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末生涯-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两天时间不到,周边剩下的三个蒙古部落,就全部被虎豹军攻陷。不仅如此,浩浩荡荡的进攻大军,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还在行军路上顺手灭掉几个人口只有数百人的小部落。
至于王峰统帅的五千步骑,在连续三场战斗中,满打满算只损失五百人不到。
随着战场缴获的牛羊战马,源源不断被送到驻地,并且在大同府五千驻军的押运下,最终被送回山西大同府。
损失几近三千人的虎豹军,也开始陆续撤出蒙古。
至于草原深处的蒙古其他部落,当他们从逃过来的牧民口中得知:不到万人的汉人步骑,竟敢深入草原,在草原上对牧民大肆烧杀抢掠后。愤怒的他们迅速召集麾下族人,组成联军,浩浩荡荡向虎豹军所在驻地杀来。
不过,当他们匆匆赶到已经被烧成废墟的虎豹军驻地后,留给他们的,除了还未完全烧尽的蒙古包骨架,剩下最多的,就是几乎快要冻僵的牧民尸体。
面对几十万头牛羊和战马的损失,从来都是在汉人地盘上烧杀抢掠的蒙古人怎么可能甘心。直接带着大军,向已经驻扎了三千地方驻军的军事重镇左云杀去。
让这些蒙古人感到庆幸的是,他们在进军路上,恰好碰到刚刚从山西逃回蒙古的多尔衮。并且在多尔衮的命令下。强行撤军。
不然。这支由上万牧民所组成的联军。一定会在左云驻军的三千火枪兵阻击下,付出前所未有的惨重代价…。。
虎豹军连续半个月的主动出击,虽然直接战死两千三百余将士,重伤致残五百余名将士。但是,在巨大收获的影响下,总督府内的每个人脸上,都笼罩上了一层浓浓笑容。
总督府议事堂内,已经加入卫征班底的张武。周玉弘,汪洋等人,按照文武和品级高地之分,非常有序的坐在议事堂两边的座位上。
至于议事堂主位,毫无意外的坐着山陕总督卫征。
在一双双有期待,有莫名其妙,有不解…。不同目光的注视下,主位上的卫征开口了。
“各位大人,你们都是本官在山陕两省最信任的文武官员。说的更直接一点,你们就是本官在山陕两省的文武班底。从今以后。本官就要靠你们这些文武官员,掌控山陕两省。”
“今天这么着急把诸位召集过来。一方面,是让大家碰一个面,互相熟悉一下。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在座的诸位大人就会在一起做事,为本官效力…。”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要事,那就是向诸位大人通报一些大家所不知道的东西…。…”
看到大家脸上迅速浮现出来的激动和期待表情,卫征没有让大家等太久,继续说道。
“诸位大人都在山西为官,英爱知道,鞑子多尔衮统帅一万步骑,侵入山西,在左云境内大肆烧杀抢掠这件事…。。“
“现在,本官要告诉大家的是:侵入山西境内的一万鞑子步骑,在我虎豹军的反击下,已经于半个月被我们消灭…。唯一遗憾的是,鞑子多尔衮和麾下五百骑兵精锐,竟然逃进了大山之中……”
“对于这场战斗,本官会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向朝廷写奏折报捷,并且将战场看下来的六千多鞑子脑袋,全部送到京城,让朝廷查验……”
卫征说完后,坐在面前的十多个人中间,除了参与这场战斗的王峰和周书源等人,仍然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坐在文官一列的太原知府汪洋,直接带着满脸激动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卫征一脸恭维的说道。
“下官恭贺总督大人取得此次大捷…。这么大的胜利,传到京城后,皇上一定会龙颜大悦…。到时候,总督大人身上的三等伯,也许就会变成二等伯了…。。“
汪洋说完后,剩下几个同样不知道这场战斗的官员,赶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开口附和道:“下官恭贺总督大人取得此次大捷…。”
卫征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后,继续开口道:“好了,我们都是自己人,恭维的话就不要说了…。在这里,本官就定下一个规矩,从今以后,只要是我们自己人进行议事,那些恭维的话,都给我憋在肚子里…。。”
说完后,卫征继续说道:“消灭上万鞑子步骑,不管是对我们山陕总督府,还是对朝廷,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
“不过,本官并没有这么放过鞑子,因为,入侵我山西的上万鞑子步骑,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在左云境内屠杀了上万百姓…。”
“为了给这些惨死在鞑子手里的百姓报仇,本官于半个月前,亲自统帅虎豹军一万步骑,穿过左云,杀入蒙古境内,用蒙古人的鲜血,祭奠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和惨死在鞑子手里的普通百姓……”
卫征说到这里,以太原知府汪洋为首的几个人脸上,直接露出一副目瞪口呆的震惊表情。因为,在他们眼中,一直以来都是蒙古人和鞑子在大明境内烧杀抢掠,从未有过大明军队敢深入蒙古人和鞑子的地盘上烧杀抢掠。
而眼前的山陕总督卫征,竟然打破了这种已经根深蒂固映在自己心里的想法,亲自统帅大军杀入蒙古境内,开了鞑子强盛以来的先河…。
当然,震惊归震惊,在卫征的注视下,这些人还是在第一时间恢复平静。
而后,带着满脸期待,等待卫征下文。
卫征没有让他们失望,带着满脸笑容说道:“接下来,就请军事向大家通报一次,。本官此次出击蒙古的具体战果和损失情况…。。”
在十多双目光的同时注视下,坐在文官系下手第一位的周书源,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带着满脸严肃,将已经映在自己脑海中的数字给说了出来。
“大帅,诸位大人,下官首先要说的是,此次出击蒙古的战斗,我们虎豹军不仅胜了,而且还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按照我虎豹军组建以来的规矩,下官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此次出击蒙古的作战中,我虎豹军的具体损失情况…。。”
“经战后统计,此次出击蒙古,我虎豹军一共出动骑兵3579人,火枪兵6142人…。。战斗过程中,一共战死骑兵1342人,火枪兵992人,损失战马1456匹…。。”
“除此以外,因为重伤致残,无法回到部队的将士,一共是541人…。”
这个时候,一阵吸气声,直接在议事堂内响起。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听到这个结果后,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虎豹军的损失,足足达到出兵总兵力的三成…。
这样的结果如果放到其他官军部队,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支官军部队直接会因为损失惨重而在战场崩溃。
而虎豹军,不仅没有在战场崩溃,而且还赢得了战斗。这不得不让大家感慨,虎豹军整体战斗力的强悍。
站在大家面前的周书源并没有留给他们太多的震惊事件。深吸一口气后,继续说道。
“接下来,本官要向诸位大人通报的,就是虎豹军此次出击的具体战果和收获…。”
“连续半个月出击,我虎豹军从攻陷的蒙古各部落,一共缴获价值五百五十万两白银的大量金银和金银制品。除此以外,还有价值五十万两的各种皮毛,正囤积在大同府府库,准备通过拍卖换成白银和粮食…。”
“除了金银,蒙古人手中最多的,就是各种牲畜…。。”
“此次出击,我们一共从蒙古各部落缴获可以马上充当军马的成年健壮战马五万八千匹…。还未成年的战马一万两千匹…。这么多战马一旦装备部队,虎豹军不仅可以组建一万五千人的骑兵,就连普通火枪兵,也可以分到一人一匹战马,做到战场的迅速机动…。”
说到这里,周书源脸上忽然闪过一丝笑容,继续说道:“本官记得,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再说,各地的屯田虽然进展迅速,可是,因为缺少耕牛,明年的春耕可能会耽误播种…。“
“现在,本官要告诉诸位大人的是,从现在开始,耕牛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此次出击蒙古,我虎豹军一共从蒙古带回耕牛一万五千头。加上我们本来就有的数千头耕牛,全部分下去后,至少可以保证四十个屯民一头耕牛…。”
“除了本官刚刚说的那些收获外,此次出击蒙古,最大的收获就是羊了。”
“因为虎豹军从蒙古带回来的羊实在是太多,所以,本官这里没有具体数据。不过,大概的数量,本官还是可以通报给诸位大人…。”
“经过初步统计,现在关在大同府和左云境内的羊群数量,已经突破五十四万头…。”
第二百八十章大手笔
“什么…。五十四万头…。军师,你没有说错吧…。。这么多牛羊和战马,那得值多少银子啊…。”太原知府汪洋,带着满脸震惊和不可思议反问道。
迎着大家看向自己的目光,周书源一脸自信的回答:“汪大人,诸位大人,这个数字只会少,不会多…。因为,这些牛羊都分散圈养在各地,而且都是按照的最低数量进行上报的。”
周书源说完后,诺大的议事堂直接陷入死一般宁静。每个人都张着嘴巴,带着满脸震惊,消化周书源刚刚通报出来的巨大战果。
足足过了一盏茶功夫,下手第二位的太原知府汪洋,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并且对卫征问了一个大家都想要知道的问题。
“大人,下官想要知道,这些战果要不要上报朝廷…。。”
“如果上报朝廷,下官担心,缺钱少粮的朝廷一定会要求我们将这些缴获的牛羊战马,全部送到京城,以解京城缺钱少粮的燃眉之急…。”
卫征摇了摇自己脑袋回答:“当然不会…。本官不仅不会上报这些战果,连此次出击蒙古的战斗,也不会上报…。。”
说到这里,卫征就好像嘲笑大家刚刚的震惊表情一样,话锋一转,笑着说道:“你们都认为,此次出击蒙古,咱们缴获的这些牛羊和战马很多吗?”
看到大家不知所以然的点了点头,卫征出人意料的说道:“不,本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些牛羊战马看似很多……但是。和我们山陕两省急需粮食吃饭的上百万流民和屯民相比。这些牛羊和战马,根本不值一提……”
“另外,大家似乎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此次出击蒙古,再加上消灭侵入山西境内的上万鞑子步骑,我们一共阵亡的将士几近四千人…。四千阵亡将士的抚恤,都需要我们支出大笔的银子…。”
“除此以外,按照我虎豹军组建以来立下的规矩,将士们取得如此大捷。不可能没有奖励…。所以,总督府的奖赏,同样要消耗大量缴获…。。”
“这样一点一点算下来,真正落到总督府手里的,也就没有多少了…。”
说到这里,卫征再次将目光转移到周书源身上。对着周书源命令道。
“军师,你把我们昨两天晚上讨论出来的抚恤标准给诸位大人介绍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进行改变的,毕竟,我们只有两个人。不可能考虑到各方各面…。“
在卫征示意下,周书源再次站了起来。开口道。
“大帅,诸位大人,我虎豹军自组建以来,就制定了严格的军饷和抚恤制度…。普通将士战死沙场后,将一次性补偿其家人十年军饷的抚恤…。。”
“因为粮价的不断上涨,我虎豹军将士的目前饷银为每个月三两银子…十年军饷,就是三百六十两白银…。所以,两次战斗中,所有战死将士家属,都可以获得三百六十两白银的抚恤金…。”
“重伤致残将士,根据自愿原则,总督府会将其安排到下属各县充当衙役,或是派遣到个屯田点,管理屯田,继续当兵吃粮。除此以外,虎豹军还将一次性补偿五年军饷,也就是一百八十两银子…。。”
“经过下官的初步统计,连续两场战斗,我总督府将一次性发放一百一十五万两的抚恤…。。”
“接下来,就是对所有参战将士的奖励…。“
“连续两场战斗,我虎豹军出军将士,一共在战场消灭鞑子和蒙古骑兵几近三万人。按照我虎豹军的奖惩条例,斩杀一个鞑子,一次性发放半年军饷,也就是十八两银子。三万鞑子和蒙古骑兵全部加起来,也就是五十四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在这两场战斗中,我总督府下发到所有将士手中的白银,将达到惊人的一百七十万两…。。”
看到大家脸上都因为这个大手笔而在此露出目瞪口呆的震惊表情。周书源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当然,此次出击蒙古,我们的所有缴获中,银子并不是大头。”
“所以,经总督大人同意,这些即将下发的抚恤和奖励,总督府可以按照将士和其家属意愿,用同等价格的牛羊进行充抵…。。”
“目前山西的粮价为六两银子一担,而羊肉的价格正好是粮食的六倍。所以,下官和总督大人议定的方案是,按照一头羊十两银子,一头牛一百两银子的价格进行充抵…。”
周书源介绍完后,从县令一路升任大同知府,对大明物价非常了解的王鹏开口道。
“总督大人,还有各位大人…。据下官所知,我大明鼎盛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两担米。可是现在,七两银子才能买到一担米,物价足足上涨了差不多十五倍之多…。”
“粮价上涨,牛羊的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涨…。。目前的市场上,一头肥羊的价格,已经从当初的不到一两银子,涨到如今的九两至十二两之间,总督大人按十两银子一头羊的价格进行充抵,再合适不过。”
“可是,牛却不一样…。不仅能宰杀了当牛肉卖,而且还能冲当好几个壮劳力,帮助百姓耕田…。所以,如今的牛价已经从几十年前的八两银子,涨到一百到一百三十两白银之间…。。总督大人仅仅按照一百两银子一头牛的间隔进行充抵,老百姓一定会对总督大人感恩戴德…。”
“不过,这样一来,下官就就会担心另外一个问题…。。”
“总督府给这些将士和百姓的牛价是非常低的,下官担心,这些耕牛到了百姓手中后,马上就会被地方上的地主士绅,用更高的价格收走…。”
“到时候,我们急需的耕牛,又会集中到拥有大量田产的地主士绅手中…。”
王鹏说完后,周书源的脸色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深吸一口气后,对着卫征说道:“大人,王大人的这个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很多百姓都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久的利益…。”
“要知道,此次我们缴获的一万多头耕牛,除了几千头用来发放抚恤金,剩下的也将全部按照一百两银子一头耕牛的价格,冲抵给各屯田点的屯民,让他们用将来收获的粮食来偿还牛价。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耕牛很可能刚刚送到屯民手中,就会转手卖给那些地方上的地主士绅…。到最后,吃亏的还是百姓和地方屯民…。。”
第二百八十一章利益捆绑
听到这里,卫征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后世政府低价售卖的保障房。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百姓通过保障房牟利,禁止保障房进行私下交易的方法,也随之出现在卫征脑海…。
瞬间,一丝充满诡异的笑容,就浮现到卫征脸上。
就在大家陷入沉思,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卫征已经开口道:“好了,诸位大人,对于这个担忧,本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山陕总督府以低价向百姓和屯民发放耕牛的时候,直接向山陕两省百姓颁布一条法令:山陕两省境内,禁止私下进行耕牛交易…。如果想要贩卖耕牛,只能同当地官服进行交易,并且以原价一百两银子进行回收…。”
“除此以外,在本官看来,这条法令不仅可以用到耕牛上,还可以用到屯田上…。凡是官府下发到屯民手中的屯田,同样禁止私下进行交易…。如果实在是不想种田了,只能将这些屯田以当初的赎买价格,卖给官府…。。然后再由官府重新以低价转卖给百姓,避免山陕两省出现土地大量兼并到地主士绅手里,普通百姓无田可种的局面。”
王鹏的眼睛一脸,一脸激动的惊呼道:“大人英明……这样一来,咱们山陕两省,就再也不会出现流民了…。。”
卫征点了点头,看到大家都不再说话后,一脸威严的命令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本官就这么定了…。下去以后,军师马上以总督府的名义。向虎豹军全军以及大同府所有地方驻军。宣布总督府关于战死将士抚恤以及出征奖励的决定…。。“
“是。大人……”
就在大家认为,今天的议事就要结束的时候。卫征忽然问出了一句非常莫名其妙的话。
“军师,本官记得,本官上任山陕总督也一两个月时间了,可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本官好像还没有收到朝廷下发的俸禄…。。”
作为军师,周书源也不清楚卫征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但是。仍然有条不紊的回答:“大人,按照本朝太祖皇帝所定,您的月俸为八十七担米,按照当年米价,可以折合白银九十两。为了方便朝廷俸禄的统计和发放,朝廷一直以白银的方式进行发放…。”
“至于大人您上个月的玉峰,朝廷已经发放到总督府。。只是,因为俸禄太少,下官就没有惊动大人,直接让人入库了…。。”
听到这里一丝充满嘲讽的笑容。迅速浮现到卫征脸上。
在大家一双双充满不解的目光注视下,继续说道:“月俸九十两白银。如果放在太祖皇帝的时候,的确非常高…。可是,放到如今这个年景,只能买到十多担粮米…。。”
“幸亏本官没有什么家人,否者,这些月俸还不够一家人一个月的花销…。。”
说到这里,卫征直接将目光转移到王鹏身上,直言了当的开口问道。
“王大人,本官想要知道,你原来担任七品县令的时候,一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够不够养家…。。”
王鹏脸上直接闪过一丝充满无奈的表情,深吸一口气后,对着卫征回答:“大人,按照本朝所定,七品县令每个月的月俸是七担米,折合白银的话,就是七两银子…。。”
“也许是朝廷已经知道米价上涨的事情…。每个月的七担米月俸,一半以粮米的形式发放,一半以白银的形式发放。”
“下官有时候在想:如果朝廷每个月发给我们的俸禄全部都是白银,那每个月的俸禄,才堪堪能买到一担米,连一家人的口粮都不够…。。”
卫征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那当上大同知府以后呢?”
王鹏脸上的无奈马上被笑容给取代,对着卫征回答:“大人,正四品知府的月俸是粮米二十四担,虽然其中的七成粮米都是以银子的形式进行发放,但是,和当初的七品县令相比,已经大为改善,一年下来,还能存下上百两银子…。。”
坐在主位上的卫征,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对王鹏摆了摆手后说道:“好了,本官知道了…。。”
说完,直接将目光转移到面前十多个心腹部下身上,开口问道:“本官相信,你们在坐的大部分人,都有着和王大人一样的想法。随着本朝物价的不断上涨,朝廷给我们的俸禄已经越来越不够我们这些官员生活下去…。”
“官员仅仅依靠俸禄没有办法生活下去,那贪污就成了他们的必须选着…。。如此情况下,这些官员怎么可能安心的给百姓办事,给本官办事…。。”
军师周书源仍然不知道卫征这一连串问题的目的。等到卫征说完后,直接带着满脸不解追问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卫征没有犹豫,直言了当的回答:“为了让山陕两省的文武官员,特别是那些最底层的官员,尽职尽责给百姓,给本官办事,本官决定,增加山陕两省所有文武官员的饷银,至少要保证这些官员的生活无忧,不需要为了银子而去贪污受贿…。”
看到大家脸上瞬间露出的震惊表情,卫征继续向大家抛出自己将眼前这些人完全捆绑到自己利益集团的一个大计划。
“本官不管朝廷给大家的俸禄是多少,只要在山陕两省当官,给本官办事,都可以享受到山陕总督府每个月给大家发放的俸禄补贴…。”
“当然,这个封路补贴也可以称作为物价补贴…。”
“据本官所知,自本朝太祖皇帝以来,粮价几乎上涨了整整十五倍…。粮价上涨了,其它东西也跟着上涨。为了保证山陕两省所有文武官员能尽心尽责的给本官办事,本官决定,将因为物价上涨而给诸位大人带来的损失,全部以补贴的形式,由总督府发放给大家…。”
“就拿七品县令来说…。按照太祖所定,每月俸禄为粮米七担,折合成白银,就是七两银子。按照物价上涨十五倍来进行计算,山陕总督府每个月给这个县令的补贴银两就是九十八两…。。一年下来,就是白银1176两。除此以外,为了让所有大人都能过上一个好年,山陕两省的所有文武官员,都可以在年前从总督府一次性领取两百两至一千五百两不等的白银。”
“从正七品两百两白银开始,根据品级,依次往上递增一百两…。”
“至于七品以下的文武官员,总督府也会下发一定的补助…。至于具体补助标准,总督府会根据官职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决定…。总之一句话,总督府一定不会让山陕两省的文武官员为银子和生活而发愁…。”
卫征说道这里,议事堂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一丝发自内心的震惊表情…。
而震惊过后,就是一丝惊喜,迅速涌上心头。
要知道,能够坐在这里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卫征精心挑选的干吏和清官。虽然朝廷每个月发放的俸禄足够他们生活,但是,和那些商人和官绅地主相比,就显得非常窘迫。
很多时候,这些人都在想,自己当了官以后,除了光宗耀祖,有了让所有人都仰视的身份,其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因为,自己连作为一家之主的基本要求都没有做到。
那就是:给自己家人一个安逸而且富足的生活。
而现在,面前的总督大人竟然给自己发放俸禄补贴…。
一旦这件事变成事实,以自己目前的品级,每个月至少可以得到三百六十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四千多两银子…。再加上每年年前总督府下发的补贴,那就是五千两银子…。
整整五千两银子,就算在大明物价最高的北京城内,也可以保证自己家人过上安逸和富足的生活,而且还能给自己后代,攒下一笔可观的银子……
当卫征脸上慢慢被一丝笑容给覆盖后,一众部下终于从惊喜中反应过来。
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般,同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齐声回答:“谢总督大人…。下官…。末将誓死效忠总督大人,愿为总督大人效死……”
卫征点头的同时,脸上的笑容也迅速被收敛。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当然,本官给了山陕两省所有文武官员这么高的俸禄,如此情况下,如果让本官发现,山陕两省的文武官员中间,还有贪污的事情发生,那就休怪本官按照太祖当年所修订的大明律例,执行斩立决,甚至于抄家灭祖…。。”
“另外,这么高的俸禄补贴,表面上是山陕总督府给的,实际上,却是本官给的。所以,如果让本官发现,有谁在本官面前阴奉阳违,不给本官办事,那就休怪本官将其赶出山陕两省,去别的省份,拿朝廷每年下发的少的可怜的俸禄…。”
其实,卫征的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因为,在十多倍俸禄的诱惑下,过惯苦日子的大明文武官员,没有多少人能坚持得住。
再说了,即使自己在其他省份的任上贪污受贿,也不敢保证每年有这么多银子的收获,而且还是不用任何担心的正常收入…。。
所以,只要卫征的这道命令下达下去,整个山陕两省的文武官员,就在无形之中,被卫征开出的高额俸禄给捆绑在自己的利益战车上。
第二百八十二章扩军
就算自己哪一天真的和朝廷翻脸,这些享受惯了高俸禄的文武官员,也会毫不犹豫的继续跟着自己。
因为,时代在进步,人也在进步…。
没有人愿意回到过去,放弃衣食无忧的好生活,而去朝廷那边,重新回到那种俸禄有限,连自己家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困苦生活。
两天后,山陕总督府给山陕两省所有文武官员发放俸禄补补贴的文书,终于被发放到两省各个州县…。。
面对总督府给出的高额补贴,整个山陕两省的数千文武官员,直接因为激动而陷入沸腾之中…。
于是乎,来自山陕两省各地文武官员投效总督府,愿意为总督卫征效力的文书,就好像从雪花一样,源源不断被送进总督府。
面对这些文书,卫征心中的第一想法就是,自己每年多花上百万两银子给大家补贴俸禄,这个代价非常的值。
因为,自己用这些银子,得到了山陕两省大部分文武官员的心。
有了心腹班底的帮助,再加上山陕两省这么多文武官员的支持。卫征可以自信的说,最迟一年时间,自己就可以把山陕两省打造成完全属于自己,比铜墙铁壁还要坚硬的根据地。
通过银子和胜仗,收了山陕两省大部分文武官员的心后。紧随其后的一个大问题,随之就出现在卫征面前,那就是扩军…。
连续两场战斗,总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的虎豹军,直接损失四千余人……
如果还不进行扩军。虎豹军剩下的一万余人。就不足以保证山陕两省安全。遏制住山西叛军的发展势头。
所以,扩军就成了卫征回到总督府后,需要进行解决的第一件事……
没有丝毫变化的总督府议事堂内,包括周玉弘在内的几个心腹武将脸上,都带着严肃而期待的复杂表情,等待卫征下达扩军命令…。
在这些人中间,最着急的,就要数骑兵统帅赵云了。
毕竟。连续两场战斗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骑兵。更加重要的是,随着源源不断的战马被送到自己手中,看着光有战马没有士兵的军营,赵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所以,自从回到大同后,赵云就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将大家脸上的表情都尽收眼底后,军人出身的卫征。直接开口道。
“诸位将军将军都不是外人,应该都知道。本帅把大家召集起来的目的…。扩军…。“
“出击蒙古一战,我虎豹军可谓是损失惨重。如此情况下,扩军已经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按照朝廷要求,我虎豹军将扩军后的总兵力为三万人。不过,为了避免分散在各地的屯田遭到叛军破坏,本帅擅自决定:除了朝廷知道的一万五千骑军和一万五千人的步军外,我们还要新成立一支总兵力为一万五千人的屯田军……“
“不仅如此,为了对抗陕西境内愈演愈烈的叛军,地方驻军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扩充…。”
“如果将来朝廷追问下来,本帅自有理由进行解释。所以,本帅的扩军将令一旦下达,诸位将军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完成对麾下部队的扩充…。。“
说完目的后,卫征直接将目光转移到山西总兵张武身上。带着满脸期待问道。
“张将军,你整肃山西驻军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说一说你这一个月时间的成果。”
面对卫征看向自己的目光,张武迅速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并且带着满脸严肃从座位上站起来。
“禀告大帅,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末将不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