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勃极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完颜宗翰在郁闷了一阵后,问完颜杲。

现在这两位大金国内除了皇帝吴乞买外最有权势的人,已经基本抛却了成见,暂时罢了利益之争,一致对外了。形势这般危急,他们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内斗?一切都是可恶的王晨,都是那该死的炸药之故,没有王晨,没有王晨研制出来的炸药,战争再怎么打,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悲惨。

不过现在也不是抱怨的时候,他们必须要想出应对的办法来。

“国相,你觉得要如何回应谷神的请示?”完颜杲也不敢轻易下决心。

“看来,我们不再做出一些让步,王晨是不会松口的!”完颜宗翰一副很无奈的神色。

完颜杲也是忧心忡忡,他在看了几眼完颜宗翰后,小声地说道:“国相,要不这样,我们在此前的基础上加上这么几条,尽量将掳掠的大宋财富归还他们,北地的汉人,也尽量动员他们南归,每年送给大宋马匹两万匹。我们也只能做出这样的让步,王晨提出的要求,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

听完颜杲这样说,完颜宗翰想了想后,也点点头:“勃极烈所提,与本相所想也是差不多,那就这样回复谷神,相信王晨最想要的马匹,我们也给谷神交个底,最高不能超过一年五万匹,但我们不保证马匹能不能适应南方的环境和气候!”

听完颜宗翰强调了后面这一句,完颜杲也露出了会意的神色,没再提反对意见。

第二百十章太行山中的变故

太行山麓,一群穿着女真人服饰的骑者,正和一些身穿汉人服饰的人,一道骑着马沿狭窄的官道往北急行。

太行山一带,大宋的州城并不少,各州城之间相连的,都是修缮的比较好的,但一些地方,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只能因陋就简修建的很粗糙。

那些身穿女真人服饰的人,一路奔跑一路喝骂,骂着当地汉人听不清的话。

这是秘密抵达开封,与大宋朝廷成功和谈后,返回金国的金人使团。

他们骂喝的原因是因为道路太难行,沿途的大宋官府不好好招待他们。

在前往开封的时候,他们为了怕意外,是乔装成汉人模样,以行商之人的打扮前往,并且尽量避开有大宋军队驻守的州城,怕被大宋军队扣留,甚至被宋军消灭。而在与大宋朝廷和谈成功后,他们觉得万事大喜,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路,没有人会找他们麻烦。

他们是大金国派来与大宋朝廷和谈的正式使团,已经成功地与大宋朝廷签订了和谈协议。“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一点是宋金两国基本会遵循的原则。特别是大宋,从来没有亏待过得到官方正式承诺的大金使团,因此他们敢大摇大摆行进了。金人使团成员的想法基本还是正确的,自离开开封后这段时间,他们行进了几百里路,不但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反而得到了沿途经过的大宋官员的迎送,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好酒好肉招待,他们成了座上宾。

各地的官员怕金国使团在自己辖境内出问题,惹来麻烦,还派出兵丁护送,直到离开自己的辖界。

特别是在开封前往黄河的过程中。他们受到的礼待有些出乎他们的意外。

金人在其军队攻破开封,俘虏了赵佶和赵桓这两位皇帝后,面对宋人时候,都有一种超然的自信心,总觉得自己地位凌驾于宋人之上。这次金国的使团成员中许多人也是这样,沿途官员的小心迎送,更是让他们心里的这种心态进一步膨胀。甚至他们对护送的大宋军士都敢喝来唤去,让许多人愤愤。

这种情况,直到抵达泽州后,才有所改变。

金人使团抵达泽州境内时候。原本他们以为,抵达泽州后,依然会得到礼待,当地的官员会热情迎送,好好招待,并派兵护送。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泽州知府萧思哲,非但没有亲自迎出城外,连手下的官员都没派出去迎接。而且还以他们在关闭城门的时间后才抵达泽州城下为由。拒不开城门让他们进内,以致大金使团成员三四十人,全在城外露营,直到第二天城门打开后。才进到泽州城内。

因为弄不清底细,金人使团在受到这样的威胁后,不得不派人进泽州城联络,期望能得到泽州官府的照应。但萧思哲不加以理会。令金人使团自己进城,进城后,住在驿馆。有什么事让使团成员去知府衙门找他。萧思哲不但不安排迎接,也不安排任何形式的招待,以非常冷淡的方式对待金人使团。

对于萧思哲来说,他对金人有着彻骨的仇恨,泽州被金人围困时候的惨状过去还不久,可以说历历在目。仇恨未消,要让他赔笑脸去迎接金人使团,即使杀了他,也不愿意这样去做。现在的萧思哲,恨不得拿把刀,带人冲过去,将金人使团那些趾高气扬的家伙全都一刀捅死。

金人使团离开泽州北上后,萧思哲也没有派军士护送,并且严令治下各县,不得有任何礼待金人使团的举动,不得派兵护送,只要不刁难他们就行。

离开开封后,一路受到礼待,但在过了泽州后,什么礼待都没了,连吃饭住宿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这让金人使团成员都是愤愤不平。一些使团成员甚至提议,武力威胁大宋地方官员,命令他们依大宋朝廷答应的礼制迎接,但最终还是不敢这样。

毕竟现在的大金国威望已经衰退,远非一年前可比,现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全是大宋军队把守的地方,大金军队曾在这些地方吃过大亏的。如果他们胆敢这么做,那吃亏的肯定是他们,说不定使团成员三四十口人,会被愤怒的大宋军队拆的骨头都不剩一根。

使团团长是完颜绍,也算是金国的宗室子弟,只不过血亲稍稍有点远,立下的战功也不多,因此在金国国内的影响力不怎么样。金人在派出数个使团,都被王晨扣留后,到了没什么有影响力的人可派的地步,最终完颜绍这样还有点宗室血脉的百户,也被派了出来。但一切都是阴差阳错,最终这个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样的人,却成功地穿越了王晨所领军队的封锁,抵达开封,并成功地与大宋朝廷签订了和谈协议。这一点,无论是吴乞买,还是完颜宗翰,或者完颜杲都不会料到。

完颜绍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过了泽州后,一再受气,让他心里窝着火,提出武力相对的就是他,只不过手下的人全都害怕,一个劲地劝,他这才罢休。这次和谈成功,与完颜绍相关性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跟他来的那些汉官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汉官,那不可能有任何的协议达成。

过了隆德府,受到的待遇依然没有改变,稍好一点的是,大宋官府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粮食,不然他们要饿肚子了。但每天必须吃的肉,他们已经没有了。

完颜绍是一天不能无肉的人,团队中没有肉了,他大发雷霆。这里是太行山麓,野兽什么的还是有一点,但要自己主动去打猎获取食物,这是高傲的女真贵族所不愿意接受的。

虽然他们前往开封的时候,一路小心翼翼,什么苦都吃下来,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他们摇身一变,自觉应该得到大宋军民的高规模接待才对。

打猎收获不多,完颜绍忍不住骂娘。正在他骂娘时候,手下护卫的军士来报,说前方有一个村子,还有百姓住在那里,问完颜绍要不要休息一下。正自窝火的完颜绍,在接到这样的报告后,眼珠子一转,下了一个他这辈子最后的命令:洗劫这个村庄,将所有粮食金银全都抢走。

受了差不多几个月气的军士,早已经有这样的心思,听完颜绍终于下这样的命令,他们欣喜若狂,马上奉命去行事了。但抢劫者刚刚翻过山梁,准备冲到那个小山村,他们手中的屠刀还未举起时候,却在山梁上遭到了突然出现的一支神秘人马的袭击。

这支人马全部伪装,每一个人都用面罩蒙面,只有两个眼睛露出来,他们装备的武器也很精良,有霹雳火球、小型弩弓,无论是战刀还是匕首,都是特制的。更让人可怕的是,他们的战斗力远非金人可比,几乎不需要一个照面,遭遇到这些神秘人物的金军使团成员,全都毙命。

而在准备抢劫的金军军士遭到袭击的时候,在山梁上树林中休整的使团其他成员,也遭到了神秘人物的攻击,完颜绍当即毙命,其他成员也在四散逃跑中被杀,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功夫,金军使团所有成员,都成了刀下鬼。

这些神秘人物,分工、配合默契,以袭杀了金人使团所有成员后马上清理战场,将所有被杀都拖到一个山众中焚烧,金人使团成员所带的任何物品,也全都化为灰烬,散落在很少有人出没的山谷中。

“报告将军,金人使团成员共四十四人,全部毙命,没有一个人逃脱!”一名蒙面者快步跑到山梁高处,拿望远镜查看周围情况的另外一名蒙面者身边,大声报告情况。

“好,干的漂亮,再仔细检查一下,将任何可疑的痕迹都破坏,马上撤离,沿金人使团来时的路走,将他们过来时候沿途留下的痕迹也全都擦除!”那名被称为“将军”的蒙面人,沉声的下达了新的命令。

“是,将军!”来禀报的那名蒙面人,马上就将新的命令传达下去。

也就在被称为“将军”的这名蒙面人命令下达后的半个时辰,所有参加这次行动的蒙面人,全都撤离了这块曾经暴发过激烈战斗的山梁。

金人使团成员所带的东西唯一没有被破坏的两样东西就是他们所骑的马匹,还有他们的粮食。马匹和粮食都被这些神秘的蒙面人带走了,其余的都成了灰烬。

这些神秘的蒙面人出现很突然,他们的消失也是这样,很快就隐入山林间不见了踪影。

这里的激烈战斗自然也惊动了不远处的小山村。不过刚刚经历过战事的山民,在听到动静后,唯一想做的就是关上门,躲在家里,没有人敢上前看热闹。他们中的一些胆大者,也只是在事后,才胆战心惊地上到有过很大动静的这处山梁,但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灰烬,没有其他东西。

金人和谈使团成员四十几口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

第二百十一章准备签署和议

王晨很快就收到金人使团成员全部葬身于太行山深处的消息。

在听到了手下详细的情况汇报后,王晨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告诉报告情况的手下,这件事他知道了,并答应了给许多人记功。自此以后,也没有人再提这件事。

不过这件事的结果知道后,王晨心里的底气更足了。他也指示参加和谈的秦桧和虞允文,一力坚持现在提出的条件,直到金人做出很大让步为止。

完颜希尹派去请示的人也在第二天上午时候返回大宋军营,在与返回的人秘密商谈了一番后,完颜希尹也在第一时间求见了王晨。

“王元帅,这是我大金谙班勃极烈和国相商议后,愿意做出的让步,这也是我大金国所能做到的最大让步,还请王元帅体谅!”完颜希尹说着,将一份他刚刚写的文稿呈给了王晨。

王晨伸手接过,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这份文稿是用汉文写的,完颜希尹的汉字写的还算不错,至少比王晨这个不敢拿自己字示人的“伪宋人”要好很多。不过现在的王晨,注意力当然不会集中到完颜希尹书法的好坏上,他关注的是,完颜希尹派人回去请示后,完颜宗翰和完颜杲会做出什么样的让步。

此时的王晨,依然没有收到岳飞及张宪、赵立、李彦仙等其他几部人马在金人后翼发动突袭取得战果的消息,但他从前后两天,金人坚持的条件和要求中发现了异常,金人改变口风太快了,很可能又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王晨第一反应想到了岳飞、张宪、赵立、李彦仙这四将所领那几万穿插到金人后方的人马,想着很有可能这几部人马成功地给金人添乱。这才迫使完颜宗翰和完颜杲这么快就做出巨大的让步。

这份新的和谈条件中金人答应的很多,前面那些应诺的条件全部保留外,再加尽可能送还被掳的大宋财富,再每年送给大宋一万匹战马。当作赔偿。

一万匹战马。依市价折合成金银,数量也是不少。至少在百万贯以上。

不过王晨依然不满足,这与他提出的要求相差太大,特别是金人愿意提供的战马数量上,打个一折都不只这个数。

“贵使现在所呈的。与我大宋要求的还相关甚远,看来大金使团和谈的诚意还是非常欠缺!”王晨淡淡然地说道,并很随意地将完颜宗翰新呈的这份文稿扔在了案上,再突然眼冒精光地看着完颜宗翰,一字一句地说道:“完颜将军,本帅知道,每岁让大金国赔偿三十万匹战马可能有难度。这样吧,本帅也稍稍降低要求,那就每岁向我大宋提供十五万匹吧,不能再少了。返回我大宋财物这一点。本帅也可以降低要求,那就是被大金国掠夺的那些书籍典藏,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全数归还,其他的金银之物,也要在后续的时间内归还。如果完颜将军同意,那我们马上就可以签订和谈协议,我大宋军队攻击的步伐也可以停下来。不然,我大宋军队百万雄师,将继续北伐,直到攻破上京为止。”

王晨的话虽然语调不是很高,但说的很严肃,并且越说到后面越冷,完颜希尹这个在金国挺有地位,在战场上也经历过数次生死的人,在王晨面前竟然感觉到了一丝打心底的骇然。

他也相信,王晨所说的话并不仅仅只是威胁,是一定会这么做的。

相对于大金军队来说,接下来的时间内,宋军更加能战,他们的粮食、武器依然很充足,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没有其他敌患,而大金国却有。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嘴上他却丝毫没流露出怯意,也以非常慷慨的语调,一再说明大金的诚意,并拿大金不再要求大宋遵守靖康之难时候签订的协议,现在做出这么多的让步,来表明大金确实是想与大宋和平相处的。

“王元帅,以往的任何过节,希望我们都不要深究,两国签订和谈协议后,那以后两国的百姓就可以世代远离战争,永远和平相处了,相信这是普天之下百姓都愿意看到的事,我们应该顺应民心,给天下百姓以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完颜希尹的口才不错,一番大道理说的很圆滑。

不过王晨却不理会这些,讥讽道:“完颜将军,那大金军队入侵大宋,制造了靖康惨剧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些?你们南侵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数以百万计的大宋百姓深受其害,怎么在现在形势危急的时候,来与本帅谈要给百姓和平了?”

“元帅不知,一力发动对宋战争的是斡离不,正是在他主导之下,大金军队对大宋发动了战争,现在斡离不已经身死,大金对大宋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希望与大宋保持和平,永不起战争!”完颜希尹没有任何犹豫,就将发动战争的罪责推到了已经身死的完颜宗望身上,并痛心疾首地表示了一番遗憾,希望以后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大金与大宋世代和平下去。

完颜希尹与其他女真人果真不一样,脾气一点不暴躁,说话非常耐心,尽量不给人留下把柄,这是王晨得出的结论。他也懒得再和完颜希尹耍嘴皮子功夫,在再次申明了大宋需要坚持的条件外,让完颜希尹明天再与秦桧商量这事。

在完颜希尹不情愿的离去后,王晨又将秦桧宣进了帐,与他讨论事情。

“秦相公,刚才完颜希尹来求见本帅,告诉了本帅他们愿意做出的进一步让步,你看看吧!”王晨说着,将刚才完颜希尹给他的那份文稿交给秦桧,在秦桧接过后,再道:“秦相公,相信再过两天,朝廷批复的诏令又要送抵本帅手中,希望在朝廷批复的诏令送到本帅手中时候,能与金人签订和议。想必你也清楚,朝廷既然已经与金人使团签订协议了,那意思肯定不会更改,依然会坚持原来的意见,我们只能依朝廷的令与金人停战。要是我们在朝廷新的诏令送抵后,马上与金人停战,那朝中官员,也没什么人可以指责我们。”

秦桧认真听王晨说的同时,也在飞快地看着手中的那份文稿,看了文稿之后,他已经与王晨一样,想到了很可能金人遇到了新的麻烦,这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新的让步,而王晨的话也让他知道,王晨是准备在金人再做出一些让步后,就同意与金人签订协议。

朝廷的诏令要是再次抵达,那王晨上表抗争了一次后,没理由再上表一次。这种情况下,他就要遵守朝廷的命令,不然就可以被人认为抗旨、谋逆。

拥兵自重,不尊朝廷号令,这样的罪名是不小的。秦桧相信,王晨现在并不想背负这样的罪名。

而且秦桧也知道现在大宋军队遇到的困难,那就是,炸药短缺,步兵伤亡比较大。天气的转热或多或少影响了军中士气,将士们的战斗力下降不少。粮食的运送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夏粮未收割,所需粮食都要从黄河以南运送,饱受破坏的黄河以北,根本不能负担近百万大军的用度。

从黄河以南运送粮食,城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

旷日持久的战事消耗的财宣非常惊人,大宋虽然富裕,但连续的征战还是不容易负担,特别是在被金人狠狠蹂躏了几把后,财富又是被掠夺,情况更是糟糕。

秦桧也能想象的出来,现在朝堂上反对战事继续进行的大臣会有多少!

如果能不战而重新夺回燕云之地,这已经是旷世奇功了,要是能再从金人那时争取更多的利益,那王晨立下的功劳,将是亘古未有。秦桧认为,王晨对于自己立下的战功,已经比较满足了,因此也就倾向于在金人主动提出和谈,并做出很大让步时候,答应金人的和谈要求。

一想到此,秦桧就觉得自己所想真的挺周全,当下马上回答王晨的话:“元帅,卑职明白元帅的意思,明日与金人继续和谈中,一定会想办法让金人做出更大的让步,最终让元帅满意,让我大宋获取得多的利益。元帅,如果金人答应每岁六万匹战马供我大宋,那元帅应该会满足了吧?”

后面这句话秦桧说的小心翼翼,他非常清楚,一想组建强大骑兵军团的王晨,对战马的渴求程度非常高。这次能从金人那时榨出数量巨大的战马来,肯定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也可以说,战马的数量成了这次和谈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是他不清楚王晨对战马数量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既然秦相公这样问,那本帅也将底交给你,”王晨说着伸出四个手指,但马上又收回了一个,“最低要求,是在万匹精马。而且第一批三万匹良马,必须在和谈协议签署后的十天内,就送抵我大宋军队的大营。”

听王晨这样说,秦桧松了口气,马上答应:“元帅请放心,卑职一定会让金人答应我们的最低要求的!”

第二百十二章分歧

大宋都城开封,政事堂议事厅,百官之首的李纲在召集政事堂的宰执们商量了一通事后,与宗泽一道留下,继续讨论事儿。

十几天前,朝廷收到了王晨上表抗争,表示不同意与金人和谈的奏章,这让李纲很尴尬。

这次与金人的和谈,确实是在他的主导下,好不容易才达成的。能逼迫金人做出这样的让步,让他们放回无上皇赵佶及其他被俘的大宋子民,并且收回燕云之地,李纲是忍不住心花怒放。

在他眼中,迎回无上皇及其他被金人掳掠的那些宗室子弟,这是大功一件;收复已经失去了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更是奇功一件;让金人同意做出其他更多的让步,归还被掳的一些大宋财富,这自然也算功劳。李纲觉得,这次和谈能成功,实是大宋之幸。

对于他这个主持朝事的宰相来说,促成这次和谈,太有必要了。

历史将记住他的功绩,他为大宋争取了太多的荣耀,想到这些的时候,李纲有些飘飘然。

下意识地,李纲将这份协议与靖康之难发生时候,大宋朝廷被迫签订的那些城下之盟比较起来,与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协议比起来,他主导签署的这份和谈纪要可以说替大宋挽回了太多的荣耀,争取到了许多实际的利益,李纲觉得,这份协议,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天下人会为之欢呼的。

但让他郁闷的是,宗泽对与金人和谈这件事并不热心,在和谈开始前,曾有过反对意见,表示现在我大宋军队兵威正盛,可以通过军事行动争取到更多利益的时候。是不应该与金人和谈。只有在我大宋军队遇到了困难,继续进行军事行动有点得不偿失的时候,才可考虑与金人和谈。

宗泽还建议,在决定是否与金人和谈之前。应该先问询一下前方的军事指挥官王晨。再做决定。

但李纲认为没此必要,只要在朝中的宰执们决定。小皇帝赵谌同意就可以。

王晨不在身边,李纲一番利害的晓陈,赵谌如何会反对,吭吭哧哧地答应了。在政事堂宰执们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宗泽也没站出来坚决反对。最终与金人使团的和谈就在皇宫内开始。这次与金人和谈,在开始时候是严格保密的,只有朝中这些宰执大臣们知晓。

不过在这次和谈的时候,李纲表现的挺强硬,提出了不少的要求,燕云十六州和无上皇及其他被俘的那些宗室子弟,还有被掳的财富都要归还。这是他一再坚持的。最终金人同意了李纲所提大部要求。这让李纲很满意,在达成协议后,他也马上将此事以诏文的形式,公告天下。

在协议达成后。政事堂拟发诏令,以皇帝的名义,下令王晨所领的北伐大军停止与金人之间的争斗,准备接收燕云十六州,并迎回无上皇及其他被俘的宗室子弟。

李纲原本还准备,王晨将这些事处理好后,将其召回开封,不让他继续领军。

现在的王晨,以天下兵马副元帅的身份,统领近百万人马,可以说,大宋禁军中绝大部分人马,都在王晨掌握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很容易做到。这已经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担忧,连李纲本人也有这方面的忧虑。停战罢兵,将这些人马分解到各个将领手中,让各将领手中的力量迅速削弱,并且相互制约,这是李纲现在所考虑的事。前方战场会如何发展,这已经不是李纲最想去关注的事,他想象中,兵事再进行,能取得的成果也就是这些了。

不只是李纲,连宗泽也是这样认为,依现在大宋的国力,想将金人彻底击败,甚至将他们灭国,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朝中任何一位大臣,都没想到依靠军事行动争取得到更多,现在和谈能获得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哪个人不欣喜若狂?

但在命令送到王晨手里后,王晨并没依朝廷的诏令行事,而是马上上表抗争,表示现在军事行动正顺利的时候,不应该与金人和谈。金人现在千方百计地想与我大宋和谈,是他们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才被迫做出的决定,是苟延残存之计,要是现在不再趁机狠狠打他们一下,就会失去机会。我大宋即使要和金人和谈,也要在战局更有利于我大宋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那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收到王晨的上表,李纲非常吃惊,他隐隐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了。

王晨敢公然抗命,这一点李纲原本是没想到的,只是在宗泽提出,此事应该与前线的王晨商量一下,问询其意后再决定是否和谈时候,才有所考虑。但王晨如此直接地抗命,并上表抗争,这一点,他没想到的同时,也挺恼怒他在朝中的权威受到了侵犯。

或许王晨是不满他在朝中的地位,才公然挑战他的权威的。

不过此事也没法过多计较,李纲在与政事堂的宰执们讨论这件事后,在意见统一的前提下,马上回复王晨,要王晨按朝廷令行事,在与金人已经达成和谈的情况下,不能再战,不然就是失信于天下。

但在将新的诏令急送王晨军中后,李纲依然忧心忡忡,他已经清楚,在王晨上表抗争的这段时间,前方的军事行动肯定会继续进行,甚至会更加激烈,富有冒险精神与逆反心理的王晨,既然已经上表抗争了,那肯定会按着自己的心思去做,继续发动攻击。

李纲担心此举让大宋失信于天下,他也担心到手的那些好处成为就此破灭了。

今日与众宰执讨论和谈协议达成后需要做的后续事以后,他留下宗泽,准备与这位王晨的同乡,对王晨影响力比他大的前辈,好好说一下这件事。

“宗相公,如果王晨继续不愿意遵从朝廷的诏令,一意要与金人继续打仗,那如何是好?”李纲忧心忡忡地说道。担心大宋的声誉被毁,被其他蛮夷轻贱大宋朝廷没有信誉,这是李纲非常担心的事,也是宋朝士大夫类似的心理。

关于这一点,宗泽也有相似的担心,但他的担心没有李纲及其他大臣重。听李纲这样说后,宗泽犹豫了一下,又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才缓缓地说道:“李相公,某当时以为,在与金人和谈之前,将相关情况告知一声晓初,或许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听宗泽话中似有指责他的意思,李纲稍稍有点不悦,但并没表现出来,只是跟着叹了口气,“宗相公,是不是我们几个眼光都肤浅了,没能看清大势?实际上前方的战况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的多,所以王晨才不赞成现在时候,朝廷与金人议和?还是因为朝廷在没有告知他之下,就与金人签订了协议,让他不满,所以才上表反对。”

“李相公,依某所想,晓初应该是依据大势上的判断,觉得现在可以完全击败金军,甚至就此攻灭金国,所以才如此上表的!”宗泽说着,又犹豫了一下,道:“不过,年轻人,有时候可能冲动了些,做事太急躁,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反应。”

“也是有可能,现在他很可能不知道朝廷遇到的困难,都快到了官员们无俸禄可发的地步了啊!粮食的供应,也是很困难啊,再要这样下去,黄河以南,都要有饿死人的情况出现了!”说到这里的时候,李纲重重地叹了口气,满脸的郁闷。

自大举北伐开始后,李纲就焦头烂额于军需物资的筹集,战事持续了几个月,夏收还未完成,现在的大宋,因为战事的持续到了非常困难的时候,朝中的官员,已经有两个月没发俸禄了,征粮计划,也已经应急改变了几次。如果不是这些原因使然,他不一定会促成这次和谈的进行。

正是他清楚因为大规模的战争,在夏收未完成之际,大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才希望能暂停战事,让大宋军民喘一口气。

不过这件事因为王晨的强烈反对而失了味道,让李纲心里很不爽。

但在李纲的叹息中,宗泽却又说了一些让他更不舒服的话:“李相公,朝廷再次诏令下发,相信晓初也不会再拒绝执行,前方的战事应该可以暂时停止,我们对前方战事情况的了解,只是从有限的战报上得知而已,具体的情况并不知晓,希望到时晓初能回一趟开封,向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