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城市闯战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子墨走进屋子刚想要对着薛谦行礼却看见了赵无铭,心中一喜笑意也浮现在了脸上:“见过父亲没想到叔父也在“。
“今日你为何没有去太子府,陪同太子一同去学堂上学?“。薛谦见进来的是自己的儿子,疑惑的对着他询问。
薛子墨听见询问,连忙对着薛谦恭恭敬敬的回复:“父亲也许不知,孩儿清晨便以起床前往太子府。只不过刚刚走到太子府却见宦者令黄皓前来传达大王口谕,言父亲身负重伤,奈何国事繁忙故此放孩儿一天的假替大王,回府陪伴父亲“。
“原来如此“。薛谦听见这番话,不知为何突然感觉只从赵语登基之后,他和赵语之间的关系好像正在慢慢的变得疏远。此事要发生在以前,他必会和赵无铭一样急急忙忙的前来探望,可到了如今却是一句国事繁忙。
薛子墨见薛谦神情有些落寞,对着他心翼翼的喊了一句:“父亲“。
“既然是休假一日,你可自去玩耍,为父想要静养“。薛谦听见薛子墨的声音反应过来,对着他吩咐。
薛子墨看了一眼赵无铭,随后再次看向薛谦:“孩儿告退“。
见薛子墨走了出去,赵无铭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突然一动,嘴唇动了动又收住不在言语。
薛谦正好看见赵无铭欲言又止的模样,对着赵无铭询问:“无铭有话不防直言“。
“雍儿顽皮,子墨乖巧。他们二人应该都有,各自精彩的人生。你们把他送往太子府和陪着雍儿,这对于子墨今后的仕途也许是好事,但我却认为这对他或许有些不公“。赵无铭见薛谦询问,也不在隐瞒对着他坦言。
听着赵无铭之言,薛谦沉默半晌显然在思索赵无铭的这番话:“不公?“。
“如同平常孩子一般,拜访名师习得文武艺。又何必把子墨和雍儿,强制性的绑在一起“。赵无铭对着薛谦回复。
薛谦看着赵无铭,思索片刻微微摇头对着赵无铭解释:“我赵国的太子自然有着赵国之内最好的名师授学,既然能以这样的方式求学,又为何忍受那离别之苦“。
“是我方才失言了,还请薛兄勿怪“。赵无铭见薛谦如此也就收起了刚刚的那个念头。
薛谦见赵无铭道歉,露出笑意:“无铭这是关心之言,作为一名父亲又怎么会怪罪“。
“薛兄有伤在身有需要静养,我不便过多打扰,待薛兄伤口愈合之后你我在痛饮一日以作庆贺可好“。赵无铭对着薛谦提议,同时离去之意不言而喻。
薛谦不假思索的当即赞同:“可行“。
“告辞“。赵无铭躬身一礼,转身往府外走了出去。
薛谦看着赵无铭的背影,想到刚刚的那番话,渐渐陷入沉思之中。
第二百一十八章偶遇郜诏(一)
赵无铭走出府外,也不翻身上马反而带着孙不二往前面走去。亲卫见状也不言语,牵着战马跟上。
一行人渐渐走到了闹市区,赵无铭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也不回头对着孙不二出声:“方才孤在薛都尉府中突然升起了一个奇怪的念头“。
“不知主公想到了什么?“。孙不二顺着赵无铭的话回复。
赵无铭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孙不二:“孤在想如果大将军和军师他们共同教导一个孩子,待五到十年之后,这个孩子又会成为什么样子“。
“看主公神情薛都尉应该是拒绝了此事“。孙不二对着赵无铭回复,随后又加了一句:“可惜、薛子墨明明拥有如此之大的机缘,却是无缘了“。
赵无铭微微摇头,对着孙不二解释:“孤没有明,但从薛兄的话中能感受的出来,薛兄不忍离别之苦“。
“毕竟是自己的孩儿又怎么忍心离的太远“。孙不二听着赵无铭的这番话,也对薛谦的做法深感赞同。毕竟他们不知韩信、张良又是何人,他们的心中又拥有怎样的韬略。作为一名父亲让年幼的孩子拜访名师骨肉分离,确实有些残忍。
赵无铭转身看着前面的人群:“孤本来也想到了这一层意思,本来也止住不在言语,但薛兄让孤明言这才出口“。
“既然如此主公就不必将此事在挂在心上,若这机缘是薛子墨的别人在怎么做也抢不走。反之若这机缘不是薛子墨的,主公强求又有何意“。孙不二对着赵无铭劝解。
赵无铭缓缓往前面走去,话音顺着风飘向孙不二:“孤又何曾将此事挂在心上,这只不过是一个闪念而已。念生时心动,念过时自然消散“。
孙不二不在接话,只是带着亲卫静静的跟着后面。
此时一道惊讶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便是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下官郜诏见过成王四公子“。
“郜诏?“。赵无铭顺着声音往前面看见,正好见到了春风满面的郜诏,不由得一愣。
郜诏见赵无铭发愣,对着他一笑:“下官本想过几日专门拜会成王四公子,没想到今日居然在这大街之上巧遇“。
“专门拜会?你昨日不就已经见到了孤,为何还要专门拜会“。赵无铭听着郜诏的这番话,目光中有些不解,对着他询问。
郜诏看向四周见人来人往,随即笑着解释:“此处并非谈论政务之处,还请成王四公子移步在安静之处详谈“。
“安静之处?“。赵无铭稍微思索,缓缓点头。
郜诏见赵无铭点头不在多言,带着赵无铭往一处地方走去。
人群越来越少,街道也越来越安静,就在此时郜诏确是一愣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
孙不二和赵无铭都露出不解的目光看向郜诏,刚想对着郜诏询问,却见郜诏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要话。
前面有一名身穿华贵服饰的中年人,正往一处院落中走去,身后跟着两名家丁打扮的人各自捧着一个木盒。
待那人走进院落之后,赵无铭对着郜诏询问:“此人是谁,为何你会如此谨慎“。
“若下官没有看错,此人就是前不久率领秦国大军突袭魏国夺取上郡的公孙鞅,而这处院落正是中山相国乐池在我邯郸的居所“。郜诏对着赵无铭回复,他万万没有想到今日居然能看见这样一幕。秦国突袭魏国夺取上郡,正在河西和魏国主力交战。虽目前陷入僵局,各自罢兵但毕竟并未正式议和。此时公孙鞅秘密潜入邯郸,进入中山相国乐池的居所到底又是何意?。
赵无铭的神情渐渐有些凝重,目光看向郜诏:“找一处酒楼寻一间安静之地,我们在好好商谈,若在此地被公孙鞅发现恐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郜诏缓缓点头,连忙带着赵无铭一行人往最近的一家酒楼走去。
站在酒楼一间房间之内,赵无铭突发奇想,对着一名亲卫吩咐:“去将赵疵请来“。
“诺“。一名亲卫躬身一礼,当即领命。
见那亲卫要走,郜诏连忙出言阻拦:“成王四公子此时万万不可“。
“为何?公孙鞅在秦国身居高位,此时秘密会见中山相国乐池,若不是图谋赵国又会是何事?“。赵无铭不假思索的反问。
郜诏微微摇头对着赵无铭解释:“此时无凭无据赵疵又怎么会相信,除非我们找到确凿的证据,不仅需要证明两国在图谋我赵国,更要证明这件事情和代云君有关,这才能动赵疵以及公族“。
“证据?“。赵无铭陷入沉思,郜诏的话确实也不无道理,随后看向亲卫:“此事作罢“。
郜诏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等亲卫应诺对着赵无铭提示:“主公不请赵疵前来,其实可以请另一人,只要他亲眼所见到时候一样能动赵疵“。
“谁?“。赵无铭不假思索的对着郜诏询问。
郜诏对着赵无铭回复:“国尉,以国尉的阅历一旦国尉见到了此事,必定能收集到确凿的证据。公孙鞅既然入了这邯郸城,难道真当邯郸五万邯郸守军是摆设不成?“。
“让国尉见到公孙鞅,然后让邯郸守军收集情报“。赵无铭低头思索,随后看向那名亲卫当即吩咐:“去国尉府,请国尉前来一叙“。
“诺“。亲卫领命,随后走出房间。
赵无铭见亲卫走出,还在思索公孙鞅此行的目的,没想到一次闲逛居然碰见了此人。
郜诏见赵无铭沉思对着他询问:“若秦国真的想趁机和昨日娄烦以及林胡两族使节一样,联合中山国讹诈我国疆域,不知此事成王四公子认为是好是坏“。
“若此人的目的不是讹诈,而是汇合秦国以及中山两国之力,用他们的刀剑去抢呢?“。赵无铭对着郜诏反问。
郜诏一惊稍微思索摇了摇头:“魏国和秦国正处于交战的状态,虽目前已陷入僵局,但明眼人都知道魏王在等齐国放了他的大将军,一旦魏国大将军庞涓回国,到时候大战自然会再次爆发“。
“就算爆发大战又如何?只要速度够快,派遣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以赵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趁着赵范起兵之际又有谁能住当?“。赵无铭肚子和郜诏反问。
郜诏沉默到时候恐怕不仅仅只是秦国,如果中山国也立即出兵,局势必会更加恶劣。
第二百一十九章偶遇郜诏(二)
赵无铭见郜诏不在言语,好像想到了什么重要的士气目光看向孙不二对着他吩咐:“你去安排人手,秘密在乐池府前蹲守,一旦他们出府当即让人跟踪随时来报“。
“诺“。孙不二躬身一礼转身往房间外面走去安排监视事宜。
赵无铭见孙不二走远,目光看向郜诏对着他询问:“你为何知道此人是公孙鞅?你确定并未看错?“。
“我不可能会看错此人,就算公孙鞅将我看错,我也不可能看错他“。郜诏对着赵无铭回复,平淡的语气中埋藏着丝丝怒火。
赵无铭不由得有些惊讶不解的对着郜诏询问:“你和他之前就认识?“。
“成王四公子可知天下间除了士子游历,还有哪一种人也会被迫前往他国“。郜诏并未回答,反而是对着赵无铭询问。
赵无铭虽然不解郜诏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对着他回复:“据孤在在典籍上所知,天下间除了士子还有边民,因为战乱之苦不得的被迫前往他国“。
“下官时候就是卫国的边民,因为爆发大战无奈之下举家遣往赵国,这才在赵国安家落户过着安稳的日子“。郜诏对着赵无铭解释。
听见卫国两个字,赵无铭好像明白了过来:“卫国?你的可是卫鞅“。
“公孙鞅也是卫鞅,很不巧下官的时候和他就在一个地方。只不过我是边民之子,而他确实贵族之后。虽是他们家没落,但贵族就是贵族作为最低贱的边民之子又怎么惹得起“。郜诏到这里的时候,回想时候的情景对着赵无铭苦涩的一笑。
赵无铭没有出声,而是安安静静的听着,想不到郜诏还有这样的一面。想当初在邯郸城外,在大帐之中此人来投靠自己,就听他喜欢钻营如此看来也不是没有缘由。
郜诏见赵无铭不出声,对着他继续往下:“我家贫穷无奈之下被父母送去公孙鞅的府中做仆役,他们府中之人见我和卫鞅年纪相仿就将我给他当下人。却不想我和他两人从性格就不和,自然也就没少受他欺负。若非突如其来的战火恐怕早已被他折磨而死,只不过后来听人经过那次大变,卫鞅洗心革面拜了名师被世人称为公孙鞅,随后入魏国又入秦国从此一飞冲天。在想想自己,果然印证了儿时,他卫鞅所的话。边民之子想要成为贵族,想要和他平起平坐无非是痴人梦而已“。
“切莫自贬,你现在是赵国的田部使又怎么不是贵族“。赵无铭见郜诏越越低沉,对着他宽慰。
郜诏听见赵无铭的宽慰之言,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田部使和秦国的大良造怎么能比“。
“名为大良造实际上却行事的是相国之权,田部使之位和他比起来确实差了一点“。赵无铭缓缓点头,随即也不在强行劝慰郜诏。
郜诏抱怨了几句也就不在这个话题,公孙鞅之才确实远胜自己,在这一点上他心服口服。方才的那些抱怨,只是儿时的一些怨念而已,想不到过去了这么久还是无法释怀:“许些往事,让成王四公子见笑了“。
“无妨的“。赵无铭也不好多什么,只是对着他一笑。
此时脚步声响起,薛礼在打开房门走了进来,见到郜诏之时不由得一愣:“不知成王四公子找老臣前来为何事“。
“方才途径中山相国乐池在城中置办的府邸,不心看见秦国大良造公孙鞅,心中惊讶故此只能打扰一下国尉“。赵无铭对着薛礼明原因,话中满是谦虚。
听见公孙鞅三个字心中一惊,据秦国突袭魏国就是他的手笔,此时他不在河西等地统率大军为何会前来邯郸。想到这里薛礼不由得露出严肃的表情,看向赵无铭:“敢问成王四公子,此事可为真?“。
“难道孤在国尉的眼中就是谎话连篇之人吗?“。赵无铭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对着薛礼反问。
薛礼连忙对着赵无铭一礼,以作赔罪:“成王四公子之言自然不会有假,只是此事重大,故此多问了一句“。
“公孙鞅此人是孤和郜诏以及十几名亲卫一同亲眼所见,又岂能有假“。赵无铭对着薛礼解释。
薛礼的神色又凝重了几分,脑海中快速分析这件事情:“难道中山国和秦国要密谋我赵国“。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秦国和中山国联手,确实能在付出极的代价获取住够大的利益,比如和秦国相邻的石城诸地“。赵无铭刚刚早就在脑海中分析过,对着薛礼了出来。
薛礼点了点头,如果不是石城诸地他想不到,在秦国位高权重的公孙鞅为何会急匆匆的跑到邯郸来:“若果真如此只怕麻烦大了,代云君起兵之事将会远远超过我们以前的设想“。
“若能在秦国和中山国行动之前服公族一同平定赵范,或许还能有避开此难“。赵无铭对着薛礼分析。
薛礼并未赞同,也未反对,反而陷入了沉思:“当务之急是要弄明白,秦国和中山国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如果秦国也想要参与,我们必须要尽快派出使节前往齐国“。
“齐国?“。赵无铭显然没有预料到齐国,他本以为薛礼会派遣使节前往魏国,服魏王尽快和秦国再次大战。
薛礼见赵无铭降压的样子,对着他解释:“协助魏国使节服齐王,放了魏国大将军庞涓,只要庞涓回到魏国,魏王必会派遣他前去河西主持收服河西以及上郡事宜。以庞涓之能加上魏武卒,秦国又哪里还有余力在我赵国搅风搅雨“。
“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无铭受教“。赵无铭听见薛礼的这番分析,对着他由衷的赞叹。
薛礼听着老成谋国这四公子有些不解,随后又回味了几遍,但想到即将要做的事情随后也不在多想:“事不宜迟老臣这就让邯郸守军前去打探“。
“国尉且慢,吩咐邯郸守军只要让人带个话过去即可,此时不如和我等一同前去中山相国乐池府外探查情况“。见薛礼要走,赵无铭连忙阻拦。
薛礼稍微思索点了点头:“成王四公子之言在理,也许能在他们府外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也不一定“。
赵无铭见薛礼赞同,也不在多言带着郜诏直接往房间之外走去。
第二百二十章秦国的谋划
邯郸乐池府中,公孙鞅带着两人缓步走入,府中之人好似早就得知有客人来访对此见怪不怪。
乐池从房间中走出见到公孙鞅面上浮现出笑意:“大良造来访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中山相国客气,公孙鞅冒昧而来,要恕罪应该是公孙鞅请相国恕罪“。公孙鞅的很是客气,目光转向身后的两人:“这些都是我王的一点心意,还请相国笑纳“。
“大良造此来不知所谓何事?书信之中又为何不详细明?“。乐池没有立即收礼,反而是对着公孙鞅询问。虽他的目的自己的猜的七七八八,可是毕竟没有亲耳听见所以心中并未踏实。
公孙鞅看着乐池,也不在隐瞒意图:“这里是邯郸,在下到邯郸除了赵国又能有何事?“。
“书房一叙“。乐池心中顿时大定,也不等公孙鞅回话直接往书房走去。
公孙鞅见乐池往书房走去,也不在理会这礼物到底送不送的出去,当即跟着他也走了过去。
书房之内两人分宾主盘旋而坐,乐池看向公孙鞅对着他半真半假的感慨:“昨日秦国使节前脚才走出邯郸,结果后脚本相就收到了书信,更没想到今日就见到了大良造。看来秦国自从大良造变法之后,这办事的速度是一日快过一日,让本相羡慕不已“。
“秦国变法上下一心,其速度又怎么会不快?不知中山相国是否也是这么认为的“。公孙鞅好像没有听出这话中夹杂着少许的讽刺,对着乐池反问。
乐池满脸的笑意也不回复,而是对着公孙鞅再次发问:“秦王刚刚吞下了上郡诸地,又急匆匆的招惹赵国难道就不怕噎着了“。
“赵魏韩三国在我王的眼中一直都是一国,既然已经招惹了又有何惧?反倒是在下听中山王胃口不好,这冒冒失失的招惹赵国,当心撑破了肚子“。公孙鞅对着乐池笑着解释。
两人言语交锋,却又明白适可而止。此时两人坐在一起自然是以联合为重,想到这里乐池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言,对着公孙鞅询问:“不知此来大良造可否详细明来意“。
“其一还请相国把在下带去见赵国代云君谋士沈川,其二你我两国联手“。公孙鞅对着乐池直接明来意。
乐池的脸上并未有任何异色,显然早已料到了此事:“先第二件事情,然后我们在谈第一件事情“。
“你我两国联手协助赵国代云君起兵,至于报酬之事各凭本事“。公孙鞅对着乐池解释第二件事情,不过在心中却又藏了半截话。
乐池听着公孙鞅的这番话露出玩味的目光,好似在听一个笑话:“协助?没想到秦王居然变得如此慷慨。这和本相映像之中的秦王,可没有半点相似的地方“。
“那不知在中山相国的心中,我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公孙鞅并没有急着什么,而是顺着乐池的话询问。
乐池稍微思索,好像正在思考如何回复一般:“秦王雄才大略,又怎么会急匆匆的做出,为他人做嫁衣之事“。
“那不知中山国又打算如何和我秦国联手“。见乐池的神色,公孙鞅继续对着他询问。
乐池看着公孙鞅笑而不语,中山国有时间,赵范也有时间。可偏僻秦国,在此事上并没有时间。既然如此,自己又为何要急匆匆的出此事。
公孙鞅见乐池并未立即给予答复,心中不由得皱眉。中山国在他心中不过是一个国,虽这些年有了些起色,但想要和秦王平起平坐还欠了几分火候:“相国笑而不语这是何意?“。
“秦王既然想参与此事,不知秦王又能出兵多少?“。乐池见公孙鞅神色间有些不悦,立即对着他询问。
听见乐池问的这么直白,公孙鞅反倒泛起了为难的神色:“不知中山王又打算出兵多少?“。
“举倾国之力“。乐池出这句话的时候面不改色,此时他们中山国不知道谋划了多久,对秦国这个半敌半友之国直接坦言。
公孙鞅神色陡变,目光直视乐池。他虽然想到了中山国会出兵,但却不知中山国居然有这么大的野心:“你们想一口吞下整个赵国“。
“以前是这么打算的,但看见大良造我王可以大方的让你们秦国进来分一块肉,只是不是你们秦国又能派多少兵马前来“。乐池见公孙鞅逼视的目光毫不理会,对着他询问。
公孙鞅平复下心情稍微思索,对着乐池反问:“不知中山王分给我国的一块肉,到底有多大“。
“那就要看贵国能出兵多少,最后是否又能受得住“。乐池好不忌讳的对着公孙鞅坦言,他不认为秦国在面对魏国的反攻之下还能有余力大举进攻赵国。
感受着乐池话语中的那股自信,公孙鞅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不自量力四个字:“不知中山国又是否守得住“。
“这一点就不劳烦大良造费心了“。乐池想到赵国如今的局势,对于中山国吞并赵国的计划充满了信心。谁然有一个不请自来的秦国,但这些都是无关大雅的事。
公孙鞅看着乐池好像明白了一件事情:“既然是各凭本事,那这块肉又何须中山王来分,不知相国认为在下此言可对“。
“依大良造的意思,你我双方各凭本事?“。乐池对着公孙鞅反问。
公孙鞅缓缓点头,把自己想到的条件对着乐池出:“你我两国既然各凭本事,不知可否相约,在赵国未灭亡之前你我双方不可开战。待赵国灭亡之后,在一较高下也不迟“。
“大良造之言在理,本相可替我王做主答应此事“。乐池听见公孙鞅的这番话心中一喜,以如今的局势来看,秦国岂不是在给他中山国做嫁衣。一旦庞涓回国,秦魏之间必将爆发大战。到时候秦国军队从赵国退出,中山国可不费吹灰之力霸占赵国一跃而起。
公孙鞅见乐池脸上喜悦的神色,在心中泛起冷笑:“既然相国已经答应了此事,是否能带着在下去见一见赵国代云君谋士沈川“。
“请“。乐池不在多言站起来对着公孙鞅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后带着他往外走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三方秘议
邯郸城中一处不知名的府邸,沈括正在书房中观看竹简,此时脚步声传来陈威恭恭敬敬一礼:“先生中山相国带着一人来访“。
“带着一人?“。沈川有些疑惑,不解的看着陈威。
陈威稍微思索之后,对着沈川回复:“此人面生属下并不认识,但从中山相国乐池的举止来看,此人应该不是平凡之人“。
“不是平凡之人?“。沈川稍微思索见自己想不出此人的身份,当即站起来等待着陈威往外面走去。
府外乐池和公孙鞅听着从里面传来的脚步声,纷纷往里面望去。
“中山相国前来有失远迎,还请相国恕罪“。沈川不等乐池和公孙鞅出言,脸上立即浮现出虚伪的笑意。
乐池一笑,公孙鞅对着沈川回礼:“冒昧打扰还请先生恕罪“。
“你是?“。沈川见公孙鞅行礼,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复。
公孙鞅没有立即答复而是露出为难的神色,乐池连忙对着沈川提示:“你我是交多年的好友,如今我带入前来,难道你就不应该让我们先入内落座之后在谈吗?“。
“惭愧、两位请……“。见乐池出这番话,沈川好像感受到了什么,连忙请他们往里面走去。
四人走入书房各自分宾主落座,公孙鞅的目光看向陈威,好似在想着什么事情。
沈川见公孙鞅的神色,心中已经知道他的心思对着他解释:“此人是心腹之人无需避讳“。
“大良造既然入了这府中,又何必如此心谨慎“。乐池对着公孙鞅略带抱怨的解释。
公孙鞅对着三人一笑,站起来目光看向沈川随即一礼:“在下秦国大良造公孙鞅,见过先生“。
“见过大良造“。沈川听着公孙鞅三个字心中一惊,连忙站起来对着公孙鞅恭恭敬敬的回礼。
见两人见过礼,乐池对着他们打趣:“你们是不是应该先坐下来?要不然等会谈论事情,我还要抬着头看着你们“。
屋中四人同时一笑,沈川和公孙鞅两人盘膝而坐。
沈川做好之后,看向公孙鞅露出不解的神色:“听闻大良造率领秦国大军突袭魏国,正在河西之地和魏国对持,可是不知大良造为何此时来到了邯郸“。
“我王听闻赵国之事,对代云君的遭遇深感不公,特命在下前来看是否能助代云君一臂之力“。公孙鞅对着沈川解释。
沈川脸上浮现出笑意,一丝不信渐渐弥漫开来:“特来助君上一臂之力?“。
“看先生的神情,好似对此事不信?“。公孙鞅不急不缓的对着沈川询问。
沈川解释:“若大良造真的是为了此事,就请大良造立即返回河西告知秦王。君上对秦王的好意心领了,只是河西之地关乎秦国、国运。若因此事耽误了秦国的大事,恐怕反而不好所以特请大良造返回河西“。
“先生一双慧眼,让公孙鞅汗颜“。听着沈川的这番话,公孙鞅自然不会在躲躲藏藏只能认输。
乐池较有兴致的看着两人,只是静静的听着并没有出言。
沈川心中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随即直接问明来意:“不知此时大良造可否告知来意“。
“我王帮代云君登上赵王之位,需要代云君将石城诸地献与我王,不知待云君意下如何“。公孙鞅对着沈川坦言。
沈川心中邹起眉头,突然感觉此时非常棘手可面上却不露声色:“听闻自从秦王吞下上郡之后这胃口是越发的好了,起初在下还不信,此时看来传闻果然不假。只是不知,这一人一旦吃的太多是否或有些不适“。
“有劳先生关心我王的身体,至于吃的太多会不会不适,我想此事的问题应该不大“。公孙鞅对着沈川解释。
沈川听到这句话,沉默不语房间中霎时一静。
公孙鞅知道沈川正在思索这件事情,对着沈川继续出言:“我王承诺一旦代云君把此地赠与我王,我王愿意在必要的时候出兵相助。若代云君不愿意,以我王的脾气恐怕不能为友就只能为敌了“。
“既然秦王铁了心的要吃下去,在下代替君上把此地许给你们又有何妨“。听着公孙鞅这一番带着威胁的话,沈川只能对着他许诺。
听着沈川的这句话,公孙鞅当即站了起来对着他一礼:“先生已经答应,公孙鞅心系河西不便久留就此告辞。希望不久之后能听到代云君南下的消息“。
“大良造要离去,我也不便久留告辞“。乐池听见公孙鞅此言,不等沈川话也站了起来。
沈川见两人去意已决,连忙站起来相送:“请“。
乐池和公孙鞅也不客套,直接转身往外走去。
府门之外沈川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情。
陈威看向沈川对着他询问:“方才先生为何要替君上答应将石城诸地割让给秦国“。
“割让?“。沈川看向陈威对着他反问。
陈威不由得一愣,有些不解的看着沈川:“难道方才先生不是代替君上答应了公孙鞅吗?“。
“此事答不答应都是一样,方才的话你又不是没有听见,秦国不管君上给不给他们都会出兵“。沈川对着陈威解释。
陈威的心中升起一丝担忧:“秦国趁火打劫,不知君上又应该如何应对“。
“应对?只要遣使者前往魏国,一旦君上攻破邯郸当即让使者面见魏王呈厉害,魏王身为君上的舅父又如何不会加快和秦国决战的脚步“。沈川对着陈威解释。
陈威稍微思索,随即点了点头。可是刚想出口,却又升起了一丝疑虑:“听先生此言,事实确实如此。只不过公孙鞅和乐池在一起,不准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只要君上能攻破邯郸,秦国和中山国都是些跳梁丑而已“。沈川又怎么会想不到乐池和公孙鞅的谋划,只是在他眼中一旦赵范登上了赵王之位,这些都是无关紧要之事。秦国只有魏国牵着,至于中山国哪怕出兵亦是不惧。
陈威见沈川的这么肯定,随即也不在过多言语。
沈川稍微思索见此地已经无事,当即转身打算往府内走去,可刚走一步眼角的余光却不心看见了赵无铭心中不由自主的一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