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城市闯战国-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何几人沉思,脚步声再次传来。孙不二双手捧着竹简,对着赵无铭躬身一礼:“大将军急报“。
赵无铭连忙站起来,走到孙不二面前,拿过竹简细细观看。几人的目光,立即看向那卷竹简。
“匈奴左贤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沿着官道直奔北部大型部落“。赵无铭看完竹简,从新走回把竹简放到案几上。
话音一落,屋中一阵沉默。卫青、霍去病虽有话,但毕竟初来乍到,所以并未出声。曹参看向赵无铭,忍不住出言:“周勃所部,危在旦夕,臣提议立即出兵救援“。
“孙不二告诉过孤,城中有兵马十四万七千余人。除去其中有三万亲卫只能由孤调动之外,仍然有十一万七千兵马“。赵无铭完目光看向众人。
卫青、霍去病两人听见这番话,心不由得剧烈的跳动了几下。没想到大战来的这么快,纵观屋中的这些同僚,除了他们又有谁能统率如此多的兵马。
赵无铭对着他们继续往下:“孤有意任命卫青为主将,霍去病为副将,统领十一万七千大军驰援周勃所部“。
“敢问主公,这十一万七千兵马是否都是骑兵“。卫青并没有立即领命,反而对着赵无铭询问。
赵无铭微微一愣,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问题,于是目光看向孙不二。
孙不二会意,对着卫青解释:“并非都是骑兵,这十一万七千兵马,是由各种兵种混编而成“。
“从城中到驰援之地,这其间的道路可是官道“。卫青接着询问,初来乍到对这些一无所知,所以必须详细询问。
孙不二微微摇头:“并非官道“。
“恕臣无能,一非骑兵,二无官道。若要驰援,恐怕时间上来不及“。卫青对着赵无铭一礼,出自己的见解。
赵无铭微微皱眉,对着卫青询问:“难道必须有骑兵驰援“。
“不是官道,就算是骑兵也不一定能及时赶到。臣虽然不知道,匈奴兵马前往北方大型部落距离他们有多远。但臣知道一条官道,可以少走弯路,提升数倍的行军速度“。卫青对着赵无铭侃侃而谈。
霍去病见赵无铭露出为难的神色,对着他提议:“主公为今之计,只能派遣精锐骑兵星夜疾驰。赶赴周勃所部支援,拖住时间。待舅父率领大军赶到,就可乘机大破敌军“。
“精锐骑兵?“。赵无铭思索,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顿时通透。要汉城最为精锐的兵马,非亲卫莫属:“孤亲率三万亲卫星夜疾驰,支援周勃所部。卫青、霍去病你等可率领十一万七千兵马,以正常行军速度赶去支援“。
“诺“。听见军令,卫青、霍去病连忙领命。随后众人鱼贯而出,沈万三露出一丝犹豫的神色,显得欲言又止。萧何递来一个眼神,沈万三会意也转身走了出去。
第一百零九章准备迎战右贤王
北部大型部落中,周勃所部以休整十几日。一名士兵神情有些急促,快速往一座府邸跑去:“启禀将军,前方两百里之外。发现匈奴大军正在安营扎寨,似乎正在打算休整“。
“两百里之外?本将不是命令探马加大探查范围,为何两百里才发现他们的行踪“。周勃一惊,心中默默盘算。两百里如果走官道疾驰,当夜就可以发动夜袭。
士兵听见询问连忙回复:“据探马推断,匈奴主力因昼伏夜出,所以才会避开我军探马的探查“。
“昼伏夜出?“。周勃沉思,难道他们打得是夜袭的主意?如果今日白天修整,时间上应该来不及。或许是明天呢?思绪流转:“此次匈奴谁为主将,敌军兵马又有多少“。
“匈奴兵马大约为二十万,观中军旗帜好似为王旗,应该是匈奴右贤王无疑“。士兵沉思在心中组织言语,对着周勃一一相告。
匈奴右贤王二十万大军?周勃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巨石:“请军师和我儿前来议事“。
“诺“。士兵连忙躬身领命,往帐篷外走去。
周勃看着士兵远去的背影,想到即将面对的大战,随即把目光看向案几上的地图。时间在不知不自觉中,悄然流逝。
脚步声打断了周勃的沉思,周亚夫和陈平两人同时走来:“父亲、急召孩儿前来,可是发现了敌踪“。
“据我军探马,打探到的消息。此次匈奴右贤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昼伏夜出,兵锋直指我部“。周勃对着两人转述刚刚得知的消息。
陈平听见这个消息微微邹起眉头:“我部虽夺取了这座部落,但由于之前的猛攻,我部损失惨重。部落防御工事以被彻底摧毁,恐怕守在这里对我军而言并非好事“。
“我部兵马,如今只有六万。其中有一万由兰正卿统率,正在部落之外防备那些刚刚投降而来的中、型部落。此时我军手中兵力,不过五万又如何抵挡匈奴右贤王所部“。周亚夫泛起为难的神色。
周勃目光看向地图,意图在地图上寻找一个满意的交战之地,半晌指向一处地点:“防御工事几乎残破,部落中久守又恐部落中的百姓和匈奴右贤王所部勾结,使我军处于夹击之中。所以本将决定我部前进三十里,在此处安营扎寨。一则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二则守在这必经之地,也可以心无旁骛的对战匈奴右贤王所部“。
“此地虽左右两边是两座山脉,可是中间一段略显开阔。以我部如今的五万兵马,防守起来只怕不易“。周亚夫仔细观看,略微有些担忧。
陈平顺着周亚夫手指的方向看去,仔细打量那处开阔地带:“五万兵马是有些困难,但如果是六万呢?“。
“六万?军师之意是调回兰正卿所部“。周亚夫沉思,在心中开始权衡。
周勃思索良久:“派遣兰正卿所部出去,不过是预防那些宵之辈。若我军败,则大势已去,他们叛与不叛又有什么关系。同理若我军胜,携大胜之威凯旋而归则那些宵之辈不攻自破“。
“未战之前东胡和匈奴大举回援,各部落中青壮几乎以离去一半。大战开启之时,两族在中部草原征兵,剩余青壮为之一空。虽中部草原还有数百万人口,但都是些老弱妇孺青壮极少。只要我部死死的切断后方和匈奴右贤王之间的联系,那他们必定不敢轻举妄动“。陈平对着两人一番分析。
周勃缓缓点头,再次用手在地图上重重的点了点:“调回兰正卿所部,我军立即前进三十里安营扎寨,就地抓紧时间修建防御工事。面对匈奴右贤王二十万精锐,我军若处于匈奴的部落之中,以及分兵都是不明智之举“。
陈平和周亚夫见周勃已经做出决断,正准备开口之时。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两人。
一名士兵手捧竹简,对着周勃躬身一礼:“启禀大将军,汉城急件“。
“急件?“。周勃心中一喜,快速走向士兵一把拿过竹简。陈平和周亚夫也连忙看了过去,露出丝丝期待的光芒。
竹简缓缓打开,一丝喜悦在周勃心中蔓延,嘴角情不自禁的露出笑意:“军师、亚夫,主公早在十几日之前,就以率领三万亲卫星夜疾驰支援我部,另有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一万大军紧随其后。主公有令,此次务必一举击溃匈奴右贤王所部,携大胜之威汇合大将军,彻底占据中部草原“。
“卫青、霍去病所部十一万兵马,主公亲卫军三万。外加我部六万共计二十万,兵精粮足。反观匈奴右贤王所部,二十万兵马粮草断绝。虽刚刚剿灭了东胡士气大增,但无奈军中日渐缺粮又如何不败“。陈平心中大定,接着就是一番分析。
周亚夫对着周勃躬身一礼:“父亲、孩儿请令率领本部两万兵马先行,去三十里之外安营扎寨修建防御工事“。
“准“。周勃不假思索的同意。
周亚夫一喜,刚要领命却见陈平出言阻拦:“且慢“。
周勃和周亚夫看向陈平露出疑惑的神色,不明白他为何阻拦。
“我部应该立即全军往前移动三十里,当即修建防御工事,要不然恐怕时间上来不及了“。陈平出自己的担忧。
周勃的神色更加的疑惑:“主公援兵即将到来,又怎么可能会来不及“。
“你们可别忘了,从汉城前往这里的道路,可没有直道和官道。主公就算率领城中最为精锐的三万亲卫军,星夜疾驰也需要一段不少的时间“。陈平对着两人提示,这些援兵只能算是远水,最少解不了目前的近渴。
周勃在心中默默盘算距离,良久看向两人:“军师之言在理,时间上确实来不及。看来我等还需面对一场硬仗,拖到援军到来为止“。
“父亲既然如此,我等不如立即集结军队,前往三十里之外修建防御工事“。周亚夫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性,随即提议。
周勃也不迟疑看向周亚夫当即下令:“你立即集结军队,为父和军师随后就到“。
“诺“。周亚夫躬身领命,随后转身往外面走去。
看着周亚夫走远,周勃当即对着外面大喊:“来人“。
“属下在“。听见喊声,从屋外走进来两名士兵。
周勃再次下令:“立即传书兰正卿,命他率部回援“。
“诺“。两名士兵领命,往屋外走去。
不多时鼓声响起,一支支方阵迅速集结,随后一个巨大的方阵出现。
周勃骑着战马,站在最前面。见士兵集结完毕,重重拍打马背,带着五万兵马呼啸而去。
第一百一十章准备迎战右贤王(下)
匈奴右贤王中军大帐之中,一名将领快速走入帐篷,帐中喧哗之声为之一静。
将领对着右贤王一礼:“贤王、末将奉命前去统计粮草,发现我军粮草,已不足十日“。
“十日?“。右贤王陷入沉思,想到十日后二十万大军断粮的场景,心中浮现一丝担忧。
帐中武将彼此互望一眼,都默不出声。
此时有脚步声传来,一名士兵掀起帐篷门走了进来:“启禀贤王,我军探马已经打探到敌军消息“。
“兵力如何、主将又是谁“。匈奴右贤王听见士兵的消息,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匈奴士兵在心中稍微组织了下言语:“敌军兵马大约五万,看主将旗帜上写的是一个硕大的周字,人估计他们的主将是一名周姓将领“。
“五万兵马?“。匈奴右贤王有些惊讶,敌人的兵力为何只有五万?。
匈奴士兵点头,对着右贤王解释:“贤王有所不知,敌军仅有五万兵马兵力薄弱,不仅不据部落而守。反倒前移了三十里安营扎寨,以此防备我军进攻“。
“五万兵马、看来左大将居功至伟,可惜……“。声音越越低,想到左大将音信全无,匈奴右贤王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
士兵见匈奴右贤王满脸的感慨,自知需要禀报的事情已经完,随即躬身一礼往帐篷外走去。
看着士兵远去的,帐篷中顿时议论起来。
“区区五万兵马,居然还敢出部落和我等决战,看来敌将是无脑之人“。
“狂妄自大,末将愿率领本部兵马,把这些莫名其妙出现的敌军彻底击溃“。
“我军二十万,兵力是敌军的四倍,真不知敌军主将为何会做出如此幼稚的决定“。
“幼稚?事情太过于反常,以末将看来或许里面别有深意“。
“我等切莫大意,或许敌军有一定的依仗也不定“。
匈奴右贤王的目光环视帐中诸位将领:“本王所忧虑的就是这股不知名的势力,他到底有多少兵马?除了已知的这两支军队,还有没有别的兵力?“。
“贤王的意思难道是,这个势力或许还有其余的军队。所以断我族粮道的敌军,才会选择往前移三十里“。一名武将从席位上站起来,对着右贤王心的询问。
匈奴右贤王缓缓点了点头,随后好像想到了什么,又摇了摇头:“有一定的可能,但又不完全是“。
“还请贤王明示“。匈奴武将感觉有点迷糊,什么叫做不完全是。
匈奴右贤王目光环视帐中,见一个个都露出疑惑的样子,对着他们解释:“我族在中部草原调兵,使得各部落青壮为之一空,这才让他们有机可乘。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他们占领部落,难道我族百姓就不会反对?只不过部落中都是老弱妇孺又无人领导,所以才显得风平浪静“。
“依贤王的分析来看,其实他们占领的区域之内。早已暗潮汹涌,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敌军主将之所以往前移三十里,就是察觉了这种危机“。武将好似反应过来,对着右贤王询问。
匈奴右贤王露出一丝笑意:“契机,一旦我军包围北部大型部落,其中的百姓必会鼓舞。到时候我部只要派遣一些人秘密潜入,煽动我族百姓。内外夹攻之下,以部落那残破的防御工事必定会失守。此时敌军前移三十里,将我军阻拦在外。彻底截断了两者之间联系的可能,也就避免了内外夹攻的危机“。
“如此看来,敌军主将不仅不愚蠢,反倒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武将听完右贤王的解释,由衷的发出一声感慨。
话音一落,帐篷中再次传来议论之声。
“话虽如此,可我军有二十万兵马,敌军只有五万。我军只要一次奇袭,就可以击溃他们,夺回部落恢复粮道“。
“敌军主动走出部落,有利同时也有弊。一旦丧失了部落防御阵地以及城墙的保护,那不是直接暴露在了我军的面前“。
“部落中都是些老弱妇孺,只要安排好军队防护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所以末将认为敌军主将其实不智“。
听着这议论纷纷之言,匈奴右贤王不由得出言:“这就是为何敌军主将,能一举击溃我军十五万守军。连下两座大型部落,而你等却办不到的原因“。
“还请贤王明示“。有将领不服气的询问。
匈奴右贤王看着不服气的将领:“经过强攻,部落的防御已经残破。与其抱着残破的部落防御,倒不如出去全力一战“。
将领哑然,刚想反驳的时候。匈奴右贤王,对着帐外大声吩咐:“把地图抬上来“。
“遵命“。两名士兵抬着一副巨大的地图走了进来,紧接着把地图缓缓打开。
匈奴右贤王仔细观看地图,用手指向距离部落三十里的地方:“两处都是山脉,唯有中间一处开阔。敌军只要在那开阔地带,扎下营地堆砌土墙,一样可以阻拦我军“。
“阻拦?“。武将转头看向后面的地图,一众将领也纷纷转头看去。
匈奴右贤王沉思片刻,抬头看向地图,目光中满是自信:“以五万击溃我军二十万,不过是痴人梦。所以他们只能是阻拦,最多也就是想达到拖延时间效果。等我军粮草耗尽,或者还有后手“。
“难道贤王是指,东方大型部落中的守军,会在这段时间只能击溃我部留下的兵马,前来支援“。武将稍微思索,对着右贤王发问。
匈奴右贤王微微摇头:“那支守军,先断东胡粮道,又和我军夹击东胡大军。更和我部大战许久,早已精疲力竭。他们若想出部落决战,必会大败“。
“那后手又是什么?“。有将领忍不住站起来询问。
匈奴右贤王目光在地图上巡视好似在寻找着什么:“不准敌军还有一支大军,正在黑暗之中虎视眈眈“。
“既然如此,还请贤王早做准备“。众将领心中一惊,纷纷提示。
匈奴右贤王把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当即下令:“今夜我军前进百里安营扎寨,明日夜晚留下五万兵马驻守营地以防敌军后手,其余十五万兵马随本王夜袭“。
“遵命“。听见军令总将领连忙从席位上站起来,对着右贤王躬身一礼,随即转身鱼贯而出。。
第一百一十一章夜战
夜幕缓缓降临,匈奴右贤王从一处高坡上。看着在少许火把照耀下,前方若隐若现的营地心中大定。随手一挥有匈奴将领连忙跑下高坡,随即一支庞大的骑兵方阵化为洪流扑向营地。
营地中霎时示警之声大起,刀兵相交之声不绝于耳。匈奴右贤王感觉得手,随即不在观望,拔出佩剑重重的拍打马背,带着十几万大军冲了过去。
马蹄声响彻天际,无数帐篷在战马的冲击下被踩平、掀开。一堆堆木材显现出来,紧接着从后面几座高坡上出现无数火把,一支支带着火焰的箭矢从天而降。
火光让天际化为白昼,浓烟也随之铺面而来。无数匈奴士兵被熏的睁不开眼前,前军撞后军顿时慌乱起来。
匈奴右贤王当即醒悟,对着身边的将士大声吩咐:“传令下去、撤“。
鸣金之声响彻天际,匈奴士兵如听天籁之音,在将官的指引下往后面撤去。
身为匈奴右贤王庭的正规军,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自然要强于一般的军队。在加上敌军并没有乘乱派兵追击,于是匈奴士兵在一阵慌乱之后,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井然有序的往后退去。
匈奴右贤王骑着战马,带着军队缓缓往来时的方向撤去,越走越感觉有问题。为何敌军不乘乱攻击?难道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又或者主力正在熟睡之中,而前军只有少许兵力用来示警,意图吓退自己。
一丝疑惑在心中渐渐蔓延,逐渐变为对自己的质疑。匈奴左贤王拉住战马,整支大军也随即停住前行。
众将领不解的目光看向匈奴右贤王,不知好好的为何突然停止不前。
“贤王为何停止行军?“。
“我军方才中了埋伏,幸亏发现的及时这才没有什么损失“。
“现在停止,等会敌军杀来,只怕会有些麻烦“。
听着这些询问,匈奴右贤王越发坚定了刚刚对自己的质疑:“敌军只有五万兵马,就算追来本王又有何惧。本王突然停止行军,只是在疑惑,为何刚刚敌军没有乘乱杀出“。
“应该是惧怕我军,兵力雄厚,所以这才没有出击“。一名将领解释,语气越越低,显得底气不足。
匈奴右贤王看向那名将领一声冷笑:“这个理由,换成是你、你信吗?“。
“末将口不择言,还请贤王恕罪“。听着这句话,将领心中打了个寒颤,连忙请罪。
匈奴右贤王也不和他计较,渐渐陷入沉思:“敌军明明有五万兵力,为何不趁此良机出击“。
“或许敌军营地兵力空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又一名将领解释。
侥幸的念头,浮现在脑海。匈奴右贤王连忙驱赶,可越是驱赶,这个念头却越是疯长:“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回去,本王心中不甘,传令下去调遣三万兵马在次袭营“。
“遵命“。一名将领躬身领命,转身往前面跑去。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三支万人骑兵方阵往营地方向扑去。
匈奴右贤王看着远去的军队,心中还是有点不放心:“本王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尾随,其余兵马就在此地等候军令,准备随时支援“。
“遵命“。几名将领躬身领命,随后两万兵马开始原地修整。
匈奴右贤王也不耽误时间,调转方向重重拍打马背,带着十万大军往营地方向扑去。
营地后方一座高坡,周勃看着身后高坡下四万余名将士,对着旁边的陈平询问:“你这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其实我感觉刚刚杀出去挺好的,为何多此一举,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
“敌军太多,就算他们已经陷入混乱。但我军若杀出弄不好,会弄巧成拙。如此机会不要也罢“。陈平对着周勃解释。
周勃想到刚刚匈奴兵马陷入混乱的样子,有些不甘心:“话虽然是如此,可……“。
“你听“。隐隐约约听见马蹄声,陈平连忙打断周勃的抱怨。
周勃侧耳聆听,一丝惊喜在心中浮现出来:“他们来了“。
“等敌人杀入营地之后,出兵一定要快。最好要在敌人没来得及反应之前,就给予他们雷霆一击。要让那些匈奴人,弄不清我军具体的情况,照成误判。我军才能,顺利的吞下这支诱饵“。陈平对着周勃提醒,虽然这句话已经了无数遍,但事关计谋的成败,只能再次啰嗦。
周勃点头不在言语,戎马一生自然明白,大多数的交战。其实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心战而已。
匈奴兵马越来越近,行军速度也越来越快。如一道洪流,狠狠的撞向营地。匈奴士兵左突右撞。几乎将整个营地都以夷为平地,却没有发现任何一名敌军士兵的身影。
就在此时后面高坡上无数火把再次亮起,一轮轮箭雨在夜幕之中倾斜而下。有将领反应过来,连忙带着士兵越过营地往几座高坡上攻去。
匈奴士兵冒着箭雨,好不容易冲到高坡的下面,却发现不知何时,敌军的弓箭手再次换成了火箭。
一丝不详的情绪弥漫开来,无数火箭落地。才发现脚下踩着的是厚厚的枯树枝,一名名匈奴士兵慌忙往后撤去,可惜已经迟了。
火焰迅速蔓延,脚下化为一片火海。无数匈奴士兵在火海中命丧黄泉,渐渐的火焰变。
一众幸存的士兵在心中暗自舒了口气,就在此时震天的喊杀声从高坡的后方传来。
无数东胡仆从军如潮水般涌向这里,幸存的那些匈奴士兵随即倒在了血泊之中。
营地对面的一座高坡,匈奴右贤王看着那如长龙一眼望不见尽头的火把。以及士兵们,倒在血泊之前的哀嚎声,重重的叹了口气。
败了、败在了自己对自己的质疑声当中。让一次本应该避免的败仗,却发生在了眼前。
目光看着眼前的夜幕,嘴角微微动了动。想救却又不敢救,这就是匈奴右贤王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毕竟在这夜幕之下,敌军到底布置了多少手段尚未可知,冒冒失失的冲进去只能让自己这些兵马丢了性命。想到这里,对着周边的将领下令:“传令下去回营“。
“遵命“。将领们躬身领命,心中也暗自舒了口气。
右贤王拍打了下马背,带着军队往自己营地的方向疾驰而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布置疑兵
夜幕渐渐消退,一轮红日缓缓升起。东胡仆从军打扫完战场,随即重新扎下营地,走入各自的帐篷陷入熟睡之中。
周勃带着周亚夫、陈平巡视营地,有士兵急匆匆走来,对着周勃一礼:“启禀将军,从战场上的尸首来看。我军昨夜战死二千余人,杀敌三万“。
“把双方将士的尸首就地火化,切莫胡乱堆放以免发生病疫“。周勃听见双方损失对比,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
“诺“。士兵听见吩咐连忙再次一礼,转身往后面走去。
看着士兵走远,站在周勃身旁的陈平露出一丝笑意:“我部昨夜杀敌三万,损失两千,堪称首胜“。
“匈奴二十万大军,如一块压在全军将士们心中的巨石,经过昨夜一战这块巨石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周亚夫接过陈平的话,发出丝丝感慨。
周勃听着两人的言论,目光看向前方:“匈奴大军元气未伤我等且不可大意“。
“那是自然,只是不知匈奴今日会不会来袭“。周亚夫对着周勃,问出心中的疑惑。
陈平思索片刻,轻轻摇了摇头:“估计不会,观昨夜匈奴兵马,几乎是倾巢而出。他们大败而归,又精疲力竭,今日应该不会来袭“。
“话虽然是如此,可就怕匈奴偏偏选择今日白天决战“。周亚夫继续追问,显然对于陈平的分析并不满意。
周勃思索片刻,目光再次看向两人:“昨夜一战匈奴兵马来回奔波又受到惊吓,他们不至于还有余力在今日白天袭营。但凡是总有例外,加强一下警戒应该可行“。
“也只能如此,毕竟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周亚夫想到刚刚巡视时,见那些士兵满脸的疲倦,随即赞同。
周勃无意中看向陈平,见他心不在焉,显然是在想着什么:“军师在想些什么呢?“。
“在想主公他们何时会赶到,一时间入了神还请恕罪“。听见询问,陈平讪讪一笑,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
周勃看着陈平尴尬的样子,露出笑意:“无妨、我等在这里本来就是在闲谈,又不是在中军大帐商议军务“。
“刚刚盘算了一下,主公所部是远水目前指望不上。此时如果匈奴强行来袭,我军就算加强警戒,面对敌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只怕也守不住。毕竟时间上,或许来不及“。陈平把刚刚的那番对话从头到尾,又再次思考了一下。对着周勃,出自己的见解。
周勃仔细思索,半晌看向陈平:“如果算上穿戴盔甲,集结士兵的时间,确实有些急促“。
“所以我等不应该只加强警戒,应该还要多准备些后手“。陈平到这里,心中升起一丝担忧。
周亚夫有些不解:“后手?什么后手。我军目前只有五万兵马。现在都已经疲惫不堪,又如何布下后手“。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等才更需要布下后手“。陈平对着周亚夫解释。
周亚夫感觉越听越迷糊:“没有多余的兵力,又如何布置“。
“两手准备,全军睡不卸甲,同时需要援军“。陈平出自己的策略,不知为何他总有预感,今日白天会面临危机。
周勃好似听明白了,对着陈平询问:“你是援军,难道是兰正卿所部?“。
“正是兰正卿所部的一万兵马“。陈平点头,目前除了那一万兵马,再无其他援军可调。
周勃思索,在心中盘算时间。良久看向陈平,目光有些疑惑:“我军出部落之时,就已经给兰正卿发过军令,此时何须再发“。
“算算时间他也应该快到了“。周亚夫也是一阵盘算。
陈平见两人疑惑,露出一丝笑意:“就是应为兰正卿所部快到了,所以才需要让他在距离我军营地五里之外,停止前行“。
“既然是让他来援,不进营地又是何道理“。周亚夫只感觉一阵迷糊。
陈平目光看向周亚夫:“如果你是匈奴右贤王,你遇见了我们这样的敌人,你会怎么想“。
“难道是援军?匈奴右贤王认为我军之所以,敢用五万兵力出部落和他们对持,就是因为我们在暗中还有援军“。周亚夫的思绪瞬间通透。
陈平露出笑意,接着继续追问:“他会认为我军,在暗中有多少援军“。
“不知“。周亚夫把自己摆在对面的位置上思考,随即摇了摇头。
陈平对着两人缓缓出自己的用意:“因为不知所以忌惮,如果两军酣战之时。从我军营地的后方杀出一支数目庞大的军队,那些匈奴将领们会怎么想“。
“昨夜刚刚经历一场大败,若在被这样一吓。他们必会如惊弓之鸟,纷纷撤军“。周亚夫不假思索的回复,完不由得的对这条计策生出一丝敬佩之意。
周勃细细思考陈平的这条计谋:“好一个疑兵之计“。
“常言道有备无患,若匈奴不大举来攻,自然皆大欢喜。若他们心有不甘,举兵猛攻。我部也有所准备,那才是最为理想的状况“。陈平完心中一阵感慨,来去都是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太过巨大,这才需要万般筹谋。要是两军实力相差不是这样的巨大,一次正常的修整又何须这些安排。
周勃听着陈平的言论,点了点头:“这两条妙计都极好,有劳军师费心了“。
“要是主公领大军赶到,我部又何须这么心“。周亚夫又岂会不知道缘由,只能发出一声感慨。
周勃并不理会,目光看向前面修整的几名士兵,打算吩咐:“来人“。
“将军有何吩咐“。几名士兵本来听主将交谈,于是便在前面稍作休息。此时听见命令,连忙站起身走了过来。
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