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崇道?就是那个潘楼街上卖画的武大郎?”
“正是家师。”
潘意眉头一蹙,疑惑问道:“令尊知道吗?”
“当然知道。”
“可你家学就是书画双绝,怎么能拜他人为师?”
米友仁笑吟吟道:“某不拜这个老师,是不敢在画中称绝的。而现在……呵呵,有点把握做画中一绝了。”
“原是如此。”潘意点点头,道,“元晖,既然你是武大郎的学生,那么有件事情便要拜托你了。”
“何事?”
“进来说吧。”潘意侧过身,做了个肃客的手势,将米友仁请进了自己的大宅。
“我想请你保个媒。”
到了潘家大宅的内客厅里面,潘意和米友仁刚刚落座,点茶还没上来,潘意就直入主题了。
“哦?”米友仁一怔,轻声问:“不会是给你家十八姑姑保吧?”
“元晖说笑了。”潘意笑道,“我十八姑姑的终身大事,我一个晚辈怎么能与闻?我是想请你帮着我七妹保个大媒。”
“你七妹?”米友仁想了想,“她是哪一房的?”
“长房的。”
长房就是潘孝严、潘意这一房。
“长房?”米友仁一愣,“你的妹妹?我都认识啊,没有排第七的吧?”
潘意笑了笑,“是我爹从外房认来的女儿。”
“外房”指得是潘美的兄弟潘佑的后裔,和潘家嫡流关系比较远,其中一部分居住在大名府。
潘意又道:“不过长相和人品都不错……说起来可不比我十八姑姑差。”
潘巧莲生得高挑妩媚,堪称绝色,但是却不够端庄,不大符合眼下士大夫择妻的标准。而且她的性子也忒野,便是在比较开放的北宋来说,也有点不合名门闺秀的身份。
“另外。”潘意道,“我家还愿意陪上一二十万缗的嫁妆,总不能叫你师傅吃亏的。”
老潘家想得倒挺周全!米友仁心说:若是自己那师傅看得开,弃了十八姐那疯丫头,将来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想到这里,米友仁笑了笑道:“倒是一门好姻缘。”
潘意哈哈一笑:“那是啊,我潘家素来是以德服人的。”
“对,潘家是以德服人的。”米友仁眼珠子转转,“不过这个大媒,我是不能保的。”
“为何?”
“大郎,你是十八姐的晚辈,我是崇道先生的晚辈。”米友仁说,“你说这晚辈给长辈做媒,不合适吧?”
中国古人结婚,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因而媒人和父母是平级的,所以很少有晚辈给长辈做媒的。
“也对。”潘意点点头,“婚姻大事,本来就是父母之命……”
米友仁笑道:“是啊,想那潘楼街的武员外,怎么都不会拒绝潘家嫡流的女儿吧?况且,还有一二十万缗的陪嫁。”
“哈哈。”潘意拍拍手道,“说的对!婚姻之事,本来就该父母做主的。”
米友仁点点头,心想:端王的婚姻大事,岂是他自己可做主的?归根结底,就是向太后一句话啊!
可向太后她老人家,能看得上潘巧莲吗?
心里这么想,米友仁面上却是声色不动。
潘意笑问:“元晖,你觉着谁去给武大郎和我家七姐撮合为好?”
米友仁思索了一番,笑道:“此事最好能请赵家之人出面。”
“赵家之人”当然指赵宋宗亲了。现在满开封府的勋贵,除了潘家人之外,大约都希望撮合武好古和潘巧莲!
把潘巧莲挤出局,他们家的闺女才好上位啊!
因而能玉成此事的,也就只有赵家宗室了。
潘意眼珠子转了转,很快就参透了其中的关键,当下就冲着米友仁一拱手道:“元晖兄,家父打算请令师在潘家老宅盘桓几日,替吾家七姐画上几纸写真,不知可否?”
“如何不可?”米友仁一笑,“不如把家师给你家七姐画的图也送去给端王,没准端王瞧上你家七姐了,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潘意笑道:“对谢元晖兄提醒……就这么办了!”
这可是双保险啊!
……
“好啊,那我可得给那位潘七姐好好画几纸。”
武好古得知潘意的要求时,刚刚从大名府马市回来,正在院子里看西门青逗马玩呢。
他从岳和手里卖的是一匹爆脾气的小公马,不阉割的话是很难骑的。好在这马是送给西门青的,她虽是女流,却也是马中的行家,知道怎么调教这等烈马。
而听到米友仁转告的潘意的要求时,武好古想当然认为潘家想把那个什么“潘七姐”塞给端王赵佶。
对此,他当然是愿意玉成的。
等他娶了潘巧莲,便和潘家是自己人了。如果未来宋徽宗的皇后娘娘姓潘,他也就是个拐弯抹角的皇亲国戚了。
“对了,那潘七姐叫甚名字?”
“小字叫素儿。”
“潘素儿,多大了?”
“十二岁,过了年就十三了。”
武好古一听笑了起来:“太小了吧?端王能瞧得上?”
米友仁笑道:“那就得看老师您画得怎样了?”
武好古想了想,“是得好好画……看来不拿出真本事是不行了。”
“真本事?”米友仁马上感兴趣地看着老师,“您的真本事是……”
“到是候你就知道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潘素儿
第二天一早,武好古和米友仁便换了身干净的儒服,各骑一匹乖巧听话的走马,离了潘大官人在大名府的宅子,往城南的潘家老宅而去。
大名府的繁华热闹都在城北,城市的南面则是豪宅林立,不过却显得有些清冷。而且大部分的豪宅都有些陈旧,似乎几十年都没有好好修缮了。不过潘家将门在这里的老宅,看上去显得气派壮观,而且还有点焕然一新的样子。朱漆铜环的大门,精雕细凿的石头狮子,条石砌成的阶蹬,门左还有一排拴马石,门右则是一列悬灯杆,全都挂着写了“潘”字的气死风灯,大门两侧则是刚刚粉刷过的黛瓦白墙。
骑在马上往里看,隐约可以见到飞檐翅角,富丽堂皇。
马到了门前,武好古就想到了“一入侯门深似海”,这潘美当年可是封了韩国公的!身份比侯爵还高,他在大名府老家的宅邸,大约真的要其深如海了……
自己能娶潘家的女儿,还能结交上未来的宋徽宗,前途可真是一片光明了!
仕途什么的不说,便是做宋徽宗的“白手套”,未来聚敛起几个“小目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后世做买卖,不都是要讲后台的吗?
有了几个“小目标”,将来就是怎么烧钱的问题了……大宋可不是亡在没有钱,而是亡在有钱没烧好。
只要能从几个“小目标”里面拿出一个,好好烧,都烧在刀刃上,都烧到位了,还怕烧不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武好古正琢磨着今后烧钱救国的美好前景时,潘府的门子已经打开了一扇偏门迎了出来。
“来的可是米家大郎和武崇道先生吗?”
这门子客气得很,显然是潘府的主人一早就关照过了。
米友仁开口道:“我是米友仁,这位是家师武崇道,是贵府的潘刺史和左卫将军邀我们来访的。潘刺史和左卫将军可在府上吗?”
潘孝严的恩州刺史和潘意的左卫将军都是武阶官,而且官位不低。不过二人都没有职官,是有官无职,只拿钱,不用干活的!
这也是武好古的追求……他当然不是不想干活,而是不想替朝廷干活。因为大宋朝未来二十多年,只到灭亡,基本上都是新党的天下。各种“富国”为目的的改革,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以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又是注定无法实行的。
而且,宋徽宗还是大宋朝历史上除了开国的太祖太宗之外,权威最大的官家。
如果武好古能对宋徽宗施加影响,那就没有必要进入庞大的宋朝官僚系统了。若是不能,那么就算做到宰相也没啥用。
在徽宗朝,宰相还想限制官家?
这不是做梦吗?
而且武好古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如开办六艺书院,比如养育良种战马,比如开发海州和云台山,比如发展海洋贸易船队,比如用金钱参透辽国干涉大辽内政等等,都不是宰相能做的。
至于一边做宰相一边开公司……这可想得太美好了!
就大宋官家的那点心眼,会允许一个宰相手里掌握“几个小目标”,还拥有一支能在海上驰聘的船队?
至于宰相办个六艺书院,教出一堆能骑马射箭的儒生……这不是要结党营私,就是在私蓄武力,都能往造反上面套了。
而勾结辽国汉人大族……据武好古所知,这个权力向来属于宦官主导的往来国信所!东府、西府,只能建言,不可直接参与。
要不然历史上马植干嘛去找童贯这个阉人?
实际上,宋朝宰相的权力并不大,而且还被御史言官死死盯着,稍有出格,弹章可就雪片一样飞来了,从开国到如今,也只有当今的章惇是个例外,独相多年,深得官家信任。不过他也不敢太出格,去干一些让官家起疑心的事情的。
反而是做个白手套商人,只要得到宋徽宗的充分信任,更加能做出一点事业。
毕竟“白手套”捞钱是给宋徽宗花用的,那是宋徽宗的自己人。而且“白手套”又不染指政权和兵权,也不是没卵子的宦官可以控制宫廷要挟君王,完全是人畜无害的。
另外,宋朝的宰相和官员通常都不会在一个任上做太久——官家怕大臣养成势力——因而正经的做官,常常会在各地辗转,不停熟悉新的岗位,能做事业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做一只无害的白手套,默默地替大宋王朝添砖加瓦,仿佛才是武好古改变未来那段痛史的最佳路线。
“元晖兄,崇道先生,二位大驾光临,本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当武好古和米友仁从马上下来,整理好衣袍的时候,潘家少主潘意已经大步出迎了。
“老师,这位是左卫将军。”米友仁给两人介绍,“大郎,这位是家师崇道先生。”
“在下见过潘大官人。”
武好古连忙向潘意躬身行礼,他现在是白身,而潘意则是从五品的左卫将军——左卫将军是个“环卫官”,不是环境卫生的官,而是什么都不管的官,名义上是“禁卫”,负责保卫官家,实际上就是在家里干拿俸禄。但终究是个官,而且品级不低,所以武好古得向他行礼。
潘意显得非常客气,一点没有将门少主的架子,看来已经将武好古当成“妹夫”看待了。
武好古在潘意和米友仁陪同下进了大门,一进门他就发现这所宅子里面到处都在施工。亭台楼阁周围大多搭着脚手架,树木山石周边也都有人在休整。
而且这宅子的占地极大,超过了开封府的那座潘家园,要是放在开封府,起码值几百万!
武好古跟着潘意和米友仁往宅子里面走,一连过了几进院子,又绕过一条长长的曲廊,才到了一进已经完全修缮一新的院子。院子里面没有工人在施工,只有几个青衣小帽的家丁在打扫。
一个身着青袍,年约四十,中等身才,五官清朗,方巾下的头发和颌下的三缕短髯都梳得整整齐齐的男子,快步从堂屋内迎了出来。
武好古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人一定是潘家的管家或者管事。
青衣人向潘意施了一礼:“少主,七姐儿已经到了。”
武好古心想:看来今日是见不到潘家将门的老大,恩州刺史潘孝严了。不过想想也对,自己还是个白身,由未来的驸马爷出面招待,已经给足面子了。要见将门之主,起码得有个官身吧?
看来官身也得抓紧时间搞一个……等收了赵佶这个好徒儿后,就叫他保举一个吧。
潘意扭头对武好古一笑:“崇道,家父有些俗务,去见韩大府了。”
韩大府是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的韩忠彦,他是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重臣韩琦的长子,属于旧党人物,和开封府的将门勋贵自然比较亲近。
“不如先见一见吾家的七姐如何?”潘意接着说。
“好,好的。”
潘意朝那青衣管事一挥手,管事边大步走去,推开了一道房门,唤道:“七姐儿,快出来吧。”
“嗯,这就来。”
一个脆脆的,甜甜的,嫩嫩的声音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提着红裙子的小小姑娘,仿佛一只快乐的小燕子似的从屋子里飞了出来,到了潘意身边,俏巧地行了一礼,甜甜叫道:“小素素见过哥哥!”
第一百二十七章 潘素儿的微笑(一)
武好古认真打量着潘七姐的模样,这是一个金钗少女,穿一件月白色的对襟小旋袄,下系红色襦裙,腰间还围着一条湖水绿色的小围腰,显得落落大方,又十分可爱。她那张秀丽可爱的少女脸蛋,眉毛弯弯,樱桃嘴小,宜喜宜嗔,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眸,黑白分明,灵动有神,带着一抹俏皮的笑意。
这女孩的身段有些娇小,不似潘巧莲恁般高挑,脸蛋也有些婴儿肥,看着很讨人喜欢。
总之,这就是个可爱系的美少女。而潘巧莲和她一比,就是个妖艳系的大姐姐,倒是各有各的好,就看你好那一口了。
小姑娘向自己才认识没多久的“大哥哥”行完了礼,就好奇地瞧着武好古和米友仁,大眼睛一眨一眨,仿佛是在问:你们是谁呀?到我家里作甚?
“这位是米大哥,这位是武大哥。”潘意介绍道,“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也是开封府有名的秀才,精通绘画。”
宋朝没有秀才功名,读书人都可以称秀才。
“米秀才,武秀才万福。”小姑娘弯腰屈腿,向两人行了个福礼。
潘意又指了指武好古,“这位武秀才也是开封府第一画师,他是来替你画画的。”
“替奴画画?”小姑娘歪着头,如小鸟睇人般打量着武好古,肥嘟嘟的小脸上都是好奇的表情。
潘意笑吟吟道:“看什么,莫不是没见过武秀才这样的才子吗?”
小姑娘摇摇头,然后对潘意浅笑一下,“哥哥,奴家只是没见过恁般年轻的画师,在我们乡下,画师都是……”
“七姐儿!”潘意提高嗓门打断了潘七姐,“快和潘忠去书房习字吧,晚上我要检查的。”
“哦。”小姑娘应了一声,很不情愿地转身跟着那位青衣人去了。
而武好古脸上则渐渐露出了疑惑的神色。这丫头住在乡下的?潘孝严的女儿,怎么不住开封府,却住到乡下去了?
还有,这丫头都十二三岁了,怎么还要哥哥督促着习字啊?
这等大家闺秀,到了十二三的年纪,差不多都把该念的书念完了。再也学习下去,就是个人的兴趣了。哪里需要做哥哥的督促?这女孩又不能科举,学恁般多的诗书也无用啊。
难道潘家想把这小丫头培养成李清照恁般的才女?
“请,请坐,都请坐吧。”
武好古没有疑惑太久,就被潘意的大声招呼给打断了。
宾主很快分头落座,三个潘家的女使盈盈而入,送上了三碗点茶和几样小点。茶点都装在天青色的均窑瓷具当中,显得别有韵味。
茶香扑鼻而来,武好古一闻就知道是用福建凤凰山北苑茶庄产的鲜嫩茶芽精制压印而成的小龙凤团茶点出的。小龙凤团茶是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所创的名茶,一斤二十饼,极为珍贵,开始的时候是贡品,只有宫中才有。不过如今市面上也有出售,不过价格极其昂贵,达到了一饼二十缗!
也就是说,一斤小龙凤团茶(二十饼),价值高达四百缗!
而且,这还不是宋朝名茶中的极品。如今最贵的名茶名为“新龙团胜雪”,也是二十饼一斤,一饼价值四十缗,一斤茶叶的价值,竟高达八百缗!
如今的大宋便是如此,奢靡之风盛行。所以最容易赚到的钱,就是各种奢侈品了,其中也包括书画文玩。
武好古端起均窑的茶碗,品了一口用小龙凤团冲点出来的茶水,感受了一番其中的风雅和奢靡——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能用均窑的瓷器喝几百缗一斤(折合成后世的人民币,怎么也要好几万吧)的茶。
而且这种奢靡的生活,恐怕是自己下半辈子的日常了,真是太腐败了……
“老师。”武好古那个随便画点写点都能进故宫博物院的徒弟这时突然开口了,“您昨天和我说,要拿出您的真本事来画潘七姐,不知老师打算如何画呢?”
“不是如何画,而是用甚底来画。”
“哦?”米友仁说,“老师的意思是……”
武好古看来一眼自己的徒儿,笑了笑道:“为师这次准备画一幅油画。”
油画,就是超写实主义风格的西洋油画了!武好古前世最拿手的本事,也是他在美术学院主修的项目。
而在眼下的大宋,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一旦创作出油画《潘七姐写真》,送到端王赵佶面前,以赵佶对绘画艺术的酷爱,一定会第一时间来寻武好古的。
到时候,再叫潘七姐做模特,兴许就能让端王喜欢上这个小丫头……如果端王殿下真下的去口的话。
“油……油画?”
米友仁愣了又愣。
潘意笑着开口问:“这油……是猪油还是豆油?”
“是胡麻油。”
“麻油?”潘意想到的是香喷喷的芝麻油——这玩意能用来画画?
“是胡麻油,不是麻油。”武好古补充道,“胡麻知道吗?”
潘意和米友仁都摇摇头。
“胡麻产自西方,胡麻油就是用胡麻籽榨出来的油。”武好古道,“西北苦寒之地比较多见,在我朝多用来入药,不过是调和颜料的上品。”
所谓的胡麻就是亚麻,是西洋油画的一种重要原料,胡麻籽油可以调和颜料,而胡麻织成的布则可以作为画布。而亚麻虽然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天然植物纤维,但是在中国栽培的历史却不长,特别是中原几乎没有亚麻种植。
因此这胡麻油是武好古从西门青那里搞来的,是西门家当作药材从辽国进口的。
另外,张熙载还告诉武好古,市面上也有许多种麻布,其中就有用胡麻织成的,是从辽国和西夏输入大宋的,数量不多,都是精品,价格自然也不便宜。不过用它来画油画,价钱自然不是问题了。
除了胡麻画布和胡麻油之外,用来画油画的颜料也有了着落。理论上,武好古只需要找到红(洋红)、黄、蓝(青)三种“美术原色”,就能调配出他想要的其他颜色,从而完成油画创作。
不过为了获得最佳的色彩,武好古还是尽可能多的收集颜料,现在已经得到了铅白(中国画颜料)、土黄(石黄,中药)、藤黄(中药)、朱红(中国红)、胭脂红(胭脂)、天蓝(国画颜料)、青金石(蓝色)、石青(蓝铜)、赭石(黑色)、骨黑(用动物骨骼焙烧而成)等颜料。
至于画笔,武好古早在开封府时,用画了样子,寻制笔师傅订做了几十支。
因此现在创作油画的条件,基本成熟,虽然可以把潘素儿小萝莉粉粉嫩嫩的可爱模样搬上画布,端到端王赵佶跟前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潘素儿的微笑(二)
“七姐儿,乖乖的,等画完了哥哥请你吃果子。”
“真的有果子?你可别骗奴。”
“不骗,不骗,我米友仁从来不骗人,人家都叫我米老实。”
“你真的是米老实?”
“嗯,我老实。”
“好吧,奴相信你,一斤果子,不许赖。”
“不赖,保证不赖。”
“拉勾勾……”
“好,拉勾就拉勾。”
米友仁笑眯眯的在哄潘素儿,他这神态,可以说是经典的问小萝莉要不要吃棒棒糖的怪蜀黍。
而怪蜀黍米友仁的老师武好古则站立在一副展开的三角画架后面,一手托着个调色板,一手捏着枝油画笔,脸上写满了神圣和庄严。
因为他知道自己和潘素儿正在创造历史——油画的历史,将会从他们两人开始!
现在是大宋元符元年,换算成公历则是1098年,而画在画布上的油画,在历史上大约要在1100年…1200年间才会出现。在公元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这是关于西方油画最早的记载!
只有记载,并没有11世纪或12世纪的油画作品传世……
而在西方油画出现前,早在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阿富汗人就用油画颜料在佛教洞窟中绘制佛像。不过那并不是真正的油画,只能算是早期的起源。
实际上在西方文艺复兴时代来临之前,在西方美术和宋朝相比,简直就不值一提。哪怕是号称文化艺术鼎盛的阿拉伯文明,此时在绘画一途上和宋朝相比,最多也就是中小学美术课的水平。
所谓古代阿拉伯绘画艺术的杰作《哈利里玛卡梅集》插图拿来和同时代的中国画一比,简直不忍直视啊!那根本就是中学生在胡乱涂鸦……
而武好古现在正在创作的《潘素儿的微笑》,毫无疑问将会是这个时空,历史上第一幅为人所知的油画。
这幅画将是会油画的开始!
而且还是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果他的油画作品可以传到海外,足够让西方和阿拉伯的那些画家——眼下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职业——跪着膜拜上一千年了。
武好古本人,也将会成为油画这个人类美术史上最重要的绘画形式开山祖师!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将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而他本人也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没有之一……
真是太伟大了!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伟大的艺术家?
伟大的武好古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就在武好古想入非非的时候,“米老实”已经和小萝莉潘素儿谈好了价钱,一斤果子换她一个时辰……的安坐不动。
“老师,七姐儿答应了。”
米友仁呼了口气,对自己那位伟大的美术老师说:“一个时辰,就坐着不动,您抓紧点儿画吧!”
武好古这次画得有点慢,油画创造本来就比较慢,而且他画得又忒仔细,寻的还是超写实主义的路子,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不会完事儿。
而潘素儿一小丫头片子,怎么能理解这幅油画的伟大意义?第一天还肯老老实实给武好古画,第二天就不肯了。哪怕武好古告诉她,她的形象和名字,将会因为这幅画流传到千年之后,全世界都会知道她!
以后就不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是潘素儿的微笑了!
可是小丫头片子不理解啊,她和武好古是有代沟的,根本不认为叫1000年后的未来人认识自己有多好。
还好武好古有个好徒弟米友仁,他有个能生养的爹,家里面弟妹一大堆,所以有哄孩子的经验。
于是一斤最多值几十文的果子,就搞定了“潘素儿的微笑”。
小丫头片子开开心心坐在一张玫瑰椅上,乐呵呵等着吃果子了。
这下武好古终于能继续他的创作了,不过“米老实”的努力最多也就为武好古换来一个时辰,潘素儿到底是个性格活泼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干坐太久。看来人体模特的事情,还得要抓紧……
想到人体模特,武好古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墨娘子……人家到底是大洋马,这身段可真有料啊!
也不知道能不能从纪大官人那里把她索来?
另外,潘巧莲会同意自己纳妾养家伎吗?
这事儿仿佛有点难啊!
把纳妾蓄伎的想法从心头排除了,武好古就全神贯注投入到了绘画当中。在他创作的时候,米友仁就在边上仔细观看。
他这些时日跟着武好古,可以说是一下步入了一间华丽到让人难以想象的艺术殿堂。武好古传授给他的“透视”和“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他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来绘画还可以这样进行!
而在豁然开朗之后,他又立即发现,自己学到的仅仅只是皮毛,武好古那里还有更加高明和深奥的绘画技法,等着他慢慢学习和掌握。
比如现在武好古正在创作的油画,就是米友仁之前想都没有想过的。
而用油彩和画布创作出色彩之丰富,质感之真实,明暗对比之强烈,都远远超过之前他对写实绘画极致的想象。
虽然《潘素儿的微笑》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是米友仁已经可以充分肯定,这幅作品在写实性方面,肯定可以超过《潘巧莲写真图》,可以说真正达到了将肉眼所见之一切,全都搬上画布的效果。
当然了,受制于颜料和胡麻油的质量,武好古现在创作的这幅油画,还是有些欠缺的。如果放到后世,也就是二流三流的作品。
不过放在公元1098年,却毫无疑问是一幅开山之作了。足够让几百年后的达·芬奇、拉斐尔和佛兰斯卡等人研究学习上好多年了!
艺术创作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就在潘素儿再也坐不住的时候,就听见门外突然传来了郭京的声音:“大郎,宫里面来人了,就在潘大官人的宅子里候着,请你快点去相见。”
“甚底?宫里面来人?”
米友仁听了郭京的话就是一愣。
“三哥,进来说话。”武好古也感到奇怪,自己还没抱上端王殿下的粗腿呢,宫里面怎就来人了?
这事儿……不会又是刘有方那厮的诡计吧?
郭京推门进来,还在喘着粗气,显然是从潘孝庵的宅子一路赶来潘家老宅的。
“怎么回事?”武好古问,“来的是谁?”
郭京道:“大郎,似乎是这边的韩大府将智深和尚送的《毗沙门天》献进宫给太后娘娘了……所以太后才想召见你,于是便派了个姓童的大官来了大名府。现在这位童大官正在潘大官人的宅子里等着,你快点回去一趟吧。”
姓童?
武好古心想:不会是童贯吧?
第一百二十九章 当童贯遇上了马植
姓童的大官就是童贯,如今挂着个不大不小的供奉官的衔,在往来国信所担任殿侍官。他这个差遣如果遇上宋辽交聘频繁的时候,倒是可以出任送伴使或信使,做得好了倒是容易晋升。
可是如今宋辽正在“冷战”,大宋在西北横山和西贼大军决战,辽国则一边动员南京道和西京道的京州兵,一边静观局势发展。
毕竟辽道宗耶律洪基也没未卜先知的本事,不会知道小梁太后率领的大军,很快就要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所以辽道宗也不忙着向宋国施加太大的压力……这位迷信佛教的辽国皇帝,在对待大宋的问题上还是比较友好的,若是三足鼎立的局势能维持,他也不想多生事端。
因而童贯这些日子就比较闲,闲的都可以替向太后跑腿了。
不过出乎童贯的预料,本来一次简单的跑腿活儿,却叫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