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所幸我们行动及时,将张邦昌、范琼等谋逆者全部抓获,无一漏网,”李纲将被抓获这些人的名单呈给赵谌后,再问询道:“陛下,该如何处置这些乱臣逆子,还请陛下定夺。”

在抓捕行动进行间,王晨已经和赵谌讲过这事,对这些人的处置意见王晨也都表过态,李纲如此问询,赵谌也马上给了回答:“李爱卿、宗爱卿、王爱卿,这些人在金人攻打开封时候,一力主和,并在城破后,与金人狼狈勾结,一心为金人做事。如今更是想犯上作乱,还想再引金人来攻,如此奸恶之臣,要是不严加重责,如何能消天下人心中之恶气?朕认为,应当判处这些人极刑,以他们的人头,祭奠在金人攻打汴京时候死难的仁人义士。”

“陛下英明!”李纲和宗泽闻之大喜,马上跪下谢恩。

“不过,张邦昌不愿意附从范琼等人谋逆,在金人退走后,又为开封城的百姓做了一些事,朕觉得应该区别对待此人,只是不知李爱卿和宗爱卿意下如何?”赵谌与王晨交流了一下眼神后,小心翼翼地问询李纲和宗泽道。

赵谌这个问题问出后,王晨也把眼光投向李纲和宗泽,不知道这两位老臣会如何回答。

第四十章紧锣密鼓

“陛下,张邦昌谋朝篡位,罪大恶极,即使此次没有附从范琼等人,也是万不能饶恕!”李纲说的斩钉截铁,并且以凛然的眼神看着赵谌,一字一句地说道:“陛下,张邦昌绝对不能饶恕,要不是有他,伪楚也不会建立,范琼等人都是以他为尊的,此次范琼等人谋逆,也是想继续以张邦昌为尊,重建伪楚。张邦昌不杀,天理不容。”

李纲的话中没有任何妥协的语气,没有任何的畏惧,气势挺是骇人,让赵谌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还退后了两步,求救一样往王晨身边躲。

宗泽也跟着同样的表示。

听李纲和宗泽都如此表示,王晨心里微微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张邦昌这次再也不要想活命了。

依他所想,张邦昌于国还是有一些功劳的,至少他保住了开封城不被金人焚毁,皇宫大部保留下来,开封城内的百姓也少受一些杀戮,他还要回了尚书左丞冯澥、管军郭仲荀、签书枢密院事曹辅、太常少卿汪藻、礼部侍郎谭世绩、中书舍人孙觌以及徐天民、苏余庆、沈晦、路允迪、黄夏卿等人一些名声挺不错的官员。前京城留守孙傅、签书枢密院张叔夜以及御史中丞秦桧曾经反对他当皇帝的态度最为激烈,但他丝毫没有计较前嫌,同样致书请求放归,只不过没得金人允许。。

要是张邦昌不受金人的封赐,居“伪楚”的皇帝,那金人很可能不会将一个还算完整的开封城留下,城内也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张邦昌被推上“伪楚”的皇帝宝座后,一直没以皇帝自居,年号也依然用靖康,而且在金人退走后,马上奉迎元祐皇后,强力建议恢复宋制,还上表给康王赵构。但现在,王晨却不好与李纲、宗泽等人争论什么,他不可能替一个卖国贼求情。

张邦昌到底是一个主和派的官员,替金人做了不少的事,冠以“汉奸”称号一点不为过,杀了也就杀了吧,振奋一下开封的民心、军心也是件好事。看到赵谌不知道如何回答,王晨当下也马上表了态,“陛下,臣也觉得不能饶恕张邦昌,应该与范琼等人一道给予重处。”

王晨也这样说了,赵谌如何还会表示不同的意见,当下也马上点头认可,“几位爱卿说的是,张邦昌卖国求荣,不应该饶恕,那就一道杀了吧。”

赵谌这样说,张邦昌的命运也就没办法改变了。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也为了鼓励开封城内军心的士气,就在将谋逆的范琼、徐秉哲等人抓获后的第三天,将案情审查清楚后,朝廷马上下诏,在开封最热闹的菜市口公开将范琼、徐秉哲、吴幵、莫俦、王时雍等谋逆叛乱的卖国贼斩首,张邦昌令其中府中自尽。

范琼等人是被当众腰斩的,处斩他们的时候,开封城内几乎万人空巷,不知多少人蜂拥挤到处菜市口,观看热闹。有宋一朝非常礼待士大夫,宋朝开国皇帝有祖训,不得杀文臣,可以说一百多年以来,几乎没有什么重量级的大臣被杀。但现在,却是一次性杀一批。无论是张邦昌还是范琼、徐秉哲,原本在朝堂上身份都不低,张邦昌还被金人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在赵谌登基继位后,继续位列宰相之职,范琼等其他大臣也身居高位。但才过了二十几日,这些原本依附过金人的人,却因为谋反之罪,全被送上了断头台。一切都与祖制不一样了,这是许多人心里的感慨。这么多身居高位的大臣被杀,让开封的数十万百姓都非常震撼。而且李纲和宗泽这两位在朝野之间非常有威望的人监斩,更让开封城内的军民相信,大宋的天与以往不一样了。

在处斩这些人之前,李纲和宗泽分别将围观的军民痛陈了张邦昌、范琼等人在金人攻进开封前后所犯下的罪行,并宣布了皇帝的旨意,要是以后再有人感与金人苟合,张邦昌、范琼等人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这更让许多人心生震撼,看来朝廷是一力抗金主战,不会与金人和谈了。

只是这样强硬的态度,会让金人怎么想?落在他们手里的道君皇帝和靖康天子又会落个什么下场?这是许多人担心的!不过无论怎么样,处斩了张邦昌、范琼、徐秉哲等人怎么说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许多担心金人打来之时,朝廷又要与其议和,担心最终大宋的臣民又被金人凌辱的人,也消除了一些担心。许多人也知道,李纲与宗泽这两位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在朝堂上任要职的话,那就不要太担心朝廷再次对金人妥协。

在处斩张邦昌、范琼等人,并将这些人冠上“卖国贼”的臭名的同时,朝廷又下诏,高规格追赠了在金人攻破开封后,坚持不屈但最终却不幸身死的一些官员-----李若水、吴革等人,并广向天下诏令,希望被金人俘掳北归的那些大臣,也能保持气节,不要辱没了自己的名气与身份。

张邦昌、范琼等人被处斩后,朝中官员再次进行了调整,李纲依然领平章军国事的要职,全面主管朝廷的军政大事,宗泽也是保留原职不变,任枢密使,没被张邦昌、范琼等人牵连的吕好问改任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之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浚被委以知枢密院事,胡寅为御史中丞,新近归来、曾得李纲举荐在朝中任要职,但随李纲一道被贬的张所和傅亮分别任兵部侍郎和户部侍郎,被张邦昌从金人手中解救下来的一些人,如曹辅、路允迪、孙觌、郭仲荀、黄夏卿等人也在朝中任要职。

吕好问能不受张邦昌、范琼等人牵连,是王晨一力坚持的结果,为此他还与李纲争论了好长时间。最终李纲不情愿地接受了王晨的说法,暂时放弃对吕好问的追责,不过依然对吕好问没好脸色。

而吕好问对一力帮他说话的王晨充满了好感,私下对王晨表示了友好。

在抓捕张邦昌、范琼等准备谋逆之臣后,审讯得知范琼和徐秉哲等人共派出了四路向金人求救的信使,宗泽马上派出人马追捕,但最终只追到了一路,另外两路没能追上。没法追上这两路向金人求救的信使,李纲和宗泽都知道,即使金人没觉察赵谌被救出来,并被重新拥立为皇帝,他们也很快就会知道开封局势的变化。要是金人知道开封的情况后,肯定不会从视不管,一定会再次军士干预。

金人再次南攻,凭现在开封的军力是无论如何守不住的。现在朝廷能掌握的军力,防守开封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派军守卫黄河防线了。

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解决兵员、钱、粮等问题,也就在处斩了张邦昌、范琼等人的当天下午,李纲、宗泽、王晨、吕好问、张浚、赵鼎、胡寅等人在御前紧急商议接下来要做的安排。

“陛下,范琼、徐秉哲他们派出向金人求援的信使有两路走脱,想必金人很快就能接到送片汴京的情报,金人收到情报后,定会停止北撤的动作,说不定会在天热时候南下,接下来要如何应对,还请陛下明示!”李纲将情况禀明后,也问询皇帝赵谌的意思了。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形势的危急,这些新成立的残宋朝堂上说话最有份量的大臣都迫切希望能将尽快找到解决目前危机的办法。

赵谌看了一眼王晨,也马上回答:“李爱卿,朕的意思就是,无论金人什么时候来攻,朝野上下,必须要齐心协力,全力抗击金人的侵略。”

赵谌这句话虽然出口,让众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中一些人最担心的就是小皇帝在听到这消息后会被吓坏,想逃亡到其他地方去,那这段时间所有人做出的努力就白费了。

皇帝要朝野上下齐心协力抗金,他们心里就有底了。在座的这些在原来的历史上都是主战派,虽然因为王晨的介入历史已经大幅度改变,但他们的心思却是没有变,小皇帝态度的坚决让他们主战的态度越加的强烈,也就在赵谌表明态度后,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意见起来。大家所说的不外乎如何募集军士,筹集钱粮,广招勤王之师,希望康王能明大义,响应朝廷的号令,率军勤王。

不过在大家说意见的时候,曾在这个问题上讨论过意见的宗泽与王晨却暂时没发表意见。

直到众人暂时停口了,宗泽这才神情严肃地说道:“陛下,如今黄河一带活跃着数量不少的抗金义军,只不过这些义军各自为政,也没听朝廷的号令,臣以为要是能将他们招抚,必能迅速扩大朝廷所能掌握的抗金力量,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份诏令,以朝廷的名义收编这些义军。臣觉得,只要给予这些义军头目以官职的分封,他们一定愿意归顺朝廷,臣愿意亲自去招抚这些义军,还请陛下恩准!”

第四十一章形势比想象的还要坏很多

宗泽这番意思与王晨商量过,与李纲大概交流过一下,但没和其他大臣说。他这番言语让张浚、赵鼎等人都非常吃惊。不过还没等其他人发表不同的意见,宗泽又道:“陛下,这段时间臣派人查探了一些情况,知道了一些义军的信息,黄河南北,以王善、张用所领的义军规模最大,号称各有几十万之众,要是能将其部招抚,那即使金人马上南攻,我们也可以集结优势兵力,抗击金人的南侵!”

宗泽一说完,在其他人还在震惊之际,王晨马上站出来支持:“陛下,臣赞同宗元帅的提议,要是能将黄河南北岸的义军招抚,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兵员问题马上可以得到解决!”

王晨公开支持宗泽的提议,那赵谌如何还会反对,马上答应:“既然宗爱卿早已经想到了对策,那朕怎么会反对?就依宗爱卿所言去办就是!”

非常时刻,做事也是非常手段,宗泽的提议被当场认可后,这位全身心扑入重振大宋河山的老臣,也就马上开始了行动。他只带着几百人的亲兵,离开了开封,去招抚义军,其子宗颖跟着他去。

王善所领的义军号称七十万,也是黄河南北所有义军中规模最大的,这也是宗泽这次最想、最先要招抚的对象。还有另外一个叫张用所领的义军,据说也有十几万。

宗泽离开开封后,将开封城的军务全交给王晨这个殿前司代理都指挥使掌管,张浚这个知枢密院事协助王晨掌管开封的人马。非常时刻,军事管理也是用非常手段进行的。

虽然说许多人觉得将开封的城防守卫任务全交给王晨这样一个武将不太妥当,但王晨是皇帝赵谌的依仗,对这样的安排赵谌是举双手赞成,非常时刻,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晨手中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他的安全。宗泽将麾下军队几乎全部交给王晨指挥,他当然一百个愿意。

皇帝表示支持,李纲对此默许,张浚、赵鼎等大臣虽然觉得不妥当,但他们刚刚晋职,在朝中说话份量也只是一般,远不能与李纲、宗泽等人相比,此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由王晨全面掌管开封城内的军务。非常时刻,王晨也没推诿,马上接手,并在宗泽离开之前,召集了所有将领,布置了新的防务。王晨的雷厉风行让诸将不敢有过多不满的表示,再加上宗泽的全力支持,宗泽麾下的那些将领,也只能完全听命王晨这个大宋历史上最年前的殿前司主官。

宗泽只带数百亲兵离开汴京,这让许多人担忧,但李纲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如果不能招抚王善,宗泽即使将开封所有人马都带走又如何?两三万的宋军,如何打得过王善的七十万人马?即使那七十万人马只是个虚数,但三成总是有的,即使只是三成,力量相差也太悬殊,带几千兵马去又有何用?只带亲兵,反而能彰显宗泽的勇气与胸怀,说不定凭此一点就可以折服对方。

此次宗泽带有小皇帝赵谌招抚王善的诏令,这份诏令肯定能发挥重大作用。

对于原来历史上宗泽有没有做过招抚义军这件事,王晨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原来的历史上,宗泽在任东京留守后,很快就壮大了自己所领的抗金力量,一度集结了一两百万的抗金人马,并挫败了金人的再次进攻,没让金兵再次攻破开封。

从这点模糊的记忆中王晨能推断的出来,历史上的宗泽也可能干过招抚义军的事,因此他很自然地认为,宗泽能马到成功的。不过王晨虽然因为自己有这么一点“未卜先知”的能力而对宗泽之行不多担心,但他也清楚,宗泽走后,开封的形势变得复杂了。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完全掌控宗泽留下的这些人马,到底他太年轻,又没有实际领军的经验,只凭着将小皇帝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救出来这一点,而被授以殿前司临时指挥官这个要职,肯定有许多人不服的。

俣无论怎么样,他还是要尽力而为,杀伐果断一点,努力将局势控制好。

还好,实际情况却比王晨预料的好了很多,在宗泽走后,他召集所有统军将领进行新的布置时候,并没什么人对他的命令置疑或者不服从。

这其中有宗泽威望非常高的缘故,宗泽的命令他麾下的将领不敢不从,宗泽离去前令他们遵从王晨的军令,他们也严格遵守这一点。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就是,王晨单枪匹马将赵谌及两位帝姬从金人大营内救出来,并在救皇帝赵桓无果的情况下,放火烧了金人大营,烧死数千金人军士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开封。凭一个人之力,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可比宗泽所领的数万人马这段时间取得的战果还要厉害。这其中可见王晨的身手非常了得,当日一招就败了骆剑的事也早已经传出去。有能力,有军功的人,总是会得军中将士的敬仰的,何况现在王晨是小皇帝面前的红人,位高权重。

没有出现预计中的将领们抗令不尊的情况,这让王晨松了口气。

开封城继续实行一定限制的戒严,夜间则实行严格的宵禁,目的就是防止有意外情况出现。

在李纲及吕好问、张浚、赵鼎、胡寅、冯懈等新任朝中要员的打理下,开封城一带的局势迅速恢复之中,一些在金人来的时候,表现让人气愤的官员也都得到了制裁。

景王赵杞被金人掠走后,谏议大夫洪刍色胆包天,将景王的宠姬曹氏弄到家里当小妾;谏议大夫陈冲为根刮官时盗取收刮的金银,发国难财,还与宫女摘花饮酒;朝请郎金大均趁乱盗取皇宫里的麝脐,还把乔贵妃的侍女乔氏纳为小妾;朝散大夫周懿文、朝议大夫张卿朝、朝奉郎李彝在金人攻破开封时候,曾与宫女**作乐,朝请郎王有之欺辱宁德皇后的妹妹。这些人的劣迹被调查清楚后,都受到了严惩。洪刍、陈冲、金大均被杀,周懿文、张卿朝、李彝、王有之等人被流放到岭南、海南。在金人来攻时候表现让人鄙夷的大部官员都得到了清算,被杀的不少,震动还是非常大的,许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但此举得到民间百姓的大力支持,许多深受其害的百姓终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了。

不过大宋的整体情况还是一团糟。

康王赵构在接到赵谌的诏令后,没有反应,没令麾下人马往开封勤王;河北丁顺、王善、杨进等拥兵颇巨;趁机作乱的贼人不少:贼祝靖、李希忠率部攻打荆南,贼阎谨进攻黄州,随州、复州、郢州、荆南、德安相继失守,贼杜用寇淮宁,贼李昱据山东,拱州、单州有数千溃卒正在残害百姓。

这些在后世历史教科书上被称为“正义的农民起义军”正在一团糟的大宋境内四处作乱,进一步败坏大宋的秩序。在看到各地送来的这些消息时候,王晨的头不知道有多少大,赵谌更是完全不知所措。不过李纲对各地的贼患并不是非常担心,他认为盗贼四起虽然让人头疼,但其中许多原本是善民,迫于生计才不得已为盗的,只要朝廷下诏招安,许多盗贼都会闻风而降的,那些拒不接受招抚者,再兴兵剿除。如今开封一带兵马虽然不多,但其他各地宋军人马还是不少的,陕甘一带精锐的西军还有数十万,江淮一带军队数量也不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些地方的人马会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要是他们愿意听从朝廷的号令,贼乱并不需要太担心。

不过如今的局势坏的出乎任何人的想象,坏消息接连而至。

在靖康远年金人南攻的时候,他们分东西两路攻打开封。东路由完颜宗望率领,西路由完颜宗翰统帅。除了这两路主要人马外,还有另外几路金人分别在西面与东面展开军事行动。他们的目的就牵制陕西及东南方向的宋军,不让他们求援开封。

四月中,金人破陕州,武经郎、权知州事种广战死,统领军马刘逵及其麾下将领朱弁、孙旦也一道殉国。随后金人攻占潼关,长安也被其占领。

潼关被金人占领,大宋军队最精锐的西军救援开封的路就被堵死了。

金军六部路都统完颜昌为元帅左监军,以南京路都统栋摩为元帅左都监,分兵攻击应天府,直龙图阁、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知州事朱胜非逃跑,但这路金人却被宣总司前军统制、嘉州防御使韩世忠及将军杨进击破。随后金人破晋、剑荩纸荩葜萏浦夭荒苁亍

朝廷下诏广招勤王之师护卫开封,但川、陕及东南一带没办法派出援军。

北宋设四京——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四京形势都是危急,这让主事的李纲忧心忡忡。

天下太乱了,即使想收拾残局,他也感觉到了无从下手。

而且有消息传来,从开封撤军的除了押送俘虏及战利品的一部人马继续北行外,其余金人已经停止了北撤,屯兵在黄河一线了。

第四十二章上天还是眷顾我大宋的

感谢z87101363书友的打赏!新的一个月开始了,马上又将是新的一周。下周是本书新书期的最后一周,期望能在书友们的支持下,上首页新书榜!零点过后会加更一章!求收藏、推荐票,也希望更多书友将梦想杯票票投给本书,非常感谢。

------------------------

完颜宗翰及完颜宗弼部停止后撤,往黄河一带集结人马,这消息比其余任何一条都让李纲及王晨担心。金人若是再渡过黄河南下,那马上就会兵指开封,那将又会是一场惨烈的战役。

这消息是在宗泽走后的第十天传来的。

在严密封锁此消息的同时,李纲与王晨及其他朝中重要官员紧急商量如何应对金人可能的再次南侵了。在将金人陆续在黄河北岸集结的消息通报给被召来的这些大臣,并严令他们不得将消息泄露出去,以免开封城内出现恐慌后,主持议事的李纲也就代皇帝赵谌问询在场的各位:“诸位同僚,今日召各位前来,就是要商议如何应对金人可能的再次攻击,诸位有什么看法可以尽管说来。”

皇帝赵谌虽然在座,但他差不多只是个摆设,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发表,其他大臣商量出个基本统一的意见来后,再告诉他就行了。

王晨担心众臣提出避战的想法,抢在众人面前对御座上的赵谌奏道:“陛下,臣以为,金人来犯,我们不能有任何怯敌畏战的念头,一定要整合所有能集结的军事力量,给予来犯的金人以迎头痛击。金人现在全在黄河北边,如今黄河已经进入汛期,金人要渡河并没那么容易,只要我们在黄河南岸集结一定的人马,即使不能完全阻止金人渡河,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金人的攻击速度。金人都是北方人,自幼长于大漠,南方湿润、暖和的天气他们非常不适合。不只人不适应,战马也会不适应,在天热的时候开战,金人的战力会大打折扣。我大宋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金人定没第二次南征那样顺利攻到开封城下的。到时勤王之师定会越集越多,局势定会朝着对我大宋有利的方面转变。”

“只要陛下坐镇京师,不请和不逃跑,天下军民定会受鼓舞,我大宋近亿子民,难道还怕只有几十万的女真人吗?”王晨的话有点意气用事的味道,他是想给赵谌一个意见先。

王晨先声夺人,抢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包括李纲在内的许多大臣马上就判定,这是王晨给皇帝以暗示,接下来皇帝肯定会有与王晨相似的表示了。

果不其然,王晨的话说完后,赵谌马上表示:“王爱卿说的在理,决不能再与父皇与无上皇一样畏敌怯战,一定要倾全力与金人作战。朕会一直呆在汴京,哪儿也不去。”

赵谌的话说的其实挺没底气的,他只是听王晨这样表示了,而跟着说相似的意思。

王晨这样说,那就表示定不会离开汴京的,王晨一直呆在汴京,那他这个皇帝也肯定会呆在这里的。失了王晨的保护,他可没有一点安全感。

王晨给从数万金人镇守的大营中将他救出来,还以大火重创了金人,在赵谌这个小孩子的心中,王晨就是无敌的英雄,没有其人做不了的事。既然王晨一点都不害怕金人来攻,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那他这个皇帝又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无论出现什么情况,王晨肯定不会扔下他的。

皇帝这样表示了,那今日议事的论调也基本定了下来,张浚、赵鼎、胡寅、张所等大臣马上跟着发表与王晨类似的看法,表示即使金人马上来犯,也不能畏敌不战,而必须倾全力与金人决一死战。要是能将金人重创了,那有可能趁机挥师北上,夺回被金人掳掠的二帝及宗室子弟,还有那些可怜的汉家子女。“陛下,任何时候,都不能畏敌不战,不然决无机会迎回二帝,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国土!”

这是张所斩钉截铁的话。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倾全力与金人一战!”李纲在张所的话说完后,站出来奏言。

今日要不是王晨先说了一番一定要倾全力迎击金人的话,他肯定会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意思,硬着头皮迎战。王晨表明了这种意思,那他就暂时沉默,待许多人的意见发表后,这才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意见。皇帝表示了倾全力迎战金人的意见,李纲、王晨及张浚、赵鼎这些新近得势的大臣也是建议只战不和,原本有不同意见的吕好问、冯懈等大臣,也不敢说和谈或者暂避金人锋芒的话,最终是默认了以李纲为首这些主战派大臣的意见,那就是倾全力与金人一战。

在倾全力与金人一战的政策定下来之后,王晨再次站出来,发表了自己对此战如何安排的一个见解:“陛下,臣觉得,金人既然分别在西线与东线作战,那这两个方向必须要设置一个统兵元帅,节度所有人马,不然各自为战,很难击退金人的攻击的。开封方向也应该设一主帅,依臣所见,陛下可以委康王为东路大宋军队的统兵元帅,指挥江淮方向的大宋军队,全力抗击金人的入侵。西线方面如今暂无可独挡一面的人物,陛下可以遣一大臣,总理陕、川的军政事务。开封方向,如果宗相公能完成使命归来,自不必担心;还有,如今两河一带,我大宋军队数量还不少,但也缺少一位能臣统领,朝廷也应该委一大臣,总管两河的事务,集两河的大宋军队及义军,共击金兵!”

王晨没有一点预兆的建议让回朝后总揽了军政大事的李纲非常吃惊,因为这一点他都没有想到过,按理这些建议是应该他这个负责大宋军政大事的平章军国事操持和负责的,但今日这样的建议却从王晨这个殿前司权都指挥使的嘴里说出来,如何不让他意外和吃惊?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威有点受到挑战,心里有点恼怒,但在看到王晨那非常坦然的目光后,还是将这一点恼怒收了起来,认真地想了一下后,马上表示了认同。“陛下,臣赞同王殿帅的建议,如今的大宋军队基本都处于各自为战的地步,东西中三线无统一的指挥,容易被金人各个击破,臣觉得应该早派大员,总理各地军务!”

李纲是有这样的想法,由朝廷委派大员统一调度战事,要是各地官员及各军将领遵从,那也表明朝廷的政令畅通,各地官员是拥戴小皇帝赵谌的。那他这个平章军国事的号令,也可以通达全国,可以统一指挥全军的人马,共抗金人;可以集全国的财富为新生的朝廷所用,避免现在的窘况延续。

王晨和李纲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张浚自请命去陕西,被朝廷委以川陕宣抚处置使,统一调度川陕的军政事务。

在李纲的推荐下,张所被任命为河北东路及河北西路招抚使。

也就在朝廷做出决定,委派大员到西线及两河地区统一调度抗金大业的时候,在赵谌继位后送出去的诏令先后得到了回复,各地送来的效忠新皇及请命出战,抗击金人的上表接连而至。可以说,除了康王赵构控制下的那片地方及一些偏远的府州外,其他大部地方的官员都先后上表朝廷,表示服从和拥立新皇帝的诏令。这些上表中大部都列了紧急支应开封的钱粮数目,还有勤王的军士情况。从这些陆续收到的上表上可以看出来,各地送来的钱粮及勤王的军士正在陆续往开封送来的过程中。

此前已经有不少上表送来,那是开封附近的。只不过这些地方的钱粮差不多被搜刮干净了,能支援的钱粮及兵员数量不多。

“再过一个月,开封城下就可以集结几十万人马了!”

这是李纲在收到这些先后而至的上表后兴奋之言。

这消息也振奋了朝中其他大臣,李纲也马上命令将这些好消息都散布出去。开封城的百姓知道各地的援军及钱粮支持正在路上时候,也都很兴奋。

特殊时候,好消息一来,注定就会连续不断的,在张浚和张所两位新任命的一方大员准备出发之前,折家系中的大将折彦质率两万人马回到了开封。

在金人第二次南攻的时候,率军镇守黄河防线的折彦质部在金人隔着黄河擂了一夜鼓后未战而溃,以致金人没费什么力气就渡过了黄河。威名赦赦几百年的折家将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