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荣耀(雨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名年岁较大的宦官及宫女也被临时唤来服侍赵谌及赵環環和赵珠珠的起居,宗泽答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好生替三人找一些服侍的人儿。皇宫内已经大致打扫了一下,这几处殿原本就是皇帝和皇妃们居住的地方也打扫干净,被褥什么的都有了。

连续的车驾行进下来,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已经非常疲惫了,只不过心里的恐惧让他们不敢放心去休息,直到王晨亲自替他们安排了住的事项,并保证今天晚上在宫内伴着他们,亲自带领军士护卫他们的安全后,三人才稍稍放了心,准备去睡觉。不过这个晚上他们三人还是睡在同一个殿上,三个人呆在一起,多点安全感,找一些心理安慰罢了。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三人这样的决定虽然不合礼制,但想着如今形势复杂,宗泽等人也就听任他们的要求,让他们都睡在福宁殿了。

赵谌等人睡下,王晨和宗泽都留在宫中,却令一直跟着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的张邦昌等人回去休息。张邦昌等人也累了,知道宗泽和王晨还需要连夜布置什么,这肯定没他们的份,也就都去休息了。

宗泽和王晨布置好宫内外的临时防务后,看到赵谌、赵環環和赵珠珠三人已经入睡,也找了个安静的小殿,一道商量事儿。“晓初,老夫以为,应当尽快拥立太子登基,如此才好行事,你觉得如何?”宗泽也没客套,直接问询王晨事儿了。

宗泽这样问他,王晨并没觉得异样,他已经不把自己当作外来客了,也马上回答:“宗元帅说的不错,此事宜早不宜迟。如今是战乱时候,礼仪什么的也不要太讲究,只要让世人知道太子已经继承了大宋的皇位即可!”

“说的不错,非常时刻不能讲究太多!待本帅亲自去择个黄道吉日,”宗泽点头认可了王晨所说,再压低声音问道:“晓初,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张邦昌之流?”

第二十八章朕在此立誓

宗泽现在已经不把王晨当作一个普通的武人看待了,他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内,王晨会在大宋的朝堂上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从即使登基的太子赵谌对王晨的依赖及听服程度上可以看出来。

虽然说这对于大宋来说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但在非常时刻,却是很有用的。

赵谌对王晨很听服,那王晨的意见对赵谌的影响肯定非常大,很可能王晨说什么,赵谌会无条件地遵从,至少在这段时间内如此,那王晨就成了最能影响赵谌这位少年皇帝的人。关于大宋的事务,王晨的意见可能就是赵谌的意见。这样的话,只要什么事与王晨商量好了,那就可以成定论。

王晨是他的同乡,又是个极度痛恨金人的人,在对待金人的态度上甚至比他这个领军元帅还要强硬,非常时刻,有这样的人一起同事,那还要担心主和派再在朝堂上占据上风吗?他也看到了今天王晨看张邦昌、范琼等人的眼神,这些人要如何处置也是新皇即位后必须要考虑的事,因此他也想与王晨商量一下,要如何处置这些在金人攻破开封城后,帮金人做事,最终被金人留用的人。

王晨从宗泽这话中进一步领会到宗泽对他的看重和信任,想了想后,也马上回答:“宗元帅,无论是张邦昌还是范晾、吴幵,这些人在金人来攻时候,完全没有了气节,一力主张与金人言和,并助金人做事,刻意讨好金人的同时,还镇压我宋人的反抗,这些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必须要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们清楚当汉奸的滋味究竟是什么。不过,如今陛下身边,能用的人不多,要是马上将这些人全都重处,那做事的人都没有了。依我看,不若先暂时用他们做事,待勤王之师抵达,能臣良将陆续来到京师,朝廷有了可用之人后,再论他们的罪?不论现在怎么样待他们,这些当汉奸的人,必须要给予他们以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给后人以警醒!”

王晨的话让宗泽心内剧震,他想不到王晨竟然想的这么周全,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先令这些人做事,待班子搭起来后,再将他们踢开,并论他们的罪。能想出这样计划的人,心智肯定不同凡人,行事也应该非常圆滑,这与王晨这两天的表现有点不太一样。

宗泽认识王晨后,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勇武的人,以后会是员良将,却没想到除了勇武外,还非常有头脑,能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处置张邦昌等人。当下深吸了口气后,也马上赞同:“晓初你说的不错。现在无人可用,这是本帅最担心了。张邦昌之流虽然没有气节,为虎作伥,帮金人做事,但他们毕竟在朝堂上肆混了多年,做事有经验,让他们继续做事,不失为一个好的权宜之计。”

宗泽当然最痛恨的就是这些投降派,他一直认为,正是这些人一心求和的想法,葬送了大宋大好的河山。对于张邦昌、范琼之流替金人做事,镇压宋人反抗的人,他恨不得一杀而后快。但他现在孤军无援,手下没有什么可用之人,要是马上将这些人杀了,不但无人可用,反而会让开封城内人心惶惶,再添新乱。对张邦昌之流虽然痛恨,但现在暂时不动他们,继续令他们做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宗泽心里也轻松了一点。

随即两人又讨论起朝堂班子该如何搭建的事。

在这一点上,王晨形同白痴,他不但对大宋的军制了解甚少,对宋朝的官制更是没什么了解,他只知道宋朝的军权是枢密院掌管的,另外还有宰相什么的。因为仅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强烈建议让宗泽出任主管军事的机构枢密院的主官,宗泽想了想后,也没推辞,说他会暂时管理一下开封的军务,至于以后该怎么处置,待那些应诏来朝的官员们抵达开封后再说。

宗泽认为,李纲的才能与威望都远在他之上,以后朝堂上的事应该更多委以李纲才可。

李纲是什么人,王晨当然知道,他也认可宗泽所说,此人来开封后,应该给予最重要的职务。

宗泽提议要尽快建立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宗泽建议王晨去殿前司任职,掌管皇帝的亲兵,负责皇帝的安全。甚至宗泽提议让赵谌任命王晨出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职务。

虽然当日赵谌也说过类似的话,但王晨完全不知道殿前司是什么职位,更不知道殿前司的主官都指挥使在朝堂上的份量。他以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主管皇帝禁军的官职,他即使答应赵谌,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保护其安全,那接此职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要是他现在就清楚这个殿前司都指挥的职权,那他死活都不会接受的。

不过王晨还是说了一句,说他一个乡村野民,完全不知道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他也不知道这个殿前司都指挥使是何样的职司。以后做事的时候,还希望宗泽多多指点。王晨的表示让宗泽有点愕然,但他也没有更多的解释。

两人商量了半宿还多,许多事基本有了共识。

第二天一早,在赵谌起床后,王晨和宗泽陪着赵谌商量了半天的事,主要是拥立赵谌登基,还有登基后百官设立,军队组建等问题。

赵谌虽然自幼长于宫中,在立为太子后也有一些人教诲,宫中的事务他略微懂一些,不过他到底只是个十一虚岁的小孩,这些事怎么可能有意见?在宗泽问询他意见的时候,他只是拿眼睛瞧王晨,说一切都听王晨的主意,前提只要王晨一直在身边保护他就行了。

赵谌这样,让宗泽有点悲哀,但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只能依照昨天晚上与王晨讨论好的计划行事了,甚至还有点欣慰于拿这些事与王晨商量。他也完全相信,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晨将是影响赵谌的最重要一个人物,没有之一。

宗泽最终将自己与王晨商量好的事告诉赵谌,问询赵谌的意见。听到这些都是宗泽与王晨商量好的,赵谌如何会有意见,马上一口答应。殿前司的职责他是知道的,他还特意强调了一点,以后要王晨一直担任殿前司指挥使的职务。如果说赵谌有自己的要求,那就只有一个,也就是宗泽和王晨已经商量好的,让王晨担任殿前司的主官。

因为赵谌完全听王晨的建议,王晨昨天晚上又与他商量好了大多情况,宗泽也松了口气,在和王晨细细吩咐了赵谌一番后,也将张邦昌等一批人召进宫,商量拥立赵谌登基的事。如今的开封形势全在宗泽的掌握之中,张邦昌等人以前的职位虽然比宗泽高,但也只能听宗泽的吩咐。

赵谌的想法都是王晨给的,他所说的话自然也就是王晨的意思,一番商议后,也就决定下来,两天后,举行新皇的登基仪式。

虽然条件简陋,人员缺少,但新皇的登基仪式还是要按礼制举行的。

商量结束后,诸人也都散去,各去做准备了,宗泽令自己手下的几名属将协助这些人做事,一则监督这些人的行为,二则发动军士帮忙。

两天后,稍显寒碜的新皇登基仪式在原本举行大朝会的文德殿进行。参加朝会的人也不少,显得有些热闹。也多亏了这些帮助金人做事的“汉奸”的筹备及捧场,不然冷清的场面非常难堪的。

在众臣的跪拜及山呼万岁之下,身穿龙袍的赵谌在王晨的搀扶下,走到御座上坐了下来。

虽然面对一大群跪伏在地的大臣他很紧张,但在王晨的鼓励下,还是正襟危坐在殿上,并清清喉咙对众臣嘉勉了一番,表示自己的决心:“朕今日登基称帝,父皇和皇祖父尚在金人手中,朕一逃出,他们必定会受到更加多的凌辱,朕对此却无能为力!除了二帝、数不清的宗室子弟身陷金人之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陷身北国,沦为亡国奴。朕在此立誓,一定要发愤力强,富国强兵,全力对抗金人,决不和金人言和,要是有人胆敢言和,朕定当严惩不怠。一定要想办法恢复故土,迎回二帝,救我大宋百姓于水火之中,如违此誓言,天地将不容朕!”

赵谌这一番得自王晨教授的话一说出来,将殿下跪伏在地的众臣都惊呆了,张邦昌、范琼等人是被吓的魂飞魄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年少、看下来非常懦弱的新君竟然有这等气魄;而宗泽等原本就力主抗金的人则大喜,他们同样想不到,在他们眼中胆小无能的赵谌,今日即位后会说出这等有气势的话,太让人惊喜了。要是有人再敢言和,定严惩不饶,皇帝都这样说了,以后还谁敢言和?

赵谌的话说出后,宗泽马上跟着响应,一再称赞皇帝的英明。原本想站出来说,二帝在金人手上,与金人强势对抗的结果只能让二帝及被俘的其他人处境更怪的张邦昌等人,看到宗泽等人这副样子后,也不敢站出来表示不同意见。

新皇即位,皇宫内出现了一种凛然的气势!

第二十九章百废待兴

赵谌在众人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继位。

尊元祐皇后孟氏为元祐太后,赵桓为太上皇,赵佶为无上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场面出现了,祖、父两代皇帝都健在,孙辈的皇子即位,这应该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赵谌登基后,并未打算更改年号,而是继续实行靖康年号,这是王晨的“馊主意”,目的就是希望天下人永远记着靖康之耻。他建议赵谌在雪了靖康之耻后,再将年号改了,那样也可以给天下百姓以一个交代了,赵谌当然接受了王晨的建议,继续采用“靖康”年号!

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登基仪式后,赵谌也正式任命了大臣的职务。

以宗泽为枢密使,暂时主管大军的军务,吕好问同知枢密院事,张邦昌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冯澥为尚书左丞、李回权尚书右丞。王时雍、吴幵、范琼、莫俦、徐秉哲等让人痛恨的“汉奸”也分别被委以“权”各部侍郎职,令他们先好生做事。

现在没有人可以任命,委以他们职司只是权宜之计,宗泽和王晨已经商议好,待有更多的臣僚来开封后,这些人的职务肯定会解除,并彻查他们在金人南攻时候犯下的罪行,给予应有的处置。

这些各部司主要官员部分任命后,残宋的权力机构初步复建了起来。

王晨的任命自然不会没有,他的职务是“主管殿前司公事”,也就是代理的殿前司都指挥使,负责筹建殿前司的人马。但王晨依然不完全清楚这个职司重要程度是什么,是什么阶层的官阶。

他准备寻机问询一下宗泽,将大宋的官制和军制了解清楚再说。

虽然对王晨委以这样重要的任命让大多人的震惊、不解,但在听到王晨单独潜入金人的大营,将赵谌及赵環環和赵珠珠三人救出来的壮举后,有意见的人暂时也不敢说什么了。虽然宋朝时候士大夫不要担心因为说什么而被皇帝责罪,但非常时期,谁也不敢保证什么,乱说话可能会惹来**烦的,毕竟现在开封的军队掌握在宗泽手中。

宗泽与王晨是同乡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密切,这也是他们顾虑的!

赵谌登基后宣布大赦天下,并将自己登基的事诏告天下:“嗣天子臣谌,敢昭告昊天上帝:金人入侵,二帝北狩,臣以靖康皇帝之子,奉宸旨以总六师,誓扫金贼,尽复我大宋河山,迎二帝南归……”

这份诏书当然也是出自宗泽的手笔,他将新皇决意与金人死抗到底,要最终打败金人,迎来帝南归的决心都写进去。这是王晨认可的写法,把王晨当作唯一可以依仗人的赵谌看了自然没有意见。

这份诏令注定会惊震天下的,赵谌要一力抗金,尽复大宋河山,迎二帝南归,这与赵构拥兵自重,不思进取,甚至开封被金人包围后也不积极救援相比,差异实在太大。

也就在这份诏令广布天下后,有非常多的义士率军来投,一些将领纷纷率军勤王,当然这是后话。

赵谌登基为帝后,元祐太后孟氏被请监国事,垂帘听政。

她在推辞了几次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下来。随即,她以太后的名义发表手书告天下:“比以敌国兴师,都城失守,祲缠宫阙,既二帝之蒙尘,诬及宗祊,谓三灵之改卜。众恐中原之无缠,姑令旧弼以临朝,扶九庙之倾危,免一城之惨酷……今太子谌已徇群臣之请,俾膺神器之归,嗣我大宋之正统。尚其中外之协心,同定安然之至计,庶臻小愒,渐底丕平!”

赵谌登基的消息及他登基时候发布的诏令,还有元祐太皇孟氏的手令以很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

在将登基的诏令及勤王之令派人送往各地后,赵谌下诏继续委康王赵构为兵马元帅,以宗泽为副元帅,并再令赵构率军勤王,尽快到开封来。

不过无论是宗泽,还是王晨都知道,准备登基继位为皇的赵构,肯定不会这么善罢干休,轻易来开封的。说不定赵构会继续想自立,并因此想出很多招招,比如说赵谌只不过是什么人寻到的一个模样相似的人,或者说他怕金人再次南攻,因此还要率军镇守江淮,继续拥兵自重。

谁也不会认为,只凭赵谌的一纸诏书,赵构就会乖乖地来到开封,听候赵谌的宣令。

当然宗泽和王晨最担心的就是,赵构率大军前来,准备以武力夺取皇位,那就是大宋彻底的悲剧了。但赵构怎么决定,并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决定的,现在的宗泽和王晨及其他人要做的,就是整顿开封的防务,募集更多的人马,准备抵御金人可能的再次南侵及赵构可能的兵变。

金人如今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并不清楚,但如果金人过了黄河后没有马上加快速度行进,那他们闻听赵谌继位的消息后,很可能止了北归的步伐,再次挥兵南下。如今困扰主持朝事的宗泽最主要的事就是手下兵力太少,根本没办法与金人相抗衡。还有,如今的开封城内粮草存量非常少,远不能满足城内外军民所需。欲战无兵,欲守无粮,这是目前他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宗泽在与王晨及赵谌交谈的时候,提的最多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必须要大量募集军士,加强开封的防守力量,必须筹备足够的粮食,以免出现大量的人饿死。

开封了防务急需加强,开封的秩序及生活必须尽快恢复。

在赵谌面前与王晨及张邦昌等人商量情况出来,只剩下两个人时候,宗泽很感慨地对王晨说道:“晓初,河东、河南一带,自发组织的抗金义军不少,许多规模还挺大,并且有一定的战斗力,要是能将这些义军招抚,那我们就不愁无军了!开封府存粮虽然不多,但短时间内还时不会饿死人的,这些义军所积的粮草不会少。如果能将他们招抚,那可以解决数个问题。”

这几天,宗泽已经打探了到了一些情况,也想到了一些主意,只不过一下子下不了决心而已。招抚河南、河北、河东一带的义军,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是他觉得能解决现在困难最好的办法。只不过这件事他不敢当着张邦昌、范琼、王时雍等人讲,只能与王晨私下先交流。

王晨对如今的时局了解的并不多,他没那么多的渠道,对这个时代的事他只是略微知道一个大概的框架,但对具体的历史细节并不清楚,更不知道如今还有很多的义军活跃在黄河一线。听宗泽如此说,也挺是惊异,想了想后,道:“宗元帅,这事我并不是很了解,但要真的如此,黄河南北有数量不少的义军在活动,那能将他们招抚为朝廷所用,会是件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是宗元帅有招抚他们的办法吗?”

“那些义军虽然有一些是打着义军旗号,实际干着打家劫舍事的匪徒,但大部都是些不甘我大宋河山陷入金人之手的义士组成,相信以朝廷的面招抚,他们一定会听从定招,为朝廷所用的!”王晨的支持让宗泽心里踏实了一点,他也认定小皇帝赵谌在这一点上不会反对的。

他做的事,只要是奉皇命而为的,那样就是站在大义的角度上行事,不要担心什么人指责了。

听宗泽说的轻松,说话时候眼神也不是很凝重,王晨马上认定他这个同乡人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也马上答道:“宗元帅既然有信心招抚各地义军,那自是好事。依小子所见,此事宜早不宜迟,相信和管家说,官家也是会答应的。只是如今开封城内的事务也离不开你,要是没有你坐镇,城内一定会陷入混乱的。小子位卑言轻,没有一点资历,宗元帅不在城中的话,没有人会理睬我的!”

说到这一点,王晨很无奈,虽然他已经知道自己被任命的职务是什么,这个职位高的让他都吓了好几跳。按宋朝军制,在武将中的位置可是没有多少职位比这个掌管殿前司的主官相比的,即使只是临时授以的。但如今情况下,他却根本没办法做什么。手下没有一兵一将,即使挂再高的职务又如何?

宗泽拍拍王晨的肩膀,笑着说道:“晓初,殿前司虽然不能马上复建,但你可以尽快组建一支护卫陛下安全的天子亲军,有了这支御前亲军,那官家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你的声望与话语权也得到了加强,那时候即使我这个老骨头不在开封,凭官家对你的信任,谁也不敢奈何你的。”

王晨对赵谌的影响力让宗泽惊异,他不太能理解赵谌为何对王晨这样言听计从。不过现在是非常时刻,王晨能驾驭皇帝的意思,赵谌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想尽办法恢复开封的秩序,积极备战,准备迎击金人的再次进攻,对金人决不妥协,这一点让他很欣慰。

王晨以后即使当了权臣,但他只要如现在这般表现,那就足够了。

宗泽现在肯定会全力支持王晨的。

第三十章忍而后发

感谢老稻的打赏!

————————

“宗元帅说的不错,完成复建殿前司虽然难度非常大,但御前亲军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来,毕竟现在开封城内形势太复杂,官家的安全有点难以保证!”王晨当然有这想法,但现在做什么事都没头绪一样,他感觉无从下手,毕竟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时代的东西并不熟悉。

除了略微懂一些历史的大概,宋朝的情况他可是很少了解,甚至连最基本的那些生活习性、称呼等都不知道,需要慢慢学习,想尽办法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宋人。

称呼、生活习性、朝务、军制等情况他都要学习,还要负责保护赵谌、越環環和赵珠珠的安全,时不时陪他们说说话。要真正去做事,去做实际的事,他没这个条件,没这个时间,没这个机会。

但是天子亲军肯定要建立的,不然赵谌的安全终得不到保障,凭他一己之力,要保证赵谌及越環環和赵珠珠的安全,无异于痴人说梦话。

除了这个之外,他还要做很多事,即使历史给他这个机会了,他肯定不能浪费掉,必须要竭尽全力去做事,尽量改变历史的轨迹。如果只甘愿担任一个什么殿前司都指挥使,那对历史的改变作用肯定不会很大,他脑袋里装有不少来自后世的东西,许多东西可以在这个时代使用。

很多东西制作出来了,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甚至完全改变历史的进程。

但一切都要慢慢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建立一支天子亲军。王晨期望,这支人马能完全由自己掌握,这样的话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了。

“晓初,你可以在本帅的军中选一些健壮之士,先初步把护卫陛下的卫士组建起来,省得官家出什么意外。跟随在本帅身边有三千余义乌籍军士,这些人都是诚实可靠、热血勇武之士,可以选调个几百人归建,你也是义乌人,他们肯定会听服于你,只要你能露一些让人惊叹的技艺就可了!有这几百人当基础,再择一些其他人,那御前亲军马上可以筹建一定规模。”宗泽为王晨支招了。

王晨听了大喜,马上答应:“宗元帅说的很不错,那小子就依元帅的建议而行了。”

宗泽笑笑,示意王晨跟着走一走。

因为两人说话是用义乌话交流的,也不要担心被人偷听而坏了事,因此宗泽也和王晨说另外一些重要的事了:“晓初,张邦昌和范琼、王时雍等人在开封的民怨挺大,他们所掌握的军士也都做着欺压百姓,甚至血腥杀戮,但对金人却像丧家之犬一样,屁都不敢放一个。依本帅的想,待局势稍稍平静下来,有更多的义士来京,我们能完全掌控了,就该清算这些人罪责的时候了。”

“宗元帅所说小子完全认可,这些人都是罪行累累的卖国者,必须要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在入开封后这几天,王晨也大概知道了范琼、徐秉哲、吴幵、王时雍等人在金人攻破开封后所做的事,特别是范琼,他也知道了这家伙竟然以武力威逼赵桓的皇后朱氏及太子赵谌出城,往金人大营而去。

此等恶贼,卖国求荣的汉奸,无论如何都不能饶恕其罪行的。

靖康元年,金人来攻的时候,范琼任京城四壁都巡检使。靖康二年二月,范琼受金人委派逼太上皇赵佶出城,将赵佶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陆续押送到金营。赵佶被胁出城后,汴京有人号哭,范琼立斩数人。其后,琼领兵往来内前,宣谕百姓,称赵氏已失国,令百姓不许阻拦皇族、后妃们出城。

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吴革,耻于屈节异姓,率领亲信数百人,募集义士万余,准备袭击金人大营,抢回被俘的二帝。被范琼知道后,其佯表同情,表示愿意与吴革合谋。最终在吴革准备举事时候,范琼下令手下人马从其部背后后袭击,杀死百余人,并将吴革拿下。

吴革英雄不屈,痛骂范琼,随即被杀害。

此等猪狗不如的汉奸,无论是王晨还是宗泽都将其恨之入骨,要是能义气用事,王晨早已经将这个可恶的金人走狗大御八块了。不过现在开封城内的局势还未完全掌握,城内一片混乱,范琼及其他一些为金人做过事的人现在正为恢复开封秩序忙碌着,想将功赎罪,王晨和宗泽商量后还是决定,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待局势完全掌握了,有更多的勤王之师抵达,有更多的官员及仕人来从后,再和这些人秋后自由。这些人在开封的影响力不少,现在要定他们的罪,重处他们,开封城必定一片混乱。

还是等待更多勤王之师的抵达,更多离散的大臣归来后,再做这样的安排吧。

在赵谌登基后的第五天,有几位在金人攻破开封时候得幸脱逃的人归朝,分别是张浚、赵鼎、胡寅。这其中两人王晨知道其大名,为时任太常寺主薄的张浚及开封士赵鼎。

这两个人时任官职并不高,但在原来的历史上,在赵构手中俱得了重用,在南宋朝堂上任要职。他们都是主战的南宋大臣,都曾担任过南宋的宰相,非常有名,只不过现在他们还不是知名人物。司门员外郎胡寅王晨没听说过这个人的名,但在知道这几个人是因为不愿意在拥立张邦昌为帝的联名状上签名而逃的,对胡寅也心生了好感。

这几人得幸躲过了金人的搜捕,听到太子赵谌继位后,马上来附了。

在王晨的张罗下,赵谌任命张浚为礼部侍郎,赵鼎为御史中丞,胡寅为中书舍人。几个历史名人的来附,让王晨信心大增!他相信接下来的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历史名人来到开封的。

这几个人原本在朝堂上当任过一定的职务,如今给了他们更高的官职后,忧国忧民的他们更加勤勉做事,日夜操劳。所幸有这几个人的加入,开封的形势在慢慢好转。

被金人焚毁的城防工事要修复,失了家园的百姓要安排、赈救,钱粮要想办法筹集,兵员要更多的募集,所有人都像被用力抽打的陀螺一样,快速地旋转起来,没有时间休息。

------------

为了避免意外,在抵达开封后,王晨从宗泽手中接手了五百军士,保护几位皇室成员。

这五百军士里面就有一百余名义乌人,都是粗壮之士。但其余军士良萎不齐,忠诚度也不知道如何,必须再进行选拔。

王晨是带过兵的人,虽然手下几有十几号人,但那些士兵都是战力非常出色的人,他也懂练兵之道,从特种部队出来的人基本都知道如何训练出一般士兵难以相比的精锐军士的方法,但现在这种特殊的时候,王晨却没办法通过自己的方法训练出一带精锐之士,只能在宗泽的这两万人马中选拔,将那些身手不错,特定方面的忠诚度没有问题的军士选拔出来,组成一支战斗力不错的人马,由他率领,用来当作天子的亲军。

宗泽既然给他了随便选拔任何人的权利,王晨也就依宗泽的吩咐,以非常快速的手段,选拔出了五百多名精悍的军士,这差不多也是宗泽这支人马中单兵作战能力最出色的人物了。其中义乌籍的有九十五名,其他的有来自南北之地的军士。

宋朝时候,忠君思想那是深入人心,面对皇帝,没有几个人敢不遵从,即使那些卖国求荣的人面对皇帝时候,也不敢胡乱行事的,更不要说普通的军士。不过这些选拔出来的军士虽然在忠诚度方面都还不错,但他们对王晨这个年纪轻轻就任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