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豪商-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大白高国,就彻底完了!
  现在耶律斡特剌,必须要保住乾顺的性命以及三万契丹兵马和几千西夏余烬,逃过黄河,守住兴庆府。虽然这一战损失惨重,丢掉了大白高国一半的主力。但是晋王察哥手中还有七八万大军可用——大宋只有一个高俅,所以察哥那边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另外,大白高国还有西平府的翔庆军司、韦州的静塞军司、零波山的西寿保泰军司、沙瓜二州的西平军司等几个重要的军司,都还有点兵力。
  如果能及时将位于黄河东岸的翔庆军司、静塞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的兵马还有周遭的党项国族撤离,西夏总归还能保持一定的武力,在大辽的支持下说不定还能挣扎着维持下去。
  三万契丹兵马加上几千党项精锐保着兀卒乾顺,朝西便逃。那里还有一些守着黄河浮桥的步卒,都是兴庆府内召集来的亲贵子弟。为了保卫浮桥,他们还在黄河东岸搭了个简易的桥头堡。昨天晚上,宋夏两军在沙漠边缘开战的动静很大,这些兴庆府的亲贵子弟,也都是一夜未眠,都在伸着脖子等待捷报。
  大白高国和契丹联军啊,怎么可能输给宋人?所以捷报是肯定的……可是现在却看到了仓惶而来的契丹大军和为数不多的党项兵马,风也似的涌向了浮桥。
  看他们逃难似的样子,分明就是败了!
  抱着马脖子昏昏沉沉逃了一路的乾顺终于被黄河上吹来的凉风一激,终于清醒了过来。
  顿时就听见一个急切的声音在耳边大喊:“兀卒,浮桥可不能留着,必须得烧了!只有这样才能暂时保住兴庆府啊!另外,还得传令给翔庆军司、静塞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让他们赶紧收拾人马部民,一并退过黄河……谋个划河而治吧!”
  乾顺转头,就看见太师尚书令嵬名安惠一脸焦急的拉住了自己马匹的缰绳,大声在和自己说话。
  乾顺喃喃自语:“划河而治?现在还能划河而治吗?”
  “能啊!”大辽老郡王耶律斡特剌在旁搭话道,“有大辽从中斡旋,一定可以保住嵬名家的根基。”
  老郡王并不是在信口开河,他可是大辽国如今的第一战将,是国之柱石一样的人物。看看他带着的三万契丹“酱油兵”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就知道他的厉害了。
  大辽国的虎皮,到现在还没被戳破呢!
  在退往黄河岸边的途中,他一路都在思考怎么保住西夏。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西夏是保不住的——都到了现在这个程度了,还不赶紧跪下喊爸爸,还想继续当兀卒青天子吗?所以去除兀卒名号是肯定的!向大宋称臣称儿子什么的,也别觉得不好意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多认个爸爸有什么嘛……反正乾顺从小就没爸爸,缺乏父爱啊!
  至于土地肯定得割出去一大块!银夏宥盐朔五个州是怎么都收不回来了……高俅那么厉害,就是契丹爸爸也不敢开战啊!万一打败了,那阻卜、女真还不一块儿造反!?
  另外,灵州、韦州这两个位于黄河东岸的州也别要了,都割给大宋吧!
  只要能保住黄河以西的兴州、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等六个州,手里还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党项腹心部众,还有十万带甲之兵,将来兴许还有复兴的机会!
  乾顺这个时候也稍微回过点神了……高俅是打不过的,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跪了!忍辱负重是不丢人的,只要将来能够在西边开出一片疆域,补了东面的损失,他乾顺就还是党项人的有为之君!
  “好!”乾顺点了点头,对太师尚书令嵬名安惠道,“太师,你且守在这里,尽可能收拢一点兵马吧。若是宋军杀来了,就烧了浮桥!”
  “臣,遵旨!”
  乾顺又对耶律斡特剌一抱拳:“老郡王,小王已经力竭了……再拼下去只有全军覆没,不得已必须向大宋服软了。不过小王的心永远是向着大辽的,哪怕当了赵佶的臣子,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老夫一定将兀卒的心思转告给大辽天子知晓!”耶律斡特剌又看了一眼身后,烟尘弥漫,看来追兵正在靠近。“兀卒,咱们快些过河吧!”
  乾顺点了点头,“好,过河,过河吧……”
  ……
  黄河岸边。
  兴灵宣抚使,管勾朔方、鄜延、环庆、泾原、熙河、河西六路军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高俅在大队骑士簇拥下到达的时候,河面上已经没有了浮桥的踪影。黄河东岸滩头,倒是还有一些焦黑的火烧过的痕迹。
  黄河对岸可以看见一座堡垒,并不是如何宽大,不过城墙很高,依河而建,看着就知道是险要之处。
  城堡周围,出现了连片的营地。规模比昨晚上被宋军袭破的西贼营地那是小多了,也破烂多了,一看就知道是草草而建的。如果不是隔着一条黄河,只需要一阵长枪冲锋,那些西贼也不知道是契丹的,就都得覆灭了。
  不过高俅也没啥兴趣再杀契丹人、党项人了……杀得够了,杀得多了,杀得都快功高震主了!
  他叹了口气,对左右道:“各部的斩首、生俘统计好了吗?”
  “还没有呢。”盔甲上沾了不少鲜血,满脸都是兴奋的李永强笑道,“不过数目肯定少不了的,估摸着总有好几万!空前大捷啊!宣帅,儿郎们还在党项人的大营中掠到了不少粮草,总够大军吃上十数日的,加上手头的军粮,二十日可以维持了。不如沿着黄河南下灵州吧!宣帅是兴灵宣抚使,拿下灵州才好宣抚啊!”
  灵州距离此处并不是很远,还不到100里,走上两三日怎么都到了,而且是沿河而进,不愁没有水喝,是非常舒服的。
  “俺们能拿下灵州?”高俅问,“元丰四年时,灵州可是俺们宋军的伤心之地啊!”
  李永奇笑了笑:“此一时,彼一时了。西贼约莫会弃灵州而逃了……今次战后,他们也不剩下多少兵马了,不可能在灵州和俺们拼命的。所以此去一定是舒舒服服的,如果西贼识相,等宣帅到了灵州,就该有乞降的使者过来了。”
  “乞降?”高俅苦笑,“不世之功啊!”


第七百九十九章 儿臣赵乾顺(二)
  高俅隔着黄河看到的城堡,名叫怀州城,是西夏私设的州郡。在原本宋朝的州郡建制中,这一带,包括现在兴庆府所在的地界都属于灵州管辖。
  在黄河以东大败的乾顺并没有马上返回兴庆府,而是停留在了怀州城,一面努力搜罗败退的党项兵马,一面监视黄河东岸的宋军。
  停留了几日,败退的党项兵马当然没有搜罗到几个——黄河上既没有浮桥,也没有舟船,败退的党项人要过河只有靠游泳!这滔滔黄河水还非常湍急,能游过去几个?所以当日在黄河东岸漏网的党项兵马,大多都往灵州方向逃窜了。不过也没跑掉多少,根据后来乾顺得到的报告,当日和他过河的八万大军,最后生返河西的,还不足两万人。
  余下的,不是给宋军宰了或捉了,就是下落不明……
  总之,黄河东岸这一战,算是让大白高国伤上加伤了!
  所以在黄河东岸之战后的第三天,看到高俅的大军沿着河岸东下而去的时候,虽然明知道对方是要去夺取灵州,但是乾顺还是大松了口气。
  “总算走了……”
  “兀卒,他们是往灵州去了!”
  跟在兀卒乾顺身边,一块儿登上怀州城头看着宋军离去的嵬名安惠哭丧着提醒说,“最多两日,他们就能抵达灵州了……根本来不及撤退啊!”
  灵州的地盘并不大,但却是西夏这边最富庶的所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因为靠近黄河,又有灵州川从境内流淌而过,水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早在西汉惠帝年间,这里就已经设立了灵州县,属于开发了一千多年的熟地,现在整个灵州境内,光是水田就有30多万亩——旱田在西北并不稀奇,但是产量通常很低,并不保收。而水田在西北就非常少见了,如灵州这样拥有数十万亩水田的州郡,更是绝无仅有!
  除了产量相当有保障的水田之外,灵州还有盛产青盐、芒硝、石灰、石炭,还有非常富饶的黄河滩草场,著名的滩羊就产自灵州。
  另外,灵州还是西夏的手工业中心。城内拥有大量的汉族工匠,产品包括兵器、布匹、瓷器、陶器等等。
  如果失去灵州,不仅会让西夏失去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区(灵州不仅有30多万亩水田,还有大量的旱田),而且还会失去主要的手工业和贸易产品的来源,当然还会失去大量的人口和税赋!
  可以说,丢失灵州之痛,甚至超过了失去银夏五州!
  乾顺长叹了口气,“给仁礼派个使者,让他向高俅请和……”他又回头对大辽老郡王耶律斡特剌道,“也请大辽上国派个使者吧!”
  耶律斡特剌笑了笑,道:“就让萧合达走一趟吧!”
  他顿了顿,对乾顺道:“兀卒,眼下可是咱们设计铲除高俅的机会啊!”
  “铲除高俅?”乾顺一愣,“怎么可能?”
  “怎么不能?”耶律斡特剌摸着胡须,“只要大宋还是原来的大宋,高俅这厮的下场就不会比狄青好多少……卸去兵权,召还开封,郁郁而终是早晚的。俺们再加把劲,就能早点送他去开封府养老了。”
  高俅可还不老,他今年不过三十多岁还不到四十呢。如果让他在西北带兵带到六十开外,不仅西夏的日子别过了,连大辽国也安生不得。
  所以耶律斡特剌这几天一直在和萧合达商量怎么用反间计铲除高俅——至少也得让高俅惹上一身的麻烦!
  商议了一番之后,两人还真的想到了办法,就是要让高俅在和谈中发挥重要作用,抢了开封府朝廷中那帮负责议和的文官的风头。同时,还要把高俅包装成嵬名家族的保护人!
  光是一个勾结番邦或是勾结藩镇的罪名,就足够这位高大宣抚喝上一壶了。
  ……
  灵州城东。
  昨日才发生激战的东关镇的几处城门口的火苗已经扑息,城内城外,城头城下,仍然到处都能看到焦黑和血迹。一具具没了头颅的尸首,被收拾起来,堆叠在镇子的城墙外面,放火焚烧。
  尸体数量并不是很多,大约就是一千多具。这场屠杀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刚刚接管了翔庆军司的嵬名仁礼根本无心恋战,上任后就忙着收拢兵力,准备撤退。却没有想到王禀率领的宋军先锋(御前三直)绕开了灵州城的正面,直接袭击灵州城东二十里开外的东关镇,将镇上的一个西夏军指挥系数全灭。还把这座富庶的镇子洗劫了一番——不洗劫上哪儿去筹集军粮喂饱高俅的五万多军将?
  等到高俅抵达的时候,兴灵宣抚的军旗,已经在这座变得有些残破的镇子上空飞扬了。
  在镇子外面的官道上,到处都是胡服秃发的百姓身影,扶老携幼,托着壶浆,恭迎大军。东关镇上还住着一些党项贵人,虽然不是嫡系,但也颇为富庶,他们全都破了家,都穿着囚衣,在高俅的马前跪迎。因为他们都已经知道,兀卒的大军,已经在黄河东岸的沙漠中惨败!宋人的大军,正由北面而来。整个灵州,就要落入宋人的掌中了!镇上的汉人百姓(东关镇上大多是汉人)还好,无非就是换了个主子。可是党项国族可就难说了,也许宋人的宣帅高俅一声令下,就都要丢了性命了。
  一个上了点年纪,也许是西夏退隐官员的白胡子老头被一个猛士拖到了高俅的马前,提前抵达的王禀向高俅一拱手:“宣帅,这人是东关镇上官最大的党项人。”
  高俅眄视了那个瑟瑟发抖老头一眼:“会说汉话吗?姓甚底?”
  “老汉会说汉话,老汉姓李……”
  “你是党项人怎么会姓李?”高俅脸色一沉。
  “禀宣帅,小老儿的祖宗曾经为国家效命,被太宗皇帝赐了李姓。”
  “太宗赐了李姓?”高俅一愣,“哪朝的太宗?”
  “唐太宗……”
  “呵呵,党项老姓是甚?”
  “拓,拓跋……”老头子抖着声说。
  原来这老头是贞观初年归顺大唐的拓跋赤辞的后人,翻一翻家谱,和现在的嵬名王族还真有那么一点血缘关系——几百年前是一家的关系!如果不是党项人闹将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个老头他家早就是汉人了,估计也忘记老祖宗姓拓跋了。
  高俅冷哼,“原来是王族啊!”
  小老头吓得连连摆手,“不,不,不是的,小老儿和逆贼元昊血缘疏远,没有多少关系的。”
  “甭废话!”高俅一挥手,“你既然是党项王族,那么一定和灵州城里的贼酋相识吧?”
  “相,相识的……”老头点点头。没有关系,也是几百年前的一家子啊!姓拓跋的在西夏多少还有点余荫,可以入仕做官——现在的西夏还没有开科举(西夏科举是从乾顺时代开始的),要做官就得靠投胎啊!
  “那就劳烦你走一趟灵州,和他们说,让他们赶紧滚蛋!”高俅厉声道,“要不然就是下一个统万城了!”
  说完这话,高宣帅就大摇大摆的入了东关镇。不过他要把灵州城变成第二个统万城的话完全是吓唬人的。武好古离开统万城的时候已经带走了两个工兵指挥,而且灵州城的地形和统万城完全不一样。统万是个废了一半的城池,外城已经被宋太宗下旨拆毁了——原本统万城的外城是依着无定河和黑水河修建的,在没有河道可依的一面也有又宽又深的壕沟,想要挖个地道去安放炸药基本是不可能的。而灵州城的地势和原先的统万城也有几分类似,不过依着黄河修建的。
  一面靠着黄河,另外三面还有宽阔的壕沟可以屏障。而且壕沟还和黄河相连,修了水闸,随时可以引水灌入。想要穴地爆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个姓李的老头过了两天,居然从灵州城带来了个名叫谋宁克任的使臣,而且这个使臣还给高俅带来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
  西贼想要和高大宣抚谈判,讨论招安自新之事!
  “招安自新?”
  听到属下来报,高俅就是一笑,回头对李永奇道:“永之,还真给你说着了!西贼要降了……也不知是不是在使诈?”
  李永奇笑嘻嘻地道:“宣帅不如给他们一个证明诚意的机会。”
  “如何证明?”高俅问。
  “可以叫他们交出灵州城!”李永奇道,“宣帅本就要取灵州城的,而灵州城又着实不好打,如要强攻恐怕得等折太尉兵到,才能合力攻城,伤亡肯定也小不了。如果西贼肯交出灵州城,倒是免了俺们的麻烦,宣帅不如就和他们谈谈,万一能谈成,也算是为官家了了心愿。”
  “如此也好!”高俅点点头,他并不想在西北久留——他现在已经有了拥兵自重的嫌疑,早日解除兵权才是自保的上策啊!
  高俅道:“永之,你就和那人说,只要肯交出灵州,某家就可以做主和谈,某家是兴灵宣抚,有这个权力!”


第八百章 儿臣赵乾顺(三)
  高俅兵临灵州城下的消息,现在还没传到开封府。历史就和患有遗传性胆小的赵佶开了个玩笑,先传来的是河西路的败报——倒霉的钟傅又打了个败仗!这是意料之中的败仗,被打败的还是高永年、种师极率领的兵马。
  不到四万人的兵马从秦王川一路南逃,还没有和王舜臣、刘法率领的援兵汇合,就遭到了嵬名察哥亲率的数万骑兵突击。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又损失了上万人,溃逃的兵马还撞上了王舜臣、刘法率领的生力军,累得后者也莫名其妙的溃退,人员虽然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却丢失了大批的辎重。
  与此同时,原本由宋军控制的仁寿山城、卓罗城、盖朱城、水波城,全部被西夏复夺。宋军又退回了去年开战前的原防——钟傅忙活了半天,除了损兵折将,便一无所获。
  消息由急脚递传到了开封府,朝堂之上,两波文官就开始甩锅了……
  “高俅这回又要背黑锅了。”武好古想着,顺便用眼角余光观察着崇政殿上两波人马的表情。
  他眼下的地位有点特殊,他不仅不是两府中人,甚至不是在京为官,而是个地方大员,可是却被赵佶留在了开封府,每天还上崇政殿参与议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河北方面太平无事;二是武好古是前任三直都虞侯,对西北军务非常了解,留他在朝可以随时询问。
  不过官家和宰执不问,他是没有资格在崇政殿上开口说话的。
  “这次兵败都是兴灵宣抚,六路总帅高俅布置无方所致!”蔡京一开口就把责任推给了高俅,然后又挑衅似的看了苏东坡一眼。
  这锅甩得非常牵强,但是又很有水平!
  牵强是因为高俅接手的本就是个烂摊子,而且高永年和种师极也算得救了,还带出三万官兵,怎么都不能算解救失败吧?
  而水平则是蔡京明知道高俅冤枉,还一个黑锅丢过去,就是要引苏东坡出手给高俅辩护的。
  谁都知道高俅是苏东坡门下出身,而且他和苏东坡的弟子武好古还是铁哥们。所以高俅是被看成苏东坡一党的……而宰执和拥兵的宣帅是一党,呵呵,官家会怎么看,怎么想?
  “高俅已经越沙漠出击兴州,现在胜负未知,所以也不必讨论战败的责任。”苏东坡明知道蔡京的心思,可还是得向着高俅说话——党争这种事情就的党同伐异,高俅既然是苏东坡的门下,他就不能把人家一脚踢。
  赵佶则是眉头大皱,他现在压根没心情看着两个宰相甩黑锅。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应付和谈,现在党项人和契丹人已经成了一伙儿,要价可颇高啊!在河西路溃败前,他们就想要回盐州、朔州,而且还想让大宋承认西贼是契丹的藩属!
  现在,西贼又赢了一局,只怕很快就要在和谈之中价码了。
  知枢密院事张康国出班道:“河西路也不算糜烂难救,只要能稳守兰州、湟州、鄯州,局面就不算太坏。而高俅和折可适两路总有一路能有所收获,所以在和谈之中,我方仍然应该谨守底线。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西贼是契丹藩属。”
  张康国实际上还是主张让步,只是要守住不承认党项是契丹藩属这一线。至于盐州、朔州,应该可以让出去的。
  他接着又道:“如今已是夏季,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季界河、黄河封冻之时了。到了那时,几十万契丹虎狼之师就不是河北之兵可以抵挡的了。所以臣建议应该尽快议和,以免拖延时日。”
  这番话说的赵佶心情沉重起来了。
  大宋的北方边境上,到了秋冬都是一年中最为紧张的时候。因为黄河、界河、拒马河这些河流都会封冻。就起不到阻挡契丹铁骑南下的作用了!而那时又正好是契丹战马膘肥体壮的时候,正好大举南侵。
  而界河商市,似乎应该是契丹南侵的第一个目标!
  “大郎,界河商市需要增派兵马,加强防卫吗?”赵佶一个问题就让武好古有点小郁闷了。
  现在界河商市是自由市,如果让朝廷兵马进去,那可就变成朝堂的州郡了……
  十几道目光陡然转向了武好古,殿上的群臣其实都觉得界河商市是个问题——越来越肥,还越来越强,而且还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这一次宋辽之间的剑拔弩张,倒是一个解决界河问题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只怕又要顾虑契丹人的态度了。
  武好古奏道:“陛下,怎会拖到冬天?高俅、折可适两路应该会很快报捷,到那时和局一定会成功的。”
  武好古对高俅、折可适两路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交出界河商市!
  听到武好古的表态,蔡京心中又是一阵窃喜——这可不是为人臣应有的立场啊!
  “可是契丹兵马多半就在兴州方向上……”副相温益开口替蔡京讲话了,“高俅再勇猛,能打败数万契丹兵马吗?”
  “老子就打败过,而且只用几百重骑就打了人家一万多……”武好古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说。
  “几日之内总会有消息的。”武好古道,“温相公静候就是了,何必急于一时?”
  赵佶叹了口气,等消息的日子可不好受啊!可也没办法,只能等啊!
  想到这里,他也没兴趣继续议论了,给蔡京打了个眼色,后者马上就建议散朝了。
  “武卿留下吧。”赵佶开口留下了武好古——这已经不让人意外了!因为这些日子,武好古几乎天天在崇政殿和赵佶一块儿吃午饭。
  看着重臣们一一离去,赵佶却是轻轻摇头,站起身在大殿里面跺着步子:“大郎,你真认为高俅能打赢契丹人和西贼的联军?”
  武好古笑着:“那就要看怎么才算赢了。”
  赵佶一怔,看着武好古。武好古解释道:“高俅率领的大军是以府兵为主,御前三直为辅的。能不能打,能不能赢,关键就是这两万几千府兵战兵了。”
  “怎么说?”
  武好古道:“府兵可比契丹人的正兵容易得到啊,上百万都能征集到。如果能在战场上用一个府兵换到一个契丹人的正兵,无论谁先撤离战场,都是契丹人输了。毕竟契丹国族只有一二百万,适合当正兵的也就一二十万人。他们是死不起的!”
  少数民族嘛!数量总是少的……
  “也是啊!”赵佶想了想,“那高俅的府兵能和契丹兵打出一比一交换?”
  “能!”武好古说。
  “高俅那么厉害?”
  武好古道:“并不是高俅厉害,而是高俅有兵学司出身的军官和军事机宜可用……这些人,可都是大宋最好的武官啊!”
  “是吗?”赵佶点点头,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这个时候,梁师成一路小跑着从崇政殿外面进来了,一边跑一边还在嚷嚷:“陛下,陛下,露布报捷,朔方路露布报捷!高俅在兴州沙漠中大破契丹——西贼联军十数万,斩杀生俘西贼五万!”
  什么!?
  这回不仅赵佶大吃了一惊,连武好古都愣住了。一战斩杀生俘西贼五万!这打的可比统万之战还厉害了——统万之战高俅那是用来顶雷的,真正指挥的赵钟哥、慕容鹉,而且还有完颜斜也这样大牛,所以吊打察哥那是很正常的。
  可是这一回赵钟哥和慕容鹉已经带着武好古的假子和效用骑士回界河商市了,完颜斜也也在琼林宫大吃大喝了一番,还得了一堆赏赐,现在回按出虎水的老林子去了。高俅身边没多少牛人了,居然也打出了这样的大捷,难道高俅是有真本事的?
  “快,快拿给朕瞧瞧!”赵佶一伸手,梁师成连忙将童贯发来的捷报双手递给了大宋天子。
  赵佶拿过奏报,展开细看了一遍,就连声说道:“好!好!好……高俅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大郎,你也看看吧。”
  说着,他就把奏报给了一旁的武好古,武好古接过来一瞧。果然是空前大捷!沙漠夜战,断水决死,打垮了西夏兀卒亲自指挥的八万大军——如果对手是察哥,高俅绝没有那么轻松赢下来——斩杀了两三万,还逮着近两万生俘!获胜的高俅,还率部沿着黄河去打灵州了,估计很快就可以和折可适率领的泾原军会师了。
  “陛下,西贼完了!”武好古道,“臣为陛下贺!西北之乱,终于可以平定了!”
  赵佶大笑着:“朕总算没有看错人呐!大郎,你说朕应该怎么奖赏高俅?”
  武好古想了想,“陛下应该让高大哥当枢相。”
  高俅要听到武好古的建议,一定会大喊一声:“大郎误我!”
  而且赵佶也觉得有点不妥,他本来想提升高俅当太尉(真正的太尉,正二品武官)的。
  “陛下。”武好古看着赵佶的表情,斟酌着说,“若是您觉得高俅资历尚浅,不如让他在西北再待一些时日,等到彻底降伏了西贼,再回朝执掌枢密院吧。”


第八百零一章 儿臣赵乾顺(四)
  露布飞捷送来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在开封府城内传遍了,自然也传到了政事堂中。实际上由进奏官露布飞捷带来的奏报一共有两份,一份是童贯写给赵佶的密奏——就是赵佶在崇政殿收到的那份,武好古也跟着看了一眼。还有一份则是露章上奏,就是送到政事堂的。
  所以刚刚在崇政殿上甩完锅的蔡京和苏东坡两党,现在又要忙着争功了!
  战场上的功没啥好争的。高俅是兴灵宣抚六路总帅,童贯是朔方帅司,王禀是三直都虞侯,杨可世是朔方军兵马都总管,薛嗣昌是朔方转运使,苏迟则是朔方转运副使。功劳簿上自然是以这几位为主了!朝堂上的诸君,最多得个倡议赞襄之功,对于蔡京和苏东坡这种地位的文官而言,都是不疼不痒的。不过谈判桌上的功劳,却是两方面都不能放过的。
  可别以为战场上的功劳一定比谈判桌上的功劳大,大宋朝毕竟是重文轻武的,所以耍嘴皮子和摇笔杆子的功劳自然有加成。
  而且,战场上的敌人“只有”一个西贼——辽国虽然出兵兴灵了,但是却没有和宋朝直接开战,只说是“送亲”去的。
  也就是说,耶律斡特剌带着三万大军进入西夏的使命,是护送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出嫁去兴庆府。不管这理由有多荒唐,反正大宋朝廷是捏着鼻子认了。所以高俅的功劳簿上是不会出现契丹人的脑袋的。而“没有参战”的契丹人,却是和谈中的主角。
  现在苏辙、林摅正在析津府和契丹人谈判。而在开封府也有一张谈判桌,由萧得里底和牛舒温同大宋朝廷直接交手。
  “子瞻兄。”蔡京放下奏章,端起茶汤喝了一口,笑吟吟看面色蜡黄的苏东坡,“高师严该不会直接打进兴庆府,顺手捉了贼酋乾顺吧?”
  苏东坡笑着,他已经看过奏章了,正捧着一碗汤药在往嘴巴里灌,听到蔡京的提问,便放下了盛了乌黑的药汁的瓷碗,思索着说:“奏章上说黄河上的浮桥被烧,也没有船只可用,所以高师严就南下去迫近灵州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打下灵州?如果能拿下灵州,那可真是不世之功了。”
  温益插话道:“灵州没有那么容易拿下吧?元丰四年时动用了恁多的兵将,也没夺下灵州城啊。”
  李格非接过话题,“高师严总能迫近灵州的。折可适也从天都山出兵了,估计很快就能和高师严在灵州城下会师。且不论灵州城能不能攻占,咱们都得争一争,得叫西贼割让灵州和韦州之地!”
  他这是在“唱高调”,至少他以为是在唱高调!先把调门拔高,然后再把皮球踢给蔡京。毕竟开封府这边的谈判是政事堂直接在主导,而蔡京又是左相,而且苏东坡又病病歪歪的。所以开封府的谈判桌似乎只能以蔡京为主。
  所以李格非是想用言语挤兑蔡京,让他在谈判桌上争一争灵州和韦州。
  “灵韦二州自然是要争的!”温益接过李格非踢过来的皮球,“不过最要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