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铜大炮是王晨指导军器监的工匠们制作出来的,其射程更远,炮筒也可反复使用,缺点是炮身太重,而且威力也比不上“没良心炮”。但王晨相信,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制造技术的发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王晨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改进火药的制作技术。提高炸药的威力。这样的话,火炮的威力会成倍提高,其他火器的制作,也可以提上日程。对于他这个后世时候对火药有一定研究的人来说。只要原料能够找到,制作威力更多的火药难度并不是很大。
在和岳飞介绍了其部要担负的使命,现在我大宋军队与金人、西夏人相比所占的优势,及他直接掌领的兵部及军器监运作的情况后,王晨再对岳飞说道:“鹏举,现在我大宋的国力,比西夏和金人加起来还要强大很多。不说技术方面的优势,即使人口的优势,他们两个小国加起来,也是完全不能和我们相比的。能动员的兵员数量。我大宋的一个路,也不会比女真人少。上次金人企求和平,正是因为他们的人口消耗无法承受了,所以才不敢与我们打消耗战下去,西夏人也是差不多。国家财富方面。也是如此,特别是金人,更是弱,他们数次南侵,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财富。所以我们大宋在各方面都比西夏和金人占优势,任何时候,只要他们敢战。我们就陪他们打,什么时候都不要怯战!你也别担心,现在的朝廷,已经没有主和派了。”
听王晨这样说,岳飞的热血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殿下。你的意思就是现在我大宋,并不怕任何方式的战争,反而还期望与西夏或者金人进行持续的战争,长期的消耗战,是这意思吗?”
“正是!”岳飞心思转变的这么快。王晨挺是欣喜,“我大宋可以经受住长年累月的战争拖累,只要内部不起乱就行。但金人和西夏人,可是经不起这样的拖累,要是与两国之间的争斗一直持续,军备的扩充,就可以完全拖垮这两个国家。”
听王晨这样说,岳飞眼睛一亮,压低声音问道:“殿下,你的意思是,我们要在与金国交界的地方,主动挑起事端?”
“呵呵,鹏举,你主动这个词,可是用错了,应该说,如果我们与金人、西夏人之间有争斗,那是我们被动做出的应对,”王晨哈哈笑了两下,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后,又很严肃地说道:“鹏举,你要记住这一点,如何金人有任何的挑衅,我们都要坚持还击,对于金人违反停战协议的任何行为,我们都要声讨,并以实际行动反击,我们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现在是任何人都惹不起的!”
一听王晨这样说,岳飞一下子站了起来,傲然挺立,大声应命道:“是,殿下,末将一定牢记殿下的吩咐!”
王晨的话让岳飞自然是大喜,要制造紧张的气氛,找到开战的借口,并将战争的原因归罪到金人头上,这对于他来说,难度并不大。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朝堂上反对再次与金人或者西夏人开战的声音太大,希望止战给百姓以生息的官员太多,朝廷不支持再度与金人开战。
既然王晨如此赞成再次与金人开战,对金国展开长期的袭扰战,想办法将金人拖垮,那他一定会依照王晨的吩咐去做,让金人时刻提防我大宋军队的北攻,让金人将大把的金钱扔与我大宋军队的对峙上。岳飞也知道,如何真的与金人、西夏开战,战争不可能很快就结束,要彻底消灭金国及西夏,那可能要持续很多年。而持续的战争肯定能拖垮这两个国力并不雄厚的小国,但大宋能挺住。
只要朝廷有持久战的准备,那他们这些前线的将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在与岳飞有过数次的深入交谈后,王晨在与其他朝臣们商量了几天后,又约请了同样回朝述职并参加他婚礼的韩世忠一道到他府上商议事情。
在约见韩世忠的时候,王晨开门见山地将他经过深思熟虑而下的决定告诉了韩世忠:“良臣,我准备让你到西北,到府州去,接替折可求的职务,主领那一带的军队。”
“殿下,”王晨如此决定,让韩世忠吓了一大跳,“那里可是一直是折家的势力所在地,怎么可以……让我去主镇府州?”
“正是,”王晨非常坚定的说道:“西夏窃取我中国之河套及青海,已经百多年,该是将这几处良好的牧马地收回来的时候了。你有统帅之能,我准备让你到府州,指挥与不久肯定会发生的与西夏之间的战事。”
一听王晨这样说,韩世忠在惊异的同时,也大为兴奋。节度一地,并成为征战西夏的统帅,这当然是兴奋的让人发狂的事。这样的机会,竟然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做梦都没想到。只是他也担心,要真是依王晨的吩咐去做,那不是与世代镇居那一带的折家将起冲突了吗?
折家人在府州、麟州、丰州一带抗击外虏是自唐代开始,如果上溯至最开始的时代,至少有三四百年了。三四百年下来,那一带已经差不多成了独立王国,外来势力想渗入进去,肯定非常难,必定会遭到折家人的抗拒。王晨做出这样的决定,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只要对付西夏,还想将折家军的力量也清除吗?
王晨自然看出了韩世忠的疑惑,笑着说道:“朝廷已经准备让折可求到京任职,其同族兄弟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与、折可规、折可通也准备另有任命,不过他们大部依然呆在府州、丰州、麟州,相信折家人,不会抗拒朝廷新的安排。”
王晨已经与李纲、张浚、张所及折彦质就这事讨论过多次,差不多达到了一致意见,那就是要在这一两年内对西夏人开战,夺回河套及青海一带,让大宋有好的牧马地,战马的需求不再要仰仗外人的敬献或缴获,为大宋能够建立强大的骑兵打好基础。而要取得河套和青海,那必须从西夏人手中夺取。以现在折家军的力量,抗击西夏人的入侵能做到,但要想与西夏人全面开战,那力量相差太多了。
必须要在府、丰、麟三州及附近的地区,集结更多的人马,才有可能在与西夏人大规模开战的时候,占据上风。因此,必须再派良将,率大军进驻那一带。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折家的新当家人,折可求必须要离开那里,将这三州的防务,交给朝廷新任命的统帅。
王晨推荐韩世忠出任统帅人选,其他人也没提反对意见,最终决定,让韩世忠率三个军卫,共十万人,进驻府州。府州、丰州、麟州一带,原本有折家军新编的两个军卫共计六万余人,这样的话,西北与西夏人接壤地方,将有十六万人马。王晨又准备让川陕置治使刘子羽,率五万人马从西面侧应,令赵立、王德各率一个军卫三万人,从东面向府州一带靠拢。王德在这几次战役中,并没立下非常大的功劳,王晨期望这家伙,能在征战西夏的战事中有好的表现。
折家下一辈的折彦文、折彦适、折彦若、折彦颜、折彦野等人,依王晨的想法,继续让他们留在军中征战,争取立新功。为了避免麻烦,王晨准备让折彦质这个折家人,以兵部尚书的身份,与韩世忠一道领军前往府州,做好交接事项。
王晨还有一招笼络折家人的手段,那就是准备让折可适的长女折月茹进宫,嫁与小皇帝赵谌。
小皇帝已经十六岁了,朝中许多大臣已经数次上奏,要皇帝纳妃,留下皇室之后,避免麻烦。那王晨就得用这一点,将折家与皇室拉上关系,以联姻的方式将折家人与皇室命运捆绑在一起。如果这样,折家人还有反对意见,那他们也太没眼光,太不知趣了。
第十二章奇兵之道
听了王晨将朝廷最新的安排大概说出来后,韩世忠更是惊的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复杂。不过这也让他放了大半的心,这样的话,折家人应该不会拒斥朝廷的大军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
韩世忠也挺敬佩王晨,竟然能想到这样恩威并施的手法,对付折家。
他也能想到的出来,经过这样的又拉又打后,府、丰、麟州,将再也不是折家人的地盘,折家人延承几百年的势力传递,也从此终结。
在与王晨详细交流了许多后,韩世忠也满意地离去,为他出其不意的改任而去忙碌准备了。
虽然说,他领军出镇府州一带,并不是与西夏人的战事就要暴发,但一切都是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要做的准备,必将是非常繁琐、复杂,非常费时间,韩世忠不敢掉以轻心。
自然大宋高层决定对西夏人动武还处于最高机密状态,除了朝中那些重要人物,还有韩世忠这个新任命的府州、丰州、麟州的最高军事长官外,朝中大臣大部分不知情。
不过还是有人敏锐地意识到,朝廷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北方将有大动作。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率军坐镇燕云的吴玠。
吴玠在岳飞以燕云最高军事长官北归,接替他的职务,朝廷宣其归朝任兵部侍郎职后,综合一些情况,马上判断出来,我大宋即将对西夏或者金人用兵。
他做出这样判断的时候,是在从燕云赶回开封的路上。
因为有这样的判断,因此他在回到开封后,马上就私下去请见了王晨。而王晨也没在这一点上隐瞒吴玠,将朝廷接下来两年之内有可能对西夏和金人动武的可能性说了一下。
从王晨嘴里确认了这一点,并没让吴玠惊喜,反而让他很是着急:“殿下。既然朝廷要对西夏人和金人用兵,那为何将末将召回来?”
“你不满意朝廷这样的安排吗?”王晨呵呵笑着问吴玠,“让你回朝任兵部侍郎职,这应该是你拍手称道的事呀?”
任何一位武将。能被召回朝任高职,那应该都是喜从天降。在外任职,最好的结果就是节度一地,想再有升迁,只有回京任职一条路。以前的武将,基本没可能走这样一条路,获得更高的升迁,因为朝中许多职务,是武将不能担任的。但现在,情况改了。武将有这个可能获得更高的升迁,那肯定有非常多的武将想以自己的军功得到朝廷的赏识,回京任职,任更高的职务。
吴玠现在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但他竟然不满意。让王晨有点小小的惊讶。
“殿下,末将期望能率军出征!”吴玠虽然直接地说明了他的意思。
在这几次战役中,吴玠虽然有不俗的战功立下,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却觉得没打过几场让他自己满意的战役。他很想再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好好打几场战事,再斩获一些军功。
自归到王晨麾下后。通过数次有炸药及大规模骑兵参与的战役,吴玠觉得自己对战争的领悟多了不少,在排兵布阵上,有了突发猛进的进步,他非常期望能有让自己能力好好发挥的机会,因此被朝廷召回朝任职。没机会再领军出战,让他非常郁闷。
他自觉,在战功上,他并不比韩世忠和岳飞差,但王晨却将两路主攻的任务交给这两将。特别是岳飞。这位原本是他副手的将领,接替了他的职务,成为下次与金人作战时候,最有可能的领军统帅,临阵被撤换,让他一肚子郁闷。
王晨伸手拍拍吴玠的肩膀,笑道:“晋卿,如果我们分别对西夏和金国动武,那除了在府州及燕云一线集结人马外,还要在那一个方向动用兵力?”
听王晨这样说,吴玠愣了一下后,马上回答:“那自然是太原西北一线,西夏与金国接壤的地方。从这个地方进军,可以阻断两国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依据形势,从东面闪击西夏,或者从西面攻入金国境内。只要这部人马攻击的快,那必定可以打金人、西夏人以一个措手不及,甚至起最大的作用!”
一说到此,吴玠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王晨不会是把从这个方向闪击的任何交给他吧?
当下一双虎眼马上瞪着王晨,期望能从王晨脸上看出点什么。但王晨却没有任何的表示,而是从自己身边取出一张军事地图,在案上摊了开来,并示意吴玠过去和他一道观看。
吴玠自然也马上凑了过去,仔细地看起王晨摊开的这张远比他所看到任何军事地图都要详细的北方形势图来。一看之下,更让他惊喜,王晨已经在地图上标示了战争进行时候,我几路大军可能的进攻方向。从王晨所标示的图样上看,中路大军应该是兵力就雄厚的一路。
这应该是出乎任何人意外的策略,一般情况下,大伙都会认为,攻打西夏,应该从府州、丰州、麟州那个方向进行,因为那是西夏进入中原,中原进入西夏最便捷的通道。攻打金国,应该在燕云一线进军,这简单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燕云守住,也就守住了金军进入中原的通道。要是让吴玠来提计划,那他也是会依此而做出安排的。却没想到,王晨逆大多人的思维而行,除了在这两个方向,准备布置重兵外,还在太原西北方向,布置更多的兵力北上。吴玠马上就认定了一点,要是这路大军,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北进,不被西夏和金人侦知,那很可能可以取得非常意外的战果。
耶律大石所领的西辽残军,都能从西北面势如破竹地攻入金国腹地,虽然最终折戟而逃,但也把金人吓破了胆。如果我大宋军队精锐人马从燕云一带攻击,那金人肯定不会防备我大军一路人马从其西侧攻击,到时取得的效果,很可能比耶律大石的人马还要好。
西夏人也是一样,他们应该料不到我大军会从其国土东面往西攻击,西夏人的精锐人马,肯定是集中在府、丰、麟三州那个方向,河套一带,东线往西攻击的人马,取得的效果也肯定不会差。
“殿下,末将期望能领中路人马北伐!”吴玠被热血冲昏头脑之下,冲口而出了这个请求,在说出请求后,马上跟进解释:“殿下,末将愿领一军,灭了金国和西夏,复我华夏国土,还请殿下恩准!末将甘愿立下军令状,不灭西夏和金国决不还!”
王晨再拍拍吴玠的肩膀,沉声说道:“晋卿,如果西夏人和金人都认为你在朝中任职,但你却突然间率军出现在北方,那他们会不会被吓坏?”
“殿下,原来如此!”吴玠如何还不明白,满是惊喜地笑了起来,并再次挺直身体,大声说道:“请殿下放心,只要殿下命令一定要将西夏和金军攻灭才能班师,那末将一定会率麾下儿郎,拼死力战,为我大宋消除北边的祸患,复我汉人丢失的那些国土。”
“晋卿,我相信你能做到的,也希望你能在这次暂时还不知道何时开始的战役中,有惊人的表现,”王晨转身走到窗前,推开了半开的窗户,看着外面的景色,挺是感慨地说道:“晋卿,你在开封这段时间,主要精力花在训练军队上,我准备另拔一部人马,归你指挥,和你原先留在燕云的人马一道,到时全归你指挥,希望到时你指挥的这二十万人马,会是我大宋军队中战力最出众的。”
一听王晨竟然答应调拔给他二十万人马,吴玠更是大喜,马上再次大声回答:“请殿下放心,我一定会训练出一支战力出众的人马来!”
吴玠自然知道,现在大宋军队战力最出众的人马,并不在燕云,也不在太原一线,更不在川陕、府州一带,而是在开封。
与金人的战事停歇后,王晨率十五万人马班师回朝。这十五万人马,可以说是大宋军队中最精锐之师。听王晨刚才话中的意思,很可能让他指挥这十余万人马中的大部北伐,取中路奇袭西夏及金国。一想到自己可以统领二十万军队出征,吴玠心中无比的自傲。
所有的颓丧在这一刻全部消失,代之的是无上的荣光和喜悦。
王晨待他真是太好了,素未谋面之际,给予他特别的重用;在归到王晨麾下后,更被委以重职,统领几十万步军与金人作战,并在大军班师后,被委以全权处理燕云一带的军务之重任。在朝政改革之际,又召他回朝任兵部侍郎职。现在,又准备委他为中路军统帅,率二十万人马讨伐西夏和金国。
吴玠自觉自己是匹千里马,但没有王晨这个伯乐,他想在军中露头角,可是没这么容易。
如今一切都实现了,如此顺利的军旅生涯,让他觉得扬眉吐气。
王晨的知遇之恩,他将永远记在心里。
为了让王晨放心,吴玠也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详细地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这次战役的看法,还有对燕云一带的形势分析,及对军备改革的意见,全都没保留地说给了王晨听。
吴玠对他如此感恩,王晨自然也很欣慰。他也清楚另外那些他特别对待的将领,也会对他有同样的感觉。有这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可用,王晨清楚,完全属于他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第十三章又一位奇人
“殿下,有一个叫李世辅的人,在府外求见,”王晨府上的新任管家宗宁,站在王晨的书房外,非常恭敬地对屋内说道:“你见还是不见?”
这段时间王晨非常忙碌,很少有白天回府休息的时候。今天难得一回来,说回书房稍憩一下,一会还要到李纲府上去,让下人没什么特别的事不要打扰。但只一会,府外就有人求见王晨。原本下人是不准备通传的,但来求见的这个人身份不是一般,最终管家宗宁亲自去禀报王晨了。
王晨其实并未休息,而是呆在书房内,研究各种渠道送来的有关西夏和金国现在的情况,并加以分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句经典的话王晨非常认同。现在派往这两国的细作,也就是间谍人员非常多,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情报报告持续不断。通过这些渠道,王晨将两国情况大概了解了。
战事现在并未进行,对两国的情况观察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以进一步了解这两国的国情,判断他们的国力和军力,在战事发生以后,做出充分的应对,王晨非常重视对西夏和金国的情报工作。
兵部情报司的事务,差不多是他亲自掌管,情报司的主官,差不多也是直接对他负责。
正在他将新收到的情报大致分析了一下后,还没归类及在地图上校对,却听到管家宗宁在外面禀报事情,说有人求见。这上他心里一阵恼怒,刚才他已经吩咐过了,没有特别重大的事,不要来打扰他。一个人来拜访,这是什么屁大的事。每天过来拜访他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但他极少接待。
正想发怒,但一想宗宁已经任管家一段时间。肯定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不是十分特殊的人,应该不会来禀报。直接打发的。也将差点吐口的责骂吞回肚里,闷声问道:“这个李世辅是什么人?”
“是自陕西而来,带有川陕刘安置使之书信,所以小的不敢将其斥退。还是让殿下定夺!”宗宁说话时候小心翼翼,深怕被王晨责骂。
听到是刘子羽举荐的人,王晨想了一下,马上吩咐道:“宗宁,那就让他进来吧!”
“是,陛下,”宗宁松了口气。悄悄地擦了一下额头的汗,准备去将人带进来。
“将他带到我书房来吧!”王晨又吩咐了一句。
“是,陛下!”宗宁再应了声,马上大步离去。
王晨马上将地图和情报资料全都收集起来。放到柜子里。
也就在他收拾妥当的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随即宗宁的声音再度响起,“殿下,小的已经将李世辅带到这里。”
“让他进来吧!”王晨说着,走到案前坐了下来。
门“吱嘎”一声打了开来,宗宁领着一名身材很高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卑职李世辅见过涪王殿下!”那名身材大概一米九十几的年轻人,走进屋后,偷眼看了王晨两下,马上上前行礼。
一看竟然是一个很年轻高大的男子来求见,还是拿着刘子羽的书信,这让王晨挺是惊异。
“免礼吧!”王晨示意李世辅起身。
李世辅答应了声,直起了身子,眼睛平视前方,等待王晨问话。
“李世辅,你来求见本王,有何事吗?”王晨声音淡淡地问道,没有一丝感情。
这声音让李世辅有点紧张,赶紧再作礼答道:“殿下,卑职在陕西军中任职,蒙刘安抚使赏识,得其举荐,来京中寻涪王殿下,希望能到殿前司禁军中任职。”
李世辅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呈给了王晨。
宗宁赶紧上前,从李世辅手中接过信,上前交给王晨。
王晨伸手从宗宁手中接过了信,慢慢地看了起来。
这是川陕安抚使刘子羽的亲笔信,能得刘子羽亲笔写信推荐,王晨很自然地认为,面前这个身材比他高一截的年轻人,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果不其然,刘子羽在信中所讲的情况,让王晨有点吃惊。
李世辅是唐朝宗室之后,绥德军青涧人,大概就是陕西长安一带的人氏,李家自唐代以来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史。李世辅的父亲叫李永奇,现在也在川陕军中任职。李世辅今年二十六岁,他从十七岁时即随父亲上战场作战。靖康元年,金兵入侵鄜延路,李显忠主动向其父李永奇要求前去刺探情报,夜里独自一人杀死睡在土洞里的十七名金兵,受到经略安撫使王庶赏识,补承信郎,充队将,一时名声大噪。后转武翼郎,充副将。
其在后面几次战役中表现都不错,刘子羽怜其才,希望李世辅有更大的作为,就举荐其到开封来找王晨,希望能被补入殿前司禁军中。
看了刘子羽的这封信,王晨已经大概清楚了什么情况。
肯定是李世辅表现的很优秀,王庶和刘子羽对其都非常赞赏,最终还是刘子羽胆子大,亲自写信向他这个涪王殿下推荐,希望这个叫李世辅的人,能在他手下有更大的作为。
一时间王晨兴致起来,看着李世辅问道:“李世辅,既然你得了刘安抚使的亲笔举荐,相信你的能力也是很不错。我愿意将你安置到殿前司禁军中,只是不知道你自己有何打算?”
“领军出征,上阵杀敌,为国立功!”李世辅说的很干脆,也很直接。
“你在陕西不是一样能上阵杀敌吗?”王晨有点不解了。
“能到涪王殿下做事,我才有更多的机会立功,相信涪王殿下一定不会对我失望的!”李世辅说的很傲气,很自信。
对方表现的傲然和自信,让王晨对其好感更增,当下再道:“你有这样的自信很好,只是希望你不只是嘴巴说说,能用你的战功来证明这一切!”
“卑职一定会让殿下如愿的!”李世辅听到王晨接受了刘子羽的举荐,心里的高兴之情不知道如何来形容。李世辅是知道,王晨与刘子羽并未谋面,两人可以说也没有任何交往,但刘子羽愿意写亲笔信给王晨,替他举荐,并说王晨看到了他写的信后,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一定会给予他重用的。看今日情况,刘子羽所言果然不差,这让他如何不欣喜?千里迢迢来到开封,要是投王晨不差,那他肯定深受打击,最终只得回西安转,前途也进一步渺茫。
王晨又盯着李世辅看了几眼,再道:“你能凭借一个人之力,袭杀十七名金军,足见你个人能力非常出色,今日本王也想看看你的身手。”
“涪王殿下身手出众,卑职实是不敢在殿下面前献丑!”李世辅虽然对自己的身手很自信,但王晨从金人大营勇救小皇帝赵谌,还有柔福帝姬、惠福帝姬,再放了一把火,将金人烧的狼狈不堪的故事,早已经传成了神话李世辅虽然觉得这其中有夸大的成分,但他完全相信,王晨的身手非常不错。
今天王晨想看看他的身手,这如何不让他紧张?
“那我们好生较量一下吧,让我试试你的身手!”王晨念念不忘李世辅一夜之间杀了十七个金人的事,对这个身材高大年龄与他相仿的人,兴致越加的厚了。要是信中所言不虚,那就家伙天生就是干特种兵的料。那十七个人可是久经战事的金军,不是十七头没有反抗力的猪。
一名经过严格训练的特种兵,要将熟睡中的十七个敌人袭杀,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再怎么小心,都是会发出动静,会出声。甚至一些人,在杀了几个人后,自己也会紧张,连杀十七个人,还能从容撤退,这个人的杀人能力,还有心境,不是一般人可比。
看李世辅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的一副从容之态,王晨对这个年轻人,有了进一步的认可。
其实王晨还是小看了李世辅,如果换另外一个名字来称呼李世辅,相信王晨会更加对其有好感,也相信很多熟悉宋史的人,也会对这个叫李世辅的人会生出特殊的情感来。
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李世辅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大名李显忠。
李显忠在宋史中记载颇多,是位著名的抗金将领,其身世挺离奇,曾降金,后归西夏,但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矢志南归,并成为南宋主力抗金将领,数次率军北伐,战功显赫。
奇人自有奇骨,这一点真的不假。
听王晨这样说,李世辅也没再拒绝,跟着王晨走到院子里。
王晨也没客气,直接出招,李世辅大吃一惊之下,赶紧闪避,神奇的是,他竟然闪过了王晨这感觉必中的一击。这让王晨非常吃惊,并再次出招,这次踢出的一脚踢中了李世辅,但大半力道被其避开,并未造成大的伤害,并且很勉强地反击。
这让王晨更加吃惊,没想到,这个叫李世辅的低级军官,竟然有这般能耐,在被他踢中了一脚后,竟然还有能力反击。当下也没再顾忌,开始全力出击,而李世辅也是很敏捷地闪避,并寻找机会反击,直到王晨连续攻出了十几招后,才被王晨狠狠击中了一下。王晨也就此停了手,对着李世辅哈哈大笑:“你能力非常不错,你可以暂时到殿前司禁军中,待你熟悉了这边的军务,我再安排你到另外地方。”
“多谢殿下!”李世辅自然大喜,他知道王晨已经对他另眼相看。
第十四章金国国内的纷乱
韩世忠在折彦质的陪伴下,去往府州赴任,准备接替回朝任职的折可求统领那一带的兵马。
折可求在回复朝廷的信中已经答应了入京任职,将折家人马交给朝廷新任命的府、丰、麟三州的最高军事长官韩世忠统领。折可求在回复朝廷的信中还说,他将护送折月茹来京,并准备以折家当家人的身份,主持折月茹出嫁之事。
折可求这样的回复,让许多人松了口气。不过为了防止万一,折彦质这个折家人的后代,还是以兵部尚书的身份,伴着韩世忠一道,前往府州。
不过王晨已经不担心府州、丰州和麟州那一带出乱事,后续的安排也可以依照他的想法进行。
岳飞也已经抵达了幽州,接替了吴玠的职务后,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士卒中去,并且还在积极备战。
不过在岳飞回到幽州后,燕云一带的驻军却遭遇到了麻烦。
因为黄河入汛,黄河以南的粮食很难运过河,被阻了一个多月。结果燕云一带的粮食供应不及,军中出现了缺粮的情况。黄河以北的地方现在还不是征粮之地,岳飞无奈之下,在向朝廷求救的同时,只能派军士到民间去借粮。听到镇守燕云一带的大宋军队出现了短粮的现象,军队向百姓借粮,承诺官粮运到后就归还,河北一带的百姓表现出了空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