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齐的一把手了。
  他说的“万国来朝”什么的,则是武好古派给他的差事。武好古为了拍赵佶的马屁,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正在筹备一次万国来朝,给赵佶上尊号的外交盛点。
  不仅要尽量动员南洋、天竺各国参加,而且高丽国、日本国、流球国、大瞿越国(越南),还有依附契丹的生女真、阻卜、碎叶镇、吐蕃诸国、大理国,也都在邀请之列。
  如果有可能的话,武好古还想请到西方东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使臣。
  各方面一起汇聚开封府,给赵佶上尊号……这可是大大的有面子啊!
  有了这个马屁,武好古的地位暂时也就不会被动摇了。
  而在南洋方面,负责各处奔走拉人头的,当然就是“外交僧”元觉大和尚了。
  元觉大和尚摸着刚刚刮过泛着青光的下巴,思索道:“如果只是图个热闹,那就让三佛齐国和波罗国带着属邦出面,蒲甘国也一定听从召唤的。占城国虽然信婆罗门,但是他们国小且弱,不敢违抗咱们。不过真腊国、爪哇国和注辇国三个婆罗门国现在结成同盟,和咱们不是很对付。接下去咱们还要对爪哇用兵……”
  “爪哇不可能去的。”南心岛商市的市政所长方腊摇摇头道,“如果咱们能和注辇国议和,下一个就是攻打爪哇国了。”
  现在统治注辇国是克逻迦王,他可是注辇国历史上的雄主。在他统治下的注辇国国势达到了鼎盛,印度次大陆的东南部几乎被注辇国统一。在海上,注辇国的力量也非常强大,几乎控制了整个锡兰道,还控制着马来半岛北部的克拉地峡。
  也就是说,注辇国现在也拥有一部分印度洋的“拦路收费权”,这样的强国当然不是一次海战就能击败的。所以在第二次三佛齐海鲜大海战结束后不久,双方的外交活动就开始了——注辇国控制的陆地虽然很大,但都是些贫瘠山区,真正能维持国家运转的,还是从海洋上收获的财富。所以注辇国可以和大宋来一场硬仗,却不敢长期封锁航路打持久战。
  对于大宋而言,情况也是一样的。不存在一举攻灭注辇国的可能。注辇城来来往往七重城墙,战象没有几万总也有几千,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说灭就灭?而且注辇国的土地大部分是山区,零零碎碎的封建土邦之主不知道有多少。真要占领下来打治安战也打疯了。
  所以武好古的印度洋殖民计划就是注重航路和沿海的殖民点,灭亡注辇国也根本不在计划之中。实际上,除了土地肥沃的爪哇是必灭的,其它已经存在的国家,至少在武好古有生之年,都不是必须要消灭吞并的。


第九百七十六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五)坑到爪哇国去了
  时隔多日,武好文又回到界河商市,他是被武好古请来的。
  武好文抵达宣抚司城堡的时候,就看见城堡外的一片开阔空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修起了围栏。围栏里面好像是个贫民窟,搭着几排破破烂烂的板屋,一群穿着破烂麻衣的男子正蹲在板屋外面,眯着眼睛打量着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目光中透出来的既有无奈,也有那么一丁点好奇。
  这些男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仿佛都是拖家带口的,现在正是操弄晌午饭的时候,一些穿着同样朴素的女人正里里外外忙着,木板房子的小烟囱里面正冒出几缕淡淡的炊烟。还有一些不知事的孩子,正在围栏里面嬉戏玩耍。
  在围栏外面还有几个站岗的界河兵,他们的装扮已经和武好古出任河北宣帅之前大不相同了。不再使用巨大的“罗马盾”,而是披上了半装(全装甲只有在训练和上阵时才披)的界河瘊子甲,手中的武器也成了标准化的长枪。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武好古现在有河北五路宣抚的名义。虽然他这个宣抚的差遣虚得很,比高俅的西北三路宣抚还差不少呢。不过在赵佶的授意下,都军机司和兵部还是给了河北宣抚司组建四将新军的权力。
  也就是说,河北宣抚司可以合法的招募士兵、推荐军官(需要兵部批准),采购或打造器械盔甲。
  但是两府的文官也不是那么好说话的。募兵、荐官、购械的权力给了宣抚司,可是募兵和购械所需的钱粮却是卡得死死的。武好古上了不知多少奏章,最后也只拿到只够募集和维持两将新军的钱粮。
  户部和河北转运使司还振振有词——新军乃是府兵,有粮即可,何须钱帛募兵发饷?
  而且兵部还给河北宣抚司发来了一万多个叫苦连天的府兵,说是给河北宣抚司编练新军所用。
  这可真是让武好古有点有苦说不出了!
  不过武好古也不是吃素的,一个反手也咬了在河东练兵的陶节夫一口——河北、河东都是朝廷的天下,可不能厚此薄彼!既然河北练兵以府兵为主,那么河东也不应该例外。
  于是户部和河东转运使司也乐呵呵砍掉了陶节夫的一半钱粮——剩下的那点钱粮,大概也只够招募4个营的骑兵,给有官身的武官发发俸禄福利,再加一点杂费福利,还有就是两万人的衣食和几千匹马的开销了。
  且不论陶节夫怎么应付,武好古倒是不慌不忙的。现在距离北伐还早呢,招募来的佣兵养到那时候也老了,所以现在最要紧的是锻炼军官和士官队伍,同时把骑兵培养好。
  只要有了好的军官、士官和骑兵,将来就算用府兵也不是不能打胜仗的。
  所以武好古干脆把四个将的新军当成了磨练军官、士官的磨刀砖了。而且他也掌握着非常好的军官、士官来源。界河骑士学院名义上是培养骑兵军官的,实际上这所学院的步兵、工兵、辎重兵的课程也是全世界一流的,比开封府的步军学校可要强多了!
  为骑士学院提供生源的骑士小学,也拥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可以提供非常优秀的骑兵(包括骑士)和军士。另外,同样设在界河商市的天理学院,也可以为新军提供士官。
  所以武好古只要拿到了四将新军的控制权,就不怕磨练不出优秀的军官、士官和骑兵队伍了。
  与此同时,武好古也趁着大权在手,将界河商市的民兵、效用骑士,还有假子骑士也一并改编成了新军。四个将中的两个,就是以界河民兵为骨干建成的。现在驻扎在界河商市以南的宣抚司城堡的部队骨干,就是由界河民兵改编而来的。
  因为有了正式的新军名分,武好古也就能名正言顺替他们购置铠甲、长枪和军弩这样的管制装备了。
  而且新府兵还有一个“后备役”制度,也被武好古拿来套在了界河民兵身上。所有的后备役府兵,都能合法的拥有甲胄和兵器!
  这股子养在界河民间的武力一旦发动起来,虽然不能和正经训练的新军相比,但是在战时保卫界河商市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被圈在围栏里面了?”
  一个界河民兵出生的新军士兵被唤到了武好文的马前,武好文就在马背上发问了。
  “回禀帅司,那些人都是从洛阳运来的奴婢,听说是欠了债,被卖到界河商市来的。”
  “什么!?”
  武好文一听,眉头马上皱起来了。
  洛阳可是武好文的老家啊!而界河商市又是允许奴隶买卖的……怎么会有洛阳老乡被卖到界河商市来了?谁那么缺德?
  “去给本官找个会说话的过来。”武好文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就由随从搀扶着下了马。立即就有人取过了马扎,让武好文安坐下来。
  很快就有一个面孔黑黑,身材瘦削,一脸苦相的青年农人被带到了武好文跟前。
  “小的洛阳陈江,见过大官人。”
  青年行了个揖拜大礼,自报了家门。并没有下跪叩头,也没有管武好文叫“大人”。
  “你是洛阳人?”武好文问,“洛阳哪里?”
  “白波镇。”
  “怎生到了此地?”
  “唉……”名叫陈江的青年一听这问题,眼泪就吧嗒吧嗒落下来了,“还不是叫白波武扒皮给害的!”
  “武扒皮!?”武好文一愣,心说:坏人居然是姓武的,难不成是自家的亲戚?
  “是白波义门武家的人?”
  “狗屁义门!”青年气愤地说,“压根就是不仁不义之门,今年洛阳的春麦分明歉收,他们武家却勾结奸商打压粮价,让俺们这等租地的佃户还不了阎王账的息钱,只好卖身为奴。”
  原来这位陈佃农是被武诚举武扒皮给坑到爪哇国去了……
  “到界河做工也不错。”武好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得安慰道,“便是给人做仆童,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不少钱的,比在洛阳种地好多了。”
  宋朝的“卖身为奴”大多是指“签约奴”,一般就是三年五载到头。而且做“签约奴”也不等于没有一文钱的收入了。雇主为了鼓励奴工干活,多少会发点例钱、赏钱,还会包吃包住。如果在界河商市、京东商市这种地方打工,年收入肯定超过种地。
  如果三年五载后能留在界河商市打工,那可就是算跳出苦海了……现在的界河商市可是个很容易就能赚到钱的地方,比在洛阳种地强了不知多少倍。
  种地可是一门生意!自负盈亏,没有任何保障的。对于连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耕牛)都没有,需要去租借,同时也没有任何本钱,需要借高利贷的佃户而言,种地肯定是门亏本生意。唯一的意义,就是为自己和家人赚口苦饭,一日两餐,忙时吃干,闲时喝稀,不饿死而已。
  “唉。”陈江叹了口气,“要是留在界河商市,小的也欢喜了……一家人都管吃管住的,哪怕没有例钱,俺们也心甘情愿。可那武扒皮良心给狗吃了,竟然把咱们这些乡亲都坑去劳什子爪哇国了……再过几日就要上船出海了!”
  说到这里,陈江忽然两腿一软给武好文跪下了,朝他拜了拜,“大官人行行好吧,让俺一家留在大宋,便是给大官人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原来是我哥哥坑了你……
  武好文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不过他也无能为力——想给他做牛做马的人太多了!一路帅司啊!还那么年轻,将来铁定要当宰执的……宰执家的“牛马”也是牛马界的精英,不知道多少人要去巴结呢!
  他叹了口气,便没有再理会陈江,就往宣抚司堡垒走去,被守门的小吏一路引到了武好古的公厅当中。
  “二哥儿,你可来了。”武好古起身跟弟弟见了礼之后,笑吟吟的就道:“有桩升官发财的好事儿。”
  升官发财?武好文没有什么兴趣——升官发财对他而言太容易了,一点没有成就感了。
  武好古不知道弟弟的心思,继续笑着说:“咱们大宋如今可是威名远播了!东洋、南洋、西洋、天竺诸国,都视我朝为天朝上国,称官家为四海之主……这可是汉唐所未有的盛况啊!”
  “是吗?”武好文心道:人家没有管官家叫“赵扒皮”吧?
  武好古笑道:“不如咱们兄弟一起促成一次万国来朝的盛典,叫海外的番邦岛国都派使臣来开封府,向官家朝贡称臣!”
  “万国来朝!?”武好文皱着眉头,“怕是要花费不少吧?”
  中原王朝有点喜欢搞凯子外交,薄来厚往。往往是赢了面子,亏了里子。
  “花钱怕什么?”武好古一笑,“这可是扬国威于海外啊……如果能趁机和各国进一步发展交往,设立常驻使节,对于通商可大有好处,花出去的钱还怕赚不回来?二哥儿,我在界河走不开,你能替我上一趟京,去和官家说说这事儿吗?”


第九百七十七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六)唐明皇
  武好古原来在下一盘大棋。
  搞“万国来朝”的目的,还是为了走出去!
  现在的上桃花石对于西方,对于印度而言,已经不是一个传说中的存在。而是实实在在到了他们眼前的庞然大物了。
  怎么个庞然大物要装得人畜无害,别人也不会相信的。而且当今世界就是弱肉强食,就是行丛林法则的。大宋既然拥有强大的海权,就应该把它发挥到极致。用海权为国家攫取最大的利益!
  在历史上,拥有海权的大宋却仿佛根本不知道要使用海权一样。从开国到亡国,也就是在最后的时刻搞了一个逃难的海上行朝。
  可是没有庞大的海外利益支撑,这个逃难的行朝又有什么前途?连个避祸的基地都找寻不到!
  而海外利益的经营是需要时间的,不存在明天蒙古人要打过来了,今天才去开拓殖民这种事情的。
  所以武好古自从拿到了开办界河商市的权力后,就一步步在贯彻开拓海外利益的计划。万一在他死后许多年,还会有华夏天倾,那至少也能有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背后支撑华夏的英雄儿女继续抵抗。
  现在不过是要将原本被遮盖起来的大宋海外利益正式端上台面,展示在所有人的眼前。
  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大宋天子赵佶是拥有四海的皇帝!
  在这个基础上,再将代表大宋的使馆设立到南洋、印度和西方世界的主要国家。有了代表大宋利益的使馆,殖民活动的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
  对了,殖民侵略这事儿,其实是分两个路子的。一种是美利坚式殖民,用来对付非常落后的地区,把原住民基本清空,然后自己人过去生孩子殖民。
  另一种则是阿三式殖民,不以永久占据为目标,而是以不平等贸易攫取财富为目标的。
  前一种殖民无所谓外交不外交的,杀人放火传病毒就是了。而后一种殖民就必须要搞外交搞阴谋了……有的时候,外交和阴谋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还超过真实的力量。
  而现在的大宋海路市舶制置司就没有绝对的力量去压服文明世界,所以伐交和伐谋的手段,必须得充分加以运用。
  “大哥儿,只怕苏相公不会答应搞这场万国来朝的。”武好文眉头深皱,“而且官家这两年日益喜好奢靡,花用和赏赐无度,琼林宫的大工才结束,官家就动了重修延福宫的心思了……听说最近还迷上了太湖石,下了好几道旨让大人去给他搜寻。恁大的石头要从太湖运往开封府,可真是不容易啊!要不是蔡元长帮忙,大人的提举苏杭应奉局都做不下去了。你现在搞这个万国来朝,官家岂不是更加要铺张浪费一番了?你知道吗?现在士林之中都有人把官家比做唐明皇了……”
  “唐明皇?”武好古摇摇头,心说:李隆基可比赵佶强多了,人家再怎么整,也没被整到东北雪乡去养老啊。
  “那都是胡说!”武好古一挥手,“官家扬威四海,受万国敬仰,怎么是唐明皇能比的?再说修宫殿费钱,搞这个万国来朝可是能赚钱的!什么薄来厚往的……咱大宋在南洋什么时候搞过这一套?”
  果然是做了强盗!
  武好文的脸色有点难看。他现在虽然是海路帅司,但是却被武好古安插在帅司中的部下架空了。特别是掌握军令下达权的海路总军机房(相当于海军参谋部)只听宣抚司的命令,而且什么事儿都瞒着武好文。更有甚者,海路总军机房的衙署到现在也没迁去清池县,而是滞留在界河商市……所以武好古只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得出结论——大宋水军在南洋可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
  “二哥儿。”武好古顿了顿,又道,“官家也挺宠你的,你要真看不过去他乱花钱的毛病,正好趁这个机会劝一劝。”
  “是要劝一劝的……”武好文心中苦笑:官家那是宠信我?他是宠信咱家三哥儿!
  “延福宫有啥好修的?”武好古笑道,“莫不如修一修应天府吧?应天府离开海州更近,用来招待万国来使不是挺好的?等招待完了来使,再顺路去一趟泰山。”
  “去泰山做甚?”
  武好古笑着:“封禅啊!官家开河湟、平西贼、拓西域,开万里海疆!这等大功,还不能封一次泰山吗?”
  好嘛……花销更大了!苏辙知道了非跑到界河商市掐死武好古不可!
  ……
  深夜的江宁府,依然有着炎炎暑气。
  虽然天气已经入秋,可是因为天旱少雨,气温始终没有下降,长江边上的江宁府城,仍然闷热的让人透不过气。
  蔡京穿着一袭单薄的短衫绸裤,手上摇着把蒲葵扇,靠在一张藤屉子躺椅上。这是一张编制得非常精巧的躺椅,表面上有连绵不绝的水波样花纹,躺在上面凉快透气,而且也不感到硌人。
  转眼间,蔡京已经在江宁城呆了两年多。虽然没有找他的麻烦,也没有什么公务要他处理——他这种级别的大臣放到地方上就是享福的,政务自由通判代劳了。可是蔡京哪里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真要让他一直在江宁养老,那还不浑身难受死?
  所以他人到了江宁,注意力却一直摆在朝堂上,就在寻一个能让他再起的契机。
  可是这机会却不大好找。因为这几年的朝政实在太顺了!大宋朝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它穷兵黩武吧,真心没花几个钱,也没派几个兵……征安西的这一战是河西军和大教化团出人出钱,朝廷就捡现成的,而且还是驱虎吞狼,把河西军的主力撵去了安西。说不定还会进一步辇去天竺,到时候河西路可就能收归朝廷直辖了!
  海上的扩张更加赢得莫名其妙!如果不是蔡京为人敏锐,让人从几个江南海商家族那里打听了消息,他都不知道大宋在海上居然是无敌的存在!
  本来还以为全天下就属大宋兵弱,没想到出了大洋,就是没有最弱,只有更弱了。
  什么三佛齐,什么注辇国的,根本就不用朝廷派出大军,随随便便一个南洋巡检司,几十条战船加上几十条商船就把人家打得全军覆没……而且三佛齐海峡上居然能收到那么多钱!
  现在报上来100万两白银,私底下恐怕500万两的收益都有啊!
  早知道那么好赚,王荆公和先帝(指宋神宗)得罪那么多人干什么?派人去抢,哦,去捞,也不对,去保护三佛齐不就是了嘛!
  可惜苏辙这老糊涂还是死脑筋,那么好的形势不好好利用,还一天到晚担心官家花钱没有节制……不就是钱嘛,没有了就派武好古去抢不就行了!
  蔡京突然笑了起来,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要不然哪轮得到苏辙当首相?
  “大人在笑什么?”
  蔡攸在门外问着,掀开帘子走了进来。蔡攸这两年多来一直伺候在蔡京身边,直到最近赵佶终于有点想他了,下了旨意招他回朝去做将作监丞,负责延福宫的督造。这几日他正在准备行装,打算在八月份启程入京。
  “为父在笑苏辙看不穿,很快就要走为父的老路了。”蔡京笑着扬了扬手上的扇子。
  “大人是说……”蔡攸看着父亲,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苏辙如果下野,那他父亲蔡京就有机会东山再起了!
  “有一点把握!”蔡京笑道,“你现在又能入京,就能替为父运动一番了。”
  “大人,孩儿要怎么做?”
  “为父不知道。”蔡京笑着,“但是有人知道!”
  “谁?”
  “刘太后!”蔡京道,“你如果入京,一定可以出入宫廷,到时候会有许多机会见到太后。太后是咱们扶上去的,而且向来讨厌旧党中人。”
  “旧党?”蔡攸心说:这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你如果不方便,就让宋氏去和太后相见。”蔡京又道,“到时候太后一定会有良策示下的。”
  “武家兄弟会不会挡咱们的道?”蔡攸有点担心。
  虽然蔡京通过帮助武诚之缓和了同武家的关系,但是武好古、武好文两兄弟也不见得会放蔡京入政事堂。
  “武家那边,为父自有办法。”蔡京道,“武好古不是器量狭小之辈……况且苏子由是自败,并非老夫要拉他下马。”
  “自败?”蔡攸不解道,“如今四海升平,苏子由即便是个木偶泥塑,也没有什么过错好抓吧?”
  现在的四海升平和苏辙的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既然是宰相,就少不得一份功劳。赵佶也不大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打破朝局的平衡,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快了,快了……”蔡京道,“西域的露布飞捷一到,苏子由就该败了。”
  “西域大捷?”
  蔡京一笑:“如今这位官家并不是李世民,他只是福厚运好,如果国事蹉跎也许还会兢兢业业,可一旦凭空落下来恁多的文治武功,怎么会不昏了头?”


第九百七十八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七)向印度进军吧
  小疏勒绿洲位于恰克玛克河的一条支流边上,早年间是汉唐戍卒屯田开垦的据点,距离疏勒绿洲只有几十里。在疏勒落入喀喇汗人手中后,这里被封给了几个伊克塔骑士老爷,成了他们的封邑。不过老爷们并不住在小疏勒绿洲,而是长住在热闹的喀什噶尔城内。所以小疏勒绿洲一直都很清静的乡村,除了绿洲中央的佛寺变成了天方寺,象征着这片土地换了主人,一切都和几百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如今,这处小小的绿洲,又一次变成了汉家战士云集之地。绿洲边缘垒起了沙袋,挖掘了壕沟。一辆辆运粮的大车,一队队巡逻的骑兵,都从沙袋垒成的围墙的几处门口进进出出。时不时有背上插着认旗的骑士飞奔而来,一叠声的大喊“军报”。路上的车马士卒一边避让,一边投去了热切的目光。
  大家伙在这个劳什子绿洲可是闷了快两个月了!之前又在莎车绿洲呆了六七个月,除了操练就是种地,都能淡出鸟来了。看着天气渐渐转凉,难不成又要在喀什噶尔附近越冬了?要不要在小疏勒也播种一点小麦?
  本来以为西征之战是痛痛快快的大战,可没想到日子却是在乏味的行军、屯田、筑垒和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中度过的。只有当日走青海路杀到石头城下的兄弟们捞到了不少功劳。别的人只有眼热的份儿!
  “这要到哪天才能拿下喀什噶尔城?”教化团第一将正将于同道大步走进了位于绿洲中央的天方寺,这里现在是中军和总军机房的所在。“突厥人和喀喇汗人也真沉得住气,都入秋了还没一点动静!”
  “那就慢慢耗下去吧!”刘龙从一堆公文中抬起头,他现在是安西军(由章援、赵忠顺统率的大军称为安西军)总军机房副军机,协助马政处理日常杂务。
  他看着老同学于同道从一名辅兵手上接过茶碗咕噜咕噜饮了几口,又接过湿手巾擦着脸面上的汗水和沙尘,笑着道:“还是练兵辛苦吧?要不咱们换换,你当副军机,换我去带兵吧。”
  “想都别想!”于同道擦了把脸面,笑着说,“别当我没干过副军机,副军机就是个石头屁股,坐下去就起不来,各种文案烦得要死。”
  刘龙苦笑:“可不是嘛,现在宣抚司的总军机房还来添乱,下了行文,要咱们尽量在今秋拿下喀什噶尔,杀入天竺……还要在天竺大张国威,多拉几个天竺小邦做属国。”
  “多拉几个属国?高宣帅想干什么?”于同道颇有些不解。
  “谁知道?”刘龙摇摇头。“天竺那边一抹黑,上哪儿找属国去?而且等着进天竺的也不是咱们啊,那是河西军的地盘。等他们入了天竺,河西军可就是天竺军了。到时候,咱们就该回河西去了!”
  “回河西?”于同道摇摇头说,“也许是回界河吧。”
  现在的安西军其实是三方面在搭伙,一方是章援为首的新党文官势力,由于编练新军和组织安西大教化团,北宋的文武界限已经有点模糊了。
  原本文官不掌兵只御将的规矩出现了松动,现在的河东新军编练就是由陶节夫在一手操办,在目前已经在编练的十八将河东新军中,就有四个将是由河东宣抚司直辖。
  而在大教化团中,章援这个大教谕干脆直接上了前线,干起了都总管的活儿。在大教化团拥有的两将新军和2000骑士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章援直接掌握了!
  有了军队之后,地盘就是章援下一个想要搞到手的东西了。为此,从去年占领莎车绿洲到如今,章援就一直在和赵忠顺、马政(代表武好古)进行分配胜利果实的谈判。
  根据谈判达成的协议。在安西军顺利攻入天竺后,赵乾顺将会请辞河西节度使并且推荐章援为节度留后,也就是将河西军所属的州郡移交给章援管辖。
  且不论章援会不会在河西搞独立王国,单是将河西从“西贼”手中全取的功劳,就足够让他成为今后大宋极有分量的重臣了!
  而章援则会推荐赵乾顺出任葱岭、勃律、安西三镇节度使,天竺宣抚大使。虽然失去了河西本部,但是赵乾顺还是可以从河西带走几十万的“汉人”部民。甚至可以把河西精壮搜罗一空,统统带去天竺当大老爷。
  将来甚至可以在天竺再次为帝图皇!
  至于大教化团,当然也是有收获的。大教化团可以得到的是拥有领地的书院、佛寺和道观。
  无论是章援统治下的河西路,还是赵乾顺统治的安西、葱岭、勃律和天竺属地,肯定都是实行层层封建的封建制度的。大宋这种官僚帝国的体制,是根本不可能在那种土地贫瘠交通不变的地方实行的。
  而封建领主并不一定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书院、寺庙、道观。当然了,也会有拥护祖国统一,热爱赵大官家的天方寺受封。
  在安西、葱岭、勃律和天竺属地,信仰各种宗教,分属不同民族的人民,都是一律平等的……
  而这种拥有封地部民的书院、寺庙和道观,也是对赵乾顺、赵忠顺兄弟分离主义倾向的限制。
  这些书院、寺庙和道观可不是从赵乾顺、赵忠顺兄弟手中领取的封地,而是赵乾顺、赵忠顺兄弟的合伙人!
  他们效忠的是各自的上级寺庙、道观还有博士团!
  而陈剑、于同道、刘龙和薛定四人,既可以选择追随章援,去做河西军的大将,也可以选择返回界河商市,成为大博士团的高层。
  “报……”一个拖长了声调,背后还插着面传骑兵认旗的小校跑了进来,在刘龙和于同道跟前立定行了军礼,“刘副军机,于正将容禀。狮牢城急报,喀什噶尔城中骚动,大批贼虏正裹挟百姓出城!”
  刘龙和于同道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终于等到了断的时候了!
  ……
  天是灰黄色的,北风如同巨涛,一波波的扑向在风沙中缓缓而行的大队人马。
  这是从喀什噶尔城城中出逃的人马,不仅有披着盔甲携带着武器的战士,还有无数扶老携幼的家眷——都是阿斯兰汗部下们的家属!
  桑贾尔率部抵达喀什噶尔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除了加快消耗城内不多的存粮。
  时间在犹豫和对峙中慢慢流逝,从夏天一直等到秋风乍起,桑贾尔都没有决心去进攻恰克玛克河的南岸的狮牢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