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几字微言)-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军营可不是单纯给他弄个人形图章的故而,立刻起身喝道:“放肆,公子位尊于市应当是我求见于公子咎才是,怎能让尊者立于门庭之外?”
青涩的亲卫呐呐不知该怎么回话,周市挥退亲卫,亲自出营领着众部将迎接魏咎
魏咎却没这么大的架子,连连扶起众将道:“众位将军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得复魏国旧地,皆是功臣,无需如此大礼反倒是魏咎,一事无成当是咎在此,拜谢诸位”
说罢,年近五十白发苍苍可以当他们爹的魏咎竟然真的九十度大拜而下周市冷眼看着,心中感叹陈胜给他派了个难缠的对手一边看着这群战场上年青骁勇的勇士此刻慌乱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魏咎在军中根基浅薄,陈胜虽说是大王,四处派兵攻城略地又让副手吴广进攻中原名城荥阳取道函谷关进逼关中,但其余五路兵将并非全部是陈胜的忠臣,或许眼下将军们都还是忠于陈胜的,但其部将却未必会对陈胜这个陈王有多大忠诚度了
魏咎作为依靠陈胜乘势而起的故国公子,尽管有些名声,但绝对不能和军中占据绝对实力的周市比周市不仅有一大票兵将,同时个人也不输智慧
草创不久,便攻下了魏国名城邺在秦国各部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将河内郡攻占了个七七八八就这份创业的成绩,足以比你他的老大陈胜了但也就是因此,周市感受到了来此陈胜的猜忌对于太过能干的部下,上位者往往不会太过喜欢
不然……
周市看着魏咎的表现,心中忽然一软罢了,想那么多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作甚若是陈胜不明,大不了把魏咎顶上去,陈胜不是喜欢魏咎么……那我倒要看看,最终的权柄到底在水手上
反正,无论如何魏咎此人周市是佩服的这位靠着出身、资历上位的魏公子不仅有出身和资历,最为主要的,还是这位老先生的一片公心为复国而战,多么令人热情燃烧,热血沸腾的字眼啊
周市看着魏咎,忽然笑道:“矫情什么,公子仁厚,你们别给脸不要脸,都给我回礼过去”
众部将顿时神色凛然,齐齐回礼:“谢公子大礼,微薄功绩,都是公子仁厚”
魏咎丝毫没有因为周市大出风头生出异色,看着众将士,道:“复兴魏国,最后关头,靠的是诸位的火里来,雪里去啊说多的的确矫情,将士们,为魏国战,为复国而战,我为你们而骄傲”
“喝”
众将士齐声高喝,似乎要宣泄胜利的骄傲的确,这支只用了一月时间便攻占河内郡的军队值得为这样的成绩而骄傲,魏咎说完这句话并没有再说什么,反而是忙着去安抚河内官吏豪族去了
打仗不仅要将士们用命死战,还需要后勤辎重都要跟得上去要说起来,这就是文治的事情了周市虽说文治的功夫也有几手,却最后都尽皆让给了魏咎
周市主动提议让魏咎署理政务,监督军粮输送魏咎不知道因为他的一片公心获得了周市的敬重,但这个晚年一生投入到复国兴国的老人不负期待,用了不过一旬的时间便让河内秩序渐渐平定因此成绩,还引得一个名作陈平的彪悍人物出仕魏国太仆
两周后周市帅帐
“敢有再提此议者,本将定不饶他”周市死死盯着站成一堂的部将
看着这些年轻却眼中放着光芒的部将,周市恨铁不成钢道:“皇欣,申徒武蒲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的小心思,你们如此热心把我推上魏王的宝座,还不是指望着我能做王,你们一个个候、将、相如何不可期待?但你们长点脑子行不行”
周市说得气急,不由停下来喘喘气
此刻五大夫将傅宽张张嘴想要辩驳,却被周市冷冷顶住,历喝道:“傅宽,从今日起,你给我去任河内郡郡尉,老老实实帮着魏咎编练兵此次攻伐齐地,你不用参加了”
皇欣、申徒武蒲以及骑将傅宽,都是周市的亲信是帮着周市打下河内郡的重要功臣眼下,却因为极力提议劝说周市自立为魏王而惹得周市雷霆大发痛斥的痛斥,贬谪的贬谪,毫不含糊
几人神色凛然,心中却是不忿
周市摆摆手,心烦地让几分走开神色有些凝重,这并不是他部将的第一次提议要他自立为魏王了眼下九月中旬,刚刚攻下河内郡的周市兵锋四处初探,虽说刚一出手便将魏国领土恢复了三分之一,可周市并不因此骄傲也并不因此自满,很是稳重地挑选着扩张的方向
南面,那是别想了虽说那里才是魏国故地的精华之地,但吴广带着主力进攻荥阳,兵锋直面秦陪都洛阳,对阵的人物大名鼎鼎是陪都留守李斯,曾经的大秦丞相周市当然不会朝着这边杀过去,不然就不可避免地面对一大堆头疼的问题,首先谁指挥谁,周市、周文、武臣、召平、邓宗一个个都是位列将军的,看起来地位崇高但人家吴广是假王,是陈胜的副手这不是高半级了,是高了N加半级名义上说自然是要服从吴广,但一个个都是自立一方攻城略地事业有成的大佬,谁会喜欢听命吴广啊
再说了,打下来的地盘,给谁?这些人,军阀思想不要太浓厚
周市眼下对陈胜忠心不改,但一个个部将都是起来架秧子起哄要将周市抬到魏王的位置上根本不将魏公子咎放在眼里,自立魏王,一下子和陈胜平级这念头划过周市内心的时候是十分激动的,但转眼,就冷静下来……决不可跳这个火炉啊
“将他们三个都给我叫回来”周市让亲卫喊人
见了复返的三人,周市缓声道:“安心用兵,皇欣、申徒武蒲随我攻略齐地傅宽,我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为我好,但不要自以为是此次贬谪你,是让你清醒清醒,对公子咎给我放尊敬,对我一样尊敬他是一心为公的人,便是挡了我的路也不会与我为敌这样的人,你们都应该敬重”
这些小年轻,哪里有老人的沉稳虽是忠于周市,但处于的是私心,而非公义魏咎这个一心复国,脚踏实地的谦和甯陵君那才是秉承公义的人啊
“末将……遵命”皇欣有些不大情愿,但对周市的军令是遵从的对于即将到来的伐齐大战十分期待,故而很快就将这些事情抛了下来
申徒武蒲见周市动了真火,不由为身边的老兄傅宽默哀了下,心中也是期待伐齐大战,又道:“末将遵将军令但……就任由魏咎王百代?”
傅宽也是有点心哀了,再次提出自立称王的问题,道:“末将自然是遵守将军命令的只是,将军如此心血付出,难道就全部给了魏咎?还有陈王对将军……将……军……”
傅宽说着说着便对上了周市摄人的目光,吞了口唾沫,呐呐不敢再说话
周市此次却是没有发火,而是眸光清澈,道:“陈王对我猜忌,何尝不是因为尔等对我死忠而非忠于他……就算是明面上的也好啊可你们倒好,一个个蠢笨如驴,竟然蹑窜着我去犯这忌讳”
“哼,好在你们还不敢乱来罢了,你们不是想看看我自力称王的后果吗?有人会如你们愿的,且静等着罢”周市说完,让这些尽捣乱的部将统统滚蛋,稍待,不由想起了武臣前日和他的通信,一阵痛心:“陈馀张耳私心太重,武臣你竟然也如此不智”
周市一封信丢在桌案之上,上面写着武臣将要自力称王的事情
武臣并不是别人,就是那个跟随陈胜到了陈郡之后便立即被外派扩大事业的悲催将军为何悲催?因为那会陈胜本钱小,只给了三千人人马不足,却要攻占曾经一个国家的地盘这的确有点那啥……
但武臣做到了
厉害么?太厉害了,陈胜七月中旬起义八月初攻占陈郡,然后没几天就把武臣踢出陈郡因为两个名士赵歇、张耳太过恼人结果呢,八月初开始,这厮用了不过二十余天的时间竟然就北渡黄河,只用了二十余天的时间几乎复了整个赵地
赵国啊,曾经唯一能和大秦相抗衡的军事强国竟然被用二十余天的时间就复了大半地盘,真的只是因为张耳、陈馀将故赵王族的力量都给了武臣的缘故吗?
肯定不是,不管怎么说,武臣够厉害不仅如此,八月末的时候他还做了一件让陈胜吐血想杀人解气的事情,也许正是因此此子太强,终于将扶苏的目光从西线引到了东线
第三十八章:千古名将驭宾天(上)
(更新本书最新章节)【三了,凌晨还有一收藏在哪来啊啊啊啊】
【杀手修仙:一本很不错的仙侠文,蛮有可读性的】
正文开始
始皇三十九年九月,九原郡临时行宫
“武臣?”扶苏披麻戴孝,依旧继续执政,此刻收到了七月后山东之地纷繁复杂到让人头疼,失地之巨令人心中流血,败亡之令人瞠目,民心之背向令人心伤神损的陈胜吴广起义
严格来说,将山东之地爆发的所有起义都归结到陈胜吴广头上完全没问题
就是这两个人带头掀起了整个山东之地反秦复国的狂朝,无数秦人恨之入骨的分裂分子因为这厮极其侥幸或者说有其必然地成功起义得占大郡,给天下人带了一个坏头让整个山东之地的局势为之崩坏,帝国的大半疆土让这群乱臣贼子给扯得七零八碎,地方上并无多大自主权和强大能量的地方官在这样迅疾、狂猛的起义狂朝之中陨落无数
六国遗族的尽情高歌狂欢以及帝国现行体制下各种各样失意者的投机行动,让中原、江淮、齐鲁、燕赵之地整个都呈现一片混乱的情况郡一级上,因为郡守、郡尉、监察御史三方面的牵扯,使得郡官并不能对此作出迅的应对缺乏军事自主权和足够军力的山东之地成了造反者的热土,成了投机者的乐园
当扶苏从和王贲对峙之中缓过神时,中原、江淮、齐鲁、燕赵各个地区局势之糜烂,让扶苏几欲吐血
历史的车轮终究是在这一刻再次爆发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反秦狂朝再度掀起咸阳数不尽的加赋、加徭役、加钱粮征收摊牌的政令下发到东方诸郡的后果显现了,本来扶苏全力平抑,这才稍稍缓解的民生状况彻底崩坏
一个比始皇帝在时加贪婪,加残暴,加不知节制的王让帝国再次沦陷到了危急关头因为胡亥的不智,除了扶苏的直接控制区外,帝国的吏治、民生几乎为之败坏一空
大秦的体制尽管老旧,但依旧运转良好,秦陇本土都还过得下去,即便是在胡亥再三的加赋加派加徭役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勉强维持这除了因为扶苏的压力外,还有的就是吏治良好
东方之地却不是这般,究其根源,甚至要数到帝国东征兼并天下那时起军事上为了征服一个地区,有时候采取的策略并不是全部自己攻打妥协和合作,接受对方投降,伙同那些投机者的策应这些都是有的
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大秦派出了高级官员,比如郡守、郡尉、监察御史、县令、县尉等等这些主要官员都是中央派出可基层呢,那些胥吏几乎纹丝不动除了倒霉触及兵锋的,几乎都继续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只不过换了个东家再基层,比如那些三老,是一个没动陈县坚城轻而易举被草台班子陈胜攻占,除了陈胜意外,那些三老“功不可没”
古代胥吏的贪腐情况无需赘言,这群人总体的素质是完全不必指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咸阳努力征收赋税,加征加赋,加徭役摊牌可以说完全给了贪官污吏们一个狂欢的机会
是贪污**,敲剥民髓,扩大灰色地带的机会咸阳或许因此征收到了多的钱粮投入到对扶苏的进攻之中,但也让东方之地的民心为之败坏了干净让帝国官吏们的操守下降到了极点,让这些人忠于帝国的心思被金钱腐化,让这些人忠于职守的热忱为之消融
所以,扶苏收到这些情报后,横不得直接唾胡亥一脸败坏国事,动摇国本,这个弟弟简直就是给他来败家的
扶苏恨不得提兵直入阿房宫,诛杀了这个兄弟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扶苏虽然恨不得杀过去,却终究是因为各种苦难而不得徐徐图之
好在,两月来扶苏并非一事无成
时间推到两月前
九原郡,蒙府
柳娘一身素衣,拉着蒙月芷的手,双眼泛红两人走到门前,一个戎装未解风尘仆仆的英俊年轻人直接马未停下便翻身而来一见两人模样,心中猛然下沉:“柳姨娘,月芷岳丈……”
“父亲……要见你一面”月芷双眼通红,看到扶苏坚毅的面容,忽然双眼泛泪
扶苏心中柔软被猛然触动,狠狠将月芷揽入怀中,死死抱住吻上月芷双眼上的泪水,道:“放心……不会有事的”
似乎是终于感受到了一个依靠,月芷哭着哭着便不动了,入睡了下去柳娘看着扶苏,道:“月芷照顾老爷……七日未有好生入睡了”
扶苏心中又是一疼,将月芷小心交给柳娘,大步踏去入了蒙恬府内终于,在蒙恬的房间内,满堂的名臣将星低头垂脸,一个个神色伤感见到扶苏终于进来,许谨、蒙毅看了一眼没力气地行了一礼萧何却是急忙过来,一边走着一边将蒙恬的情况说了出来
蒙恬这并没有那个福气熬住三天,在扶苏刚刚出去巡视各大营,安慰将士的时候,便在第一天晚上情况危急顿时,探骑急忙来报扶苏,扶苏也是仅仅带着卫队连夜赶回了九原,终于侥幸能够见到回光返照的蒙恬
“岳丈”扶苏抓住蒙恬无力的手,蒙恬的破伤风尽管在月芷使出浑身医术下算是好了大半,可余症并发,各种问题一并冒出来,月芷也是无法最后徒自伤神眼下回光返照,扶苏好在赶到了
而岳丈这个称呼,扶苏十分坚决地喊了出来尽管月芷对此不发一言,可满堂蒙恬部将都是承认,蒙恬虽碍于月芷的抵触没有明说,可昏死前那番话差不多就将月芷托付给了扶苏了
“殿下来了”蒙恬目光无神,脸色本来四处一片苍白,此时却是诡异地双颊发红:“蒙恬惜不能为殿下征战啊”
蒙恬看着扶苏,极是惋惜扶苏听出其中的渴望,他也知道,蒙恬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没能将部下完整地托付给扶苏,以至于几乎差点成为王离那般自成中央体系外的军阀
扶苏摆摆手:“岳丈三代忠秦时,国之重臣干股无疑扶苏只恨不能让你见证我大秦加之强盛,只恨不能早一步救下岳丈至于岳丈的过错,什么时候有过呢?”
第三十八章:千古名将驭宾天(下)第三十八章
【四更完毕……】
【嗯……你懂的。】
蒙恬目光闪动,似乎是对扶苏的如此为他定论感到欣慰,道:“微臣侥幸得了北伐之功,为国家复疆土千里,立万里之长城树边疆离百姓生息之地。这些,微臣不敢贪天之功。将士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微臣恨不能使他们功成身退,结果为殿下……惹了这么麻烦!”
扶苏握住蒙恬的双手,稍稍用力,表示这些他都清楚,都明白。蒙恬指的是王离叛逃之事,眼下王离成了扶苏南下入秦都登基的最大障碍。而这个障碍,就是因为帝国三十万精粹催生出了王离这么一个军阀,而且还有十万大军跟随。眼下,在三关口银川平原那里的十万驻军更是成了扶苏和王离大打出手的关键。
蒙恬,是在为这个感到担忧啊。
蒙恬目光欣慰,看着扶苏,嘴巴嗫嚅了一声,扶苏倾着身子凑过去。蒙恬小声道:“蒙恬死前有一言,唯恐惹起轩然大波。今日奏于殿下眼前,望殿下……能……够施行!”
扶苏目光微动,忽然一怔,回过神来道:“岳丈……是说裁军?”
蒙恬目光终于柔和起来,看着扶苏,满是欣慰放心的样子。轻声笑着,道:“殿下如此胸襟,如此谋划。微臣……死也能明目了!”
扶苏双眼微微瞪起,道:“怎么会,岳丈……”
蒙恬缓缓摇头,略过扶苏的面容,看向屋内一干国之将相,道:“蒙恬临死前有一策,望众位同袍同僚能为之见证!”
扶苏呆立着,他知道蒙恬这是要为他背负其罪名,也是想在临死前,为扶苏努力扫清一个他要费时费力极其巨大的障碍。扶苏心中满是酸醋萦绕,这位帝国的大帅,国之干城。一生都是忠于公义,为国家呕心沥血啊,便是临死了,也还想着为国事劳神。
这样可敬的人物而今却要死去,一代大秦军神将要陨落,扶苏心中各种情绪交杂,看着一干重臣名将齐聚屋内。
身边几位侍女扶起蒙恬,嘴唇干涩蒙恬看着堂内一干部将、同僚道:“今日我有一言,望能述于各位,行此利国利民之策!”
“中书令请说,中书令一生忠于国事。吾等皆是敬重,但有可行,定为之努力!”身份最高的许谨出言了,他是改制前的左相,也是现在权柄最终的尚书令。 于同为三省长官的中书令蒙恬一起皆为相邦,此刻出言,算是给蒙恬的话加砝码。
扶苏悄悄示意,场内几个重臣都是察觉。这是表示扶苏已经知道了,并且表示了赞同的意见。
晋阳行在三省长官,能过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许谨,一个是蒙恬,还有一个门下省侍中周校远在汉中,不仅年纪大了不良于行而且负责对关中拦截巴蜀的重担,不能前来。余下文官之中的重臣,如御史大夫蒙毅,中书侍郎莫离,左散骑常侍连皋,御史中丞蒯彻,尚书左丞萧何,尚书右丞何辜,吏部兼兵部郎中曹参,以及九原郡郡尉、郡守和监察御史。满朝文臣几乎尽数到来,挤满了一屋子。
除了列在右侧的文臣,还有一干人数更多的武将。
十五万大军,总计超过三十个部。也就是意味着三十个校尉级别的将领,至少五个裨将和前后左右中将军。眼下,以九原守将上官牟为首,一排排列下来,打着纱布绷带的前将军苏角,从榆中急忙敢来的左将军涉间,以及面色凝重即将赴任三关口任职新军镇银川镇守将樊篱,还有被扶苏宴请过后神色复杂的原三关口主将冯江,以及一干神色紧张不知所措的各部校尉级别的将领。
一干人神色各异地看着蒙恬,唯一共同的都是夹杂着不忍、敬重、沉重目光看着蒙恬。
蒙恬此次说了那么多话,面色依旧诡异地红润,一点都看不出有什么疲倦。盯着这满堂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文臣,看着一个个相处数年十年的部将,道:“蒙恬北伐匈奴,勾连长城。杀夷狄无数,诛奸人不计。只可惜,北疆重镇,兵将三十余万,分列各处镇守,又有屯兵兼济钱粮,故使此地成尾大不掉之势。”
蒙恬短短一句话,将满堂诸公具是勃然变色。
蒙恬冷冷看着,一干文臣自然是警惕地盯着上官牟为首的武将。而一干武将则是大多冷静,敬重地看着蒙恬,年老沉稳地将领身处其境,自然是最了解事情的人。此刻,他们已经知道,或多或少,这长城军团一大重镇将要发生巨变了。那些年轻些,不解其意的将领们则是满脸通红,似乎是要表示自己绝无二心的意思。
无论任何人,只要触及到了蒙恬的目光,都是老老实实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静静瞪着蒙恬说话。
蒙恬没有让他们久等,而是直接道:“蒙恬有一遗愿:裁军!我领军三十万戍守此处。早就了帝国最强大的兵团,我一人赢得名望,赢得嘉誉。但这些都应该不仅仅属于我一人,而是属于全体三十万大秦的将士,我或许已经功成身退,得了如此富贵,如此声名。但我不希望在我死后,三十万子弟却因为猜忌而遭到不公的待遇,这不该是他们应有的待遇!”
“解决这个局的办法,便是裁军。具体应对之法,自当殿下圣裁。我只希望你们能够冷静下来,遵守我的遗愿,若是殿下裁退你们,不要担心,殿下之资质,定然已经想好安置之法。你们以国事为重,也莫要忘了计较下身后长远之事。三十万大军,太过沉重了。即便是王离分了十万去,也依旧沉重得让大秦有些难以负担。而且还是在远离膏腴之地的边疆!”蒙恬原本越说越精神的话头此刻渐渐变了。
看着众人,蒙恬忽然死死抓住身边上官牟的手,轻声道:“上官,你也年纪大了。和我一起入伍到如今,为儿孙计吧。裁军,便是十万,也是应该的!”
说着蒙恬有抓过扶苏的手,眼中神采忽然黯淡又忽然升起,似乎将要用尽了全部的生命精华,道:“照顾好……月芷!”
扶苏坚定地点头,声音前所未有的郑重:“定不负公所望!”
蒙恬轻笑一声,缓缓闭目,神色安详。
没有人带头也没有人示意,所有人自发其朝着蒙恬郑重一拜。扶苏长拜于地,真正切切感受到了一股子伤神的味道。就这样,一位国之干城去了,蒙恬也失去了一位他尊敬的长辈。
帝国的老一辈人物渐渐老去,尽管依旧发挥着力量,但逝去的,似乎除了旧体制外,也有这群忠诚着这个国家的老臣们。
扶苏最终还是在蒙毅的搀扶下起来了,看了一眼月芷,安静地离开了蒙府。
蒙恬的葬礼极尽哀荣,扶苏下发诏令,以国葬予之。满朝重要官员,都参加了蒙恬的葬礼。
扶苏沉默许久,整个七月份到八月初的这段时间,扶苏几乎都是在沉默和疯狂的工作之中度过。月芷似乎也和扶苏离得越来越远,扶苏看得出月芷眼中对自己的情感,却也看出了蒙恬的死给两人划下了一个巨大的鸿沟。
扶苏能去怪谁呢?上天给了他这么一位善良美好的爱人,同时也将这肮脏的尔虞我诈附着在了扶苏皇长子的身份上。
也许只能怪命运弄人,让扶苏只能用时间来化解两人的距离吧。
七月中旬的时候,晋阳行在的正宫娘娘也到了九原。对于这位太子妃,月芷没有什么可怪罪的,王家在胡亥的压力下申明将王芙逐出了门庭,似乎是为了表示和扶苏的划清界限。
但扶苏却是明文过去,以“血脉宗亲岂因阴谋己私之利益纠葛割裂”为由,拒绝了王家的申明。甚至还表示,王离以一己之私陷忠诚良将之家割裂血亲,十分可恶,非常不可取。王家中忠于国家大义的人不应该受到这种乱臣贼子宗法的约束,表示王家忠诚的帝国子民应该分家,另立堂号。
扶苏的一系列良苦用心不仅反击了国内对于扶苏自己妻子的攻讦,也安抚了在扶苏统治区域内,王氏一袭的文臣将领。顺便,扶苏还给在咸阳的王氏本家来了一场分家大行动,不少对王离不满的别系产生了他想,连分家的堂号都已经想好了。
整个七月到八月,王离都不得不放下前线的事情,回到咸阳,不仅要面对胡亥这个败家监国,还要面对频阳王氏内部越来越厉害的分裂浪潮。
这,也是扶苏为何敢于安稳处理内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陪同王芙去看望月芷不仅是他这个正宫娘娘,还有侧妃虞姬,身份尴尬的殷倾月。随同出行的,还有王芙卫队的女将桑梓寻,女官柳杏、昭儿等一干人。
这些人的到来不仅让扶苏解脱了“饥渴”问题,也让扶苏和月芷的关系不再那么僵硬。至少,很多话题女人们提起来就方便的多。王芙保持大妇风范,很是隐晦地表达了欢迎新姐妹的意思。虽说这个问题尴尬,但王芙也有对月芷歉意的成分在,故而对此倒不抗拒。其余虞姬、桑梓寻、柳杏、昭儿倒是有点凑热闹的意思,热热闹闹地让月芷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内院问题解决后,扶苏就要解决军国大事了。头等拜在案上的,就是八月初已经规划好的裁军方案,以及山东之地混乱之局势的处理问题!
第三十九章:攘外安内声东西(上)
【首更送达,前头那更是爆发的第四更】
【四更啊亲,我爆发了一共八更啊亲。 *1*1*收藏给力了木?给力起来吧亲
在没有山东之地的时候,秦国以一国之力吞并其余六国。在这方面上来说,经济粮饷应当是可以负担得起庞大军费开支的。但扶苏在位后,因为始皇当年连绵的大工程大建设,故而不得不一再削减财政开支。到了胡亥这里,又进一步削弱了百姓的负担上限。扶苏又不得不再次削减,还要继续图谋开源。
财政问题要解决好,不外是开源节流。
扶苏要开源,那只能在商业商税和山泽盐铁上做功夫。但开源一时间并不能扩大到哪里去,可战时开支那又极是庞大。无奈,各种因素,包括财政因素下,扶苏决定将刀子砍向裁军。
军费开支是大秦头等的财政开支项目,北方长城军团三十万帝国精粹,京师卫戍军十万散布在各个关口,城门,宫门,岭南五十万戍卒戍守帝国新的领土。还有零散在各内地郡,边郡的郡兵又是十数万。这百万大军,开支的确惊人。
同时,扶苏决定裁军,也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财政问题。而是从深层次考虑,首先是实边。
扶苏空得了北方数千里方圆的地盘,但除了外族人,秦人不多。农耕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真心比例太少。故而,扶苏一直以来都嘱咐地方官署要多多移民,将中原显得拥挤的人口迁徙到北方草原上去。
毕竟,光是一个西套一个东套两个河套平原就能装下两个中原大郡的人口了。 扶苏以前看过一篇讲述王朝兴衰的文章,从人口学的角度十分残酷地揭露了帝国周而复始从兴起到灭亡的原因。
人口,成了这其中的关键因素。
当人口远低于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够容纳的人口上线时,皇朝内部一片安稳,只要当政者不太白痴,就能做到安居乐业,国富民丰。但一旦皇朝的人口到了警戒线,那么各种问题便会层出不穷。
比如明末,小冰河让整个明末几乎就是一部天灾引起一系列**的狂想曲。两万万人口在一个皇朝末世的管理下,能够做到安居乐业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眼下大秦的人口约莫在三千万左右,这是经历过大秦兼并战争后十余年不动刀兵的结果。汉朝的高峰期是汉武帝时期五千六百万左右的人口,自汉武帝时期后,汉朝整体走势走向下坡路,到了王莽奋力执行新政试图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各方面问题失败后,战争的到来,让人口锐减,也正是此一点让东汉得以短暂中兴。
大秦人口大半在山东之地,撇去那些隐瞒了的黑户,山东之地人口最多的又在中原。这片开发程度最高的地方人口容纳上限也是最高的,但眼下,越发增长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让其爆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原之地人口最多,扶苏一开始实边移民的最大目标也就是中原数郡。然而,与扶苏预测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