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他要当武禄山
“张卿,可有高俅的消息?”
“回陛下的话,昨日权摄河北宣抚使事的纪忆(许将怎么都不肯在高俅出阵后权摄宣抚事,只能让转运使纪忆权摄了)上报,辽兵大队已经从黎阳附近撤退,正沿永济渠北上。看来黄河之防已无大碍,请陛下放心……”
“朕问的是高俅!”赵佶打断了张叔夜的例行报告。
大约一个时辰前,他已经听过同样的报告了。
在得知武好古攻破燕京的消息后,他已经知道黄河防线不会有任何危险了——至少危险不会来源于辽兵!但是高俅的处境却让他寝食难安。
因为武好古攻破燕京的露布飞捷传递的实在太慢了,八天后才报到开封府。开封府和燕京相距不过1500里,而且交通线路都在黄河以东,根本不会被辽兵切断。按照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三天就该到了。即便因为备战的原因,河北各地截断了各条河流上的桥梁,使得六百里加急变成了三百里的急脚递,五天也该到了。可是这个消息偏偏花了八天才传递到开封府!
为此赵佶还亲自问了进奏院的官员,得到的回答是武好古并没有在攻占燕京后马上派人报捷,而是等待了三日,等经制军务的杨戬北上到达河间大营后,才联名向开封府报捷,这样留给邮驿的时间就只剩下五天了。而且从燕京城到界河的这段路线很不好走,还有小股的辽兵活动,因此又有所耽误。
程序上的确有点小问题,不过有克服燕京的大功,这些都不是事儿。唯一的问题,就是将高俅置于险境了。
如果耶律延禧得知燕京失手,那么之前达成的和议自然就作废了。燕京可是大宋想了一百多年的宝地,现在好不容易打下来了,怎么可能交还给契丹人?而辽国也一样不可能轻易放弃燕京,所以两国之间的战争肯定得继续。
当然,耶律延禧也不可能在后路快被武好古切断的时候还在黄河北岸滞留。燕京被攻破的消息太可怕了,一旦在耶律延禧军中传开,不用打,人心就散了!
而且因为燕地被武好古占领,耶律延禧和大后方的联络也会出现问题,说不定会有另立新君的事情发生。
所以耶律延禧一定会走!
但是在走之前有可能最后和高俅决一死战——因为根据赵佶的旨意,高俅是要率部“护送”耶律延禧北去的。
耶律延禧在得知了燕京被攻破,宋辽战争无法结束之后,怎么可能容忍高俅在他屁股后面跟着?
因此赵佶在得到武好古的露布飞捷后,马上就开始担心起高俅的安危了。
而且现在大名府的关于耶律延禧北撤的汇报已经到了开封府,而位置应该距离开封府更近的高俅所部的报告却迟迟未到。
这让赵佶有了非常不祥的感觉。
被唤来面圣的张叔夜离开了崇政殿,只剩下一个坐立不安的赵佶在空旷的大殿中焦急的等待。
张叔夜也知道高俅凶多吉少了!在前一段时间,高俅的淇河大营同开封府的都军机司之间每天都有书信往来。
可是三天前淇河大营的信使没有按时赶到,前天又有都军机司派出的信使因为辽人远拦子马的阻拦而返回。
到了今天,更加不祥的情况出现,辽军北上,而高俅仍然失联!
高俅可千万别让耶律延禧给打垮了!张叔夜当然知道高俅手中的七千灵州精锐对如今的大宋有多要紧了。
攻破燕京的武好古和朝廷总有点离心离德了,不一定会扯旗造反,但不能再将之视为朝廷腹心的武力了。
这样一来,朝廷真正能掌握在手的精锐,就是童贯的朔方兵、高俅的灵州兵和四个将的模范新军。其中朔方兵不在眼前,只有灵州兵和模范兵在手头,其中模范新军又没有骑兵。毕竟在开封府要凑点骑马奔跑时不会掉下来的骑兵是很不容易的。而没有骑兵就不能野战,四个将的开封模范新军就只能沦为守城看家的部队。
要是有个什么万一,可怎么办呀?
带着满腹的心思,张叔夜回到了琼林宫边上的都军机司衙署,才一进入内厅,迎面就撞上一人,原来是王禀蒙着头出门。
“正臣,你这是……”
张叔夜抬头一看,从王禀铁青似黑的面孔上,他就感觉到不对头了。
“嵇仲,刚刚收到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的急报,高……高太尉在淇河兵败,损失了数千灵州精锐,本人也下落不明!”
“你,你说什么!?”张叔夜闻言也是眼前金星直冒,仿佛给人砸了一闷棍。
王禀又急又快地说:“高太尉在淇河兵败,损失了万余灵州精锐,本人也下落不明!韩似夫所率的相州团练军也同时兵败,损失了数千人,现已退回本境了!”
“怎么可能……”
“嵇仲兄,你自己看吧!这是纪忆之和高世宣(河北路总军机)联名的文牒!”
王禀说着话,就将刚刚收到的文牒递给了张叔夜。在武好古主持都军机司的时候,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军令传送体系,虽然也在某种程度上依附驿站系统,不过效率较高。
一般情况下,都军机司收到的军情报官都要比守臣通过进奏官上报的早上一两天。当然也有例外的,譬如武好古攻破燕京的消息就是进奏院先得到的。
张叔夜展开了文牒细细看了一遍,没错!高俅的确兵败了。在耶律延禧退走后,河北宣抚司立即派出骑兵搜索淇河——永济渠之间的战场,不仅发现了大量的尸骸,还收拢到了许多被打散的高俅所部的官兵。从他们口中大致上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辽人“背信弃义”,在收取了赔款,并且做出了退兵保证后,突然发起了极其疯狂的进攻。而且做出了迂回包围淇河大营的动作,因为不知道燕京已经被武好古攻破,所以高俅害怕部队被长期围困,便领兵出击。结果在淇河岸边同辽主耶律延禧亲率的大军展开决战。因为高俅所部兵少,也没有足够的骑兵,所以同淇河大营间的联络就被辽兵隔断。到了第二天清晨,发现了淇河大营火起。高俅不得已下,只得率部向西突围,结果因为军心已经涣散,在突围途中争相逃命,被辽军击散!
张叔夜跺了跺脚,“高师严这个天下第一名帅也是糊涂,怎么能和相州团练分兵呢?要不然全军将近四万,步步为营也能走到黎阳监的。”
王禀苦笑道:“他是哪门子名帅……打青唐那场,都是童贯在指挥,他就负责分房子!平夏那场,都是一帮军事机宜在谋划,高师严点个头而已。可是那一批军事机宜现在大多升官离任了,还留在高俅身边出谋划策的只有一个李永奇。后面补充进去的,又多是咱们从步军学堂派出去的生员,差了不少啊!”
高俅这次打得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辅佐他的军事机宜水平下降了。最初的那一批由慕容忘忧调教出来的人马,现在还担任军职的都是高级军官了。而替代他们担任军机的,在武好古的系统中都是高素质的骑士学院生员。在高俅的队伍中,却是素质较低的步军学堂生员——原本两个学堂是用相同的课程的,但是在张叔夜、王禀主持都军机司后,采取了“简化速成”的方式培养军官。结果军官的素质大不如前,基本上不能掌握和运用骑兵战术,也就不说步骑配合了。
张叔夜叹了口气,“大好的局面,竟然坏了一半……唉,且去面见官家吧!看看能不能从武崇道那里调出2000骑兵?”
王禀只是摇头,跟着张叔夜一块儿就向琼林宫而去。他们俩都有资格直入崇政殿,一路自然畅通无阻。到了崇政殿外,等着閤门宣赞通报的时候,却听见有赵佶的喝骂之声传了出来!
“好一个居心叵测的武禄山!亏得朕这样待他,他竟然想当幽州镇节度使,还想把天津府占为己有!朕,朕……等高俅回来,朕就命他去讨伐逆贼!”
高俅回来?
高俅还回得来吗?
崇政殿外的两人同时叹了口气。里面的官家在骂什么,他们俩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出来,一定是武好古有了什么不臣之举……多半是派去天津的走马承受回来了。
不一会儿,閤门宣赞就从殿中而出,将张叔夜和王禀带入了空空荡荡的崇政殿。大殿中央跪着个人,走近一看,竟然是大貂珰杨戬杨都知。
“你们俩来得正好!”赵佶仿佛在气头上,“武好古要当幽州节度使!你们说说朝廷该怎么应对?”
“陛下……武好古本来就是幽州节度使啊?”张叔夜低声提醒。
赵佶摆摆手,“他现在要当真的节度使了!”
“那,那就让他先当一阵子吧……”
“什么!?”赵佶被张叔夜的话气得都乐了,“张叔夜,你难道和武好古是一党的?”
张叔夜哭丧着脸奏道:“陛下,臣不是武好古一党。只是臣刚刚得到河北宣抚司的文牒,高俅所部在淇河沿岸被耶律延禧击溃,所部万余灵州兵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高俅本人亦不知所踪,很可能已经殉国了!”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北平王
大观三年十一月十日,高俅殉国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开封府!
消息的来源还是河北宣抚司。宣抚司派出去的骑兵在卫州境内的苍山脚下发现了辽人为高俅修建的坟茔!坟茔前立了块很大的墓碑,上面刻了“宋将高俅之墓”几个汉字。河北宣抚司的骑兵挖开了坟墓,找到了一口薄皮棺材,打开一看,正是高俅高太尉的尸身。
除了寻获了高俅的尸身,纪忆还上报了最新的战况和收容高俅所部残兵还有相州团练军的情况。
耶律延禧所部在击溃了高俅所率兵马后,并没有恋战,而是“得胜还朝”,一路北退,十一月八日就退过了葫芦河进入了深州境内。下一步有可能会继续向定州撤退,也有可能会等待滹沱河、黄河冰封,然后向河间府和沧州方向进攻,去抄武好古的后路。
不过这不是赵佶最关心的事情了,他现在是巴不得耶律延禧和武好古来一场龙争虎斗,要是两败俱伤了才好呢!
而“败家漕臣”纪忆这回终于干了一件让赵佶比较满意的事情,就是在第一时间开始收容灵州军败兵。截止十一月八日,一共收容了一千七八百个骑兵(包括正兵和辅兵),不到两千名步兵。
相州团练军那边也收容了一部分高俅的败兵。包括几百名骑兵(主要是留在韩肖胄军中的轻骑兵和骑辅兵)和一百多个跟随高俅所部大将武松跑到相州去的步军壮士。
另外,纪忆早前交给高俅的千余效用骑士因为战斗力不强而走了运,并没有跟随高俅出击,而是被留在了韩肖胄身边,于是就跟着韩肖胄一起突围。由于耶律延禧的主要目标是高俅,因此没有分出多少兵力追杀相州团练,所以这些四条腿的骑兵基本完好无损。
也就是说,屡战屡败的韩肖胄居然越败越强了,手头居然有了一支可用的骑兵了!
除了大约3000骑兵(包括正兵和辅兵在内的总数),相州团练军还有大约两万名丢盔卸甲的步兵。谈不上什么精锐,但好歹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跑过路的,有不少人还跑过两回……在眼下这个时候,也算是可用之兵了。
所以“史上最会败家”的河北路都转运使纪忆又一次大方的将一批刚刚从天津市和京东市运来的武器,拨给了急需补给的相州军。
“现在相州军有23000人,开封新军有18000人,大名府还有不到4000人的灵州军战士……这是包括辅兵在内的数目。如果能及时补充整理,朝廷手头很快就会有四万五千到五万可战之兵了!”
崇政殿内,都军机使张叔夜正掰着手指头把朝廷手头掌握的可用之兵,一一算给官家赵佶和一干重臣们听。
还有四万五到五万可战之兵,还算不错吧!
“陛下。”御史中丞石公弼道,“如今辽寇已退,朝廷又有数万可战之兵,不如将之用于天津府……”
什么?用于天津府?
石大御史的建议把张叔夜吓了一跳,所谓的“可战之兵”是对辽兵而言的,不是对武好古的军队而言的。
不过这话也不能明说,张叔夜连忙道:“陛下,臣所说的可用,是指整补完毕后。现在他们还没有整补完成,因此还不是可用之兵。”
“那就赶紧整补啊!”石公弼道。
“这个……”张叔夜吞吞吐吐道,“河北是一马平川,骑兵最是要紧。现在河北宣抚司虽然搜罗到了约5000骑兵,但是战马不足,还需从天津府购买。”
“什么?从天津府购买?”石公弼问,“朝廷不是有群牧监吗?纪忆为何不从群牧监调用马匹,而要从天津买马?”
“因为,因为……”
张叔夜没话说了。现任的知群牧监事是蔡京的党羽白时中,有没有马的事情该他来说。
白时中果然上奏道:“陛下,自河西、朔方恢复后,群牧监便设立了河朔四监,用以在河西、朔方养马。同时,中原各地马监先后废置,仅存沙苑、天驷二监未废,而户马、保马、给地牧马等法也尽数废除。如今河朔四监已颇有成效,所牧养之马多达二十万匹,足以应付河北战局,无需再从天津购马。”
相州朔方、河西恢复已经有点年头了,群牧监在花费了赵佶上千万缗后,总算也有点成绩,将存栏的马匹数量提高到了二十万匹。
不过数量增加并不等于质量上升,因为主管群牧监的文官基本上不懂养马,也没兴趣去学习。所以河朔四监的养马之法就是简单的草原放牧,雇佣了一些本来是党项人的牧马,随便放养了一群童贯购买来的党项马和阻卜马。
也不讲什么血统,也不干涉马儿的自由恋爱,随便它们怎么牵蹄子都行,所以得到良马的几率也就是百分之几。
而且管理马监的官员为了眼前的政绩,往往倾向于阉割比较强壮的马驹——在公马年幼时进行阉割可以让其长得更加高大。
也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河朔四监所产出的最好的公马都变成了太监马,马种什么的,可想而知了。
不过即便采取了阉割强壮马驹的做法,河朔四监每年也就能提供四五千匹勉强可用的战马,基本上都补充给了朔方军、陕西军和河东军。现在要从河朔四监额外调用大批战马补充河北军,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可难度再大,也比从天津府购马好吧?
现在的天津府,可是武好古的地盘了!
赵佶点点头道:“如此便着令纪忆停止从天津府购马,河北军中马匹,皆有群牧监供给……另外,兵器船只,也不得再从天津府购买。”
他顿了顿,“在河北军整备完成前,各军暂时按兵不动。”
还好,好好……张叔夜是长出了口气儿。河北军慢慢准备吧,最好准备个三五十年的,准备到武好古老死就天下太平了。
开打,还是算了吧!就河朔四监的矮脚马加上纪忆、韩肖胄手中的半吊子骑士,去了也是送死!
张叔夜早就知道武好古手中有一两千人的少年骑士,都是从小养成的战士,非常厉害,而且对武好古忠心耿耿……别看武好古麾下兵马不少,但是真正死心塌地的不会太多。
可要是出现几万朝廷大军被两千武家具装一击而溃,呵呵,到时候就都是从龙之臣了。
所以没有把握的仗,还是不打为妙!
“纪忆给朕上了密奏。”赵佶这时斟酌着又道,“建议尽快给武好古封北平王,还要给他手下的一票北伐功臣也封公封侯!诸卿以为如何?”
纪忆还真不错啊!
这下轮到殿中的大臣们集体松气儿了。喊打喊杀是态度问题,真打真杀是智商问题。
大家都是大宋的忠臣,可没准备换皇上……而且当今天子多好啊,丰亨豫大,为人宽厚,大家跟着贪污一点也没什么,最多海州养老。再想换皇上,那是没有良心啊!
而且武好古有他的云台系,个个比猴还精,比牛还勤,比老虎还凶,用得着殿中的诸位?
不过赞成纪忆是一回事儿,说出来是另一回事儿。
因为纪忆的建议,看着有点养虎纵敌的嫌疑,现在不要紧,将来肯定要倒霉的。
“既然诸卿都没话说。”赵佶皱着眉头,“那么就招纪忆入朝,朕当面问他!”
……
“高大哥!你死得好惨啊!呜呜……小弟一定大发三军,直捣辽京,抢回你的尸首,然后再奏名天子,将你风光大葬,还要请天子追封你为王爵!”
“高太尉,您死得好惨啊!”
“高太尉……”
同一时间,天津府的节度使堡(原来的宣抚司堡垒)内,幽州节度使,海路市舶制置使,判天津府武好古,已经脱下了官服,一身麻衣,带着麾下的主要将领、文官,还有在天津市的元老,一起跪在为高俅而设的灵堂之内痛哭不已。
原来高俅的兄弟高廉已经抵达了天津府,给武好古带来了高俅战死的噩耗。武好古当时就差一点哭晕过去,缓过口气后,把军务政务都丢在了一边儿,开始为壮烈牺牲的高太尉大发丧了。
说是大发丧,因为没有尸首,所以也只能设个灵堂遥祭。而在遥祭的同时,武好古还宣称要直捣辽京去抢回高俅的尸体(其实耶律延禧根本没带着死人上路,而是把找了口棺材把高太尉埋了),还要风光大葬了高俅。
有这样的好兄弟,想必高太尉在天之灵,也该感到欣慰了吧?
不过跪在高俅身边的高廉,脸色却有点难看,为他哥哥伤心是有点,但也不全是。因为在赶赴天津府的途中,高廉终于想通了哥哥临终时为什么要他去天津府而不是回开封府。
真的是为了给武好古带话吗?
只怕不是啊!高廉是赵佶、高俅卖国求荣行动的操盘手!他要是去了开封府,多尴尬啊?让赵佶怎么处理?杀人灭口还是留着一命?
所以还是去投武好古比较好办,总归有个荣华富贵的。
第一千零八十章 与武好古争利
“节帅,咱们接下去还是和辽国打?”
提问的赵钟哥,祭典了一番高俅之后,武好古脱去麻衣,就在节度使堡的白虎节堂内,召集赵钟哥、西门安国、慕容忘忧、赵佳仁、苏大郎、张熙载等几个人在天津府的心腹议事。
要议的事情很多啊!
多得让武好古都有点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了。听到赵钟哥的提问,武好古叹了口气,道:“我与高俅相交与微末,至今已有十余载,虽无兄弟之名,但有兄弟之情,不想如今天人永诀,如何不叫人伤心欲绝?若是不能替高俅哥哥报仇,我还有什么脸面自存于世?”
“节帅仁义啊!”慕容老头赞了武好古一句,“不过辽国是疆域万里的大国,不可能一战而溃的。”
武好古点了点头,“香山先生所言极是!”他摸着颌下蓄起有两寸来长,修剪得非常整齐的山羊胡,思索着问:“先生以为,下一步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当然是东京道了!”慕容忘忧眯着眼睛,“燕地是契丹所必争,所以耶律延禧一定会死命据住易州。也不会把定州、真定府北部的地盘让出来,下一步还有可能夹攻代州,以巩固从山后诸州进入山南燕地的通道。此外居庸关、古北口两个方向也会受到从奉圣州和辽国中京道开来的兵马的压力。平营二州也不会太平,中京道的辽军一定会不时南侵。”
“慕容先生觉得我们打不过辽人?”武好古拈着胡须问。
慕容忘忧摇摇头,“也不是打不过……奉圣州和中京道这两方面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产出也不丰富,而且有连接草原。节帅取之不难,要长久占据却也不易。现在内部还没有安稳,南面又有隐忧,不宜在北线大展拳脚。至于西线,节帅想要兼领云中吗?兼领了云中,节帅就成了朝廷的肉盾。说不定会腹背受敌的!”
在易州和耶律延禧来一场决战倒是不难,多半也能打赢,可是打赢以后呢?去把云中(燕云就是燕地加云中)地盘也拿下?这样武好古就夹在宋辽之间了。而且两边都不容,日子能好过吗?
“至于东京道。”慕容忘忧道,“我们已经有了苏州关外的地盘,马家又拿下了辰州奉国军的地盘,按出虎水完颜部统辖的生女真联盟也随时会起兵。另外,由大公鼎和高永昌控制的耀州兵也有可能造辽国的反。所以是大有可为的,至少可以一步步蚕食苏州、复州、宁州和镇海府的地盘。”
所谓的苏州关外地盘,就是大连地峡以南的地盘。早年辽国在狭窄的大连地峡修建了长度仅12里的镇东关长城,用来防御宋军的跨海进攻。不过一百多年来连宋军的影子都没看见,早就废弛了。后来马植又在镇东关外办了个苏州商市,并没有赚到什么钱,不过却修建了不错的港口,方便了武好古派出的呼延庆和王牟率军登陆。
现在镇东关长城和关外之地都在武好古手中,不过苏州城却还在辽军手中。但是有了镇东关长城和关外之地作为据点,武好古的军队完全可以不断北进,蚕食辽东半岛的地盘。
和贫瘠且运输不便的云中、中京道地盘相比,沿海的辽东半岛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有天津市和燕京府城所需要的木材、粮食、毛皮、药材、铁矿石、石灰石(可以用来生产泥灰)等大宗原材料。
而且苏州商市还拥有不冻港,对于很可能会失去京东商市的武好古而言,是相当不错的“副基地”所在。
“好!”武好古抹着胡须,“先生所言甚好,辽东便是我等下一步要大展拳脚的地方了。”
他忽然苦笑了一下,“不过在这之前,咱们还得议一议该怎么应付朝廷,该怎么理顺咱们内部的一大摊子事情。现在可不能和朝廷翻脸,要不然就是两线开战,四面受敌了!至于咱们内部,更加得好好理一理,过去咱们有市舶司、有商市、有宣抚司,也有一点兵马舰船,但是这个方面都是自成体系,并没有聚拢到一起。但是现在开始就不同了,咱们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而且还有一套制度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权责和利益。理顺了,咱们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如果理不顺,就该要内耗了。至于怎么样才能理顺,我也不能一言而决,也没这个本事。所以就拜托诸位一起想想,如果不行,就多找些人,多议论几回。总能有办法的!反正现在天寒地冻的,也不是用兵打仗的时候,正好议事。只要在明年春暖前议论出个结果就行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
“陛下,臣所议之事,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宋啊!”
崇政殿内,刚刚从大名府赶来的纪忆,正皱着眉头在回答赵佶的提问。身边还有一群横眉冷对的老臣!
纪忆的提议当然是给武好古封北平王了。
自从武好古自领幽州节度使后,他在朝廷这边就是乱臣贼子了。而且赵佶也有点不容武好古了!因为赵佶这段时间思来想去,总觉得高俅的死因里面肯定有武好古的错。
他为什么不在拿下燕京城后,第一时间通知河北宣抚司和朝廷?从燕京城到大名府才多少路?可别说双方没有联络渠道。这些日子武好古和纪忆一唱一和至少坑了国家几千万,双方会没有串通?
武好古想要做节度使,赵佶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他因此坑死了高俅,则是赵佶所不能容的。
之前可以坑死高俅,将来没准就要坑死赵佶本人了!
看来眼气呼呼的赵佶,纪忆心中也是一叹:高俅、钟傅,还那么多的官兵百姓,说到底还不是被你和一班朝廷重臣坑死的?
纪忆接着又反问了一句:“陛下觉得武好古一党如今的短处在哪里?”
“当然是没有大义名分了!”赵佶道。
纪忆摇摇头,“陛下此言稍差!如果武好古要挥军入京,他的确没有大义名分,必然遭致天下人的反对。但是武好古要节度幽州,却是有名有分,天下没有人会真的反对。”
“朝堂之上,岂能胡言乱语!”纪忆的话音未落,御史中丞石公弼便是一声怒吼。
纪忆冷冷一笑:“请中丞扪心自问,你真的矢志恢复燕云吗?”
这个可够损的!朝堂之上,天子驾前,身为言官之首的石公弼也不能睁眼说瞎话啊!
他要说自己矢志恢复燕云,之前赵佶卖国求荣,下令武好古从燕地退兵的时候他怎么不进谏?
“可也不能让武好古在燕地自成一国啊!”蔡京道。
“相公此言又差矣!”纪忆也不给蔡京面子,直言道,“武好古在燕地自成一国已是必然,天下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反对。”
这话说的不中听,却是真的!
大宋天下真没几个人在乎燕地,就算有,也多半在武好古麾下了。
所以就天下民心而言,是绝对不支持为了讨伐燕地的武好古开战的。就算是朝堂之上,也没几个人真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武好古统治燕地的大义名分是存在的!对宋人而言,根本不在乎燕地。对燕人来说,燕地是武好古打下来,而赵佶又明确不要的,怎么没有名分?
“纪卿,莫要卖关子了。”赵佶这时问道,“你就说说武好古的短处在哪里吧?”
“臣遵旨!”纪忆道,“武好古的短处是还没有建立制度。”
“制度?”蔡京一笑,“武好古不是要当节度使吗?”
纪忆摇摇头,“蔡相公真以为武好古这样的人会去抄李怀仙、朱希彩的办法?”
蔡京一愣,好像真的不大可能!
纪忆笑道:“武好古现在还没有在燕地建立制度,朝廷不妨先下手为强!封他做北平王,然后再分封易州公、涿州公、檀州公、顺州公、景州公、蓟州公、平州公、营州公、滦州公,然后再封出一堆县侯。把归附武好古的幽州大豪和武好古手下的大将都封了。最后再授予天津市以自治之权。此乃推恩之法也!”
“朝廷封的公侯他能承认?”蔡京皱着眉头问。
纪忆道:“他不承认,受封的燕地诸侯和军中大将会怎么想?如果他承认了,那么燕地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无论武好古接受还是不接受,他都被摆在火上烤了!”
“好!”赵佶这回终于眼前一亮。
纪忆果然还是有办法的!
“天津市自治之权又是怎么回事?”蔡京似乎从纪忆的建议中听出了什么地方不对。
纪忆笑道:“蔡相公,您难道没有看出来武好古的根本就是天津市吗?没有天津市的工商百业,武好古的军队是没有办法维持的。所以朝廷不应该将天津市的工商百业都往武好古一边推啊!得想办法拉拢他们才是!”
说着话,纪忆冲着赵佶一礼揖拜:“陛下,臣愿意出掌海路市舶制置使,统管界河市舶司之外的天下各市舶,与武好古争利!”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真正的考验
原来海路市舶制置司才是纪忆真正的目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