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功再高,也怕子弹啊!
  你要和人家肉搏,人家也有马,骑着就跑,也未必抓得着。而且你追得太紧,也许就中了圈套——有人埋伏在什么地方就等打黑枪!
  要用蒙古人最拿手的骑射作战,宋人的斥候骑兵和秀才、举人都有板甲,箭镞很难对他们造成伤害。而他们的精品滑膛枪和鹿皮子弹,则拥有致命的杀伤力。
  因此术赤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蒙古勇士根本没有办法承担这些小而激烈的武装冲突的后果。
  为了扭转前线的不利局面,他才带着上千名骑兵出动,希望可以通过以多打少,歼灭几支宋人的小股部队,以挽救局面。
  却万万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被人打了黑枪……
  术赤的死,则逼迫铁木真不得不将注意力从西线转到东线。
  而一研究东线的局势,铁木真就忍不住眉头大皱了。
  因为他已经发现,强大的蒙古骑兵在东线似乎失去了掌握战场的能力。
  同时,他也意识到宋军运用火枪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大石近卫军,也比蒙古人更高明。
  他们不仅会打排枪,而且非常善于远距离的狙杀!
  在术赤的报告中,甚至有200步开外被黑枪击中的记录!
  这也许说明宋军拥有一种非常可怕的新式火枪,有效射程比传统的滑膛枪要大的多。
  如果真是那样,那么西宋军的战斗力极有可能会高出原本的预期很多,而且会给蒙古人造成极大的人员损失!
  这让铁木真感到非常担心,所以他决定亲自率军前往碎叶前线。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战斗进士
  用黑枪打死术赤的人,名叫魏文翁,是邛州蒲江县人士,三十多岁,是大宋嘉定四年(1211年)的进士!
  什么?进士杀人了?而且还是在战场上杀人!
  是不是有一种进士被玩坏掉的感觉?还就是玩坏了,西宋为了图存,也真是够拼命的……所以到了这个年头,西宋开礼部试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啊!
  几千号举子背着枪进考场,跟去打仗似的,先在《怒目带枪孔子像》(这哪里是孔子,简直就是个西部牛仔)前整齐列队,向孔夫子鸣枪致敬,然后才鱼贯入场打靶。
  这个考试绝对是公平的,公开打靶,中不中当场验靶,根本不可能作弊。而且不止打死靶,还要打飞鸟活靶,打野猪活靶,打得不好还有可能叫猪给拱了。不过在刺刀出现后,举人们在打活靶的时候又多了点保险系数,如果打不死野猪,还可以用刺刀把野猪给捅了。
  礼部试后,还有殿试。那是御前打靶,这可是非常考验心理素质的!
  如果御前打靶成绩不好,进士就打没了!
  既然西宋进士都是打靶打出来的,自然就掌握了杀人的本事,个个都是战斗进士神枪手啊!
  所以魏文翁这个进士,现在就真的杀了人,而且还不止一个。
  从碎叶——伊犁拉锯战开始,他这个“神枪进士”就一直以武官的身份在前线活跃,已经杀害了不少蒙古勇士。
  大宋的进士,现在可以轻易杀死蒙古勇士了……看着不可思议,但想想也是当然的。
  现在西宋的科举考打靶啊,这可是忠君爱国的真本事,比用毛笔写诗词管用多了。有了真本事,当然要拿出来用了。要不然学来干什么?
  而这个魏文翁在战斗进士中也是厉害的,他出身四川邛州的科举名门(差不多就是神枪手家族),有个哥哥叫魏了翁。此人不仅是进士,而且还是四川最著名的枪械设计名家,设计过许多款名枪。
  嗯,没错啦,这个时代许多进士本人还是枪械专家。
  因为科举打靶是可以自备火枪的,而且只看中不中靶,不管使什么枪。你要有本事造出一把雷明顿狙击步枪,照样也可以去参加科举。
  所以许多科举大族就在枪械上下足了功夫,如邛州魏家和魏家的世代通好邛州高家,都在家里开了枪械坊,聘请了造枪名师,专门打造科举用枪。
  而魏家的大才子魏了翁在精通打靶和儒学、军学的同时,还是一名枪械设计的高手。替魏家和高家设计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枪械——线膛枪!
  这种枪械的内膛刻出了几根笔直的膛线,可以让子弹拥有更加稳定的弹道,有效射程也更远。由魏文翁来使用的话,可以准确命中200步距离上的人型目标。
  正是靠着这种线膛枪,魏家和高家的子弟才接连高中!而魏了翁自己更是高中第一甲第三名……
  魏文翁的进士名次不如哥哥那么高,但是枪法也算是出类拔萃,200步内,一样可以做到枪响人绝。
  所以在高中之后,就被派到前线带兵,指挥一个火枪兵队了。
  对了,线膛枪现在还是秘密!邛州魏家和高家并没有把线膛枪的秘密公开。
  这可是两家子弟日后科场得意的本钱,怎么能让别人知道?
  所以魏了翁指挥的一队举人、秀才使用的还是老式的滑膛枪,只有他带着几支线膛枪上了前线。
  那几支线膛枪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碰的,只有魏文翁从老家带出来的两个亲随(西宋允许进士出身的武官带亲随)可以帮着料理它们。
  今天魏文翁正带着半个队的举人、秀才和半个队的骑士,沿着碎叶山的边缘骑马行进,搜索蒙古骑兵的踪迹。
  所谓的碎叶山是汉人起的名字,在碎叶府的北面,是天山的余脉。这一带的降雨偏少,所以山坡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什么植被覆盖。同时,由于天山融雪所汇成的水流的滋润,山谷和峡谷中往往绿树成荫,水草丰美。
  在西凉统治碎叶的几十年间,这一带的山谷、盆地,都是西凉骑士们的乐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庄园,富庶安逸,自给自足,到处都是一派田园乐土的景象。
  但是现在,这里只剩下一片荒芜,偶尔可以看见骑士壁坞的残垣断壁和自然生长的和野草差不多的野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西宋的进士、举人、秀才太凶残,这段时间蒙古骑兵的活动范围明显收缩了。不仅不再袭扰伊犁河谷的宋军屯田区,连碎叶山一带都不大见到蒙古人出没了,只是在碎叶河谷地带和碎叶山北面的草原上还有蒙古游骑的频繁活动。不过他们在白天时也不敢过于靠近宋军的斥候队,只有当夜幕降临时,才会发起攻击。
  所以每当黄昏将至时,在草原或碎叶河谷地带(也是大片平地)活动的宋军骑兵队,都会收缩到山区。有可能的话,还会寻找一个被遗弃的骑士壁坞过夜。
  有几十支可以远射的精品火枪把守的壁坞,不动用大炮,没有两三百条性命根本打不进去。
  就算打进去了,也还得肉搏!
  虽然科举不靠肉搏,但是端着上了刺刀的滑膛枪的举人、秀才也不是很好对付。而且他们也不会单独行动,往往会和同样数量的骑士组队而行。
  而西宋骑士的肉搏能力可不弱!
  和大周那边一样,西宋骑士军户阶层的地位也随着热兵器的普及而下降了。而且他们的出路又比较少,除了考入华山讲武堂外,就只能充当骑兵。
  而骑兵之中,又以直属于西宋皇帝的御前骑士团最为高贵。而要加入御前骑士团,就必须通过御前比武——也就是让想要加入骑士团的骑士们在皇帝面前进行马上、马下比武。因为比武的地点通常摆在华山讲武堂内,而马下持剑比武又是重头戏。所以这种比武又被称为华山论剑。
  能够通过华山论剑成为御前骑士的虽然是少数,可是这种比武决定御前骑士名额的办法,也极大的提升了西宋骑兵的肉搏能力。
  也许他们的武艺比大石近卫军和蒙古的怯薛军战士还差一点,但是寻常的蒙古勇士却很难打败他们。
  而且西宋的骑兵往往配有坚固而且轻薄的板甲,在近战肉搏中很难被杀死。
  所以据守壁坞的小队西宋战士,也是蒙古骑兵不愿意去攻击的,除非有大炮。
  “队长,那边有个壁坞,我们今晚上就在那里过夜吧。”
  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了,一名西宋的“战斗举人”指着不远处一所早就被人遗弃的壁坞道。
  “李校尉,你先带两个人去查看。”
  魏文翁已经在战场上呆了一年多,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他可不会贸然带人靠近一座壁坞。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蒙古人埋伏?
  一名骑士领了命令,带着两个骑兵策马而去,把壁坞来来往往都搜了个遍,这才奔回来汇报。
  魏文翁又让自己的一个副手——是个考了几次礼部试都落榜的“战斗措大”带着大队人马去壁坞中驻扎。而自己则带着那位李姓的校尉和两个骑兵,策马到了一处山坡底下,然后下马步行登山。
  登山是为了远眺。
  站得高,望得远!
  而且现在天色将暗,如果方圆数十里内有蒙古大军驻扎,那么登高之后,就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篝火了。
  魏文翁选择的山头看着不高,攀爬起来却非常费劲儿,三个人(还有一个在山脚下看着马)爬上山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夜幕下的碎叶河谷地带一片漆黑,偶尔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在黑暗中流动,应该是夜间出动的蒙古游骑。
  “怎么有那么多……”李姓校尉嘀咕了一声,他手里握着一支望远筒,正打量着远处的谷地。
  “是多了一点!”魏文翁也发现不对劲儿了。
  蒙古人的游骑的确会在夜间活动,有时候也会打出火把。
  但是绝不会有那么多的游骑打着火把,在夜间大摇大摆的活动。
  他们不怕挨黑枪?
  “队长,要不要派人去打个埋伏?”李姓校尉问道。
  “太远了吧?”魏文翁皱着眉,“看上去有三四十里,如果不纵马奔驰,得走两三个时辰。而且,打出那么多火把,该不会是个圈套吧?”
  “也对……那就再看看。”李姓校尉回头一个骑兵下山去取吃食来——去那个壁坞中过夜的骑兵们会准备热乎的食物,弄好后就会送到山脚下。而李姓校尉知道自己和魏进士要在山头上观察很久,所以就让人去取了。
  之所以会观察很久,是因为他们需要确定那些打着火把的蒙古骑兵是不是在向东方前进。
  如果是的话,那他们很有可能在掩护一支趁着夜色前进的大军!
  大军在夜间前行是最怕被伏击的,而且如今又是大炮火枪称雄的时代。要是被十几门大炮用霰弹喷个几波,上万人的军队都得垮了。
  所以夜间行军的时候,通常会让骑兵打着火把在队伍前方活动,吸引伏击的敌人开火。
  当食物被送到山顶上的时候,李姓校尉放下了望远筒,对身边的魏文翁道:“他们在向东开进……看来是在掩护一支大军啊!”
  魏文翁拿着一只还有一点余温的烤羊腿,咬了一口,咀嚼几下,就囫囵吞了下去。
  “看了蒙古人终于沉不住气了!”魏文翁道,“咱们得出查明情况。”
  “白天去吧。”李姓校尉道,“只要今晚上弄清他们的大致位置,明早就扑过去。如果真有大军,是不可能藏得严严实实的。”
  “好!”魏文翁点点头,“听你的。”
  战斗进士并不是真正的职业军官,而那位李姓校尉则是华山讲武堂毕业,俗称华山派军官的职业军人。
  所以在战术布置上,魏文翁必须听从这个官衔比他小的军官。
  ……
  “大汗,咱们现在应该已经被宋人的斥候骑兵发现了!”
  当枪声从远处传来的时候,之前担任术赤副手的哲别,已经知道大汗亲率的大军暴露了。
  “宋人的斥候骑兵那么厉害?”正在帐篷里面吃早饭的铁木真感到有点讶异。
  “大汗,不是他们的骑兵厉害,而是他们的火枪厉害!”哲别咬牙切齿地道,“他们的火枪打得又远又准,而且还特别喜欢打黑枪!真是太狡猾了!”
  铁木真哼了一声,猛地站了起来。把哲别吓了一跳,挺大一汗,可不能随随便便出去瞎逛,万一个术赤一样给人打了黑枪,他哲别可就万死莫赎了。
  “大汗,您……”
  “开拔!”铁木真只是吐出两个字儿。
  他才没兴趣去查看宋人火枪的射程和准确度呢!
  让人一枪崩了冤不冤啊!
  “开拔?去哪儿?”哲别脑子笨,一下子没转过弯儿。
  “当然是去亦列堡!”铁木真道。
  亦列堡位于伊犁河的中游和天山北坡之间,周围都是水草肥美的平原。在铁木真占领碎叶府之前,这里不过是人迹罕至的牧场。而现在,从碎叶府逃出来的西凉汉人和西进的宋军,在此开辟出了大片的屯田区。还有一个师的兵力驻守,是西宋在伊犁河——碎叶河谷战场的前沿大据点。
  蒙古人如果要打破宋军的步步逼近,就必须攻破这处据点。
  而铁木真则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他想通过包围亦列堡,以引诱西宋远征军的主力前来解围,通过围点打援,彻底击败西进的宋军。然后再缔结一个对蒙古有利的条约——他的心理价位是西宋割让西凉,并且缴纳30万两白银的岁币给蒙古。
  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亲率10万蒙古精锐和同样数量的波斯新附军,总共20万大军,以隐秘的方式行军,现在已经开到了距离亦列堡仅200余里的碎叶河谷的东部。
  “现在发现朕的大军也晚了!”铁木真得意地说,“传令全军急行,三日之内,朕要将亦列堡团团围住!”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贼来啦,开恩科啦!
  贼兵大至!要开恩科了,开恩科啊!可以做官了……
  骑在马上往亦列堡飞奔而去的魏文翁脑海当中,现在都是“开恩科”和“做官”这两件事儿。
  作为一个中世纪西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文翁的人生三件大事当然就是科举,立功和做官了。
  现在的西宋在大周、东宋两个“人民币玩家”一样的世界帝国的挤压下,也越来越“利出一孔”了。原本在军功路子以外的科举晋升路线,也从“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变成了“天子重英豪,火枪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打靶高”。
  在如今的西宋,当武官的正途是华山讲武堂和华山论剑。而当文官的正途则是科举打靶!!
  但光是打靶,只能打出一个官身,打不出真正的好差遣。哪怕是打靶状元,也就是给个正九品的儒林郎。至于差遣,也和其他进士一样,都是火枪队的队长或队副!如果不想干,那就是守选……一直守下去,守到跷辫子都不会有补缺的时候。
  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谁心甘情愿守一辈子选?再说了,现在西宋财政紧张,守选官员是没有俸禄的。
  因此考上进士只说是人生三件大事中的第一件。
  而第二件大事就是立功,又称开恩科。
  为什么叫开恩科呢?那是因为西宋火枪队中不仅有进士,还有举人和秀才。而举人、秀才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劳,都可以晋升。秀才可以升举人,举人可以升进士。这就好比是开了恩科,让大家额外得到了高中的机会。
  至于进士再有功劳,那就可以放肥缺了。这个县尉要多少“毙杀”,主簿要多少“毙杀”,知县要多少“毙杀”,全都明码标价。杀人越多,晋升越快。不过上面是封顶的,最多到知县这一级。再往上,还得看做官的本事。
  除了个人功劳外,还有集体功,也就是“小胜”、“中胜”、“大胜”三级,这个集体功不能兑换肥缺,但可以为队长和队副换取更高的阶官和贴职。
  而有“贴职”和没“贴职”,对于日后的官场前途的影响是很大的——“贴职”当然不会直接给到学士、待制这种级别。通常就是个修撰,但是有了这个修撰,以后才能继续往上升。如果没有这个修撰,就不能获得其他贴职。没有贴职,就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所以现在西宋大一点文官,都是枪林弹雨中过来的,和武官实在也没太大不同……
  在这种打靶科举,杀敌做官的官场规则之下,想做官就得苦练枪法,然后上阵杀敌。
  而且西宋不像东宋、大周,工商业发达,发财的路子很多,不一定非当官。西宋受制于交通不便,私人工商业根本没法大发展。工匠和商人的地位自然也起不来,就算有几个钱,也是受压迫的命。
  想要出人头地,只有当官一条路。
  而要当官,无论文官武官,都得靠军功,没有别的路子。
  所以西宋的读书人也没办法,只好一边读书(科举笔试还是有的),一边打靶。得中(进士、举人、秀才)后,还得用实际行动去忠君爱国——忠君爱国现在也不是嘴巴上说说和写几篇锦绣文章的事情了,得在枪林弹雨中杀敌!
  如果不愿意打靶杀敌,那么就没得官做,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交租交税去养活老爷们就是了。
  顺便提一下,打靶杀敌出身的老爷,可比科举文章出身的老爷凶残多了!对劳动人民而言,西宋搞得这套,还真不如原来大宋的路子好……
  而想要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现在得知蒙古大军将至,自然是一片欢腾!
  “杀贼!开恩科!万胜……”
  “杀贼!开恩科!万胜……”
  消息传开,亦列堡城内的战士们,顿时就是一片欢呼。
  无论走文官路子的火枪书生,还是走武官路线的军户军官,都对将要开始的大战,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已经在伊犁河前线消磨太久了,虽然小规模的冲突没有断过。但是这种冲突很难得到敌人的首级,没有首级怎么证明击毙?
  而且小规模的斥候交锋也很难计算集体功,出击的将士往往只能得到三分之一个“小胜”功,攒到猴年马月才是升官?
  现在可好了,功劳送上门了,开恩科了!终于可以升官发财了,大家能不高兴吗?
  “有多少?”
  “至少几万!”
  “那么多?”
  “差不多。”
  “都是骑兵?”
  “不大清楚,没有办法靠近……”
  亦列堡城内的大宋(西宋)陆军步兵第十师的师部当中,第十师师帅杨铁心刚刚问完了前来汇报的魏文翁,就扭头看了看监军李壁。
  “季章,你怎么看?”
  李壁是个上了年纪的文官,今年五十多岁,入仕也有三十年了。他是父荫加进士的出身,当然也是打靶进士了!他之前当过权礼部侍郎,还主持过一次“打靶会试”。现在的职官则是第十师参军兼碎叶君王府长史。
  且不谈“长史”什么的,单是他的参军,已经说明西宋的文官已经通过“打靶进士”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可以参与军事了。
  当然了,这帮扛着枪进考场的官到底算不算文官,现在也存疑了。
  李壁拈着胡须,“既然胡虏大至,也只有一战了。”
  “战是肯定的!”杨铁心站起身,走到地图台前,看着亦列堡周遭的地形,“现在的问题是该在何处战了!”
  “当然得在城外交战!”李壁道,“要不然不方便割人头报功啊。”
  这个参军倒是挺不错的,人家二十万鞑子气势汹汹杀过来,他一点不害怕,尽想着割脑袋报功的事情了。
  “说的也是……这倒是个机会!”杨铁心也是个胆肥的主儿。
  他和李壁一样,也是荫补入仕的。他爷爷是岳家军大将杨再兴,父亲也是荆楚派的大将。他本人则行从军二十多年,终于做到了一师之长。
  可是他想要再进一步就不大容易了,因为他从军半辈子也没打过什么漂亮的胜仗。
  如果再不能立点奇功,这任师长干完多半就得退居二线了。
  “敌兵势大,”杨铁心道,“来的应该是铁木真本人!亦列堡是土堆的大棱堡,他是不可能拿人命来填的。所以必然是围困,也许还会打援。如果这样,此战无论胜负,咱们都没什么表现的机会。无非就是坐在堡垒里面等铁木真粮尽退兵。想要立功,立大功,就必须出城!”
  “来的是铁木真?那出城野战还有把握?”李壁听到杨铁心提及“铁木真”之名,有点担心了,“众寡悬殊啊!”
  “嘿嘿,”杨铁心笑了笑,“咱们第十师下面可以16个神枪队,有超过2000名神枪手。铁木真一定会后悔到亦列堡来的!”
  “可蒙古人搞不好有10万……咱们的2000名神枪手能打死多少?”
  “呵呵,问题不是能打死多少,而是在哪里打!”
  “在哪里?”李壁问。
  杨铁心一指地图上位于亦列堡城北面的一大片平房区,对李壁道:“就这里!”
  “啊?这里不是西凉人的聚居区吗?都是房子,怎么打?”
  杨铁心道:“就在房子和街巷里打!”
  ……
  “呯呯呯……”
  一阵枪声响过,冲在最前面的波斯步兵又倒下了一片!剩下的波斯人都吓坏了,纷纷扭头败退,好像退潮一样向铁木真大纛所在的方向退去。
  “父汗,这些波斯人太没用了!”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嚷嚷道,“请父汗让孩儿去督战……”
  铁木真横了自己的这个次子一眼,吓得察合台连忙闭嘴。
  “父汗,”铁木真最爱的小儿子托雷这时道,“还是用炮轰吧……得把宋人从那片民房中逼出来,要不然咱们怎么打啊?”
  铁木真眉头皱着,看着自己的怯薛军勇士挥舞着马刀和皮鞭去阻止波斯人的继续溃退。
  说真的,今天的战斗一开始,铁木真就知道波斯人的下场了。
  因为宋人这次采取了一个相当出人意料的打法,既不是一味坚守亦列堡不出,也不是出城浪战。而是在一片土坯房组成的平房区摆开了战场。
  这片平房区也不是特别宽大,就是建在亦列堡城北到伊犁河之间。有码头区、市场区、居民区合并而成。主要的建筑都是土坯的平房,还有许多低矮的土坯围墙,都经过了改造,正面呈现可以避弹的倾斜面。
  此外,平房区中所有的街道上都用沙袋筑起了街垒。还有不少野战炮摆在了平房区内,不停变换炮位,用霰弹开火射击。
  而在平房区南面的亦列堡大棱堡,西宋军也布置了守军和火炮,可以居高临下射击,以阻止铁木真派兵攻击平房区的侧翼。
  这么个布置,看着也没怎么高明,可偏偏就打得进攻的波斯步兵损失惨重。
  更让铁木真感到吃惊的是,他的波斯步兵并不是被敌人的排枪齐射击败的,而是被散乱的射击给打得抱头鼠窜。
  而且这种散漫射击也没有遵循“抵近开火”的原则,而是在一百步的远距离上就开火。噼噼啪啪的打个不停,火力却算不上猛烈。但是总能放倒一片……
  铁木真母亲的“四养子”之一的博尔忽这个时候骑着马从前线飞奔而来。到了铁木真跟前才下了马背,右手按在左胸上行了一礼:“大汗,不行啊,咱们的人死伤太重!”
  “咱们的人?”铁木真问,“你是说波斯人?”
  “不,不,一钱波,随他死!”博尔忽说,“可是宋贼的子弹好像长了眼睛,专打咱们派出的军官!”
  “什么?”铁木真的脸色顿时有点难看了。
  波斯人死多少他不心疼,但是在波斯军中督战的可都是从怯薛军派出的勇士,打死一个都心疼啊。
  这些宋贼也太狡猾了,在战场上杀人还要挑三拣四……真是太可恨了!
  “轰轰轰……”
  铁木真感到震惊的时候,他的炮兵再一次开火射击了。
  这个时空的铁木真可是大不里士军学院的高材生,精通炮兵和工兵。现在当了大汗,自然非常重视发展炮兵。
  在西方的时候,他的炮兵可是压着西辽、金帐的军队打的!
  可是今天到了亦列堡城下,面对一堆低矮的土坯房,蒙古人的大炮仿佛完全失去了威力。轰打不停,却也不见什么效果,最多就是砸穿了一些平房的屋顶。对于躲在拥有斜面的胸墙或街垒背后的宋军步兵,根本没有造成任何杀伤。
  吓唬人的炮击刚刚结束,又有一队整齐排列的波斯步兵出现在“平房区”的西面。三千人的大阵,火枪在前,长枪居后,队列严整,缓步而进。
  “火枪手,各就各位!”半跪在一堵胸墙后面的魏文翁向自己的手下大声下令。“100步内开火,自由射击!”
  就在他下令的时候,他的两名随从正在用榔头和捅条,小心的给他的“魏家秘制精品线膛枪”装子弹。
  顺便说一下,这帮打靶进士、打靶举人和打靶秀才都是自备精品火枪的,而且数量不限。
  也就是说一人不止拥有一支火枪。至少有三四支,长的短的都有。
  所以他们的火力也不是寻常的火枪兵能比的。
  另外他们的枪法好,枪也好,100步内可以进行精准狙杀,不必打排枪——这种战术在历史上的线列步兵时代就有,名叫“轻步兵战术”或是“散兵战术”。
  这个线列步兵时代的战术可不是傻乎乎的排队枪毙,人家也是要多兵种配合的!
  而如今的西宋军队还没有进入线列步兵时代,散兵战术倒是因为“科举打靶”的原因发展起来了,而且远远走在时代前列。
  现在守在这片平房区内的两千名东宋神枪手拥有大约六千支装好了弹药的精品火枪,在100步内只要能打出10%的命中率,也能打死600人……对于能够在平房区外有限的空间中展开发起进攻的敌人来说,600人的死伤起码是20%的伤亡率!
  而实际上,这些东宋神枪手在100步距离上的命中率远远超过10%,要只有10%,怎么看中秀才?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十中一是不可能的
  呯!呯!呯……
  魏文翁很快就打出了三发子弹,撂倒了三个敌人!
  当然是三发三中!
  十发一中的命中率是不可能想象的,魏文翁10岁的时候就不止这个水准了。
  当年还只有10岁的魏文翁如果不能用一把滑膛枪,在100步内打出10中6以上的成绩,保管挨揍而且还要饿饭。
  这样变态的家规可不止邛州魏家才有,整个西宋的科举世家谁不是这样?
  10岁的男孩不能在100步内10中6,长大了那还怎么中秀才?还怎么中举人?还怎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怎么东华门外唱名?这种不是废物吗?不狠狠教训能行吗?
  魏文翁小时候可真没少挨揍,10中7,10中8照样打!10中9爹妈也没好脸色。10中10才能得一句夸奖,晚饭的时候还能吃块大肥肉。
  要是只能10中1,那还留着干什么?以后啃老吗?趁早打死算了!
  所以魏文翁现在的枪法,一半靠哥哥魏了翁发明的线膛枪,一半就是爹妈狠心用棒头打出来的。
  而且他现在也是杀人如麻的老兵了,心如铁石,根本不存在紧张不敢杀人的问题。在100步以内,那绝对是一枪一个准,管杀不管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