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心而论,耶律延禧利用辽海海面大面积冰封的机会进行迂回的布署是个高招!而且选得日子也好,是政和二年的除夕夜。虽然马政已经有所预料,但也仅仅是在冰面上布署了几百个骑兵进行警戒。
  如果萧奉先真的是名将,譬如换成耶律大石、萧干、萧合达他们,也许就亲率顺国女真的600骑加上7000具装甲骑先行,用最快的速度绕过旅顺关长城,打马政一个措手不及了。
  虽然不一定能赢,但是马政所部的损失一定小不了!
  可是萧奉先偏偏没有这样的胆略,行事只是中规中矩,五万六七千人浩浩荡荡南下。声势不小,却也给了对手应变的时间。
  而当萧奉先的大军绕过旅顺关长城之后,遭遇到集结起来的共和军骑兵的骚扰和阻拦时,他也没有毅然决然的将部队马上投入战斗,打一场混战。而是四平八稳的开始布阵,似乎准备和共和军来一场堂堂之阵。
  五万六七千大军在冰面上布阵,可不是件三下五除二就能完成的事儿。武天怕自己的骑兵踩碎了冰面,萧奉先一样有这个担心。旅顺府的天气也不是冷到了可以让冰面变成钢铁的地步。
  所以萧奉先只得小心翼翼地拉出了一个正面宽达二十里的长蛇阵。布阵二十里本来就挺费时间的,而且还是如履厚冰——虽然厚,但是踩在上面的人有好几万,还有八千多匹马,不小心点能行吗?
  因此直到吴扆率领的共和军第八将开到大牛山以东,黄家沟以北的海滩上时,萧奉先的大军还在乱纷纷的布署。
  看着冰面上多到数不清的辽兵,吴扆也有点傻眼。他只带着五千多战兵上阵,对手却展开了一个至少二十里的大阵,这叫他老吴怎么防啊?五千多人要展开二十里,平均一里地才二百多人,摆一列横阵都不够啊!
  而那些辽人为什么不趁着自己的军队没到就发起进攻?武天的骑兵虽然人数较多,正兵辅兵加一块上了万,但也没有布防,只是组成了三个攻击集群。
  另外,辽海沿岸也没有什么防御设施。只有用来掩护旅顺关长城侧翼的渤海堡,用来瞭望海面的大牛山堡,大牛山东侧的黄家沟山寨,以及大牛山西南的九头山堡等为数不多的堡垒城寨。而在黄家沟山寨到渤海堡之间,沿海二十多里全都是农田。只有在半岛另一侧的东海(黄海)沿岸,才有旅顺商市的围墙。在旅顺关长城内侧,还有一连串的兵营。
  也就是说,萧奉先如果可以果断一点,趁着共和军没有抵达战场,就将行进中的部队直接投入战斗,现在至少可以在农田上布阵,说不定还能抢下几个农庄。
  可是萧奉先却在布阵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存天理,杀胡虏,分田地,当公民……”
  “共和国,万胜!共和国,万胜!”
  就在吴扆琢磨着要怎么布置防御的时候,他手下的几千共和主义战士忽然炸了锅,欢呼沸腾起来了。
  大约是带队的中下级军官们觉得敌人很多,自己的部下可能会害怕,所以带头喊起口号。这一喊不要紧,顿时就把共和军步兵的士气激发到了顶点,几千人一阵阵的欢呼,呐喊声席卷过海面,甚至压住了海涛滚动的轰鸣。
  附近的骑士也受到了感染,和步兵们一起欢呼。
  吴扆麾下的三个部将,看到部下士气爆棚,也纷纷派出传骑请战。
  吴扆看到士气高昂,也觉得可以给对手来个下马威。于是就派出了第八部和第一百零八部出阵,自己则率领正将队,工兵营,骑兵营和第二百零八部在黄家沟设阵,等待后续主力抵达。
  ……
  “存天理,杀胡虏,分田地,当公民……”
  梦想着用军功加分考进云台学宫的杜国良,这个时候和他的“同伙”兄弟们组成了一道横阵,喊着口号,伴着一阵阵的鼓声前进。他穿着全装瘊子甲,扛着天津弩,腰带上还挂着长剑,左手护臂上还扎着一面小圆盾。可真是全副武装了!
  在杜国良所在的弩兵队横阵之后,不到十布开外,就是朱大和尚、朱二和尚所在的长枪队了。两个和尚在一个伙里,伙相当于排,在列成队横阵时,通常会组成一列横队。两个和尚所在的伙,现在处于队横阵的第一排!这可是个最危险,也最容易建功的位置了。
  跟在长枪队后方的,则是刀盾手。他们大多是身长力大,武艺出众的壮士。一旦长枪兵突破成功,就是他们上场收割生命的时候了。
  另外,现在隶属于两个炮兵部(团)的大炮还没拉上来。所以现在只能依靠杜国良他们手中的弩箭,射得辽兵阵脚纷乱了。
  正满头大汗忙着布阵的萧奉先也发现了幽州军的攻势!
  三千多步兵,居然向五万多人的步骑混合军团主动发起进攻!这些幽州军的脑子真的不正常啊!
  “枢密。”和萧奉先一起将兵的御营独特萧兀纳主动出来请战,“给老夫3000铁骑,老夫去冲杀一阵吧!”
  萧奉先远远看着自己的右翼前方,摇了摇头,“不可,大牛山上有幽州军的铁骑,他们要是居高临下冲起来,对咱们不利。”
  幽州铁骑的战斗力,实在有点可怕啊!
  “而且咱们的骑兵要留着冲他们的大炮。”萧奉先道,“还是用步兵迎战吧。他们的大炮没有来,咱们大辽的勇士还怕他们的步兵?特纳(萧兀纳的字号),你去指挥右翼的步兵吧。”
  “喏!”
  萧老头领了命令,带着亲卫就策马飞奔着往右翼而去。与此同时,辽军右翼的飞虎军,也没等萧老头抵达,就先分出了4000人(其中一半是无甲的守铺辅兵)迎了上去。
  现在摆在辽海冰面上的辽军都是下马骑兵,也就不分什么长枪、刀盾、弓箭了。契丹骑兵都是身备三仗的,马枪、弓箭、刀盾都是备着的。
  不过那么多家伙也不可能同时带着上战场,毕竟下了马,变成步兵了,东西太多不好拿。
  所以这4000人,一半带着弓箭和刀盾,一半只带了马枪,用来防幽州军的铁骑。
  还是契丹人的下马骑兵先射出了羽箭,他们使用的是顽羊角弓,射程比普通的马弓要远,在七八十步的距离上都能穿透比较单薄的皮甲和纸甲。但是对于天津生产的瘊子甲,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也就是叮叮当当的听个响!
  “不要怕,低下头,继续前行!”
  “怕个鸟,有天理保佑!”
  “咱们的瘊子甲刀箭不入……”
  辽人的箭雨落下来的时候,第八将的基层军官们就开始给部下们打气鼓劲儿。同时也紧盯着各自的部下!这些军官,包括队正和押队,都换上了天津钢打造的陌刀,这是用来对付骑兵和督战的兵器!陌刀看着挺吓人,刺杀、挥砍起来都很厉害。
  这个时候,谁要敢临阵脱逃,不用说,就是一刀斩杀!
  不过现在共和军的官兵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都想着杀胡虏,当公民,谁会想到逃跑?
  看到对面的“铁人”只是蒙着头前进,箭簇打在他们身上一点用也没有,辽人的下马骑兵也有点急了,可是除了一波波抛射箭雨,也没有别的法子。
  就在双方的距离拉近到不足三十步,共和军的弩手即将开始可怕的“千弩齐射”时,辽人后阵,号角声音连连响起。放箭的士兵们突然停止射击,转身向弓箭递给了后面士兵,又从他们手中接过了长枪!
  弓箭手转瞬之间,竟然变成了长枪兵!
  这种阵前换装的战术,本来是隋唐精锐府兵常用的招术,现在居然被辽人用来对付共和军了。
  长枪兵的突击,就要撞上弩兵的齐射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共和国的崛起(二十)
  杜国良做梦都没有想到持着弓箭的敌人,摇身一变成了长枪兵,还嗷嗷叫着朝自己冲过来了!
  这可怎么办啊?
  他的上司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去胡思乱想,刺耳的哨音和军官的叫喊声随即响起。杜国良和他的战友们早就被训练出了条件反射,下意识的就将早就上了箭簇的弩机举起,用弩托顶着肩膀,将弩机头部的准星对准了正扑向自己的敌人。第二排的弩手也将弩机架上了第一排战士的肩膀。而第三排、第四排,则持弩待机。
  现在共和军弩兵的战术又有了一些变化,从最早的三排叠射,变成了现在的两排叠射。一个弩兵队配备了四个伙(每伙30人),可以列出四排的横队。这样就能分两拨轮射。第一、第二排射完,弯腰上弦的时候,第三、第四排进行叠射。然后再轮到第一、第二排射击。
  这样就能用摆成四排的弩手打出持续不断的火力!
  又是两声短暂而急促的哨音响起,这是发射弩箭的命令。杜国良早就将弩机对准了二三十步外的一团人影,现在听到命令,毫不犹豫按下了扳机。“嘣”的一声响动,三棱利箭离弦而去,以极快的速度飞向目标。没有等杜国良看清箭镞是否射中了那团人影。张二蛋就扯着嗓子嚎了起来:“全伙都有,向右转……撤退!”
  尽然要撤退了!
  不过也对,对方的长枪兵都快扑上来了,根本来不及再上弦射击了。
  杜国良连忙背上弩机,向右转身,然后跟着前面的战士,撒开脚丫子就跑。就在他们跑路的当口,第三排、第四排的弩兵也举起了手中的弩机,很快也射出了杀伤力巨大的三棱箭簇。
  同时发箭的是隶属于两个部(团)的六个弩兵队,一共720名弩兵分两拨开火。至少射翻了300名契丹士兵。
  考虑到三棱箭簇的杀伤力,这720支弩箭,至少造成了200…300名契丹兵伤亡。而且所有的伤者,如果不及时医治,都会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伤亡率,对于游牧帝国的军队而言,通常是难以承受的。
  可是现在正是凌晨,又是冬天,天色还比较暗,正在蒙着头冲锋队辽兵也看不大清周遭战场的状况。不知道自己这边倒下多少同袍,只是看见对手在跑路,于是士气大振,拼命突击。
  张二蛋和杜国良还算运气,跑得比较快,没有被辽人撞上。可是第三、第四排的弩手就倒霉了。根本来不及撤出,只好拔出佩剑硬扛了。
  就在辽海的冰面上,共和军的弩手和辽军的长枪兵正正撞了一个对面。这是枪兵和剑兵的对撞!宝剑再利,也比不了长枪,双方对撞的瞬间,共和主义战士就倒下了一片!
  好在辽人的长枪兵队伍松散,之前又被射翻了不少,所以冲击的威力也有限,还不足以将三百多名弩手组成的战阵一下打崩。
  不过突然遭到重击的共和军弩兵们也有点懵逼,他们一直都以为共和军(幽州军)战无不胜,辽兵根本不是对手。没想到刚一上战场就是一闷棍敲下来!不少吃年夜饭的时候还有说有笑的同袍,现在已经被辽人的长枪扎了个透心凉。
  有些死了,有些还在惨叫!
  冰原之上,血腥的气味还是弥漫。
  二百多名还没有倒下的共和军战士陷入了绝境。他们的战线被一千多辽军长枪手冲破,陷入了苦斗。
  杜国良并没有跑远,这时也听见了惨叫和怒骂,发现了自己的战友正在被群殴。他的脑袋嗡的一下,就是气血上涌,怒火也燃起来了,拔出了长剑,大声怒吼:“共和诸君,岂容胡虏杀我同袍!”
  被他们那么一喊,其他退下来的弩兵也都拔出长剑了。这些弩兵大多是幽州的“小学生”,是剑不离身的儒。参拜的怒目持剑孔子像!平日里面,击剑也是必修课。
  张二蛋的剑术不好,但是他看见手下这群新兵蛋子都拔出宝剑了,也不能太怂了。要不然以后怎么指挥?所以咬咬牙,也拔出宝剑,大喊道:“存天理,灭胡虏,冲啊!”
  冲吧!
  不仅是张二蛋带着人冲上去了,另外十一个伙三百几人,也都拔剑冲锋,还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
  三百六十多名手持利剑的战士,从已经占了上风,正压着二百多共和军弩兵打得一千多辽国长枪兵的左翼冲了上去。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在跑动中集结成群,然后猛撞上去。也打了辽人一个措手不及!
  双方碰撞在一起,利剑戳入人体的嚓嚓嚓嚓的声音不断响起。间或还有一声声惨叫和怒骂。鲜血在战场四处飙射弥漫,流淌到了冰面上,马上就冻成了一层红色的血冰。
  杜国良用盾牌架住一根拍打下来的长枪,然后将长剑用力刺向一名长相粗旷的契丹战士。杜国良可是练过真正的传统武术的!长剑在手,不管是刺,是挥,是挡,都非常有劲儿。契丹人的皮甲,他可以一剑刺穿!
  传统武术,不是花拳绣腿,是战阵之术,所以少不了力量训练。拿剑捅人,当然要一剑捅个血窟窿了。
  宝剑刺入了那名契丹人的体内,卡在了肋骨上面。那人吃痛惨叫,丢了长枪,疯了似的双手抓住宝剑,胖大的身子就向杜国良扑过去。
  杜国良第一次行凶杀人,看到被他杀的人居然发狂了,自己也慌了神。但是剑术老师传授的诀窍还没有忘记——在杀人的时候,一定要死死抓住宝剑!
  什么都能掉,宝剑千万不能掉了!
  所以杜国良死死握住宝剑,那个契丹人也发了凶性,嚎叫着就压上来,眼看就要把杜国良推倒了。
  这个时候,传统武术的另一项绝技也发挥作用了。杜国良身边的一位战士挥动长剑在那个契丹人脖子上戳了一下——这也是大相国寺小学剑术老师传授的秘诀!
  打架的时候,同伴之间要互相支援!绝对不能傻看着同伴被人砍……
  脖子上挨了一剑,那契丹汉子终于扛不住了,血柱喷了出来,洒在了杜国良的头脸上,整个人也没了力气,瘫软下来,握住宝剑的双手也松开了。这下杜国良终于可以拔出宝剑,再去杀人了。
  就在共和军的弩兵和辽军的长枪兵打成一团的时候,共和军的刀盾手也越过他们前面的长枪兵,投入了战团。现在双方的战士已经扭打在了一起,不可能投入长枪兵去冲击了。
  而且共和军长枪兵使用的长枪和辽人下马骑兵用得马枪不是一个尺寸的东西,前者有一丈八尺长,根本不是近战肉搏的家伙。
  所以摆在长枪兵后面的刀盾手就被派上去助战了!他们可是专业的肉搏兵,可不是弩兵能比的。这700多人一加入,战场上的形势就开始变得对共和军有利。
  而在契丹人一边,跟在这2000由弓手变枪手的契丹正兵后面的,2000名守铺辅兵看到前方的情况不对,也舞者刀盾杀了上来。
  这回冰面上的战斗变成了四千契丹人打一千多共和军。形势又一次变得对共和军不利了!
  “骑兵营准备!”黄家沟山坡上,吴扆发现情况不妙,立即大声下令,“牵本官的飞龙驹!”
  这位共和军的正将,居然是个喜欢身先士卒的将军!准备亲自领着骑兵去给前线的战士解围了。
  不过现在初战不利,那些辽人骑兵下马后的战斗力也比想象中要强,吴扆也没有办法投入长枪兵冲击,也只有用骑士去对付辽兵了。
  他的第八将是个步兵将,但还是有一个骑兵营,有五百名半甲骑士,另外吴扆的正将队中也有十几名可以上阵的骑士。都被吴扆搜罗起来,和骑兵营一起冲下了黄家沟。
  五百多名骑士,摆出一个松散的阵型,就往前线的战团冲过去了。
  就是用松散的队形冲击!那种墙式冲击的队形,也不是谁都能摆出来的。配属在步兵将中的斥候骑兵可没这能耐。而且前线两军纠缠在一起,也不适合用墙式冲击去碾压啊。
  所以吴扆干脆散开队形,只进行一场威力有限的冲击。也没有用马矟马枪,而是准备好了马刀和弓箭。
  冲击之后,还要准备射箭和肉搏!
  五百多名骑兵,就这样一阵狂风似的从海边的山坡上冲了下来!吴扆更是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也没有直接冲进战团,而是绕着正在激战的战团飞奔,马刀挥舞,接连砍杀了几个契丹战士。
  跟着他的骑兵,也加入了战斗,要么砍杀,要么射箭。三四千契丹战士,顿时就陷入了混乱。
  趁着这个机会,战场上的共和军弩兵、刀盾兵的指挥官们纷纷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并不是怕了契丹人,而是要给后方的长枪兵腾出冲击的通道。
  眼前这三四千契丹人已经乱了,只要长枪兵能冲起来,那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了。
  可就在这时,萧兀纳已经赶到了辽军的右翼,他发现对手出动了骑兵,也不等共和军的大筒了,立即下令摆在右翼的辽军铁骑出击!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共和国的崛起(二十一)
  契丹军具装甲骑的冲击,居然是铁骑连着铁骑,长枪并着长枪,如墙而进的!
  契丹人也是会学习,会进步的!
  墙式冲击的威力,已经一再得到了战场的检验。耶律延禧当然不会视而不见。早在去年准备旅顺会战的时候,他就下令各宫卫的具装甲骑和御帐亲军,开始训练墙式冲击了。
  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是足够好的!只要用心去练,没有学不会的道理。哪怕达不到共和军装甲骑兵的水平,但是也能凑合着用了。至少可以用来对付共和军的轻骑和炮兵。
  正围着乱成一团的辽军下马骑兵射箭的共和军第八将的半甲轻骑兵这下可是遇到劲敌了!
  发现不对的吴扆连忙大喊撤兵,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号手也吹响了撤退的号角。可是一支正和敌人交战的部队怎么可能说退就退?真实的战场上乱着呢,不是玩电脑游戏,鼠标点击一下就大家一起跑了。撤退的号角吹起来,很多杀得兴起的骑兵根本没有听见。
  所以吴扆也不能下完命令就跑路,他还围着辽人的下马骑兵纵马奔驰,一边跑一边大喊撤退。喊了一会儿,倒是有不少骑兵听到他的命令,开始撤出战斗了。
  吴扆瞧着差不多了,也打马调头,想在敌人的具装甲骑冲上来前撤走。也不需要撤太远。只要撤到自家长枪兵组成的枪阵后方就行了——此时战场上有12个长枪队,近1500名长枪手。哪怕是共和军自己的铁骑,也不敢出冲1500名长枪手组成的方阵。
  可是吴扆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好运,已经到头了。就在他策马飞奔,向正在组成方阵的自家长枪兵靠拢的时候,坐下的战马突然向前翻倒!
  原来是他的战马在冰面上滑倒,也许还绊到了什么,整个翻了过来!
  吴扆连反应都来不及,就被甩了出去,倒转身体,大头冲下,狠狠的砸在了冰面上。看似坚硬的冰层,被他戴着头盔的脑袋硬生生出一个大窟窿。这么一下子,他就是个铁人也承受不住啊,所以立即就失去了知觉。
  和他一块撤退的骑兵看到自己的主将落马,纷纷冲上去想要抢救。还有一些骑兵也不逃跑了,而是拼命朝身后的辽国具装甲骑放箭,想要争取一点时间,好让同伴营救吴扆。
  他们这么一番折腾,早就已经没什么气儿的吴扆倒是抢出来了,搁在一名骑兵的马鞍子前面向共和军的长枪阵奔去。可是殿后的那些轻骑兵却成了牺牲品,一下子就被捅翻了好几十个!
  冰面上的形势,再一次扭转……
  ……
  吴扆居然阵亡了!
  他被带回长枪兵组成的空心方阵中的时候,早就是一具尸体了。脖子都摔折了!
  共和军旅顺兵马司上下,大概没有人会想到,辽海冰原之战的初战,居然会打了败仗。
  第八将正将在战场上阵亡……
  刚刚赶到战场的马政听到第八将副将左长昱的报告,正有点哭笑不得了。吴扆就不能小心一点吗?一军正将,手底下正兵府兵加一块小八千人呢!怎么能自己冲阵?
  现在好了,脖子摔断了,命也没了,还累得共和军输了一阵——现在战场上的局面是胜负未分,自家折损大将,当然是败了。
  “命令武天派出假子骑士,掩护第八将的部队撤回黄家沟!”
  马政也没办法了,只得先让第八将的那个长枪方阵撤回来,然后开始重新布阵。
  现在旅顺兵马司麾下一共有十个将,其中步兵将八个,骑兵将两个,另有两个独立的炮兵部。
  八个步兵将中,有一个摆在大黑山山城,一个留守旅顺关城,一个守卫旅顺市和旅顺口军港。还有五个,现在陆续抵达了战场。而两个骑兵将,全部抵达了前线。两个炮兵部也被拉着54门1500斤野炮上场了!
  也就是说,马政手中,有七个将两个部,总兵力约60000人!比迂回的萧奉先部还多一些。
  不过萧奉先背后还有耶律延禧的主力,马政背后就没有什么本钱了。
  哦,也不是一点本钱没有,还有十二艘“真理”级战列舰呆在旅顺口军港里面。
  马政已经请求共和军舰队总管呼延庆出动舰队绕到辽海方向上,用舰炮助战……12艘战列舰有108门大炮可以同时开火。再加上54门1500斤炮,马政最多可以投入162门大炮!
  不过现在的风向不大好,“真理”级又是风帆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就位?另外,现在海面上的冰封多达十里,12艘真理级打出的炮弹也不一定够得着辽人。
  所以马政现在可以指望的,还是自己的兵力。
  ……
  “总管,辽人摆了个长蛇阵,应该是害怕冰面承受不住密集的队形。”武天也到了马政设在黄家沟山坡上的中军,开始介绍情况,“另外,辽人的步兵有点战力,身备三仗,可以在阵前将弓箭换成长枪和刀盾……所以咱们不能用弩兵近距离射箭了。辽人的具装甲骑也学了咱们的打法,如墙而进,长枪如林。不过队形不够严整,冲击的速度也比较慢。”
  “辽人学得还挺快!”马政摇摇头,“幸好咱们还有一个杀手锏是他们学不了的。克敌,全靠你了!”
  其实辽人学了共和军的战术也白搭。就算是刚才他们对上第八将的战斗,也不过是势均力敌。论起伤亡,还是辽兵多一些。契丹人才多少?幽州又有多少人口?
  哪怕一个换一个,耶律延禧也死不起!况且因为武天害怕自己的骑兵掉进冰海,并没有发动铁骑冲击。否则萧奉行的长蛇阵早被冲烂了!
  罗冈听了马政的话,却有点皱眉。
  “怎么?你的大炮不行了?”马政问。
  “这个……炮弹会砸穿冰面。”罗冈道,“现在的冰面不足以挡住炮弹,所以炮弹落在冰面上后,会直接砸穿,掉入水中,无法形成跳弹。”
  所谓跳弹,是指炮弹砸到地面上后反弹起来,在一人多高的高度飞行一段距离后再落下。如果炮弹正好从组成密集阵形的敌军中飞过,那就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在演习中,一枚炮弹扫到十几草人也是常有的。
  但是炮弹打在冰面上是直接砸穿,自然也没什么跳弹了,炮击的杀伤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克敌。”武天在旁插话,“你的大炮能轰碎冰面吗?”
  “轰碎冰面?”马政一愣,马上笑道,“这样辽人会掉水里吧!”
  “应该会吧!”武天道。他一直担心自己的骑兵掉水里,所以也就很容易想到让人家也掉下去……
  “不好说。”罗冈摇摇头,“没试过。”
  “那就试试看,把大炮都集中起来,摆在渤海堡和黄家沟之间。”马政道,“54门大炮一起开火,怎么都能在冰面上砸个大窟窿出来!”
  “好!我这就去试试。”
  罗冈点点头,领了命令就去布置炮兵了。
  而与此同时,赢了一阵,心情大好的萧奉先也发现可怕的幽州军大筒队了!
  虽然他已经知道幽州大筒不是妖术,而是“真理”,但是妖术可以找和尚来念经,真理怎么办?辽国这边没有同样的真理啊!
  所以想来想去,也只有派出骑兵去抢了……如果能抢回几门,也许可以让工匠仿造。
  “那野。”萧奉先把自己的儿子唤到跟前,“看到他们的大筒了吗?”
  “看到了,大人,孩儿这就叫飞龙铁骑和顺国女直去抢!”
  “现在怎么抢得着?没看见他们的长枪队在遮护吗?”
  真理大炮当然得好好保护,在布设之前,有两个部的兵士在保护,前方还摆出了长枪阵。
  “那孩儿等他们开炮了再让人冲,他们开炮了,总不能再让长枪兵挡着吧?”
  “就这样,去让顺国女直和飞龙铁骑准备。那野,小心一点。”
  “大人,孩儿会小心的。”
  萧昱得了命令,立即就去调动顺国女直和飞龙铁骑了。也没让他们骑马,而是牵着马悄悄的向前运动。到了正对着共和军炮兵阵地的辽军下马骑兵战线的后方。
  “轰!轰!轰……”
  萧昱的人马刚刚就位,大炮就开始轰鸣了。
  54门大炮啊!气势真是吓死人了。
  正对着共和军炮兵阵地的契丹兵马一片混乱,虽然这些炮弹砸穿了冰层,落到水里去了,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但是不少胆小的辽兵还是乱了起来,有些人甚至转身要跑。带队的军官立马喝骂起来,努力恢复着秩序。
  萧昱看到机会来了,立即将顺国女直的两个大王还有飞龙军的一个祥稳唤到跟前,“枢密相公有令,叫你们带着三人带着骑兵去抢汉人的大筒!抢到一只,就赏钱百万!赐绢百匹!”
  钱百万,绢百匹在天津市算不了什么大钱,可是对生女直,对不怎么富裕的辽军将士而言,可算得上一笔巨款。
  重赏之下,自然必有勇夫!
  史上第一场骑兵和大炮的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共和国的崛起(二十二)
  阿鹘产和赵三两个顺国女直的大王不知道百万是多少,只是对绢百匹还有点概念,那可是一笔巨财啊!
  对于背井离乡,依附契丹皇帝的顺国女直部落而言,用一百匹劣等的辽国大凌河流域出产的丝绢,也能换到几百石粮食,可以让部众们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面不饿肚子了。
  这还仅仅是一门大筒的代价,如果抢到十门八门,呵呵,发财了!
  不过南人的大筒也着实厉害,也不知使得什么法术,就把好大的铁疙瘩抛得老远,谁要是给磕着碰着,可就死得难看了。
  顺国女直的大王阿鹘产也是个心思缜密的蛮子,在萧昱那里得了命令后,没有马上和赵三一起冲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总算发现了“大筒”的弱点。
  “三哥。”他对赵三道,“南人的大筒击发得很慢,两发只见总有几百息,足够战马奔驰上千步了!俺们只要趁着他们打出一轮齐射后立马冲锋,一定可以抢在他们再次击发前冲完那几百上千步的。”
  他的同伴赵三点点头,“即便来不及,顶天也就是挨上一击……那大筒吼起来挺唬人,杀伤也就那样了。俺们只要豁出几十条性命,打死不退,怎么都能冲上去的!只要上去了!呵呵,不过是些汉儿罢了。只要不遇上完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