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爹已经下了200艘‘美洲’型远洋运输船的订单。”武义信笑道,“就是扩大了运输能力的‘发现’级,一次可以运300个移民过洋,而且还能携带大量的补给,5年之内可以全部投入航运。到时候就能一次送6000人过大洋了。另外,还可以采取接力运输法。将航线分为海州——镰仓段,镰仓——梁山镇段,梁山镇——武家镇段。这样运输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不少,一年运送一万五千到两万人也是有可能的。而且现在不仅咱家成立了特许商会,还有其他七八家商会在筹办。如果所有的运力都发挥出来,一年十万也不是问题啊!”
“有那么多?”武义勇不敢置信。
“就看有多少黄金了!”武义信笑道,“只要有利可图,最多十五年之后,美洲的人口应该能突破100万……到时候,美洲就有建立合作共和之国的可能了。”
“在美洲建国?”武义勇马上就明白了武义信的心思,“二哥儿,你是想当美洲的元首?”
“呵呵。”武义信点了点头,“怎地?能行吗?”
现在大周共和国的元首被武义久牢牢抓在手中了!即便将来武义久不当元首了,也还有武义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武义信了。
所以武义信就想先干几年美洲元首或是美国大统领……这个也是美国国父啊!想想都牛逼!
“这是老三和你说的?”武义勇看着二弟问。
“啊。”武义信笑了笑,“主意还是我拿的,他的话我就是参考一下。”
上当了!
武义勇叹了一声,这下好了!自己多半要当一辈子镰仓将军,而老二只能做一辈子的美国大统领了……
武义勇还是了解武义久的……实际上,武义信的确被他忽悠了,后来也真的当了美国大统领。
不过没有当一辈子,只当了两任八年的大统领就因病退休了——开发北美大陆可没义信现在想象的那么容易!
哪怕有了黄金,后来还发现了白银,武义信也花了30年时间,才让他治下的人口勉强达到了200万。又过了几年,他才得到了大周共和国执政府的许可,建立了附属于大周的北美合众国,并成为首任大统领。
那一年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后来又干了八年大统领,退下来没多久就与世长辞了。差不多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美国人民……真是太感人了,满满的国际主义精神啊!
……
武义信的下半生是属于美国人民的,而赵楷、武美娘这对模范夫妻,则为“澳洲”人民的未来操碎了心。
他们对“澳洲”的开发,使用的则是和美洲开发完全不同的模式。第一没有军户,第二也不大依靠商会。
没有军户是用不着,新宋(澳洲)的土著太落后,根本用不着组织严密的军户集团去收拾他们。
除了数量最多几十万的土著,新宋这块与世隔绝的大陆上也不会有别的敌人了。所以也不需要强大的武力。
不大依靠商会则是新宋大陆上的金矿并没有被发现——能够很快发现美洲金矿的原因是美洲土著会采集和提炼黄金。而新宋的土著则更加落后,不会采集和提炼黄金。要靠东宋移民自己寻找,那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大发现了。
没有了黄金白银黄铜这些硬通货,商人又怎么会对新宋大陆感兴趣呢?
现在东宋可也是一个世界帝国了!在海外不仅拥有新宋大陆,还控制着星州半岛、交趾国、湄南河流域、锡兰岛以及爪哇岛以东的几个香料岛。
在这些海外领地中,比新宋更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可不少,所以东宋的商人根本不会对新宋大陆有太大的兴趣。
只有赵楷和武美娘出于在海外建立“第二大宋”的目的,才会在新宋大陆上大把的投资。
所以新宋的开发,就主要依靠东宋朝廷推动了。
而东宋朝廷的办法也不多,除了流放囚犯以增加东宋的人口,就是用低价或白送土地的办法,吸引东宋百姓飘洋过海去新宋定居。
虽然东宋朝廷投入不小,但是殖民进入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一年也就是几千上万人的规模……
而在新宋大陆开发进程缓慢的同时,东宋在湄南河流域却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由纪浚主持的针对真腊国的战争,在东宋的合众七年取得了成功。东宋的远征军不仅在湄南河畔击败了劳师远征的真腊的属国罗斛国和暹国,而且还在次年攻破了真腊首都吴哥!
不仅将辉煌富丽的吴哥城洗劫一空,而且还迫使真腊王国签署了《吴哥条约》,割让了附属的罗斛国和暹国,并且承认整个湄南河流域都属于东宋所有。
“官家,《吴哥条约》奴家已经看了几遍了,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江宁皇宫之内,武美娘终于合上了《吴哥条约》的文本,笑着对一旁正在翻看《光明天理经》的赵楷道:“不如就批了吧……罗斛国、暹国也别留着了,合并起来,立一个小宋吧。”
“小宋?”赵楷放下手中的《光明天理经》,“这个名号不妥吧?”
“那么……叫南宋?”武美娘问。
“不好,不好。”赵楷摇摇头,“就叫暹罗国吧,北方为暹,南方为罗斛,各取一字而成。国主可以称暹罗郡王,和交趾郡王平级。”
“好,就依官家。”武美娘笑了笑,看着丈夫,“看过《光明天理经》了?”
“看好了。”赵楷点点头。
“怎么样?”
赵楷道:“摩尼教那帮人翅膀硬了……”
武美娘嗤地一笑:“怎就硬了?他们还敢让锡兰脱离我们的掌控?”
“那怎么敢?”赵楷笑道,“咱们在小西洋上的水军可不是摩尼教和耶律大石能对付的……不过这部《光明天理经》还是挺有蛊惑力的。怪不得耶律大石和金帐女真都会皈依!”
“都是些蛊惑人心的东西!”武美娘有些不屑,“对了,他们好像还在探索黑大陆……官家,咱们要出插一脚吗?”
“插就插吧。”赵楷道,“不过也不必和摩尼教的人抢地盘。咱们现在也没那么多人往黑大陆放啊!”
“不过该圈的地还是得圈的!”武美娘道,“多圈点地盘总是好的,没准未来能用上呢!”
摩尼教和大石帝国现在向黑大陆发起的殖民活动,不仅派出了考察船,而且还纠集了一支舰队攻陷了大食人的殖民城市桑给巴尔,在黑非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这也标志着大石帝国也开始迈向大海,成为了一个拥有殖民地的海洋帝国。
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共和四十年
发生在大辽光明元年(1133年),对黑大陆的探索实际上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光明天理教的船队在桑给巴尔岛同信奉天方教的阿拉伯殖民者发生了武装冲突。
此时的桑给巴尔是个香料岛和奴隶岛,出产的丁香销往世界各地,号称是全世界最香的地方。当然也是个财源滚滚的财富之岛了!
在帆船贸易的时代,丝绸、瓷器、香料、棉布、奴隶等等,曾经是最主要的贸易品。其中华夏独占两项!
而天竺则占了一个半,也就是棉布和部分香料。
东南亚的香料岛和桑给巴尔则基本占据剩下的香料贸易的份额。
除了出产香料,桑巴给尔还是一个早期的奴隶岛!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他们在贩奴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后来的欧洲殖民者。
因为欧洲殖民者再怎么贩奴,也就是在买卖苦力,属于粗旷经营,并没有像阿拉伯人那样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奴隶市场——各种肤色,各个种族,各种职业的奴隶,是阿拉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谁都不能否认!甚至阿拉伯人的军事力量古拉姆卫队,也是由购买来的奴隶充任的。
可以说没有奴隶,就不会有中后期的阿拉伯文明了——没有古拉姆卫队和马木鲁克卫队的保护,阿拉伯封建主连命都没有了,还有啥文明?
至于阿拉伯文明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奴隶,他们的苏丹都生不出来,因为苏丹们的母亲大部分都是买来的白人女奴。而保卫苏丹的加尼沙里亲兵也是奴隶……
由来自阿曼的阿拉伯贵族商人统治的桑给巴尔岛,则是阿拉伯人奴隶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是四条主要的贩奴路线中的东非路线的中转站——从东非各地搜罗来的奴隶和象牙都会集中到桑给巴尔,然后再运往阿拉伯半岛或印度。
而在阿拉伯人的海洋版图日益萎缩的时候,桑给巴尔的重要性,也就超过了历史同期。
所以当光明天理教和大石帝国的舰队离开阿瓦士港之前,给桑给巴尔报信的阿拉伯商船就驶离了阿曼港口。
得到消息后的桑给巴尔的埃米尔立即下令备战,从东非各地的港口召回了大批的战船和古拉姆战士。准备在桑给巴尔以逸待劳,打大石帝国的水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出乎阿拉伯人的预料,大石帝国和光明天理教的探索船队在极乐岛(索科特拉岛,也是光明天理教的一个据点)汇合了从苏伊士港的东宋租界开来的四艘风帆炮舰,一起南下。
这四艘风帆战舰原本是要返回星州休整的,但是编队提督临时接到了锡兰岛总督“护送圣女”的请求,所以才在极乐岛等候墨娘子。
之后,四艘东宋的炮舰就糊里糊涂的跟着大石帝国和墨娘子的船队,“顺路”去了趟桑给巴尔。
结果就在桑给巴尔和阿拉伯人的船队打了起来!
四艘装备有18斤长炮的战舰在这场史称“桑巴给尔大海战”的战役中大显神威,打得阿拉伯人的武装商船损失惨重。
随后,大石帝国船队所载的“大石近卫军”就在桑给巴尔登陆,大开杀戒,将整座岛屿完全征服!
因此这场桑巴给尔之战,也就成了“大石近卫军”的初战。
所谓的大石近卫军,其实就是耶律大石版的古拉姆卫队。所有的战士都来源于中亚的葛禄逻人和钦察人的部落,也有一些来自高加索山脉。
战士们都是少年从军,十二三岁甚至年纪更小的草原少年,被帝国的商人们带到大不里士的宫廷,成为了大石的学生和奴隶战士,在六年的严格训练和光明天理教的洗脑后,变成了耶律大石手中最锋利的战刀。
他们的装备也极有特色,是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步兵——他们装备的不是放在支架上开火的重型滑膛枪,而是可以用两手托举平端的轻型滑膛枪。因为负重减少,所以这些近卫军战士就能携带刀剑参加肉搏了。
而耶律大石还为他们设计了一种“炮击——列队火枪抵近射击——刀剑肉搏”的标准战术。
桑给巴尔一役则是大石近卫军和近卫军战术的首次亮相。
而亮相的结果,也出奇的好!阿拉伯人的古拉姆战士在大石近卫军的面前就像鸡蛋一样,被一个个轻轻的敲碎。
桑给巴尔岛之战,完全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在屠杀和占领了富饶的桑巴给尔岛后,大石帝国和光明天理教的“探险家”们就放弃了继续向南的计划,转而在桑巴给尔岛上建立了殖民地。
这也是西辽帝国的第一块海外殖民地!
西辽的第一块海外殖民地、西辽近卫军的第一次亮相,再加上光明天理教世界的第一次海外探索。三大事件加在一起,意义自然是非凡的。
所以这次失败的探索,就成了西方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只是这个西方并不是西欧,而是建都大不里士的西辽帝国。
稍后,和西辽、东宋关系密切的埃及王国,也加入了大航海的序列。
就在桑巴给尔之战两年后,埃及王国的印度洋舰队离开了苏伊士的港口,进行了一场对东非沿海的探索。
埃及舰队走得比大石帝国的舰队更远,抵达了马达加斯加岛。并且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建立了马尔加什城,作为埃及王国的海外殖民地。
这次远航和马尔加什殖民地的开辟,也可以看成西方基督教文明也迈向了大航海的时代。
只是这一次他们有点姗姗来迟了。
而在大石帝国和埃及王国这两个大航海时代的非主流玩家,先后开始探索东非后。东宋和新周的黑大陆探索船队,先后抵达了东非。
相比埃及王国和大石帝国,它们对东非的探索就显得非常专业了。几艘“申乙”型和“发现”级的探索船在东非海岸转悠了几个月,最终抵达了非洲大陆南方的尽头,而且还绕过了被称为“陈家角”的岬角,进入了大西洋。
虽然最初的东宋、新周的“黑大陆探索队”并没有完成环绕非洲的航行,止步于后世的南非西海岸。但是两国探险队在南非建立的“陈家港”(位于陈家角附近,属于东宋)和南州镇(位于南非海岸线的东南部,属于新周)两个殖民地,日后都成为了进一步探索非洲西海岸,以及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据点!
在非洲、新宋大陆以南的海域实现环球航行,又是一件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了。
这次堪称壮举的航海,是由赵楷和武美娘的次子,被后世称为“航海家皇子”的赵珏所提出的。
当时他还是上海文理书院的一名毕业生,他成功计算出了新东瀛(新西兰)和黑大陆陈家角之间的距离在30000里左右。同时,他还通过翻阅查看航海日志,发现了在非洲和新宋大陆以南,存在一个持续向东吹的西风带。
也就是说,探索船只需要从新东瀛出发,一路东航顺风航行,就能在几个月后抵达陈家角。
在赵珏的呼吁下,赵楷和武美娘在合众十五年(1141年)批准了“环球航行计划”,并且在合众十七年实行了这一计划。
由四艘“申丙型”风帆探索船组成的船队,从新东瀛岛出发一路向西航行了15000里后,抵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
而这也是这个时空的探险家们第一次抵达南美洲的最南端。不过并不是南美洲第一次被发现,在“环球航行计划”开始执行的3年前。2000名周国的美洲骑兵(由移居美洲的军户兵充任)在萧义(武好古的儿子)的率领下攻入了“殷地”,攻破了许多殷人之国,大肆掠夺黄金。而且还从其中一个名叫“玛雅”的城邦那里,得知了南美洲的存在,并且见到了产自南美洲的银器和青铜器。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发现!
因此,在西历1140年的时候,三艘“发现”级探索船就在武铁心的带领下,抵达了南美洲,并且在后世的厄瓜多尔沿海建立了第一个位于南美大陆上的殖民据点——银山城。
因为早就知道了南美洲的存在,所以执行“环球航行计划”的船只没有继续向北探索,而是选择绕过南美洲的南端,然后继续向东航行。终于在一个多月后,抵达了南非的陈家镇。从而完全证明了地圆说!
稍后,这支探索船队又完成了从陈家镇到新宋新河南府沿岸的航行,最后又一次抵达了新东瀛。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行。
在第一次实现环球航行后的十五年间,地理大发现的进程依旧如火如荼。未知的海岸线不断被探明,新的航线不断被开辟,而地球的大致模样,终于被探索出来,可以呈现在地图和地球仪上了。
至少在白发苍苍的武好古现在终于可以完全确信,自己的灵魂并没有离开地球……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武好古老了
武好古老了,也终要死去。
虽然比别人多活了一世,但他终究是肉骨凡胎,无法战胜时间,也无法逃脱死亡。
站在一个一人多高的地球仪的前方,武好古带着老花眼镜,静静地看着,不知道看了多久。一张满是皱纹和老人斑的脸孔上,浮现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今年已经是共和四十年了,换算成西历也就是1154年,武好古已经78岁高龄。
在中世纪,七十已经是古稀,古来稀有,八十称耄耋,差不多是老糊涂的意思了。不过武好古虽然老了,但还不糊涂,所以在八年前满七十岁的时候,就不再担任元老院元老。而在他本人正式隐退之前,还通过一个法案,规定元老的年龄上限为70岁。超过70岁就该养老而不是当元老了。
而在他退出元老院前的2年,也就是他年满68岁的时候,就将包括共和行、天津银行在内,所有武家内账房控制的商行的管理权交给了从元首位子上退下来的武义久。
武义久的元首终于没有当成终身的,在位22年后,他也选择了在人们完全厌烦之前卸任——当然,这也是在武好古的一再规劝下退位的。
而继任元首的,并不是武义勇或武义信,而是年纪比武义久还大十几岁的章之凤!
章之凤是武义久担任元首期间最亲密的助手之一,同时又是武义久之子武德昭的岳父。而且在就任元首前又被武好古拉着当了10年共和行的大掌柜,可以说已经淡出政坛了,门生故吏早就星散。
另外,章之凤在军中影响力很弱。章家是常州人,祖祖辈辈都是耕读传家的书生,并没有从军的家风。哪怕到了新周这里也没什么变化,除了章之凤本人有过从军的经历(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军官),章家子弟就没谁当过军官(有当兵的),基本上都是云台学宫、燕京大学之类的大学毕业。或是从商,或是入仕。
因此章之凤在武家支持下当选元首,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过渡人物——处于武义久和武德昭之间的一个过渡。
而之所以要安排这样一个过渡,除了武德昭年纪还小,只有二十多岁之外。就是武好古希望打破元首“世袭”的惯例。
元首,是元老院选举出来的,不是武家父子相传的一个职位。
所以在武家父子垄断元首之位30年后,出现一位不姓武的元首,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并不是在削弱武家的权势,而是在武家的后人铺一条退路。
既然元首之位并非世袭,那么一旦武家没有继续垄断此职的力量,也就无需用生命捍卫了。
在武好古的晚年,怎么让自己的子孙安然度过未来的种种风波,就成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除了劝说武义久安排一个“过渡元首”之外,武好古还将自己的子孙好像播种一样,洒向了海外。其中武义勇被安排长期担任日本行省总督,武义勇的儿子们也都落籍在了日本行省的相模州、武藏州。并且纳了当地日本血统的豪强之女为妾。
对了,日本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而是完全变成了日本行省!
原先日本国的皇室、藤原氏、平氏、源氏的子孙,全部被迁移到了大周国的南北直隶。而且还改换了汉姓。
而留在日本本土的公卿武士豪强们,也全都改成了汉姓,并且向大周共和国效忠。普通的日本平民,也在这场改姓易氏的运动中,统统变成了汉人,至少表面上看,他们就是汉人!
汉化的过程,无疑还要继续下去,因为日本行省对目前的大周共和国而言,实在太重要了。现在的大周是“两个大陆的帝国”了,西面是旧大陆,东面是新大陆,日本则处于两个大陆之间。
毫不夸张的说,大周的世界帝国是以日本行省为中心的!
这不是媚日,是现实!
在风帆时代,华夏的版图中如果没有日本,是不可能向东占有新大陆的。从日本东北出发,帆船走上4000里就能抵达殷州的梁山镇。而如果从海州京东市出发,距离将会拉长到9000里!
而且,盛产稻米的日本关东平原还可以作为新大陆的后方补给基地存在。
新大陆虽然富饶,但也有一个开发的过程。别的不说,就说武家湾周围这一片(后世的温哥华、西雅图一带),的确有富饶肥沃的土地。但是都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
没有几年时间砍伐树木,兴修水利,开辟耕地,根本不可能把茂密的树林变成丰产的肥沃农田。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周在新大陆上的殖民地就必须要从日本行省购入粮食。如果没有日本这个基地,运粮船也得在海上多走5000里。运输的效率就会下降40%以上!如果运送牲畜的话,运输效率下降的可就更多了。
所以没有日本行省,大周在风帆时代殖民美洲的成本将会几倍增长,效率也会大幅降低,从而使得征服美洲不具有任何经济上的可能性了。
因此彻底掌握日本,将之永久的变为大周共和国的一部分,就成了征服新大陆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大周的国策!
而武义勇则成了这个国策的执行者,为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终身……
武好古伸出布满了老人斑的手掌,轻轻推动地球仪,将东半球(另一个时空的西半球)部分转到了自己的面前。
辽阔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已经画了上去,不过依旧不太准确,只是能看一看了。
环绕美洲的航行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将会在未来的几年内实现。
而提出这个计划的,则是大周共和国的北美总督武义信。未来的北美合众国之父!
不过现在还没有北美合众国,只有一个北美总督区,四个海外省(分别是雪乡省、山西省、海东省、新乡省)和十三个自治领、十五个自治商市以及七十七个军事据点。
其中最东面的据点,已经摆到了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摆在了后世纽约的所在,现在称为新岳镇,是一个相当遥远,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海军陆战队驻防的荒凉之地。
根据最新的统计,如今居住在北美洲大周公民和平民总数,已经超过了150万,而且每年还能增长差不多10万人!
在北美洲的周人数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当地的殷人却在不断减少之中。根据北美总督府的报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总督区内的殷人部落每年都会发生大疫,一死就是八成九成的,非常可怕!
而且从周国本土赶去的良医,也束手无策!
北美总督的辖区,则止于后世墨西哥以南的热带雨林地区。在这片雨林的南方,则是南美总督的地盘。
因为距离太远,洋流和海上的风向也不大有利,因此南美总督区的开发程度远远比不过北美总督区。
整个总督区的周人(公民加平民)不到10万,主要集中在银山省,就是以银山城和新银山城为中心的一片盛产白银的区域。
至于南美洲的其他地方,则实行了羁縻统治,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所谓的“殷家”其实就是一个尊号,大约是国王和皇帝的意思。也不知道和殷商有没有关系?
不过大周共和国方面也不管这些,直接就拿“殷家”这个称号当成了“自古以来”的证据,还封了一大堆殷家王公,都说是纣王和苏妲己的后代……
武好古的耳边这时想起了脚步声音,他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大书房的门口。进来的是已经年过五十的次奥野。潘巧莲和西门青都已经在几年前相继离世了!现在伺候在武好古身边的女人,就是耶律延禧的小女儿次奥野了。
“官人。”次奥野快步走到武好古身边,行了个福礼,然后低声道,“刚刚得到消息,西宋太上皇病重,快不行了!”
“什么?”武好古回过头,脸上露出了难过伤心的表情,“怎么就不行了?他比我还小呢!”
赵佶比武好古小四岁,今年已经74岁了。比历史上多活了19年,现在终于快走到尽头了。
在辉煌富丽的成都琼林宫中,荒淫无道了一辈子的大宋太上皇,这个时候正躺在寝殿的榻上,寝殿内到处都弥漫着中药的味道。
赵佶刚刚喝下了一盅苦得出奇的人参汤(吊命的),这会儿稍微来了点精神,睁开眼睛,只是定定地看着屋顶,脑海中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这一生。
到了这个马上就要见祖宗的时候,赵佶的确应该好好想想,等他见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们,应该怎么汇报?
大宋的江山,在他手中是不是败坏了?
呃,好像是坏了!有点对不起祖宗了……开封府都丢了,好端端的一个大宋也碎成了两个。
咦,也不对啊!开封府丢了不假,中原的地盘也丢了很多,大宋也搞得分裂了。
可是……得到的也不少啊!现在两个大宋拥有的土地,比过去大宋统一的时候大了十倍都有啊!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如果赵佶知道原本的历史是什么样子,他一定会感激武好古的。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五十多岁时就在冰天雪地的五国部悲惨的死去了。而大宋也变成了南宋,还一度向金国称臣。南宋的皇帝赵构也变成了“臣构”和“完颜构”,为了苟延残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而如今的赵佶,依旧是富贵尊荣的太上皇!
而一分为二的两宋,则各自成长为了真正的世界帝国!
这个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后三国”的时代,绝对不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时代,而是一个令无数后来者心驰神往的时代。
因为三个并立的华夏大国,为了自身能够成为将来“三分归一”的胜利者,全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在同时出现的地理大发现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大时代中攫取足够的利益。
只有做大做强了,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如果不能做大做强,未来就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不用等待太久,就会被迅速发展的另外两个世界帝国摧毁,成为第一个出局的悲剧国家。
而赵佶所在的西宋,这二十多来可真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西宋的第一任皇帝赵桓,更是殚精竭虑,做梦都在想强国强军的事儿——不想不行啊!东宋、新周都是“开挂的人民币玩家”,一家一个新大陆不算,还拥有财源广进的贸易线,而且本土还特别容易发展工商业,财政收入一个劲儿的上涨,黄金白银水一样的流入,西宋和人家一比,整个就是穷光蛋啊!
但是赵桓不甘心灭亡,他立志当一个努力奋斗的穷光蛋,一直努力了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改变西宋贫穷落后的面貌,但还是将国土面积扩张了不少。向西扩张到了钦察草原和里海(通过附属国西凉),向南已经吞掉了大半个蒲甘国,连首都蒲甘城也被西宋第一悍将岳飞攻破了。
在西南方向,整个雪域高原,也依旧在西宋朝廷的统治之下!高原上的部落、寺庙领地被分为了十三个万户所,所有的万户,都必须由西宋朝廷册封。另外,西宋朝廷还会在逻些城、匹播城这样的紧要之处屯兵驻守。
而在北方,西宋牢牢掌控着黑山和阴山,庇护着河套灌区的安全。而河套灌区,则成了数万西宋军户的家园。
以田庄支持军户的军事体系,到目前为止,仍然维持的不错——虽然代价是不断对外扩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极度遏制……
而赵桓的殚精竭虑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积劳成疾,现在也已经重病缠身,躺在长安的华清宫中动弹不得。所以现在只能派皇三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