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4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京畿路第五将的这般少壮听岳飞那么一嚷嚷,全都扭头过来看他了。
  “岳衙内,你说得消息可真?”
  “如何不真?俺是在殿前司机宜房听到的消息!”
  “那就错不了啦!”
  “终于等着了!”
  “机会啊!”
  “天爷啊,要出头了!”
  “万胜!万胜!万胜……”
  院子里面立马就沸腾起来了,马上就有军官带头欢呼起来了。
  这伙人和武好古养出来的军事公民一样的,都是闻战则喜,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
  岳飞的爸爸岳和现在是京畿路第五将的正将,还有个承宣使的遥郡。这个时候正在衙署内厅里面和刚刚从昭义镇入京的武松在一块儿说话。
  武松是因为北方草原形势紧张被张叔夜招来询问情况的,正在候见,闲来无事就到万胜门大营找自己的老伙计岳和。
  岳和身体不是很好……他这几年有点腐化了,给岳飞找个五个小娘,添了八个弟弟——这回厉害了,真正的岳家军啊!加上岳飞、岳翻两兄弟,就是岳家十虎,一虎控制一个营也能掌握十个营起码9000亲兵!
  另外岳飞还有了六个妹妹,将来还能有六个妹夫,真是好大的抗拒民族融合的大汉族主义集团。九大王赵构和秦桧秦大忠良得努力了……
  哦,必须很努力!
  因为现在不仅有一个岳武穆,而是有几千上万个岳武穆!听到要打仗,都在那里欢呼呢!要是有南宋那样的大好局面还不开心死?要不让他们打,没准就革命来了!
  “这是怎么啦?”武松被闻战则喜的欢呼声吓了一跳,昭义军中可没那么火爆。
  “一群小孩子不知道打仗的厉害呗?”岳和早就听到要调兵北上的风了,“准是听说了要进驻河北沿边的消息了!”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武松愣了又愣,“周国、金国都是很厉害的!”
  “嗨,他们才不管呐!”岳和咳嗽了几声,“一个营官、营副一年不到200缗,在开封府够干嘛?如果不是家里有底子的,好一点的婆娘都娶不上。”
  “万胜,万胜,万胜……”
  欢呼的声音传了进来,一阵高过一阵。
  武松额头上全是冷汗,“不会,不会真打起了吧?”
  “谁知道?”岳和又是一阵咳嗽。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岳飞已经走了进来,行了一礼,将一份军令递给了父亲。
  “大人,殿前司总军机房的大令。”
  “说什么?”岳和问。
  “调咱们北上真定府听命。”岳飞一脸兴奋,“大人,看来咱们要和暴周打仗了吧?”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阿骨打之死(七)
  东辽,大定府,松山馆。
  这里是原来大辽国皇帝的行宫,松山馆以北就是千里松林,乃是一处由北向南铺开,长达千里的原始森林。是辽国皇帝的一处猎场。后世赫赫有名的木兰围场,也在这一带。
  不过松山馆却没有后世满清皇帝的行宫那么富丽,就是一座夯土的城堡,里面有一些陈旧的土木建筑。城堡附近的山坡上还有一座华严寺,看规模颇为庞大,昔日应该是香火鼎盛的皇家寺庙。现在则是萧条清冷,没有什么烟火气息,只有几个老僧守在这里。
  如今的东辽大王耶律敖卢斡倒是这所华严寺的常客,因为他家长住在松山馆中。
  耶律敖卢斡今年已经二十来岁了,不再是母亲萧瑟瑟可以随意掌控的小孩子了。
  对于这个儿子,萧瑟瑟也有点为难。儿子毕竟是亲的……杀掉是下不了手的,可是留在跟前也碍事儿。倒不是碍着萧瑟瑟和武好古的好事儿,而是妨碍她揽权了。
  契丹人、奚人的男女大防不比汉人,萧太后和武好古睡一起不是什么大事儿。考虑到武好古实力,萧太后为武好古生下三个儿女也不算什么。
  只要不妨碍耶律敖卢斡的大权,甚至有利于他掌权,就是把亲娘嫁给武好古也没什么。
  可是萧太后一直把持大权,把儿子架空,又将大辽的祖制改得不剩什么,还露出了要篡夺王位的苗头,这就是问题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哪有什么母子亲情?
  所以耶律敖卢斡这些年的日子可不好过,拼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被亲娘和武好古看出什么,然后就不明不白死了。
  好在还有一个姨夫耶律余睹想尽办法维护,还教了他什么“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的典故。让他主动提出率领中军万户驻守千里松林,替东辽守边,总算是离开了大宁府这个是非地。
  而他的离去,对于萧瑟瑟来说也是有弊有利。弊端在于不容易控制他这个东辽大王,而有利之处则是可以把朝中亲耶律的重臣全都打发走了。
  考虑到东辽的局面,放开手搞母子内讧是不行的。所以萧瑟瑟得和儿子“和平分手”,同时保持一定的合作。
  只要儿子不碍事,她也愿意分出8000户姓耶律的部众给儿子。
  另外,萧瑟瑟的姐夫耶律余睹也得到了8000户,被萧瑟瑟扔到了潢河北岸的堡垒里面当肉盾。
  而萧瑟瑟自己则用萧氏奚人控制了三个万户,也就是左军万户、右军万户和后军万户,一共28000户!
  此外还掌握了居住在大定府的民户数万,等于掌控了东辽大部分的实力。
  因为大定府、坝上草原、科尔沁草原南部都在萧瑟瑟的控制下。所以这几年她是非常得意的,而且也做成了不少事情,树立了威信,离登基称王也就一步之遥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耶律家首领,东辽大王的耶律敖卢斡则表现得非常孝顺,不敢有一点忤逆……甚至对武好古也表现得非常恭顺,逢年过节都派人去问候送礼,还在写给武好古的信中称他为“义父”。
  ……
  这时在松林馆的王宫里面,耶律敖卢斡正在设宴款待自己的妹妹大奥野。
  大奥野的母亲不是萧瑟瑟,而是一个西方进献的美人和耶律延禧良宵一刻后怀上的种。
  在萧瑟瑟的宫廷中完全是个不引入注目的角色,就等着被萧瑟瑟拿去当成政治联姻的工具。
  不过这小丫头却出落得极为出色,胸脯挺挺的,腰肢纤细如柳,眼睛又大又圆,还是棕色的,鼻梁高挺,肌肤赛雪,一看就是个难得的混血美人——估计她妈还是个白人美女,也不知耶律延禧从哪儿得来的?
  “王兄,余里衍向母后劝进了……”
  小丫头一边说话,一边还用棕色的眼睛注视着自己的哥哥。她本是受了后妈萧瑟瑟的委派,来松林馆接耶律复(耶律敖卢斡之子)去大定府城的。
  可是她现在说的话,却有点不大对头……
  “女生外向啊!”耶律敖卢斡低声道。
  “王兄,奴永远都姓耶律!”大奥野挺了挺胸脯。
  “你才是我的亲妹妹啊!”耶律敖卢斡看着这个打小就和自己要好的妹子,温言道,“余里衍劝进的话,是母后和你说的吧?”
  “王兄,你怎么知道?”
  耶律敖卢斡笑道:“母后和余里衍都是精细人啊!”
  “王兄,母后叫我把这消息透给你,问你怎么看?”
  耶律敖卢斡道:“我当然赞成,而且还求做太子。”
  “王兄,母后要做了女王,太子多半就是那个孽种了!”
  “七哥儿做不了的。”耶律敖卢斡摇摇头,“母后要做了女王,就不是立太子,而是立太女了!”
  “太女?”
  “是啊。”耶律敖卢斡笑道,“要不余里衍劝哪门子进?”
  大奥野点点头,“怪不得母后让武义信接管了左军万户!”
  耶律敖卢斡不动声色,“这说明大战在即了!这回可是决战了……我是东辽大王,是母后的长子,必须要请战出征!”
  “王兄……你还帮她?”
  耶律敖卢斡的目光有些悠远,仿佛越过了眼前的大奥野,一直投到了远方的大定府。
  “怎么能不帮?接下去的这一次临潢府一战关系国家兴亡。若是败了,大辽就没有了。我们兄妹母子都得去天津依附武好古!到时候还争什么?都是一介平民了,就该母慈子孝,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再也不斗了……”
  ……
  “元首,这是驻东辽军事机宜团的军报!”
  都军机陈剑上将向武好古行了军礼,然后将装订成本的军报摆在了书案上面。
  武好古翻开了军报的封皮,原来是一份作战方案。方案中先是说明了“第三次临潢府之战”的目标——攻占临潢府,并且击溃金国的救援部队。然后则提出了需要动用的参战兵力和大致的行动方略!
  包括直接用于临潢府战场的兵力和用来掩护坝上草原和辽河河曲、通州一带(科尔沁草原东部)的兵力。
  其中直接用于临潢府战场的兵力是五个东辽骑兵师,也就是东辽的前后中左右五军。
  其中左右两军将各出兵20000人,剩下的三军各自出动15000人——这个数字都是包括正兵和辅兵的总兵力,一共就是85000人。动用的马匹、骆驼总数比兵力还多一倍!
  左右两军的40000人是“第三次临潢府之战”的主力,将由萧瑟瑟和李孝忠统领,渡潢河北上直逼临潢府城。
  前军万户的兵马则将进驻潢河北岸的各处紧要堡垒,加强防御,守护左右两军的后路。中军万户的15000大军则将由耶律敖卢斡亲率,在千里松林以东展开,遮护大军的侧翼。
  后军万户的15000人则会由萧瑟瑟的兄弟萧炎率领,在千里松林以西的草原上布署。
  与此同时,周国共和军也将进行相应的布署,以配合东辽的军事行动。
  共和军的第一骑兵师,第一步兵师和第二步兵师将会组成临潢军团,由王彦上将指挥,以齐装满员的状态进入潢河北岸的临潢大棱堡。
  一旦金军主力突破千里松林进入科尔沁草原,萧瑟瑟的主力就会以驼城战术迎战,而共和军也将放弃表面中立,以临潢军团的三个师增援参战!
  共和军的第二骑兵师、假子骑兵营汇合东辽的后军,将会在千里松林以西的坝上草原集结待命。
  在金军主力被东辽——周国联军击退后,就将在千里松林以西展开追击战。
  依附共和军的郭药师部也将全面动员,进驻前沿堡垒,随时准备迎击可能南下的金兵。
  另外还会有三个步兵师在郭药师领地的后方展开,组成第二道防线,以确保辽河流域的绝对安全。
  最后,都军机司的方略中还提出建议,由武好古亲率一个步兵师进驻东辽的首都大定府,接过三军主帅的权力。
  “一个周国的步兵师进驻东辽的都城?”武好古合上了手中的文本,抬头看着陈剑,“这样真的合适?”
  “末将以为是合适的!”陈剑道,“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要进驻大定府将更加困难。而且末将听到风声,说萧太后准备在收复临潢府后接受部将臣子拥戴,登基称王。这是元首的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武好古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剑。
  陈剑道:“什么机会全凭元首独断,末将不方便言之。”
  “说吧!”武好古道。
  “都军机司认为。”陈剑道,“可以利用东辽的母子之争将之拆分。册封萧太后为奚女王,册封耶律敖卢斡为辽王,这样就能把东辽分而治之了。元首,东辽一旦击败女真,收复了临潢府,可就有点做大了!虽然萧太后对您无比恭顺,可是东辽变成了大辽总归是个麻烦,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想来萧太后也不敢有所异议的。”
  武好古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阿骨打之死(八)
  金国,大同府。
  完颜阿骨打已经抵达了大同府。
  这段时间因为筹备和东辽、周国的大决战,阿骨打的精力消耗的厉害,率领着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约十四万大军(分别来自34个猛安,包括副兵阿里喜)抵达大同府时,他整个人都看着有点干瘦了,脸色更是灰败的有点吓人。不过精神还算不错,目光也依旧锐利。
  跟着他的女真将帅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一战不仅是大金国生死存亡的一战,而且还是阿骨打的最后一战。
  阿骨打的身体就快垮了!
  他现在是燃烧自己仅存的生命力,支撑着打完这最后一战!
  “都勃极烈,宋国正在大举增兵河北!”
  大同府的王宫里面,刚刚从宋朝返回的完颜宗磐正在向阿骨打报告宋国备战的情况。
  “宋军的士气如何?”阿骨打问,“能战斗吗?”
  “回禀都勃极烈,据臣观察,开封宋军新军的官人普遍人心思战,但是文臣和百姓大多畏战。另外还有传言说宋主有南迁襄阳以避战的心思!”
  “南迁襄阳?还没打就想跑了?也忒没胆了吧?”
  坐在一旁的完颜吴乞买一边摇头一边插话。
  “大人。”宗磐对父亲道,“开封府的确不是用武之地……南迁襄阳反而有利于持久用兵。”
  “那也是在为兵败做打算。”吴乞买摇摇头,“都勃极烈,宋人有畏惧之心,到时就怕放不开手脚……”
  “他们能不能放开手脚关键在咱们!”完颜阿骨打道,“只要咱们能打败萧瑟瑟那个婆娘,就什么都好说了!”
  “可是周国多半要干涉的!”吴乞买道,“大同府这边的周国公使馆最近都在疏散商人了,看来是要和咱撕破脸了。”
  “撕破脸是早晚的!”阿骨打哼了一声,“有咱们大金国在,武好古就不能放开手脚去争天下!如果咱大金国败了,萧瑟瑟那个臭婆娘又听武好古的,草原至少有20年不会拖周国的后腿……就冲着这一层,宋军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咱们被打败吧?”
  吴乞买摇摇头,“靠人终不如靠己。都勃极烈,咱们这一仗,还是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世上哪有必胜之战?”阿骨打冷冷道,“有个八成胜算就不错了。咱们这一次八成胜算虽然没有,但只要宗翰和银术可的东路军能起到作用,六七成的胜算还是有的!”
  在以往的多次金国和东辽的战斗中,从上京道出动的金国东路军都是打酱油的存在。真正在苦战的就是斜也的中路军四个猛安和西路开来的援兵。
  而东路的十个猛安(其中两个猛安摆在东北平原以东的辽阔山区,基本不参加作战),在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现在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每个谋克都能出动4000正兵了,光是这十个猛安就能拉出去40000正兵,实力非常强大。
  而且由于在过去历次作战中东路军的酱油作风,对手一定会忽视他们的力量。这样强大的东路军就可以作为一支奇兵,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了。
  为了加强东路军的实力,阿骨打还把麾下的第一虎将银术可派去了东路,而且还带去了一支炮兵。
  根据阿骨打的计划,东路军将会在战役开始的初期保持安静,以麻痹敌人。西路军则会大张旗鼓突破千里松林,吸引东辽——周国联军的主力前去决战。
  而当东辽——周国联军的主力被吸引到千里松林以东战场上时。东路军则会突然出击,强渡潢河,突击到东辽首都大定府附近。迫使东辽——周国联军主力回援。
  而阿骨打率领的西路军和斜也率领的中路军,则会趁机展开追逐战。在追击过程中不断打击对手的后卫兵力,削弱他们的实力,最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和东路军联手展开歼灭战。
  即便没有最后的歼灭战,金军也能在这场战役中重创东辽——周国联军。
  虽然不至于打垮周国,但是东辽一定会元气大伤,金国也就有了喘息的时间。
  另外,如果能用科尔沁草原上的胜利鼓舞宋国,把他们也拖入战争,那就再理想也不过了……
  “出兵吧!”想到这里,阿骨打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现在是夏季了,等大军抵达千里松林正好是初秋,有足足一季可以战。吴乞买,你是谙班勃极烈,就不必随我一起出征了。留在大同府坐镇……如果有什么万一,大金国的将来就靠你来维持了。”
  “都勃极烈,如果。”吴乞买问,“如果不胜,当如之奈何?”
  阿骨打伸出两根手指,“一是西迁;二是南附。究竟如何,到时候再看情况吧。”
  西迁就是跑路去西域——这事儿可不容易!因为西去的道路在耶律大石和章理的控制之中。
  这两位现在可得意了!
  耶律大石联手西夏(天竺)打得塞尔柱兵败如山倒,把整个波斯都占据了!
  而章理则成功入主吐蕃,将吐蕃诸部都纳入了凉国的版图。不过他并没有在整个吐蕃地区推行天理教,而是采取了和吐蕃的佛教寺庙合作和分而治之的办法。在适合游牧的吐蕃北部地区设置了多个万户,以汪古部、鞑靼部、回鹘部为主,推行天理教统治。
  对吐蕃南部高原上的诸部、诸寺采取了羁縻统治。只是在逻些城驻军,作为向天竺进军的跳板。
  与此同时,西凉、西夏和西辽三国同盟依旧牢固。章理的一个女儿被许给了耶律大石的继承人,将会成为未来的西辽国后!而耶律大石的女儿则远嫁西夏,成为了西夏的太子妃。而赵乾顺的一个女儿则嫁到了凉州,成为了章理的儿媳。
  有这三家同盟存在,金国的西迁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从北方无边无际的大森林通过……
  至于南附,则是完全入宋,放弃民族独立,以宋国的藩镇存在——也就是说,金兀术搞不好要和岳飞一起成为大宋封建主义的保卫者了!
  这可真是天日那个昭昭啊!
  ……
  岳飞岳鹏举正在往天津市而去的船上,当然不是意识到封建专制的腐朽落后,想去投靠进步的共和主义。而是作为茂德帝姬送亲团的一员,护送很可能是开封第一美人儿的帝姬去天津市嫁给武好古的嫡子武义久。
  这位帝姬有个很俗气的名字,叫“福金”,有福而多金。这回倒是人如其名了,生在帝王家是有福,嫁给将会继承武家大部分财产的武义久自是多金。
  不过作为她的送亲团护卫的岳飞,这个时候正在心中酝酿一个破坏帝姬终身幸福的阴谋!
  实际上,他就是为了勘察突袭天津市的路线,才走了门路,从河北东路经略安抚使种师道那里得到了护卫的临时差遣。
  如果不是为了勘察地形,这个“护卫”就是个跑趟腿,充一下门面,再攒几个小钱罢了。
  送亲使武好德和迎亲使苏符(苏东坡的孙子)都手松,打赏给得足足的,茂德帝姬又让随行的女官放了份赏。以岳飞的小使臣官身,也得了二百缗京东银行的纸卷,够得上他一年的俸禄了。
  除了赚小钱,还能开一开眼界。茂德帝姬出嫁选在夏季,正好是界河水道上最繁忙的时候儿。那可真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片繁荣昌盛!
  而给岳飞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停泊在界河河道上的几艘“北洋”级风帆战列舰。
  这是岳飞见过的最大的船只,至少有10000料!桅杆有七八层的浮屠那么高!船舷一侧有两层炮窗,岳飞数了数,总共有27个窗口,两舷加一起应该可以布置54门大炮!
  果然是船坚炮利啊!
  怪不得东南沿海的那群商人都不愿意和周国开战……不过炮舰再利害,也上不了岸啊!
  即便在界河上,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用的。岳飞知道,每年冬季最寒冷的时候界河会结冰,周国的海军舰队会驶往旅顺港或日本国的博多港避冰。
  到了那时,界河就一条冰封的平坦大道!
  同时也是大周共和国的死穴!
  因为从界河和黄河交汇处,属于宋国一侧土地上的永安堡到天津市的距离只有区区50里,沿途只有两座位于宋周边界(周国一侧)上界河两岸的棱堡可以防御。
  但是海河、黄河交汇处的河道很宽,两座棱堡也不是紧挨着河道。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至两里以上,如果有敌人从河道中间通过,布署在棱堡上的火炮是无法用霰弹拦截的。
  也就是说,只有部队通过的速度够快,两座棱堡根本无从防御。而通过了这两座棱堡构成的单薄防线后,长达五十里的河道两侧,虽然码头、工厂、仓库、市镇不断,但并没有什么坚固的堡垒。只有天津市的南北两城修建有城墙和守护的炮垒,但是天津的城墙并不是完整的,缺少了沿河一段——因为那里要修建码头。而天津城墙边上是四座炮垒又不是棱堡,而是普通的圆堡。
  也就是说,从冰封的界河河道上发起突袭,直捣大周共和国的心脏天津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阿骨打之死(九)
  “岳飞?”
  武好古有些遗憾地看着眼前这位长得微胖的宋国的青年武官。他可是一直想把岳飞引导到进步的共和主义道路上来的,可没想到当林冲手下的特务发现这个名叫岳飞的相州儿郎时,人家已经是岳衙内了……
  岳衙内要怎么拉拢?人家的老子岳和虽然屡战屡北,但仍然深受皇恩。岳飞则是打小就荫补了官身,后来又进入开封的武学学宫,被培养成了对大宋王朝忠心耿耿的青年军官。
  而且由于这几年东南工商业对大宋内地的冲击和复古党人的大肆宣传,宋国的新军军官中出现了一股仇富反商的思潮。认为大宋这些年的不景气,全都是因为东南沿海工商业发展失控造成的。
  而大宋东南沿海工商业的“失控式”发展又和周国工商业脱不了干系——虽然两方面是竞争对手,但有时候竞争对手也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互相抄袭,可以互相追赶,而且还可以用来甩锅……有什么坏事,都是引进国际(周国)先进经验来着!
  由于大宋的新军军官大多来自西军、昭义军和开封老禁军的将门或低级军官家庭,基本上都是维新运动的受害者。所以岳飞这一代的宋朝陆军的军官多半反周!岳飞也不例外,是个十足的反周派。
  所以想要拉拢岳飞,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天在自家宅邸中见到了不可能拉拢的岳飞,武好古当然是非常遗憾的。
  “果然是英雄了得啊!”赞扬了一声,武好古就吩咐家中的管事给岳飞等送亲护卫放了赏,便让他们去享用酒肉了。
  “三哥儿。”打发了岳飞等人,武好古接着又对自己的三弟,今年已经二十来岁的武好德说,“你在宋国那边的仕途还理想吗?要不要转到大周国来?虽然你也是进士了,但终究是我的弟弟啊,搞不好就和二哥儿一样,一个东海相当不到头了。”
  武好德是宣和三年进士,第一甲第五名!名次比武好文还要高!
  而且他在参加科举前就当上了正八品的给事郎,已经是京官中最大的了。高中后直接转了一官,是从七品的宣奉郎,位列朝臣了。
  这份官运真也没谁了……
  不过武好古还是担心自己的这个兄弟将来会遇到官场蹉跎,就和武好文一样。和武好文同一科的纪忆都宣麻多少年了,武好文还在当东海相。搞不好到死都是个东海相了!
  “大哥儿。”武好德笑道,“官家和我情同父子,怎是二哥儿可比的?”
  情同父子……还别说,武好德长得和赵佶年轻时很像啊!
  武好古瞅了瞅自己的三弟,“那好吧,若不如意,可来相投。”
  他顿了顿,又道:“阿骨打五月初离开大同府东进,估计六月底可以抵达千里松林……到时候少不了一场刀兵!义久是要从军出征的。在这之前,最好能把婚事办了。能安排吗?”
  “三郎要从军?”武好德一愣,“大哥儿,他可是文人啊。”
  “周国这里讲究文武双全,久儿虽然没入骑士学院,但是骑马射箭耍马矟也都精通,怎不能从军?”武好古笑着,“而且现在不从军,将来怎么从政?他总不能一辈子当商人吧?”
  “说的也是,那我就去和帝姬说说,提前把婚事办了……军国大事要紧,她也没什么好说的。”武好德这几年经常往来宋周之间,对周国“奇怪”的政治路线非常熟悉,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武好古呵呵笑了起来,“那可就太好了!三哥儿,这事儿可劳烦你了。”
  “好说好说。”武好德笑着,“都是一家人,有甚好客气的?”
  “对,都是一家人。”武好古笑着,“三哥儿,你也莫客气。”
  说着他一挥手,罗汉婢就把一份礼单交给了武好德。
  武好德却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收下。
  ……
  “儿臣拜见母后。”
  耶律敖卢斡和他的妹妹大奥野,都披挂整齐,从马背上下来,然后一起向出城迎接的萧太后行礼。
  兄妹二人是带着15000兵马来大定府的。不过大部分兵马都留在了大定府北面恩州的临都馆城,兄妹二人只带了不到500骑到大定府来。而且这500骑都没有带长柄兵刃,也没一人双马。
  这样“不设防”的姿态让萧瑟瑟感到非常放心……同时也下定了在战后废黜儿子王位的决心。
  这个儿子太像他的父皇了!不仅能力不足,而且反应迟钝,又特别迷信佛教,活活一个耶律延禧第二。东辽的这份基业即便交给他,多半也要失去的,还是退位去天津享福吧。
  “好孩子!”想到这里,萧瑟瑟冲着两个孩子用力点点头,“和为娘一起入城,先吃顿好的,再休息一日,后天就出兵北上!”
  “那么快?”耶律敖卢斡一愣,“不等义父了?”
  萧瑟瑟道:“刚刚接到消息,阿骨打那厮出兵了……十几万大兵,差不多是倾巢而动。我大辽怎可示弱?也当针锋相对。所以为娘准备提前出兵!”
  这个萧瑟瑟虽然是个女流,但是胆子可是贼大。阿骨打率领十几万大军亲出也吓不倒她!
  耶律敖卢斡又行了一礼:“儿臣愿为先锋!”
  大奥野也道:“女儿虽是女流,但也能厮杀!”
  萧瑟瑟笑着:“好好,我东辽的儿女果然英勇!不过先锋已经许给了萧乙薛,你还是继续指挥中军万户走左路吧。”
  萧乙薛是萧瑟瑟麾下的宿将,早在耶律延禧南侵大宋的时代就带兵打仗,后来成了萧瑟瑟的心腹。在耶律淳丢掉上京后,出任上京留守、东北路统军使,率部在潢河两岸坚持。如今则官拜殿前都点检,右军副万户。
  耶律敖卢斡又道:“可以让乙薛去接管中军万户,儿臣愿意为母后前驱。”
  萧瑟瑟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道:“也好,不过你是大王,不可为前驱,就跟着为娘吧。至于先锋官可以让武信之去担当,他是余里衍的夫婿,又代理左军万户,一定可以胜任。”
  耶律敖卢斡大喜道:“儿臣愿意跟随母后!”
  大奥野也道:“女儿也愿意跟随母后左右。”
  萧瑟瑟看着这个便宜女儿,笑道:“大奥野,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女儿了,也别姓耶律,跟我姓萧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