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豪商-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一些人畜无害的商人?武好古心里笑了笑:中国古代的商人看上去是没怎么太厉害……不过真的开了商市下院,那可就不是少数商人参与的事儿了,因为行首并不一定只有资本家才能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行首嘛!这三百六十行其实就是社会工种的总称,代表的是以城市市民为主的群众。
一旦有了行首下议院,就等于界河商市的市民有了真正的议政之权。而有了议政权力的市民,就会变成西周的国人,就是西方的公民了……好好的一个“界河菜市场”,这下要变成公民们的灯塔市了!
你们这些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官僚真是什么都不懂啊!
武好古摇了摇头,笑道:“既然大家都赞成开行首院,那么不如就同意他们的请愿吧……诸位可有反对的?”
没有人反对。董事会怎么会反对一个更好的,更透明的捞钱的办法呢?
“那就算通过了!”武好古接着说,“不过咱们也不能白白给那些行会议税的权力!”
权力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行首们这一次也没怎么斗争,就拿到了成立行首下院的权力可不妥,所以必须要让他们付出点什么!否则这些行首早晚被惯成刁民。
“对!不能白给!”西门安国马上附和,然后又问了一局,“元首,那咱们该提甚条件?”
武好古看了眼这个粗旷高大的汉子,笑着说:“本元首建议在界河商市实行公民制。”
第六百三十九章 从菜市场到公民城市(二)
“公民?何为公民?”
元老院议事厅内,很快就有人提问了。
公民是什么?
武好古斟酌着说:“公民有推选行首和被选为行首之权;公民有参与商市管理之权,可以担任商市公职;公民有在界河商市之公学堂念书上学的权利。”
“当公民那么好?”向宝摇摇头,不解道,“那对咱们商会有甚好处?”
“一分权利,必有一分付出!”武好古沉声道,“公民有恁多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不少了。首先是纳税!界河商民须得照章依法纳税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额,才有资格成为公民。其次是服役!界河公民,凡是男子,年16至60岁,身体无残疾或大病者,都得在界河商市保甲登记在册。然后根据年龄大小,轮番服役不等之时日,并且需自备刀弓矛戈盾牌,只要不超期服役,就不支给薪饷。”
武好古本来也不大了解公民什么的,后世早就淡化这个了……不过在当了界河商市元首之后,他还是根据一些关于公民权的记忆,再结合界河商市的实际情况,把公民权利义务什么的给脑补出来了。
“又要当兵,又要纳税,这公民也没甚好当了。”张克相连连摇头,“那谁要当啊?”
张克相虽然是将门子,但是却在精神上歧视武人,更看不起当兵的。
武好古笑了笑:“要当界河商市的公民就是这个规矩,不想当也没人逼着的。只是别在界河商市谋求公职和行首,自己或儿子也不能在商市读公学,不能入云台学宫界河分院。”
也就是说,不肯当兵的界河商民,就不能做官,也不能接受公办六艺书院和界河云台学宫的教育。而由界河商市和界河市舶司出资开办的六艺书院和界河云台学宫,在某种程度上将是直通右榜进士的路径!
纪晟道:“现在界河商市差不多有十万人口,符合公民条件又肯当公民的怎么都过万了吧?过万的保丁,是不是多了些?而且将来商市的人口还会增加吧?二十万到三十万都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会有多少公民?两万还是三万?”
两三万人的公民军队,再加上至少几百人的骑士保正,也许还会有不少雇佣军……界河商市拥有的武力,是不是太强了一点?武好古这个是界河元首还是界河军节度使?
纪晟、向宝和张克相的耳朵一下就竖起来了!
这可是罪证啊!得来全不费功夫!
武好古却是无所谓地一笑:“二十万人的大城有两万个登记在册的保丁算多?那些保丁又不可能天天服役,平均一年能在役十天二十天就不错了。这样一来,在役的保丁也就是一千多人……能算多吗?”
倒也不多……可是城市男性公民会不会超过两万?现在界河商市就有十万人口了,一二十年后有二十万人一点不奇怪。二十万人中应该有十万是男性,其中成年男性至少五万。也许会人人都会符合条件(条件是可以降低的)并且成为公民!
与此同时,界河商市周围的骑士家族也会在商市的扶植下发展壮大,将来没准会有两三千人的骑士随时可以被商市所用。如果再加上两三万公民兵,也许还会有不少雇佣军和“马木鲁克”,界河商市的武力的确不容小觑。
……
“甚底公民?不就是迫人当直娘贼的保丁吗?”
“不是公民就不能当行首……这不是在刁难人吗?”
“可不是嘛!咱们出钱不行吗?”
“咱雇人当保丁不成吗?”
元老院大楼里面,一间新整理出来的议事厅里面,这个时候挤满了各个行会的行首,人人都捏着一张刚刚发下来的手写的通告。通告内容就是关于在界河商市成立“行会院”和实行“公民制”的。
行会院议税大家都是赞成的,怎么也比现在由行税务来打蒙包强啊。
可问题是当行首怎么还和当公民、当保丁挂钩了?虽然行首并不一定非得有多少产业,但实际运作中能当上的都是大商人。堂堂大商人怎么能当保丁?勉强当个保正也就罢了,可这保丁怎么当?这不在开玩笑吗?
“元老院首席元老驾到!”
大家正议论纷纷的时候,忽然就听见有人大声唱名——是武好古武大元首带着界河商市元老院的另外几个元老,一块儿过来了。
“见过元首!”
“见过大官人!”
“见过提举!”
在场的一百多个行首,纷纷起身向武好古行礼。也甭管他们想不想当保丁,有没有被界河商市的行税务敲诈过,武好古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那怕是两天前向元老院提出请愿的几个行首,这会儿也是恭恭敬敬的。
他们反对的是贪官杜文忠,可不是英明正确的元首武好古。
武好古在西门安国和慕容忘忧等几个元老陪同下,走到了厅堂正中的地方,一屋子穿着绫罗绸缎的行首都很自觉地在他周围围成了一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和武好古很熟,有不少还是共和行的管事儿。
武好古冲着这些人拱拱手,然后满面笑容地举起了手挥了挥,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今日本元首把诸位请来所为何事,诸位应该知道了吧?前日诸位所请的开行首院议税,经过元老院议论,现在已经同意了,具体的议税细则,会在稍后出台。而在开行首院的同时,本元首还提出了在商市实行公民制的办法,也蒙众元老的支持,得以通过。现在本元首就和诸位解释则个……”
底下的人顿时安静了下来,都伸长了耳朵在听武好古这个元首说话。说实在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提出要开劳什子行首院议税。虽然行税务那些官不官吏不吏的家伙的勒索让他们不快,但是做买卖的都习惯掏钱,勉强也能接受。反倒是公开议税让他们不习惯,而且也不一定有好处。
公开议税实际上就是元老院直接掌握了行税的额度和分派!元老院是股东代表,是董事会,他们的刀磨得只会更快!而且连收买都不可能。
武好古目光炯炯地看着在场的行首们,成立下院和实行公民制早就在他的计划之中。现在不过是提前,哦,也不算是提前,只是按部就班而已。毕竟界河商市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最初的设想。
而且公民城市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成的,甚至不是眼前的这一代人可以真正接受。有些改革要想成功,是需要换上一代人的。
臣民意识,早就深入了每一个宋人的骨髓,恐怕这辈子都改不了啦。
要改变,只有从下一代开始!
而立足于下一代的改革,当然是越早开始越好。
得让界河商市的下一代从小就建立起参与商市的治理和当兵保卫商市的意识——这其实也没什么,现在阿骨打他们那里的女真野蛮人也知道要参加部落公议,也知道要拿着武器保卫部落。
西周那时候的国人,也是要议政,要扛着戈矛为国而战的!
至于宋朝的百姓,其实也有那么一点参政议政的意识——比大清子民在这方面的意识可强多了!别以为越靠近现代,老百姓的思想就一定越进步。宋朝时老百姓可以站着见官家,而且不杀上书言事者。而煌煌大清可是秀才有一言建白就要杀无赦的!
而且宋朝的城市化率和工商业占经济的比重,也远远超过清朝。所以清朝可以想象的宪政和共和还有公民,在宋朝也没有什么不敢想的。
武好古顿了顿,又笑着说,“诸位一定不大愿意充当界河商市的保丁……诸位都是广有家产的豪商,自然不愿意当一个保丁。不过这事儿不是不可以通融的,诸位只需要在一年之中,以保丁的名义,跟随本元首打上十五天的猎就行了。当然了,阎婆儿你就不必当保丁了,保丁可不要女的。”
阎婆儿也应景一般地回道:“奴倒是想去来着,若是元首不嫌弃,奴家就跟着当个营伎如何?”
半开玩笑的荤段子,说得满屋子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武好古又举了下右手,大家伙再次安静了下来。
“不过这公民的好处还是颇多的!其中最大的,就是儿子、孙子可以在咱们界河商市的公学读书了!界河商市收了你们的行税也不是都用来给公行发薪水,给朝廷还有辽国上供,给股东分红的,还有不少是要用来建设商市和办学堂的。咱们界河的公学,可都是云台学宫派人来当老师的。所教的学问,都和云台学宫对口。所以咱们界河商市公学的学生,将来会比较容易入云台学宫。而入了云台学宫,将来就有很大的希望可以考右榜进士啊!中进士可以做官的,不是咱们界河商市的公行,而是堂堂的朝廷命官!这也就是在界河商市,在别处可得五百个府兵,才能换到一个入读云台学宫和国子监的名额啊!诸位想想,这公民权还要得吗?”
第六百四十章 房奴猛男西征(一)
公民制度的出现,不等于公民城市就建成了,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武好古这些日子在界河商市忙活的事情,开封府的人们甚至没有怎么关注。因为这段时间,开封府的眼球都被另外两件大事儿给吸引过去了。
其中一件当然是京东商市的筹建了!
章惇、曾布、吕嘉问、蹇序辰这些人的努力,终于在大宋建中靖国三年夏天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官家赵佶以翰林学士起草的内制批准了京东市舶司和京东商市、蓬莱商市、密州商市的开设。
当然了,赵佶的大诏只是京东市舶司和京东商市、蓬莱商市、密州商市成功的开端。以后的麻烦还多着呢!
而另外一件大事儿,就是大宋朝廷正式决定开启新一轮的河湟开边。
在文治上已经非常成功,做到了前无古人的赵佶,这些日子倒是精神抖擞,除了每天例行的上朝问对,就是整顿配备他那支房奴大军。
刚刚从高丽国返回的童贯现在正陪着赵佶在城西琼林宫附近的御龙猛士直营地观军容。他已经完成了在高丽国的观军容差遣,亲眼目睹了高丽大军怎么碾压弱小的女真人,一路跟随林干的大军走到了乙离骨岭。
从高丽定州向北打了几百里,高丽人的大军几乎是所向无敌,一路上被击退或是降伏的生女真部落有十好几个,总人数加起来怎么都满万了。
很显然,“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已经完全破灭了!
既然女真满万也打不过高丽,那么未来的海东盛国,无疑就是大高丽了。
不过生女真部落众多,而且彼此相距遥远。大高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面把他们一一征服吧?所以童贯也没兴趣继续在高丽军中呆着,就了陆谦带人在那里留着,自己先回朝给赵佶报信儿,顺便看看能不能谋个别的优差。
回到开封府后,童贯才发现自己回来的非常及时!因为赵佶已经准备好了一支足以扫平青塘吐蕃的大军。
这支军队的人数并不多,骑兵正兵只有一千人,就是高俅担任指挥使的殿前御马直的骑士,另外还有两千个骑马辅兵——也就是御前骑士的随从。
步兵的人数更多一些,正兵有四千,都是正月初七御前比试中合格的猛男,属于王禀统领的御龙猛士直。另外还有一千名府兵,也都临时编入了猛士直,算是猛士们的辅兵。
骑士、猛士、骑辅兵、府兵,总共是8000大军,现在已经完全整备完毕了。
童贯、高俅、王禀三个人都穿着武官的绿袍,手按着宝剑,跟在官家赵佶身后一起走着,再后面就是一群带御和宦官。
赵佶停住了脚步,远远地看着上千名骑士分成了十个百人队,在偌大的校场上左冲右突,搅得校场上灰尘连天。这些骑士的马上功夫看上去都很娴熟,看来没有丝毫的荒废,还真有一点大军一发,就要灭此朝食的感觉。
赵佶笑着道:“高俅,你的骑兵带得不错啊。青塘用兵,少不得马军纵横驰聘,当真是男儿建功的机会啊,且莫错过了!”
高俅连忙拱手道:“陛下,臣一定不负所托,哪怕是马革裹尸,也要踏平青塘吐蕃,将那个劳什子王子溪赊罗撒给捉来开封府!”
他说的溪赊罗撒是宗喀吐蕃目前的实际统治者。而宗喀吐蕃的合法统治者赵怀德已经被他打败,投靠宋朝了。赵怀德是宋朝所赐的汉名,他吐蕃名叫陇拶,是宗喀吐蕃开国之主唃厮罗的孙子。
在宗喀吐蕃上一任国主瞎征兵败降宋后,陇拶就被吐蕃人立为新的国主,并且在西夏支持下趁着宋军在建中靖国元年放弃河、湟二州的机会取得了河湟的部分地盘。
不过他也知道大宋是惹不起的!所以在迎娶西夏公主,对西夏称臣的同时,也向宋朝称臣,受封为河西军节度使、知鄯州,封武威郡公,驻西藩都护。
因为陇拶接受宋朝的赐姓、封爵和授官,被宗喀吐蕃中的一些人认为过于亲宋,所以他的弟弟溪赊罗撒便在建中靖国三年的三月起兵,并且很快攻破了青塘城,驱逐了赵怀德,并且自称为“藩家王子”。
而“藩家王子”是宗喀吐蕃首领的名号——唃厮罗之后的宗喀国主都不称赞普,也不称国王或王,而是自称“藩家王子”。在夺取了“藩家王子”的权位之后,溪赊罗撒就改变了哥哥陇拶(赵怀德)的政策,不再向大宋称臣,而只是抱着西夏一家的大腿。
早就想对河湟下手的赵佶当然不能容忍青塘吐蕃的“反叛”,所以就在蔡京的建议下,决定对青塘吐蕃开战。
看着高俅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赵佶一笑道:“高俅,马革裹尸之类的话说来作甚?朕听闻青塘吐蕃并不善战,有御马直和猛士直这样的精锐还怕不能大胜么?况且王厚、高永年都是久历战阵的宿将,你只要好好听他们的指派就行了。”
“童贯。”赵佶又点了童贯的名。
“奴婢在。”童贯连忙上前一步。
“你也去一趟西北吧。”赵佶道,“去监军洮西。”
童贯闻言大喜,连忙揖拜一礼:“奴婢必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所托!”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阵马蹄声响动,然后就见武好古的兄弟武好文策马而来。武好文现在也有了新的职位,不再担任崇政殿说书,而是被赵佶委任为洮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所谓“洮西”就是指洮水以西的河湟之地。王厚现在就被任命为洮西安抚使兼知河州事,并管勾熙河兰会路经略司职事,就是武好文的顶头上司。
武好文从所骑的矮小的母马背上下来到了赵佶跟前,先是一礼,然后双手奉上厚厚一卷不知道什么文书。
“陛下,一共四百张房契,臣已经清点过了。”
童贯听了武好文的话就是一愣,四百张房契?这是要给谁啊?
赵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问道:“房子能按期建成吧?”
“请陛下放心。”武好文道,“万家地产盖房子的本事还是不错的,一定可以按时建成的。”
这四百张房契对应的是四百套“筒子楼”,但是房子现在还没有开始盖,所以这些房契都是期房的契。
不过赵佶也不会拿空头房契忽悠人。他把趁着苏东坡主持国子监改革的机会,在城外琼林宫旁找了块土地兴建称为辟雍的学宫作为国子监学、太学和武学的替代,同时逐步收回位于开封府南城的国子监诸学土地。先收回的是武学的地,全都发包给了共和行下属的万家地产,换取了六百套筒子楼的房契。这些房产在建成后,将会用于奖励殿前猛男!其中的二百套是明年(建中靖国四年)御前比试的奖品,剩下的四百套,赵佶则打算将它们用来奖励西征有功将士。
“童贯。”赵佶点点头,对童贯道,“这些房契就交给你了……这些都是用来奖励御龙猛士直御马直所部将士中的有功之臣的。”
奖励房契?
童贯愣了愣,他可不是第一次在军前任职了。从来没见过有谁带着一卷房契出兵的……不会有问题吧?宋军打仗向来都是不见现钱不拉弓的,现在给房契了?怎么给啊?不可能打仗前就给吧?那么赏钱还给吗?
“陛下。”童贯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大妥当,“禁军作战,素来讲究重赏之后,才有勇夫的……现在给了房子,那金银绢帛还给不给?”
“不给了。”赵佶一摆手,“别的禁军一切如常,只是御龙猛士直御马直所部将士不必另给犒赏,只用房契激励即可。不过随行的辅兵还是照常准备犒赏之物。”
真的可以吗?上了战场,那些猛士、骑士不会不肯打仗吧?
“童大官,你就放心吧。”高俅在旁笑着说,“没有比房契更好的奖励了……你是没见到正月初六的御前演武啊!那可真是人人拼命啊,要是上了战场还有这等昂扬,西贼、西藩等等逆贼,统统不在话下!”
其实御龙猛士和殿前骑士本来拿得就多,御龙猛士一年军饷加补贴加福利合在一起超过了200缗!比寻常的禁军上兵高三倍!而骑士们人人都拿了1500亩的职田,而且番上服役还有额外的补贴和赏赐,如果超期服役还会发三分骑兵饷给一名骑士(一名骑士带两名骑马辅兵)。待遇真心不低了!
另外,战死的猛士和骑士,也会有优厚的抚恤。猛士战死后,家属可以得到一套“筒子楼”。而骑士战死则可以得到“死一偿二”的抚恤。也就是一个骑士家族战死了一个骑士,就可以额外得到一个骑士名额——战死骑士的职位和职田由指定的继承人继承,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名额给家族中的骑术武艺高超者。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骑士继承人年幼无服役的情况下,千人骑士团的规模不会缩小。
当然了,新补的那名骑士的职田,就得武好古的界河市舶司想办法去购买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房奴猛男西征(二)
“韩相公这回是要走了?”
童贯是在琼林宫外,新开张的小潘楼酒楼里面,一间僻静的厢房里面提起这个话题的。
宗喀吐蕃的变故现在成了蔡京为首的新党攻击韩忠彦的一个口实了。因为河湟二州是在韩忠彦、安焘两人的提议下,由占领改为羁縻的。在建中靖国元年的时候,这个决策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之前的横山之役消耗过大,陕西六路府库非常空虚,根本无力再支撑河湟二州的“治安战”了,不如暂时放弃,以集中精力巩固天都山…横山一线的防御。
如果宗喀吐蕃内部不发生变故,赵怀德可以继续糊弄事情,名义上当大宋的驻西藩都护,知鄯州。那么蔡京等人一时也没有攻击韩忠彦的口实,毕竟河、湟之地名义上还在。只是由直辖变成了羁縻。
可是宗喀吐蕃偏偏发生了内讧,换了个一心想要“去大宋化”的藩家王子溪赊罗撒。
这下韩忠彦主张的羁绊就变成了弃土辱国的罪过了!蔡京一派的御史言官可就不客气了,弹章雪片一般的往韩忠彦身上砸过去了。
而韩忠彦也不是什么抗压性特别强的官僚,看到弹章一多,自己就先软了。连着上了几份辞呈,请郡大名府,同时推荐苏东坡出任首相。
“韩相公也做了几年首相,是该急流勇退了。好在有苏相公接替,左相是不可能的,不过一个右相还是有的。”
高俅笑着接过话题,他一边给童贯、武好文倒酒,一边笑着说:“而且苏相公原来的右丞会给李文叔接,旧党还是可以稳住阵脚的。”
“如果能以资政殿大学士出判大名府也不错了。”武好文笑了笑,又道,“只盼着官家不会穷追建中靖国元年的弃地之错。”
其实武好文并不赞成岳父请郡退让,因为这次西征是必胜的,而且担任西征主力的御前骑士又是韩忠彦倡议下组建的,如果能够建功,自然少不了韩忠彦的份。况且他还是首相!
所以只要硬着头皮顶住,过几个月也就“将功补过”了。而且旧党这边还有武好古这张王牌,大不了让他快点回来去官家那边进忠言……
当然了,苏东坡上去当右相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不比韩忠彦小。毕竟苏东坡党羽众多——千万别以为苏东坡只是个会写诗词还特别会发牢骚的才子,其实他是一个学阀!苏门蜀学是和洛学、新学一样的儒学山头。门下进士一大堆,而且都是上了年纪,中进士许多年的老资格文官,随便拉一个出来都可以宣麻的。
另外还有一个梁师成好像真的是苏东坡的“出子”,现在也因为能写一手瘦金体毛笔字,得到了赵佶的宠信。
而韩忠彦就是孤家寡人,背后只有一个相州韩氏门阀。可是现在又不是门阀时代,韩氏门阀在政坛上的影响力根本不能和苏门学阀相比。
可问题是苏东坡的身体明显不如韩忠彦,元月的时候就病了一场,咳嗽不止,听说还吐了血,直到天气渐暖后才好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一病不起!如果苏辙和哥哥苏东坡政见相同倒也不怕,大不了让苏辙再来接班。
但是二苏现在因为左右榜进士和国子监改革的事情闹了矛盾!因此不可能让苏辙去接苏轼的班,如果苏轼不起,就只能让眼下颇受皇恩的李格非去接班。
可李格非又过于清高,和苏东坡门下的支柱武好古关系冷淡。似乎也不赞成左右榜进士和国子监改革!
看到武好文的眉头越皱越紧,童贯还以为他在为岳父的前途担忧,便笑着安慰道:“相州韩家可是深得皇恩的,而且蔡京也没功夫去和韩相公过不去……东坡先生可不好相与!”
武好文摇了摇头:“东坡先生推行左右榜进士,又主持太学改革,又提出了《天理说》和《实证论》,所作所为争议颇大。若如王荆公当年那样四十八岁宣麻还好,到底身强力壮,足够支撑上二十年。可是东坡先生今年已经68岁了……”
高俅叹道:“蔡京那厮却是体壮如牛啊!”
韩忠彦软弱,苏东坡体弱,而蔡京却是手腕和身体双优,根本无懈可击。一旦苏东坡过世,旧党这边恐怕就要靠李格非独立支撑了,可李格非又如何是蔡京的对手?
童贯眯起了眼睛:“无论东坡先生,韩相公还是蔡相公都先帝留下的老臣。东坡先生是仁宗朝的进士,韩相公也是仁宗朝就入仕了,蔡相公年轻一些,也是神宗朝的进士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苏东坡、韩忠彦和蔡京都是几朝老臣,对于当今的官家而言都是爷爷辈的官了,真的能看得上?大宋官场的未来,还是武好文和高俅这等后进的舞台啊。
高俅眯起了眼睛:“蔡京那厮好像在力推陶子礼,想要和咱们争功啊!道夫兄,你熟知西事,那陶子礼到底如何?”
“陶子礼?”童贯眉头微皱,“倒是个真知兵的,跟随章质夫多年……他现在派了甚差遣?”
高俅道:“陕西转运副使,知延州事。”
“知延州事?”童贯一愣,“蔡相公莫不是想在东路立个奇功?”
武好文问:“能成功吗?”
“不好说,若是能成功,只怕北面又要风波骤起了!”童贯摇摇头道,“就不知道界河先生能不能应付了?”
现在的辽国其实很不愿意和宋朝开战,但是他们在宋夏战争问题上也是有底线的。除非出现磨古厮或是后来阿骨打那样的乱子,否则辽国绝不会坐视西夏灭亡而无动于衷。
一旦宋朝在西北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辽国必将会进行军事干涉。
而界河商市这块摆在辽人嘴边的肥肉,极有可能成为辽国兵锋所向的目标!
“辽人会对界河商市下手?”高俅顿时有些急了。
现在高俅、武好古、潘孝庵再加上一批认同实学的苏门弟子才是真正的一党。而他们的根本就是财源滚滚的界河商市!有了界河商市,他们才能有钱有资源,才能替赵佶办成各种大事儿。若是界河商市因为蔡京、陶节夫在西北的冒险成为辽人攻击的目标,那么这一党人的根基就要动摇了。
童贯呵呵的笑了笑,“知道他们的打算就不怕了,东坡先生和界河先生都是有办法的人,不会让蔡京和辽人得逞的。咱们只管在洮西打好就行了。”
……
“给了四百张房契?呵呵,官家真是越来越会拨弄那帮武人了!”
赵佶要用开封府的房子去激励御前骑士和御龙猛士力战的事情,当天晚上蔡京就已经知晓了。告诉他这事儿的正是张叔夜,因为王厚“投靠”了旧党,所以张叔夜的官运就来了,被蔡京推荐为权发遣兰州——蔡京、陶节夫需要一个熟悉兰州情况的官员去执行拉拢仁多保忠的任务。而张叔夜因为担任过很长时间的兰州录事参军,熟悉那一带的情况,又允文允武,所以就成了不二之人选。
另外,张叔夜还当过兵学司的教授,和不少兵学司出身的御前骑士很熟,可以从他们那里打听到不少消息。赵佶用房子犒赏骑士和猛士的消息就是他打听来告诉蔡京的。
“相公,御前骑士和御龙猛士本就精锐非常,如果再有了房子做激励,恐怕会打得那西藩贼人找不到北了。”
蔡京看着张叔夜,“西藩很弱?”
“很弱,念经念坏掉了!”张叔夜笑道,“西北的羌胡都有这毛病,西贼也不例外,不过他们比吐蕃人好点儿,要不然支撑不到如今了。”
在唃厮罗建立宗喀吐蕃王国的时候,大宋君臣一度非常害怕,担心吐蕃就此崛起!可是唃厮罗的雄起并没有完成太久,就被一帮吃斋念佛的子孙折腾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