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来干什么?”岳和冷笑,“金牌都发了十二道了,咱们难道还敢抗命?”
  岳飞摇摇头,插话道:“可是东贼已经逼城掘壕,还派出快船在黄河上巡视,一旦发现咱们渡河逃走,一定会派兵邀击。城堡上又没大炮,不能发炮轰击东贼。到时候东贼就会知道咱们没有火炮,多半会把大炮推上来轰击码头了!”
  岳和一摆手,无所谓道:“丢点兵士而已,有什么了不得的?反正为父从军十数年,从没打过胜仗,丢过的人还少吗?而且第五将要不了多久也是别人做主了,少点人无所谓。”
  “大人……”岳飞似乎想到什么。岳和又摆摆手,“当武人就要时刻准备顶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为父自会把握好分寸的。为父留你们就是要安排一下将来!第五将整个是保不住的,但是一个营总要给你们留着。一营有十八个军将,都得是你们能掌握的人!你们两兄弟赶紧商量一下,马上拿出人选,为父替你们安排。”
  宋军新军的一个营有900人,外加2门400斤炮。这就是岳和罢官前能给两个儿子留下的遗产了……
  岳和又对岳飞道:“翻儿从小就会做人,颇肖为父,为父是很放心的。可是飞儿你却是个人见人烦的犟脾气,以后一定要改了。在我大宋为将,不会打仗没有什么,为父就不会打仗,不照样做到将主了?可不会溜须拍马是绝对不行的!飞儿,你一定要向岳翻好好学习,知道了吗?”
  岳飞是孝子,自然顺着父亲,连忙回答道:“儿,儿子知道了!”
  “好好,这样为父就放心了。”
  ……
  岳和放心的时候,派兵来打他的武义久却有点担心。
  他这时正站在天津南市码头上,带着一群元老,前来迎接“死而复生”的武好古。
  爸爸“复活”当然是好事,武义久也是孝子,所以这会儿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
  可是心里面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代理元首”还能不能做下去?
  大周是共和国,自是不用担心父子相残,可是他的元首只是代理的。武好古这个正式的回来了,代理的自然应该下台啊!
  可他正代得有滋有味,下台多没劲?
  正担心的时候,武爸爸已经哈哈大笑着从一艘“真理”级战舰上大步下来了。
  “孩儿(下官)参见大人(元首)!恭喜大人(元首)安然归来……”
  众人看见武好古,一起拱手行礼。
  武好古呵呵笑着拱手道:“辛苦了,都辛苦了……这些日子我不在,多亏你们帮衬着三郎。好古在这里谢过诸位!诸位都是好古的老哥们,明晚上春风得意楼,好古做东,诸位一定要赏光。”
  这些老狐狸尾巴夹得很紧,武好古当然也高兴。要真有谁跳出来和武义久争权,现在的局面就不好看了!
  谢过老狐狸们,武好古又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武义久。
  这小子不错啊!也是属狐狸的……不,不仅是属狐狸,还有狮子的属性。发起怒来,还是很厉害的!敖卢斡估计很快就会被咬死的,赵佶不知道能不能挺住?不过挺不住应该也不至于咬死,毕竟武义久是他的女婿。
  “三郎!”想到这里,武好古笑着说,“做得好!共和后继有人矣。明天为父就请辞元首,今后你就是我大周共和国元老院首席元老!”
  呼……武义久现在知道爸爸是真好了,这回玩失踪就是为了栽培自己啊。他上前又是一礼,笑道:“谢过爹爹栽培。”
  武好古拉着儿子的手,“你是我儿子,我不栽培你栽培谁啊?来来来,和为父说说家里的情况。为父不在的这些日子,家里一定乱套了吧?你娘,你小娘他们一定急死了吧?”
  “娘亲和小娘的确急得不行。”武义久道,“娘亲这些日子茶饭不思,天天流眼泪,人都瘦了一圈……不过她们知道爹爹安好后,都又吃得下,睡得着了。并没有什么大碍。”
  “那就好,那就好。”武好古笑着,“辞了元首就没那么忙了,以后可以多陪陪她们。三郎,你就辛苦了!要多保重身体,莫太操劳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一起来背锅
  八月二十三日,大宋王朝的模范军人,赵佶陛下最信任的武将,屡战屡败,从军多年从无一胜的开封第五将正将岳和,又打败仗了。
  和以往历次战败一样,这次打败仗的责任也不在他。而在官家赵佶的十二道金牌来得太及时了……和周军的两个师前后脚到。这边刚刚把要塞炮运走,那边就开始挖壕了。而且还表露出了巨大的敌意,要求岳和所部投降!
  岳和则坚决履行赵佶的指示,执行起了不战不降的逃跑路线。结果部队丢弃辎重,仓惶渡河的时候,遭到了周军的攻击。又是炮轰,又是长枪兵冲阵,还出动了骑兵发起墙式冲锋。
  岳和的长子岳飞则率领死士殿后,接连打退了周军的五次猛攻,自己也身中十一箭,受创八处,血染战甲,还差一点被周军的大炮用霰弹轰杀。
  一番血战打到最后,岳和所部还是保持了一贯的稳定表现。又打了败仗!阵亡、被俘、重伤了1500多人。还丢弃了全部的辎重、火炮(2门400斤炮)、火药和大批的甲械,狼狈逃回了黄河西岸。
  死里逃生,回到黄河西岸的堡垒以后。岳和又摆出了一副老老实实背黑锅的姿态,上表请罪,承认了贪功冒进,以致丧师兵败的严重错误……
  不过他没有承认“擅开边衅”的罪过。贪功冒进是不会掉脑袋的,兵败丧师更不什么大事儿……当宋朝的将军老打胜仗才麻烦呢!
  而“擅开边衅”这个黑锅却轻易背不得!背不好是要杀头的!
  “岳和护卫官家多年,深受官家信任,官家对和的为人也再清楚不过。岳和不善战,唯知效忠。兵败之过,岳和一人承担。可是开衅之罪,岳和不能担待,天子也不相信岳和是会开衅暴周的人。”
  面对吕颐浩的责问,岳和的回答却是振振有词,滴水不漏。
  而且还把官家的信任也搬出来了!他岳和是守万胜门的!说不好听的,就是官家赵佶的看门狗。
  打狗还得看主人!吕颐浩敢给官家的狗儿栽脏?是不是不想当官了?
  吕颐浩也知道赵佶很相信岳和……岳和的兵都是从昭义军招募的农民,朴实可靠,不容易被开封府的诸学生蛊惑。正好可以和开封军的其余各将形成互相牵制。
  看来开边衅的锅想让岳和一个人背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也别想把自己摘干净。不仅岳和跑不了,张邦昌、秦桧、种师道、种师中、王禀这几位都没跑,都得和吕颐浩一起背锅。
  背黑锅也讲究个人多力量大啊!
  “坤铸是官家信任之人,自不会擅开边衅的。”吕颐浩拈着胡须说,“但是之前占据东岸堡垒的,也的确是开封第五将的斥候。令郎岳飞还曾上书建白,谋袭天津市。建白书还在宣抚司存档呢!也许擅开边衅的,就是坤铸的下属吧?”
  这是在用岳飞敲打岳和!
  岳和脸色微变。第五将的斥候队占领周军堡垒的事儿他不怕。斥候队占领和第五将悉数过河入驻是两个概念!
  而且斥候队渡河侦察也是奉命行事,宣抚司根本不可能把罪名全推给第五将。
  但是岳飞的建言书的确是个把柄,白纸黑字的,赖都不能赖。
  “这份建白书,下官是看过的。”岳和淡淡道,“犬子的确在上面属了名,但是上面还有其他机宜的名字。其中不少人还是宣抚司军机房的机宜!”
  法不责众,至少不会进行严厉的惩罚。为了保护儿子岳飞,岳和不惜将宣抚司军机房的机宜们统统拉下水!
  “自然都要处分!”吕颐浩毫不犹豫地说,“本官不会因为他们是宣抚司的人,就特别加以回护。”
  “可是周国这次不会善罢甘休!”岳和提醒道,“下官派人和他们接触过,在言明愿意撤退后,他们依旧要开战!”
  他把宣抚司机宜房的机宜们拉下水并不是为了严惩,而是为了替岳飞开脱。现在看到吕颐浩态度严厉,又把周国抬了出来。
  马上就要打仗了!宣抚司是河北战场的最高指挥机关。在这个时候把参谋都开了,吕颐浩这个文臣怎么指挥?
  “正因为要开战,才要肃整军纪!”吕颐浩的语气相当严厉,丝毫没有动摇的意思。
  作为知兵的文臣,他当然知道慈不能掌兵的道理。
  大战在即,更加要强调纪律!哪怕更换所有的宣抚司军机,也在所不惜。
  只是军机本来就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哪怕计划做得不合宣抚心意,也不能因此进行处分吧?
  这次处分了,以后军机们个个战战兢兢,全都混吃等死,宣抚司还怎么指挥?
  “那么。”岳和斟酌着道,“让犬子降职去做队正如何?”
  他本来打算让岳飞当营将,让岳翻去做队正的——虽然岳和更欣赏岳翻的为人处世,但是作为屡北屡战的名将,他也知道岳飞能带兵。岳翻就是个好好先生,怎么带兵?岳飞的为人公正而严厉,不讨人喜欢是肯定的,但是却能把部队整治好。
  可是现在没有办法了,只能让哥俩换一换,叫岳飞当队正,让岳翻去做营将了。
  “只是降职?”吕颐浩阴阳怪气地问。
  “还要免官!”岳和道,“降为进武校尉如何?”
  岳飞现在的官阶是从九品承信郎,这是他荫补而来的官阶。而进武校尉则是无品武官,只相当于吏员。从承信跌到进武,名义上降了一级,可实际上却是从天上落到了地上。
  “这还差不多!”吕颐浩顿了顿,“凡是建议袭击天津的机宜,全部要降为进武!”
  宣抚司的军机都有官身,不是承信就是承节,现在统统打成进武校尉,可真是苦命了。
  这帮宋朝的新军军官可不能和对岸的周国军官相比。
  人家都是骑士,有自己的庄园,而且人人都是官,晋升也容易——在赵钟哥、马政这批将领退役的时候,武好古顺手建立了周军军官的退休制度。大致上尉官不过35岁,校官不过45岁,将官不能过55岁,都必须退出现役转入后备役。上面的人退得早,下面的人才有机会升职嘛!
  而宋朝这里军官有五十几个级别,按部就班的转官能熬白了头!而且一线军官的级别都很低,从武学宫毕业后通常就是“副尉”或“殿侍”的级别。如果没摊上好爹的,能熬到宣抚司机宜的,都不知吃了多少苦水。现在就因为建言给撸了,可真是哭都没地儿去哭!
  另外宋朝的低级军官也没有庄园,也不是什么骑士、公民。就是一年一百多缗的军饷,在开封府连个最次的房子都买不起的存在……
  而且不是每个宣抚司机宜都有老爹的,没有好爹的机宜,连队正都没得当。只能投闲置散,领一份校尉的微薄军饷度日。其中当然有不甘心一生沉沦的军官,所以在宣抚司下达处分命令的几天后,就有好几个没出路的前任军机叛逃去了周国。
  由此,宋国在河北沿边的所有布署情况,全部被大周共和国都军机司获取!
  当然了,这件事情河北宣抚司并不知情——河北宣抚司的机宜房都扫空了,只剩下一个总军机刘光世和几个勋贵出身的军机勉强支撑着。没有瘫痪就不错了!下面被免职待罪的前机宜跑了几个,他们上哪儿知道去?
  至于屡战屡北的岳和,当然是免职回京待罪了。他所统带的开封第五将则交给了姚古的儿子姚平仲指挥。而岳翻和岳飞则分别出任了第五将第二营的营将和队正,也算是掌了一营兵马。
  而岳飞的黑锅,也点到为止了。倒不是因为岳家兄弟手中有了点兵马,而是武好古“复活”的消息传到了宋国的三河口要塞。
  这下可是人人目瞪口呆,再没心思忙甩锅的事儿了。
  武好古没死,周国的内战可就没影儿了,而敖卢斡那个倒霉蛋也完了,不是被俘就是被杀。东辽的盘子也得跟着一起垮……再加上之前金国在科尔沁草原上的惨败,周国的北境差不多平定了。
  北方再无牵制,自然可以集中力量南下!
  而且武好古的元首职位也“让”给了儿子武义久。武好古和官家赵佶关系非同一般,很可能拉不下脸儿开战。而武义久都没见过赵佶的真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动员了那么多兵马,不狠狠打一仗能行吗?
  马上就要火烧眉毛了,谁还有心思管黑锅的事儿?真要把河北丢了,这黑锅还有跑吗?
  所以失去了大部分军事机宜的河北宣抚司就开始手忙脚乱的布署战守之策了。虽然没有了可以出谋划策的机宜,但是河北宣抚司的机宜房中还有现成的预案可用。
  大宋在河北备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各种各样的堡垒,沿着黄河、白勾河还有宋周边境的其它各处,修建了不知道多少!其中还有大量的棱堡和准棱堡,周军想要突破棱堡防线,可没那么容易!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百万岁币
  “三郎,你是元首,大主意当然得你来拿了,为父是不会当什么太上元首的。但是在吞并奚辽的问题上,你还是得听为父的。”
  武好古在桌子面上敲了敲,斟酌着在和儿子商量吞并奚辽地盘人口的事儿。
  就在昨天,负责消灭敖卢斡的讨逆军团给天津市送来了捷报。
  耶律敖卢斡的主力所盘踞的降圣州州城已经被攻破!敖卢斡所部四万余人全军覆没!而敖卢斡和耶律余睹二人,则下落不明。
  不管他们二人是生是死,耶律家的本钱在这一战后算是赔光了。不过萧瑟瑟的本钱却还在!原本东辽的左、右、后三军万户的28000户,都还忠于萧瑟瑟。
  另外,改姓萧的大奥野也奉命收拢耶律敖卢斡和耶律余睹的残部,最后总能整理出个一万几千户……
  这四万多户可都是骑士户!数目比周国的骑士户还多!要怎么处置,的确是个问题。
  搞好了,周国就平添了数万铁骑!北方草原就再不是问题了——他们可不半耕半牧的周国骑士,而是可以游牧的奚人、契丹人骑士。
  所以他们在北方草原上是拥有强大机动能力的!
  凭借着他们的驼城战士和骆驼炮方阵战术,“真成吉思汗”来了也不一定能打得过!
  如果搞不定,周国当然也不是灭不了他们。驼城战术最怕的是大量火炮轰击。“葛二蛋”不就是这么垮掉的?
  周国的炮兵可是世界第一!轰垮“驼城”根本不成问题。
  至于骆驼炮方阵,同样扛不住大量火炮的轰击——在后世的西班牙方阵纵横欧洲的时代,用火炮轰击,迫使对方首先发起长枪冲锋就是个比较普遍的战法。
  而且周国陆军也有同样的方阵战术,不过是把骆驼炮换成了天津弩(周国没那么多骆驼),效果也算不错。
  但是四万骑士户的武装就这样毁灭,对大周而言可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
  “爹爹。”武义久笑道,“您是想用推恩的办法,把奚辽的武力分而治之?萧太后能答应吗?昨日儿子去拜访她,她的态度非常冷漠……”
  武好古摇摇头,叹息道:“她也是当娘亲的人,儿子生死未卜,她怎么能高兴得起来?你不会以为大奥野那个女人能饶了敖卢斡吧?呵呵,帝王之家,最是无情啊!”
  敖卢斡的“生死未卜”其实是凶多吉少……别的不说,就说萧大奥野这个女人就不能容他活下去。
  大奥野虽然也是耶律,但她不是嫡出,而是地位很低的宫人所出。在萧瑟瑟、敖卢斡和余里衍三人的阴影下努力往上爬。终于到了翻身做主的时候,怎么可能让敖卢斡这个正牌耶律活下去?
  不仅敖卢斡不能活,连耶律复多半也凶多吉少!
  他们俩父子一死,大奥野就能以镇国公主和皇太妹的身份收服耶律余部。
  “那爹爹准备怎么处置大奥野?”武义久皱眉问。
  大奥野的狠毒让武义久非常反感。而且大奥野的肚子里很可能还有了武好古的骨肉……
  “为父要纳她为妾!”武好古道,“三郎,她以后就是你的小娘了。”
  “爹爹。”武义久一愣,“娘亲和西门小娘能答应?”
  武好古看着儿子道:“你娘亲本就不拦着我纳妾,只是西门青不肯。不过大奥野不是寻常女子,乃是北地草原的女中豪杰。这个名分还是要给的……你可知道这名分意味着什么?”
  这个名分可是真金白银!
  一旦大奥野成为武好古的妾,她给武好古生得子嗣就和武义勇、武义信一样,拥有分割武好古遗产的权力了!
  这可不是小钱,而是数以千万(银币)计的巨款。
  对于大奥野来说,有了武好古之妾的名分,今后就不必为钱财担心了。有了足够的钱,她在临潢府的反动统治才能安稳!
  而且她今年不过20出头,潘巧莲和西门青都是四十开外的女人了。
  这意味着她有一定的机会在未来扶正,成为武好古的正室……
  也正是因为武好古早早的就许诺纳她为妾,她才那么拼命为武好古服务。
  不过大奥野进门后,西门青、武义勇、武义信的损失就大了!
  “爹爹。”武义久也明白父亲的心思,想了想道,“孩儿去和西门小娘说吧,孩儿可以放弃您的……”
  他的话没说完就停止了。因为他没说出口的两个字是“遗产”。和爸爸讨论遗产划分,实在有点不妥。所以意思明白就行了。
  武义久是潘巧莲唯一的儿子,所以潘巧莲拥有那一份武家产业(武好古家内账房产业的一半是潘巧莲的嫁妆撑起来的,所以属于潘巧莲个人),都是要传给他的。往少了说都有几千万,往多了一个亿都不止!
  同时他还能和武义勇、武义信一起平分属于武好古的那一份家产,真是羡慕死人啊!
  不过他现在已经继承了武好古的政治资产,在家产问题上当然应该大度一点。反正一个“小目标”和一点三个“小目标”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不同。
  “好啊,有你这句话,西门青那里就容易过关了。”武好古点了点头,又道,“大哥儿和二哥儿很快就要到天津市了,你好好想想该怎么笼络他们吧。”
  耶律敖卢斡多半挂了,包括完颜宗翰在内的各路牛鬼蛇神也都跪了,武好古也“复活”了。武义勇和武义信当然得回家给老爹请个安,问候一下。
  而武义久则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同两个哥哥拉近感情。至于要怎么拍马屁,怎么投其所好,那是武义久要考虑的事儿。
  “孩儿明白。”武义久笑道,“孩儿准备为两位哥哥举行一次盛大的凯旋仪式。再提升他们的军衔,让大哥儿做中将,二哥儿做少将。另外再给他们一人一百万两……这钱我去找娘亲要。”
  “就这些?”武好古看着儿子。
  武义久想了想,又道:“孩儿会和他们私下去谈……我们三兄弟必须团结一致,才能保住大周共和国的江山不改易他姓!”
  “好!”武好古道,“你能明白就好……你们三兄弟可不能学敖卢斡和大奥野兄妹。”
  “孩儿知道,孩儿和两位哥哥都懂这个道理。”武义久说,“再说耶律家是帝王,而我家只是一介公民,怎么可以自相残杀?”
  “对!”武好古半开玩笑道,“我家就是一介公民!”
  ……
  武好古复活的消息也被河北宣抚司探查到了,然后用600里加急送去了开封府,报告给了大宋官家赵佶。
  这下赵佶可真的急了!
  “糊涂!糊涂!纪忆、苏迟,你们平日里也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怎么在关键时刻就糊涂成这样了?现在武好古活了,周国的内乱也平了,耶律敖卢斡多半叫人害了……对了,连阿骨打都死了!你们说,怎么办?怎么办?”
  琼林宫内,官家赵佶的怒呵声几乎都要把房梁给震塌了。
  大殿内的臣子们也没了传说中宋朝文官的风骨,都垂着脑袋,没有一人敢和天子回嘴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事不妙了!
  武好古回到天津后并没有拿回元首大权,而是直接辞去了元首的职位,让武义久转正了。
  这也就意味着武好古承认了武义久之前所实行的一切政策,包括对大宋宣战!
  而河北宣抚司所节制的开封第五将在撤出黄河以东的周国领土时,还遭到了周军的进攻,损失了1500人和大量的辎重、武器!
  而且,周国方面还拒绝了宋军提出的求和停战。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了,大周共和国就是和宋朝打仗!
  面对赵佶的质问,在场的官员们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太宰纪忆出班奏道:“陛下勿忧,河北防线固若金汤,光是棱堡就修了上百座,守军多达二十万,而且储备丰厚,各处存粮可以支撑一年以上。另外金国的阿骨打虽逝,但是国力犹存,带甲控弦之士亦不下二十万。合宋金之力,足以抵挡暴周之兵。”
  这个时空的大宋因为“师周改革”,比历史同期的宋朝可强太多了。
  如果吴乞买想要南下抓赵佶、赵桓去看雪,多半会死得很难看的!
  光是河北的百余座棱堡和二十万新军(包括昭义军),就能让女真敢达们灭族了。
  另外,宋朝的海军也非常强大!也抄袭了周国的“真理”级,建造了许多火炮战列舰。
  如果要在世界上给宋朝的军事力量排一下名次,妥妥可以得一个亚军。
  只可惜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周共和国就在大宋的身边,而且两国还是同族同文(文化)……
  同族同文意味着两国可以很方便的互相抄袭,但也意味着两国可以很方便的合二为一!
  “武好德!”赵佶没有理睬纪忆,而是唤了武好德的名儿。
  武好德现在官拜殿中侍御史,此时正站在琼林宫大殿上。
  听到赵佶召唤,连忙出班行礼:“陛下,臣在。”
  “你走一趟天津!”赵佶道,“骑快马去,一路上不得耽误!可许岁币100万缗!”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主要是个商人
  “陛下……”
  “百万岁币是不是太多了?”
  “陛下三思!”
  琼林宫的大殿内,几个大臣一听到“百万岁币”,全都高声进谏。
  百万岁币可不是小数目!之前大宋给辽国的岁币,也不过是50万,而且在重熙加币之前只有30万。
  现在赵佶开口就是100万,真是不把大宋的民脂民膏当回事儿啊。
  武好德也不敢接这个旨。他这个御史这段时间居然是挨参最多的官员!因为他是东贼(周国)首领武义久的叔叔。
  这样的人没有抓去砍脑壳已经皇恩浩荡了,怎么还能堂而皇之的做官?
  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合适了,还一度装病不朝。结果他一装病,赵佶当晚就微服出宫来探望了。看见武好德精神抖擞,也不怪罪,还非常高兴!见到武好德的两个儿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当时就下旨赐官!
  可真是皇恩浩荡啊!
  这下武好德都不好意思再装病了,只好乖乖的上朝做官挨参……
  赵佶哼了一声,语气已经放沉:“你们这些做臣子的都知道本朝和周国的差距在哪里!如果你们不知道,就去问何栗,就去看看《复古报》,上面都说得很清楚了!”
  被赵佶一训斥,下面的大臣都闭嘴了。
  现在大宋的新政改革可比历史上明朝清朝的新政有利多了,因为大宋有一个“同族同文”的友邦可以参考。
  大宋和大周相比,强在哪里,弱在何处,都是一目了然的。
  按照何栗、陈东、张浚的说法,大宋比大周所强的就是“寒门上升之途畅通”,也就是拥有完善的科举取仕制度。
  而大周比大宋所强的,则是“抑兼并和授军田”。这个国策让周国地里面可以“长出”兵将!
  所以周国在战时可以获得数以十万低成本、高素质和高士气的士兵。
  而大宋则必须通过征税从土地中获取收入,然后再用这些收入去雇佣士兵。这个过程的中间环节可就多了,层层克扣,官官贪污,最后能用来雇兵的钱就狠打了个折扣了。
  比如周国现在有三十多万户的军事公民,在极限情况下可以动员七十万到一百万大军!
  而宋国朝廷根本不可能从至少六亿多亩田地中,收到可以雇佣七十万新军的税……平均一个新军每年需要五十缗的军饷(不算军官的俸禄),七十万需要三千五百万!
  如果在战时,人事上的开销至少要增加到五千万!
  宋朝的田税哪有那么多?
  以至少六亿亩田所能供养的战士还没有周国的一亿多亩田所供养的战士多,这就充分说明的宋朝“不抑兼并”政策的失误……
  另外,宋朝还供养了许多花费巨大,战斗力却非常可疑的武人。比如赵佶的宗室军,比如数量庞大的厢兵,比如荫补世袭的武官(数量也过万),比如各个封国王府的护卫,每年也要花销个两三千万!
  而宋朝的冗官冗员,还有花钱如流水的赵佶,还有越来越庞大的宗室王爷、帝姬,也都在消耗朝廷有限的财力。
  所以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大宋,现在也就养了三十多万新军。对付女真人的金国是足够了,可是遇上最多可以动员七十万大军的周国,那是完全不够瞧的!
  可是要抑制兼并,以田养兵,满朝文武又是一致反对……那朝廷不给大周岁币,还能怎么办?
  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宋朝该不该给岁币,而是周国肯不肯收岁币!
  ……
  得到赵佶旨意的武好德,也真是卖命,第二天一大早就出了门。一路上都骑着走马紧赶慢赶的,终于在九月初八这天抵达了一片喜庆中的天津市——界河上的航运在封锁了一段时间后又重开了,只是检查得比往日严格了许多。
  不过对于武好德而言,这根本不是问题。
  到了到处张灯结彩,一看就刚刚举行过庆典的天津市,武好德到了使馆后就找人一打听,才知道天津市这段时间是双喜临门。
  一喜是耶律敖卢斡的叛乱被完全评定,金国的黄龙府、会宁府也归顺了大周,在北方作战的大军凯旋而归,九月初六那天在天津市举行了凯旋仪式。
  二喜则是前任元首,现在已经变成“普通元老”的大周国首富,同时也是大周国父和天津市的创立者的武好古纳妾!
  “什么?我大哥纳妾也是一城之喜了?”武好德一脸惊讶地问使馆的一个留守官员。
  “回御史的话。”那么官员回答道,“这回老武元首要纳得妾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辽国的公主大奥野。这个女人不仅是个出身高贵的绝色美人,据说还是个狠角色。在敖卢斡失踪后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居然收拢了一万两千户契丹余孽,而且还拿下了临潢府的地盘。老元首纳了大奥野为妾,就等于把这一万两千户控制住了。另外,东辽余下的两万多户还被一分为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