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城市闯战国-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阳?“。赵无铭摇了摇头,并未作答。

郜诏疑惑的看向孙不二,孙不二也露出同样的表情。区区安阳封地,又怎么比得上中部草原。

看着两人的表情,郜诏摸不着头脑“还请公子明言“。

“安阳此地又在何方你可知?“。赵无铭并没有立即解释,反而对着郜诏询问。

郜诏稍微思索看向赵无铭“安阳之地紧邻齐国,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安阳繁华,听闻齐王对此地垂涎已久。如今二十万安阳之兵已经血洒邯郸,你这齐王又会生出什么心思?“。赵无铭对着郜诏接着询问。

郜诏一愣,显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目光环视前方“安阳、平邑诸地只怕在无兵可守,齐王恐怕会生出抢夺的念头“。

“若是齐王派兵来袭,安阳诸地又当如何?“。赵无铭对着郜诏接着询问。

郜诏思索片刻,对着赵无铭分析“此时齐王只需要派遣千名将士,即可轻易的获得这些膏腴之地。若是公子接受安阳封地,只怕和齐国会有一战。虽齐、魏交战,但以齐国的国力。在派遣一支偏师劲旅,也非公子手中之兵可以抵挡“。

“既然如此,本公子又为何要这,注定保不住的安阳“。赵无铭对着郜诏接着反问。

郜诏哑然,想到赵语对着赵无铭给予安阳时候的表情,瞬间恍然大悟“难关太子起此事会露出那样的表情,原来太子也知这其中的关节“。

赵无铭并没有接过话,反而看着前方打扫战场的将士们陷入沉思。

郜诏看着陷入沉思的赵无铭,对着他出言“公子可知这几日,太子又做了什么?“。

“这几日、本公子在这邯郸城外征战并不知晓“。赵无铭看着前方,随口回复。

郜诏嘴唇动了动,还是决定着实相告“这几日太子下令,把申屠休的尸首五马分尸。同时派遣邯郸守军将士进入申屠休府中,不论老幼皆鸡犬不留“。

“不论老幼,鸡犬不留?“。赵无铭一愣,想不到赵语居然如此果决,杀心如此之重。自己明明当着他和百官的面答应了申屠休,可他又为何如此?。

郜诏心翼翼的看着赵无铭,见他一愣,再次出言“就在今日,太子以遣人前去申屠休的家乡,让当地官员将申屠休灭族以绝后患“。

赵无铭没有回复,此时脑海中浮现赵种临终前的场景。王者?难道杀尽天下才是王者吗?。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王者?此时一句关于长安和洛阳的话在心中浮现。天子有德,若能四海归心则居洛阳。反之天子无德,可居长安,以险地威压四方。

如此看来赵语选择的是威,以杀生威。那么自己呢?虽战场上杀了无数人,但那毕竟是战场上,生死决杀无怨无悔。若是下了战场,可是要让自己和赵语一样,将申屠休灭族,恐怕自己做不到。毕竟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没办法接受株连之罪。

脚步声传来,一名亲卫军将领对着赵无铭一礼“启禀主公,战场已经清理完毕,是否将那些尸首直接焚毁“。

“焚毁“。赵无铭不假思索的吩咐。

亲卫军将领连忙躬身领命“诺“。

话音一落,亲卫军将领转身往前面走去。不多时前面燃起熊熊烈火,无数尸首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赵语为王

邯郸王宫,一番繁琐的礼仪之后,赵语身穿冕服缓步走向王位。百官则身穿朝服,以品级高低站立在大殿两侧。

“参见大王“。看着赵语坐上王位,百官大礼参拜。

赵语顿时豪气大增,目光环视百官:“诸位请起“。

“谢大王“。百官纷纷站直了身子,目不斜视的看向赵语。

相国太戊午从右上首出列,对着赵语躬身一礼:“老臣年迈,本以在数月之前就想迟去相国之位。奈何先王病危,这才一直拖到了今日。还请大王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相国何出此言,可是寡人有不足之处?“。赵语当即挽留。

太戊午缓缓摇头,目光看向赵语:“大王没有任何不足之处,只是老臣年迈,国事纷杂以不堪重负“。

“既然相国执意如此,寡人有意拜相国之子,大戊午为相不知相国意下如何“。赵语看向年迈的太戊午,稍稍思索对着他提议。

太戊午一喜,可随即掩藏了下来:“犬子愚钝,恐怕不足以担当大任“。

“寡人相信大戊午之才,此事就这么定了。只是国事纷杂,大戊午又在晋阳,不能立即赶到邯郸。这段时间寡人就请相国,在操劳几日“。赵语不由分的当即决断。

太戊午见赵语如此坚决,当即对着他一拜:“老臣遵旨“。

“大王既然已经登基,应该立即将此事昭告天下,传书列国“。薛礼见他们完,立即对着赵语进言。

赵语微微点头,当即下旨:“国尉之言在理,传寡人旨意。将寡人登基之事昭告天下,传书列国“。

“遵旨“。文武百官同时躬身领命。

脚步声响起,赵无铭缓步走上大殿,对着赵语躬身一礼:“安阳之兵以在昨日尽皆伏诛,弟特来归还禁军虎符“。

赵语见状赵无铭,露出笑意。黄皓当即走向赵无铭,恭恭敬敬接过虎符,随即走向赵语。

从黄皓手中将虎符拿到手中,随即放到案几之上,赵语对着赵无铭询问:“四弟可有意替寡人掌控禁军,出任禁军统领一职“。

“多谢大哥好意,禁军守卫王宫责任重大,弟实难胜任“。赵无铭当即拒绝这个提议。

赵语微微思索,见赵无铭不想作假,再次询问:“此战邯郸守军和禁军损失惨重,寡人有意扩军,不知四弟对此事有何看法“。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不等赵无铭出言,大戊午当即劝阻。

赵语不由得一愣,想不到此时大戊午为何出言阻拦:“为何?“。

“如今国库之中,早已一贫如洗。实难再次扩军,还请大王三思“。大戊午立即解释。

赵语一愣,这才想起来。去岁魏国夺邯郸,今年有用大批财物赎买。在加上当初邯郸守军和禁军的扩编,国库确实早已空虚:“如今邯郸守军和禁军损失惨重,若不能扩编,又当如何“。

“老臣建议,可先重新整编将士,待来年收上赋税在行扩军之事不迟“。大戊午对着赵语出解决方案,为今之计只能把这件事情拖下去。

赵语稍微思索,看向赵无铭:“四弟这几日率领大军对战安阳之兵,不知对整编之事有何看法“。

“此战损失二十万将士,邯郸守军和禁军仅余十万,若是整编。弟提议、不如就将两军编制全部减至五万,严加训练即可“。赵无铭不假思索的对着赵语提议,既然不能扩军那就只能严加训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赵语仔细思索,目光环视百官,最后看向薛礼:“就依四弟之言,至于整军之事,就交给国尉了“。

“老臣遵旨“。薛礼当即领旨。

赵无铭看向四周,见此地好似并没有自己什么事情,于是对着赵语请辞:“这些时日征战太过疲倦,弟想回府修整,还请大哥恩准“。

“四弟既然疲倦,不如先去后宫探望一下母后,在回去也不迟“。赵语也不强留,想到自己的母亲,对着赵无铭提议。

赵无铭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告辞“。

话音一落,转身离去。

沿途禁军将士看着赵无铭,一个个低下头不敢直视,这段时间的征战赵无铭以将他们彻底折服。

就在此时一个人低着头往这里奔跑,赵无铭被他撞了个满怀。刚准备出言的时候,不耐烦的声音传来:“谁啊、走路不长眼,可疼死我了“。

“雍儿?“。赵无铭看清楚了撞在自己怀里的赵雍,不由得有些惊讶。

赵雍一愣,抬头观看,不好意思的一笑。随后想到了什么,对赵无铭询问:“原来是叔父、叔父不在大殿之中商议国事,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好你个雍儿,叔父还没问你,为何在此处?“。赵无铭也不回话,反倒对着赵雍询问。

赵雍刚想回话,薛子墨也急匆匆跑来,看见赵无铭也是一愣:“叔父怎么会在里“。

“趁着大哥登基,趁着薛兄在大殿之中商议国事,你们又逃学了是不是“。赵无铭看着两人的神色,立即反应过来。

赵雍脸皮毕竟比薛子墨的厚,对着赵无铭讨好似的笑了笑:“叔父、我们就想去城外看一看“。

“城外看什么?“。赵无铭非常配合的露出一副生气的样子。

薛子墨看了看赵雍又看了看赵无铭,抢先回复:“听闻昨日,二十万安阳之兵已经全部伏诛,我和王孙就想去外面看一看“。

“晚了、战场已经被清理完毕“。赵无铭故意露出很遗憾的样子。

赵雍和薛子墨当即把脸垮了下来,一脸的遗憾:“哎、要是昨天逃学那该有多好“。

“少废话、你们现在回学堂,叔父我还能当做没看见。要不然……“。赵无铭对着他们露出一个威胁的眼神。

赵雍耷拉着脸,有声无力的回复:“好吧、反正我们去外面也看不见“。

“少在这里装可怜,快回学堂去“。赵无铭见赵雍夸张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

见赵无铭语气坚定,赵雍和薛子墨不情不愿的往学堂方向走去。

赵无铭看着两人走远,露出笑意,随即往前继续走去。

……

酒樽中装满了美酒,酒樽轻轻倾斜,美酒随之洒落余地。宫殿中的侍女和宦官彼此互望一眼,想要去把地面擦干净却又不敢妄动。

赵无铭远远走来,侍女和官宦当即大舒一口气。纷纷躬身一礼,旦却也不敢出声。

“母后“。赵无铭对着太后一礼,侍女和宦官知趣的走了出去。

太后回过神来,看着赵无铭以及地上的酒水随即挤出一丝笑意:“昔日王后,今日太后。昔日、本宫,今日哀家。我是应该笑,还是应该哭“。

“母后是在思念先王?“。赵无铭当到先王两个字的时候,稍微停顿了一下。

太后露出一丝嘲讽:“先王?哀家应该思念先王,可是哀家为何不想他?“。

“那母后为何失神至此“。赵无铭疑惑,不由得看向太后,目光中满是不解。

太后并没有回答,反而是对着赵无铭询问:“听闻緤儿不知所踪,不知你是否知道他的下落“。

“不知“。赵无铭不明白,为什么太后会问赵緤的行踪。

太后看了看手中的酒樽,随后又看向前方:“他此时一定在韩国的国都,他母亲的母国“。

“韩国?阳翟“。赵无铭更加疑惑,不知为什么太后居然如此肯定。

太后看着赵无铭,对着他详细解释,一桩往事缓缓展开:“緤儿之母为韩夫人,范儿之母为魏夫人。昔年在这宫中,韩夫人和魏夫人都可借助母国之力。哀家虽然为周天子之女,但周室衰败已久,不仅不能借到其力反而遭人记恨。其年魏国独霸天下,魏夫人强势至极。大王虽然封哀家为王后,但却连腹中胎儿也保不住。若非你母入宫,语儿恐怕早已成为了一摊血水。就是因为此事,你母和魏夫人、韩夫人解下仇怨。也为昔日之事留下了祸端,这些天哀家一直在想,当年那么强势的魏夫人和韩夫人,她们的结局为何会这么凄惨,你母又为何会被大王赐死。直到方才哀家想明白了,魏夫人和韩夫人,成也是母国,败也是母国。同样你母,成也是安阳君,败又何尝不是安阳君“。

“听伯父兴平君等人告知,当年先王诛杀我母,是我的舅父安阳君救了我。不知当时的情形,具体如何还请母后告知“。听着这些旧事,赵无铭对着太后询问在心中埋藏已久的疑惑。

太后看着赵无铭,陷入往事之中:“魏夫人和韩夫人在你母待产之时,在先王的挑唆之下收买宫中侍女。待你出生之时断定你为男婴,她们就向先王诬告,宣夫人在宫中秘密收买黑衣卫,只要自己生下男婴。则让黑衣卫杀了先王,在安阳君的支持下把自己的孩儿扶上王位“。

“黑衣卫?“。赵无铭低声重复几句。

太后对着赵无铭解释:“宦者令掌管黑衣卫,一般而言宦者令归王后掌管,但那时候的宦者令却是你母的心腹。于是先王毫不犹豫的杀了你母,以及宦者令。事后哀家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先王的手笔“。

“魏夫人和韩夫人最后又如何了?“。赵无铭对着太后追问。

太后露出一丝嘲笑:“机关算尽又能如何?魏武王驾崩,先王为了服安阳君出兵。杀了魏夫人,并且将韩夫人强制送回韩国。不管如何挣扎也是徒劳,谁让这是女人的命“。

赵无铭听到这里,好像明白了。自己和赵緤、赵范仇恨的根源,原来在这里。难怪赵緤还能克制对自己的恨意,但赵范却对自己恨之入骨。



第一百八十一章代郡赵范

代郡太守府,张高带着郝志等人急匆匆走来,见赵范坐在主位上沉思慌忙躬身一礼:“三公子“。

“邯郸的情况到底如何?“。赵范听见声音,看向张高和郝志等人询问。

张高稍微停顿在心中组织下语句,随后看向赵范解释:“大王驾崩,申屠休伏诛。二公子秘密调遣二十万安阳之兵猛攻邯郸,老奴在离开之时和郝将军商议,烧毁了二公子的粮草。在回来的路上得知,二公子已经逃亡。二十万安阳之兵战死,邯郸守军和禁军损失惨重“。

“君上、臣估算过,此时太子的手中兵马绝对不会多余十五万。君上不如乘此良机大举南下,一举夺取王位“。郝志对着赵緤提议,邯郸几乎残破,仅凭十万兵马又怎么挡得住君上的四十万大军。

赵范目光游走显然内心极不平静,一时之间却难以做下决定。

站在赵范一旁的中年人,一身谋士打扮连忙出言阻拦:“君上万万不可,虽君上已经掌控了代郡三十万守军与十万私兵但毕竟时日尚短。在加上南方的中山国、北方的娄烦。一旦君上大举南下,直扑信都与邯郸,恐怕转眼之间代郡就以归他人所有“。

“如今邯郸城已经残破,太子手中兵力不足。此时正是公子夺取王位的最佳时机,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流走不成“。张高忍不住插言相劝。

赵范的眉头渐渐邹起,目光看向谋士:“先生之言在理,但不知先生是否想过。一旦赵语坐稳了王位,本君以一郡之力,又怎么抗衡一国之力“。

“君上可忘了魏国袭击邯郸,大王赎买邯郸之事?就算太子坐稳了王位又能如何?没有积蓄如何扩充兵马?没有兵马又怎么抗衡手握四十万大军,坐拥代郡,兵精粮足的君上“。谋士沈川对着赵范反问。

赵范再次沉思,半晌之后,眉头还是没有松开:“话虽然如此,可若迟迟不南下,只怕赵语会服公族和本君抗衡“。

“公子有所不知,大王驾崩之前,曾经要诛杀四公子。公族封君们挥军攻入王宫,大王和他们相约,让他们严守祖训这才给予太子监国之权。从而让二公子感受到了危机,开始秘密调遣安阳之兵猛攻邯郸。若是四公子登上王位,公族也许会出手。但如今是太子登上王位,对于公族而言。不管是太子还是四公子,又有什么区别?“。张高对着赵范缓缓解释。

赵范眉头渐渐松开,目光环视众人:“以公族目前的处境确实如此,但本君也不能不防“。

“何须刻意提防,公族封君被分封在各地,想要汇聚起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加上太子和公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想要服他们更需要时间。君上只要在这段时间之内大举南下,则可不惧。一旦君上攻破邯郸,夺取王位,那些公族也不得不认君上为大王“。沈川对着赵范分析。

赵范有些疑惑的看向沈川:“刚刚先生不是,不宜速速南下,可为何此时又南下“。

“臣只不宜速速南下,但没有不能南下?君上这些年秘密运输物质前往娄烦和中山国,结交两国权贵多年。为何不通过他们商谈,议和结盟之事?“。沈川显然早有预案,对着赵范提议。

赵范好像想到了什么,缓缓摇头:“娄烦一族是胡人,本君运输物质结交娄烦权贵只为情报,若是结盟只怕不可信。倒是中山王姬喜,是一个可以深交之人“。

“君上有所不知……“。沈川对着赵緤继续解。

此时脚步声响起,一名士兵走进来对着赵緤恭恭敬敬一礼:“启禀君上,中山国使节求见“。

“中山国使节?“。赵緤一愣,瞬间反应过来:“快快有请“。

“遵命“。士兵躬身领命,往外面走去。

一名老者缓缓走入,对着赵緤一礼:“见过赵国先王三公子,代云君“。

“不知相国到来,赵范有失远迎还望相国恕罪“。赵范看清楚来人,心中一惊瞬间一喜,连忙站起来走向中山国、相国乐池。

乐池对着赵范一笑:“听闻贵国先王驾崩,太子登基。我王特命外臣,前来探望代云君“。

“有劳中山王挂怀“。赵范也不询问乐池的来意,只是礼节似的回复。

乐池显然早就预料到了赵范的反应,对着邯郸方向指了指:“外臣前来之时,我王特命外臣询问代云君,不知对此次可有意“。

“有意如何?无意又如何“。赵范对着乐池反问。

乐池意味深长的一笑:“若代云君有意,我王愿结盟,若代云君无意,我王愿和娄烦结盟,趁着赵国虚弱之时瓜分代郡“。

“尔敢“。不等赵緤出言,郝志便对着乐池怒斥。

乐池没有出言,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郝志,随即把目光看向赵范。

赵范稍微思索一颗心剧烈的跳动起来,不出是愤怒还是兴奋:“代价是什么“。

“若是结盟,我王需要番吾、房子等诸地“。乐池不假思索的出中山国的条件。

赵范看了乐池一眼,好似有无尽的杀意蔓延开来:“姬喜好大的胃口,难道不知这些地方,都是我赵国腹心的膏腴之地“。

“为敌为友皆代云君一念之间“。乐池好似没有感受到赵范的威胁一般,末尾又加了一句:“据我国在邯郸的眼线汇报,此次赵语登基,也同时向林胡和娄烦派遣了使节“。

“林胡和娄烦“。赵范好似被重击一般,凶光毕现。赵语欺人太甚,此处邀请异族使节,难道是为了联合异族一举绞杀本君吗?。

乐池不在言语,只是看着赵范的脸上不停的变化。

半晌之后,赵范缓缓吐出了两个字,却好似失去了全部的力气:“结盟“。

“好、外臣这就回去,回禀我王“。乐池大喜过望,对着赵范一礼,随即转身而出。

看着乐池离去的背影,赵范目光中的杀意毫不掩饰:“中山国居然敢趁火打劫,迟早本君会让你们把吃进去的,全部吐出来“。

“君上、如此看来局势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沈川眉头渐渐紧锁,还在思考着乐池带来的消息。

赵范缓缓走向主位,把案几上的地图摊开,目光落在娄烦、林胡之上:“如此看来仅仅有中山国还不够,本君的实力明明大于赵语,却不知为何如此束手束脚“。

“林胡和我代郡,并不相连,我们不惧林胡兵锋。可就怕赵语动林胡,让娄烦无后顾之忧倾力南下。到时候我们恐怕,将会面临一场恶战“。沈川对着赵范缓缓解释。

赵范狠狠的砸向地图上的娄烦区域:“该死的娄烦,待本君登上王位必要灭了他们“。

“公子既然忌惮娄烦南下代郡,那么公子为何不派遣人手前去打探消息。万一这些推断之言并非事实,岂不是浪费了如今这大好机缘“。张高久在宫中,对着他们谈论的事情完全插不上嘴。此时见他们为难,乘机提示。

赵范看向张高,随后又看向沈川:“张高之言在理,还请先生让我们在娄烦中的人手密切注意娄烦朝堂之事,分析娄烦倾力南下的可能性“。

“仅仅只是娄烦族内的消息恐怕还不够“。沈川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赵范有些疑惑正打算询问的时候,脚步声响起。

一名士兵走入,对着赵范躬身一礼:“有使者从邯郸手持大王旨意而来“。

“大王?“。赵范嘴角闪过一丝讥笑。

张高一惊,连忙对着赵范一礼:“老奴是否需要回避一下“。

“回避?别是使者,就算是赵语亲自来,你又何须回避“。赵范完,对着士兵吩咐:“让使者进来“。

“遵命“。士兵躬身领命,转身往外走去。

一名宦官手捧旨意,带着几名将士缓缓而来。目光环视,见到张高一愣,下意识的就要行礼。可随即反应过来,转而对着赵范一礼:“参见代云君,大王登基,一律请代云君回邯郸朝拜“。

“朝拜?“。赵范的语气中不出的讽刺。

宦官马上醒悟过来,恭恭敬敬对着赵范出言:“大王交代,代郡地处北方边境,不可无人镇守。代云君若被琐事缠身,可遣使者代替代云君,前去朝拜即可“。

“使者远来,想必是一路风尘。不如先下去修整,待本君商议完政务在答复不迟“。赵范不想在和使者多言,直接让他离去。

宦官又怎么不知道赵范的意思,当即再次一礼:“尊代云君之命“。

话音一落,宦官转身往外走去。

看着宦官走远,沈川突然心中一动:“君上、不如让臣替君上去一次邯郸“。

“起兵在即,此时先生去邯郸是否有些不妥“。赵范听着沈川的提议,听着突然一惊,连忙相劝。

沈川心中一暖,对着赵范解释:“不去邯郸又怎么会知道,娄烦到底会不会倾力南下,又怎么会知道外面的局势到底如何“。

“话虽如此,可……“。赵范继续相劝。

沈川直接打断赵范的言语:“一日不知娄烦是否会倾力南下,君上就一日不能倾全力攻邯郸。既然各国使节即将云集邯郸,君上为何不派遣臣去邯郸搅浑这摊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既然先生执意如此,那此事就拜托先生了。邯郸之事全权委托先生,若邯郸城内有危险。还请先生速速归来,万无迟疑“。熟知沈川的性格,知道在劝下去也是无意,赵范只能赞同。

沈川恭恭敬敬一礼:“敬遵君上之令“。



第2章使节入邯郸

邯郸城早已被修复,前段时间的大战,虽然让百姓人心惶惶。但随着赵语的登基,民心瞬间安定。要不是城中时不时有发丧的队伍走出,恐怕以为那只是一场噩梦。

城外昔日的四公子府,薛谦骑着战马急匆匆奔驰而来。如今在这城中,单骑走马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正在逐渐被赵国各阶层接受。若不是没有时间改革。赵语恐怕会抢了历史上,他儿子赵雍所做的事情,号召全国胡服骑射。

门前亲卫看着疾驰而来的薛谦也不阻拦,放任他直接往里面走去。

赵无铭正在院中,捧着一卷竹简细细品读。

薛谦看着赵无铭突然一笑:“四公子……“。

“薛兄此时叫我四公子,岂非不妥?硬生生让我降了一辈“。赵无铭听着声音,看向薛谦露出笑意。

薛谦反倒泛起为难的神色,摸了摸后脑勺:“大王登基,此时在叫四公子确实不妥。可四公子又无封地,也不能称之为君。总不能叫先王四公子,亦或者是成王四公子吧“。

“薛兄若不嫌弃,就直接叫无铭如何“。赵无铭看着薛谦为难的样子,不由得一笑,对着他提议。

薛谦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无铭为何不接受大王的赏赐,若能得到一块封地,也好让人知道如何称呼“。

“薛兄切莫在打趣无铭了,今日薛兄急匆匆而来,恐怕是有事情吧?“。赵无铭知道有薛谦在,估计这竹简是看不好了,于是把竹简缓缓收起。

薛谦摇了摇头,走到一方石凳坐了下来:“还别、坐在这石凳上面确实被席位上舒服多了“。

“薛兄若是喜欢,我就让府中之人,去你那修建几个“。赵无铭看着薛谦坐着的石凳对着他提议。

薛谦大喜过望连忙赞同:“如此自然是在好不过“。

“孙不二“。赵无铭对着旁边大喊了一声。

孙不二缓缓走来,恭恭敬敬一礼:“主公有何吩咐“。

“派遣府中工匠,前去薛兄府中修建一套石桌石凳“。赵无铭对着孙不二直接吩咐。

孙不二躬身领命:“诺“。

“范顺和青雀他们去哪了“。眼见孙不二就要离去,赵无铭随口一问。

孙不二不假思索的回复:“应该在军营之中,主公若是有事,属下可前去召两人前来“。

“不用“。赵无铭缓缓摇头,孙不二见状再次一礼,转身离去。

薛谦看着孙不二离去,脸上的笑容更浓厚了几分:“不错、不错,没想到此来居然还得到了如此好处“。

“薛兄是否能明下来意?“。赵无铭直接询问意图,如今邯郸守军和禁军正在忙着整编,他压根就不相信薛谦会有时间来找自己闲聊。

薛谦故意露出不悦的表情:“难道没有来意就不能来了?“。

“若是侄儿过来,无铭绝对不会问。但薛兄前来……“。赵无铭到这里,只是上下打量着薛谦。

薛谦无奈的一笑,故意叹了口气:“今天好不容易休假,没想到却被成了有事之徒,早知如此我就不应该来啊“。

“今日休假?“。赵无铭不由得一愣,完全没想到休假这两个字。

薛谦看着发愣的赵无铭,心中一阵暗爽:“今日我早早的来此,就是为了找你一起到城中游玩。毕竟从先王驾崩一直到今日,我们都太过于忙碌与疲倦,趁着今日诸国使节入我邯郸。不如我们也好好游玩一番,放松放松。不知无铭,意下如何“。

“诸国使节今日入邯郸?“。赵无铭完全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不由得有些惊讶。

薛谦看着赵无铭的表情,

双目泛起疑惑的神色:“难道无铭不知此事?“。

“自从大哥登基那日之后,我便一直在府中,故此不知“。赵无铭对着薛谦解释。这段时间一直在府中,通过迁城令,和汉城之间往返。每日也算过的充实,对外面的事情,关注也就少了点。

薛谦想到自己身上繁琐的军务,对着赵无铭递过一个羡慕的眼神:“无铭倒是过的优哉游哉,让我羡慕不已“。

“你若羡慕也可以学我,辞去身上的事物,也不无不可“。赵无铭当即对着薛谦了一个馊主意。

薛谦露出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算了、我可不想被家父打断腿“。

“既然害怕被国尉打断腿,那你就好好忙你的军务吧“。赵无铭顺着薛谦的话出言。

薛谦往邯郸城的方向指了指:“军务是要忙的,但今日休假,无铭就不去逛逛?“。

“去,不过在去之前,你需要回答我一件事情“。赵无铭当即同意,不敢并没有动。

薛谦不解的看着赵无铭:“问吧、早点问完,我们早点进城逛逛“。

“我很好奇,你刚刚的诸国使节,具体都是那些国家的使节“。赵无铭对着薛谦询问。

薛谦稍稍思索,对着赵无铭一一分析:“据我所知,秦、楚、韩、魏、齐、燕、还有林胡和娄烦都已遣使而来,相约今日一同入城“。

“这些使节一同入城,大哥是不是会去迎接?“。赵无铭不假思索的询问。

薛谦微微摇头,对着赵无铭解释:“他们都是来恭贺大王登基的,大王又怎么会在城外迎接他们,听此次迎接他们的是相国大戊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