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投票吗?纪忆还真是会动心思啊!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赵佶笑道,“这法子好,就这么办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谁的通天梯
  事情的发展……还算顺利!
  只是还算而已。
  因为武好古本来只想自己一个人搭上端王赵佶通天梯,最多再带上郭京、刘无忌两个好基友。可是没想到,现在变成了一堆人围着赵佶在拍马屁……
  而且武好古的马屁功夫看起来也不够高明,至少比不上纪忆纪大官人。
  另外……潘巧莲这丫头不知怎么的,和端王赵佶仿佛很亲近。
  虽然看不出两人有什么男女之情,但是眼下毕竟是宋朝啊,这种关系似乎也不大对头。再说了……现在又是端王选妃的关键时刻,这潘巧莲不会变成潘皇后吧?
  “十八,这些日子我去寻了你几次,你十一哥总拦着不让我见你……”
  酒足饭饱后从丰乐楼里出来的时候,武好古和潘巧莲都不约而同走在众人的后面,接着这个机会,多日不见的两人,总算能说点悄悄话了。
  一听武好古提起这件事,潘巧莲的秀眉也蹙了起来。
  “也不知是谁在嚼舌头,说我们俩私奔了……你也知道的,将门是非多,十一哥也是为我好。”
  武好古听了,忍不住看了眼被一堆人围在中间的端王赵佶。
  “十八,你怎么和他一起来我家的?他可是……”
  潘巧莲没有从武好古的话中听出醋意,只是说:“这事儿也赖你,上次在潘家园给我画的写真出了大名气,他也知道了,就叫人索了去。临摹不过瘾,还要画真人。不过现在好了,他要去寻你的墨娘子了!”
  什么叫“你的墨娘子”?
  武好古也听出醋味儿了,连忙笑着解释道:“那不是为了和赵小乙比试嘛……不对,这事儿怕是纪大官人的一个局吧?”
  潘巧莲瞥了自己的情郎一眼,低声说:“才看出来啊,你呀……就是人家的梯子!”
  可不是嘛,纪大官人现在就跟在赵佶身边,聊得可起劲儿呢!看来赵佶和他,是相见恨晚啊!
  若是来日赵佶登基亲政了,纪忆还不得红得发紫发亮?搞不好还能当上蔡京老贼的接班人,成为北宋新党的第四代掌门人……如果北宋还有未来的话。
  “做梯子就做梯子吧。”武好古看了眼高高大大的赵佶,低声对潘巧莲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我看纪忆之是个人物,将来肯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武好古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也不打算在官场上呼风唤雨,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官场上的朋友。
  相比勋贵和北人背景的米友仁,南人和平民出身的纪忆才是有资格进入新党核心的人物。
  而且米友仁的学识(儒学)肯定不如纪忆,不一定能考上进士。若是考不上进士,未来要出头就不容易。
  所以能结交上纪忆这个朋友也不错!说不定将来可以通过他去影响宣和北伐的结果。
  潘巧莲看了武好古一眼,还是摇摇头:“纪忆之眼里未必会有你这么一号人物……不过我们也不做大事,面子上他总还是会敬你一些的。”
  “若是要做大事呢?”武好古试探着问。
  “做大事?你要做甚大事?”潘巧莲又些警惕地看着武好古。她根本不希望武好古去做大事,不仅不希望,最好武好古连那个心思都别起。
  因为生在将门的潘巧莲本就是游走在大宋权力核心周围的人物,知道那些可以做成大事的人,都是什么样的?都付出了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只是说说。”武好古笑了笑,“我能做甚啊?”
  他也知道潘巧莲的心思,可是未来的历史进程如此悲惨,不由得武好古不努力奋斗。
  潘巧莲点点头:“那就好……不过你若真的要做大事,那以后就没有朋友,只有同党了!现在关系再好,将来一旦处于不同阵营,可就是死对头了!便是同党,为了利益,还是会斗个你死我活的!”
  她顿了顿,笑道:“不过,想要做大事,你得先考个进士……你考得上吗?”
  “考不上啊!”武好古摇摇头。
  可做大事一定要考进士吗?
  武好古可不这么认为,而且他还知道自己的大事如果不成功,纪忆马屁本事再好,将来也是挡不住女真铁骑的!
  ……
  丰乐楼是在马行街上的,众人从丰乐楼出来,沿着马行街向南,行到潘楼街和马行街相交的十字街口时,便要分手了。
  赵佶和米友仁、马植一起走了,郭京、刘无忌、林万成、林冲四人则折返向北,往北厢的住所而去。
  武好古、武好文、纪忆、苏大郎还有潘巧莲一起,则沿着潘楼街往东走。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晴空万里,也没有什么风,走在街上感到非常温暖。因此潘楼街上也是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小吃摊都摆了出来,飘着香气,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一幕,又让武好古想起了自己在后世生活工作的城市,也想起了二十多年后的天倾之劫。
  所以大事儿还得干,可不能遂了潘巧莲的心思。
  “忆之兄,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现在已经是武好古和纪忆并肩而行了。
  纪忆闻言苦苦一笑,对武好古道:“既然入了官场,便是要努力向上,耍点手段也是不得已。其实还是崇道你比较自在啊,风流才子一个,又有大把的钱可使,可以云游天下,自由自在,便是宰相都不如你快活。”
  “宰相?”武好古一笑,“那么是忆之兄见过章相公了?”
  “几面之缘而已。”纪忆笑道。
  还真会巴结大官!
  武好古心想:历史上他不会是受了章惇的牵连,在宋徽宗即位后就淡出官场,最后湮灭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吧?真要那样,自己可就是帮了他一个大忙了。
  “看来忆之兄今后定能飞黄腾达,在下可得交你这个好朋友。”
  纪忆应景似的大笑:“崇道,你我现在就已经是至交好友了……对了,那位马植是何来头?我看他不大像商人啊。”
  “不像商人?”武好古早就知道纪忆会问起马植了,所以没有感到诧异,“你觉得他是何人物?”
  纪忆眉头微皱,“他像高丽人。”
  “像高丽人?”武好古一愣,马植哪里像高丽棒子了?
  “这几日住在同文馆里面的高丽枢密院知奏事尹瓘的气质就和他挺相似的。”
  纪忆提到的这个高丽大臣的确和马植有差不多的背景,他出身在高丽功臣之家,是坡平尹氏的嫡子,虽然是状元出身的文官,但是高丽的科举主要是拼爹的。
  所以尹瓘受得并不是科举应试教育,而是和马植一样,允文允武,还会带兵打仗——和宋朝文官在后方运筹帷幄的带兵方法可不一样,人家是要临阵指挥,而且兵有时候还是自己练的。
  “这尹瓘是何等气质?”武好古问。
  “不似文官,也不像武将,似乎是兼具两者之长。”
  “允文允武。”武好古一笑,“古之名将,不多是如此吗?”
  纪忆一想,点了点头,皱眉道:“对,就是这样……可他一个商人,又何来这等气质?”
  武好古说:“他不是商人……他现在就住在米府,等过上几日,我把他约出来和你单独见面如何?”
  纪忆显然发现了马植的价值!今日宴席上马植说的那一番话,肯定会引起他的注意。
  “那便多谢了。”纪忆笑着一拱手。“今日就此别过,待来日各楼花魁选出来了,再请你去莲花庵画画吧。”
  “好。”武好古笑道,“一言为定。”
  说完这番话,纪忆又和武好文招呼了一下,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语,便就此别过,快步往任店街上的宅邸走去。
  今天他可是收获颇丰,而接下去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可要忙碌一阵子了。
  ……
  “你拜了武好古为师?元晖,你家可是书画双绝啊!”
  “大王,那武好古在绘画一图上的本事可比我强太多了,不服不行啊。”
  “强太多了?孤王怎不知道?”
  “大王,我家有一些老师亲笔写的绘画书册和样图,明天我给您送去,您看了就知道了。”
  “那他的画比孤王……”
  “这可不好比,绘画一图,写实写意,各有千秋,我师父的本事在写实上面。若无师父的教导,以在下的愚笨之资,穷尽一生,都不可能达到师父的三成。”
  “他真的恁般厉害?”
  “真的,我师父的绘画本身可高强了。”
  天色将近黄昏的时候,武好古的好学生米友仁已经亲自将端王赵佶送回王府了。还跟着赵佶一起进了书房,见到了赵佶画的一大堆“潘巧莲图”。而且他一看就看出了赵佶并没有掌握武好古人体绘画的皮毛,基本上还循着“吴家样”的路子在画。
  虽然通过临摹《潘巧莲写真图》掌握了潘巧莲的脸部和手部的绘画法方,加上“吴家样”的衣带当风,也能画出不错的人像图,但是绝对画不了衣服穿得很少的墨娘子。
  好在武好古已经教了米友仁不少真本事,现在米友仁正好拿出来转授给赵佶,这样赵佶就能继续玩下去,也会知道自己和武好古的差距有多大。同时,米友仁也会得到一部登天之梯……


第一百五十三章 待诏直长
  汴河大街上,潘孝庵潘大官人的宅子里面,武好古和潘巧莲双双而至了。
  早上出门的时候,潘巧莲是和端王赵佶一起走的,回来的时候,赵佶变成了武大郎……
  站在门口望眼欲穿,等着妹子回家的潘大官人,顿时就有挨了一闷棍的感觉。
  这是怎么回事?
  武大郎这臭小子怎么又和自己的好妹妹勾搭在一起了呢?
  端王殿下在哪里?他便是不亲自送潘巧莲回家也该派高俅走一趟啊!怎么变成了武大郎?难道……难道端王殿下知道了武大郎和潘巧莲的情事儿?
  自己的国舅爷就要没有了?
  想到这里,潘孝庵连拔剑砍死武好古的心思都有了。不过心思归心思,大庭广众下砍死妹子的情郎还是不行的。
  况且,皇后大位的角逐也不是恁般容易的,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官家的意思,向太后的意思,宰相的意思……若是向太后和官家心里有了人选,轮不到潘巧莲做皇后,那武好古也是不错的妹夫人选。
  “大郎,十八,可把你们等回来了。”
  潘孝庵四下望了望,没见到什么不该出现的人,便连忙将武好古和潘巧莲请进了自己的宅子,还一路把他们带进了内堂。
  “大宅门里是非多,你们两个……以后还是少见面为好,省得有人嚼舌头根子。”
  在内堂里面坐下后,潘孝庵就一脸诚恳地对武好古和潘巧莲说。
  “知道了。”潘巧莲并不怀疑哥哥,只是笑道,“奴以后会小心的……大武哥哥,你以后也得小心些才好。”
  “那就好,那就好了。”潘孝庵连连点头,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妹妹叫武大郎小心什么?难到是小心自己?
  武好古知道潘巧莲还在吃墨娘子的醋,她的话是叫自己离墨娘子远一些,人家现在是端王赵佶的女人了!
  不过正是因为墨娘子看上去要归端王了,潘巧莲也就没有继续吃醋……况且,武好古只是为墨娘子画了幅画,又没有做别的事情。
  潘巧莲心道:应该没做吧……不过就算有甚底也不要紧,那女人落到端王手里,不会再吐出来了。
  “知道,知道了。”武好古苦笑道,“接下去可得忙上一阵子了……这些日子到画宅订画的人太多了,光是订金就收了超过五万,恐怕得忙上几个月才能画完。另外,还得筹备书画商行的事情……城外的会馆,城内的保真画斋,都得尽快建起来。画斋最好能在花魁大比结束前开张,这样就能将我和端王所画的二十幅画都放进去供人观摩上一阵子了。只要能打响招牌,那下面的生意就容易做了。”
  武好古慢慢说着自己的商业计划,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计划,不过是些摸着石头过河的设想。
  他是个不错的画家,但并不是一个商业上的管理人才。对于如何创建并且打理一家商行或者公司,是没有多少经验的,一切都得摸索着来。
  幸好他挑了一个自己非常熟悉,而且是有高利润的行业入手。这样管理上就算粗放一些,利润还是有保障的。
  若是冒冒失失进入一些低利润的行业,比如开个饭馆,以他的经营水平,多半会亏得血本无归的。
  潘巧莲听着很感兴趣,显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有可能成为皇后娘娘,而是一心一意准备当个逍遥自在的老板娘。
  而潘孝庵根本没心思听这个,他的注意力都在妹妹身上,看到妹子的表情,就有点心焦了。
  他这些日子,其实也在端王府和刘有方那里使了钱。知道端王殿下和自家妹子相处的还算愉快。虽然没有看出什么男女之情,但至少两个人能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
  这就已经可以了……毕竟别的皇后大位竞争者,端王殿下连画像都没见过!
  潘巧莲的领先优势,还是颇大的。
  生意上的事情谈得差不多了,潘孝庵正要在家中设宴,招待武好古时,门外女使突然来报,“有武家人前来,在门外求见。”
  武好古一怔,忙站起身来。
  这几日他可一直在等宫中的宣召,现在家里来人,莫非是宫里的官家、太后想要自己去画图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从门外走进一人,正是武好古的弟弟武好文。他没有和哥哥一起送潘巧莲回家,而是自己先回了第一甜水巷的宅院。
  “大哥,快些回家。”
  “怎么了?家中出了何事?”
  “宫中来人了,是翰林图画院的梁大官,是有敕命于你,让你立刻返回家中。”
  梁大官就是梁师成,原本是勾当翰林书艺局,在刘瑷去西军当走马后,就被任命为图画院的勾当官了。
  这个人,日后可要位列六贼的,而且还号称是苏东坡的私生子,还以中官身份中了进士,可是个大牛!
  武好古正巡视着要结交一下梁师成的时候,潘孝庵已经大笑着给他道喜了。
  “恭喜大郎,看来要不几日,你便不再是布衣了。”
  潘巧莲更是大喜,笑道:“大武哥哥,终于等来了,快些回去吧……若是得了绘画称旨,就叫张二郎(张熙载)来通报则个。”
  “好,好的。”武好古吸了口气,冲着潘大官人一拱手,笑道,“十一哥,那好古便先告辞了。”
  ……
  梁师成说起来也是武诚之、武好古父子的熟人,因为武家画斋的主营其实是书画——不仅有绘画,还有书法作品。而梁师成之前管的是翰林书艺局,是负责宫中书法作品的收集、制作和管理的,也从武家手里进过货,上次的退货风波也有他一份。
  不过那时他是奉命行事,而且也没怎么出头,所以也谈不上和武家结怨。
  当武好古跟着弟弟武好文急匆匆回到第一甜水巷的家宅中的时候,穿着一身绿色官袍,面白无须,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梁师成正在厅堂里面和武诚之一起喝茶说话。
  “大郎,快过来拜见梁大官。”
  看见儿子进来,武诚之连忙招手唤武大郎上前。
  “见过梁大官。”
  武好古上前行了一礼,并不是磕头大礼,仅仅是拱了拱手,弯了下腰——这是宋朝平民见官的标准礼仪,叩头什么的……那是认罪哀求的时候才行的礼。
  “不必多礼,先接敕命吧。”
  梁师成满脸堆笑,显得非常客气,说话的声音也极温和,没有一点“大奸臣”的模样儿。
  说着话,梁师成就站起身,取出了一封黄麻敕书。宋朝的“王言”,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圣旨是分为: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类型的,各自代表不同的概念。
  其中诰和敕,是指官吏接受封赠的寻常文书,一般是黄麻纸上书写的。其中封赐五品以上官吏称之为诰命,五品以下则称为敕命。
  另外,和后世人们想象的不同,在宋朝接受敕命是不需要行跪拜大礼的。跪拜大礼在宋朝是相当隆重的,不是后来的大清朝,官员百姓动不动就矮半截。
  在宋朝,只有“宣麻”才需要跪受制书(不是诰和敕),而“宣麻”的意思宣读写在白麻纸上的制书。根据宋代礼制,自妃后、皇太子、亲王、公主、宰相、枢密、节度使并降制,用白麻纸书!
  所以武好古想跪还没资格呢!
  另外,“宣麻”时的制书都是翰林学士亲自起草的。而敕书则是“海词”,就是现成的训词,写上名字就能用,人人都是一样的。
  而今天梁师成带来给武好古的敕命,就是一份“海词”,内容是敕命武好古为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
  没错,并不是绘画称旨,而是待诏直长,就是之前陈佑文担任的那个差遣。待诏直是略称,正式的称谓就是待诏直长。
  这下武好古稍微有点傻眼了。
  因为待诏直长只是大吏,并不是官,而且要得官也没有绘画称旨那么容易,根据规定,必须十年无过,才能出职为官。
  当然了,并不是说这差遣不好。
  实际上,开封府书画行里面所有的人(除了武好古),都是情愿当待诏直长而不愿做绘画称旨的。
  因为绘画称旨就是个空头名号,没有一点实权。而待诏直长则是翰林图画院内的三号人物,上头就是俩勾当官。而且还是开封府书画行当然的行首,书画行里所有的商家都得巴结待诏直长。要不然不仅宫中的生意没得做,待诏直长还能利用书画行首的地位整治商家,比如开具不利的鉴定文书,比如和买商家的珍藏等等。
  谁要有了这个差遣,一年有纯的一万缗进项(去除给上峰的孝敬后)都不必动笔绘画。
  不过这份差遣也不是轻易可得的,绘画高手是肯定的,一般还得在翰林图画院多年任职熬资历,还得拿出一大笔来孝敬打点,才能补了这个缺。
  武好古一没入过翰林图画院;二没孝敬打点,而且还和刘有方结了梁子,怎么就得了待诏直长这么个肥缺了?
  这事儿……不会又是刘有方在使坏吧?
  这老家伙怎么没完没了啦!


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奈
  “梁大官,这图画院待诏直长怎么会授给在下的?是不是刘大官的意思?”
  看着眼前这封黄麻敕命,武好古也不和梁师成废话了,直截了当便问。
  梁师成笑吟吟看了武好古一眼,现在武好古还没“领旨谢恩”呢,理论上他还可以“不就”,也就是不奉诏。在宋朝,这么干是不会被砍脑壳的。不过官家会非常不高兴……
  “崇道兄,你可知这个待诏直长有多少人想做?又价值几许?”
  一个待诏直长,便是有资格担当的资深待诏,也得花上三四万缗才能入手。武好古现在出过一个大子儿吗?刘有方是憎恨金钱还是太喜欢武好古了,就把这么个肥缺给了他?
  至于往后的小鞋……武好古今天在和谁“玩”啊?
  赵佶!
  端王赵佶!
  眼下的皇位继承热门人选!
  就算他做了待诏直长,这小鞋也不是刘有方能做主让他穿的。所以刘有方根本不可能自找麻烦,把武好古这么一个有后台的刺头找去做待诏直长。
  “那……”武好古更糊涂了,“那如何会给我做?还请大官明言。”
  说着话,他就给老爹武诚之打了个眼色,一张五百缗的“私交子”就塞到梁师成手中了。
  梁师成接过“私交子”,苦苦一笑道:“和你说也无妨,你的待诏直长是官家让给的。”
  官家?
  武好古一愣,大宋当今的官家不就是哲宗皇帝赵煦吗?他好像不认识自己啊,也没听说过赵煦有多热爱绘画艺术,为什么要给自己怎么一个肥缺?
  难道是端王赵佶回去后和哥哥说了自己的本事?
  看到武好古一头雾水的模样,梁师成也只剩下了苦笑。本来待诏直长这个位子他准备三万缗卖出去的,自己至少能得一万五千缗。买主都寻好了,就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官家不知怎么,突然把自己叫去,问了武好古的情况,然后随口就给封了待诏直长……
  一个价值三四万缗的肥缺,在皇帝眼中,什么都不是啊!
  另外,武好古能得官家钦点当待诏直长,后台可是和钢板一样硬啊!以后谁敢问他要贿赂?而且他还恁般年轻,在待诏直长的位置上没准能干上几十年,说不定还会从待诏直长直升上掌画院……
  一想到今后要和武好古长期搭班,梁师成就有一种哭都哭不出来的感觉。不过面子上还得堆满了笑容,“崇道兄,你可是受官家看重之人,今后在翰林图画院里,你我可要互相照应则个。也不必称咱家大官了,就叫咱家的字号吧。”
  “不就”是不可能了,武好古可不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皇帝金口玉言要给你个肥缺,还敢“不就”的话,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如今大宋的官家赵煦可不是个特别好脾气的主儿,他连相濡以沫的皇后娘娘说废就废了,那些旧党人物不合他心意的打发去“亚龙湾”,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个家伙分明就是个心黑手狠的官家……天知道他会怎么整治自己?
  好汉不吃眼前亏,何况武好古也不是什么好汉。
  想清楚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武好古马上换上了一张笑脸,冲着梁师成一拱手道:“守道兄,我真个没想到可以做上待诏直长的位子……因而也未有准备,不过应尽的礼数,我还是知道的,以后一定补上。”
  “礼数”就是送钱!
  如果现在是刘瑷在做翰林图画院的勾当官,武好古是一个铜板都不会给的。但是梁师成……人家可是“六贼”之一!
  这种人为,能不得罪,最好别去得罪他。
  所以钱还是要给一些的,不过也不必给三万那么多,有个一万缗也算尽到礼数了……毕竟这个差遣是官家要给的,又不是向梁师成买的。
  梁师成听武好古这么一说,也是眉开眼笑,倒不是贪图那点钱,而是知晓了武好古的态度。只要能谈钱,大家就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以后总是可以相处的。
  “还有一事。”梁师成笑着又说,“明日午时前后你就到翰林图画院来,等候官家的宣召。至于入职的一应手续,等见过官家后,咱家带你去办。”
  “待诏”之职,顾名思义就是等待召见,虽然不是每天都要当职,但是比当绘画称旨可忙多了。
  “知道了。”武好古道,“明日一定准时到翰林图画院。”
  “好,好,这样就好。”梁师成站起身,“咱家要早些回去复命了,今日便不叨扰了。”
  武好古和武诚之两父子听梁师成这么说,也不好在挽留,便起身一路把梁师成送出了门。
  ……
  月光,如洗。
  武家宅邸的书房中,灯火一直晃动到了深夜。
  武好古和父亲相对而坐,书桌上摆了一壶浊酒和两个小菜,父子二人一边对饮,一边在说着将来的打算。
  刚刚过去的一天,真是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白天的时候和端王赵佶来了个樊楼相会(丰乐楼又名樊楼),然后又在潘家见了潘巧莲,到了傍晚还得到了一个翰林图画院待诏直长的差遣……这当然是喜事儿,画院待诏直长几乎百分之百可以“出职”,又是开封府书画行的当然行首,因而是寻常画师(没有官职的画师)梦寐以求的职位。
  就在几个月前,武好古(被魂穿前)做梦都不敢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坐上待诏直长的宝座。
  可现在,他居然有点嫌弃这个职位“不自由”,“出职”前的等待时间也太久。
  想起来,还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啊!
  不过,武诚之的嘴却是笑得快合不拢了。如今的局面,潘楼街武家可真是要大兴了……他的长子居然做了待诏直长,而且只有二十岁出头!这在翰林图画院历史上,就没有第二人了。
  而他的次子也是太学在望,说不定再过上一年多,就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汉了!
  “好,太好了……”他又饮了一杯酒,笑吟吟对儿子道,“你还不到二十,便是待诏直长了!以后就算安安稳稳熬资历,三十岁前也能拿到官身了。不过你的本事大,不能用常理度之,我看也就是这两三年便可有个官了,到时候画院就是你我二人共掌了。”
  武好古对共掌翰林图画院是不怎么感兴趣的,他倒是想成为画学的掌门人——画学是宋徽宗时期开办的一所国立的专业美术学校,武好古倒是想将这所学校拿到手里好好办一下。
  如果有可能的话,把画学办成一所中世纪标准的大学就好了……
  “爹爹。”武好古眉头微皱,现在他的计划有点被打乱了,“翰林图画院的差事……不容易当吧?”
  武诚之听闻,却是哈哈一笑:“有甚不容易的?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你如今是朝中有人!还怕做不好一个待诏直长?”
  “朝中有人?”武好古一愣,“您是说……端王?”
  他随即又摇了摇头,“不大可能是他……没有恁般快的。”
  如果不算上一回在王诜的西园门口的一面之缘,武好古和赵佶只是刚刚认识,对方怎么可能马上就给自己恁般大的一个好处?
  “那是谁?”武诚之笑吟吟问。
  “不知道啊。”武好古说。
  武诚之笑着一摆手:“无妨……总是有个贵人的,你不知道,别人一样不知道。不知道深浅,谁又敢招惹你?况且上一任待诏直长,如今可在西北军前吃苦呢!”
  这话也对。武好古的待诏直长是官家钦点,万一是官家看重他的本事呢?这后台够硬了吧?
  武诚之又道:“另外,翰林图画院又不是第一天才开张,各种规矩都完备了。你只需一切照规矩办,总是能应付下来的。不过一点你一定要记着,刚才的那位梁大官一定得喂饱了。明日就带上一万五千缗去送他,以后也要经常孝敬……另外再带上二三十张百缗的私交子,见了中贵人便送一张,总不会错的。”
  “要喂那么多?”武好古听了父亲的话又些肉麻。
  武诚之一笑:“不多,不多……你去喂梁大官,别人也会来孝敬你。等办妥了入职事宜,便在潘楼街大摆宴席,把开封府书画行的东家都请来。你给梁大官的那些,马上就能捞回来的。”
  和父亲讨论了一番,武好古心里有些底了,便将话锋转到了和潘巧莲的婚事上面。
  “爹爹,这待诏直长虽然不是官,但也是个不错的差遣,出职不过是时间问题。”武好古顿了顿,看着父亲,“那么儿子和潘十八的婚事……”
  不是官身,似乎是差了那么一些。
  不过待诏直长的差遣可比一个九品芝麻官值钱多了,而且……武好古还有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