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所以臣和智深大和尚就准备在向赵乾顺放债的同时,派出博士团和僧团去跟安西的天方教众讲理。”
  和天方教讲理?纪忆瞥了一本正经说胡话的武好古一眼,心想:能讲得过人家吗?天方教的那些人可会讲理了,那可是剑与火与真理……
  “好!”赵佶点了点头,“是要派出儒生和僧人,另外还得派出道士,释儒道三教一体,一起出动,一定可以以理服人的。”
  还得加上道士,赵佶是道教徒,当然觉得道士们很会讲道理。
  “陛下圣明。”武好古连忙恭维了一句,“臣回头就去找郭京、刘无忌他们商量,看看能不能派出几个得道的高人一块儿去安西传授大道。”
  “好!就该这样!”赵佶满意地点点头。
  祸水西引是不错的,不过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得让释儒道三家一起加入进去,多少看着点西贼,也教化一下西贼。
  “另外。”赵佶顿了顿,“也不能光想着安西,河西生民也得善加教化。现在河西已经不是化外之地了,明年的发解试就有河西诸州的份。左榜对河西士子而言太困难了,右榜进士总可以出几个吧?”
  右榜进士很容易?武好古心说:亏得你也熟读《实证论》、《理性论》、《算学》、《形学》、《军学》、《工兵学》、《营造学》、《音律》等儒家实证派的著作,这些书那本容易了?而且还要考武艺,是真考,射箭必须中靶,骑马必须能跑能跳,可难着呢!
  ……
  西皇城外,金水河畔,冰封的河道北侧,一家颇为雅致的小楼之中,传出了杳渺的丝竹之声。历经了白日喧嚣之后,暮色降临,金水河两岸变得格外宁静。只有一阵阵的北风呼啸,让人格外觉得小楼之中温暖舒适。
  武好古眯着眼睛,看着眼前抚琴的女子。这女子大约二八年纪,生的娇小玲珑,妩媚动人。粉妆淡抹,眉间还有一朵红色的梅花,更添了几分俏丽。
  这女子名叫张琴奴,又叫琴娘,就是今年腊月的花魁,红得发紫。别说和她共度春宵了,便是让她奉茶一杯,抚琴一曲,也得花费数十缗铜钱。
  不过那是对寻常富豪而言的……武好古可是画中之圣,《花魁画册》的创始人,让谁大红大紫,谁就能大红大紫的存在,是开封府青楼界的大众情人。
  谁能被他看上,叫去侍奉,那可是大涨身价的。如果谁能更上一层楼,在武好古家当上一两年的家伎,再出来那可就是花魁行首的档次了。
  所以琴娘一听说是武好古带人来拜访,马上就推掉了今晚的生意,还让人从附近的千金一笑楼请来了两个姿色绝佳的女伎陪着武好古带来的贵人们喝酒。
  当然了,武好古本人,绝对是琴娘亲自伺候的!
  不过武好古今晚的兴趣却不在女人身上,所以琴娘一曲奏罢,武好古就笑着对她说:“琴娘子,本官有些事情要和两位大官人谈。”
  “小女子先行告退。”
  琴娘闻言只能起身施了一礼,然后就和另外两个女伎一起退了出去。
  “真是个美人胚子……”武好古赞了一句琴娘,头却是轻轻摇着,“可惜今晚有不少事情要谈啊。”
  真正可惜的是武好古的色鬼老爸想要吃嫩草!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现在可是腐朽的封建社会,没有人权的!
  “西平王再有几天就要到了!”武好古说,“咱们得把放债的额度、利息、期限、还债的方式,都商量好了。对了,这笔债很有可能会收不回!而且,利息也不可能开太高,能有两成就不错了,肯定没有复利……忆之兄,你要占点额度吗?”
  纪忆代表的是京东商市还有章惇、曾布两派的新党政客,那也是有势力的。教化安西的事儿,总要让他们沾一点。
  纪忆笑了笑,“崇道兄,这债放得可真是不容易啊!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了,要不这样吧……要放多少?”
  “大概200万缗。”
  纪忆拍拍胸脯,笑着:“都给我吧……算命的说我这几年财运太旺,太旺了不好,得赔一点,这赔本的生意,你们可别跟我抢了。”
  “那可不行!”潘孝庵马上叫起来了,“你的财运能有我好?我也得赔一点……而且还有大相国寺、开宝寺、天庆观、万寿观里面的和尚老道等着赔钱呢!”
  “还真是麻烦啊!”武好古看了看纪忆,又看了看潘孝庵,都是有钱人啊!
  “要不这样吧。”武好古道,“咱们先弄个安西大教化团,儒生、和尚、道士,都加一块儿,省得窝里斗了。”
  “这个好!”纪忆马上表态,“那大教化团以谁为首呢?”
  武好古笑道:“三教当然以儒为首,安西大教化团的首领就称大教谕,就由精通三教学问的大儒来担当吧。”


第八百三十二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五)
  武好古和潘孝庵、纪忆谈了一个晚上,到第二天清晨,才算是商量好了安西大教化团的各种要紧的事项。
  首先大教化团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团体——放债给河西军的就是这个安西大教化团!而且除了200万缗放给河西军的高利贷,大教化团还要在河西军的地盘上经营别的放债业务。
  也就是说,大教化团运作的资金将会超过200万缗。只有200万缗怎么够分的?那么多等着赔钱的战略投资者在排队呢!所以武好古和纪忆、潘孝庵商量了半天,准备募集500万缗左右的投资,用于河西、安西的开拓和教化业务。
  很大的买卖啊!
  其次,安西大教化团还是一个军事团体!那500万缗也不是都用来放债建学校的,还得用来雇佣打手。人手不必太多,但是装备和训练一定要跟上。武好古的计划是募集500…1000名效用重骑兵。
  云台学宫下面的骑士学校过去几个月中,一直在总结上一次对西夏作战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加上了完颜部生女真吊打高丽人的经验。
  结果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以密集阵型发起冲击的重骑兵和重步兵总是能取得胜利。而且集体冲锋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也要远远大于重骑兵和重步兵进行肉搏战的效果。
  所以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应该是以能以密集阵型发起突击的重骑兵和重步兵为核心的。其他的兵种,譬如轻骑兵、弓箭手等等,都应该以为突击创造条件为主要的作战目标。
  而在未来的安西之战中,由于地形限制,重骑兵的作用显然要大于重步兵。因此大教化团应该拥有一支强大的冲击重骑兵,作为他们以德服人的根本。
  而且考虑到河西军并不缺乏轻骑兵,所以大教化团的重骑兵完全可以采取“速成之法”,也就是放弃轻骑兵技能,同时适当进行肉搏训练,而将训练的重点放在结阵冲击上。
  也就是说,要将重骑兵和轻骑兵完全分离。这样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训练出可以一战的重骑兵——轻骑兵的本事其实比重骑兵难练,那是在马背上玩杂技啊,不是童子功是很难练出来的。而不拥有轻骑兵技能的重骑兵可就简单多了,就是骑马、列阵、夹枪冲锋这些技能。
  而且技术差一点也没什么,技术好的冲得快一点,发起冲击的距离远一点。技术差的冲得慢一点,发起冲击的距离近一点。
  这点差距在赵钟哥、马扩、慕容鹉还有几大假子们看来,也就是在对上精锐的时候有区别。如果打乌合之众,重骑兵只要能结阵冲锋,总归是一阵而溃!
  所以武好古就决定组建一支“单纯”的重骑兵,去参加河西军的西征。
  得让他们打出点威风,要不然赵乾顺这厮没准又得做贼。
  再者,大教化团还得教化西域,说不定还得去教化阿三。所以必须得有负责教化的大儒,而且也不需要把云台学宫的课程带去西域。
  并不是为了保密,而是成本太高了!
  六门基础学科,十几个专业学科,而且还要理论结合实践——不能只呆在课堂上啃书本,得进行各种实验和实践。所以培养一个学宫生员的成本,远远高于一个传统的儒家生员。如果再要算上之前的六艺书院(相当于中学)和新式蒙学(相当于小学),武好古整出来的根本就是加强版的贵族精英教育。
  一个生员从蒙学到学宫生员毕业,怎么都得花掉两三千缗!也就是开在大商市和开封府这种地方,别处根本没有人能承担。
  所以这样的教育在河西、安西这种贫瘠之地,根本是无法开展的。
  毕竟贵族精英教育的高成本,还是得受教育者自家承担的。要不然将来一年几千上万的“大学生”,还不得把武好古这个大宋首富整成首负?
  所以武好古准备往外输送的就是低成本的理学——都“灭人欲”了,成本肯定低啊。
  ……
  从琴娘那里回了武家大宅,又睡到下午太阳晒屁股的时候,武好古才养足了精神。刚一起床,才洗漱完毕,武家大宅的二管事张三宝就来报告:“大哥儿,二哥儿今儿早上回来了,现在还在宅子里面,可要请他过来?”
  “请他去内书房。”武好古吩咐了一句,就在丫鬟伺候下穿了身儒服,又用了些点心,这才去了自己的内书房。
  “大哥儿,可回来了,路上安好否?”
  武好文已经在书房里面等候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知州后拍马屁的人太多,天天暴饮暴食,反正武好文看着也胖了一圈……
  “安好,安好。”武好古笑着,“不过是几百里路,二哥儿,你这一路可远了,权发遣秀州啊!”
  武好文苦苦一笑,在一张杌子上坐了下去。“这一去可就是三年了……”
  “三年?”武好古道,“不会那么久吧?”
  他也在一张椅子上坐好,笑呵呵地说:“现在有几人会真的做满一任知州?二哥儿,我看你最多在秀州呆上一年半,就该回京了……不是御史,就是翰林!”
  其实武好文就算在秀州干满三年,再回京当翰林学士,也是大热的人选。他才多大年纪?武好古转年才28岁,武好文还小他几岁,明年才24岁,三年后也才27岁。
  这个年纪当上翰林学士,将来准是个宰执了!
  武好文笑了笑,不置可否。
  武好古又道:“二哥儿,师圣先生在开封府吗?”
  师圣先生就是侯仲良,理学大儒,武好文的老师。
  “恩师不在开封府。”武好文摇摇头道,“伊川先生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所以恩师就在洛阳伺候。”
  伺候?武好古心想:程颐没有仆人?需要侯仲良照顾吗?
  武好古问:“能请他出山吗?”
  武好文一愣,看着大哥一脸认真的样子。
  请他出山干什么?在“旬报”上写文章批评“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吗?这事儿他在伊川就能干,不用出山。
  除了这事儿,自家的这位恩师,干什么肯定都不如自家哥哥夹带里的人啊——云台学宫里面什么人才没有?而且还批量生产,一年好几百的出来。不少官场上的高官都已经请他们当幕僚了,连自己都想请几个云台学宫出身的幕僚去秀州任上。断案子,理账目,写文章,捉强盗,管理各种官营产业,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多省事儿?自家这个知州只管吃喝玩乐就行了。
  “大哥儿。”武好文想了想,“您请恩师出山是……”
  “去安西教化蛮夷。”武好古道,“二哥儿,这事儿难不倒师圣先生吧?”
  “啊,还难不倒?”武好文翻了翻眼皮,“大哥儿,你以为我那恩师和你的博士学生一样,是剑不离身,以德服人的儒生?”
  “以德服人的事儿不用师圣先生。”武好古连忙解释道,“会有别人去以德服人,他只管教化。”
  “教化?”武好文一怔。
  武好古点点头,笑着:“这一次是三教联手组成大教化团,所以需要一个学贯三教的大教谕……学贯三教可不容易,愚兄也就是精通儒学,对于佛道并无研究,所以就想到你的恩师侯师圣了。”
  武好文想了想,“可是我那恩师可不会把《实证论》和《理性论》的道理传授给西北的那些蛮夷。”
  侯仲良其实并不排斥《实证论》和《理性论》,但是武好古却在《天理说》上将“天理”解释成了“假说”,也就是未经实践检验的假说。而且在《理性论》出台后不久,云台学宫的儒学教授们又指出“道德”不能作为理性推论的始基。因为“道德”本身也很难用实践进行检验——儒家的道德一定比基督教的道德,比天方教的道德,比佛教的道德高尚?而证明了大儒们道德高尚,就能证明儒家的道德和宇宙洪荒之间有联系?
  所以《天理说》在云台学宫里面的地位,现在已经越来越低,一帮学了“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儒,怎么可能相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一点都不理性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理学和实证主义儒学基本上已经分道扬镳了——这也意味着儒学宗教化的努力,被云台学宫给粉碎了。
  以程颐、侯仲良为首理学派自然也和云台学宫决裂,《实证论》和《理性论》这两个挖理学根基的理论,被侯仲良仇视也就不奇怪了。
  “无妨,无妨。”武好古摆摆手,“《实证论》和《理性论》质疑立神,不仅和理学不相容,佛、道两家也不会喜欢的,更别说那些信了几辈子神的天方教徒了。所以在西北教化的时候,传下理学即可!”
  “传理学?”武好文将信将疑,“大哥儿,你就不怕理学信众日多,最后打败你的实证之学吗?”
  武好古哈哈大笑:“当然不怕!真理不在人多!”
  理学打不过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可是经过实践经验的……


第八百三十三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六)
  “大教谕?这个大教化团有几个大教谕?几品官可以做?文资还是武资?”
  “四叔,大教化团至少得有三个大教谕,释儒道各一……不过儒学毕竟领袖诸教,多一两个教谕也可,至于几品官做并没有说好。”
  “那就给我安排一个吧!”
  “甚?”
  纪忆纪胖子愣愣地看着眼前的章援,章惇的这个四子现在正在守选,他在西北战场上也捞了一点好处。不过远远不能和高俅、武好古、武好文他们相比。现在虽然也是朝官了,但仍然是不冷不热的行情。光是在开封府守选就守了几个月,也没新的差遣下来。
  “四叔。”纪忆摇了摇头,看着章援,“这又是何苦呢?”
  “苦?”章援一笑,“你以为在西北做官会苦?无论在哪里,苦的都是普通百姓,高高在上的官人,到哪儿都是不苦的。所以得找个能升官的地方啊,既然在官场上蹉跎,总是想着更上层楼的!”
  “说的也是!”纪忆叹了口气,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他想了想,“那么后天我再去和武好古商量此事时,就看看能不能多安排一个大教谕。”
  关于大教化团的谈判,是不可能一个晚上就谈妥的。这可是500万缗的大买卖!昨天晚上,只是最初步的探讨。接下去还会有和尚、道士们的代表参加,最后还要拟定投资的合同凭由,建立起“股份制”的大教化团,再制定各种章程、制度,之后才是和河西军的谈判……
  总之,这将是一个漫长、艰难,而且是非常认真的过程!
  ……
  病中的右相苏东坡是在武好古、武好文兄弟前来探访时,才知道要组建大教化团这么个古里古怪的组织,而且还准备借钱给西贼打仗的事儿。
  苏东坡脸色蜡黄的坐在一张软榻上,屋子很暖和,而且到处弥漫着中药的味道,他看着气质日益威严的武好古,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崇道,为师时日无多了……”
  “老师,您……”武好古瞧着苏东坡的样子,也知道老人家快要油尽灯枯了。
  不过,苏东坡看上去却是一副心满意足。
  他现在宰相也做了,大儒也当了,还创办了云台学宫,在将来的历史上,一定会留下很好的名声,不再是一个只会发牢骚的词臣了。而且苏家的子弟现在也都混得不错,官最大的苏迟现在都是权发遣西北路转运使了!他的长子苏迈前不久替代施国忠当了权发遣开封府,次子苏迨则是崇政殿侍读,三子苏过也不错,在武好古和米友仁的提携下已经过了选人四阶,当上京官,现在官拜管勾界河市舶司招商务公事。
  哪怕他现在就咽了气,苏家一门的富贵也不可动摇了!
  不过没有了他这棵大树,旧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云台一党——云台学宫这一派,借着《实证论》和《理性论》两大“原创”经典,已经是开宗立派,不是旧党这座小庙可以容得下的了——肯定得低迷上一阵子。
  而武好古作为一党魁首,虽然有著作支撑,但毕竟少了个进士身份,想要成为宰执是不可能的。
  而且还有可能遭到新旧两党势力的联手打压!日子恐怕不大会好过吧?
  “崇道。”苏东坡看着武好古,“为师古稀之人,而且该有的都有了,苏子由也复起了,几个子侄的仕途也都很顺利。现在唯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你的官是不小了,如果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为师就不担心了。可你偏偏是个武官,可是你又写出了《实证论》和《理性论》……你该明白这两本书有多遭人恨吧?”
  苏东坡说着话苦笑了起来,“如果你不是我的学生,我也一定会写文章驳斥《实证论》和《理性论》的!”
  武好古也笑道:“如果是这样,那学生就不敢提出《实证论》和《理性论》了。”
  “你会不敢?”苏东坡咳嗽了几声,摇了摇头,“你啊……你给我记着,虽然天大地大都没有道理大。但那是百年千年的事情,看个十年二十年的,还是权柄最大!那些手握权柄的人,是绝对不会想到百年千年之后,他们的话没有人会记得,而你的《实证论》和《理性论》却可以和圣人的道理摆在一起。”
  《实证论》和《理性论》现在已经传播开来,而且还被运用到了许多自然科学门类上,现在已经开始推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了——后世总喜欢说中国人不重视技术,儒家说“奇技淫巧”什么的。其实,儒家还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老庄还有“道法自然”的理论。所以中国古人也没有特别排斥技术和科学,只是没有寻找到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也就是可以支持研究的思想方法。
  而武好古现在已经基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从现在开始,科学研究将会进入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快速通道。
  但是科学进步所带来的财富增长,却是存在颠覆性的!
  苏东坡自己就是云台学宫的第一任司业,后来又是宰执,全天下的各种信息都会汇总到他这里。他自然可以感受到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和云台学宫带来的颠覆性的进步……
  这种进步对于大宋王朝而言,可不一定是好事儿!
  苏东坡看着武好古,轻轻道:“老夫不在了,就没有人能在政事堂中护着你了,至少在苏迟、苏迈、苏迨,还有武望道进入政事堂前,你得小心谨慎!可知道了?”
  “学生知道了……”
  武好古知道了又能如何?现在按照西历,已经是1105年了,护步达岗之战,就在10年以后!
  还能容得了他放慢脚步,停止挖大宋封建主义墙角的活动吗?他不挖墙角了,完颜敢达们就不来推墙了?
  ……
  “500万!?恁么多?”
  “有的赚?”
  “一年能赚多少?”
  “没有的赚,肯定会亏本的……呵呵,不过这亏本的买卖却也有人要抢着做的。”
  “谁会抢着亏本?”
  “武崇道、纪忆之、郭真人、刘真人,还有我潘孝庵!”
  大相国寺内,一座清净宽敞的禅房里面,潘孝庵正在和一群老和尚一块儿吃斋饭。哦,其中也有不是很老的和尚,就是从界河大相国寺过来的智深大和尚。
  今天能来这里吃斋菜的和尚,全都是开封府一等大寺的主持方丈。能在这座被商业化淹没的城市中当上大寺方丈,当然是会做生意的。不过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生意,却是有点奇怪了。
  这生意,肯定是亏本的!
  而且投入惊人,至少500万!
  可是这种烧钱的生意,偏偏吸引了武好古、纪忆和潘孝庵这种大宋第一等的豪商。这三人没一个简单的,特别是武好古和纪忆,生意做得都快成仙儿了。他们肯往里面砸钱,一定是有暴利的。
  亏本?骗谁呢!
  “潘大官人。”一个蓄着白胡子的胖和尚问,“既然肯定会亏本,为何还要往里面砸钱?”
  潘孝庵一笑,摸着自己的双下巴道:“安西四镇可连着天竺呢!西贼,哦,是河西军如果能拿下安西,那就能打通进入天竺的通道,说不定还能直接攻入天竺西北。那里现在可不是佛国,而是天方教的地盘了。如果有谁能把寺庙开到天竺,佛祖的老家去,那得多大的功德?那将来可就不是上西天的功德,而是要成佛的!”
  还可以成佛?
  大和尚们互相看看,武好古这几个奸商也配成佛?不对,人家真的能成佛的!天竺外道横行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在天竺弘法,佛祖该多高兴啊?奸商的那点罪孽,还不一笔勾销?到时候统统立地成佛!
  “而且……安西穷,天竺富啊!”潘孝庵道,“天竺之富,比中华不差,而且那里还是中华往大食的海贸必经之地。如果河西军能入天竺,武崇道和纪忆之还不顺道跟着插手进去?呵呵,光是往西通大食国的海贸,刮个几百万算事儿?安西亏一点算个甚,只要能从海上几倍捞回来就行。而且还能捞个佛,那么好的买卖谁不做?”
  潘孝庵说着话拍了拍胸脯,“我肯定是要往里面投钱的,等百年之后,我可就是佛了!哈哈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界河大相国寺也投钱进去。”智深大和尚双手合十,“洒家一心弘法,不怕陪钱的!阿弥陀佛!”
  “老衲也不怕赔钱!算老衲的观音禅院一份!”
  “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能弘扬佛法,赔就赔了,少林寺不但出钱,还可以出僧兵。”
  “阿弥陀佛,老衲的天宝寺也不怕赔钱,而且老衲还要派徒弟去安西弘法!”
  老和尚们没有一个是傻的,马上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笔买卖表面上看是亏本的,可是这赚头都在生意外面。十倍的利益都不止啊,而且还能成佛。谁不投资谁是傻子……


第八百三十四章 以理服人天可汗(七)
  大宋建中靖国五年正月十二,在开封府城西万胜门外,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此时此刻,开封府城的西扩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而这个通过扩建城市圈钱无数的大工程除了在新的开封府西城之内大搞了一番基本建设之外,在开封西城之外,也进行了一连串的建设。
  一条从开封府城延伸往东北牟驮岗马场行宫的宽阔大道,也已经完成了施工。道路沿线,每隔数里,就矗立着一座红色的城堡,高大坚固,周围还有沟渠遮护。显然是用于屯兵的军城!
  牟驮岗马场也和原来不一样了,从原本的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御马场,变成了一座兼顾养马、屯兵、训练等多种功能的军事基地。同时这里还建成了供赵佶使用的天驷宫——其实也是一座由红砖和夯土建成的城墙包围起来的堡垒。
  这一系列的军事工程,当然都是御前演武和宋辽对峙的产物。虽然御前演武在不久前被取消,不再有“房奴猛士”这种凶残且昂贵的兵种了。但是对天驷监马场的改造工程却是早就规划好的,不可能半途而废,因此就在建中靖国四年末尾的时候完工了。
  根据两府宰执们的规划,新的天驷宫、天驷马场和天驷大营,可以作为番上骑士和府兵的驻地——骑士和府兵的战斗力已经经过了检验,肯定是强于三衙禁军的,那么就应该在开封府左近布署一些,作为战斗力等于零的开封禁军的补充。
  从灵州调回来的御前三直军将士的驻地,也被摆在了离开封府有点距离的天驷大营之中了。御前三直军的番号当然也是要被取消的,其中的骑士都暂时解散——他们已经连续服役太久了,该回家去生养教育小骑士了。而几千名房奴猛士,则轮番回开封府和家人团聚,大部分还是驻扎天驷大营,维持着日常训练,并且等待朝廷最终的安置决定。
  对于这几千名真正打过硬仗的老兵,两府宰执都倾向于将他们变成新府兵的核心。完全使用右榜进士去指挥新府兵是让人不大放心的,而且也没那么多右榜进士可用。
  所以蔡京、苏东坡和张康国都想到了利用这些在战场上打得西贼闻风丧胆的老兵为骨干,再加上禁军军官,再加上右榜进士,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新府兵,组成一支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新军。
  等到这支新军练成之日,大概就是收复燕云之时了!
  现在开封新军的编练还没有开始,不过几千名御前猛士还是在西平王赵乾顺到达开封府的这一天被召集了起来,顶盔贯甲,手执长枪,排列在万胜门外崭新的官道两侧!
  这些可是真正打过硬仗的战士,只是站在那里,举目投足之间,散发出来的杀气,就让骑马走在官道上的赵乾顺一行人等,有点儿脊背发冷了。
  而开封府从上至下,自然也都被乾顺入朝的盛事扰动了。这可是大宋开国以来,除破灭北汉南唐后蜀外,从未一见的大胜利啊!而且西贼之强悍,又怎是柔弱无能的后蜀南唐可以相提并论的?即便是骁勇的北汉,所凭借的无非就是太原坚城。在人口、兵源、战力上,哪里能和动辄就能拉出十几万大军的西贼相比?
  所以当乾顺一行人接近万胜门的时候,官道两边,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开封百姓了。还有不少小商小贩,提篮挑担,沿着官道叫卖吃食,当真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模样儿。
  看到大宋帝国欣欣向荣的场面,已经是“亡国之君”的赵乾顺的心情也沉到了十八层地下去了。虽然辽国派来的使臣牛舒温一再保证,在他和辽国成安公主完婚后就能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可是一个辽国南院枢密副使的保证,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开封府琼林宫里的那个“爹”要留他在开封府尽孝,他还敢说个不字?
  不过就算赵佶不需要他留在开封府尽孝,他的心情也不会有多少改善。因为大白高国已经没有了!他不再是兀卒,而是大宋的河西节度使兼安西大都护。这可不是名义上的降级,而是实实在在失去了立国的基础。土地丢了一半,而且还包括灵州这块号称塞上江南的好地盘。人口则失去了至少四成,其中包括最能生产的灵州汉人和最能战斗的国族丁壮。
  对了,连党项国族这个概念都不允许保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