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几字微言)-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看上面墨迹未干的《雁门郡十二县经济腐败问题咨文》。一众人心中冒问号的同时,也是莫名地咯噔一声……这来势不善啊。
对于扶苏以后世的语法来书写,每个人都觉得心中怪异。对于文言文,扶苏尽管能够通读,可终究是觉得不爽的。于是,便整出了这么一个对这个时代秦人来分外怪异的《衙门军十二县经济腐败问题咨文》。
这份咨文,是特科撰写的。除去最后一些是萧何在别厅的成果,大多数都是特科在十二县取证调查的结果。在萧何整理文档的时候,扶苏也命令特科将一月来的成果写出一份调研。
这些,大多是特科科员们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基层吏目的腐败问题。当然,还有十二县主官的勤勉与否、清廉与否等方面的东西。
这一份咨文,用的是工工整整的小篆书写。只不过,因为技术水平的革新,采用毛笔或者鹅毛笔书写的咨文上,已经有了向隶书发展的现象。对于这个,十二县的主官还是看得懂的。
秦朝官员大多水平不错,在二世之前,尽管有了腐败,但水平是不差的。所以,尽管标题的语法有些怪异,可都能通读。
不过,这刚一通读完。便有数人面色苍白,其中三人便是平城、楼烦、武州三县的县长。在这咨文中,雁门郡十二县大体情况还算不错。至于税收锐减和豪族强势,这也不是区区几个县长县令能够抑制的。所以,于此,扶苏并不决定一帮子打死。大规模的县主管调职后,为了防止动荡,还是要维稳第一的。
当然,杀鸡儆猴是免不了的。
“雁门郡在蒲公在任时,尽管贫瘠。可税赋从来是不弱人后的,尽管比不得三川郡、临淄、巴蜀等郡。可也是名列前茅!口赋两千余万,田租两百八十万石。这些,到尔等手中的时候,却足足缩水了三分之二!”扶苏轻轻哼了一声,惹得一众人都是面色虚白,可又犹自不服:“我知道你们有些不服,区区县长。不过官秩五百石的微末小官,如何抵得了世代为主的雁门豪族。可尔等不思报效家国,却自甘堕落,*成风,竞相投效区区叛逆。我岂能容你?”
“何御史。”扶苏清朗一声,
监察御史何辜顿时满面兴奋:“扶苏使君。”
“今日,本官倒要摘去几顶官帽子,杀一杀这股歪风邪气!”
第五十二章:晋之故事下克上
第五十二章:晋之故事下克上
【企鹅号15146926,回秦水军第一战区,老群!】
【企鹅号135726218,回秦水军第二战区,新群!】
【期待您的加入……】
“平城县县长、楼烦县县长、武州县县长。尔等,知罪吗?”扶苏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朗,此刻,却显得极为冷酷。数万人的父母官,扶苏今日一下子就要免去三个。
平城县县长、武州县县长纷纷拜倒在地。面色颓唐,不发一言。这两人,都是朝廷从外郡调入的主官,都是三四十岁正当前程似锦的年龄。若不是自甘堕落,日后少不得也有机会官秩千石。可今日,看到记录着的,萧何在别厅得到的口供后,早就绝了希望。
见平城县、武州县两名县长都是拜倒在地。随即便被小吏带走,何辜在此,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人正中的一名男子则是脸色阴沉,强自不动。顿时,场上所有的目光纷纷汇集到此人身上。扶苏也是饶有兴趣地盯着此人,道:“怎么,你自认无辜?”
“属下不敢!”稍待,这名楼烦人勉强一笑,却硬是挺住了这空气中仿若凝滞的层层压力。
楼烦县是朝廷给楼烦人划下的定居之所,其境内楼烦人远超过华族。故此,朝廷在择定楼烦县县长的时候,特地选了一名楼烦人。同时,本来户口过万的楼烦县也并没有设定县令,而是一如其他人口不足万户的县,为县长。
本着自治的原则,一般而言,对于楼烦县,雁门郡也并不怎么管。可这个楼烦县的县长却让扶苏很是恼火,对于民族问题,秦朝比较强硬。一般而言,不服就打,打到服为止。而且秦朝也有记仇的影子,这一点在对匈奴战争之上可以看出一二。匈奴在秦时虽说为祸北方,可还犯不着秦朝将三分之一的国力全都压上去。
要知道,此刻的匈奴,经历过李牧在雁门郡大败后,已经算是损失元气了。尽起三十万兵马的境况早就不在了,历次战争至多十数万军力就顶天了。可以说,匈奴是疥癣之疾,完成犯不着用对付心腹之患的力气来对付。
但就是因为匈奴人在秦国颓败的时候,屡次侵袭,占河南地,劫掠上郡、北地郡。结果一等秦国回过神,始皇便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一举将匈奴人的触手从京畿地区的外围砍到阴山山脉。这千里大溃退让匈奴人完全失去了对南朝的觊觎之心,可同时,三十万精锐大军也被钉在了北疆。秦朝三分之一的国力白白费在了草原之上,丢下的巨额秦半两青铜钱连个响声都听不到。
对于匈奴人如此,对于楼烦人,秦朝也从表现强势。故此,秦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一直颇为微妙。一方面,秦朝的强势让人惧怕,不敢侵犯。同时,秦朝的强势也让少数民族对这个国度没有多少好感。
事实上,秦朝在对待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极其差劲。出了秦陇巴蜀之地,比如在楚地甚至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秦人,相反他们怀念楚国,自认楚人。
而楼烦人,作为少数民族之中的弱势群体。在依靠大国的时候,心态也是极其敏感。在战国时期,武灵王前,楼烦人颇为强盛,见赵国衰弱于是频频袭扰边疆,劫掠边境补贴生活。这也间接促进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但等到匈奴人来袭,将楼烦人的生存空间挤压全无的时候。楼烦人不得不寻找靠山,于是,日渐强盛的赵国成为其目标。投靠了赵国的楼烦人日子这才好过了些,于是依靠赵国,寻找生存空间。雁门郡的楼烦县实际上就是楼烦人的领地。而李牧时期,李牧的铁骑许多便是楼烦人。楼烦人善骑射,就是匈奴人也为之钦佩的。
从战国到秦朝,楼烦县实际上动荡极少。县长甚至就由楼烦部族长老担任!而且,由于楼烦人善骑射甚精锐,无论是赵国还是秦朝、甚至后面的汉代都有楼烦骑军。在楚汉对峙的时候,有楚将对战汉军楼烦骑,结果“三合,楼烦辄射杀之”。三个回合,楚将就被楼烦骑射杀了。楼烦骑,可谓精锐。
故此,楼烦县虽说秦土,实际上政治、军事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在雁门郡兵中除去三千余作乱的,其余三千散乱在边关之中。其中至少有一千五是楼烦骑。
再是由于前文之中提到的,秦朝对待少数民族的关系,处理起来,可以用简单粗暴来说。自然,对于秦庭,楼烦人是抱有警惕的。一方面,楼烦人试图融入这个强大的王朝。同时,对秦庭的动作,也极其小心警惕。
敏感的楼烦人让扶苏很头疼,却不得不对付。
在接受四大豪族叛乱后的战争红利时,扶苏同时也要解决一大堆麻烦。战争红利有很多,显性的就有钱财、田赋、户口、官职。隐性的则是各种不计数的影响波动。
同时,扶苏为了享受田赋红利,就不得不理顺一系列的基层关系。将整个雁门的军政机构,从上到下掌握到手中。同时,为了缓解豪族时期混乱的劣行循环,改善民生,发展军力。扶苏都不得不应付繁复的财政工作,对付奸猾的小吏,罢黜改换基层主官,引进新鲜血液。
同时,为了处理下阶段夏税的税赋改革工作。应对上层压力,解决下层矛盾。扶苏都要用心细致地处理政务。这其中,大头的大头就是吏治和基层掌控力。
何谓基层?就是十二县上扶苏的掌握力度!
而这十二县,最大的障碍:四大豪族早就灰飞烟灭了。剩下的种子,都是前期投靠扶苏才得以保存的。想必,在五十年内,没有哪个豪族敢于冒头对抗秦庭政府。至少,五十年内雁门不会再有。
可剩下的阻碍并非没有,扶苏可以轻而易举地摘取了:平城、武州的县长。却在对付楼烦县县长时陷入了僵局。这个僵局的原因很多,扶苏的突击让双方事实上都没有准备。
扶苏痛心与秦朝混乱的外交,可也头疼与楼烦的不合作。扶苏决心改变秦朝简单粗暴的外交,同时也觊觎这精锐的楼烦骑。为此,反倒是自缚双手,不得不行文弃武。
可楼烦就是一面旗帜,一面扶苏对下掌握能力检验的旗帜。扶苏就算能够收拾了其余十一县,可楼烦县的事情要是处理不好。一个不小心,实际上就能让扶苏这段时间所有工作都大打折扣。
楼烦是十二县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没有之一,就是善无也不及。居于边疆的楼烦县面积极大,户口颇盛,约有万户之多,可以轻易凑出三千骑军。
对付这个几乎国中国的大县,扶苏若是继续强硬说不好还真会将秦朝对外关系弄个更加僵硬。可要软化下来,不说扶苏前面是不是有点打脸,就是猝然之间改弦更张,楼烦人也不事先加上一份怀疑。
虽说前些日子再三思量,可真到了要决断的时候,扶苏依旧还是有些艰难。在坐之人,监察御史何辜、郡丞庞录以及善无县杨观以下十人都是注释着扶苏的反应。
对于楼烦人这北狄的不识抬举,没人会心中喜欢。可今日,大家便对楼烦人凭空多了几分好感了。除去被点名撞枪口的两个县长,余下的哪一个心中不是发虚?只怕摘帽子事小,砍头都能有了!
自然,每一个人都是心中怀着一份准备拼死反击的心思。而这个心思的最后决断,就在这个区区不跟他们有多少勾连的楼烦人身上。
也就是说,扶苏若是强硬而顺利地解决了楼烦县的问题。其余人自然任由扶苏宰割,只盼天意。
可若是扶苏曲意怀柔,一改往日强硬。这反扶苏的阵营自然就会心气足起来,然后联结那些对扶苏不满的人,准备决死反击。毕竟,扶苏若是对付自己人强硬非常,对付外族人却怀柔反悔,且不说扶苏一方士气大落,就是普通百姓心中也不会好受。
每个人都是看着扶苏接下来的应对,就连事先密谋过的何辜也有些呼吸发紧。
啪……
代郡桑乾县的一所大宅里,一名锦衣华服的少年愤怒十足。猛然回身盯着四周的人,每一个感受到目光注视,都是臣服地低下头。
“废物!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妙计?反手既灭,倒是让我好生期望啊!”说到最后,这名锦衣华服的主人语气颇为怪异。可听在房间中所有人心田,却是莫名一紧。
一左一右位列首要的两名文士更是面色苍白,犹带苦笑。
代郡桑乾县,是隐在代郡繁华下面赵家的大本营。作为故赵国王族,这里每一个人的血脉莫不是拥有者令人神往的过去。
而这锦衣华服的男子,自然就是赵家正统继承人赵歇。
而一左一右列在下首的便是仓皇从雁门郡逃出来的陈馀、张耳。作为赵家家臣的旗帜性人物,实际上掌握不菲实权的两人,此次算是彻底栽了。
陈馀张耳代表着背后的家臣集团发起了以下克上的夺权谋划,只不过这个谋划是十分隐性不显的。而通过赵歇的失败,一步步摄取赵歇手中掌握的实权便成了赵家在雁门郡活动的主要旨意。
前期进展对张耳陈馀两人而言可谓顺利,赵歇首招落败被迫沦为看客。而进一步扩权的家臣集团则费尽心力开始在雁门进行倒扶苏活动。大量的钱财、兵器、甲具甚至有经验的基层军官都被发往雁门。
借此,他们希望用更大的胜利换来取更大的权力和威望……甚至,图晋之故事……
可结果却完全出乎家臣集团的预料,本以为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扩大影响力绝佳机会,此刻才发现,原来,这何尝不是赵歇的反击。
冷眼看着家臣集团上蹿下跳,最后跟着雁门四大豪族完败于扶苏。
可惜了,赵歇微微皱眉……只是……
第五十三章:家臣谋于楼烦事
只是实力强大的赵家家臣集团防护完备,就连乱军之中的陈馀都被抢救了回来。人员几乎毫发无损的家臣集团尽管在赵家体系内威信大失,可并不意味着就此失势。
作为畸形发展的家臣集团,这种论及本身不合法的下克上本就发展艰难。自然,能在和王族后裔的对峙中占据上方的家臣集团底蕴可谓深厚。就如魏赵韩三分晋国一般,实力强大底蕴深厚的家臣集团也有后招。
这个后招说来十分浅显:立功,挽回声誉。
而今赵家王族对抗家臣的对峙之中,家臣集团落下下风究其根本自然是在雁门行动的大败而归。就此,家臣集团在声势之上完全被打落尘埃。可底蕴深厚的家臣集团硬生生挨了这一记,却就是不死。依旧有让赵歇父子忌惮的实力,使赵歇不敢下手收回失去的权力。
老而不死是为贼。家臣集团很快就想到了办法:立功。
立功就能挽回一些声誉,不多,只要能在扶苏身上再立下一点点功劳。不须如何对付扶苏,只要能拦住扶苏发展的一小步即可。有了这么一点功劳,底蕴雄厚的家臣集团便可动用整个势力集团用大嗓门抢占舆论。
然后,如老话所言:谎言说多了便成了个事实。只要家臣集团在扶苏身上立下哪怕一点功劳,再掀起无数谎言变成事实,借此挽回危急声誉的家臣集团便能就此咸鱼翻身。
这个立功的机会便在扶苏对基层的掌握之上。
前文说到,扶苏费尽心力,谋划雁门的财赋。辛辛苦苦估算雁门郡的田租口赋,打击贪污腐败,甚至弄出一个劳什子新式记账办法。这些究其根底,都是为了收取战争红利。
战争红利上,不算抄家的四大豪族浮财。实际上为扶苏扫清了澄清吏治,改革税赋提供了大好机会。为了今年的税收,扶苏豁出去下决心整理混乱恶循环的基层。
整顿了基层,掌握住了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政府机构,扶苏才能去安安心心搞新的税赋改革。才能充实郡库,扩大军力。转化为日后扭转乾坤的最大基底。
如此,这也给了家臣集团一个机会。一个打断扶苏顺利发展,同时赚足眼球、功劳的机会。
如果能让扶苏始终不能将权力贯彻到基层,或者说大幅度衰减扶苏对基层的掌控。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份有足够分量和亮点的功劳。
于是乎,被逼到墙角的家臣集团再次发起了进攻,为了保住他们的权位富贵。
他们联系了楼烦人,对楼烦人提供贸易支持。许可楼烦人用他们的出产来回易盐、铁、布帛、粮米、茶等他们必需的生活物资。而价格,是走私商人的一半。尽管这个价格就是在天下物价最高的咸阳也要高出三成。
付出许多的家臣集团要求不多,对扶苏硬挺到底,发动夫蒙骨在楼烦族中的支持者*扶苏对基层的掌握。只要树立起一个敢于且能够抵抗住扶苏的旗帜,其余将要被摘帽子砍脑袋的县长功曹们自然也就不会甘于人后……
楼烦县的县长是楼烦族族长的胞弟夫蒙骨。当初为了安抚这个最有利的族长竞争对手,现在的楼烦族族长夫蒙阿耶设法将夫蒙骨按上了楼烦县县长的位置。
按说,作为一县之长。又是这种局势特殊的地方,夫蒙骨的位置可谓稳若泰山,一开始不查的夫蒙骨并没察觉到夫蒙阿耶的真正打算。于是,当夫蒙骨从楼烦奔赴雁门郡善无述职回来后,集结各个支持者的夫蒙阿耶早就成了楼烦族的族长。
经历过初始的颓丧,夫蒙骨很快就接受了楼烦县县长的职位。同时,心机不弱的夫蒙骨也勾搭上了四大豪族中的郎家,借助来自庞家的助力。通过丰富的物资,夫蒙骨也稳住了自己核心的一批支持者。
但作为秦朝的官员。夫蒙骨在治政上的水平却差了他哥哥夫蒙阿耶八条街去了。尽管勇武,还占着庞家雄厚的物资供应。可实际上处在夫蒙骨帐下的部民还没物资匮乏的夫蒙阿耶帐下部民生活好。
而且,夫蒙骨是个实打实的亲赵派。本该作为秦庭和楼烦族中中转枢纽的官员,却勾搭上了反秦势力故赵豪族庞家。如此,也别指望夫蒙骨在秦庭和楼烦族之间能做出什么好事。
而且夫蒙骨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典型草原汉子,打仗杀人颇为在行,可马上的勇士下来马以后,夫蒙骨就成了一个彻底的享乐派。通过勾搭郎家回易,夫蒙骨彻底稳固住了楼烦族中第二人的位置。只要等着他那个身体不好的大哥死翘翘,他便可一举拿下族长之位。
于此,夫蒙骨醉心于对享受华美的服饰,美味的佳肴。可对于楼烦县该如何治理,则彻彻底底放手到功曹手上。
政治军事颇有独立性的楼烦县依旧是秦朝的一个县,税赋、徭役都由县衙的吏目们负责执行。只不过乡老三长大多成了楼烦族中的各个小部落族长罢了。如此,楼烦县依旧每年会交纳三百匹战马,牛羊各一千头。而楼烦族的徭役也转化为楼烦骑服役代替。
也就是说,秦朝实际上已经在楼烦县进行了实质性的统治。只不过假代于夫蒙骨的手中,可实际上草原人哪里有什么合格的文吏?大多,依旧是雁门派过去的文吏。
楼烦县各个编制并不满员,除去县长,是没有县丞的,没县丞自然县丞的属官主簿之类的也是没有。所以,除了只管享乐争权,索要物资的夫蒙骨,整个楼烦的执政便掌握在了功曹等吏目手中。
吏目自古都带贪婪的,这不仅仅是监督缺位导致。更多的,则是生存压力。在古代即使是官员待遇最高的宋代,吏员的待遇也是极差。有记载,王安石减少新法来自基层的阻碍,下令为京畿汴梁地区的吏员们加工资。宋国的精华地区,可谓十之有半在汴梁。作为天下首善之地,京畿的吏目少说也有十分之二三。
可就是为天下至少百分之二十的吏员加工资,实际上用的也不到一万贯。一万贯有多少?北宋时期一年财政总收入大概在九千万贯左右。一贯,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多元。反观之,即使公务员待遇最好的宋代,全国的吏目加一次工资也就只要三四百万就可以打发。要知道,以中华之广袤的疆域,非不止万数的吏员才能维持啊。
吏员的待遇低下,甚至连吃饭问题都只能勉强为之。更不说其余的额外开销了,如此,身为社会中等基层的公务员。要是太过清寒了,恐怕就是上嘴唇着天,下嘴唇着地。不要脸面了……
无论哪朝哪代,从未见有几个吏员吏目能够保持操守,不贪不腐的。
而平城、武州、楼烦这三个亏空最为严重,税赋最差劲的县。可以说有不少原因就在腐败的吏员上!
初始,赵家家臣集团做得倒也不错。十分顺利地联系到了雁门十二县的各个功曹,并且很顺利地用物资说服了夫蒙骨顶上去。可接下来,家臣集团所遭遇到的可谓大吃一惊,甚至可以用绝望来形容了。
不知怎的,扶苏和萧何竟然将目光一开始就瞄准了吏目和基层……
“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赵歇冷笑地盯着堂下满满一堂的各个锦衣人物。这些都是家臣集团各个部分的要人。也是赵家掌握住庞大资源的直接管理者:“你们找准的好时机啊。本以为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能够稍稍阻拦一下扶苏。现在,这群废物都跑到了代郡,让我等如何处置?”
“我等……知罪!”张耳当下俯首认错。作为家臣集团中的闪亮人物,张耳的心智自然不差。一早就料到扶苏绝对不是可以易于的人物,再加上对赵歇变化的感知。两人十分果断地不去参与,而是早早投靠到了赵歇身上。
张耳一拜,陈馀便是紧跟不落。跟张耳一样,陈馀也是十分果断地切断了和家臣集团的联系。毕竟,他和赵歇身上还有师生关系:“我等知罪……”
其余人都是面色颓丧地拜倒在地。
“原本以为你们能够将扶苏束缚在雁门。却不想,夫蒙骨如此不堪,十二县的吏目又是如此软弱。竟被区区百十钱便收买了干净!”赵歇轻叹一声,继续说起此次家臣集团的失败:“你们费了大笔钱财收买六个县的功曹,两个县长,加上一个硬茬子夫蒙骨。却是想不到吧,一早就泄密!被人全都抓了个干净,平城县、武州县的县长被免去。加上楼烦的功曹,六个功曹被杀了三个。夫蒙骨……却是被扶苏调职成了堂堂代郡桑乾县县令……兼郡尉府军侯……扶苏好大的手笔啊!”
扶苏借助十二县主官述职之机,完成了对基层的梳理和整顿。其中,最大的刺头夫蒙骨被扶苏调职到了代郡。没有降职,反倒是让夫蒙骨领着一队亲卫成了代郡一曲之军侯。并且以武职担任代郡桑乾县的县令。而桑乾县,便是赵家的老巢……
第五十四章:阴差阳错反资敌
【高级书友群1:15146926。人数蛮多,有不少妹纸哦,可以进来畅聊】
【有一位热心书友建立了回秦第二军团的书友群:企鹅群号:135726218,新建皇冠高级群】
对于赵家的阴险手段,扶苏早有防备。最大的功臣则是此次特科在雁门铺下的情报网络,当赵家家臣集团派出联络人试图收买十二县功曹、县长后,第二日凌晨关于赵家动作的详细汇报便摆上了扶苏的案头。
一个个备案写满了特科的档案房。十二县的功曹失节了六个,县长则失节了两个,都是答应随夫蒙骨一起*扶苏对基层的掌控。还有一个夫蒙骨则完全被赵家家臣集团收买掉。
不同于阳谋,阴谋这东西,若是被人提前查到,便极容易被抓住关键部位,一举击破。
扶苏抓到的,而家臣集团的此次计划最关键的部分自然就在楼烦县的县长:夫蒙骨身上。夫蒙是楼烦族的王族,一直以来楼烦王都是夫蒙人。对付这个令人着恼的反秦派,扶苏并没有痛下杀手。
一味杀人,达不到目的。更何况,夫蒙骨的问题十分复杂。简单粗暴地杀人只能将事情弄得更加难办,到时候反到被敌人抓住了痛脚。
思来想去,扶苏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赵家找到了夫蒙骨,扶苏便派特科科员去联络了楼烦族现任族长:夫蒙阿耶。夫蒙阿耶是个颇为清瘦的中年人,身体不大好,并不如一般的草原民族那般满身凶悍气。作为经常接触华族人的楼烦贵族,夫蒙阿耶倾心于华族文化,是个彻彻底底的秦华派。可惜以秦朝一向对外强硬的作风,夫蒙阿耶的亲华并未得到多少回应。
而楼烦人早在蒲公时期申请的贸易也一直没有下文,唯一不多的渠道便是在三百匹骏马,牛羊各一千头的税赋上交时。秦庭允许楼烦人在上善无交税时购买一次生活必需品。
显然一次购买是不能满足的,于是,更多的东西楼烦人只能通过走私商人的渠道。而这个渠道,大多在夫蒙骨的手中。
扶苏的提议正中夫蒙阿耶的下怀。两人瞧对眼,扶苏便联合夫蒙阿耶一举发力,在十二县主官述职的时候将夫蒙骨的职位调离了楼烦县。摇身一变,夫蒙骨成了代郡桑乾县的县令,以及桑乾县驻军的军侯。这个军侯的军额只有五百人……而这五百楼烦骑的家属也不允许走出楼烦县半步。
当夫蒙骨在堂上想强硬爆发的时候,掀开帘子走出来的夫蒙阿耶十分欢乐地“代替”夫蒙骨表达了歉意。在夫蒙阿耶手上,一串兽骨链十分清晰地向夫蒙骨传达了楼烦族内的情况。
夫蒙骨知道,那串兽骨链是夫蒙骨麾下头号亲信的贴身之物。除非死……否则他发誓这块兽骨链会一直带到坟墓里去!而今……
面色惨白颓唐的夫蒙骨被带下了大堂,如同一面旗帜的夫蒙骨被带走了,这意味着最后一丝能够成型的反对派势力就此消亡。没了带头人,其余畏畏缩缩的县长们根本就不会冒头。
于是,再斩去这两个罪大恶极的县长后。扶苏又免去了一个县令,两个县长。此次,扶苏看在三人十分乖巧的份上,并没有下令杀人。只是将两名县长贬为庶人,发配边军了事。
而善无县的县令杨观,扶苏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做出惩罚。杨观的官声不错,虽说任上靠得豪族太近。可实际上是个能干派,作为一个想要造福一方的官员,却不得不迫于豪族的势力才能完成政令贯彻。
对于这种本心无罪,过程可耻的官员。扶苏十分大量地安慰一番,随后贬出雁门郡。摇身一变的杨观将担任代县的县丞。而根据扶苏给杨观的密令,自代县起,县丞将不在单纯地作为县令县长的副手。而是在县丞之下,以卒史、主簿为其属官统领诸吏目。
被调职的杨观没有一丝不高兴,逃得大难的杨观对扶苏自然是万分感激。对于扶苏的手下留情,杨观作为一个心里有坚守的人,自然不会恩将仇报。更何况,杨观本身就够不上做扶苏的对手。
还有许多涉案官员,程度不严重的也都被调职。如此一来,那些和扶苏不对付的同时对赵家更不对付的官员也一齐被扫到了代郡去了。这些官员本身涉案够不上撤职这么严重,但同时,想要他们彻底臣服扶苏却也不会。好在,这些人对扶苏看不惯,对于隐在代郡之下的赵家同样也不会看惯。
于是,扶苏索性将这些官员统统都丢到了代郡去。代郡是赵家的地盘,可谓是视为禁脔。却一下子被参了这么多沙子。
原本在代郡的监察御史连皋就是一个忠诚的秦朝官员,几乎一有机会就打击冒头的赵家。只不过限于手中余力未及,郡守郡尉都袖手旁观这才屡屡未能得手。
可一下子,郡守郡尉都跑了。赵家的日子顿时就难过了,不然也不会想到要跑到代郡之外去逞威风。
可眼下,他们陷害扶苏不成。却被扶苏反手在他们的心窝里参下了一颗颗要命的沙子。那些不要紧的县丞县尉且不说,杨观这个代县县丞可就恼人了。
代县是代郡首县。地位十分重要,不比雁门只有区区一个上县。富饶许多的代郡便有县令三四个!其中最为紧要富饶的便是代县、桑乾县。
而代县的县令官秩更是不了的,作为雁门关的所在的要地。代县的县令可是正儿八经的官秩比千石。就如同后世的正处级官员享受厅级待遇一般。这个代县的县令官秩是可以比拟郡守等三府使君,位超郡丞的!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代县这里,县令为千石官,而县丞便是五百石!可以说,对于杨观的贬职实际上并未差去多少。更何况,最最关键,也是让赵家上下心中一紧的:而今代县县令将要在一月后离职!
也就是说,扶苏若是按住上面不往代县填人,这个代县实际上管事的就是杨观啦!
代县是雁门郡的精华,也是赵家产业的聚集体。代县县城就是代郡郡城,整个代郡的商业活动大多集中在代县。而今,被派过来一个和扶苏有好感,却对赵家充满恶感的县丞来了。赵家以后的境况会如何,用脚底板想想也能猜到。
还有一颗令人如哽在咽的钉子便是夫蒙骨。看似夫蒙骨已经被赵家拉拢,并且作为亲赵派,夫蒙骨到了桑乾县后自然应该成为赵家的助力。可实际上,这个莽夫根本就已经对扶苏失去了威胁。
扶苏一番敲打,让夫蒙骨的妻儿子女根本就带不出去。而夫蒙骨权力最大的来源,部族军早就被扶苏联合夫蒙阿耶给收了回去;随后便被扶苏打散到雁门、云中的各个关塞。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