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百零二章 银州一夜城(一)
再次出击的大宋强盗骑兵已经凯旋而归回到延安府了。这一回他们因为太过深入,而且又在敌境停留得太久,所以没有能把掠获的人畜全都带回来,而是处理掉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空手而回,可以跟上行军队伍马匹都牵回来了,其中还有不少河曲良马,一看就知道是西贼的军马。另外,还带回来四百多个脑袋,都是西贼兵将的脑袋!
其实被他们杀掉的人远远不止四百多,但是武好古的假子和完颜斜也的女真勇士都缺心眼,不知道有冒功这回事儿。所以被他们杀掉的平民,那么是壮年男性,也没有被割了脑袋充军功。
他们虽然缺心眼,但是作为他们的长官兼奸商的武好古却是个会讨价还价的。所以他马上就和赵钟哥、黄植生一块儿,带着随从和几百个看着就让人反胃的人头前往延安城见陶节夫了——现在武好古的神经也越来越粗了,刚开始到达这个时代的时候,他看到梁山好汉都害怕,现在见着几百个西贼的脑袋居然也不怎么恐惧了,最多就是在心里默念着:天理保佑!
在鄜延路帅司的节堂里,武好古这一次不仅见到了抚帅陶节夫和监军童贯,还见到了刚刚从知渭州任上调来延安的鄜延路兵马都总管王恩。
这位王恩年纪不小了,须发皆白,不过却显得精神矍铄,身材也高大异常,看着就是个不可多得的虎将。
他并不是西军将领,而是个开封人,殿前诸班出身,因为善于骑射而被神宗皇帝看中,派到西北军中,累立战功,一直升到了一路兵马都总管的地位——其实在王安石废除更戍法之前,开封禁军虽然废柴,但也不是没有将才出现的!
在互相寒暄见礼之后,王恩看着望之不似良将的武好古,只是微微皱眉,说道:“本以为废了更戍之后再无开封良将,不想今年又见到了高师严、王正臣和你武崇道这样的后起之秀了。”
高俅现在已经是国际公认的良将了!仁多保忠都被他打得投降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王老总管提到“武崇道”时,这语气总是有些不屑。看来对武好古这个奸商取代高太尉来带兵,是很有一点不认可啊!
开封禁军让西军笑话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在高太尉的领导下崛起了,尽然因为奸臣陷害,又给换了一个买房子的地产商来指挥……
“王老太尉过奖了。”武好古也不和这样的老前辈计较,“晚辈怎敢称为后起之秀?”
王恩摇摇头,苦笑道:“你怎不是后起之秀?实不相瞒,老夫在开封府的赐第中还挂着你的大作呢,界河商市之中也有老夫的产业,而且老夫还赚了不少。只是这带兵打仗……你真的能行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是不成,还是让高师严来替你吧。老夫是兵马都总管,做得了这个主的。”
这话说的不大中听,不过王恩作为开封将门的老前辈(他年纪老,把别人都熬死了,所以就是老军事家了),武好古只能算他的子侄辈,所以这话也有资格说。
而且武好古也知道他是好意……哪怕让高俅走一趟,军功还是少不了自己一份的!
不过这回情况不同,真的不能让高俅来替代武好古了。因为御前三直被武好古参考着后世陆军的军/师一级的编组模式进行了一番调整,高俅怕是不知道怎么指挥了。
另外,这回在银州要干的是个大工程,高俅可没这样的经验啊。
“那敢情好啊!”武好古却也没有一口回绝王老太尉,他对陶节夫道:“使相,不如让高师严和苏伯充带领鄜州、延安的民夫前来相助下官吧。”
听到武好古要调苏辙的儿子,现任的知肤施事苏迟相助,陶节夫就有点儿犯难了。
武好古摆明了是要给苏迟创造立功的机会啊!苏迟是个文官啊,而且是正经的进士出身,现在已经是朝臣的级别了。如果立功超迁,五品、六品的官阶也是转眼的事情。五品六品的文官,是随时都可以宣麻的重臣啊!
看到陶节夫为难,武好古笑道:“苏伯充久任知县,善于抚民,精于农事,若由他率延安民夫及屯田府兵前往银州,应该能赶上明年的春播了。银州本是熟地,无定河、明堂川两岸沃土无数,可耕之田不下百万亩。如果开垦得力,明年秋天就能收获一百五十万石以上的粮食!有了这一百五十万石,使相就能在无定河两岸布兵二十万打上一年,西贼怎么都守不住石、夏、宥、洪诸州了。如果拿下了无定河畔诸州,使相可就铁定能宣麻拜相了!”
宣麻拜相啊!
而且说这话的武好古可是官家心腹,还是苏东坡的弟子……如果他肯替陶节夫运作一下,右相未必能当上,但是一个副相或着一个知枢密院事还是十拿九稳的。
一旁的王恩却有点连连摇头,“武崇道,你把屯田的事儿想简单了……光拿下银州城是不行的。拿地图过来!”
在节堂内的从事折彦质连忙取过一张无定河流域的地图,铺在案几上。
老将军指着图上的无定河说:“无定河中游的地形是河南多山而河北比较平坦,只有少量丘陵。宜耕宜牧之地,皆在无定河北平坦之地,特别是明堂川两岸尤为富庶,古时候的上郡就在那里。”
无定河、明堂川流域其实就是后世的榆林,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的交界处。虽然大体上处于比较干旱的地区,但是境内有大大小小数十条河流通过,海子湖泊星罗棋布,是一块难得的宜耕宜牧之地。
而且那里也不似陕北高原那样,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而是存在大片无险可守的平地。
“上郡的北面,则是水草肥美的河套大草原!”武好古身边的赵钟哥这时插话了,“契丹在河套一带设有河清、金肃二军节度使司,党项人则设了黑山威福军司。如果我们在明堂川两岸和无定河北屯田放牧,就很容易遭到由河套大草原南下的贼人洗劫。”
无定河流域的西面是戈壁沙漠,一旦宋军控制整个无定河流域,西夏一定会破坏戈壁沙漠中的水源,以阻挡宋军越过沙漠攻击兴、灵二州。
所以宋军也不必担心西面的敌人——几百里的沙漠,没有可靠的水源,大军是根本无法通过的。而且就算有水源,在沙漠里走上十天消耗的粮食,也会让西夏军队的后勤陷入困境。
但是无定河流域北面的河套大草原,却是一个无法封闭的突破口!
“呵呵,果然有见解!”王恩摸着胡子笑了笑,又看看插话的赵钟哥,这才是一员虎将啊!
王恩又问:“你有办法吗?”
“有!”赵钟哥点点头,从随身带着的一个单肩背包(这种单肩布包在宋朝很多见)中取出一卷书册,摆在了地图台上。
这是什么?
王恩眯着老眼扫了一眼,看到这本厚厚的书册的白色封皮上写了“银州平定方略”。
赵钟哥翻看这本《银州平定方略》到第169页(页数是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的)上,然后指着一行标题说:“这是军事机宜指挥制定的河间讨伐策,就是用出兵讨伐的办法,暂时驱逐河间之地的党项部落,然后再用骑兵进行遮蔽。”
他所指的“河间地”就是黄河几字形大拐弯内侧的地区,大约是后世鄂尔多斯市的地盘。现在生活在那里的并不是蒙古人,而是游牧的党项部落——党项人的生活方式是多样化的,既有住在城市中的党项贵族官僚,也有在山谷或河畔种地的党项人,还有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游牧状态的党项人。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党项人都在西夏境内,宋国和辽国境内同样有不少党项人存在。当年辽兴宗和嵬名元昊撕破脸开战的导火索,就是元昊引诱辽国境内河套地区的党项人归附。
对于这些游牧党项,赵钟哥提出的短期解决办法就是用骑兵驱逐了拉倒。招抚什么的,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用武力解决是最简单的。
只要能打出一个纵深一二百里的无人区,再用骑兵进行遮蔽。西贼想要入侵明堂川、无定河一带的屯田区就不大容易了。
当然了,要成功执行驱逐和遮蔽任务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没有强大的殿前御马直,赵钟哥也不敢制定这样的计划。
王恩老眼昏花,已经看不清小字儿了,陶节夫便让自己的幕僚折彦质一个字字儿的念了一遍,他自己也跟着听了。而听完之后,陶节夫对武好古已经刮目相看了。
河间讨伐策可不可行另当别论,但是武好古的军事机宜指挥显然在不长的时间里将河间党项部落的情况,以及河间草原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
光是在情报收集上的高效,就已经胜过自己这个抚帅的幕僚了!
第七百零三章 银州一夜城(二)
“王太尉,您老觉得怎样?”
陶节夫将目光转向了老将王恩。王恩捋着白胡子,“或许可行……但是光拿下一个银州还是不够。必须夺取银州、弥陀洞、石州等城堡,还得拔掉周遭一大批支堡,同时再将这些城堡全部修复,作为防御西贼从西面沿无定河发起攻击的依托。另外,还有必要在明堂川上游和安庆泽边缘构筑城堡,以为支撑。”
“王太尉。”赵钟哥道,“在三直军事机宜指挥所拟之方略中,预备攻拔的大城有三个,预备占据或修筑的支堡有十二个。”
王恩微微皱眉,“那就需要修筑或修复十五个城堡……你们要多少民夫?花多少时间?怕是几个月也修不完吧?”
西夏在无定河流域控制的城堡大多是破破烂烂的,因为这些城堡都曾被宋军占领过。在元丰四年的五路伐夏之战失败后,宋军也没有马上放弃在无定河地区占据的城堡,而是进行了有秩序的撤退,对所有曾经占据的城堡进行了破坏。
而西夏的国力有限,也不喜欢修墙,所以就马马虎虎修一修凑合着过了。如果要把这些破破烂烂的城堡全都修好了,没有几个月时间是不行的。
“而现在还是冬天!”折彦质这时插话道,“横山以北的天气非常寒冷,泥土全都冻得坚硬无比,挖掘难度极大!光是银州一城,没有半个月都修不好。何况十五个城堡?所以明春开始屯田是不可能的。”
武好古笑了笑:“折从事,你说的是寻常的办法……但是我们御前三直的两个工匠指挥中有营造高手,可以用急造之法筑城!”
筑城还有急造之法?
“不可能,不可能。”折彦质连连摇头,“再怎么急造,你还能挖开冻得坚硬的泥土?”
武好古说:“有加急钱就行!”
加急要给钱的!后世的加急费就是这么来的……
“加急钱?”
陶节夫和王恩两人互相看看,心里都想:武好古这厮果然是奸商啊!
“要多少?”陶节夫问。
“有多急?”武好古反问。
“多急?”王恩笑道,“老夫若要你一天内把银州城修复你也办得到?”
武好古居然认真地点点头:“可以啊!需要十万缗加急钱,给盐茶引或度牒得加价三成。”
什么人啊?这是什么人啊?
陶节夫和王恩还有折彦质都傻了,不仅傻了,他们都有点想念高俅了……高俅多好的人啊,一心为公,从来不讲钱。那么好的官居然被钟傅这个奸臣给害得丢了御前三直的指挥权。现在换了个奸商过来,什么都讲钱!
“十三万缗盐茶引可以给!”陶节夫脸色沉沉的,“不过你得立军令状!若是逾期,须得重治其罪!”
“禀报使相!”和武好古一块儿来的金牌大状何天然开口了,“我家宣赞是不可能签军令状的,宣赞只能签合同凭由。”
签合同?还是在做买卖啊!
陶节夫看着武好古,武好古点点头,笑道:“军令状是不可能签的,出兵打仗是有风险的,本官可不会赌上脑袋。不过合同凭由可以签,若是逾期,本官赔钱就是了。”
“胡闹!”王恩哼了一声,“军中无戏言!打仗哪有签合同的?”
“只能签合同。”武好古坚持道,“下官不和人赌脑袋的,下官只有一个脑袋,还得留着吃饭呢。若是陶使相和王总管答应了,那么不包括行军和完全攻占银州城所需之时间,本官的御前三直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对银州城的急造修复,使之足以抵抗西贼大军攻击。”
说真的,陶节夫和王恩都有让人把武好古拖下去打板子的冲动了——他们真有这个权力!军中是有肉刑的……不过打完以后,别说银州城没人去修了,就是那些厉害无比的女真骑兵(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女真)也别想用了。
“逾期一日须赔偿十万!”陶节夫咬着牙说,“武崇道,这是本官的底线了!”
武好古听了陶节夫的话,只是苦苦一笑:“使相,下官说一日筑城,其实是有十足把握的。而且这十万缗的加急钱也不是本官装进口袋里,不仅下面的府兵、民夫要给钱激励,而且还得花钱在材料上面。折从事都说了泥土坚硬不能施工,下官虽然有办法,但必须花钱买引火之物把泥土烤软了。其实这个泥土冻结只是一层,下面的土还是软的,只要烤化了表面,就可以进行挖掘了。另外,为了加快修复城墙,下官还准备了特殊的筑城工具,都是从界河商市高价买来的!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说实在的,下官在筑银州城的事情中,是一文钱都不赚的。所以您要下官逾期一日赔偿十万,恕下官难以从命。”
这话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王恩皱眉道:“那你准备赔多少?”
“三千缗。”武好古道,“逾期一天赔三千缗吧……也不是下官赔,而是参加筑城的全体官兵和民夫扣减工钱、赏钱。”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啊!
“好吧!”陶节夫其实也没啥选择的余地,想要在冬天筑银州城,就得武好古来了。
他想了想,又问:“你要多少民夫?”
“不需要太多。”武好古道,“几千人就够了。召集民夫动静太大,费时也久,是瞒不过西贼密探的。”
陶节夫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武宣赞,你真能用两万几千人在一天之内修复银州城?”
“能!”武好古点了点头,“如果使相没有异议,那么下官就让人起草合同凭由了。”
“好!”陶节夫笑道,“本官领兵多年,还第一次同部下签合同……你可别叫本官失望了!”
……
高俅又一次和武好古凑在一块儿了,他接到了鄜延路帅司签发的命令后,立即就点起了3000人马赶来了肤施和武好古汇合他带来的也不是都是民夫,其中有1000名精锐的缘边弓箭手。
缘边弓箭手其实也是一种府兵试点,最早开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由知镇戎军曹玮提出,用给田200…250亩招募一壮丁,自备粮食兵器,参战则为正兵前锋。
这种类似于府兵的半农半军的存在,虽然不在禁军账面上,但却是西军战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人数甚至不少于西北禁军的数量,而且每每被置于前沿,用于先锋。战斗力之强,也不亚于隋唐府兵了。
但是陕西、河东的弓箭手也和历史上的唐朝府兵一样,出现了难以维持的困局。一方面连年征战让弓箭手们承受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和伤亡;另一方面陕西诸路官田被日益膨胀起来的将门大量占用,也出现了无田可授的情况出现。
没有田,自然就没有弓箭手了……没有田的情况在新开辟的熙河路并不存在,但是在鄜延路这样一百几十年的大宋土地上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从哲宗朝开始,鄜延路缘边弓箭手的数量就开始持续下降,不过眼下还没有发展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至少高俅和杨可弼还是从鄜州地面上拉出了1000名弓箭手。
“大郎,你真能在一天修好银州城?”
高俅已经知道武好古在陶节夫跟前夸下的海口了。
“不大可能吧!”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苏迟,他自己就是知肤施县事,自然常往武好古这里走动了。而且他也已经将1000名种地的府兵和1000名民夫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开拔了。
“哪里用得着一天?我又不会用板筑的法子去把银州城墙完全修复了……难度还要考虑百年大计?眼下能用就行了,半天足够了。”
武好古笑着,勾勒在嘴角的纹路中尽是得意的表情,西贼会怎么对付宋朝来势汹汹的攻势是再清楚不过了。一定和元丰四年的办法一样,用坚壁清野加诱敌深入的法子。决战的战场肯定不会摆在无定河一带。
所以无定河一带的战斗就是围绕攻打防守并不严密的城池和修复城池还有屯田展开的。且不说屯田,那是苏迟的活儿。攻城和修城是完全难不倒自己的!
等到把无定河畔的城池都搞定,自己也该加遥郡了,到时候想办法走人就是了……
“不用板筑法?”高俅一愣,“难道要修砖城?”
武好古笑着:“砖城多贵啊……高大哥,伯充,我告诉你们,你们可别泄露了。其实黄四郎在离开界河的时候就想好办法了,用麻袋装上泥土堵塞城墙的破口。”
“用麻袋装土?”苏迟皱了皱眉,“牢靠吗?”
“牢靠!”武好古说,“界河商市用这个加固过界河河堤的,这种办法施工很快。有两万多人,扛一晚上的土包怎么都有十万个了,还会堵不上缺口?”
“可土从哪儿来?”苏迟又问,“泥土都冻硬了。”
“拆房子啊!”武好古笑道,“银州城内房子不少,都是土坯的,拔了房子就有土,足够把城墙补好了。”
第七百零四章 银州一夜城(三)
一支军队正穿行在瀚海沙漠之中。
站在队伍的中段,向前望不到头,向后望不到尾。浩浩荡荡,人马多达数万。前军已经靠近盐州城,后军则仍然在戈壁滩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开进。
大白高国都统军,晋王察哥此时便身在这支队伍之中。他骑着一匹龙种骏马,头戴着防风御寒的毡帽,套了一件厚实的皮袍,一条金带系在腰间,显示了他的尊贵身份。
本来打算等到腊月才出兵的察哥,在接到了宋朝强盗再次洗劫无定河流域的消息后,再也安坐不住,不得不提前点集兵马离开兴庆府了。
强盗被反抢的恶劣影响可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西夏立国于贫瘠之地,而且和宋国开战后陆上丝路也随之断绝,国家的财政一直极为吃紧。长期以来,都要依靠宋朝的岁赐以及从宋国土地上劫掠到的财物维持。说西夏是个强盗国家可一点不冤枉!
但自从横山之役后,抢掠宋朝州县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而今年又失去了宗喀吐蕃这个多少能刮一点的小弟……当然了,这只是日子难过,大家的希望犹在。
强盗国家嘛,只要有抢劫的希望,国家就有凝聚力,有凝聚力,大家就能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可是这次是怎么啦?堂堂强盗大国居然被宋朝这个肥羊给抢了……而且还是被人家的少量骑兵给洗劫了,洗劫了一次还不够,居然还来第二次,更可恨的是两次都是满载而归!
这事儿太打击乾顺、察哥两兄弟的威望了。你们哥俩画画写大字不如赵官家也就算了,怎么做强盗的本事也不如赵佶了?你们嵬名家世世代代都是强盗头子啊!
这脸儿打得实在太疼了——宋朝人,还有后世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些强盗团伙的思路的,能抢才是真本事!能抢才有人跟随!如果赵佶抢东西的本事比乾顺、察哥厉害,那下面的小强盗当然抛弃乾顺、察哥去投赵佶这个天可汗了。
历史上李世民的天可汗不就是怎么当上的?
至于小强盗们被大强盗欺负的事儿,那都是小事儿,民族团结大如天嘛!只要强盗头子天可汗能带着他们去抢别人,大家就拥护天可汗的民族团结政策。
所以乾顺和察哥现在必须证明自己是比赵佶还要厉害的强盗头目……考虑到抢劫党项人的其实是完颜斜也指挥的女真和阻卜强盗团,乾顺和察哥这两个党项强盗真的是压历山大啊!
不过察哥现在并不知道自己遇上了强盗祖宗,他还以为是几千个(其实只有几百个)杀人不眨眼的汉人匪徒在党项人的土地上烧杀抢掠。
丢掉的面子如果不赶紧找回来,团伙的人心就要散了。
“抢哪里好呢……”察哥低声嘀咕着。其实他也没抢东西的经验,他今年还不到二十岁,掌权才几个月。而且就算他之前在仁多保忠手下“实习”的时候,也没什么机会去抢劫,毕竟那时候宋军占了太大的优势了。
到了现在,随着宋军平定湟、鄯、廓三州和仁多家族的叛变,宋军的优势变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嵬名察哥不得不亲自带领铁鹞子和卫戍军这样的精锐离开兴庆府到横山…无定河前线来找场子了。
为了确保抢劫成功,他可真是拿出老本来拼了!光是铁鹞子就出动了1500!卫戍军则一举出动了8500,总共是10000精锐战兵。再加上三倍的负赡兵,一共出动了四万大军。而且所有的正兵都是一人双马,负赡兵则牵着骆驼和驮马。只要这三万余匹骆驼和驮马可以满载而归,乾顺、察哥在军中的威望才算真正树立起来。
不过下的本钱越大,嵬名察哥的心事也就越大。因为眼下西夏朝廷手中掌握着的,也就是三万几千真正精锐的战兵了——打酱油的,当肉盾的杂兵,西夏还是有许多的。但是大白高国武力的支柱,从来都是三万几千最多四万的精锐。
说句动摇军心的话,只要有这三四万精锐在手,乾顺和察哥兄弟再不济还能弃国西走。西夏的这些精兵可是久经战火考验的铁军!在东面和同样打了几十年的老对手大宋西军比自不占优势。
可要是去了西域,哼哼!察哥已经和曹勉打听过了,西域的喀喇汗国和高昌回鹘都已经将近百年安泰下来了,军队早就朽坏了不堪了。
也许是时候改变用兵的方向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察哥抬头一看,只看见几名骑士飞奔而来。当先的是一个嘉宁军司的指挥,也是察哥派到嘉宁军司中的心腹,名叫梁哆,是梁氏族人。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跟着小梁太后出走,而是被察哥所用了。
跟在梁哆身后的,是几个梳着汉人发髻的男子。察哥知道这些打扮得和汉人无异的人都是心向大白高国的横山蕃部子弟——也就是身在宋营心在夏!在宋朝占据横山后,可是有不少这样的蕃部儿郎的!
而且就算是那些执掌一族命运的首领,也大多和西夏暗通……并不一定是爱国,而是谁也不知道西夏什么时候就会打回来!
察哥连忙冲梁哆招招手,这个年龄只比察哥长几岁的黑瘦汉子马上就带着一个有些矮胖的青年策马到了察哥跟前,然后两人一起下马行了礼。
梁哆行完礼,一指身边的矮胖子,对察哥道:“大王,这位是环州李讹,是心向大白高国的忠义之士!”
李讹又行了一礼,言语恳切地说:“大王,小底李讹,愿为大白高国粉身碎骨!”
他当然不是汉人了,他家原是横山蕃部一个首领,李姓也是个赐姓——西夏皇帝给下面人赐姓的时候很有意思,从来不赐嵬名这个姓,也不赐拓跋,而是把得自李唐的李姓赐下去。所以横山蕃部的头头基本上都李家人。
“好!”察哥点点头道,“果是忠义之士!”
梁哆在旁说道:“据李讹所报,日前入我国境烧杀抢掠的宋军骑兵乃是殿前御马直所部,是奉了新任的御前三直都虞侯武好古命令出动的。”
“武好古?”察哥问,“他不是个商人吗?”
李讹道:“回禀大王,武贼好古的确是奸商!不知用了何等手段,居然当上了统军之将。看来宋国的气数也快到头了,居然用商人为将。”
但这个奸商还是把大白高国给抢了!察哥很有些郁闷。
他又问:“宋军可有大举出动的迹象?”
“并无大举出动的迹象。”李讹道,“沿边各州、军的民夫和弓箭手大多没有集结,没有他们协助,宋军是不能打的。”
那么说武好古这个奸商就是派骑兵来抢劫的?
察哥皱眉又问:“何处可以越横山?”
这个问题是问梁哆的,梁哆马上回答道:“延安府和绥德军沿边比较空虚,不久之前宋人的鄜延抚司抽调了一些缘边弓箭手去延安听用。”
“抽调了弓箭手?”察哥问,“只有延安府和绥德军调了弓箭手?”
“只有这两处。”
“知道做何用处?”
“不知道。”梁哆回答,“不过抽调的数目不多,应该不是为了大举进攻。”
察哥思索了一番,目光忽然凛冽了起来,自言自语道:“就去延安府走一遭吧!”
……
几乎同一时间,武好古也率领着人数超过三万的大军在向北开进。
他的大军,步兵人数虽多,但是怎么看都没有了高俅统带御前猛士直时候的那种锐气了。
首先是部队的行军速度下降了,之前几乎是人人赶着上战场!而且御龙猛士的体力也好得出奇,哪怕全副武装,再披上铠甲也能日中而百里!
可是扩编后的御前三直中的两直却明显不行了,现在虽然是无甲行军,行李也不多,但是速度依旧不快,一天走个五六十里大概就差不多了。
其次是部队的士气也明显低落了下来!这一点旁人看不大出,但是和武好古并辔而行的高俅,却可以明显察觉到。他掌管的御前两直,那真是有一口气杀到兴庆府去把西贼的兀卒(皇帝)宰了换房子的气势。
可是现在,他明显感到恐惧的气氛在军中弥漫着——这也难怪,在部队扩充之后,新兵的数量占到了绝大多数。而且这些新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就被武好古带上战场了。
这样的部队,守城也许没什么,用来野外浪战,搞不好要吃败仗的,真是让人担心啊!
不过让高俅感到欣慰的事情还是有的,就是殿前御马直在经过调整之后,仿佛变得更加犀利了,虽然从中调出了大量的骑士充当军官和军事机宜,但是调入的骑士似乎更加厉害!现在一千出头的骑士走在队伍前面开道,不仅队形极为严整,而且处处散发着让人恐惧的杀气……连高俅和杨可弼都有点看不懂了,为什么殿前御马直的气质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第七百零五章 银州一夜城(四)
数百骑战马,仿佛风一般的卷过了冬日的陕北大地。
刚刚下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中雪,官道上白茫茫的一片,马蹄踏过,只是溅起雪花。
这是一支纯骑兵队伍,一人双马,除了战马,还有一匹走马或驮马,只是以寻常行军的速度向前。
马背上的骑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典型的重骑兵,穿上了皮甲,背上了马矟,也带着弓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