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鄜延路都总管王恩也在抚司衙门里,看到薛嗣昌回来,打了招呼后就直入主题了。
薛嗣昌从抚司的一个仆役手中接过碗温热的茶水,一口喝了,才笑道:“武崇道肯拿出三万石粮食,另外他还肯调一直兵马留守银州城和弥陀洞,这样就能由米脂寨就近供粮了。”
米脂处于无定河中游和横山东麓,因为拥有一条比较开阔的河谷(无定河谷)地带,所以一直都是横山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在元符元年时被大宋占领后,立即成了鄜延路的屯田之地。河谷之中,都是肥美的良田。如果把一万几千名三直军的步兵摆在米脂附近的银州城和弥陀洞。那么粮食供应就不成问题了。
而弥陀洞所在的明堂川,以及弥陀洞以北的兔毛川、野屈川一带都是宜耕宜牧之地,拥有大片肥美到让人流口水的草原。本来有不少党项部落在那一带放牧,不过现在都给吓跑了。
武好古只需要让人多“搞”(可能是买,也可能是抢)点羊羔、牛犊养在那里,到了秋天就有肉吃了。
另外,御马直的骑士和童贯、高俅二人在去年的战争中都得到了许多良马。其中一部分是没有骟过的种马,现在都养在弥陀洞附近。武好古还花大价钱从府州、麟州请来了养马的好手,专门负责照料这些种马。还按照界河马场的管理办法,给每一匹种马和用来产仔的高大牡马建立了档案。
所以对武好古而言,弥陀洞也是个必须要留兵把守的所在。
陶节夫拈着胡子,“肯留一直兵马守弥陀洞和银州城,就说明武崇道没有争功的心思了。”
王恩点点头,“他还争甚功啊?27岁就已经加了遥郡,40岁前总能到节度使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别出错!”
北宋的武官有功的时候升得飞快,若是让人捉了把柄也有可能被一撸到底的。
薛嗣昌这时却皱起眉头,欲言又止。
陶节夫道:“文黼,有话就说吧。”
“现在人人争着立功,武崇道肯退让总是好的。”薛嗣昌说,“只可惜他麾下的三直精锐发不出威了。”
“哪儿有三直精锐?”王恩道,“就是一直骑兵是真好……若是能留在西北就好了。”
“那是天子亲军。”陶节夫淡淡地道,“咱们这里庙小,容不下的。”
薛嗣昌摇摇头道:“不止一直,武崇道的步兵眼看着也练出来了。”
“你说那些御龙猛士?”王恩说,“倒是不错,只用处不大了。”
御龙猛士这样的重步兵好是好,就是太珍贵了。拿来扑城太浪费,用来野战冲锋又没什么机会——这次鄜延、环庆、河东三路的大兵都动起来了。人人争先,都想在这场“灭夏之役”中捞点功劳。真要有野战的机会,哪怕是御龙猛士这样的强龙,也得让着西北的地头蛇。
“似乎不仅是御龙猛士厉害。”薛嗣昌说,“猛士、内卫两直中还各有10个指挥的长枪手,都是由府兵充任,看着也非常严整。”
“各有10个指挥的长枪手?”王恩一愣,“整个指挥全是长枪手?”
“都是长枪手。”
老军事家王恩摇摇头:“弓弩手呢?刀盾手呢?都没有了?”
“猛士直和内卫直的编队办法和寻常的官军不一样,不是花队,而是纯队。”薛嗣昌解释道,“而且还是指挥一级的纯队,由长枪手组成的指挥称为步矟指挥,由御龙猛士组成的指挥称为猛士指挥。另外由两个步矟指挥加一个猛士指挥组成一个厢队,五个厢队组成一个直队。其中御龙猛士将同时兼任刀盾手和弓箭手。”
王恩摇摇头:“那弓箭手岂不是只有三分之一了?”
薛嗣昌点点头:“而且还没有弩手……估摸着武崇道是为了加快府兵的训练速度才这么编成部队的。”
宋军现在流行的是花队,也就是以都或队为单位,而且步兵战兵中的弓弩手比例极高,通常超过70%。也就是说作战其实是以射箭为主的。长枪手、刀盾手在宋军中的作用就是保护弓弩手射箭。
当然了,宋军中的弓弩手都配了直刀,因此是可以参加肉搏的,只是肉搏的能力完全比不上长枪手和刀盾手。
而武好古的两直步兵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训练弓箭手和弩手。干脆就采取了比较省事儿的办法,把配属的府兵训练成长枪手,同时让作战技能高超的猛士兼任刀盾和弓箭手。
薛嗣昌说:“虽然编队的办法不大合理,但是部队的训练看着还是不错的。仅仅一个多月,就已经有了模样,严整非常,看着像是精锐了。”
“也就是凑合吧?”王恩还是摇头,“那些扛锄头的府兵没个两三年怎么调教得出来?可他们总共服役五年,谁会花两三年去调教?”
“怕是用不着两三年……”薛嗣昌摸摸胡子,又瞥了一眼王恩,“武崇道从御前骑士中抽出了二百多个兵学司出身的去当了步矟指挥的军将,所以训练的进度很快。另外,武崇道又抽调了一些兵学司出身的骑士加上他自己的幕僚组成了一个军事机宜指挥,用来辅佐自己调度和训练部队。”
王恩摇摇头,干笑道:“那是他自己不懂,只好用人了。也亏得慕容忘忧那个老儿给他调教了一批人,虽然不能当大将,但是却掌握了一些战阵之术。”
陶节夫点点头,他也看过慕容忘忧编写的几本兵书,都是讲怎么指挥一队一部之兵,讲怎么训练战士和部队的。都是最实用和最粗浅的方法,其中仿佛就有关于步矟(队)都和步兵指挥(部)的编成及运用。
不过也就到指挥(部)这一级了,再多的兵该怎么用,慕容忘忧的书上并没有说,而且也没提及大的军略之策。所以慕容忘忧的几本兵书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陶节夫在章楶那里看过抄本之后也就忘记在了脑后,今天听薛嗣昌一提才记起来。
薛嗣昌又说:“武崇道还说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里面现在也教慕容忘忧的带兵之法,将来右榜进士科也是要考的,右榜进士可以去做队官带兵。”
“瞎胡闹!”陶节夫摇了摇头,“右榜进士去当队官?那右榜进士科还有人考吗?”
“可不是嘛!”王恩也附和道,“队正、都头也不是官啊!充其量就是个杂品武臣。要有官身怎么都得是部将和指挥使吧?”
宋朝的武官地位低,带兵的武官地位更低,部将和指挥使都不一定由武官充任。队官和都头这个级别,基本上没有带官身的。
而一个进士,哪怕是武进士,也是堂堂的从九品武官了。到部队里面带兵,起码是个部将或指挥使,多一点都能带上千人了。搁在后世就是个营长了——那都是校级军官!军校刚毕业怎么能干?况且宋朝的武进士根本不能和后世的军校毕业生相比,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军事……作为一个中世纪的军官,射箭居然不讲中靶,骑射的时候还得让马站稳了,这不是胡闹嘛?
陶节夫摆摆手:“且由他闹吧,反正这一次咱们也不指着他的步兵。”
“对。”王恩道,“只要他的三千骑兵能看住北面的草原和瀚海沙漠,别让西贼绕到咱们身后就行了。”
三人正说话的时候,一个抚司的吏员跑了进来,拱拱手道:“使相,银州方面遣使来报,说河东路兵马副总管高太尉的大军先头,已经抵达了弥陀洞。”
第七百三十章 战无不胜高太尉,攻无不克武大郎(二)
武好古的不会打仗的,所以陶节夫和王恩只管当他透明的就是了。可高俅人家是国际名将,战无不胜的存在!
而这一次他又作为河东路兵马副总管,带了三个步兵将、一个骑兵将外加2000府州番骑前来银州的——三个河东步兵将没有什么,但是一个骑兵将加2000折家番骑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至少5000骑兵。摆在哪里,都是一支雄兵了。
“高师严至少带来了5000骑,武崇道的3000骑多半也会归他指挥,这样就是8000骑!其中还有1000甲骑。”陶节夫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而且弥陀洞那里还有许多御马直缴获的战马驮马……看来这经略草原瀚海的差事,非高师严莫属了。”
老军事家王恩皱眉道:“一个朔州能喂饱高师严吗?”
听他的口气,这一场战役似乎不是打仗,而是在分功劳了。如果不算最大的战果灵州,现在摆在东路军面前的就是夏州、宥州、盐州、朔州一共四个州了。而要抢夺这四个州的,则是河东、环庆、鄜延三军,再加上御前三直的兵马。
陶节夫摇摇头:“不管了他饱不饱,就是这点儿了。环庆、鄜延两军再加上半个御前三直吃夏、宥、盐三州,也不是太饱。真想吃个满嘴油,怎么都得拿下灵州!王老太尉,这一次环庆军领兵的大将人选可定下了?”
王恩王老军事家本来是环庆路的兵马总管,不久前才调到鄜延路,不过在环庆军中还有不少门生故吏,消息是非常灵通的。
“已经定下了。”王恩说,“是都钤辖郭信之。”
郭信之就是郭成,在元符元年的第二次平夏城战役中以5000守军对抗小梁太后的几十万大军,立下奇功。稍后又和折可适一起偷袭天都山,再次立功。因此得到超擢,现在官拜雄州防御使,环庆路都钤辖。
“好!郭信之也是不可多得的虎将。”陶节夫闻言笑道,“咱们鄜延军自然要仰仗王老太尉您了!”
“使相言重了。”王恩振奋起精神道,“老夫本就是厮杀汉,上阵杀敌是份内之事啊。”
“那就赶紧叫人把郭信之、高师严都请到延安,哦,把武崇道也请来,一起议议吧。”
虽然陶节夫早就胸有成竹,但是军议还是要的。毕竟四路大军账面上有十万出头的兵马,即便扣掉武好古留在银州的一万多人,也还剩下八万多快九万了。
不好好商量则个,大军开动起来会不协调的。所以哪怕看不上武好古,陶节夫也让人去请他来延安府一聚了。
……
弥陀洞城东门之外,武好古骑在一匹高大的河曲骏马上,身后一领红色的披风,被野外的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1000名披甲骑士,列阵而后,只是站在各自的战马旁边静静等待。
这些骑士当然就是威震河套的殿前御马直的骑士了!虽然武好古从中抽调出了二三百人去20个步矟指挥和自己的军事机宜指挥,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这支精锐骑兵的战斗力。
在补充了完颜斜也带来的“敢达骑士”和武好古自己的“问题少年骑士”后,御马直变得更加犀利。
看着都犀利啊!
原本都是靠皮甲护身的骑士,现在已经将近一成半披上了闪闪发亮的青唐瘊子甲。
这些瘊子甲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也有几十副是青唐的蕃人送给童贯的。本来童贯打算把这批甲胄和几十匹龙种马一起送去开封府。可是却被武好古截留,龙种马都养在了弥陀洞附近的草场上和牧马牵蹄子。青唐甲则分发给了骑士们使用,平均一个队(50人队)分了七八副的样子。
分到青唐甲的骑士,在以后的冲锋作战中,就会摆在队形的前列或者中央,充当起全队的锋矢!
骑士们的战马也都换了个遍,清一色都是比较高大的河曲骏马了。
另外,有点阴损的骑兵弩也普及装备到了所有的甲骑,包括四十八骑女真敢达(又死了俩,其中一个是病死的)都得到了被称为“界河骑弩”的武器。以后他们充当远拦子的时候,就能用骑弩去阴人了。
而这支甲骑的战术,在一个多月的集训后,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轻骑兵战术来自武好古的假子军团,而重骑兵冲阵的战术则是女真式的车轮战术。
有了这样的一支骑兵,莫说西贼的铁鹞子,就是契丹人的铁林军来了,武好古也有一战的决心——呃,决心是有的!房契也是有的!不过临阵指挥是不去的……
武好古正琢磨该让赵铁牛,还是让慕容鹉,又或者干脆让完颜斜也去指挥这支骑兵的时候,就看见前面派出去迎候的十几骑快马飞也似的赶了回来,远远的就朝武好古这里大呼:“高太尉到了,高太尉到了。”
等候的骑士中有不少是高俅的老部下,这时嗡的发出一声低哗,不自主的就开始整理战袍盔甲,马匹也随之噪动了起来。
远处传来了马蹄响动,由远及近,最后连成了一片,让大地都在微微颤抖了!
武好古回头看了一眼赵钟哥,低声问:“差不多有5000骑了吧?”
赵钟哥点了点头:“不止,该有10000骑以上了。”
“一人双马?”武好古一愣,“河东军有恁般阔绰?”
“一人双马是不可能的。”赵钟哥笑了笑道,“不过一马一驴或是一马一骡还是能办到的。”
一人双马的骑兵,整个大宋大约也只有御前骑士和熙河路的番汉骑兵以及一部分将门效用可以做到了。
不过河东路毕竟是对抗西贼和契丹的前线,在马匹的供应上是享有优先权的。骑兵总是有马可以骑的……在河北、京畿这些地方,骑兵都不一定有马了。没有马的骑兵,当然还是骑兵啦!因为大宋朝廷会按照骑兵的标准发饷,骑兵拿钱可比禁军步兵的上兵还要多啊!
所以虽然没有马,但是大宋的骑兵真心不少,说不定比汉唐还要多。
不过在慕容忘忧、赵钟哥和慕容鹉这些骑兵专家们看来,就算能凑出一人一马的骑兵,大部分也没有存续的必要。
因为他们胯下的马大部分达不到战马的标准,而且照料得也不好。上了战场根本冲不起来,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就算勉强冲起来,说不定会把马背上的骑兵震翻下去,一下就失去战斗力了。养着这样的骑兵,还不如养点骑驴子的步兵实惠……至少驴比马便宜,大宋也不缺驴子,骑驴行军,下驴作战也不错啊。
高俅的将旗很快出现在了武好古的视线之中,迎着草原上的大风,猎猎飞扬。然后才是数百甲士,簇拥着高太尉和杨可弼出现在视线当中。
这数百骑士,都是精壮的汉子,衣甲整齐,盔甲都是用上好的皮料制作的,漆成了黑色,而且背上都背着长长的马矟。数百黑甲骑士,乌沉沉的聚集在一起,闪闪发亮的矟尖跳动,还真有那么一点气势。
再走近些,武好古又注意到那些黑甲骑士,居然都是一人双骑!
武好古扭头对赵钟哥说:“钟哥儿,看来高太尉还是学到了你的真本事了。”
赵钟哥点了点头:“不错……差不多有500甲骑,用好了也能以一敌十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充远拦子?”
“有点难。”武好古笑着,“远拦子可比冲阵的枪骑难练啊。不过有500甲骑也不错了!加上咱们的1000甲骑就是1500骑了。够西贼的铁鹞子喝一壶的了!”
两人说话的时候,高俅和杨可弼已经在甲骑簇拥下到了武好古的跟前。
这500甲骑可是高太尉从河东军的四个骑兵将中一个个选拔出来的!
虽然高太尉在历史上没干什么好事儿,但是并不代表他脑子笨——他真要笨得不开窍也当不上国际蹴鞠明星,更不可能华丽丽的转身变成三衙管军。虽然他在三衙管军任上没把兵带好,不过他这也不全是他的错。整个北宋压根就没人知道该怎么调教开封府的那帮房奴兵,除了武好古!
而现在,国际名将高太尉已经从战场上学到了不少带兵打仗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要有一支能在战场上一锤定音的冲击骑兵!
要搞几百个能站在飞奔的马背上射箭的远拦子他是办不到的,但是要从人数众多的河东禁军中选出500个能骑马夹枪冲锋的精壮汉子,还是可以达成的。
所以高俅就花了一个多月,和杨可弼一起,一个个挑选,总算选出了500甲骑,号称黑甲选锋骑。
看到武好古和赵钟哥都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朝自家这边行来,高俅也哈哈笑着从马背上下来,看着武好古大笑:“大郎,某家带来的这500黑甲选锋骑如何?有没有御前骑士的气势?他们可都是冲着骑士的1500亩职田来的!”
呃,脑袋换房子的把戏现在变成了脑袋换土地的把戏了!也不知道高太尉准备好了地契没有?
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无不胜高太尉,攻无不克武大郎(三)
武好古打量了一番黑甲选锋骑,他们也和御马直的1000骑一样,排出了还算整齐的队形,不过并没有下马,而是坐在马背上看着御马直骑士们身边的高大战马眼馋。
另外,还有大约500名牵制驴子的辅兵跟在高俅的500骑士之后。
武好古嘿嘿一笑,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他上前两步,大模大样的一指周边空旷的原野,“看到了没有?这里便是河套大草原,是汉唐牧马之地,打完这仗就归咱们大宋了。到时候群牧监的马群就挪到这儿,腾出来的土地用来安置御前骑士!你们都给高太尉好好打,到时候一人一个骑士好不好?”
“好!”
欢呼之声雷动!
武好古笑着对高俅道:“高大哥,你可真有一套,恁短的时间,就带出一支精骑了。”
高俅哈哈大笑,真个有了一点名将的豪气,他拉着武好古的手腕,“跟着某过来的可不止500骑,而是整整5500骑兵呐,还都是有马的骑兵。咱们稍等一会儿,折衙内的2000折家骑兵就在后面。”
“2000折家兵?”武好古笑道,“折家这次也下了血本了。”
高俅笑着道:“那是啊,这次指不定就要灭亡西贼了。折家能不眼热?不仅折家人来了,连麟州杨家的杨宗闵也带了500骑,归在折家兵马之内了。”
麟州杨家就是杨家将他们一家,杨家在五代时是麟州的军阀,和府州折家,丰州王家组成三家同盟。刚入北宋的时候,三家都是世袭州事。不过真正传承下来的,只有府州折家。而麟州杨家的情况比较奇怪,本来已经把世袭的知麟州事弄没了。但是到了元丰四年时,麟州杨家的杨宗闵在折克行的提拔下成了麟州守将。到了元符元年的时候,杨宗闵又得到了知麟州事的职官,成了麟州杨家的第四代知麟州事。
不过麟州杨家的势力还是不能和府州折家相比,只能作为依附折家的存在。所以杨家的500骑是在府州折家的折可大带领下来到银州的。
“来了!”
赵钟哥这时喊了一嗓子,武好古忙伸着脖子望去,就看见浩浩荡荡的骑兵,一人一马一驴,正打着十几面大旗,列队而行。远远看去,也是兵甲整齐,戟戈森森。
高俅这时在武好古耳边嘀咕道:“府州的骑兵都配了双倍的辅兵,正兵有600多骑,是可以充甲骑和远拦子的。”
“好啊!”
武好古点了点头,笑道:“那就是2100甲骑了……高大哥,这下河间草地是咱们的了!回头就让钟哥儿和你一块儿去,狠狠抢上一把,把你的骑兵都换成一人双马的。”
高俅笑道:“不着急,先把大军安置一番,然后咱们一块儿去趟延安府……童道夫让人送信给某,说是会直接去延安府,让咱们也赶过去。”
“去延安作甚?”
武好古急着想出兵草原——游牧部落是会游走的!等到天气转暖,草原上绿油油一片的时候,牛羊马匹可就能一边吃一边跑了。
“去争功啊!”高俅道,“某知道你不想争……反正功劳够了,节度使早晚都有了。可是官场上面,你不争,人家就会当你好欺负了。所以该争还得争,不争功,也得争利!就算你不想争,也得替哥哥我,替童道夫争!”
……
在高俅到达弥陀洞的第三天,陶节夫的将令也送到了,命令武好古和高俅立即动身去延安参加军议。
这下武好古不想去也不行了,只得和高俅一块儿骑着快马带着随从去了延安府城。
由监鄜延军改任朔方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的童贯已经到了延安府,他和陶节夫、老军事家王恩,以及几名属官,一起站在抚司大门口相迎。
“师严,崇道,一路辛苦了!”陶节夫的面色不愉,只是强颜着欢笑向高俅、武好古见礼。
武好古和高俅感到奇怪,不过还是也还了礼,又和同样眉头皱着的童贯、王恩寒暄施礼。众人进了大堂,闲杂人等都退下后,高俅才问道:“使相,都知,出了何事?”
陶节夫沉着脸:“折可适出兵了!”
“折可适?”高俅一愣,“他不是泾源路经略安抚副使吗?他怎么出兵了?泾源、熙河两路经略安抚使吕吉甫不是主张持重的吗?难道折遵正违抗吕吉甫的命令出兵了?”
折可适也是府州折家的人,不过他并不在府州军中任职,而是在北宋禁军里面征战。而且还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履立大功,在元符元年的横山之战中,更是率军袭破天都山,俘虏了嵬名阿埋、昧勒都逋。因此升任到了泾源路副使,西安州(天都山)知州。现在是吕惠卿手下的主将。
武好古也问:“折遵正出兵打了哪里?”
童贯道:“折遵正是奉了吕吉甫的命令,率领泾源路的精骑出萧关,进抵灵州城外的灵州川,大败仓促前来迎击的西贼,斩首1500多,还掠获了大量西贼控制的百姓和牲畜。”
“还是打了西贼一个出其不意啊!”武好古摇摇头道,“这下西贼一定会抽调夏、宥二州的兵力去加强灵州了。咱们这一路可就好打了!”
好打是好打了,可是功劳又要分给吕惠卿一点了——之前第三次河湟之战的时候,吕惠卿啥没干就捞了个大功。现在又突袭了一把灵州!
不用问了,这是摆明了要抢功劳了。
“灵州以南有西贼的韦州和静塞军司。”高俅道,“若是让泾源路进攻此处,倒也有利于咱们进逼兴灵,没准可以打出个三路会攻。”
“想都别想!”王恩插话道,“吕吉甫才不会去打静塞军司呢!至少不会在咱们打下盐州,钟弱翁打下秦王川之前大举出兵了。”
会吗?
武好古看了看童贯,童贯道:“吕吉甫不愧是知兵老臣,抢功劳的手段也够高明的……抢在咱们和河西军动手前突了把灵州川,出够了风头。接下去他就不会再冒险了,只会等咱们和河西军把西贼吸过去后,再出兵打韦州和静塞军。以泾源军的实力,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如果咱们和河西军取胜紧逼灵州,他就会让泾源军继续推进到灵州城下。到时候怎么都要分他一份大功劳吧?”
好一番算计啊!
武好古心想:这大概就是不立主帅的毛病吧?现在四个大帅各自打小算盘。看起来有三路大军配合,实际上就是各自为战。这样的仗能打赢,一定得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才行啊!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宋军的优势够不够大了?
“那咱们也赶紧出兵吧!”高俅道,“也不必等诸路齐集了……反正也用不了恁多兵马。现在要紧的是尽快打下点地盘,捞到一点斩首。要不然再输给钟弱翁就不好看了,毕竟咱们这一路才是兵马最多的。”
陶节夫主持的东路军汇集了鄜延、河东、环庆和御前三直一共四路兵马,而且还得到了秦凤和永兴军两路的支持。是绝对的主力!
相比之下,钟傅的河西军,吕惠卿主持的泾源军实力都比较弱小。
“师严,你现在能出多少兵?”陶节夫问。
“我有5500骑兵已经到了弥陀洞。”高俅说,“崇道还有3000骑兵……总共有8500骑,其中可做甲骑使用的有2100骑。足够扫荡河间草原了!”
童贯马上道:“可以先以大军围攻统万城,再分兵北进扫荡瀚海绿洲及河间草地,搜刮牛羊马匹以供军用。”
统万城是夏州治所,位于无定河北,黑水河西,乃是昔日南北朝时期的夏主赫连勃勃所筑之坚城。在北宋初年时为党项所据。后来被大宋朝廷短暂收复。喜欢“拆迁”城市的宋太宗就下令毁城迁民,把统万城的外廓城给毁平了。不过统万内城依旧存在,被党项收复后再次成为夏州治所。但是党项人并没有修复统万城的外廓城,只是以内城的东西二城为据点,屯兵驻守。
另外,统万城还是西贼的冶铁重镇,城内设有冶铁务,西夏至少一半的铁料都是由统万供应的。
陶节夫瞥了眼王恩,王恩道:“据细作探查,西贼的左厢神勇军司已经移驻统万城,城内守军应该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并且统万东西二城自去年秋天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加固,马面(指从城墙突出的矩形墩台)和城垣边上,全都插满了虎落(指削尖的木桩)。另外,统万周围方圆百里的树木都被西贼砍伐一空,我军很难找到木料打造攻城器械。这统万城只怕难以攻拔,只可长久围攻了。所以末将建议,在统万周遭挖掘长壕,做持久围困之计。同时切断统万城与无定河、黑水河之间的联系,断其水源。”
“好!”陶节夫说,“那就筑长壕围困统万城!”他顿了顿,点将道:“武崇道!”
武好古马上起身:“末将在。”
“你部善于营造工程,掘壕围城之事就交给你了!待大军抵近城下,十五日之内能完成长壕吗?”
第七百三十二章 战无不胜高太尉,攻无不克武大郎(四)
现在已经是无定河以北的开阔原野上万物复苏的时候,茫茫大地上极目远望处处可见嫩绿的颜色从封冻了一冬的土地中钻了出来。虽然气温依旧寒冷,但是行军起来,还算顺利。在无定河以北,瀚海沙漠以南的平坦大地上面,一条行军的长龙正在滚滚向前,步兵、骑兵、运送辎重的辅兵、装运着粮食和各种器械的骡马大车,一路向西。
武好古、高俅和童贯被大队骑士簇拥着,行进在这支庞大的军伍之间,也没有顶盔披甲,而是穿着舒适暖和的裘皮,一边走一边悠闲的说话,丝毫都没有沙场征伐的那股子紧张感觉。
让他们感到安心的自然是御马直的1000甲骑了,他们大概是这个时代第二强大的骑兵了——仅次于按出虎水完颜部的“敢达”。摆在西北这里,根本不担心遇到什么对付不了的强敌。
除了这1000甲骑,武好古还抽调了御龙猛士直的7500战兵和御龙内卫直的2500战兵(全都是房奴猛士),组成了加强的御龙猛士直——这样被留在银州和弥陀洞的就只有御龙内卫直的5000长枪兵和5000名辅兵了。不过河东军的后续兵马,也会暂时留在弥陀洞,等待高俅率领骑兵扫荡了河间草原,再北上去和高俅会师,并且修筑朔州城。
另外,高俅从河东带来的5500骑兵也和武好古的大军同行,其中有1100甲骑也是颇为善战的。
也就是说,在不到25000人的大军中(除了战兵和骑辅兵,步行辅兵加上工兵指挥、辎重指挥的人马总计有6000多人),战斗力颇强的精锐就有18500人。
而且其中的1000殿前直的甲骑还遮护在大军左近,党项人根本无法掌握武好古、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