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盘和财物。而这地盘可不仅仅是西平王的!”
  “不仅是西平王的?还有谁?”
  智深大师眉头皱了皱。
  潘大掌柜潘兴业也抬眼看着武好古。
  在武好古、智深大师和潘兴业三人会面的静室外面候着的郭小小也竖起耳朵了。
  武好古是不是想在西北拿块地盘!?
  “还有大相国寺啊!”武好古笑道,“安西四镇本是佛国,如今却是没有一座佛寺了。而西平王也是佛弟子,如果河西军恢复四镇,当然是要大兴佛法的。大相国寺现在借钱给西平王西征,将来就能领袖安西佛教了,这可是大买卖啊!”
  的确是大买卖!
  大相国寺本来就是全天下最会赚钱的寺院嘛!有长生库,有集贸市场,有土地收租,还有房子出租……对,还卖烧猪肉。完全可以连锁经营,在安西四镇开设四个大相国寺的分号。
  当然了,以理服人的博士们也会跟着和尚们一起去安西四镇的。和尚虽然有钱,但是他们不大会讲道理,比不上一手宝剑,一手天理的博士。
  而且,武好古一点都不担心西平王的偿付能力。虽然安西四镇并没有多大的油水,河西走廊也非常贫瘠,这两块地方加一块能养活西平王庞大的军队就已经非常勉强了。
  但是西平王一旦入主安西四镇,就毫无疑问会和塞尔柱突厥发生战争。只要乾顺、察哥两兄弟能打败塞尔柱突厥的大军——参考后来耶律大石的战绩,问题应该是不大的——就可以向河中地区(指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继续扩张,还能勒索大食、波斯、天竺西北等地的天方教领主。几百万缗的欠款,根本不存在还不清的可能。
  智深大和尚心动了,他首先是和尚,然后才是银行家。对于这笔大大有利于佛教事业的大买卖,怎么可能不心动?
  可是这笔交易他一个人说了不算,要支持西平王打仗,至少得上百万缗的贷款吧?而且西平王也不可能提供什么抵押。
  大和尚看了看潘兴业,潘兴业皱眉道:“元首,这可是至少上百万缗的借贷,如果没有相应的担保,那么这事儿在下就得向潘太尉请示了。”
  潘孝庵现在也升到了横行官,还加了个洋州刺史的遥郡官,所以也能唤作潘太尉了。至于潘孝庵的职官,现在变成了将作监丞,提举西城所。
  “上百万?”武好古一笑,“没有那么多吧?我们拿二十万出来就够了。那么大的功德,咱们不能都占了,全天下那么多和尚,他们也得为弘扬佛法尽一份力啊!”
  他看着智深大和尚,笑道:“人言开封府有九十九寺,每座佛寺都有长生库,库里面堆满了铜钱,可有此事?”
  别看武好古现在号称大宋首富,他一力打造的界河商市更是肥得流油。但是要比钱多,他和界河商市还真比不了一帮“银行僧”。
  武好古再阔,创业也不到十年,能积累多少?开封九十九寺起码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武好古怎么和人家比现金?所以武好古就想搞一个银团,哦,应该是僧团贷款。拉上几十间寺庙长生库一起出钱,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就牵个头。
  这样总能凑出两三百万!
  而且,赵乾顺再怎么当老赖,也不敢赖了全开封的寺庙的账吧?这事儿要让佛祖知道了,别说他自己将来很可能要下十八层地狱,就连他家祖祖辈辈,都得一块儿下地狱。
  对于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佛法的力量!
  ……
  谈妥了“僧团贷款”,武好古又和智深大师、潘大掌柜一块品尝了烧猪院和尚的烹制的猪肉,酒足饭饱后才和郭小小一起回到了自家大宅之中。刚一进门,就有家人来报:提举京东市舶司事纪忆到访。
  “忆之兄,许久未见,怎地发福了?”
  “哈哈哈,心宽体胖啊,现在离了开封府这个是非之地,住在仙境一般的海州,能不发福吗?崇道兄,你的变化也不小啊!精壮,精壮了!”
  几年未见,纪忆纪大官人已经从当初英俊小生,变成了个哈哈笑的中年胖子。不过他发福也是应该的,他现在可是海州做官,一年中倒有半年住在仙境一般的云台山上,而且还是肥得流油的提举市舶司。除了捞钱,就是享福,日子过得真好似神仙一般。
  相比之下,武好古就苦了。为国为民为官家,真个是忙得团团转,连九死一生的战场都去了!整个人的气质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纪忆的形容也恰到好处,武好古变得精壮了不少。看上去不大像个和和气气的商人,浑身上下都是遮不住的冷酷!
  “忆之兄大老远的来界河商市,不会是为了和俺这个武夫叙旧吧?”
  在内堂中分宾主落座之后,武好古就开门见山问起了纪忆的来意。
  纪忆呵呵笑着:“不瞒太尉,下官是在云台山呆久了,想要出来走动一番……崇道兄,出访巴格达的使臣可有了人选?”


第八百一十七章 史上最大的地产商
  出访巴格达的使臣?
  纪忆还记得这事儿?
  姓纪的想走这一趟?
  他也知道这一去好处大大的有?
  那么……让不让他去呢?
  仅仅是一刹那间,武好古已经转了几个念头了,不过面子还是带着淡淡的微笑。武好古终于在西北战场上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就是害怕的想哭,也得强忍住装出豪勇的样子,要不然乱军心啊。
  至于看到死相难看的尸体时想呕吐的感觉,在偷偷吐了几回后,也已经习惯了。
  不过会控制面部表情不等于能猜到纪忆的雄心壮志。在武好古看来,纪忆这个在关键时刻站错队的家伙,赵佶能让他闷生发大财就已经是心胸宽广了,难道还能容他位列宰执吗?如果他这样想,就太不了解赵佶了。看来他插进来的目的还是为了钱。
  如果是为了钱,就得拉上他一起干——不拉上他,他就是个很难对付的竞争对手,拉上他就能组团去圈地。
  “出访巴格达的使臣,现在还没有开始寻找。”武好古和纪忆说了实话,他笑道,“沿海市舶制置司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发展和高丽国、日本国的关系。另外,去年还派了船队去探寻琉求、吕宋。已经寻到了几个大岛,留了些人,等过了年还会安排船队前往。如果能站住脚,那么就要安排更多的人和辎重上岛了。到时候可能要你们京东市舶司多多协助了。”
  所谓“琉求”既是指台湾岛,也是指后世的琉球群岛,也包括位于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这些岛屿虽然距离大陆都不算遥远,完全在大宋航海能力可以企及的范围内。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大宋朝廷并没有将这些岛屿纳入统治范围。
  根据呼延庆和吴四德从明州送来的报告,琉求诸岛(包括台湾)上也不是没有居民。一些岛屿上早就有汉人居住,还有一些岛屿上则有土著在生活,甚至还有一些岛屿上有海盗活动的痕迹。
  不过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台湾岛)上却是没有汉人,倒是有不少土著,时不时的还会驾着他们的小船到福建沿海做点小买卖,有时候也会偷点、抢点什么。
  而琉求诸岛中有几个较小的岛屿,比如位于琉求大岛和福建之间的澎湖诸岛上就有福建过去的渔民居住。而且澎湖诸岛上的港口非常不错,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所以呼延庆和吴四德就在澎湖列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据点,留了二百多个坏人和一队水军官兵,还从福建运去了许多物资,准备在那里建立据点。
  另外,在琉求大岛的东北大约1000里的海中,还有一个东西长约200里的大岛,名曰阿儿奈波岛。岛上不仅有土著,还有不少福建过去的汉人,而且还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名叫天孙国。
  因为人家已经有了国,呼延庆和吴四德也不敢贸然派坏人去攻打。不过呼延庆还是以大宋遣日使臣的名义去了趟阿儿奈波岛,还给岛上的天孙王送了礼物,换到了一块“修理船只”的地皮,还留了一条不知道坏在哪里的木船在岛上,当然还有几个磨洋工的船匠水手……
  至于“琉求大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据说是个瘴痢横行的岛屿。凡是上岛居住的汉人,往往过不了几年就会沾染上瘟疫,然后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汉人也不是不能上岛,只是必须在冬季北风大起的时候上岛,在岛上的大溪(浊水溪)以北的平原附近登陆,去找岛上的土著收购鹿皮,然后尽快离开。
  因为这段时间,大溪以北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和中原的春秋两季差不多,所以瘴痢不容易流行——所谓瘴痢其实就是蚊虫苍蝇传播的传染病,天气冷了就没有蚊虫苍蝇之类的传染媒介了,也就不会让人得病了。
  虽然呼延庆和吴四德不知道原理,但还是准备在今年冬天上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通汉语的琉求土著,然后带回澎湖岛上的据点——其实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收东北季风影响的低温期,对于开发台湾岛是很有利的。上岛的汉人至少有两三个月的“安全期”,可以清理出大片的平整干净的土地用来建立据点和港口。
  当然了,清理出来的比较安全的土地也不会太大。用来建立一个收购鹿皮的殖民据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要大规模开发,以后慢慢再说吧。反正先把土地占下来,开发的事情慢慢再说……这个就叫囤地皮!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先囤上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归会有升值的时候,反正也没人来收地产税,囤上一千年也没什么成本。
  “探寻琉求、吕宋?”纪忆这几年一直在模仿武好古的商业行为,所以听说武好古在探寻琉求、吕宋,马上就来兴趣了。“崇道兄,咱们为何要探寻这种海外荒岛?”
  武好古一笑,“探寻当然是为了占领了,这可是开疆辟土啊!”
  这是开疆辟土?
  纪忆想了想,“这种岛屿又没户口,又没产出,又没税赋,要来何用?”
  “没人多少人口倒是不错,不过没有产出,没有税赋就未必了。”武好古笑道,“譬如琉求大岛上虽然没有汉人,但是有不少土著,还盛产鹿皮,如果仔细搜寻,也许还会有别的特产。而阿儿奈波岛上早就有土人建立了国家,有了农田渔村,可以向往来的船舶供给食物、淡水,你家去往日本国的商船就常常在那里停靠吧?”
  纪忆点点头,这个阿儿奈波岛和岛上的天孙国他都是知道的。不过他也不觉得这个小岛有啥油水?
  武好古又道:“琉求大岛和阿儿奈波岛眼下是没有多少油水的,但是再往南,吕宋岛……吕宋岛知道吗?”
  “知道,知道。”纪忆道,“这个岛上有好几个小国,和咱们一直都有贸易往来。还有不少吕宋岛上毗舍耶国的人在你说的那个琉求大岛上定居,时不时会骚扰一下泉州、福州。”
  和武好古最开始时的想象不同,吕宋岛在宋朝其实不是蛮荒之地。岛上的文明可以说是相当久远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不过吕宋岛那个地方风向不好。”纪忆又道,“海船过去不大容易,所以和咱们的贸易不多。”
  “不容易过去也得过去啊!”武好古正色道,“他们岛上的人侵扰福建沿海算怎么回事?本官现在是沿海市舶制置使,是不会等闲视之的,早晚要发兵讨伐!另外,那个三佛齐油水多吧?”
  “这个多!”纪忆点点头道,“三佛齐可富得流油啊!往来大食国和中原,还有天竺国和中原的商船都得给他们上税,一条船就要交上好几百甚至上千缗,太黑了!而且那里的国王虽然向咱们大宋称臣,但是却亲近天方教的商人,常常刁难汉商,让咱们很难通过海峡。”
  “所以啊,咱们得在三佛齐海峡入口处有个岛屿作为据点。”武好古道,“然后再发展成商市,这样就不怕三佛齐人讹诈了!忆之兄,咱们联手一块儿干吧!就乘着使团出访大食国的机会。怎么样?”
  这个油水很足啊!
  纪忆吸了口气儿,“可是三佛齐不是小国,而是强国大国,拥兵总有数万,真要打的话……”
  “打不过咱们的!”武好古笑着,“乌合之众罢了,怎么打得过咱们大宋沿海制置司的水军?”
  沿海制置司有几个水军?纪忆心说:你武大郎把海上的事情当成陆地了吧?派个1000骑士过去,呼啦啦一冲,三佛齐人有几万兵马也得垮。
  “三佛齐水军不弱。”纪忆道,“而且三佛齐也是瘴痢之地,虽然比琉求大岛好一些,但是北人去了也很难久留啊。”
  所谓瘴痢,其实就是疟疾,是一种热带常见的传染病。因为疟疾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所以在开发时间比较长,原始的植被森林都不复存在热带地区,疫情就要轻一些,而在没有被开发的地方,疫情就会非常严重了。
  所以台湾岛的维度虽然更靠北,气候也相对凉爽,但是在宋朝时岛上的疟疾还是非常严重的。而三佛齐的都城占卑和主要城市渤林邦,因为开发时间很长,砍伐了大量的原始森林,环境不利于疟疾传播,疫情也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而武好古因为知道疟疾传播的媒介,所以也是有点办法可以应付的。也就是占据面积较小,容易清理的岛屿,同时相对凉爽干净的海边建立据点。
  至于具体的选址,当然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岛了!
  “忆之。”武好古笑着对纪忆摆了摆手,“且勿言难,你我联手,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三佛齐吗?北人水土不服,那咱们就用南人去开拓三佛齐,大不了去儋州岛(海南岛)上雇佣黎人。咱们有的是钱,有官家授予的大权,兄弟手里还有能打打杀杀的军将,你手里有能跑海的老水手,界河商市和海州还有船场……这事儿咱们一起干,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第八百一十八章 组团去收费
  纪忆也和武好古一样,笑得脸上就差开花了,不过心里面也在反复盘算。
  去三佛齐海峡圈块地收过路费当然好了。这买卖比在徐州——海州之间挖运河可容易赚!从大宋往天竺、大食去的商船,都得过三佛齐海峡。一条都不例外!到时候过一条船收个1000缗,一年坐着收钱就有几十万上百万了。而且还不用你花钱挖运河,现成的海峡,纯天然的!
  而且那些商船还得在三佛齐海峡找港口停靠,加补给淡水,水手还得休息,船只有时候还得待风。商市要是经营好了,收入几倍于海州和界河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要拿下三佛齐海峡的控制权肯定不容易。一年坐着收一百万缗的事情就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而不容易的事情,就必须有很多能干的人组团一起干了。
  所以真的想要赚这个钱,纪忆就得和武好古联手。要不他们俩的船队没准出了海就自己打起来了,还能干别的事儿吗?
  “一起干?”纪忆看着武好古。
  “对!”武好古点了点头,“一起干!”
  “不行!”纪忆摇了摇头,“光是你我二人还不够。”
  “不够?”武好古笑着,“还有谁?带他们一起干。”
  武好古是深知地产兴邦的道理的。所以他早就要立志当史上最大地产商的,而最大地产商靠他一个人是不行,必须吸收其他股东,而且是有实力的股东。
  纪忆掰着手指头道:“海州吴家,明州谢家,广州陈家,还有平江纪家合称为海商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必须凑齐了……如有必要,咱们四家能凑出1000条大海船,几万兵也能运去三佛齐了!”
  “好!”武好古拍拍手,“都拉上他们!要官就给官,要股份就给股份,我占两成股就行。”
  马六甲海峡的独食他可不敢吃,要不然就得犯众怒被群殴了。
  “还有一家!”纪忆打断道,“泉州白家!”
  武好古一愣,“泉州白家?阿拉丁商会?”
  纪忆点点头:“对!”
  武好古脸色微变,“他们不是天方教的人吗?俺们这次可是要寻天方教的麻烦!”
  “那又怎样?”纪忆摇摇头道,“崇道你不会以为海上的买卖可以甩开天方教商人吧?”
  不可以吗?武好古心说:只要绕过非洲就行了……
  “那是不可能的!”纪忆道,“所以咱们想要插手三佛齐海峡,就一定得拉上阿拉丁商会。而且……要去巴格达,也得拉上阿拉丁商会,要不然差事是很难办好的。”
  很难吗?武好古心想:只要赵佶的便宜儿子能打出耶律大石的威风,哈里发的腰杆子还能硬起来?
  “阿拉丁商会不会帮着天方教哈里发?”武好古问。
  “会啊!”纪忆点了点胖脑袋,“帮着牵线搭桥,两方说合……对了,咱们的要求是不是叫哈里发取消桃花石可汗和中国总督的官衔?”
  最好还能赔款几百万……武好古早就想好了!得算好时间派出使团,最好在乾顺、察哥两兄弟大杀四方的时候把人派去巴格达。这样不仅能顺利要到哲理大学里面的书籍抄本,还能顺便赚个几百万路费回家——只要黄金白银,不要铜钱!
  “还要哲理大学里面的藏书!”武好古没有说要钱的事情,现在还不是时候。
  “行啊!”纪忆笑着,“有阿拉丁商会的白思文帮忙,这都是小事。哈里发早就是个傀儡了,他吃饱撑的封个桃花石可汗和咱们大宋作对?”
  “那好吧。”武好古笑了起来,“那就算他一份……不过这事儿眼下还不急。眼下咱们还没有攻打三佛齐的船队,得准备上几年!当然了,我会向官家请旨,以护送使团的名义组建一支水军的。”
  武好古现在制置使,本来就是管军的,而且还是大宋唯一的沿海市舶制置使,其实就是大宋海军总司令了。
  自然可以提出并且受命组建海军舰队了。而呼延庆、吴四德的远航,不过是小试牛刀,为建立海军积累一点经验而已。
  纪忆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那么下官就在帅司驾前请个令,带人走一趟大食国吧。”
  “好啊!”武好古拍了拍巴掌,“那可是求之不得!忆之兄,你我过去的不快,今天就一笔勾销,今后你我同心一体,一起为朝廷为官家办事儿!”
  这当然是骗人的!武好古是不会放过向赵佶进忠言揭发纪忆的机会的,不过现在大家还是要为了早日建成海峡收费站而联手的。
  “好啊!”纪忆拱了拱手,“下官今后就唯帅司马首是瞻。”
  纪忆当然也在骗……他一东华门唱名的进士,还是探花,瞄准的是二府。宋朝哪有二府的文官宰执跟着个武将当小弟的?
  “不敢,不敢……”武好古也是连声说着不敢,“忆之兄可是折煞小弟了,小弟一介武夫,可不敢如此。今后,咱们还是兄弟相称,您是兄,我是弟,如何?”
  “好好,一言为定。”
  纪忆比武好古大八岁,当然是“兄”了。
  兄弟二人接下去又是一番把酒言欢,白飞飞还安排了家伎陪酒陪寝——大宋官场就是这文化——到了第二天清晨,才把纪忆送走。
  纪忆前脚刚走,武好古的另一位“兄弟”,苏辙的次子苏适就来了。
  苏适是陪着苏辙一块儿回了趟开封府,还面了君,汇报了大宋和高丽国、耽罗国、日本国的邦交情况,以及海州(高丽)关和釜山关的情况——苏适可是武好古手底下的外交家,对高丽、耽罗、日本三国的邦交,都是他直接负责的。派驻海州关和釜山关的税吏,也都听命于他。另外,耽罗岛上的马场,苏适也有一定的管辖权。
  说他是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外交部长”,也是不过的。
  “仲南兄,恭喜升官啊!”
  在武家大宅的中堂之内,武好古一看见满面春风的苏适就给他道喜了。
  苏适因为少了一张进士文凭,就注定了官场蹉跎。所以在跟着武好古混之前,就是个太常寺太祝,官阶也不高。但是现在,短短几年,凭着数次出访高丽国、耽罗国、日本国的功劳,他现在已经升到了朝官。而且还得到了一个遣高丽国正使的差遣,去和高丽国商量交割海州关、釜山关给大辽的事情。
  “官是升了,可差事不好办啊!”苏适苦笑着摇头,在一张椅子上大模大样坐下来。“海州关、釜山关毕竟是高丽国的海关,咱们把它们交割契丹人,终究不合适吧?”
  “呵呵。”武好古只是笑着,“不合适也得想办法啊,仲南兄,你亲自出马,这事儿不可能不成吧?”
  “不成是不会的。”苏适摇摇头,皱眉道,“高丽人现在一边和生女真打,一边还敢同时得罪大辽和咱们?只是高丽大王肯定心中不快,说不定会没收咱们在耽罗岛上的马场!”
  耽罗岛上的马场是去年年初开始大办的,圈了好大一块土地,还从河北雇佣了一批善于养马的马夫、兽医,还带着一批年幼的界河马去了耽罗岛上喂养。现在刚刚有了一点基础,要是给高丽人没收了,那可就血亏了。
  “会安排好的。”武好古笑了笑,“如果他们不打耽罗岛马场的主意便罢了,要不然大宋可就又要多一个属国了。”
  “多一个属国?”苏适眉头大皱,“崇道,高丽国可没那么弱。”
  “知道,知道,会有妥善安排的!”
  将会被武好古安排上耽罗岛的是他的假子军团,1000名少年骑士(之前在西北战场上死了十几个,不过少年骑士本就有候补的,因此还是能凑出1000人),其中二百多在西北打过党项和契丹,根本不是高丽人能对付的。
  如果高丽人不动耽罗国的马场便罢了,如果他们敢打马场的主意,那可就少不了挨一顿抽了。
  这番打算,武好古也没和苏适明言,他现在还不算是武好古核心圈子里的人物——他爸爸死后也许会进核心,但是现在还不行。
  武好古顿了顿,“辽国的使臣萧得里斯和马植,已经到了界河商市……仲南,你如果还耐得劳苦,就尽快启程和辽使一起去高丽国吧,再晚点界河就冻上了。”
  “好吧。”苏适点了点头道,“这一次的副使是杜公美,也已经到了界河商市,随时可以出发了。”
  因为这一次事情没什么脸面,所以派出的使臣级别很低。正使苏适,副使是绍圣年间的进士杜充。
  “杜公美?”武好古知道杜充是什么样人,于是笑道,“那就劳烦仲南兄牵个线,我也和他结交则个。”
  越是小人越不能得罪!宁愿多一点礼数,送一份厚礼,免得得罪人。
  他想了想又道:“约他明晚到万大瓦子的软玉温香楼一聚吧。今天晚上,咱们先和辽国副使马植私下见个面,大家先达成共识,好一块儿对付高丽人。”


第八百一十九章 卑鄙无耻殖民者
  武好古的内院书房当中,奥丽加亲自带着十数名海州武家佃户出身的亲卫在书房内外值守,将这里看得严严实实的。每个人的目光都随着一条三十多岁的精悍汉子转动。这精悍汉子一身契丹皮袍,正是马植。
  他这两年在大辽这边混得也算风声水起,现在的职官已经做到了东京道户部使。
  辽国的五京道类似于宋朝的“路”,五京计司类似于宋朝一路转运使。不过名称上不是转运使,而且每道计司的名称也各有不同。南京道为转运使,上京道为盐铁使,东京道为户部使,中京道为度支使,西京道为计使。
  不过辽国走的是重武轻文的路子,五京计司和五京留守在权势地位上是不能相比的,甚至比起五京道下属的州军节度使都要矮上一头。而且州军节度使是有兵权的,五京计司不过是个收账的文官。
  所以成为州军节度使一直都是马植的目标,而现在他距离这个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这一次的高丽之行能够圆满,那马植要不了多久就能再进一步,荣升州军节度使了。而且马植的“后台”萧保先已经给了言语,可以保他一个苏州安复军节度使的肥缺。
  不过怎么折腾高丽人才算圆满呢?萧保先没有说,马植的叔叔马人望也没说。不说不是因为不想告诉马植,而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算圆满?
  因为这次要勒索高丽的并不是土地和贡赋,而是两个劳什子租界,据说加起来不过一万多亩,对大辽这样拥有五京、六府、一百五十六州军,五十二部族、六十属国的超级大国而言,这面点地皮小的都看不见了。就是夺下来也谈不上有多大的功劳,况且还是租的。
  如果不是萧奉先、萧得里底、耶律俨、马人望、牛舒温这票重臣一个个都很肯定的告诉耶律延禧,这一万多亩土地加上两个税关,一年能收到十万缗(匹)的税收,耶律延禧根本不会批准“界河盟约”。
  不过一票大辽重臣只管拿钱说话,要怎么落实他们的大话,就得马植这个在大辽国官场上公认的能吏跑断腿了。
  武好古的书房里面,到处都是佳士得行搜罗来的精致陈设,墙壁上还挂着几幅精致的油画,都是张择端、杜文玉和米友仁的作品。不过马植也无心去欣赏佳作,只是背着手在那里团团转圈。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就听见书房外面传来了靴声橐橐,马植回头看去,就看见武好古一身锦袍,和一个穿着轻裘的中年文士一起,笑吟吟的走了过来。
  大概是在万军之中历练了一番,和武好古挺熟悉的马植一眼就在武好古身上发现了威严沉稳的气度。虽然还是一副随和的模样,可马植的心头还是升起了一丝惊惧。不过他也是场面上的大人物,心中的异样,又怎会在面孔上流露?当下就拱拱手:“大郎安好?愚兄给你道喜来了!”
  武好古笑了笑,当下也是一拱手道:“二哥也是同喜啊,已经是东京道计相了,军州节度使也能当了吧?”
  “当是能当了,只是……”马植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武好古身边的苏适。
  “这位是苏仲南。”武好古笑着介绍道,“是这回出使高丽国的副使——仲南兄,这位是大辽国东京道户部使,也是大辽国派往高丽国的副使。”
  给马植和苏适二人介绍了一番后,武好古就缓缓走到书房中间。这里摆了几张玫瑰椅和茶几,因此也可以用来会客。
  武好古选了其中一张椅子坐下,又指了指边上的椅子,请马植和苏适也坐下了。奥丽加这时捧了个托盘进来,给书房里面的三人上了香茶。
  “去门外守着。”武好古吩咐了一声。现在他家里可有赵佶的耳目了,所以得稍微小心一点。就在他和马植、苏适密会的时候,郭小小就被杜文玉叫去外宅当模特儿了……
  “喏。”
  看着奥丽加离去,武好古才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云雾茶,又对马植道:“马二哥,等这次高丽国的差事完了,就该当上州军节度使了吧?是哪个州军,有眉目了吗?”
  马植苦苦一笑:“大郎,这次的差事怕没不容易办了!”
  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