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意思就是天下将会分为北周、西宋、东宋!
  三国背后,都有各自对应的利益集团。北周是农场主和工商资本合办的国家;西宋属于保守的封建军事地主;东宋则属于东南工商集团。
  至于科举士大夫……天下大事就快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苏迟瞧了眼弟弟:“天下三分难免,那么我家又如何?先伯父的子弟多在北地……你我又如何?一东一西?还是都在东面?”
  苏适想了想,“大哥,西面有前途吗?”
  “未必没有。”苏迟道,“西面如果没有前途,北面就要一统天下了!”
  苏适点了点头,“也对!单靠东面的商人是挡不住北周的……大哥,小弟在东南经营多年,又掌握着银行,还是留在东面吧。”
  “那愚兄就得西去了。”苏迟看着兄弟,“你不能让愚兄空手而还吧?”
  “这个……”苏适想了想,“要多少?”
  苏迟伸出一根手指:“一亿如何?”
  “不行,不行。”苏适只是摇头,“拿出一亿,大宋银行就的空架子了。最多能给5000万缗……而且都给小平钱,没有金银。”
  “那就5000万!”苏迟道,“不过不能给赵鼎。”
  苏适手中的诏书是赵鼎带来的,赵鼎想将徐州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铜山都从水路运去江宁府,然后再走长江西上,送去关中。
  这个圈子兜得可不小啊!
  “不。”苏适摇了摇头,“要给的!不给,东南八州一国怎么会反?留5000万在徐州,余下的全都装船发运往江宁府。另外,大哥可以请郡徐州。让童贯专心京东战事。等到运往江宁的金银北东海王的人马截留了。大哥再押着徐州的5000万缗去信阳军,就不怕在西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了。”
  童贯现在以京东宣抚使兼任知徐州事,不过京东战事危急,童贯并不在徐州视事,而是在齐州督军。所以知徐州事实际上是空缺的,苏迟完全可以讨要来做。
  “走淮河去信阳?”苏迟想了想,“能过得去?”
  “过得去!”苏适道,“童贯在徐州摆了几千朔方兵,把他们喂饱了就行。此外徐州还有纪浚的2000兵马,小弟可以带着他们去海州向东海王施压。”
  “好!”苏迟道,“官家为了撤掉东海藩,已经给了我便宜行事的手诏,许我调动3000以下的兵马。现在就派你去劝说,再令纪浚带兵进驻海州,以免其在徐州生事。”
  纪浚是纪忆的儿子,而纪忆在遇刺后又被打成了奸佞。如果不是纪浚手中有2000兵马,他早就被夺官罢职了——纪浚的2000兵马说是新募之兵,其实核心骨干都来自纪家海商的战船队,普通的步兵则来自纪家在江南的佃户。说是新军,实际上是纪家团练!
  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徐州这边,还真没谁愿意去和他们一战。
  ……
  “苏提举,你是要下官带兵去拥立东海王吗?”
  徐州,纪府。还没有除下孝服的纪浚看着有点阴冷,不过语气却是相当热切。
  他虽然拥兵2000,背后还有庞大的纪氏家族。但是朝廷真要对付他,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的。
  单是童贯摆在徐州的几千朔方兵,就不是纪家的2000团练能扛住的。
  “我们一起去拥立!”苏适笑道,“你们纪家有秀州和苏州,我们苏家有泉州……谢家有明州,陈家有广州,潘孝庵现在掌控着江宁府,东海国又在武妃手中,徐州则被利国监的冶主掌握了多半。这可就有八个州了……如果咱们可以护着东海王前往江宁府,只要能截住徐州运出去的金银,怎么都能在江南立一个东宋了吧?”
  “在江南立国?”纪浚问,“徐州、海州怎么办?”
  “自然是放弃!”苏适道,“能守住淮河就不错了,想要在中原立足,怕是妄想。我已经想好了,东海国的海商尽可能迁往上海……南洋、北洋、长江,就在上海交汇!将来不得了啊!令尊的眼光真是没得说!徐州的冶主可以迁往江宁,江宁附近自古就产铁,虽然不如利国监,但也不错了。以后咱们就据着江宁、上海为根本,依靠长江水师守住长江。再以江淮之地为藩篱,总可以保住东吴的局面。”
  徐州、海州是守不住的!而且这两个州是北周必去!有了徐海二州,北周才能拥有两大工商业中心,这样北周国内的工商和军事公民才能平衡。
  “国体呢?”纪浚问,“怎么个搞法?和北周一样共和吗?”
  苏适摇摇头,“怕是共和不了啊!不如来个合众为国吧。”
  “合众为国?”
  “合东南十数州为一国。”苏适道,“共推东海王为合众之君,搞垂拱而治。国中大事,皆有合众诸州所推之议会共商。”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还我血汗钱
  大宋银行的金银南运引起的波动是空前巨大的,这一点始作俑者复古君子们可能都没想到。
  他们这些复古党人对东南工商业的了解不够,也没想到奸商们居然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图谋——其实他们的图谋压根瞒不住奸商,因为奸商在朝廷里有眼线。怎么会被蒙在鼓里?
  不过即便知道会泄汤,复古党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政策。因为他们的政权是建立在西北籍新军军官拥护的基础上的。
  这些大宋新军的刀把子,看着也蛮厉害的……东南的奸商,应该不是他们的对手吧?
  再说了,现在复古党人的政治纲领就是《抗敌十策》,就是重农抑商,就是要搞封建兵役制度。
  而东南八州一国的工商业,对中原和西北的自然经济是构成冲击的!
  中原和西北毕竟不同燕地和辽河流域。燕地和辽河流域因为交通和人口密度的原因,可以和天津工商业整合在一起。
  但是中原和西北不行,在铁路出现前,工业化的春风根本吹不到那里。
  况且现在也没发展到工业化阶段,不过刚刚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时代。水运不便的地区,天然的就处于极大的竞争劣势之中了。
  所以抑制东南工商业,甚至和东南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对于西北和中原的自然经济而言,都是有利的。
  当然了,抑制东南工商业的前提,是位于西北的朝廷和封建军事贵族要甘于清贫而尚武的生活。
  所以大宋银行中的金山银山,实际上也不是西北复古的先决条件——和东南切割,或是压制东南工商业才是真正的先决条件。
  因此东南工商业的反抗和东宋合众之国的出现,实际上也成全了西宋的大复古……
  但是在宣和六年夏季,东南八州一国的商人们,大多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商人嘛,目光据说都是短浅的,他们现在只看到大宋银行把本该属于他们的钱拿走了!
  存放在徐州金库中的金山银山是银行券的保证金啊!
  没有了这些金银还有铜钱,商人们手中的银行券就是一沓废纸。
  而没有办法兑现银行券的银行,立马就会倒闭破产,到时候存钱在银行的商人也会倾家荡产!
  在倾家荡产的威胁面前,奸商们早就把爱大宋这种事情抛却在脑后了。
  消息传到东南诸州后,各处的银行门口立马排起了长队!不计其数的储户和中小商人们拿着存单和银行券要求兑现。
  各种各样的商号都挂出了“拒收纸钱”的牌子!不仅大宋各家银行的“纸钱”没有人要了,连隔壁大周国的银行券也在拒收之列。
  一部分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小银行,在消息传开后不久,就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了。
  急得没有办法的银行管事和东家们都涌到徐州的大宋银行,想要取回保证金去应付挤兑。
  但是接替苏适出任提举大宋银行事的赵鼎根本不予理睬,只是忙着将一船船的金银送去江宁府!
  ……
  大量的装着金银的箱子从大宋银行的金库中运出来,在宗颖的开封第二将官兵的看押下,由苦力用马车送到运河码头,然后再装上纲船。
  从户部、太府寺调来的几个官员吏人满头大汗的在一箱箱的检查,称重,记录,最后再贴上封条,由苦力运上纲船。每一艘纲船上,至少有一文一武两位官人和一个排的新军押送!
  而且这些纲船不是一艘艘出发的,而是在全部装运完毕后,一起出发。运河两岸,还会安排新军护卫。
  赵鼎站在码头一角,和宗泽的儿子宗颖一起,随意走走看看,不时打开一个箱子,拿出里面的金锭银铤仔细验看。虽然完全看不出真假,但是赵鼎还是装模作样地点点头道:“都是成色十足的金银啊!徐州这里的铸钱厂还是很不错的,该挑些大工大匠带去关中!”
  宗颖手按着宝剑,身上官服严整,虽然满脸都是汗,却也不擦一下。他笑道:“何止是铸钱厂好,利国监那边人才更多!这几年利国监出品的冷锻甲质量越来越好了,甲片越造越大,而且软硬适中,薄而坚韧。甚至可以打造出一整块的前掩心和后掩心了!”
  前掩心和后掩心就是铠甲的正反两面,护住前胸、腹部、肩膀、后背的那两部分。通常是有小块的铁片扎成的,也就是扎甲。
  而用整片的钢板打造而成的前掩心和后掩心,就是传说中的板甲了!
  板甲轻而坚固,弓弩难破,绝对是战场保命的上品。但是加工的工艺太难,要有上等的铁料,还要有水力锤用于锻打。
  水力锤早就有了,不过上等的铁料却不易得到。就算有一点,过去也都用来打造兵刃了。直到利国监的铁厂完全掌握了传自天竺的坩埚炼铁技术,可以利用坩埚进行除渣和渗碳之后,才有足够的优质铁料锻打板甲——这种优质的熟铁,差不多可以称之为钢了。
  在原有的“煤炼铁”和“炒钢”工艺中,去渣和渗碳都很难把握,只能偶尔得到这种高质量的熟铁(钢),所以根本不可能用来打造板甲。
  但是现在,利国监的铁厂已经可以量产高质量的熟铁(钢),而且还可以人工调节含碳量,以控制熟铁(钢)的硬度——这可是相当关键的技术啊!有了这个技术,才能在金属削切工艺上达成突破,突破了削切工艺,才能制造出优良的枪炮。
  所以现在的利国监铁厂和京东铁厂,已经开始山寨火枪了!
  赵鼎放下手中的银铤,拍拍手,朝宗颖道:“没错,都得带上……等到了关中,咱们还要大办军工。不过不能再交给奸商了,得官营官办。从利国监带去的工匠就当匠户,世世代代钻研冶铁锻造之术!”
  复古党的复古路数,用在封建兵役上是挺好的,可是在手工业方面却是个无底深坑。因为抑商政策下,兵器的生产就只能交给官营手工业或者封建庄园中的工匠。
  而且现在的关中也没有什么军工的根基,只好从东南八州一国多抢一点匠户了。
  就在这时,赵鼎的一个幕僚快步走来,到了赵鼎和宗颖跟前,“提举,京东商市好像出了点状况。”
  “什么状况?”
  “京东奸商的议事会正在商量将商市转移到上海和江宁府的秦淮市去。”
  “什么?”赵鼎一愣,“转移商市?谁同意的?东海王什么意思?他也要跟着走吗?”
  幕僚摇摇头,“不清楚。”
  一旁的宗颖提醒道:“提举,咱们的金银也要从江宁府走,会不会被他们给设计拦截了?”
  “拦截?”赵鼎皱眉,“不走江宁府还能走哪儿?现在东贼卡在陈留,走汴河是不行的。”
  “走淮河运去信阳吧。”
  赵鼎想了想,点点头,“也好,就走淮河。不过现在不能说出去,等到了楚州再传令。”
  “那是自然的!”
  赵鼎的谨慎其实是多余的,倒不是京东商市方面没有劫夺金银的想法,而是徐州金银被转移的消息传到京东商市后,立即就引发了一场可以称之为革命的风潮。
  而在革命风潮驱使下的京东暴民,压根就不会有什么严密的计划……
  四月初十,位于京东商市内的东海郡王府的辕门外,已经挤满了请愿的民众。王府辕门外的登闻鼓被敲打得咚咚直响。
  而“还我血汗钱”的口号更是喊的震天响,透过了王府高墙,直接传到了东海王赵楷的耳中。
  此时此刻,赵楷正在自己的银安殿上,看着一群京东商市议事会的代表和从徐州赶来的前大宋银行提举苏适,很有一点不知所措。
  “大王,京东商市的议事会刚刚一致通过决议,不承认窃国之贼赵桓的皇位,并且推举殿下为大宋皇帝!”
  正在向赵楷宣布议事会决定的人是纪忆的堂兄,京东银行大掌柜纪奎。
  纪大掌柜现在也是京东商市的议会议事官(议员)!当开封府发生“复古革命”和纪忆被杀的消息传来时,纪大掌柜和京东商市的奸商议事官们首先感到的是惊恐。
  他们并没有想过要举起造反,反抗大宋朝廷。反而想着要怎么为这个“复古朝廷”效忠,以换取朝廷的保护。
  而当大周共和国不承认赵桓为合法皇帝的消息传来后,京东奸商们才开始有所动摇。其中的一部分人被武美娘拉拢,想要拥立赵楷南下江宁。
  但这事儿也没有得到一致的拥护,直到朝廷打算转移徐州的金银铜钱的消息传来,并且引发了大规模的银行挤兑之后,整个京东商市对于朝廷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如果徐州大宋银行中的保证金被挪走,京东商市一多半人就要破产了!其中也包括京东银行大掌柜纪奎!
  所以这个时候奸商们也是走投无路,只好跟这个复古朝廷开战了……而武美娘和苏适力推的合众为国之法,也就成为了商市豪商们唯一的出路了。
  要么倾家荡产跳东海,要么合众为国斗暴政。
  自己选吧!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革命风云起
  赵楷完全傻眼了,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娘子武美娘,却发现武美娘也有点愣愣的。
  没错,京东商市议会突然通过的造反决议,也完全出乎了武美娘的预料。她本来还想耍点计谋,搞点欺骗,通过一个转移商市的决议,先把人拉走再说……
  现在倒好,议会直接通过了一个造反的决议,而且还是一致通过!
  为了大宋银行里面的金山银山铜山,你们就造反了?
  而且还那么光明正大,通过一个决议,不承认大宋官家的皇位,同时再选举一个新的官家。
  这种造反模式,大概也是造反史上绝无仅有的吧?
  可是你们有什么权力选官家?大宋的官家是投票选举的?你们以为是大周共和国选元首啊?
  “纪奎,你们要推举东海王为官家?”武美娘问,“你们当真?”
  “自是当真!”纪奎咬着牙说,“现在开封府被贼人窃据,还要抢掠我们的血汗钱!王妃,您听听,京东商民都在喊什么?”
  “还我血汗钱……讨伐复古贼……”
  京东暴民们的怒吼声传来了!
  在倾家荡产的危险面前,还在萌芽中的资产阶级也发怒了。
  京东商民们并不像天津的工商公民一样关心政治,他们只想安安稳稳的发财,对于谁当皇帝的事情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但现在大宋的新皇上要抢走他们存在大宋银行里面的钱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现在不是断财路,是要抢得大家倾家荡产!那简直就是满门抄斩了。
  都要满门抄斩了,奸商们还不发怒?
  再说京东的奸商也不是一般的奸商,他们的主体也是海商,而且还拥有自己的武装——目前东海国水师和东海国陆师,总共15000人,桨帆战船有36艘!
  另外,跟着苏适从徐州过来的纪浚也有2000人,当然是站在京东商市一边的。
  这就是17000水陆兵马了!哪怕打不过大宋朝廷的数十万新军,也能干上一架了。
  武美娘看了眼早就乱了方寸,六神无主的丈夫,然后咬了咬银牙,“也罢!既然议会已经通过决议,那么大王倒是可以挺身而出,不过暂时不能即皇帝位。毕竟只有京东一市的支持,还不足以让大王正位天子……不过大王可以先出任监国!”
  “也行,监国就监国……”纪奎瞅了眼苏适,苏适道:“大王,王妃,徐州附近的利国市也因为大宋银行金银被夺而损失惨重,咱们正好借机进兵,将他们拉入旗下。利国市中储存了大量的甲械兵器,还有数万矿工、锻工,都是能上阵厮杀的汉子!”
  这可是传说中的工人阶级军队啊!
  “徐州城内不是有一将新军吗?”武美娘道,“是童贯的朔方兵吗?我们的人能打败他们吗?”
  京东商市的水军没问题,在近海作战中,连大周海军都不惧。
  但是京东陆军就不好说了……
  “没有问题。”苏适道,“家兄正在徐州,他是不会让朔方兵出城的。只要朔方兵不出城,利国市就会落在咱们手中。”
  “那金银要怎么夺回来?”武美娘又问。
  东海国的水师提督成贵接过问题,回答道:“禀王妃,末将率舟师入淮,在楚州截住他们。同时纪将军统陆师从徐州沿运河南下,堵住窃金贼的退路。两头一夹,连船带人都夺了,然后一起去江南!”
  武美娘又问:“去了江南以后呢?”
  “去了江南后就据住长江。”成贵道,“咱们的桨帆沙船在长江里面是无敌的,只要长江在手,江南就在手了!到时候江南诸州商市,一定会追随大王和王妃!”
  成贵的话一点没错,江南的关键就是长江!
  因为长江是江南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黄金水道,谁控制了长江,谁就掌握了江南的经济命脉和安全防卫。
  经济和安全都在手了,江南的商人和地主也只有乖乖跟着走。
  所以京东商市的桨帆沙船和10000人的水军,的确是赵楷在江南立国的根本!
  “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武美娘对赵楷道,“大王,事到如今,早就没有退路了。如果您不站出来当这个监国,京东商市的人心一散,你我就会被赵鼎、宗颖所获。到时候还能逃得一死吗?”
  “一死……”赵楷抖了一下,仍然下不了决心,实在不像是东宋合众国的开国之君啊!
  武美娘倒是果决,大声道:“东海王已经答应了!拟诏,东海王进位监国,将率众讨伐国贼,拥太上皇复位!从即日起,东海王将以监国,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号令四方!”
  “监国万岁!王妃千岁!”纪奎立即振臂高呼。
  “监国万岁!王妃千岁!”然后是全体议事官大呼。
  而到当天下午的时候,监国万岁的口号,已经传遍了整个京东商市。
  被后世称为“东南十三州合众革命”的风暴,由此来开了序幕!
  ……
  “东南十三州合众革命”开始的时候,开封府城内的大宋官家赵桓正在为河北传来的一个惊人的奏报而烦恼。
  这个让人有点不知所措的奏报是从被周军包围的大名府城传出的——大名府路的安抚使杜充使人蜡丸传书,提出了一个以水代兵解大名府之围的办法!
  就是掘开大名府城附近的黄河堤坝,用黄河水去淹没大名府城外的周军……水淹周军当然是好事儿啦。
  可是淹完以后呢?
  这大水会冲到哪儿去啊?
  赵桓立在地图台前,看着地图上面一座座宋朝的城市,还真是有点不舍。
  “陛下,黄河水道在这几十年间,不是北流就是南流,若是在大名府附近决口,多半会南流……”
  正在给赵桓分析黄河决口后水流方向的,是青城学宫司业赵明诚,也就是李清照的丈夫。他的青城学宫也是一所大学,其中就有水利学科。
  而黄河又是青城水利学研究的重点!
  “南流?”赵桓的目光停留在了地图上的陈留,“会淹到陈留去吗?”
  “不会,陈留在大名府的西面。”赵明诚道,“中原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黄河水不会往高处流,必是向东南而去。多半会冲入梁山泊,再夺桓沟入泗水,一路淹到徐州去。”
  “水淹徐州?”赵桓心想:倒也不错……老三的地盘要倒霉了!
  “陛下。”知枢密院事耿南仲道,“若北流黄河改道,东贼的粮草南运就不容易了。而且黄河改道一时半会不会固定,说不定还会乱冲,东贼就得费一番力气治水了。暂时没功夫和咱们为敌了。陛下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行复古之法,重整大宋山河。”
  “东贼能治好黄河?”赵桓有点怀疑。
  赵明诚道:“即便能治,也极其不易。黄河北流多年后,河床也有所抬高,再想让黄河复归北流,恐怕也不容易。而要让黄河东流入济水,也遇到河道淤积的问题……要想解决,这工程之大,恐怕会让东贼十数年无力用兵。只是黄河南流后,这淮水就容易泛滥,淮南怕要经常淹水了。另外,黄河南流还会形成一个黄泛区,开封府同京东东路的联络,只怕要暂时中断了。”
  赵明诚说的都是青城学宫的水利专家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上差不到哪儿去。
  赵桓叹了口气:“若是让东贼得逞,百姓只会更苦……两害取其轻,还是淹水吧!”
  “陛下圣明。”耿南仲忙赞了赵桓一声。
  实际上黄河决口对周军的打击是有限的,现在围困大名府的周军也没多少。而且也不是都在大名府的东南,真正能淹着的只是极少数。
  但是这一淹,对赵楷的打击就大了!
  徐州变成泽国,淮河也将年年泛滥,本来的徐海富庶之地,也将不复存在。
  连淮南都会受到连累,年年大水,再也不是富庶之地了。
  看着赵明诚行礼后离开,赵桓轻轻叹了口气,对耿南仲道:“这一淹,中原的人心也该丧尽了吧?”
  “陛下。”耿南仲笑道,“人心不足道,否则东贼也不会嚣张如此了。而且黄河夺淮后徐海两州将不复往昔繁华,若二州为东贼所据,东贼将会困于黄河,非下大力气治理不可。朝廷不就有了休养生息十年的机会了?”
  “朝廷掘黄河,东贼倒治黄河……”赵桓只是摇头。
  “怎是朝廷掘河?”耿南仲道,“分明是东贼为破大名府城才掘河的!而且东贼可以为大名府掘黄河,也会为了开封府再掘一次黄河!所以等大名府被黄河淹没的消息传到开封府后,陛下就有机会弃城而走了。”
  赵桓现在是想走走不了!城内的复古党唱高调,开封府的百姓也不愿意他这个官家跑路,而且他还要担心赵佶、赵楷趁机夺他的大位。所以只能在开封府硬挺,可是多挺一日,就会多一点被俘的风险。
  而黄河决口,水淹大名、徐州,就是他跑路的最佳借口。
  赵桓点了点头,“只是苦了百姓!”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黄河之水入淮去
  大宋宣和六年春季、夏季的几场暴雨过后,中原大地的那条母亲之河的水位也开始涨了起来,又到了让沿岸人民提心吊胆的时候了。
  在黄河大名府段的东岸,一个穿着红色官府的矮胖子,正带着一群大宋武官模样的壮年在河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护卫。黄河两岸都是一片荒芜,农田之中只有荒草,没有庄稼,更没有农人耕作。偶尔有骑士从对岸的河堤上策马飞奔而过,看见大宋官员巡河,只是驻马观望。他们都是大周共和军的斥候骑兵,现在隔着黄河也打不着对岸的宋人大官,只能看看了事。
  那宋人大官,正是大宋的大名府路经略安抚使,知大名府事杜充。现在吕颐浩已经丢官罢职,发去提举少林寺了。
  而河北战场上的宋军,也被挤压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一个是由河北宣抚使宗泽和昭义军节度使韩肖胄指挥的磁州军团;另一个就是杜充指挥的大名军团。
  两大集团,都处于共和军优势兵力的包围监视之中。
  其中磁州军团被分割包围于邯郸、滏阳两处,拥有的总兵力约在10万人上下。
  而大名军团则被困于大名府城,拥有的总兵力也不下10万。
  当然了,这20万宋军和战争爆发之初的河北新军已经不是一回事儿了。最初的三十万河北新军,现在还剩下六七万人,其中的三万被王禀率领,退往京东东路去了。其余则分属磁州、大名两大集团。
  宗泽、韩肖胄和杜充就以他们为基础,又扩充出20万人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少,但是装备和训练,都不能和之前的精锐部队相比了。
  而且优秀军官也在之前的交战中大量损失,不得已只能拔苗助长幸存的中低级军官。完美继承了父亲善败基因的岳翻,现在已经官拜河北第五将正将,阶官也提升到了武功大夫(正七品),还加了一个保州刺史的遥郡。真是官运亨通啊!
  当然了,不会打胜仗的岳翻还是有点本领的——他麾下的6000大名兵可是杜充的王牌主力,多次离开大名府城的保护出战,虽然每战必败,但却败而不溃,总能将大部分人马安全撤回。因此人送绰号“岳无恙”。
  而在接连十余败后,岳翻岳无恙也发现一点问题了。
  就是大名府外围的周军数量有限!要不然“岳无恙”也得为国捐躯。
  “待制(杜充的馆阁职是天章阁待制)。”岳翻上前几步,到了杜充身边,低声道,“职部今次出马陵道口时,遇贼亦不过数千,当是贼之一旅编制。马陵道口如此紧要,也只有一旅贼兵,困城之贼显然不多。”
  周军对大名府城是“困”,而不是围。并没有抵近城池挖掘长壕。而是在大名府城外围的馆陶、魏县(黄河以西)、故城镇、马陵道口、魏店、南乐镇等地布防,再以骑兵封锁大名府城通往外围的道路。
  其实就是以一部监视大名府的动向而已。
  而河北周军的主力,现在分成了三路,一路运用于磁州,准备歼灭战斗力较强的宗泽、韩肖胄所部;一路运用于齐州(属于京东东路)方向,准备击退童贯、王禀所部;还有一路则绕过了大名府,进入郓州,在郓州又分成两部,一部沿五丈河西行去和陈留的武义勇会师,然后归属河南军团。一部则向东进入兖州,目标是孔子故里的仙源县(曲阜)——仙源县和邻近的兖州州城瑕县和泗水县,都位于泰山以南,沂蒙山以西,正好卡在齐州的后方。一旦落入周军之手,童贯、王禀的京东集团的退路就有可能被切断。
  而且仙源县的衍圣公一门是特大地主,北宋一朝都世袭知仙源县事,几乎就是仙源县的封建领主,手头一定存着许多粮食。拿下仙源县后,周军的京东军团就不愁吃喝了。下一步进攻徐州的所需消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至于向来被大宋朝廷视为河北防御支柱的大名府城,在共和军都军机司看来,应该是一个难以攻克的要塞。所以就以一部兵力监视,并没有强行攻取的计划。
  如果大名府城中的守军准备跑路,负责监视的共和军也不会拼命阻拦,只需一路尾随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