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博采众家之长看来也是必要的。不能光是汉人武师,还得有西方的古拉姆战奴,有草原上的阻卜战士,有林海中的女真勇士,还有党项吐蕃的战士。得让这些人互相竞争,才能逼着他们拿出真本事。
如果能将他们的本事总结起来,变成一部训练战士的标准教材,那就再好不过了……
“白员外。”武好古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后,才笑着问白思文,“在下不想买甚底战奴。只想请几个教头,年老一些也可,不过功夫还得在身上。另外……最好是不信教的。”
“不信教?”白思文当然知道武好古所指的“教”是什么。不过他也没生气,没有跳起来大骂武好古冒犯了神圣的信仰云云,更没有想揍武好古一顿……而是很认真地思索了一番。
“武员外,如果您要女奴,那都是不信教的。”白思文笑道,“不过古拉姆战士,照例都应该信教。当然了,如今也没有早些年恁般严谨了,便是信教的,也都浅得很。”
其实根据教法,穆斯林贩卖穆斯林为奴是不允许的,因此也不应该有古拉姆奴隶战士存在——他们如果信教就不应该是奴隶,若是奴隶战士就不应该信教!
不过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壮大和繁荣,原本悍勇善战的阿拉伯骑士也开始朽坏,无力承担捍卫帝国的使命。于是从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开始,哈里发就开始蓄养奴隶侍卫来保护自己,这就是古拉姆军队的起源。
到了公元九世纪,由波斯…塔吉克人建立的萨曼王朝开始奴隶兵制度化、系统化和完善化,从而开创了古拉姆军事制度。也就是由封建主或商人出钱,对购买来的少年奴隶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灌输一定的宗教思想,将之培养成为优秀的战士。
实际上,这套体制也可以看成是近代军事学院的起源!其本质都是由国家出资,用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培养军事人才。
而在这套体制出现之前,军事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主要是由贵族、骑士、武士或是世家大族负责,成本自然也是他们自掏腰包。
而这些世家大族的付出,则通过垄断政权和土地收取回报——总之,赔本的买卖是没有人做的!
可是从宋朝开始,中国出现了平民社会和文官政治。在文官政治下,武士阶层失去了垄断政权和土地的可能,而平民社会又让培养军事人才的成本相对显得高昂。
一方面培养成本高昂,一方面回报又相对较低,自然也就抑制了家族培养军事人才的积极性。
而国家又不能承担起培养的成本,军事人才自然就显得稀有,军队的战斗力也就没了保证。
在军事人才本来就匮乏的宋朝,又因为担心军队出赵匡胤第二,搞了多头管理,层层分权的军事体制。使得北宋大部分的军队,处于既无人才,又无人可以负责的状态之中了。
“行啊,浅一点就行了,给我找两个。”武好古笑了起来,他原本还担心眼前这个白思文会勃然大怒,然后揍自己一顿……也不知道马植敢不敢保护自己?现在看来还行,白思文还是比较讲道理的。
白思文又问:“那女奴您要不要?”
年长的古拉姆是容易寻找的,不是每个古拉姆战士都能在青壮年时爬上高位的。
不过这些老年古拉姆不再是奴隶了,他们即便不能为自己赢得权位,也能赢得自由和一点财富。
所以白思文只能替武好古“请”他们来中国,而不是把他们贩卖到中国。因此这笔买卖,是赚不了几个的。
“女奴?”武好古吸了口气,“不要。不过……你能给我搞几匹大食种马来中国吗?至于价钱,都好商量。”
大食种马就是阿拉伯公马了,军事人才要想办法培养,马种自然也要设法改良了。
“大食马?”白思文的脸上闪过一阵惊喜。
大食马可是能狮子大开口的宝贝啊!
“不容易,不容易啊!”白思文面孔上的喜色一闪而过,剩下的只有苦恼了。“武员外,您要古拉姆老兵,这个还容易请……无非就是花点时间,总能请到几个的。可是马……您可知这马是晕船的吗?”
马会晕船?武好古扭头看了眼马植,他是懂马的。
马植点了点头,说:“马不仅晕船晕得厉害,而且还会不服水土。生长在酷热干燥之地的马,到了寒冷潮湿之地就很难养活。”
“对对对……”白思文连连点头,愁眉苦脸道,“不容易啊,很不容易啊……”
武好古却笑了起来,“不容易就是有办法,对吗?说吧,要多少定金?”
白思文也跟着笑了起来,然后伸出一根手指头:“一匹一千缗,货到再给一千缗。”
“行!”武好古点了点头,“今日没带恁般多的钱,约个时日,我叫人送到店上。”
“等等。”白思文摆了摆手,“还有一个条件。”
“说吧。”
白思文道:“马和人,只能送到泉州……您得派人到泉州来取。”
“只到泉州?为什么?”
白思文说:“因为产在天竺的大食马有在泉州活过,再北面可就不保证了。”
“行!”武好古问,“大约何时可以拿到马和人?”
白思文想了想,“两年,至少要两年。”
“好。”武好古说,“等货到了,写封信托人捎到开封府潘楼街的武家书画斋。”
“好,一言为定!”
第一百一十一章 住手,武大郎
夜又深了,武好古和潘巧莲却难以入眠。
因为潘巧莲的哥哥潘孝庵很快就要来海州了!
武好古和潘巧莲已经游完了云台仙山,还买下了一座山庄,便是将来两人做神仙眷侣的地方。
不过这神仙眷侣却是将来的事情,眼下等待他们的,却是正心急火撩般赶来的潘孝俺。
这个消息是海州潘家庄园的管家告诉他们的,潘孝俺不知怎么突然改变了放任妹妹和武好古自由恋爱的政策,十日前就出发离开开封府,往海州而来,要将妹妹带回开封府了。
对此,武好古和潘巧莲都认为是有什么流言蜚语传出了!
潘巧莲毕竟是将门女,哪怕守了望门寡,多了一些自由,也不能私嫁给武好古。
便是这次和武好古一起出门,也是“伤风败俗”的,所以潘巧莲用化名还扮了男装。不过大宅门里是非多,也存不住秘密,多半还是传出什么难听的话了。
等潘孝俺一到,潘巧莲多半会被她哥哥看管起来,直到武好古完成了做官发财的小目标,然后才能明媒正娶!
到那时,武好古和潘巧莲,才能过上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
因此他和潘巧莲两人都知道,暂时的分离,是为了长久的厮守在一起。
可是真的等到暂别的时刻将至,两人还是彻夜难眠。
“十八,最多两三个月而已,到时候就能风风光光娶你了。”
“嗯……路上可要小心一些。”
“知道,有马二哥,西门小乙,哦,还有智深法师在,不会有事的。”
“身体也要当心,若是有个头疼脑热,一定要吃药,可不能像上回那样了。”
“呃,一定,一定,西门小乙开得药,我一定吃。十八,你也要当心身体,天就要凉了,记得多穿些衣裳。”
“嗯,大武哥哥,奴记得了。但辽国那边更冷,大武哥哥可别着凉。”
“放心吧,这些日子在外走动,比起之前闷在画斋里的时候,感觉强壮了不少。”
“这样就好……还有,大武哥哥觉得马二哥如何?”
“马二哥吗?倒是个人物,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但是这等人物也不宜深交……”
“不宜深交?为甚?”
肩并肩坐在小楼里面一张卧榻上,看着窗外的夜色和空中那轮圆月的情侣正在说悄悄话。先是说些关心对方的话,后来不知怎么,却把话题转到了马植身上了。
“因为他是英雄!”潘巧莲拧着秀眉道,“奴和大武哥哥都是凡人。英雄要做大事,要复燕平辽,要流芳千古。这固然没有甚底不好,但是英雄人物为达目的,是会不择手段的。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其实你答应和他共赴燕云,已经有些不妥了……幸好没约时间,还是想办法推了吧。”
还别说,潘巧莲到底是出身豪门的女人,看人还是有点准的。
马植在后世史书上是小丑似的人物,但实际上他能往来宋金之间,促成联金灭辽的大业,使大宋一度恢复燕京,如何不是英雄?
至于后来的靖康之耻,这锅实在不该他来背。
“我知道。”武好古点点头,“等我回了开封府,便对他敬而远之就是了。”
这回他是在欺骗潘巧莲。因为武好古也想做成一件大事,就是挽回靖康之耻!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光是在云台山和海州做准备是不够的。最好的路子就是让辽国走上昔日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路子,这样武好古和潘巧莲才能在大宋过真正安稳舒适的小日子。
可是武好古的这个小目标,靠他自己根本实现不了,只有马植能够做到。
马植和他背后的燕云汉人大族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他们过高估计了大宋的力量(其实也没高估,只是低估了宋朝统治者的愚蠢),结果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引发了靖康之难。
“对,一定要敬而远之。”潘巧莲又说,“而且你也不要和朝中的新旧人物走得太近。你想要做名士就要有名士的超然,千万别像苏学士那样陷进党争。将来,我们最好就久居在云台仙山……钱也不需太多,奴现在就有三四十万缗的嫁资,大武哥哥的书画商行再赚个几十万,有个百万便可了,再多也会遭祸的。”
潘巧莲是将门女,自小就在一种讲究明哲保身的环境中长大,打骨子里就不想“做事”,只想享清福。各种自保和保家的办法,早就成了她的一种本能。
武好古听了她的这些话,却有些暗皱眉头。
其实他也不是个想惹是非的性子,可是……靖康的是非能躲过去吗?
这神仙眷侣,不是我们俩想做就能做的!
就算武好古和潘巧莲逃去了江南,也得防着金兵在“搜山检海捉赵构”的时候波及到自己。
而且南宋初建时期的局势也纷乱得很,武好古和潘巧莲要真有百万缗的家产,又没有一点自保的武力,会不会被人当成肥猪宰了也不好说。
“好,都听你的。”不过武好古也没有把真实的想法告诉潘巧莲,而点点头应付了一句,然后伸出一条胳膊,突然挽住了潘巧莲的纤腰。
潘巧莲嘤咛一声,细腰动了动,似乎想要从武好古的胳膊中挣脱出来,可是她用的力气是恁样的小,而武好古的胳膊又出人意料的有力。
刚刚还仿佛是个大姐姐一样在告诉武好古将来要怎么做的潘巧莲,这会儿似乎有些慌了神,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兔子一样。
武好古哪里肯这样就放过潘巧莲?他突然扭过头,在潘巧莲俏丽嫩滑的脸颊上就香了一口。
“大武哥哥……”这下潘大小姐可是羞的面红耳赤。
武好古那只原本按在她小腹部的手掌,这时也开始慢慢向上挪,直奔那一对隆起来的“山峰”而去。
“不行,不行……”
嘴上喊着不行,心里面其实是万般愿意的。可是潘巧莲毕竟是宋朝人,还是大家闺秀,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完全沦陷,还在有气无力的抵抗。
而就在武好古即将得手的时候,猛烈的敲门声突然响了起来。
“大郎,小郎君,马员外和智深法师到了!”
这是小瓶儿的声音。武好古和潘巧莲在阁楼中相会的时候,她就在外面把风。
什么?什么?马植和鲁智深来了?
这也太不是时候了吧!
刚才还扭捏在一起的武好古和潘巧莲一下就分开了,两人连忙起身,各自整理了一下衣裳,又不约而同望了对方一眼。
武好古看到的是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儿,眉目含情,哪有办法恼怒?
心中道了一声可惜,武好古就对潘巧莲道:“十八,我们去见马二哥和智深和尚吧。”
“嗯。”潘巧莲应了一声,便和武好古一起走到门口。
武好古推开了房门,就看见小瓶儿紧张兮兮的在看自己,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射出的目光可是没有多少善意。
就在武好古想问问马植和鲁智深在哪儿的时候,小瓶儿突然一把抓住潘巧莲的右手,拽着她就走,一阵风似的便下了阁楼。弄得武好古一头雾水,过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是叫那小丫头当成大色狼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国真理
就在武好古差一点就把潘巧莲吃到嘴里面的次日,在淮河北岸,沿着运盐河北上的官道上,驰过三四十骑人马,这些人马都做风尘仆仆的客商打扮,还携带着弓箭直刀,脸上灰尘都是颇厚,一看就是不顾劳苦赶路所致。
而这三四十骑人马中,当先的一人,若是叫武好古和潘巧莲见了,肯定会大吃一惊。
原来此君正是潘巧莲的嫡亲哥哥,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东翁,官拜秉义郎,在捧日军中还有个指挥使军职的潘孝庵,潘大官人!
原本一直养尊处优,骑个马都会跌下来潘大官人,现在居然吃得恁般辛苦,一路骑马赶路,白净的面孔都晒得黝黑,还被风吹得有点儿干裂了。
不过,看他的马术显然也进步了不少,稳稳坐在马庵上,一只手控着缰绳,显得游刃有余。
看来,他这一路都是骑马行路的,终于练出来了。
“指挥使。”一个瞧上去就颇为精悍的中年男子这时策马到了潘大官人身旁,大声说,“前方就是个馆驿了,可要进去休息一日?”
潘大官人闻言,就在马背上瞪了他一眼,骂道:“直娘贼的,歇个屁!要是把本官的国舅爷歇没了,看我不把你发去打西贼!”
说话的人名叫陈希真,也是禁军的杂品武臣,一身的好本事,跟了潘孝庵总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潘孝庵这个公子哥怎么能吃苦呢!
一连十日,人不解衣,马不卸鞍,拼了老命赶路……这劲头简直和潘家老祖潘美有一比了。
不过潘孝庵那么拼也正常的,因为他老妹潘巧莲被端王赵佶瞧上了,早就要了武好古画的《潘巧莲写真图》去,成天临摹,十余日前还提出要见潘巧莲一面……
这可多半是瞧上潘巧莲,要娶回去做正妃了——潘巧莲的身份摆着,入端王府就只能做正妃!
将来就是皇后啊!
这下潘孝庵再坐不住了,他妹子可跟武好古那小白脸在一块儿呢,要是让武好古睡了……皇后可就没了!
所以潘孝庵当天晚上就召集心腹,第二天就出了开封府,日夜兼程,棒打鸳鸯来也……
馆驿不入,饭还是要吃的,马儿也得喂,要不然可没力气继续赶路。
“便在这里休息,用些吃食,把马也喂则个。”潘孝庵拉住了缰绳,停下了胯下的走马,然后翻身下来,又把缰绳丢给了陈希真。
“陈大郎,去告诉弟兄们,到了海州都他娘的给老子管住了嘴,谁要敢多嘴,待回了开封府,都给老子打西贼去!”
“喏!”陈希真大声应了,然后却想到不对,又问了句,“指挥,你不让兄弟们说甚?”
“自是十八和端王的事情!”潘孝俺咬咬牙,“不许说一个字!”
“哦。”陈希真想了想,“可万一有人打听,该怎么说?”
潘孝庵一想也对,他那妹子泼辣的很,而且有点离经叛道,嫁给端王赵佶这种别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在她看来也就那样了——反正她和武好古也不是甚贫贱夫妻,两人有的是钱,后台也算硬,神仙眷侣一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何必一头扎进吃人都不吐骨头的大宋皇宫?
不过对潘孝庵而言,他妹子要是做了皇后,他可就一步登天,成了国舅爷啦!官职也会很快从八品秉义郎跃升到四五品的刺史,就和王诜一边大了,连带着他的几个儿子,也能荫补到官职。
他这一房,日后可就要飞黄腾达了!
所以这事儿在他,那是志在必得!
他思索了一下,厉声道:“就说大宅门里有人在嚼舌头!别的话,一句也不许说,知道了吗?”
“知道了,小底这便去吩咐。”陈希真连声应着,转身去了。
潘孝庵松了口气,才感到浑身上下的骨头都疼起来了。这一路上,他可真是吃了大苦头了,现在就看金瓶儿那妮子办事是否得力了。
如果让姓武的把潘巧莲睡了又睡,生米都睡成熟饭了,那可就什么都黄了!
不行,不能再等下去了。
这干柴烈火的,多等一个晚上,可就多一份危险!
潘孝庵想到这里,也不顾人困马乏,掏出干粮胡乱啃了几口,又喝了点凉水,便摇摇晃晃站起来大喊道:“弟兄们,都给老子起来,继续上路,今天晚上一定要到海州潘家庄!本官重重有赏!”
“喏!”
……
“马二哥,像你这样的北朝儒生,都是学甚底的?”
武好古这个时候还没想到自己的头上绿云聚集,他正在和马植、米友仁,还有西门青三人在潘家庄园的听涛轩上观海、品茶、探讨人生理想。
虽然认识马植的时间不久,但是武好古对这位“马二哥”却已经佩服非常了。
人家是人才啊!
能文能武,满腹韬略。
虽然在历史书上是个丑角,但是大辽的灭亡他是出大力气的,燕云基本上也被他收复了,如果不是宋军的战斗力太差,大宋靠着他就算遂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宏愿了!
而且武好古还知道,在大辽的末世中,还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儒生——大石林牙,耶律大石!
一个马植颠覆了大辽的锦绣江山,一个大石又凭借契丹残军开拓出了称霸中亚的西辽帝国,还打败了在西方如日中天的塞尔柱突厥帝国!
光是这两个人物,同时代的北宋儒生中,又有几人可比?
在武好古的后世灵魂来看,这就是北朝儒家教育的成功,同时也是宋儒的失败!
要知道宋儒的数量百倍于辽儒,如果能出一百个耶律大石再加一百个马植,怎么会有靖康之耻?
所以武好古就打听起马植读什么书了?
“学六艺啊,学君子六艺。”马植笑问,“大郎和小乙都是读书人,该知道君子六艺吧?”
“君子六艺”武好古当然知道了,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其中的“礼”,并不完全是礼仪的意思,还包括了制度、法律和军事方面的内容。譬如“五礼”中的“军礼”就是讲军队规章的。
而“射”和“御”也都和军事有关,一个是射箭,一个驾车和车战——现在没有车战了,自然是骑马和马战了。
也就是说,君子六艺中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相当实用的军事知识。而“数”艺和“书”艺,基本也是实用之学。
如果用后世的说法,马植这样的“辽儒”主要是学实学的,而同时期的宋儒,则太注重道德文章而轻视了做事打仗的学问。
当然了,宋儒重文章主要是宋朝官家们故意引导出来的!
如马植和耶律大石这样的人物厉害是厉害,但是也实在忒危险了。一个整出联金灭辽,一个也杀将夺军去开辟了西辽江山,其实都不是好人……
马植接着又道:“待到大郎北上燕云的时候,某家就领你去某求学十余载的燕山书院一游如何?”
“好,一言为定!”
武好古隐约觉得,自己很快就要寻到“救国真理”了。就在他准备进一步打听燕山书院的事儿的时候,郭京的喊声突然传来了。
“大郎,潘大官人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别了,潘巧莲(一)
潘大官人黑了,瘦了,精壮了。
以上这些是武好古见到潘孝庵时的第一印象。
人虽然还是那个人,可是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里里外外都显出了精悍和振奋,神采飞扬,仿佛立即就要飞起来一样。
“十八姐,大郎,啊,寅哥儿,你怎也在这里啊?”
从马背上下来,带着满身的风尘和汗臭的味道,潘孝庵大步流星的就进了院子,看见出门来迎接的武好古、潘巧莲、米友仁便大笑着招呼。
米友仁听见潘孝庵发问,也笑着回道:“十一哥,我刚刚拜了崇道先生为师,学习画技,现在自然要跟随老师左右。倒是潘十一哥你怎就跑来海州了?如今横山前线大战在即,北面的辽人也蠢蠢欲动。捧日军该是枕戈待旦吧?”
“寅哥儿知道西北大战在即,还有甚好问的?”潘孝庵满脸笑容,并无半点羞愧地说,“某家这点本领,如何能上战场?便是去了也是给相公们添乱,因而告了病假,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十一哥一路好赶吧?不知是甚勾当,如此紧急?”
米友仁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问得潘孝庵好不尴尬。不过面子上看潘大官人依旧笑得灿烂,没有半点做作。
“生意,生意上的事情。”潘孝庵道,“北风起了,正是海商扬帆南下的时候,此时放债利息最高。海州这边的分号接了几单大买卖,不得不亲自过来主持则个。”
海商的买卖是“看风吃饭”,西北风起时便要南下,东南风起时就要北上。
因此海州港每到秋冬之季,就是商船满载离港的日子。此时自然也是资金紧张,利息高涨的时候。作为金银绢帛交引铺的东家,潘孝庵亲自赶来主持倒也合理。
只是这路赶得有些紧了。
“十一哥,海州这边向有老王掌柜坐镇,还有甚不放心的,看你人都黑瘦了,这一路也忒赶了吧?到底是甚大买卖?”
潘巧莲看到哥哥的模样很有些心疼,忙和小瓶儿一块儿上去搀扶。
“是向泉州来的白番放债。”潘孝庵早就编好了说词,“若是这几单买卖做成了,兴许将来能把买卖做到泉州去了。”
“原来是这样。”潘巧莲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不过当着大家的面也不好一个劲儿的追问,于是便说,“先去吃点,然后早点歇息吧。”
“还真有点乏了,小瓶儿,且扶我去沐浴更衣吧。”潘大官人就和小瓶儿往屋子里走,突然停下脚步,一回头道,“对了,我离开开封的时候还见了端王府的高俅,他叫我捎个话,叫你早点回去,莫叫贵人等急了。”
说起来武好古出门也有些时日了,也是时候回去再收一个好徒弟了。
“十八,看来是时候回去了。”武好古扭头便对潘巧莲说。
“嗯……”潘巧莲才应了一声,他的好哥哥潘孝庵就急急咳了两声。
潘巧莲这才想起世俗间还有“淫奔”这回事儿!
她一个未出阁的黄花闺女,跟着情郎在外面转悠的够久了,若是再和武好古一起回去,这流言蜚语怕就要生出来了。
况且,她亲哥哥现在也到了海州。
于情于理,都该和哥哥一起回开封府。
“大郎。”潘巧莲撅了下樱桃小嘴,“奴还是和十一哥一起回开封府吧。”
武好古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这……也好,十八姐和十一哥一起,我就放心了。”
他不放心也没办法,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如潘巧莲这样一路跟着武好古在外面游荡了那么久,就够离经叛道了。
若是再和武好古一起回去,不理自己的亲哥哥,那可就真成“淫奔”了。
而且,在武好古想来,自己和潘巧莲的分别只是暂时的。等回了开封府就能“收了”未来的宋徽宗!
虽然宋徽宗现在只是个亲王,但是给自己保个官身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有了端王、米芾、王诜等人的支持,开封书画行首也的闭着眼睛拿下,到时候可就能大把赚钱了……
有了官,有了钱,还有钢板一样的后台,还怕娶不到潘巧莲?
……
潘孝庵的卧室里面,一大桶热腾腾的洗澡水已经备好了,而伺候他洗澡的,只有一个小瓶儿。
一进门,还没脱衣服,潘大官人就急急的问:“小瓶儿,他们……没有那个吧?”
“就差一点儿便要便宜那武大郎了。”小瓶儿一边说,一边小心观察着潘大官人的颜色,“幸好奴婢使了个小计,扰了他们则个。”
潘大官人大松口气。虽然眼下的北宋风气还比较开放,但是潘巧莲可是有机会嫁给端王,将来还要做皇后的,如果不是完璧,总归是个污点。
万一潘巧莲的肚子给武大郎弄大了,可就什么都完了!
现在总算是祖宗保佑,潘家将门要大兴了!
“好!瓶儿,你做得很好。”潘孝庵心下大喜,对小瓶儿道,“重重有赏!像要甚底,只管开口吧。”
“奴婢甚底都不要,只盼能,能一直伺候十八姐。”小瓶儿怯怯地说。
“哈哈。”潘大官人笑了起来,“你这丫头还真会说话,也罢,便随了你的心愿,将来十八要是入了……呃,你便跟去做个陪嫁,也算潘家的人,将来少不了一番泼天的富贵。”
什么意思?
小瓶儿听得糊里糊涂,十八姐将来不就是嫁武好古吗?自己跟过去顶天一个妾,怎么会有泼天的富贵?
正糊涂的时候,潘大官人又说话了,“走吧,走吧,去服侍十八,某这里用不着你了。”
“喏。”
小瓶儿应了一声便退了,可是心里面却更糊涂了。
潘大官人向来养尊处优,洗澡怎么能没个人伺候?而且闻着他身上发出来的气味和衣服上的灰尘,就知道大官人这些日子可真是吃了大苦头了。
这潘大官人到底是怎么了?到底是遇上了天大的喜事,还是成了逃犯?
……
“合股的商行吗?某也投一股。对了,大郎,你的商行是做甚底勾当的?”
洗把热水澡后,又换上了干净衣裳的潘大官人再一次出现在武好古跟前,就在内客堂里面,一边品着云雾点茶,一边说话。
武好古把自己成立合股商行的打算和潘大官人说了,马上就得到了积极的回应。
“书画文玩。”武好古说,“都是武家的老本行,不过却是不一样的做法。”
“怎么做?”潘大官人显得十分有兴趣。
“鉴定、唱卖和书画会馆。”武好古顿了顿,又言道,“我们不需要潘楼街的那些商家一样,去收了书画文玩来发卖,只需要做鉴定真伪和替人唱卖还有开设会馆三个勾当就行了。”
这样能行?
潘大官人其实是不信的,不过他现在就想把武好古马上打发了。
于是便道:“好的,这是个好买卖,某家入股一万缗。对了,某家的三哥也听说了你的大名,很想见见你。”
潘巧莲道:“大武哥哥,奴家的三哥便是潘家将门之主,如今官拜恩州刺史,他儿子就要迎娶了德国公主了,这些日子他该在大名府整修老宅,以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