的,不过分,不过分……”
  墨娘子又问:“那就一言为定?”
  “好的,一言为定!”
  ……
  别过了墨娘子后,武好古就和两个西门青派给他的保镖一块儿往自己的家宅走去,才到巷子口,就看见了张择端带了两个看上去很“土”的村秀才迎上来了。
  “老师,您可回来了。”
  两个村秀才也向武好古行礼,用一口洛阳话说:“见过大哥儿。”
  他们是洛阳来的?
  武好古忙问张择端道:“正道,是不是洛阳白波来人了?”
  “是的。”张择端道,“来了一个老学究,辈份比老师您还大两辈,说是来参加明年春闱大比的。”
  比武好古还大两倍,那就是忠字辈的武家人,现在白波武家的族长武忠义仿佛就是忠字辈的。
  “春闱大比?”武好古想了想觉得不对,“现在还不到七月,洛阳府的发解试还没举行吧?”
  站在张择端身边的一个“村秀才”有些兴奋地插话:“大哥儿,我们家的大爹爹得了免解的资格,所以早早就来了开封府,想好好准备则个,争取明年中个进士,好光宗耀祖。”
  这话怎么听着和阳谷义门范的那帮书呆子一个味儿?武好古心里面直摇头,人家阳谷义门范的老祖宗就是个黑云长剑都的武将,子孙憋个进士也能说光宗耀祖,可自家的祖宗是当过女皇的,在她老人家面前,一个进士算个甚?要光宗耀祖,怎么也该恢复武周天下吧?
  “你们是?”武好古看着两个管自己叫“大哥儿”的村秀才,这二位瞧着都比较自己年长,面孔黝黑,体型瘦削,衣衫都是洗得发白还打了补丁的。看上去怎么比阳谷范家还落魄呢?
  实际上,阳谷范家在大宋的“科举家族”中不算落魄,毕竟阳谷县地处平原,交通便利,而且又没有什么特别豪的豪门,所以范家也算一方豪强。
  而洛阳府那个是大宋西京啊!牛人无数,进士成堆,就是宰执级别的重臣也出了不少。白波武家在那里根本排不上号,若不是早年有个“皇封”,如今早就垮了。
  “大哥儿,小弟是武好学。”其中一个看着比武好古大几岁的村秀才道,“在族里面行八。”接着他又一指身旁的人道,“他是武好谋,在族里行十。我们都是跟着大爹爹一块儿来了开封府,大爹爹想叫我们跟着大哥儿您做事情。”
  “你们多大?是做甚的?”武好古看着两位都挺老,于是又问了一句。
  回答的还是名叫武好学的村秀才,他说:“小弟今年十八岁,十哥儿今年十七岁,出来前都在白波家塾读书……还会种地。”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定要中进士
  之前在路上还和西门青一块儿笑话范家那个嫌宝剑太重的范开山的武好古,突然发现自家原来也有一个范开山……不对,武家的这个老秀才还不如范开山呢!
  人家范开山不到四十岁就是免解举子,五十四岁就拿下了特奏名进士和九品官身,在郓州地方上也是出名的乡绅贤士。便是现在阳谷范家散伙了,范开山本人也没掉价,还保持着在乡官员和大地主的架子。每年有144缗的俸禄,还有两三百亩隐田(他本人还是可以保住一些隐田)收租,家里面也是官户。
  而这位洛阳白波来的老秀才,看上去都是个老寿星了,没有七十岁也该有六十五了,胡子头发没有一根是黑的,全是灰白色的。人看上去又瘦又小,穿着一身新做的,有点儿大的蓝色儒衫,笑起来可以看见一口牙也没剩几颗了。
  就这样还不顾路途遥远,从洛阳跑到开封府来考进士……这可真是精神太可嘉了!
  武好古在家里的厅堂里面见到这位老秀才的时候,他已经美美吃了顿晚饭,正捧着碗云雾茶和比武好古早回家的武诚之,还有武好古那个很少露面的弟弟武好文在吹嘘自己和章惇的交情呢。
  “老夫和章子厚可是科场上的老相识了,我们一起考过两次礼部试。第一次是嘉佑二年,那年他本来已经中了,可是他侄子章子平中了状元。他觉得自己了不起,也应该可以中状元的,所以就拒不受敕。第二次是嘉佑四年,这一次章子厚又中了个第一甲第五名,仍然不是状元。我们几个科场上的朋友都劝他别再拒不受敕了,万一官家不乐意了,一辈子就毁了。他听了我们的话,就去做官了。这一晃都四十年喽……”
  四十年!
  章惇做了四十年的官,现在已经是宰相了。而这位武忠义却又考了四十年的科举,从一个少年才子考成了个皓首老翁。
  一辈子,都在科举上耗费掉了。
  想到这里,武好古叹了口气,堂屋内的几个人,这才发现武好古回来了。
  武诚之问:“大郎,你可回来了,吃了吗?”
  “吃了。”武好古一边回答,一边走进堂屋,向父亲行了一礼,然后问白发老头武忠义道,“老人家,你既然和章相公是科场上的朋友,何不去求个幕职,如今早也做官了。”
  老头子闻言一笑:“子厚倒是叫我去给他做幕的,可是我那时年轻气盛,总想着下一科可以中的。”
  这话听着就是吹牛!章惇什么出身?他自己族里面就有不少中不了进士的人要做幕呢,哪里轮得上外姓人?
  武好古也不点破,又笑问道:“我看老人家年纪不小了,这一科不如求个特奏名吧?如果资历不够,就去寻章相公通融则个?”
  其实武好古在和老头子开玩笑,一个不值钱的特奏名而已,每一科都好几百呢(宋朝特奏名进士的数量比正奏名少一点,不过平均每一科也有三百多),武好古自己就能给老头求来,哪里用得着走章惇的路子?
  “大哥儿!”
  老秀才还没怎么着,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却先说话了,有点不快地说:“这位是白波义门的大爹爹,你怎能和大爹爹说戏话呢?”
  武好古看了眼缺乏幽默感的弟弟,才冲着那老头拱拱手:“好古见过大爹爹,刚才和大爹爹说笑,还请见谅。若大爹爹真的想求个特奏名进士,好古可以上奏官家,替您求个恩典。”
  “你就是武好古啊!”老秀才摸着白胡子,“好啊,好啊,虽然是个武官,可是恁般年纪就有了东上閤门副使,将来总是前途无量的。”他顿了顿,“小老儿虽然一辈子都不如意,可是心气儿还是有的,这一科高中在望。所以特奏名进士,老夫是不要的。”
  高中在望?可是您那么老了,中了进还能做什么事儿?
  武好古心说:科举就不能设个年龄限制?比如30岁截止,中不了的就去折腾别的事儿,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场面这个时候有些尴尬,武诚之只好开口打圆场道:“大哥儿,你大爹爹这次恁般早到,除了准备礼部试,就是来喝你的喜酒,另外还想和你讨论白波义门武分家的事情。”
  “是吗?”武好古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笑着问武忠义,“大爹爹,您答应分家了?”
  老头子捋着胡子,注视了武好古一会儿,才点点头道:“我白波义门武是皇封过的义门,别看现在有些没落,可门第还是高的。要分一部分子弟去海州也不是不行,只是要答应老夫三个条件。”
  门第这回事儿,在宋朝还是有点用的,就是在结婚的时候能拿出来说一说。所谓门当户对主要就是讲门第(中进士也能提高门第),而不是将家里有多少钱,有几套房。
  武好古作为一个在后世很多人看来属于下等人的商人,有资格和赵家人婚配,还可以迎娶潘巧莲这样的将门女,就是因为他的门第其实不低。
  他也是白波义门武的子孙,是武周皇室的嫡系后裔,在唐朝编写的《氏族志》上也有他这一门。
  而白波武家的门第,对于武好古在海州的经营也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有了较高的门第,海州武家就能很容易的和海州当地的豪商地主联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姻亲集团。
  武好古笑道:“请说吧。”
  “第一,海州武家的子弟不能丢了耕读传家的根本去做商人。”
  武好古淡淡一笑,武诚之、武好古和武好文这一支武家子弟,在白波义门武的眼里,大概就是丢了根本去做了商人的吧?
  只是经商的开封武家在武好古、武好文这一辈就憋出了官人,进士看着也大有希望可得了。
  而一心一意耕读传家白波本宗,却连个特奏名进士都没有!
  “第二,海州武家的家塾一定要有大儒主持授课。”
  什么是大儒?武好古心想:中了进士的儒应该够大,可他们是不可能去一个私塾授课,而会去私塾授课的儒都是自己都考不上的……这怎么能算大儒呢?
  “第三,海州武家一定要维持聚族而居,不可分散于各地。”老秀才说,“若是答应这三条,老夫就同意分半个义门武去海州。”
  要求还真不少,而且都是做不到的!
  不过武好古却还是连声地答应下来,“行啊,行,一切都依大爹爹的。”
  武老秀才看武好古答应得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