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秦朝当皇子(几字微言)-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今,徐福利用了船队和大陆的消息不对称。在始皇没有反应过来之前逃离了船队,带着快船去了大陆接收那里属于他的东西,随后逃之夭夭。甚至从此往后,靠着三千童男童女在某个荒僻岛国之成就所谓一代英主。
这些东西嬴政没有闲心去想,他在想着自己下面该如何去做决策。
始皇以前宠爱幼子,关心疼爱也超过了资质最好的长子。这本是人之常情,每个父母对待幼子的关心都会超过长子一些,这很正常。但在皇室,这种天下亲情最为淡薄功利夹杂最为繁杂的地方。始皇的每一份倾斜都会造成利益的再分配,甚至下面都会以为这又是哪一个的风向标。
嬴政对胡亥的关心疼爱,造成了不少人以为胡亥极可能成为下一代的秦皇,而非无论从法统还是从才能看都应该最合适的那个扶苏!
而今,嬴政自知时日无多。那些感情的倾向被降低到了极致,作为皇帝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还有皇室的利益。以及国家……甚至更多。
显然,他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谁来接他的班?
是胡亥呢,还是扶苏?
毫无疑问,从个人感情倾向而言。常年伴随在始皇身边的是胡亥无疑,这个讨人喜欢的十八子很会顺着嬴政的心意做事。除非几次有些调皮外,简直可以说是完美的父子模范。
但这只是感情所想罢了,感情的倾向让始皇在判断胡亥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带偏向,毫无疑问这个偏向是对胡亥有益的。如此,对扶苏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个在边疆立下诸多功劳,深受下层军民爱戴的大皇子才最该成为太子的人。扶苏除了早期性格偏于软弱外,几乎是帝国皇太子的模范人选。但这个人选在遭遇到胡亥的强势崛起后便有些黯淡,尽管始皇在陇西大胜。但毫无疑问,那番忠言逆耳耗干了始皇对其的好感。于是扶苏再次远赴边疆,成了北方战区的一个地区长官统领了三个郡县的军政大权。
尽管这个职位很是显赫,可谓完全显示了咸阳对大皇子的重重期待。而事实,扶苏也并没有辜负任何一人的期待。他成功地扭转了北方郡县困顿不堪的情况,甚至在这片豪族盘踞,故赵余孽嚣张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了官署的权威。尽管这个官署扶苏的身材很是浓郁。但毫无疑问,朝廷的政令重新贯彻了这片土地。
甚至,在对待外敌。对待北方草原那耗去帝国至少三分之一国力的两大敌人,扶苏都一战让北疆平静至少二十年。以弱势兵力,区区一万余人搅动起北方匈奴人、东胡人的厮杀。同时渔翁得利,让两大异族的血肉几乎为之碾碎。
而最后得利的竟然是大秦!
这样泼天的大功一度让始皇为之警惕,于是在小朝廷一干人包括胡亥、李斯的怂恿下。嬴政并没有选择调扶苏回去,尽管咸阳有一个再适合不过的位置:监国。
而今的监国是老丞相冯去疾,这个始皇信重的右丞相是国之柱石,他留守咸阳并无问题。但咸阳皇室的影响力太小了,才能最出众的大皇子在边疆奋斗。最受皇帝宠信的十八子则在小朝廷串下跳增加影响力,其余的入公子高等一干人则庸庸碌碌,做着皇亲国戚的幸福日子。
这似乎很美妙,却显示了皇帝在咸阳的空虚。若是将扶苏调回去,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因为谁都不会怀疑扶苏的能力,他能以弱于敌人数倍的实力战胜强敌,有何不能在咸阳监国,使陛下无忧?
但显然嬴政很有顾虑,因为这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帝国的继承人。
谁来继承始皇的位置?当始皇痴迷长生,梦求仙药的时候,他不立皇储因为他希望能万世而终,他不希望有一个人名正言顺地冲击自己的位置尽管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历史,吕雉醉求长生的时候何尝希望刘氏即位?嘉靖皇帝炼丹希冀不死的时候,何尝不是让两个儿子兢兢战战不敢有任何妄动?
但现在,陛下寿元将近了……是时候,也必须立下皇太子了!
皇太子应当是谁?
嬴政的眼前闪过无数张面孔,有皇长子扶苏,有九子公子高,还有十八子胡亥以及其余十多位庸庸碌碌的皇子。这些人始皇面前闪来闪去,最后定格在嬴政面前的赫然便是两张面孔:扶苏、胡亥。
两幕画面在嬴政面前不断来回播放,一个是扶苏在咸阳那份义正言辞,极其恳切的改革宣言。当然,结果是始皇被发配雁门一直到而今也没有回来。
另一幅,则是在猎杀蛟龙之前,始皇和胡亥的畅谈,内容则是关于长生的。毫无疑问,那时胡亥的权势得到了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了蒙毅,成为位比李斯的人物。
“扶苏我儿……”嬴政将任何关于长生的东西丢得远远的,看向西北方眼中的身材一息一灭,忽然尖声道:“传符玺令赵高!”
第二十三章:身后万里谁承得(下)
【花花在哪里呀,花花在哪里,花花就在你手里投投】
“府令公,见而今这情况,我等情势危矣!”胡亥面色紧张,但还保持着镇静,他手中还有一张王牌!
赵高听着船舱外滕腾腾的军士脚步声,心中有些不稳但还是强自冷静道:“当断则断,公子,我有一计策,不知你可愿用否?”
胡亥眸光一亮,道:“有何不敢,还请府令公明说!”
赵高回想着蒙毅略带兴奋的笑容,心道:等会看你能否再笑得出来!此时,赵高盯着胡亥沉着脸,尖声道:“我只想问公子一句,可有帝业之心?”
嗡……
胡亥只觉得一听到帝业两字,心中猛然一跳,心中的血液也突然加快流动起来。而脑海之中,更是嗡嗡嗡如同八万个蜜蜂在吵闹一般。听了赵高此言,刚想开口,却猛然觉得一阵干涩。
用了不知多大的力气,胡亥这才道:“府令公……若本公子……不!若是朕登基为帝,府令公便是郎中令!不再仅为内官!”
内官就是太监,外官那才是真正的官员。无论中车府令再如何显赫,也只是皇帝的私人奴仆!
这便是差距,赵高紧握的双手悄然松口。面带着异味的汗湿也由此散发而来,此刻,两人都没有计较这些。
赵高献计道:“而今挡在公子前面的有两座大山,一便是李斯,二便是蒙毅。李斯是大秦丞相,这数万人的船队便是掌握在此人手中。二便是蒙毅,蒙毅是蒙恬之弟,又是帝国卿为陛下最为亲信的外官,其蒙家和扶苏的关系也是极为亲近。这番,若是不能拉拢过来。此人,必须除掉。不然,到时候光是消息一传递出去。我等便是危矣!”
胡亥听了赵高的献计,心中也是平静了下来。看着赵高,忽而笑道:“丞相却是不用着急,此人我很是清楚。他担忧父皇身死后的权势,早就和本公子有过秘密协商,若真有大变……到时候,本公子有信心说服他!至于蒙毅,除之恐怕反噬太大。若能遣之离开,那便无碍矣!”
说着,胡亥看着赵高,眼中意味不闻而知。
赵高当然知道胡亥打得什么主意,尖笑一声,道:“某家,可是有符玺令的差事。有此,何愁那蒙毅不死?”
两相对视一眼,都是大笑。
此刻,突然有一小太监急惶地在门外敲着门,轻声道:“义父,陛下急传!”
腾……
赵高猛然站起,肃然对胡亥一笑,胡亥也是行了一礼。两人离去,迅速消失在这个谁也不知道的密室内。
“陛下……”赵高恭顺地站在嬴政面前。
嬴政没有去想赵高的异样,对这个“敏于事”的赵高,嬴政很是看重。也非常信任,至于赵高和胡亥的亲密嬴政也没有多管。毕竟,作为嬴政最为亲近的外官蒙毅和扶苏的关系可不是一般近。
“研墨!”嬴政高大苍老的身体此刻说出的话竟然有些衰微,对着赵高道:“你去宣蒙毅、李斯过来。有要事相商!”
赵高忽然觉得心中猛然一跳,躬身退下却是义子道:“你速去传胡亥公子、李斯丞相前来,就说陛下有极重要的事情要商议,速去!”
躬身回来的赵高继续研磨,嬴政却摸着黄帛道:“赵高,你说扶苏此子,如何?”
赵高噗通一声,拜倒在地疾声道:“赵高卑贱之人,岂敢议论大公子。”
嬴政面细微地显露出一点笑容,继续道:“你也是我大秦宗室,虽说血缘淡薄了,可也谈不卑贱之分。再说,你这中车府令位比太守有何不可议论的,说罢!”
赵高这才颤颤巍巍,却毫不思索道:“扶苏公子功勋卓著,品德俱佳,实乃皇室典范。”
嬴政面这才露出笑容,道:“下旨,令皇长子赢扶苏为皇太子,为监国,禀军国大事!”
赵高提气运笔,在嬴政如鹰视狼顾的目光下,一字一句将圣旨写修饰完毕。又小心翼翼地取出玉玺,在黄帛之重重一压。吹干墨汁,赵高这才怀着复杂心情将圣旨给嬴政去看。
却不想,转身一看,却是骇了赵高一条。连圣旨都掉在了地,嬴政竟然歪着头,坐在龙椅气若游丝!
“陛下!”赵高轻呼一声,嬴政没有反应。大着胆子,赵高推了一下嬴政,还是没有反应。又碰了一碰,啪……跌坐在地的赵高猛然松了一口气。喘息一声,这时候,却是脚步声响起,颇为健快,赫然便是胡亥!
连忙起身,赵高拉着胡亥跑到了嬴政面前。
胡亥强忍着被胡亥冰冷湿乎手握着的不快,跑到了嬴政身前,一见,顿时吓了一跳。猛然朝着左右道:“都愣着作甚,还不快去请御医!”
赵高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让义子去控制龙船。
胡亥看着父皇气若游丝的样子,连忙又灌了几碗汤药,但此刻躺在床的始皇却是保持着微弱气息却怎么也醒不过来。不多时,御医便快步跑了过来。
三个御医轮流给始皇搭了脉,又是一番窃窃私语地交流一通李斯和胡亥都听不懂的专业术语。而此刻,李斯的声音也在门外响起。赵高和胡亥对视一眼,知道胡亥坚定地点头。胡亥这才道:“快让丞相进来!”
李斯很快便进来,面色很是平静,看着胡亥和赵高道:“陛下呢?”
胡亥强自平静,侧身让李斯过去。
李斯也不顾两人的异状,过去躬身一拜,对几名御医严厉道:“陛下而今,到底如何了?”
几个御医都是齐齐大拜,最后还是推出一个年老的医官道:“陛下的情形……不佳。还是早些回到大陆为妙。”
三人看着御医犹犹豫豫冒出的这么一句话,都是神态各异。这御医显然很会推卸责任,并不说出真话。但几人都是如何伶俐的人物,一下听出了御医的言外之意:大海之不宜安葬,早些回到大陆。
胡亥面色激动,心中强压住欣喜和赵高对视一眼,看向李斯眼神炽热。
而一边的赵高则是神色冷静,阴测测让义子控制了周边侍卫,阴测测地对李斯道:“丞相,陛下病体欠佳,不知眼下当做何准备?”
李斯看着两人,心中也是翻江倒海一般。一边的始皇而今迟暮,还未身死最亲近的两人就开始图谋着争权夺利。而他这个丞相,也并不如表面那班风光。这赵高,当真是阴狠至极的人物。
沉住气,李斯神色不动道:“自当是早归大陆,为陛下延请名医,寻求汤药,这大海茫茫终究是不利于治病!”
赵高目光一沉,看向李斯的眼神就有那么些不善起来。一边的胡亥这时候打圆场,道:“丞相这些时日舟车也是劳顿了,还是改日再议。”
说着,胡亥给赵高使了个眼色。赵高也知道胡亥的面子是必须要给的,点点头,也不逼迫李斯。李斯深深看了一眼胡亥,眼角一瞄遗落在地的圣旨,心中一颤,转身离去。
看着李斯离去的背影,赵高看了一眼胡亥终于还是恭顺地低下头。胡亥却不敢坐大,他知道赵高不是一般的宦官。此人出身大秦宗室,算是很得用的实权派人物。
见了赵高的恭顺,胡亥连忙安慰道:“丞相毕竟是天下百官之首,也时常帮了胡亥。这逼迫太急,未必太过。”
赵高皱眉低声道:“蒙毅那边……”
“他不会拒绝的。蒙毅于李斯而言,也并非是什么不可抛弃的人。更何况,李斯和蒙毅之间又不是关系有多融洽!”胡亥很肯定道。
赵高点点头:“我这便去誊写圣旨!”
胡亥轻笑一声:“誊写……”
赵高认真点头道:“陛下此番,可的确是让赵高颁布圣旨的。”
胡亥愣了一声,问道:“是何内容?”
赵高诡笑一声道:“陛下问我立谁为太子,我答扶苏……此番,何不正好让蒙毅传旨雁门……诏令扶苏回咸阳监国?”
“监国?”胡亥又是一愣:“那太子呢?”
赵高笑容显得有些阴沉:“太子……不,陛下若是归了咸阳,哪里还有什么太子?”
说着,赵高对着胡亥重重一拜:“微臣胡亥,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亥恍然大悟,连忙扶起赵高道:“爱卿免礼……哈哈!”
一艘大秦战船登了几个特别的来客,至于为何说是特别,自然是因为这几个人赫然全部都是太监。其中,领头的便是赵高义子,手捧着黄帛圣旨,在所有人敬畏的目光下见到了而今威风凛凛的蒙毅。
蒙毅见皇帝竟然有圣旨下了,顿时惊奇不已。毕竟,下达圣旨这种事情,肯定是大事。可为何从头到尾都没有召见蒙毅?要知道,蒙毅可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官,他的本职就是为皇帝顾问。像这种下达圣旨的事情,极少有逃脱出蒙毅视线的。见此,蒙毅极是惊讶。
想了想,没有头绪,所幸用也许他身负要职故而没有召见安慰了一下。
香案摆,众人齐齐拜礼。
太监高声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着蒙毅北泰山祈福,钦此。”说着,那太监忽然屏退众人道:“蒙将军,此番事情着实机密。陛下有密旨,让蒙将军即刻去雁门,与皇长子扶苏回归咸阳,监国,禀军国大事!”
蒙毅惊喜无比!
第二十四章:刺秦欲成霸业始(上)
【花花啊,最后一天了,大家查查鲜花有的赶紧投了,没的也要记得明天投哟】
“嬴政登陆会稽了!”项梁擦拭了手中宝剑,对着族中这些精英道:“我项家,能否崛起与此番风云激荡之际,便看诸位之努力了!”
“定为之效死!”众人齐声应和。
项梁满意地点点头,士气可用。看来这些人都还没有忘掉亡国之仇。当然,还有王侯将相之机会的诱惑!视察了项家中的中坚子弟,项梁回到了密室,召集了项家的所有决策人物。
说来,项家尽管是百年世家。可因为楚国亡国一战,项燕身死,项超早亡。宗族的决策人物并不多,只剩下家主项梁,项梁之弟项伯。项超之子,项家嫡长子项籍。以及项家二代之中最为出彩的项庄!
几人端坐其中,严肃的会议便随之召开。
这番,是争论在何处刺杀始皇的。项梁主张在会稽郡刺杀始皇,原因很简单,也很实惠。项家扎根吴地数十年,在此可以说人熟地熟的地头蛇。比起刚刚从海归来的始皇可要好许多倍!
毕竟,古代很大程度是个静态社会。限于地形,道路,百姓习惯很少有喜欢远行长征的。若是可以,百姓巴不得一年四季就趴在自己的田垄,破床之。
若非重要,也不喜欢远行。一来治安很差,而来也是远行成本高昂。尽管大秦修建了驰道,有比滨海道直通会稽。但总不能在滨海道刺杀。驰道的看管,还是很严格的。
不能用驰道,其他的道路条件自然就十分差劲。转运起来,十分艰难。而今始皇大军行进,又楼船士近万,战船数十艘,小船不计数。而且,京师兵一部六千精锐,岭南两个曲三千精锐,还有北疆长城军团的一个骑兵曲有一千五百勇猛的精锐骑卒。
更重要的是,作为东南方向最为重要的边郡:会稽郡。向来是尉治大于郡治的,自然在会稽郡这个边郡兵力是很多的。而今皇帝巡游到此,驻扎在会稽的郡兵不抽调一部精锐过去防护,怎么可能?
这么说来,在会稽郡本地。项家需要面对的始皇兵力达到了三万两千人,刨去一万楼船士不能岸。项家需要进攻的始皇护卫有二万两千人,其中全部都是精锐!
项家而今编练精锐不过四千,堪死战刺杀的精英不过五百。四千五百人,对掐一万两千精锐勇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这可能吗?
“尽管我项家军士气高昂,但毕竟非是久战之师,大多都是新锐。说句好听的,那叫富有朝气。说句难听的,这是一群毛都没长齐的毛头孩子!”项伯目视众人,继续道:“始皇便是再如何不堪,那也是征伐天下雄并六国的雄主。其手下,也并非尽是一群窝囊小子。李斯、蒙毅、赵高、胡亥都不是易于之辈。”
项伯的话博得了不少彩。
项庄对此也是颇为赞同,但真正有决策权的人却都没有说话。项梁继续道:“不在会稽,山川远隔,如何作战?”
“精兵偷袭,一击而成便远遁四方,或是应时而起。在他郡,自然不求久战片刻若成,那就万事可成。”项伯继续道。
项羽和项庄都没有说话,尽管两人都是十分重要的项家子弟,但还谈不有多大的影响力。只是项羽却是对在他郡的困难没有多大概念,项羽很有信心。
严格来说,是对自己武艺的信心。当然,还有那五百精锐。这五百精锐,是项羽倾心浇注的虎狼之师,正面交战不畏百倍之敌。若不是次为了保密,对付山越人的时候也不至于纠缠下来,最后不得不妥协了事。
或许始皇很是厉害,可项羽也不是吃素的,他手中的那五百甲士更不是吃素的。
不过,这会的项羽却没有急于表态。
他不想说话,项梁却是看到了自己的侄儿有话要说。于是点名道:“羽儿,你对此,是持何见地?”
点名了,项羽自然不能沉默了。
但项羽自己却没发表看法,而是话锋一转道:“叔父,我有一人想要引荐。不知可否?”
项梁和项伯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怀疑。看着项羽道:“此番,可是极隐秘的事情。你对其可有把握?”
刺杀皇帝,天下间难道还有比这隐秘的事情?项羽心中暗道,可也知道此事的确重要无比。也没含糊,道:“叔父,此人不会泄露我等消息。因为,此人名作……张良!”
“可是博浪沙的张良”项梁急急问道。
项羽含笑点头。
几人都是放松地答应下来。张良并非是博浪沙人,他是新郑人。新郑是曾经郑国的新首都,故而便叫做新郑。而今,也是中原可数的名城。但对于几人而言,新郑更多的会是在地理的军事作用。可在人物,其他不计,有一个人却是要认识的。
那当然是张良!
也许几人不知道张良在后世会被称为汉初三杰,但张良的的确确是汉初三杰中成名最早的人。无他,这个人干的刺秦大业弄得是天下闻名。
天下刺客,这年对最出名的也许要论荆轲。以一人之力,想要阻拦大秦统一天下的霸业。一段风萧萧兮易水寒,更是惹得无数人唏嘘不已。
可无论荆轲当初如何威风,这厮最后还是死在了宫廷之。但另外一人,同样干着刺杀皇帝的事业,却逃脱了追缉。此人,便是在博浪沙刺杀始皇的张良。
张良是韩国人,可谓满脑子都是反秦复韩的东西。但另一方面,此人也是才能极高,武艺强悍的人物。在博浪沙,若不是始皇运气好。大铁锥砸烂的是始皇发副车,恐怕张良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刺客了,比起荆轲还要猛。
但此人也的确是猛,刺杀之后,非但逃脱了朝廷的追杀成就了一代反秦杰出人物的名头。更是得到了黄石公的兵法传承,成了一代兵法大家。
当然,而今张良是否一番诚信感动了黄石公,这几人未必是知道的。可张良的名头,却是表示了其反秦的决心,故而是可以争取对其不保密的对象。
“快快有请张良先生!”项梁年龄比起张良还要大一辈,可此刻却是连连亲自去请了。
众人见此,看向项籍都是佩服的神色。
第二十四章:刺秦欲成霸业始(下)
【晚应该还有一更,到这里,二十章就算完全爆发完毕了。两个小时后,应该会有一更。敬请期待】
项籍心中自然是窃喜,于此他是有些得意。毕竟,一个一直被认为空有勇武的人被赞赏智商的时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不多时,在项梁的迎接下,张良便走了进来。张良面容看去不甚英俊,却是一个极有男子气概的人。整个人站在那里,便有一股子气势萦绕。这是丰富的阅历,和强大的自信杂糅到一起才有的特质。
一番见礼,项梁也没有避讳将要刺杀始皇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对于刺杀始皇,张良的兴致一点都没有消减。自从五年前古博浪沙刺杀始皇失败后,张良便潜心研读兵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反秦复韩成功。
自然,当其得知始皇东巡到会稽的时候。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他也动身来了会稽。最后,竟然真的找到了项家也在策划刺杀始皇的事业。这让他顿时起了知己之感!
刺杀皇帝,看去极是吓人,极有威风的样子。可真要操作起来,却有诸多不便。
“这哪里是什么刺杀……诸位,这是要真正起事吗?”张良听完四人的叙述,不由奇怪道。
四人也是一阵脸红。项梁干咳一声,道:“让先生见笑了。而今我听闻风声,嬴政病体抱恙,又是千里而行去寻东海仙药。此番返回,恐怕其身体并不能支撑多久了。而且,据我们此次眼线观察。而今始皇防卫严密非常,单纯以刺杀恐怕极难行事。更何况,我项家能接应的不过周边郡县,而这些地域,并无一次适合刺杀的!”
“这也是无奈啊。”项伯叹息一声,不过旋即鼓气道:“故而,我们这才编练精锐。以声东击西之策击杀嬴政,到时候嬴政一死。小朝廷一散……哼哼!”
张良心脏跳动的速度猛然加快,一想到始皇身死,帝国高层覆灭近半的情形他便不由地血液加速。又是深深看了一眼项家人,心道:这几人,可真是胆大包天啊……
显然,项家图谋的也不是简简单单的灭国之仇。而是想要复兴楚国,敌人并不是一个皇帝,而是整个大秦皇朝!
“诸位争执,可是为了刺杀之地点?”张良略一思索,便想到了这个方案中争执之处。
项家四人都是一脸感慨,显然,此番项家可算是捡了个宝啊。这张良,一语中的说到了关键之处。
此刻,项籍说道:“会稽郡内,算是项家的内线。不仅熟门熟路,接应起来非常方便。便是兵马调动、隐藏也是好许多。而在九江郡,则是难为。尽管我们项家费了极大力气在寿春恢复实力,但而今看来,远远不如会稽。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若不能刺杀了始皇,栽赃陷害丢到寿春的那个大族去便可。若是能成事……那便两处起事,一举复了这大楚国土!”
张良暗自咋舌,这项籍,好大的野心。
尽管项羽说得很是清楚,可项梁还是犹豫。见此,张良开口道:“在下有一言,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张良若还是不说,那真是太不够意思了。项家掏心窝子将机密都说了出来,看的是张良曾经博浪沙刺杀的名头。若张良一言不发,哼哼哈哈故作敷衍。只怕不仅令人看不起,也对其生疑。
这时候张良这个有过刺秦经验的人士要发言,四人自然迫不及待,都是连声道:“请说。”
张良一扫四人,道:“虽说在下力士尽殁于博浪沙,但还是留了些做了眼线。初到会稽,说来也是谨慎非常。项籍兄弟邀我前来的时候,也曾有过心疑,故而……”
说着,项家四人都是豁然一笑:“这点人之常情,有何不可?先生多虑了!”
张良看着四人,一拱手,继续道:“尽管对方十潜藏之术十分高明,可我张良也不是好相与的。这项家庄周边,潜伏了不少手段高超的人士。恕在下不敬,此番若项家选择在会稽起事。只怕对方能将贵府一举一动,尽览眼底了!”
项梁、项伯、项羽、项庄都是豁然变色。
“撤……”石姜见项家庄里哗啦啦撤出一队队私人部曲,顿时知道麻烦来了,厉声道:“项家极可能发现了我们,速速后撤!”
吴城。
“这项家……”苏扶有些头疼地看着退回来的石姜,知道特科这次算是遇了强中手:“你们也不必苛责,特科初创不久,能让项家这么久不知道也是难得了。让兄弟们好生休息,有折损的按照抚恤条例一一施行。嗯,下去……殷娘子……”
殷倾月也是小脸怒容:“你不是说都交给你吗?现在,郡署、县署哪里我不是帮你想了法子。可而今……”
苏扶云摊手表示无奈:“你不是说项家反侦察能力不甚机敏吗?可为何这才刚刚查到项家庄,却一下子就徒然被掐断了?”
殷倾月闻言一滞,冷哼一声道:“你道而今怎么办?这项家定然是得了高人指点,此番突然严查,只怕是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幺蛾子。若是再加紧一把,说不定……可惜家中啊!”
殷家给的期限不多了,虽说带着玩笑的意味给了殷倾月一个机会:揪出项家“图谋不轨”的证据。但项家少说也是在吴地积蓄数十年的名流,实力可是颇为强悍,哪里会这么容易便被抓到错漏?
故而,随着时日将近。殷家和项家之间的动作也是渐渐频繁了起来。而内容,自然便是关于联姻的事情。说来也许殷家、扶苏、殷倾月都猜不到的是。项家根本没有想继续“稳固”势力的意思,为的,只不过是在刺杀始皇之前稳住另外一个地头蛇“殷家”!
在吴地,官署的力量被殷家几代渗透之后,已经很是稳固了。只不过朝廷几次分拆,更让尉治大于郡治,这才没让殷家走出会稽成为地域性的大豪族。
想要带着数千隐藏起来的兵马去九江郡刺杀始皇,不稳住殷家那是不行的!
苏扶云和殷倾月皱眉想着办法,而另外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家族此刻则显得有些喧嚣。
“苏扶云……可查出了什么头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